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月相排序,排成一字和排成圆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每月初一 新月,太阳月亮同升同落,月亮彻夜不见,初七初八,上弦月,就是上半夜在西边的天空看到月亮,这时的月亮是朝西弯的,十五十六 满月,太阳月亮此起彼落,月亮彻夜可见。
B. 一个月的月相变化 图
月相变化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到月相变化规律: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一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每个月的朔为农历月的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2)给月相图片排序的方法扩展阅读
月相的形成原因:
这种月相的变化,是人们在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当月球绕地球运动时,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动。
另外,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人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的光。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虽然月亮无论何时都被照亮一半,但从地球上看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亮面面积、朝向不同,所以看到月亮的样子就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C. 新月,娥眉月,弦月,凸月,满月的图形排序
根据时间先后:
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月→满月→亏凸月→下弦月→残月
D. 残月 上玄月 新月 满月 下娥眉月 排序
这个看了你绝对学会辨别了。 月相是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上峨嵋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初七日左右):0度----90度; 上弦(农历初八左右):90度; 凸月(农历初九左右-----农历十四左右):90度----180度; 满月(望日,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180度; 残月(农历十六左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度----270度; 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270度; 下峨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月末):270度-----360度;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以上有四种为主要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一日),上弦(农历初八左右),满月(农历十五日左右),下弦(农历二十三左右),它们都有明确的发生时刻,是经过精密的轨道计算得出的; 如何识别月相 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歌诀: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残月好象是凌晨升起,黄昏落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