‘壹’ 我家有金雀花,我妈妈说很补,请问金雀花怎么吃
金雀花可以煎蛋吃,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金雀花是锦鸡儿的花,在4-6月份的时候最常见,金雀花主要生长在山坡上,在我国的很多省份都可以见到。金雀花主要在4月中旬的时候采集下来,晒干,就可以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金雀花了。金雀花也叫作坝齿花、金鹊花、黄雀花、阳雀花、猪蹄花、斧头花、甲鱼嘴花、阳鹊花,金雀花的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可以滋阴和血、健脾利肺。今天讲的是另一种做法,漂洗 干净后,用盐水泡好。可以一直保持新鲜,吃的时候用清水漂洗2-3回就可以吃。
金雀花是带药性的,功效非常不错,金雀花性微温、味甜,入肝、脾二经;具有滋阴,和血,健脾的功效;主治劳热咳嗽,头晕腰酸,妇女气虚白带,小儿疳积,乳痈,跌扑损伤。金雀花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从食物药性来看,金雀花性味微温甜,具有滋阴、和血、健脾的功效。
竹笋也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具有清热消痰、利膈和胃的功效。两者搭配同食,具有润肺化痰、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治疗肺热咳嗽、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腰膝酸痛、白带增多等病证.
‘贰’ 斧头花能壮阳吗
金雀花
别名:坝齿花、金鹊花、紫雀花、黄雀花、阳雀花、猪蹄花、斧头花、阳鹊花
性味:味酸、涩,性温。
归经:归脾、肝经。
金雀花的功效与作用:
滋阴,和血,健脾。
金雀花主治:
主治劳热咳嗽,头晕腰酸,妇女气虚白带,小儿疳积,乳痈,跌扑损伤。
金雀花食用方法:
泡水喝的功效
日常用法:20~25g,外用适量,鲜全草捣烂或干品研粉敷患处。
金雀花选方
1、健脾补肾,明目聪耳:阳雀花,同猪肉做汤或蒸鸡蛋服。
2、治干血劳:阳雀花四两至半斤或鲜品1000~1500g,蒸后分多次服。
3、治头晕头痛:阳雀花50g,天麻八分。水煎服。
4、治虚劳咳嗽:阳雀花(蜜炙)50g,枇杷芋、羌活各15g。水煎服。
金雀花药用部位
为豆科植物锦鸡儿的花。
金雀花食疗方:
1、金雀花煮蛋
功效作用:适用于眩晕、头痛。
2、金雀花瘦肉汤
功效作用:适用于眩晕、头痛。
‘叁’ 产妇催奶民间偏方
众所周知,母乳是对宝宝最好的。但是 产后 很多妈妈们都出现了奶水少的现象, 中药 下奶 偏方 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中药下奶偏方的资料,仅供参考。
中药下奶偏方
下奶偏方1.黄芪炖鸡汤
材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个,母鸡一只,适量的生姜、盐
做法:将鸡洗净、处理干净,先后将鸡氽烫、冲凉、切块,与红枣一起放锅内。再将生姜、黄芪都加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盐。煮熟后即可出锅。
功效:这款下奶偏方,可是非常适合产后妈妈哦!黄芪是民间有名的催乳偏方,不仅可以补齐益血,还能通经下乳呢!
下奶偏方2.猪蹄通草汤
材料:猪蹄2只,通草6克,葱白3根,适量的盐
做法:将猪蹄洗净,切成块状。葱白切段,通草洗净。然后将所有的材料都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盐。煮熟后即可出锅。
功效:这款猪蹄通草汤的中药下奶偏方,能够帮助产后妈妈下奶。通草有 清热 通乳的功能,奶水不足的妈妈们可以试下哦!
下奶偏方3.当归生姜羊肉汤
材料:羊肉400克,当归20克,生姜片、盐、料酒、酱油各适量。
做法:把当归洗净,切成片。羊肉剔去筋膜,剁成小块放入沸水中焯去血水。在沙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当归片、羊肉块、生姜片、料酒,用大火煮沸,去浮沫,改用中火煲至羊肉熟烂,加盐调味。
功效:里面放有当归的中药下奶偏方,有 滋阴 补血,润肠通便的作用。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胡萝卜素等。适合妈妈们 分娩 后血虚乳少,恶露不止等症状。
下奶偏方4.黄花通草猪肝汤
材料:黄花菜30克,花生米30克,通草6克,猪肝200克
做法:将黄花菜30克、通草6克加水煮汤,去渣取汁,入花生米、猪肝煲汤。以花生米熟烂为度。吃猪肝、花生米,饮汤,每日一剂,连服3天。
功效:这款中药下奶偏方里有黄花菜、花生米、猪肝均能补血益气,化生乳汁,通草一味通络下乳,全方补中有通。适合产后乳汁量少,食欲不振的产妇。
下奶偏方5.归芪鲫鱼汤
材料:鲫鱼1-2条,当归10克,黄芪15克
做法:将鲫鱼洗净,去内脏和鱼鳞,与当归、黄芪同煮至熟即可。饮汤食鱼,每日服一剂。
功效:鲫鱼汤味美, 营养 丰富,可补阴血、消积滞、通络下乳。加当归、黄芪益气养血,为民间常用的催乳方。这款中药下奶偏方适合产后气血不足,乳汁量少的妈妈。
产妇催奶民间偏方
1、米酒虾米汤
虾米(或海米)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锌和多种维生素,有 补肾 和通乳功能;米酒能通血脉。每次放虾米100---200克,米酒3--4两,加清水煮汤饮用,每日一次,连服3---4次。
2、花生煲猪
据《陆川本草》记载,花生煲猪脚可治“乳汁少”。每次用花生150克,猪脚一只切块,加水适量,慢火炖烂为止。食时加少许食盐和味精调味。
3、莴苣子粥
先将莴苣子10--15克捣碎与甘草3--5克同煎,取汁去渣,加糯米煮粥,每天服3次,连服5天,可使乳汁增加。
4、鲶鱼煮蛋
先将鸡蛋7个煮熟去壳,与鲶鱼250克加水500毫升同煮,每日1次,5 日见效。
5、猪蹄粥
猪啼1---2个,炖烂取浓汤,再用通草3---5克,漏芦40---45克煎取药汁。用两种汤汁加粳米100在煮粥,煮熟后加入葱白两条稍煮,每日2次,趁热服用。
6、南瓜子泥
取生南瓜子30克,去壳取俚仁捣成泥状,加白糖少许,早晚空腹开水冲服。
7、豆腐米酒汤
取豆腐4两,红糖1两,加水1碗,煮熟后加入米酒1两,温热时服食。
8、猪蹄药汤
1)猪蹄一只加通草25--35克,炖烂服用。
2)猪蹄一只加薜荔果(爬墙呆或木瓜)4个。炖烂后服用。
3)猪蹄一只加土黄茂(金雀根)1两,炖服。
9、鲫鱼汤:盐一定要少放喝淡点。鲫鱼奶汤用鲫鱼1条,牛奶50毫升,葱、盐、黄酒等调味料
制作方法:将鲫鱼去磷及内脏后,洗净,下油锅略煎,再加葱、盐、黄酒、水适量共炖,汤至乳白色将好时,放入牛奶,煮开即可。食用方法:吃鱼喝汤,每日一次。功效:补益气血,健脾开胃,促进乳汁分泌,鲫鱼还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促进产妇体内多余水份的排出。
10、酒酿蛋花汤:酒酿1块,鸡蛋1个制作方法:将酒酿加水煮开,再打入鸡蛋,煮成蛋花状即可,可趁热服用。功效:益气生津,活血止血,促进泌乳。
11、中药方:当归50克,黄芪40克,漏芦10克,甲珠15克,留行子5克,括萎10克,花粉5克,川芑10克,白芍10克,通草10克,木通15克。用猪足1对,多加水,用砂锅炖烂,去浮油,煎药服下。
母乳喂养的成败在于宝宝出生后的1-2周,这期间,妈妈的意志力是 决定 性因素。首先,需要克服宝宝开始吮吸乳头时的疼痛,以及胀奶的疼痛,坚持哺乳;其次,在发现奶水不足时,增加喂奶频率,只要宝宝有吃的需求,就尽量去喂,以刺激乳汁分泌。
因为宝宝的力气有限,可以借助“吸奶器”来帮助,刺激乳房,达到催奶的效果。 不少妈妈都有 经验 ,通过宝宝的吮吸,母乳的分泌会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医院,在婴儿出生后的半小时,就让宝宝吸吮母亲的乳头。通过宝宝的吸吮,能有效地刺激母亲的激素分泌,继而促进乳房内腺体分泌乳汁。另外,新生婴儿在母亲怀内吸吮,能增加母子之间的默契,这种微妙的情感也会增加母体乳汁的产生。
妈妈们要采取正确的喂养频率,对 新生儿 的喂哺应该做到“按需喂养”。当宝宝一哭闹、有吃奶意思的时候,母亲就应该及时喂哺;每当母亲感觉乳房胀奶厉害的时候,都可以让宝宝吸吮,确保乳汁无积聚,是预防乳腺 疾病 的重要原则。
有些新妈妈在胀奶的时候,喜欢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然后再用奶嘴喂宝宝。但如果还没考虑给孩子断奶就采用奶嘴,容易让宝宝产生“奶嘴依赖”,因为吸吮奶嘴比吸吮乳头更容易吃到乳汁,这样会继而放弃费劲地吸吮母亲乳头。随着孩子吸吮刺激的减少,母亲分泌的乳汁会逐渐减少,甚至停乳。
另外,妈妈们要保持心情愉快并保证充足睡眠,新妈妈的奶水肯定能满足宝宝需要。如果还不放心,可以到医院营养科咨询医师,开些催奶中药。在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也可多吃些催奶食物,比如鲫鱼汤、猪脚煲花生米、木瓜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 乳液 分泌。 若新妈妈仍然担心宝宝吃不够,也可通过下列一些指标,来判断自己乳量是否充足:婴儿体重的增长是否适量——如第一个月体重增长大于300g/周,大、小便次数和量是否足够,睡眠质量是否良好,母乳喂养间隔时间和单次哺乳花费的时间等。其实,只要宝宝的拉、撒、睡都正常,则表明妈妈的乳量充足了。
产后下奶小偏方
一、汤水方法催奶
1、黑芝麻250克,炒熟研末,用猪蹄汤送服。
2、猪蹄1对,茭白15克,通草10克,煨汤或煮熟吃。
3、花生米炖猪蹄或炖猪肚,或用花生米与大米同煮粥。
4、冬瓜皮煮鲢鱼。
5、红小豆煮粥,加红糖。
6、鲜鲤鱼汤或用鲤鱼与大米同煮粥吃。
7、黄花菜煨猪蹄或黄花菜炖老母鸡汤。
8、鲜虾、鲜木瓜煮鱼汤。
9、黄花菜30克,黄豆200克,猪蹄1只,清水适量,炖熟后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用5日。
10、豆腐150克,红糖50克,米酒50克,先将豆腐、红糖加适量水煮,待红糖溶化后,倒入米酒煮片刻,吃豆腐喝汤,1次食完,连食5天。
二、中药类方法催奶
1、丝瓜衣、通草各3克煎水喝,或加猪蹄煮汤。若效果不大,可用北芪6克,当归9克,白芷3克,穿山甲6克与丝瓜子3克炖猪蹄,饮汤吃肉,效果极明显。
2、党参、黄芪30g,当归、路路通各18g,柴胡、青皮、陈皮、穿山甲、王不留各12g,香附15g,通草、漏芦各10g,主治产后缺乳〔催奶〕乳汁缺少。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一般服药2-3剂,效佳。
3、猪蹄2只,炒川芎、当归、木通、王不留行各9克。将猪蹄洗净,加水煮烂捞出,再在汤中加入上述药物,煎好去渣服用。
4、猪蹄2只,王不留行、穿山甲各9克。一起炖汤食用。
5、猪蹄4只或蹄膀1只,通草2克。一起加水充分煎煮,食肉喝汤。
6、花生猪蹄汤:猪蹄2个,花生150克,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猪蹄除去蹄甲和毛后洗净,和花生一起放入炖锅中,加水适量,小火炖熟,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食用。
“评价”花生性味甘平,入肺脾经,其功能益气、养血、和胃。猪蹄补血通乳,主治产妇产后乳汁缺乏。
7、黄芪炖鸡汤
“原料”黄芪50克,枸杞15克,红枣10个,母鸡1只(1000克左右),生姜2片,盐、米酒适量。
“做法”黄芪、枸杞、姜片放滤袋内,母鸡洗净,氽烫、冲凉、切块,与红枣一起放锅内。加入清水,小火炖焖1小时后加盐、米酒即可食用。
“评价”黄芪可补气健脾、益肺止汗,民间常用于治疗产后乳汁缺少,又可补虚固表,治疗产后虚汗症。母鸡性味甘温,能温中健脾、补益气血。此汤适用产后体虚、面色萎黄、乳汁过少、易出虚汗等症。需要注意的是,黄芪炖鸡汤宜在产后5~7天后食用。
8、猪蹄通草汤:
“原料”猪蹄2只,通草6克,葱白3根。
“做法”将以上3味共同加水煮汤。
“评价”通草有清热通乳的功能。此汤每日分3次服,连服3日,适用于产后缺乳。 西医对于奶水不足,除了乳房 按摩 及催产激素注射外,并没有很好的处理方法,而 中医 则建议食补重于药补。例如: 怀孕 时若有妊娠 贫血 ,要服用铁剂补充,以预防产后大出血,造成体营养不足;产后则要增加营养,尤其要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新鲜蔬菜;若是为了钙的补给,最好多吃些连骨一起的小鱼(如:仔鱼),及吃些芝麻豆腐、芝麻拌菜,用油以 植物 油较理想。
中药中具有通乳作用的药物有下面几种:
1、冬葵子:下乳滑胎,可治产后乳汁稀少或排乳困难、乳房胀痛。
2、王不留行、穿山甲:妇人服之,乳长流。治乳汁稀少或排乳不畅,可用王不留行煮猪蹄膀,配穿山甲、通草、黄耆等。
3、通草:用于产妇乳汁少,为下乳常 用药 ,常配合王不留行、穿山甲使用,如下乳房。
4、王瓜、土瓜根:通乳药多用之。
5、滑石:通乳滑胎。
6、赤小豆:下胞衣、通乳汁,出自《本草纲目》;煮赤小豆汁饮,可下乳汁,出自《产书方》
中医常用 方剂 :
1、通乳丹:内含当归、麦冬,可以养血滋阴,猪蹄可以补益通乳,通草也有宣络通乳的作用。
2、涌泉散:王不留行、天花粉、猪蹄、有行气通乳的作用。
‘肆’ 土茯苓的用法
在众多中草药,具有祛在众多中草药,具有祛湿功效的自然不少,而土茯苓当仁不让地成为了佼佼者。这种生长在灌木丛或山坡阴处,在解毒、去湿方面却有所长,那么土茯苓该怎么用?让我来告诉你吧!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1、土茯苓排骨汤
材料:土茯苓一块,排骨两根,盐、鸡精适量。
做法:将土茯苓切片,排骨切段放入锅中,加水烧开,文火煮一个小时。起锅前加盐、鸡精调味就好了。
2、土茯苓煲淮山猪骨汤
主料:鲜土茯苓250g、鲜淮山250g、猪骨350g、薏米50g、盐适量、姜片3片。
做法:将土茯苓,猪骨,薏米,姜片放进汤锅里,加足量清水,约2500毫升左右,大火煲开改小火煲1小时。放进鲜淮山煲10分钟,最后放入适量盐调味。
3、 土茯苓绿豆糖水
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土茯苓50克。
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4、土茯苓三米汤
材料:柴鱼、白茅根、茶树菇、洋薏米、生薏米、熟薏米、芡实、蜜枣、桂圆肉、土茯苓、知母肉,加入瘦肉、排骨或鸡。
做法:将材料放入12碗滚水中,煲约1个半小时便可饮用。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在功效上,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而茯苓是健脾利湿的要,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增强健脾利湿的作用。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土茯苓的副作用
肝肾阴亏者慎服。土茯苓的中药后致过敏,周身皮肤瘙痒,并起散在性大小红斑丘疹。原方去土茯苓后不发生过敏症状,如再加土茯苓则过敏症状又出现。
1、《万氏家抄方》:“不犯铁器。”
2、《纲目》:“服时忌茶。”
‘伍’ 金雀花能不能吃有啥功效
春天是开花的季节,满山遍野都是成簇的花朵挤满枝头,热烈奔放,远远望去,只见金黄一片,那就是金雀花,金雀花因其颜色金黄,形似小雀而得名,也叫“阳雀花”,主产地为四川、云南、西藏,除此之外山东、河南、甘肃等地也有种植,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非洲东部等地也有分布。
金雀花的功效与作用
从食物药性来看,金雀花未开之时其色青,全开色黄,五行应属木属土,故属肝、脾二经,可疗肝脾两经之病;花轻,主升,故可以治疗人体上部的疾病;其味甜入脾,故具有补益作用,可以生肌强壮、缓急止痛、解毒。
综合来看,金雀花性味归经可以归纳为:性微温、味甜,入肝、脾二经。功用主治:滋阴,和血,健脾。治疗劳热咳嗽,头晕腰酸,妇女气虚白带,小儿疳积,乳痈,跌扑损伤等。
金雀花食药两用的 历史 由来
①《滇南本草》:"主补气血痨伤,寒热捞热,咳嗽,妇人白带日久气虚下陷者效。并头晕耳鸣,腰膝酸疼,一切虚痨损伤用之良。或猪肉、笋、鸡煨食。"
②《纲目拾遗》:和血祛风,亦入乳痈药用。解毒攻邪,能透发痘疮。祛风活血,止痛,利尿,补气益肾。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乳汁分泌不足,浮肿,痛经。
③《植物名实图考》:"滋阴,补阳。蒸鸡蛋,治头痛。"
④《上海常用中草药》:"活血祛风,止咳,强壮。治头晕头痛、耳鸣眼花,肺虚久咳,小儿疳积。"
食用方法:
1、炖:可以与猪肉,笋,鸡等炖煮煨食,治一切虚痨损伤、劳热咳嗽、妇人白带日久气虚下陷、乳汁不足。
2、蒸:蒸鸡蛋或单蒸后分多次服用,治治干血劳、小儿疳积、消化不良。
3、炒:云南人最爱之“金雀花煎鸡蛋”。治头晕腰酸,妇女气虚白带,小儿疳积等。
4、泡酒:治跌扑伤损、头昏头痛。
四、药用小单
1、治头晕头痛:阳雀花一两,天麻八分,水煎服。
2、治虚劳咳嗽:阳雀花(蜜炙)一两,枇杷芋、羌活各三钱。水煎服。《陕西草药》
3、治跌扑伤损:金雀花干研一钱,酒下。《百草镜》
五、食用金雀花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金雀花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质等成分,现代药理研究金雀花可以降低血压,虽然金雀花好处多多,但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无论吃哪一种食物都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对金雀花过敏者,或食用后有腹泻、头昏等症状的人不宜食用。
云南是鲜花之乡,春天来临,云南人爱花、吃花是有名的,但不是每一种花都可以食用,我们要身体 健康 ,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花花不可多食哦!
作者简介
杨绍丽: 在职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严继林教授传承人,云南戴氏经方医学流派工作室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第六届委员,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学术流派传承专业委员会委员。昆明市卫健委2015年“十百千”工程学科带头人,主持昆明市局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着作一部。
擅长诊治 :熟练运用云南戴氏医学流派学术思想、辨证体系、临证经验治疗:胃痛、腹痛、胁痛、呕吐、泄泻、眩晕、心悸、血证、不寐、痹证、头痛、咳喘、荨麻疹、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陆’ 土伏岑与伏岑的区别:我浅表性胃炎
土茯苓与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和茯苓听起来差不多,甚至看起来也是很相似,但是千万不要将它们两者搞混淆!因为土茯苓和茯苓的功效、作用、食用方法是不一样。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其实非常大。
土茯苓和茯苓的区别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差不多,但是它们完全是不同的,其功能与作用也各不相同,那土茯苓与茯苓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可健脾安神。茯苓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茯苓也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此外,茯苓是健脾利湿药,其常常配伍在益气健脾的药方中。而土茯苓就不一样啦,土茯苓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止痒,对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病如梅毒、湿疹有很好的疗效,土茯苓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同时土茯苓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症有相当好的疗效。在口感上,土茯苓偏于味苦,茯苓味淡,因此在选择上就不会混淆了。 ...
查看详情>>
土茯苓的功效
土茯苓,性甘平,利湿热解毒,健脾胃,因富含淀粉,所以也可用来制糕点或酿酒。
传统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除此之外,土茯苓还有解毒、抗肿瘤的功效。 ...
查看详情>>
土茯苓的食用方法
土茯苓常常被用来熬粥或者煲汤,经过土茯苓熬煮过的食物,功效价值变得更高了。妈网网络介绍3种土茯苓的吃法给大家参考。
1、绿豆土茯苓糖水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材料:绿豆50克,红糖适量。药物:土茯苓50克。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功效:祛湿热,解毒凉血。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做法:绿豆洗净,土茯苓洗净,加水6碗煲至豆稔,加红糖,再煮片刻汤成,可饮食。
绿豆土茯苓糖水的食用说明:绿豆有解毒清热作用,加土茯苓祛湿利水,使疖疮加速愈复。 ...
查看详情>>
茯苓的功效
茯苓味淡,常被切成白色的正方形小方块售卖。茯苓主要有利水渗湿、补中健脾、宁心安神三大功效。
1、茯苓可以利水渗湿。用治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经常和猪苓、泽泻、白术一起食用。
2、茯苓可以补中健脾。用治脾虚湿盛之食少便溏,经常和党参、白术一起食用。
3、茯苓可以宁心安神。用冶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经常和龙眼肉、酸枣仁一起食用。
查看详情>>
茯苓的食用方法
茯苓的食用方法有很多,但由于茯苓的味道淡,所以茯苓基本上扮演一种功效补品的角色。在市场上面,茯苓常常被切成小方块,人们常常拿它泡水喝,其实茯苓也可以熬汤煮粥等等其它的食用方法。
1、茯苓栗子粥煮法的简单介绍: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最后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茯苓栗子粥补脾利湿,补脾止泻,益脾胃。茯苓栗子粥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