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丝虫病最常用检查方法

丝虫病最常用检查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31 03:52:37

‘壹’ 哪位朋友知道防治丝虫病的偏方

丝虫病防治知识

资料来源: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入时间:2004.08.11

一、 概述
丝虫病( 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

二、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我国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的唯一传染源是感染丝虫后出现的微丝幼血症的人,其中有微丝幼血症而无明显的丝虫病症状和体征者在传播上更为重要。 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乳动物体内寄生,有可能成为动物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雌蚊叮咬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感染。
4、流行季节 :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

三、临床症状
1、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2. 淋巴管阻塞性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四、诊断
丝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检微丝蚴法,抽出液、乳糜尿,鞘膜积液中查找微丝蚴,下肢淋巴结活检寻找成虫。

五、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

六、预防
1、普查普治 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2、防蚊灭蚊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使用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涂布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防蚊网(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
3、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贰’ 急,你身边有患有丝虫病的吗,如何治疗啊

丝虫病防治知识

资料来源: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入时间:2004.08.11

一、 概述
丝虫病( 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

二、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我国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的唯一传染源是感染丝虫后出现的微丝幼血症的人,其中有微丝幼血症而无明显的丝虫病症状和体征者在传播上更为重要。 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乳动物体内寄生,有可能成为动物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雌蚊叮咬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感染。
4、流行季节 :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

三、临床症状
1、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2. 淋巴管阻塞性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四、诊断
丝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检微丝蚴法,抽出液、乳糜尿,鞘膜积液中查找微丝蚴,下肢淋巴结活检寻找成虫。

五、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

六、预防
1、普查普治 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2、防蚊灭蚊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使用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涂布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防蚊网(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
3、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参考资料:http://www.hfcdc.ah.cn/jibing/chuanran/scb.htm

‘叁’ 丝虫病的检查

分为病原学诊断和血清学诊断。前者包括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后者为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
1.病原学检查
血检微丝蚴,由于有夜现周期性,取血时间以晚上九时至次日凌晨二时为宜。
(1)夜间采血检查微丝蚴阳性
(2)成虫检查法在尿、鞘膜积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查见微丝蚴,在淋巴管、淋巴结内查见成虫,或在病理组织切片中查见丝虫断面。
(3)特异的DNA探针
2.血清学检查
快速免疫色谱试验检测班氏丝虫抗原阳性或酶联免疫检测丝虫特异性抗体IgG阳性。

‘肆’ 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什么 检查 时候应注意什么 简答题

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新鲜血滴法;
②厚血膜法;
③微丝蚴浓集法;
④海群生诱虫法。

检查时应注意:
由于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故采血时间以夜间10时至次晨2时为宜。

‘伍’ 马来丝虫病的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丝虫病早期有过敏反应的病人,白细胞总数常为10—20×109/L,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为主,伴有细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显着增高。
(一)病原学检查 血液体体液中检出微丝蚴是诊断早期丝虫病惟一可靠方法。
1、血液微丝蚴检查 晚10恩时至次晨2时检出率最高。
方法有:
(1)厚血片法:耳垂血三大滴在玻片上制成厚薄均匀的厚血片,干后溶血,染色镜检;
(2)鲜血法:耳垂后一大滴在玻片上加水溶血稀释,加盖玻片后地倍镜下找微丝蚴,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卷曲,较易识别。方法简单,但阳性检出率低;
(3)浓集法:取抗凝静脉血2ml,加整流10ml溶血,摇匀,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此法阳性率高;
(4)白天诱出:口服乙胺嗪100mg后,15、30、60分钟分别采外周血找微丝蚴,检出率低;
(5)薄膜过滤法:抗凝静脉血2ml经孔径3um的核孔薄膜过滤后取下薄膜,用热的苏木素染色5分钟后镜检。此法检出率和微丝蚴检出数斤高于厚血片法和浓集法。
2、各种体液微丝蚴检查 可在鞘膜积液、淋巴液、乳糜尿、乳糜腹水、乳糜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骨髓等标本中检查微丝蚴。
(二)免疫学检查
1、批内试验 注射犬恶丝虫抗原0.05ml于受试者前臂,15分钟后丘疹直径>0.9cm者为阳性。此试验敏感性和特异高,与血中微丝蚴检出符合率为86.2%—94.1%。
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国内以牛丝虫成虫为抗原,间接荧光抗体法查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85%—99.2%。该法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又可反映防治成效。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以该法查血清中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为本病较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
4、检测循环抗原 对微丝蚴阳性病人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一种特异诊断方法,但对微丝蚴阴性病人则敏感性较差。用单克隆抗体查循环抗原可作为抗丝虫病药物疗效评价的检测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杂交试验和PCR可用于微丝蚴血症检查,血中微丝蚴量少和需行虫种鉴定者尤为适用。诊断 依据流行区旅居史,有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临床,即应考虑丝虫病可能。外周血、体液中找到微丝蚴,诊断即可确立。疑为丝虫病而未检出微丝蚴者可以大剂量乙胺嗪(海群生)作治疗性诊断,如出现发热、淋巴系统反应和淋巴结节,诊断即可成立。急性期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应与细菌性相区别。晚期腹股沟淋巴肿大形成之肿注意与腹股沟疝区别。精索炎和附睾炎应与附睾结核鉴别。入迷尿虽多见于丝虫病,但也偶见于结核、肿瘤、包虫病以及其他因素所致腹膜后淋巴系统广泛破坏而引起的淋巴通路受阻。

‘陆’ 上海寄生虫研究所的寄生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1、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要取得准确的结果,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如果检查肠内原虫滋养体,最好立即检查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疟疾丝虫病的基本方法。涂制血膜用的载玻片用前需经洗涤液处理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后在75%酒精中浸泡擦干或烤干后使用。

3、排泄物与分泌物等的检查

痰液痰中可能查见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棘球蚴的原头蚴粪类圆线虫幼虫(蛔蚴钩蚴尘螨)等,卡氏肺孢子虫的包囊也可出现于痰中但检出率很低 。

(6)丝虫病最常用检查方法扩展阅读

寄生虫一般都是吃进来的。

有的幼虫囊虫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脑部眼部。寄生虫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对人体的损害多是掠夺营养,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大多属原生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寄生虫学中习惯上把原生动物称为原虫类,把线形动物和扁形动物合称为蠕虫类。内部寄生虫之重要的种类大多包括在原虫类、线虫类、吸虫类和绦虫类中。

参考链接来源:网络-人体寄生虫

‘柒’ 怎样治疗和预防血丝虫病

丝虫病防治知识

资料来源: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入时间:2004.08.11

一、 概述
丝虫病( 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

二、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我国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的唯一传染源是感染丝虫后出现的微丝幼血症的人,其中有微丝幼血症而无明显的丝虫病症状和体征者在传播上更为重要。 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乳动物体内寄生,有可能成为动物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雌蚊叮咬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感染。
4、流行季节 :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

三、临床症状
1、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2. 淋巴管阻塞性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四、诊断
丝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检微丝蚴法,抽出液、乳糜尿,鞘膜积液中查找微丝蚴,下肢淋巴结活检寻找成虫。

五、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

六、预防
1、普查普治 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2、防蚊灭蚊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使用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涂布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防蚊网(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
3、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捌’ 心脏感丝虫病是什么

丝虫病( 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

我国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古籍中记载“两足胫红肿,寒热如伤寒状,从此或一月发,半月数月一发”。民间流传的“流火”、“大脚风”等,说明该病在我国流行已久。

[病原学]

世界上寄生于人体的丝虫有8种,我国仅有斑氏丝虫和马来丝虫流行。

斑氏和马来丝虫成虫形态相似,细长如线,乳白色,表面光滑,雌雄异体。斑氏雄虫身长 28.2~42mm,马来雄虫身长20~28mm,两种雌虫身长约为雄虫一倍。雌雄成虫常相互缠绕,寄生于淋巴管及淋巴结内。寿命可长达12年或更久。

雌虫胎生幼虫,成丝状活动,称微丝蚴。斑氏微丝蚴长约280μm,宽约7μm;马来微丝蚴较斑氏短细。微丝螺从淋巴系统进入血循环后,白天多藏匿于肺的微血管内,夜间进入周围血液循环,具有明显的夜周期性。通常马来微丝蚴为晚8时至次晨4时,斑氏微丝蚴为夜晚10时至次晨2时。微丝蚴周期性的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有以下几种解释:①人在睡眠时,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肺部微血管扩张,微丝蚴大量从肺进入周围血液;②肺和周围血液中氧分压的变化可改变微丝蚴的周期性。夜间给患者吸入O2,提高血的氧分压,则周围血中微丝蚴数量减少;③与微丝蚴体内的自发萤光颗粒有关。凡微丝蚴体内含有萤光颗粒多的,其夜现周期性明显,反之则不明显。

微丝蚴在人体内可存活数月~2年以上。斑氏微丝蚴和马来微丝蚴在形态上有显着差别,两者区别见表及图。

表 斑氏及马来微丝蚴鉴别要点

种别 斑氏微丝蚴 马来微丝蚴
大小(染色后) 244~296×5.3~7.0微米 177~230×5~6微米
体态 柔和,弯曲自然,无小弯 较硬,大弯之外虫体可有小弯曲
头端空隙 较短,长度与宽度约相等或略长 较长,长度较宽度约长1~2倍
体核 圆形或椭圆形,各自分开,排列整齐 不规则,大小不等,排列不整齐,核与核聚集
排泄孔 较小,排泄细胞在排泄孔旁 较大,排泄细胞距排泄孔较远
G细胞 G1较小,与G2距离远 G1较大,与G2距离较近
肛孔 小,常不显着 较大,显着
尾部 渐渐尖细,无尾核 有2个尾核,前后排列,有尾核处较膨大

斑氏和马来丝虫生活史分为二个阶段:一个阶段在蚊虫(中间宿主)体内;另一阶段在人(终宿主)体内。

(一)在蚊体内 雌蚊叮咬微丝蚴阳性患者时,微丝蚴被吸入蚊胃内,经1~7小时脱鞘,穿过胃壁,经腹腔进入胸肌,约1~3周经二次脱皮,发育成传染期幼虫,离开胸肌,移行至蚊吻下唇,再叮咬人时,侵入人体。

(二)在人体内 传染期幼虫侵入人体后,部分幼虫在组织内移行和发育过程中死亡,部分幼虫到达淋巴管或淋巴结,经8~12个月发育为成虫,交配后,产生微丝蚴。

2006-2-19 11:05 回复

天使也美丽
9位粉丝
2楼

[流行病学]

斑氏丝虫病分布极广,但主要在亚洲。马来丝虫病仅流行于亚洲。在我国山东、河南、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台湾、贵州、四川、广东及广西均有本病。除山东、广东、台湾仅为斑氏丝虫病流行,其它省(市、自治区)两者兼有。解放后,由于开展普查普治工作,本病感染率显着下降。

(一)传染源带微丝蚴的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乳动物体内寄生,有可能成为动物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通过雌蚊叮咬传播。斑氏丝虫病主要传播媒介是淡色库蚊、致乏库蚊,马来丝虫以中华按蚊为主要媒介。

(三)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1岁以下者极少。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感染。

(四)流行季节 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在温暖的南方,一年四季都可感染。

[发病原理及病理变化]

丝虫病的发病和病变主要由成虫及传染期幼虫引起。传染期幼虫经蚊叮咬侵入人体后,在淋巴系统内发育成为成虫,幼虫和成虫代谢产物及雌虫子宫排泄物,引起全身过敏反应与局部淋巴系统的组织反应。表现为急性期的丝虫热,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由于淋巴系统炎症反复发作,则导致慢性期淋巴管阻塞症状、淋巴管曲张、乳糜尿、象皮肿等

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丝虫种类、寄生部位、幼虫侵入数量及机体反应性。马来丝虫主要寄居于四肢浅部淋巴系统,故以四肢症状多见;斑氏丝虫寄居于腹腔、精索及下肢深部淋巴系统,则常出现泌尿系统症状。

丝虫病的病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由成虫的机械刺激或死后虫体分解产物的化学刺激,引起一系列反应性病变。急性期表现为渗出性炎症,淋巴结充血、淋巴管壁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纤维蛋白沉积。淋巴管和淋巴结内逐渐出现增生性肉芽肿反应,肉芽中心为变性的成虫和嗜酸性粒细胞,周围有纤维组织和上皮样细胞围绕,并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聚集,形成类结核结节。慢性期突出表现为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虫体钙化,淋巴结变硬,淋巴管纤维化,形成闭塞性淋巴管内膜炎。淋巴管的阻塞可致远端淋巴管内压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和破裂,淋巴液郁滞,淋巴管内蛋白成分增加。阻塞位于皮下,淋巴液不断刺激组织,使纤维组织大量增生,皮下组织增厚、变粗、皱褶,变硬形成象皮肿。阻塞位于深部淋巴系统,则出现阴囊象皮肿、淋巴腹水、乳糜腹泻、乳糜尿等。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引起继发感染使象皮肿加重及恶化,甚或形成溃疡。

[临床表现]

丝虫病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半数感染者无症状而血中有微丝蚴存在。潜伏期早者3个月,晚者3/2年,一般约1年。

(一)急性期

1.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 呈不定时周期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一次。发作时患者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淋巴结炎可单独发生,而淋巴管炎一般都伴有淋巴结炎。局部淋巴结肿大痛疼并有压痛,持续3~5天后,即自行消失。继发感染,可形成脓肿,淋巴管炎以下肢为多,常一侧发生,也可两腿同时或先后发生,其症状是沿大腿内侧淋巴管有一红线,自上而下蔓延发展,称为“离心性淋巴管炎”。炎症波及毛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发亮,有灼热烧感及压痛,类似丹毒,称“丹毒样性皮炎”俗称流火,持续2~3天消退。

2.丝虫热 周期性突然发生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部分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症状才渐显露,出现腹痛者,多系腹膜后淋巴结炎所致。

2006-2-19 11:06 回复

天使也美丽
9位粉丝
4楼

3.精囊炎、附睾炎、睾丸炎 主要见于斑氏丝虫病。患者自觉由腹股沟向下蔓延的阴囊疼痛,可向大腿内侧放射。睾丸及附睾肿大,阴囊红肿压痛,一侧或二侧精索可摸及1个或数个结节性肿块,有压痛,炎症消退后缩小变硬。可伴有鞘膜积液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006-2-19 11:06 回复

天使也美丽
9位粉丝
6楼

4.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综合征(肺型丝虫病)系发育移行的未成熟幼虫引起的过敏反应所致。表现畏寒、发热、咳嗽、哮喘、肺部有炎症阴影,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和夏科一登雷登结晶,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0~80%),血中微丝蚴多阴性。少数尚可出现荨麻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二)慢性期 由淋巴系统增生和阻塞引起,但多数病例炎症和阻塞性病变常交叉重迭出现。

1.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管曲张淋巴结肿大是由于炎症及淋巴结内淋巴窦扩张所致,且常伴淋巴结周围向心性淋巴管曲张。见于一侧或两侧腹股沟和股部,局部呈囊性肿块,中央发硬,穿刺可抽出淋巴液,有时可找到微丝蚴,易误诊为疝。淋巴管曲张常见于精索、阴囊及大腿内侧。精索淋巴管曲张可互相粘连成条索状,易与精索静脉曲张混淆。阴囊淋巴管曲张可与阴囊淋巴肿同进存在。

2006-2-19 11:06 回复

天使也美丽
9位粉丝
8楼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显着增高。

2.微丝蚴检查 是确诊丝虫病主要依据。

一般在晚10时至次晨2时间验血,阳性率较高。

(1)涂片法:取耳垂血3滴,置于洁净玻片上,用另一张玻片的角涂成约长2cm,宽1.5cm的长方形厚血膜,午后放在清水中溶血5~10分钟,待干、固定染色镜检。

(2)鲜血片法:取耳垂血1滴于玻片上,加水数滴溶血,加盖玻片低倍镜检查。阳性时可见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屈伸。

(3)浓积法:取静脉血2ml,注入盛有0.4ml抗凝剂试管内,加蒸馏水8~10ml,溶血后离心沉淀,倾上液,再加N/20氯氧化钠8~10ml,混匀放置5~10分钟,离心,弃上液,取沉淀镜检,此法阳性率高。

(4)白天诱虫法:白天口服海群生100mg,在15、30、60分钟分别采血镜检。

(5)乳糜尿及淋巴尿检查:乳糜尿需加乙醚(5ml尿液+2ml乙醚)于试管内摇荡,脂肪溶解,弃乙醚,加水稀释后离心检查。淋巴尿易凝,应先加抗凝剂,后直接涂片或用水稀释10倍离心镜检。

3.活组织检查 血中微丝蚴检查阴性者可取皮下结节、浅表淋巴结、附睾结节等病变组织活检,确定诊断。

(三)免疫学检查 包括皮内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查、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因与其它线虫有交叉反应,故特异性有限。

[鉴别诊断]

丝虫病的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应与细菌性淋巴管炎鉴别。丝虫性附睾炎、鞘膜积液应与结核性鉴别。象皮肿应与局部损伤、肿瘤压迫、手术切除淋巴组织后引起的象皮肿鉴别。丝虫性乳糜尿需与结核、肿瘤引起者鉴别。

[治疗]

(一)对症治疗

1.急性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可口服强地松、保太松、阿斯匹林,疗程2~3天。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菌药物。

2.乳糜尿 卧床休息,抬高骨盆部,多饮开水,多食淡菜,限制脂肪,蛋白饮食,并用中药治疗。对乳糜血尿者,可服用VitC、VitK4,或肌注安络血、止血敏等。无效时,可用1%硝酸银10ml或12.5%碘化钠溶液作肾盂冲洗或外科手术治疗。

3.象皮肿 ①保持患肢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磨擦及外伤。②辐射热烘绑疗法:将患肢放入砖砌腿炉或电烘箱内,温度60~100℃,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3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一年内可行2~3个疗程。③外科疗法;对下肢严重者可施行皮肤移植术,阴囊象皮肿可施行整形术。

(二)病原治疗

1.海群生(又名乙胺秦、益群生) 对微丝幼和成虫均有杀灭作用。海群生对马来丝虫病疗效比斑氏丝虫病迅速完全。

(1)短程疗法: 适用于体质较好的马来丝虫病患者。成人1.5g于晚上一次顿服或0.75g每日2次,连服2天。该疗法反应较大。

(2)中程疗法:用于血中微丝蚴较多和重度感染及斑氏丝虫病。0.3g,2次/日,疗程7天。

(3)间歇疗法:成人每次0.5g,每周1次,连服7周。此法阴转率高,疗效可靠,副反应小。

副作用:主要是因大量微丝蚴或成虫死亡产生的过敏反应,作用于成虫产生局部症状,一般马来丝虫病较斑氏丝虫病反应重。对严重心、肝、肾疾病、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妊娠3月内或8个月以上,月经期妇女应缓治或禁忌用药。

2.左旋咪唑:对微丝蚴有较好疗效。剂量4~5mg/kg/日,分2次服,疗程5天。与海群生合用可提高疗效。副作用与海群生类似,但较后者轻。

3.呋喃嘧酮:对斑氏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20mg/kg/日,分2~3次,连服7天。付作用与海群生相仿。

[预防]

(一)普查普治 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二)防蚊灭蚊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使用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涂布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防蚊网(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

(三)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心脏感丝虫病,就是心感觉有丝虫在爬,说明那个人极其悲伤或难过。

‘玖’ 淋巴丝虫病的检查

1.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早期有过敏反应的患者白细胞总数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前者大多在(10~20)×10/L之间,后者在20%以上。如有细菌继发感染除白细胞总数增加外中性粒细胞亦显着增加。
2.血液微丝蚴的发现
丝虫病的确诊有赖于微丝蚴的发现,通常采用外周血液的检查,大多自夜10时至次晨2时微丝蚴最易找到,如夜间血中超出150条/60μl,白昼亦可找到。
(1)鲜血法用血红蛋白计吸管吸取耳垂血20μl,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微丝蚴。阳性者可见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卷曲,颇为活跃。
(2)涂片法耳垂取血三大滴(约等于60μl)置于玻片中心,涂成厚薄均匀边缘整齐的长方形或椭圆形厚血片约2cm×3cm大小自20世纪80年代起,又统一规定为120μl即六大滴双片法。染色可用品蓝或硼砂亚甲蓝染色法如鉴别虫种有困难时可用吉姆萨或苏木精染色。采用荧光色素吖啶橙染色法,亦可提高微丝蚴检出率。
(3)浓集法微丝蚴的浓集法很多都是将血液内的红细胞溶解后,离心沉淀吸取沉渣寻找被集中在沉渣内的微丝蚴。常用的溶血剂为蒸馏水。
(4)微孔膜过滤法用含有5%枸橼酸钠0.1ml的10ml注射器抽血1m1混匀,再吸10%teepol液9ml(或2%吐温80液或0.1%碳酸氢钠液)混匀溶血,将注射器接25mm直径的5μm孔径微孔膜过滤器,溶血液通过薄膜滤下,微丝蚴留于薄膜上,取下薄膜用0.1%苏木精或0.1%亚甲蓝染色后镜检。
(5)微丝蚴白天诱出法在白天口服乙胺嗪100mg后1小时内微丝蚴可以在外周血液内查到。本法不宜作普查丝虫病的方法。在门诊检查,可作参考。
3.各种体液微丝蚴检查
鞘膜积液、乳糜尿、淋巴或乳糜腹水、心包积液、眼前房水等液体中检查微丝蚴,可用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或离心浓集法检查
4.免疫学诊断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方法有:
(1)皮内试验注射犬恶丝虫抗原0.05ml于受试者前臂皮内,15min后丘疹超过0.9cm者为阳性。此试验与丝虫病患者体征符合率为73.6%~96.6%,与血中带微丝蚴阳性符合率为86.2%~94.1%,但与血吸虫病可产生轻度交叉反应本法只具过筛及辅助诊断价值,在防治后期也不宜用于监测。
(2)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以长爪沙鼠等动物模型收集的成虫和微丝蚴作抗原,荧光抗体采用羊抗人IgG荧光抗体结合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成虫切片作抗原,其敏感性为92%~98%,特异性为95%;以微丝蚴切片作抗原,敏感性达92%~96%特异性为98%。本法可作为丝虫病辅助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现场监测。缺点仍是不能用于疗效考核,及区别患者属于既往感染或活动感染。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采用马来丝虫、犬恶丝虫、指状腹腔丝虫及微丝蚴等可溶性抗原,ELISA测定抗体,与丝虫病患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5%~100%,假阳性反应为1.5%~8.2%。用微丝蚴或成虫ES抗原对微丝蚴血症者阳性符合率为93%~95%,非流行区健康人及肠道线虫感染者均为阴性反应。本法检测人体丝虫病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现场调查同样本法不能用于疗效考核及区别患者是否为活动性感染
(4)检测循环抗原WHO推荐应用免疫色谱技术(ICT)测试卡检测班氏丝虫抗原。据报告该法敏感性为90%~98%,特异性达99%~100%。
用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cAbELISA)和斑点酶联法(Dot-ELISA)检测丝虫病患者血清中抗原,特异性分别为94%和96%,Dot-ELISA可检出0.055μg/L抗原,而McAbELISA仅能检出10μg/L抗原。两者均能检出活动性感染作为丝虫病防治的后期监测、搜索残存传染源和评价防治效果。
5.分子杂交及DNA重组技术
目前基因克隆和DNA技术正应用于丝虫病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6.乳糜尿与淋巴尿
乳糜尿与淋巴尿,前者呈乳白色,可用乙醚提取,以苏丹Ⅲ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见红黄色油点淋巴尿的肉眼检查与正常尿无异,其含量以蛋白质为主,也有少数红细胞,但无管型。自鞘膜积液穿刺而得的乳糜液与淋巴液,与乳糜尿及淋巴尿大致相同,自其沉淀中可发现活动的微丝蚴。
7.活组织检查
将疑似的病变组织,如下肢浅表淋巴结、附睾结节切取小块,进行病理检查,可找到成虫及可见相关的病理变化。
8.其他辅助检查
淋巴管造影:丝虫病患者常显示扩张的输入淋巴管和狭小的输出淋巴管,淋巴结实质显影有缺损现象。

阅读全文

与丝虫病最常用检查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球囊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580
电脑关机关闭键盘灯光的方法 浏览:905
什么方法去额头皱纹 浏览:860
如何在初中时学习好的方法 浏览:448
硅化木的鉴别方法 浏览:252
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浏览:859
香药炮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432
数据冲突的四种解决方法 浏览:554
帕金森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浏览:419
色素胎记治疗方法 浏览:230
50岁治疗白发的方法 浏览:301
男士怎么能瘦下来的方法 浏览:736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方法 浏览:143
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分析电影 浏览:874
雾化药图片使用方法w 浏览:471
地脚螺栓简易安装方法 浏览:252
cnmr是什么检测方法 浏览:233
目前发达国家治癌方法是哪些 浏览:825
如何控制类风湿方法 浏览:926
葡萄量筒测量方法 浏览: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