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贝母是什么样子
川贝母既是专有名词,也是贝母家族分类(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中的种类名称,均有药用价值。
川贝母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
浙贝母
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土贝母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因此,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
㈡ 各种贝母的区别
平贝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主治主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瘰疬,乳痈等。平贝母是药用贝母的一种,主产于东北,已有百余年历史,功效与川贝母类同.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伊贝母伊贝母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或伊犁贝母的干燥鳞茎,伊贝母生于海拔1300-1780m的林下或草坡上。
鳞茎圆锥形,较大。表面稍粗糙,淡黄白色,外层鳞基部微凹陷。质稍松脆,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苦。性微赛,味苦、甘。
功能与主治:: 润肺、化痰、散结。用于肺热咳嗽、胸闷痰粘、瘰疬、痈肿。
川贝母百合科植物。为润肺止咳的名贵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着,驰名中外
川贝母主产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暗紫贝母主产四川阿垻藏族自治州。甘肃贝母主产甘肃、青海、四川等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喉痹、乳痈。
中成药:秋梨膏、川贝枇杷露、养阴清肺丸、牛黄清肺散、铁笛丸、至宝锭、蛇胆川贝胶囊、贝母瓜蒌散。 药膳:川贝冰糖汤、川贝酿梨。
浙贝母多年生草本。鳞茎半球形
产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湖南。也分布于日本。
功用主治: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
大治肺痈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疼痛,消胀满,清肝火,阴耳目,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切痈疡肿毒,湿热恶疮,痔漏,金疮出血,火疮疼痛,
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干燥块茎。表面淡红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气微,味微苦。
归肺、脾经
功能: 散结,消肿,解毒。 主治: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肥厚性鼻炎。
㈢ 伊贝母有哪些特征
(覃峰)
伊贝母(Fritillaria pallidiflora Schrek)别名黄花贝母,伊犁贝母。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新疆伊宁、霍城、昭苏、尼勒克、博乐、精河、温泉及天山一带。苏联中亚地区也有分布。50年代末期,在伊宁、北京先后试种,现在新疆伊犁、塔城、博乐、昌吉、石河子和北京、内蒙古、甘肃、陕西、河北、山东、河南、吉林等地有家种。以鳞茎入药,主要含有西贝母碱等。据分析其根、茎、叶、花、种子及果皮都含有生物碱。味苦、甘、性微寒。有清热润肺、止咳化痰的功能。伊贝母应用历史悠久,除生药直接配方外,还配制成数十种成药应用,三十多年前,有少量运往外地销售,现已销国内外。此外,还有新疆贝母(Fritillaria walujewii Rgl.)等八种,其鳞茎亦作贝母入药。
一、形态特征
株高20—70cm,茎单一直立,粗壮,光滑无毛。鳞茎卵圆形或圆形,由2—3个鳞片抱合或对合而成,直径1.5—5.5cm。下部叶互生,上部叶近于对生,无柄,叶片宽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3cm,宽2.5—3.5cm,具平行脉,灰绿色,顶端渐尖,基部抱茎。花顶生或腋生,花大钟状下垂,淡黄色,花被6片,二列,长3—4cm,花被内具淡棕色方格和紫色斑点,雄蕊6枚,花柱3歧,每株开花1—15朵。
蒴果长圆形,具六条纵翼,长2—3.5cm,直径1.5—2.5cm,每个果实有种子100—160粒。种子扁平具翅,倒卵形,种皮棕褐色(图14—92)。
图14—92 伊贝母形态图
1.植株2.果实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习性
1.生长发育的周期性伊贝母每年春季地温上升3—5℃时萌发出苗,接着很快展叶、开花、结实。夏季地上部枯萎,地下形成新鳞茎。此后地下鳞茎在8—22℃条件下形成新的更新芽并奠基新的腋芽原基,冬季休眠期,地温大部分变化在-5—5℃之间。次年更新芽萌发出土。上述周而复始的生活过程,主要受环境温度条件周期性变化的影响。
(1)地上生活期
伊贝母在新疆伊宁平原地区栽培,海拔770m,生长发育和温度条件变化是:出苗期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气温5—10℃;开花期4月中旬至4月下旬,气温10—15℃;结果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气温13—16℃;种子成熟期6月中旬,气温20—22℃;枯萎期6月中旬至6月下旬,气温22—23℃。地上部全年生活期90天左右。伊贝母在陕西太白县山区栽培,海拔1700m,生长发育和温度条件变化是:伸长期3月中旬至4月下旬,地温3—5℃;展叶期4月上旬至4月下旬,地温5—10℃;开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地温10—13℃;结果期5月上旬至7月上旬,地温15—18℃;枯萎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地温15—18℃。地上部全年生活期80—90天。
(2)地下生活期
伊贝母在陕西太白县山区栽培,海拔1700m,更新芽活动及环境温度条件的变化是:主轴伸长期6月中旬至7月中旬,地温8—20°C;幼叶分化期7月中旬至7月下旬,地温19—22℃;花芽分化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地温21—22℃;腋芽原基增长期8月中旬至10月下旬,地温5—21℃;休眠期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中旬,地温-5—5℃。地下部全年生活期270—280天。
2.更新芽的形成和生长伊贝母地上部分是逐年更新的,而每个更新芽生活的全过程在正常条件下为三年。第一年奠基腋芽原基,第二年分化形成更新芽,第三年萌发出土。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地上部分枯萎前后,更新芽分化开始,并奠基一个或两个新的腋芽原基,8月中旬更新芽分化完成后,腋芽原基有进一步的增长,10月下旬以后芽的活动极为缓慢,进入冬季休眠期。翌年4月上旬更新芽萌发出土。
3.鳞茎的更新
伊贝母为合轴更新结构。花苗是从顶芽发育的,死亡后靠(一个或两个)腋芽更新。更新芽萌动时,芽苞叶增厚,逐渐形成肉质鳞片,同时,由于新器官的增长,母鳞茎营养物质不断消耗而成空瘪,叶枯时完全被新鳞茎所代替。
(二)种子休眠特性
通常收获的伊贝种子,从外表上看是成熟了,而实际上种子内的胚很小,它的长度只有种子全长的1/15,肉眼看不见。在萌发前,种子中的胚,长度可达7mm左右,而刚成熟的种子中的胚只有0.5mm长。同时,这种幼胚只是一团细胞,没有分化出子叶、胚根等部分,所以属于原胚阶段。伊贝母种子胚发育不全的特点,是这种植物种子休眠期较长、不容易发芽的主要原因之一。伊贝种子采收后,需要一个后熟的过程来完成胚的生长和分化,这个过程需要有一定的温、湿度和充分氧气,保持一定“温度”条件是重要因素。伊贝果实成熟早,种子散落正逢夏季,气温较高,而后气温逐渐下降,故种胚的发育先需要较高的温度,胚长成后,还要有一个低温阶段,否则不能出苗,这是伊贝长期适应自然条件形成的遗传特性。
(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伊贝母野生分布于新疆西北部及伊犁河中上游山区,海拔1000—1880m的山地草原、灌木林下及林间空地,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平均气温2℃左右,植物生长期间平均气温6—15℃,年降水量约500mm,土壤为山地棕钙土或黑钙土,疏松肥沃,腐殖质丰富,有机质含量在5%以上。伊贝母引为家种后,随着多年的平原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改变,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也逐年发生了变化。
1.温度
伊贝母野生长期生长在山区地带,性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引为家种后,耐寒,怕涝,怕高温。地上部茎叶在-3℃、地下鳞茎在-10℃不受冻害。植物生长期在5—20℃生长良好,超过25℃生长不良。种子繁殖1—5年生内,能在地里越夏,5年生以后衰老,鳞茎在炎夏季节易发生腐烂。
2.水分
出苗前,有母鳞茎供应所需要的水分,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出苗后直至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如遇天旱不浇水,就会造成严重的失水而减产。雨水过多或遇积水更会造成鳞茎腐烂的严重损失。在生长期间土壤含水量保持在30—36%就可以满足伊贝母生长所需要的水分,过干过湿不利植物生长。
3.光照
种子繁殖1—2年生幼苗喜荫蔽条件生长,怕强日曝晒。成龄鳞茎在出苗后直至整个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阳光,光照不足,生长缓慢,影响鳞茎产量。在越夏期间(6—9月)则应适当套种作物,加强荫蔽,减少阳光直射,避免地温过高,以利鳞茎在土中安全过夏。
4.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适宜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干旱瘠薄的土壤、涝洼地、粘土均生长不良。土层深度一般要有40cm以上,土壤酸碱度pH值6.5—8.5之间为好。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选海拔较高,气候凉爽的环境,北方平原地区亦可种植。宜选择地势略高、土层深厚、排灌水方便、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低洼、过于粘重的土质不宜种植。选好地后,先清理地表,将前茬作物或杂草残茎清理干净。然后施足基肥,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000—4000kg,腐熟饼肥80—100kg,过磷酸钙25—30kg。将肥科均匀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耙碎,整平,打埂作垄或作畦。作平垄则宽50—60cm,高20—25cm,沟宽25—30cm;作平畦则宽1.3—2.5m,长视具体情况而定。
(二)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的优点,不但繁殖系数高,而且鳞茎不易变形。在伊员母的栽培中,要做到快速大面积地发展生产,靠采挖野鳞茎作繁殖材料,不能满足发展生产的需要。必须首先建立“种子田”,采用种子育苗来获得种茎,扩大面积,发展生产。
(1)种子处理
秋播可在土中自然完成种子的休眠和后熟阶段,种子可不加处理。春播必须经过种子处理,否则当年不出苗。其方法是将种子浸泡1—2天,使其充分吸水,用2—3倍于种子的湿砂拌匀,放置于5—10%的地方,每隔10—15天翻动一次,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经3个月后即可播种。
(2)播种期
分春播和秋播。春播于3月份解冻后播种,播种后一周左右即可出苗;秋播于10月份播种,翌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苗。秋播不能太晚,否则种胚后熟的温度条件达不到,翌春不能出苗。播种期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适时播种。春播与秋播比较,秋播发芽率高,出苗整齐,幼苗粗壮,鳞茎大,产量高。
(3)播种方法
一般采用苗床育苗,苗床大小不限。新疆一般按宽2.5m,长10m打埂作畦,北京按宽1.3m作平畦。耙平后,将表土刮去1—1.5cm厚置一旁备用,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入畦面上,再将备用土覆盖于种子上,厚度为1—1.5cm,生长一年移栽者,每亩播种量14—15kg;生长二年移栽者,每亩播种量7kg左右为宜。苗床管理:播种后应盖草保湿,然后小水漫灌一次。翌年春季幼苗出土1/3时,及时揭去覆盖物。同时应搭棚遮荫,棚高0.8—1m,盖材用荆条、秸秆、芦苇等物,使荫蔽度在30%左右。经常拔除杂草,注意勿使幼苗松动。遇天旱时,应及时浇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浇水时切勿大水冲灌,以防淤泥埋没幼苗而造成成片缺苗。苗期适当追肥,用腐熟稀薄人粪尿,结合浇水时,小水灌入畦内。一般育苗1—2年后移栽,在北京贝苗6月初倒苗,这时可在苗床盖草,保湿防晒,到8—9月天气转凉时移栽;在新疆伊宁贝苗6月中、下旬倒苗,一般在7月移栽。挖取种茎的方法:选用适当孔径的筛子,连畦面表层2—3cm左右的土铲出轻轻揉细后,投入筛内,筛出泥土,除去杂质,即得种茎。每1kg种子,可收获一年生种茎8—9kg。
(4)移栽方法
分平垄条栽、撒栽和平畦条栽。平垄条栽按行距10cm开沟,沟深3cm,将种茎按株距3cm左右栽入沟内,覆土3cm厚左右。每亩用种量:一年生种茎9—10kg;二年生种茎35—40kg。平垄微栽,将垄面表土刮出3cm厚置一旁备用,再将种茎按间距3.5×3.5cm左右均匀撒入垄面上,覆土3cm厚左右。每亩用种量:一年生种茎18—20kg;二年生种茎70—80kg。平畦条栽,按行距18—20cm开沟,沟深3cm,将种茎按株距3cm左右栽入沟内,覆土3cm厚。每亩用种量:一年生种茎7—8kg;二年生种茎25—30kg。
2.鳞茎繁殖
鳞茎繁殖是用地下鳞茎作繁殖材料。生长快,产量高。在试验中发现,有部分植株一个鳞茎生长二个茎苗,来年自然分生出二个鳞茎,有的植株一个大鳞茎周围分生出一至数十个小鳞茎。一般选用直径2—3cm的鳞茎作繁殖材料,生长力强,产量高。老鳞茎作繁殖材料,生长力弱,产量低。
(1)栽种期
在新疆伊宁地区,一般在6月中旬栽种。这个时期是伊贝母种子成熟期,也是地下鳞茎营养集中最高期。鳞茎老根枯萎脱落,鳞茎进入休眠期,是最适宜的栽种期。
(2)繁殖方法
分分片、切片、切鳞茎盘、心芽和鳞茎繁殖。分片繁殖:每个鳞茎是由2—3个鳞片构成。用手将鳞片掰开,一片带心芽,一片不带心芽,都可作种栽。但以带心芽的鳞片繁殖力强,生长快,产量高。不带心芽的鳞片,经晒干后作商品。切片繁殖:用小刀从上端往下切成2—4片,每片都要带有一定的生根点,否则发芽、出苗率低。切根盘繁殖:从鳞茎基部厚约0.4—0.5cm进行横切,下部的鳞茎盘作繁殖材料,上部的鳞片经晒干后作商品。心芽繁殖:用手将鳞片轻轻掰开,留心芽作繁殖材料,要保持心芽有一定生根点,掰下的鳞片,经晒干后作商品。鳞茎繁殖:一般采挖野生鳞茎进行栽种,也可用成龄(种子田)鳞茎分生出的小鳞茎作栽种。经过分片、切片、切鳞茎盘、心芽处理的种栽,用草木灰撒入种栽内,轻轻翻动两次,使其草木灰涂住伤口,以免浆汁流出,影响成活率。经处理的种栽,不宜长期存放,应随处理随栽种为宜。上述几种繁殖方法,以分片带心芽、鳞茎繁殖出苗率高,生长快,产量高。心芽、切片、切根盘繁殖,因技术性强,尚未用于大面积生产。
(3)栽种方法
分平垄条栽、撒栽和平畦条栽。平垄条栽将表土刮出6—7cm厚置一旁备用,按株行距5×10cm种于平垄面上,然后用80%敌敌畏1∶2000倍或90%敌百虫1∶1000—1500倍药液喷洒于种茎上,覆土6—7cm。每亩栽种带心芽的鳞片或鳞茎80—100kg(用种量多少,视种茎大小而定)。平垄撒栽:(刮土方法同上)将种栽按间距5×5cm左右均匀撒入垄面上,然后喷洒农药(方法同上),覆土6—7cm。每亩栽种带心芽的鳞片或鳞茎150—200kg。平畦条栽:按行距23—25cm开沟,沟深6—7cm,将种栽按株距5cm左右栽于沟内,覆土6—7cm。每亩栽种带心芽的鳞片或鳞茎70—80kg。放种茎时心芽朝上,这样出苗整齐一致。栽种后,一般15—20天生长新根、新芽。
(4)建立种子田
发展伊贝母生产,首先要建立“种子田”,经过培育,繁殖良种,扩大生产。选无病种茎作种栽。可采用平垄条栽和平畦条栽方法。平垄条栽按株行距10×10cm栽于垄面上,覆土7—10cm。平畦条栽按株行距10×25cm栽于沟内,覆土7—10cm。每亩栽种野生种茎100—150kg或家种后的大鳞茎600—800kg。
(三)田间管理
1.疏沟整垄
早春伊贝母出苗前,应疏通垄与垄之间的排水沟,耙松垄面,增加土壤墒度,使伊贝出苗整齐。
2.松土除草
做到有草必除,经常保持田间无杂草。要求每浇水一次,随即松土一次。由于贝苗密度大,不宜用锄头松土,可用开沟器松土,经常保持土壤疏松,以利贝母生长。
3.追肥
伊贝母是一种喜肥植物,除在整地时施足基肥外,还应在贝母生长期进行追肥。每亩施腐熟的油饼肥40—50kg,尿素8—10kg或复合肥8—10kg,稀薄人粪尿500—1000g,以上肥料应分次施用。对“种子田”应增施磷肥,使其种子饱满丰收。
4.灌水与排水
伊贝母适宜湿润的土壤生长。在植物生长期一般浇水4—5次,回苗后浇水1—2次。如遇积水,应及时排水,否则会引起地下鳞茎腐烂。
5.摘花蕾
除了“种子田”外,应在孕蕾期打去花蕾,减少消耗养分,使其养分集中鳞茎生长,提高贝母产量。根据试验摘花蕾可增产11%左右。
6.间套作
伊贝母生长期短。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又给贝母造成遮荫条件,降低地温,减少鳞茎在高温季节腐烂,提高贝母产量。可在平垄排水沟旁和畦埂上间作其它作物。在新疆伊宁地区,一般在5月上、中旬播种豆科植物。如黄豆、豌豆、白扁豆、补骨脂等作物。根据试验,有间作物遮荫区可增产9.5%左右。
(四)病虫害及其防治
1.铜色丽金龟
(Anomala cuprea Hope)
4—10月为害严重。幼虫咬食地下鳞茎,使鳞茎造成缺刻和空洞,严重影响贝母产量。防治方法:施用的牲畜肥要充分腐熟;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等光源诱杀;栽种贝母时,用80%敌敌畏2000倍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种茎(以喷湿为度),随即覆土,效果良好;为害期,用80%敌敌畏2000倍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根际浇灌。
2.黄地老虎
(Agrotis segetum Schiffermüller)
春季咬食幼苗。防治方法:在翻地、碎土、做畦、松土等作业时,发现害虫及时捕捉消灭;为害期,用90%敌百虫lg,麦麸1kg配成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用90%敌百虫1000倍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根际浇灌。
3.种蝇
(Delia sp.)
幼虫在4—9月为害衰老鳞茎。防治方法:用腐熟粪肥,禁用生粪;用80%敌敌畏2000倍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牲畜肥;高温堆肥,杀死厩肥中的虫卵和种蝇;为害期,每亩用80%敌敌畏1.5—2kg或90%敌百虫3kg,结合浇水,小水灌注根部。
4.腐烂病
夏季高温高湿时,常发生衰老鳞茎腐烂。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土壤疏松;注意排水;轮作。
5.灰霉病
[Botrytis elliptica(Berk.)Cooke〕
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为害叶部。防治方法:实行轮作;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从4月上、中旬开始喷洒1∶1∶100的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洒一次,连续3—4次。或喷50%托布津1000倍液,每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
四、采收与加工
掌握贝母的采收期,是贝母增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采收过早过晚,都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采收过早,虽然生物碱含量高,商品质量好,但产量低。采收过晚,地下鳞茎营养成分已开始变化,鳞茎泡松,粉性差,产量也在不断降低。在新疆伊宁地区栽培,一般在6月中、下旬采收。因这时地上部茎叶已枯萎,新鳞茎已生长成熟,产量较高(表14—80)。种子繁殖3—4年,鳞茎繁殖1—2年即可采收。将鳞茎挖出,去净泥土,大小分开,晒干后供药用。每亩收鲜贝母300—500kg。鲜干比3.5∶1。
表14—80 伊贝母不同采收期与总生物碱含量和产量对照表
注:此表生物碱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测定。
㈣ 西贝母有什么功效
西贝母为百合科植物伊贝母的别名。作用功效 清肺;化痰;散结主治 肺热咳嗽;痰粘胸闷;劳嗽咯血;瘰疬;痈肿。
㈤ 乙肝小三阳会传染吗乙肝对人有那些危害
我靠!!楼上的都是从那里复制下来的,你对楼主说这些有什么用,只会给他心里造成心理疾病。让我来告诉你吧,已肝小三阳是病毒携带者,并不是已肝病人,肯定是会传染的,但是没有那么可怕,没有过激的亲密接触是没有关系的,已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精液和母婴传播的。一般注射过已肝疫苗后就没有问题了。目前没有能治好这种的药,只能靠自己来战胜来控制病情了,不要乱吃药,要保持心情愉快,定期检查就可以了。终身携带病毒的人有很多,一直到老都不发病,和正常人一样。所以你不要过于担心,现在虽然没有这种药,相信不久就会有好消息传来的,需要你现在应该和正常人一样。就当自己什么都 不知道就OK了。但是要和酒画上句号了,别的,都没关系。建议你可以去肝胆相照论坛看看,那里的朋友特别多,你从那里出来,你的心情就会好点,千万不要相信那些庸医!!!
㈥ 一个梨子放多少克贝母蒸
一个梨子放5-6克克贝母蒸。
梨子水分多,一个梨子一般都是300-350克左右一个,小一点的也有50克,所以贝母放5-6克即可,若贝母放多了,口感会比较苦涩。
贝母是狭义百合科中的一个大类,分布于北半球的温带地区,尤以地中海北岸、伊朗、土耳其等地区分布的种类最为丰富。全类分为5组,中药贝母的基原植物主要来源于贝母组,在长期应用实践中,迄今已形成6个大的主要产区,也即是中医所称的道地产区:伊贝母(又称新疆贝母)、平贝母、川贝母、湖北贝母、浙贝及皖贝(安徽贝母)。
㈦ 这是什么贝母
是伊贝母,新疆产的,很容易跟川贝混淆
㈧ 浙贝母怎么吃 可以泡茶吗
浙贝母可以泡茶,是一种中药材,可以做养生粥等,也称浙贝片,可以用于清热化痰、散结消肿、止咳,还能主治风热犯肺、痰火咳嗽、肺痈、乳痈、瘰疬、疮毒等。浙贝母质地比较脆,易折断,断面粉白色,富粉性。
人们身体上火的话,还可以用浙贝母泡茶喝,能很好的调理身体。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川贝母含有川贝母碱等多种生物碱,川贝母碱有降低血压,兴奋子宫等多种药理作用。
浙贝母的做法:
1、本品多与清肺化痰之桑白皮、全瓜蒌、海浮石同用;
2、若治肺痈咳吐脓血得,可与鱼腥草、金荞麦、冬瓜子、桃仁等相配,以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3、若与苏子、前胡、玄参、桔梗、甘草等合用,亦治风热喉痹、痰壅气急;
4、若治瘿瘤,可与化痰软坚之海藻、昆布等配伍,以加强散结消肿之功;
5、治痈疮肿毒,可配金银花、乳香、没药等品,以清热解毒,散结消痈;
6、另外,以本品与海螵蛸、象皮等配伍,尚可用于消化性溃疡。
(8)伊贝母食用方法及用量扩展阅读:
浙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因其形状得名,《本草经集注》说:“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别名: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按产地不同可分为四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
另外各地还有其他品种,如安徽大别山区及皖南地区产有皖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花贝母、卷叶贝母、罗氏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等贝母的地下鳞茎。因主产于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肃、新疆、华北、东北均有出产。
㈨ 贝母是怎么样的
川贝母既是专有名词,也是贝母家族分类(按产地分为四大类:川贝母、浙贝母、土贝母、伊贝母,按品种的不同,可分为川贝母、浙贝母和土贝母三大类)中的种类名称,均有药用价值。
川贝母
微寒、味甘,止咳化痰之效较强,且有润肺的功效,痰多痰少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肺燥或秋燥所致的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伴有痰少、难咯,或痰中带血、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等不适。此时可选用川贝母炖梨吃
浙贝母
如果患者表现为咳嗽胸痛、恶寒发热、咳吐腥臭脓痰、大便干燥、舌红口干等症状时,则应选择浙贝母,因为浙贝母泻火的功效要强于川贝母。而且擅长清火散结,是治疗肺脓疡的良药。浙贝母最常用的方法为3―10克,每日1次,用水煎服。
土贝母
性寒、味苦,具有较强的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的作用,常与其他清热解毒药物配伍使用,治疗乳腺疾患、结核、皮肤肿烂等疾病。此外,还有一定的杀精子作用。因此,想做准爸爸的男性,更应该慎重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