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邮寄样本进行亲子鉴定
邮寄样本最常用的有:血痕、毛发、口腔黏膜。
血痕采样方法:清洁双手并消毒,用一次性采血针轻轻刺破手指,取三滴豆粒大的血痕滴在棉签或纱布上即可
口腔试子:准备六根干净的棉签,依次在左右口腔内壁轻轻摩擦十次取出(采样前保证未进食,或用清水漱口)
毛发采集方法:清洁双手,捏住发根用力拔下发丝,根部带有毛囊即可,毛发需要五根以上。(需要满3岁以后的孩子方可使用头发)
B. 什么是血痕的预试验
血痕的预试验是一种试探性的检验方法,确定血液是否存在,通过预试验可从大量检材中筛选出需要进一步检验的斑痕。预试验的常用方法有联苯胺试验、酚酞试验、化学发光试验和紫外线浓硫酸试验等。
C. 检验血迹方法
用多波段光源拍照现场血迹的方法.
一、肉眼检查
肉眼检查是要发现血迹,观察其颜色、形态和部位,以便为下一步的检验做好准备和打下基础,并为确定案件性质,分析判断案情提供帮助。
二、预备试验
该试验为初步的、试探性的血迹检验,目的是为了解决有无血迹存在的可能性。预备试验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阳性结果,只能证明检材上有血迹存在的可能性,而不能肯定就是血迹。当然该试验的阴性结果,可以排除有血迹存在的可能,也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的检验了。
血迹预备试验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联苯胺试验、酚酞试验、氨基比林试验、鲁米诺发光试验、紫外线检查等。
三、联苯胺试验
本试验灵敏度极高,只需微量检材即可进行。试验时,取少量检材,放置在白色滤纸或白磁板上,然后依次滴入冰醋酸,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溶液和3%的过氧化氢各一滴。如果检材上有血迹存在,就会出现翠蓝色反应,但这种反应其他物质也可能出现,并非血迹所特有。因而,该试验若成阳性反应,只能说明检材上可能有血迹。
四.紫外线检查
血迹在紫外线照射下呈土棕色反应,因而,利用紫外线进行检查,可以鉴别有无血 迹存在的可能。
五.酚酞试验
与联苯胺试验一样,该试验的灵敏度也非常高。试验时,取少量检材置白磁板上, 用蒸馏水浸湿检材,加还原酚酞试剂和3%过氧化氢各一滴,如是血迹,立即出现红色。
六.鲁米诺发光试验
用鲁米诺0.1克,过氧化钠0.5克,加蒸馏水100毫升配制试剂。试验时将所配试剂 装入玻璃喷雾器内,在暗室内或夜晚对检材进行喷射。如为血迹,就会呈现出明显的青 白色发光现象。这一反应,也不具有特异性。
D. 如何自己验血型
买个测HP的试纸;在采点血,滴试纸主侧A型血清+待检血红细胞;次侧:A型红细胞+待检血清。
1、两侧都凝集:为B型。
2、两侧都不凝集:为A型。
3、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为AB型。
4、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为O型。
(4)血痕预实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扩展阅读
一般来说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人类的血型通常分为 A 、 B 、 O 和 AB 四种。血型遗传借助于细胞中的染色体。
人类细胞中共有 23 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分别由两条单染色体组成,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血型鉴定主要用于:
1、临床输血:当循环血量不足或大失血或贫血需进行输血治疗,在输血前必须先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再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同后才能输血。
2、在皮肤、肾移植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
3、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
4、亲子鉴定等。
E. 亲子鉴定血痕样本采集方法有哪些
血痕样本的采集其主要是选择承血的载体。一般的载体的选择有:采集卡、纱布、棉签。特殊情况还有卫生纸,一般卫生纸含有荧光剂,会对DNA检测有影响,不建议正常采血的情况下使用。而采集卡、纱布、棉签是一般最常用的采集亲子鉴定血痕样本的载体。
采血卡为单层的滤纸,其吸附性比较好且最有利于样本的提取;同时血卡上面是有可以用于标记样本信息的地方。
纱布需要折叠四层以上厚度才能有效承载3-5滴血。
棉签,一根棉签棉花头部就足够承载3-5滴血,有时候对于血液样本承载血管中,棉签是最方便插入用棉花头部吸取血液,采集到用于亲子鉴定的血痕样本。
其他准备的还有:采血针、75%的酒精棉球、信封。
采集血痕样本前首先是需要在装血痕样本的信封做好标记,原后用酒精棉签消毒杀菌采血指尖,用采血针扎破,将血滴在承血的载体上,再将采集好的血痕样本放在已经标记好的信封里面。
F. 如何利用鲁米诺反应检测血痕
鲁米诺(luminol),又名发光氨。化学名称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常温下是一种黄色晶体或者米黄色粉末,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7N3O2,结构式见右图,溶液显强酸性,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由于血红蛋白含有铁,而铁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让过氧化氢变成水和单氧,单氧再氧化鲁米诺让它发光。所以鲁米诺主要用于现代刑侦的的血液检测。
简介3-硝基邻苯二甲酸可作为鲁米诺的合成原料。3-硝基邻苯二甲酸与肼在高沸点溶剂(如二甘醇)中发生缩合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3-硝基邻苯二甲酰肼。然后以保险粉还原3-硝基邻苯二甲酰肼中的硝基,得到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即是鲁米诺。
我们常说的鲁米诺试剂是鲁米诺与过氧化氢(双氧水的主要成分)的混合物,主要用于现代刑侦的的血液检测。
鲁米诺与氢氧化物反应时生成了一个双负离子(Dianion),它可被过氧化氢分解出的氧气氧化,产物为一个有机过氧化物。该过氧化物很不稳定,立即分解出氮气,生成激发态的3-氨基邻苯二甲酸。激发态至基态转化中,释放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存在,波长位于可见光的蓝光部分。
鲁米诺只有用氧化剂处理过才会发光。通常使用双氧水和一种氢氧化物碱的混合水溶液作为激发剂。在铁化合物催化下,双氧水分解为氧气和水:
2 H2O2 → O2 + 2 H2O
实验室中常以铁氰化钾作为催化剂铁的来源,而法医学上的催化剂则恰好是血红蛋白中的铁。很多生物系统中的酶也可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鲁米诺试剂使用识别血液的试剂,血迹即使被擦拭,血液中的血红素还是会残留下来,当鲁米诺试剂喷在血红素上,会与活性氧产生氧化作用,释放出蓝紫色荧光。被成为鲁米诺反应。是鉴定血液用的有机物质。
特性
鲁米诺早在1853年就被合成出来了。1928年,化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化合物有一个奇妙的特性,它被氧化时能发出蓝光。几年以后,就有人想到利用这种特性去检测血迹。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我们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就是靠这种蛋白质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红蛋白含有铁,而铁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让过氧化氢变成水和单氧,单氧再氧化鲁米诺让它发光。在检验血痕时,鲁米诺与血红素(hemoglobin,血红蛋白中负责运输氧的一种蛋白质)发生反应,显出蓝绿色的荧光。这种检测方法极为灵敏,能检测只有百万分之一含量的血,即使滴一小滴血到一大缸水中也能被检测出来,由此可知犯罪分子是多么难以把现场清洗干净了。
鲁米诺发光是氧化导致的,这就意味着有很多氧化物以及能起催化作用的金属也能让鲁米诺发光,这其中包括日常使用的次氯酸漂白剂。如果犯罪分子用漂白剂清洗过现场,就有可能干扰鲁米诺的使用。这两种发光情况略有不同,漂白剂导致的发光是快速闪现的,而血迹导致的发光是逐渐出现的。有经验的侦探通常能对二者做出区分,不过也不一定都能做到。
犯罪现场调查中的应用即使犯罪现场的血迹已经被擦过或清除过,法医依旧可以使用鲁米诺找到它们的位置。实际上,调查者在要调查的区域内喷洒鲁米诺和激发剂溶液,血中的铁立即催化鲁米诺的发光反应,使其产生蓝色光芒。该反应需用的催化剂量非常少,因此鲁米诺可以检测痕量的血迹。发光大约持续30秒钟,可通过长曝光的照片观察出,其周围环境不可以太亮。
鲁米诺的缺点
1、鲁米诺在铜、含铜合金、辣根或某些漂白剂的存在下发出荧光。因此如果犯罪现场被漂白剂彻底处理过,则鲁米诺发出的荧光会强烈掩盖任何血迹的存在。
2、鲁米诺可以检测出动物血及尿中的少量血,因此如果待测房间中含有尿或动物血,检测结果会有偏差。
3、 鲁米诺与排泄物反应,发出的光与和血反应发出的是相同的。
4、 鲁米诺可能干扰其他检测,然而鲁米诺并不干扰DNA的提取。
5、使用鲁米诺需要在黑暗的环境里,否则荧光难以识别
6、鲁米诺发光的时间有限,要抓紧时间拍照
通常采取以下几种办法避免检验受到干扰
一、让现场干燥几天,漂白剂的干扰作用就会消失,而血迹即使过了许多年,还能让鲁米诺发光。
二、使用某种能抑制次氯酸的干扰作用的化合物。很显然不能使用抗氧化剂,因为那会把血迹与鲁米诺的反应也抑制住了。人们针对次氯酸的化学结构,例如针对它含有的氯原子,找到了合适的抑制物。最保险的办法是在用鲁米诺发光法检测到疑似血迹的物质后,用别的方法确定那的确是血迹。
而且,人们发现,血迹在被鲁米诺处理过以后,它含有的遗传物质DNA并没有被破坏掉,还能从中提取出来做鉴定。
G. 一块布上有一片血迹,请设计一个实验,说明它是人血还是其他动物的血迹
一、实验原理
血迹检验,是最常见的法医物证检验之一。它通常可以解决是不是血迹,是人血还是动物血,属何种血型,是男人血还是女人血,以及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等问题。 为了保证检验得以顺利进行,血迹检验通常采取肉眼检查、须备试验、确证试验、种属试验、血型测定、性别检验和出血部位检验等的顺序。
1.预备试验 该试验为初步的、试探性的血迹检验,目的是为了解决有无血迹存在的可能性。预备试验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但特异性差。阳性结果,只能证明检材上有血迹存在的可能性,而不能肯定就是血迹。当然该试验的阴性结果,可以排除有血迹存在的可能,也就不必再进行下一步的检验了。血迹预备试验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联苯胺试验、酚酞试验、氨基比林试验、鲁米诺发光试验、紫外线检查等。如酚酞试验,利用血红蛋白或正铁血红素的过氧化酶活性,使过氧化氢分解出新生态氧,将还原酚酞氧化成酚酞,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呈粉红色。本法的灵敏度极高,可达10—50万倍,但非特异性,氧化剂(如铜、铁、镍)及脓液、精液、尿液、新鲜植物汁等均呈阳性反应。
2.确证试验 经过预备试验,如果检材呈阳性反应,说明有血迹存在的可能性,需进一步进行确证试验,以明确是不是血迹。与预备试验相反,确证试验特异性强,但灵敏度较低,如果检材条件差,如经日晒雨淋、混有杂质或已腐败的血迹,则难以出现阳性反应。因而确证试验的阳性结果可以肯定为血迹,阴性结果却不能完全排除血迹存在的可能性。 确证试验的方法也很多,如血色原结晶试验、氯化血红紫结晶试验和光谱检查等。如氯化血红紫结晶试验,原理:血红蛋白受酸性作用,生成正铁血红素,由氯的作用使正铁血红素成为氯化血红素结晶。
3.种属试验 经过预备试验和确证试验确定为血迹后,还需要鉴别其种属,确定是人血还是动物血。血迹种属试验的方法也很多,如沉淀反应、琼脂扩散试验、对流电泳试验、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纤维蛋白板试验、胶乳颗粒凝集试验和红细胞凝集试验等。如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原理:检材浸液中的人血清球蛋白与抗人球蛋白血清相遇时,抗人球蛋白被吸附 (消耗),再用经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作指示剂,观察消耗后的抗人球蛋白血清对该红细胞的凝集力,如显着下降或消失,即证明检材中含人血清球蛋白。
当某个动物被注射其它物种动物的抗原(如蛋白质)时,在它的血清内就会出现一种叫沉淀素的抗体,将人的血清或全血注射进兔的体内时,在其血清内的抗体就会和人血清、其它体液和组织抽提物的蛋白质反应。反应是特异性的,如果是阳性结果,就证明血液中蛋白质或其它蛋白质来源于人类。抗人血清不会和其它种属动物的蛋白质反应。
二、实验仪器设备
1.载玻片 2.离心或Seitz过滤器 3.水浴锅
三、实验试剂、实验动物
1.0.9%的盐溶液 2.石蕊试剂 3.0.1%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 4.生理盐水 5.酚酞试剂 6.食盐7冰醋酸 8.兔子(抗人球蛋白血清制备 )9.经球蛋白致敏的红细胞
四、实验步骤
抗人球蛋白血清制备:兔可以提供最合适的抗体,抗血清就是从这些抗体中制备的。每隔5天就给3只或4只兔子静脉内注射2ml未稀释的血清2次或3次。在最后一次静脉内注射后6天通过腹腔内注射4或5ml的全血。给兔子连续6或7天静脉内注射用生理盐水稀释的1:10的血清2ml,停止一个星期然后接着皮下注射同等量的稀释血清。有些动物经过两次注射产生了有效的免疫血清,但还有一些需要第三次或第四次注射。如果考虑时间的话,连续每天剂量为5ml、10ml和15ml的未稀释的血清或全血可能会被注射入腹腔内,在最后一次注射9天后给兔子取血并分离血清。在所有这些方法中,都是在最后一次注射后7-10天给兔子取血。
斑痕是干燥的,只有将少量的检材溶解在少量的0.9%的盐溶液中才能制备符合条件的稀释液。制备的混合物应该是透明、无色和并且是中性的,如果不是就要离心或用Seitz过滤器过滤。通常稀释液用石蕊试纸测试是否中性,如果是酸性或碱性,就要分别用0.1%的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进行中和。1.酚酞试验 将血痕的生理盐水浸液1—2毫升置试管中煮沸半分钟,破坏可能存在的生物氧化酶;冷后,加5滴还原酚酞液,半分钟后,如不变红色,再加数滴3%过氧化氢,则立即出现程度不同的粉红色至红色为阳性反应。2.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 检查:置检材于载玻片上,分别加食盐、冰醋酸各少许,加热至刚产生小气泡。如为血痕冷后则析出褐色长方形或菱形结晶。勿抗人球蛋白过热。受过高温的血痕不能出现阳性反应。3.抗人球蛋白消耗试验 检查:将一定量血痕浸液与抗人球蛋白血清混合,置37℃30分钟,取1滴混合液与1滴由不完全Rh抗体致敏的指示红细胞悬液放载玻片上,观察凝集情况。
五、实验预期目标
酚酞试验中,酚酞会变红;氯化血红素结晶试验中,血痕冷后则析出褐色长方形或菱形结晶,最后那个种属鉴定,可能动物血和人血都有。
H. 血迹的联苯胺试验
血痕中的血红蛋白的过氧化酶活性作用,使过氧化氢放出新生态氧,将无色联苯胺氧化成翠蓝色的联苯胺蓝,灵敏度很高,血液稀释到20—30万倍,仍呈阳性反应。但是联苯胺不是血液特异性反应,由于自然界中很多物质含过氧化酶,也能引起阳性反应。
试验时,剪取或刮取检材少许,置滤纸片上或白磁板上,加联苯胺无水酒精饱和液、冰醋酸、过氧化氢各一滴,如系血痕,则立即出现翠蓝色为阳性反应。斑痕难以取下时,可用蒸馏水浸湿滤纸擦拭斑痕,使斑痕上的物质移行到滤纸上,然后以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
(8)血痕预实验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扩展阅读:
根据预试验结果进行筛选,对可能是血痕的检材,再作确证试验,从而作出否定或肯定是血痕的结论。是人血还是动物血。对肯定是血痕的检材,进行种属试验,来判定是否人血。对不是人血的检材,根据需要,可进行各种动物血试验,来确定是何种动物血。
属何血型。作ABO血型检验和其他血型检验。其他问题。测定血痕性别、出血部位、出血时间、出血量。血痕检验可为案件的侦破和审判提供极为重要的线索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