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请问下一物质的熔点测定
熔点的测定
一、目的:
1、何为熔点?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应用。
2、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 理解和回答课本的思考题。
二、原理及应用
1、熔点:当晶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随即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可视为该物
质的熔点。
熔点范围(熔距、始熔、全熔)、混合熔点。
2、应用:
A、测定固体化合物的熔点。 B、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C、鉴别熔点相同的化合物是否同一化合物。 D、校正温度计
三、测定方法:
1、毛细管测定法。 2、显微镜热板测定法。
3、自动熔点测定法(数字熔点测定仪)。
四、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1、装置:热浴、温度计、熔点管装配而成。(胶塞的打孔和熔点测定装置的安装)
2、测定操作:(示范)
a. 样品的干燥和研磨
b. 装样(把两头封闭长度约10~12cm的熔点管中间割裂,开口的一端插入样品粉末中,装样约高3~4mm,倒转填紧后,样高2~3mm)
c. 把装样品的毛细管附于温度计上(样品部分在水银球中部)
d. 放入热浴(温度计水银球在热浴中部,水银球不能碰瓶底也不能离开热浴液面)
e. 加热、控温(开始升温可快,接近熔点10℃时,控制升温速度1~2℃/min
f. 观察熔点(始熔:固体收缩,当样品开始塌落并出现液相时,即为始熔;全熔:固体完全消失而成透明的液体时,即为全熔)
g. 记录结果(熔点范围,即始熔至全熔温度)。
h. 要有二次以上重复的数据(通常不取平均值),第二次要用新装样品的熔点管,浴温要低于熔点20℃以上才放入。
五、测准熔点必须注意的问题:
1、仪器因素:a 温度计要校正; b 熔点管要干净,管壁要薄。
2、 操作因素:a 样品必须干燥并研磨细、装填紧密; b 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
六、数字熔点测定仪简介(可用该仪器测一次熔点)
七、内容:
1、 已知物:肉桂酸、尿素、混合物。
2、 未知物:A、B、C (水杨酸159℃、二苯胺53℃、乙酰苯胺114℃)。
3、 学生可用自动熔点仪测定化合物的熔点(一次)。
八、注意事项: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切记自动熔点仪使用说明,并要正确操作。
Ⅱ 熔点是如何测出来的
熔点的测定
一、目的:
1、何为熔点?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应用。
2、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
理解和回答课本的思考题。
二、原理及应用
1、熔点:当晶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随即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可视为该物
质的熔点。
熔点范围(熔距、始熔、全熔)、混合熔点。
2、应用:
A、测定固体化合物的熔点。
B、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C、鉴别熔点相同的化合物是否同一化合物。
D、校正温度计
三、测定方法:
1、毛细管测定法。
2、显微镜热板测定法。
3、自动熔点测定法(数字熔点测定仪)。
四、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1、装置:热浴、温度计、熔点管装配而成。(胶塞的打孔和熔点测定装置的安装)
2、测定操作:(示范)
a.
样品的干燥和研磨
b.
装样(把两头封闭长度约10~12cm的熔点管中间割裂,开口的一端插入样品粉末中,装样约高3~4mm,倒转填紧后,样高2~3mm)
c.
把装样品的毛细管附于温度计上(样品部分在水银球中部)
d.
放入热浴(温度计水银球在热浴中部,水银球不能碰瓶底也不能离开热浴液面)
e.
加热、控温(开始升温可快,接近熔点10℃时,控制升温速度1~2℃/min
f.
观察熔点(始熔:固体收缩,当样品开始塌落并出现液相时,即为始熔;全熔:固体完全消失而成透明的液体时,即为全熔)
g.
记录结果(熔点范围,即始熔至全熔温度)。
h.
要有二次以上重复的数据(通常不取平均值),第二次要用新装样品的熔点管,浴温要低于熔点20℃以上才放入。
五、测准熔点必须注意的问题:
1、仪器因素:a
温度计要校正;
b
熔点管要干净,管壁要薄。
2、
操作因素:a
样品必须干燥并研磨细、装填紧密;
b
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
六、数字熔点测定仪简介(可用该仪器测一次熔点)
七、内容:
1、
已知物:肉桂酸、尿素、混合物。
2、
未知物:A、B、C
(水杨酸159℃、二苯胺53℃、乙酰苯胺114℃)。
3、
学生可用自动熔点仪测定化合物的熔点(一次)。
八、注意事项: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切记自动熔点仪使用说明,并要正确操作。
Ⅲ 测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有哪些方法
要做实验测定!1、熔点的测定
化合物的熔点是指在常压下该物质的固—液两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但通常把晶体物质受热后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作为该化合物的熔点。纯净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的熔点。在一定的外压下,固液两态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敏锐的,自初熔至全熔(称为熔程)温度不超过0.5-1℃。若混有杂质则熔点有明确变化,不但熔点距扩大,而且熔点也往往下降。因此,熔点是晶体化合物纯度的重要指标。有机化合物熔点一般不超过350℃,较易测定,故可借测定熔点来鉴别未知有机物和判断有机物的纯度。
在鉴定某未知物时,如测得其熔点和某已知物的熔点相同或相近时,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还需把它们混合,测该混合物的熔点,若熔点仍不变,才能认为它们为同一物质。若混合物熔点降低,熔程增大,则说明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故此种混合熔点试验,是检验两种熔点相同或相近的有机物是否为同一物质的最简便方法。
熔点装置图:
2、沸点的测定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逸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进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当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中的速度相等,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加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
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通常所说的沸点是指在101.3kPa下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在一定外压下,纯液体有机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沸点,而且沸点距也很小(0.5-1℃)。所以测定沸点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判断物质纯度的依据之一。测定沸点常用的方法有常量法(蒸馏法)和微量法(沸点管法)两种。 实验步骤
1、熔点的测定
毛细管法:
①准备熔点管:将毛细管截成6~8cm长,将一端用酒精灯外焰封口(与外焰成40o角转动加热)。防止将毛细管烧弯、封出疙瘩。
②装填样品:取0.1~0.2g预先研细并烘干的样品,堆积于干净的表面皿上,将熔点管开口一端插入样品堆中,反复数次,就有少量样品进入熔点管中。然后将熔点管在垂直的约40cm的玻璃管中自有下落,使样品紧密堆积在熔点管的下端,反复多次,直到样品高约2~3cm为止,每种样品装2~3根。
③仪器装置:将b形管固定于铁架台上,倒入液体石蜡做为浴液,其用量以略高于b形管的上侧管为宜。
将装有样品的熔点管用橡皮圈固定于温度计的下端,使熔点管装样品的部分位于水银球的中部。然后将此带有熔点管的温度计,通过有缺口的软木塞小心插入b形管中,使之与管同轴,并使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b形管两支管的中间。
④熔点测定:
粗测:慢慢加热b形管的支管连接处,使温度每分钟上升约5℃。观察并记录样品开始熔化时的温度,此为样品的粗测熔点,作为精测的参考。
精测:待浴液温度下降到30℃左右时,将温度计取出,换另一根熔点管,进行精测。开始升温可稍快,当温度升至离粗测熔点约10℃时,控制火焰使每分钟升温不超过1℃。当熔点管中的样品开始塌落,湿润,出现小液滴时,表明样品开始溶化,记录此时温度即样品的始熔温度。继续加热,至固体全部消失变为透明液体时再记录温度,此即样品的全熔温度。样品的熔点表示为:t始熔~t全熔。
实测:尿素(已知物,133~135℃)、桂皮酸(未知物,132~133℃),混合物(尿素-桂皮酸=1:1,100℃左右)。实验过程中,粗测一次,精测两次。
2、沸点的测定
微量法测定沸点:
①沸点管的制备:沸点管由外管和内管组成,外管用长7~8厘米、内径0.2~0.3cm的玻璃管将一端烧熔封口制得,内管用市购的毛细管截取3~4cm封其一端而成。测量时将内管开口向下插入外管中。
②沸点的测定:
取1~2滴待测样品滴入沸点管的外管中(思考题9),将内管插入外管中,然后用小橡皮圈把沸点附于温度计旁,再把该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b形管两支管中间,然后加热。加热时由于气体膨胀,内管中会有小气泡缓缓逸出,当温度升到比沸点稍高时,管内会有一连串的小气泡快速逸出。这时停止加热,使溶液自行冷却,气泡逸出的速度即渐渐减慢。在最后一气泡不再冒出并要缩回内管的瞬间记录温度,此时的温度即为该液体的沸点,待温度下降15~20℃后,可重新加热再测一次(2次所得温度数值不得相差1℃)。
按上述方法进行如下测定:CCl4沸点(76℃)。 注意事项
1.熔点管必须洁净。如含有灰尘等,能产生4—10OC的误差。
2.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3.样品粉碎要细,填装要实,否则产生空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4.样品不干燥或含有杂质,会使熔点偏低,熔程变大。
5.样品量太少不便观察,而且熔点偏低;太多会造成熔程变大,熔点偏高。
6.升温速度应慢,让热传导有充分的时间。升温速度过快,熔点偏高。
7.熔点管壁太厚,热传导时间长,会产生熔点偏高。
Ⅳ 如何使用熔点仪测熔点
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注意:进入正式测试前,必须进行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硅油的灌入
用注射器(附件)吸取硅油(附件)10ml从溢出口注入,重复6次,共需注入60ml硅油,然后将溢油瓶套在溢出口上(如长期测量熔点低于90℃时,可用蒸馏水代替硅油)。
2.油浴管的更换
首先取下溢油瓶,然后卸下侧板;
用手伸进仪器箱体内,一手托住油浴管,一手拉下弹簧,然后竖直向下再水平取出油浴管,取出油浴管时,须小心谨慎,以免玻璃破损。
把油管装入仪器内,按上述方法相反次序进行。
熔点测定
1.通过起始温度拔盘输入所需要的起始温度,设置的起始温度应低于待测物质的熔点(不大于280℃),根据线性升温速率,选择推荐如下表;供用户参考。
速率选择 起始温度低于熔点
0.5℃/mim 3℃
1℃/mim 3~5℃
1.5℃/mim 6~10℃
3℃/mim 9~15℃
2.开启电源形状,通过观察窗可以看到照明灯亮,硅油被电机搅拌,说明仪器已处于接通状态,同时显示屏会显示出当前的油浴温度,此后仪器自动达到预置设定温度并自动平衡,若要修改预置温度,则重新输入所需的预置温度,按一下“置入”键即可。
3.仪器预热20分钟,将装有待测物质的毛细管从插入口中内的小孔中置入到油浴管中(插入及取出毛细管进必须小心谨慎,切勿折曲)。
4.根据需要选择升温速率,按下相应的键,左上方即有光亮指示,说明仪器已进入线性升温工作状态,四档线性升温速率键可随时变换,对于未知熔点值的样品可先用快速升温得到初步熔点范围后而精测。
5.通过观察窗观毛细管内的样品的熔化过程,出现初熔时,按下“按熔”键,初熔存贮指示灯亮,说明初熔已被贮存。出现终熔时,按下终熔键,显示屏上的数字被保持不动,这个数值就是终熔值。
说明:如果发生误动,则无法修改初、终熔读数,只好重新测量。
6.若要读出初熔,按一下初熔读出键,显示屏上数字就是初熔值,但几秒后,显示屏上的数字又转换到终熔值。这样一直可以重复读出。
7.谨慎取出测量完毕的毛细管。
8.如果要重复测同种样品,那么按一下“置入”键,仪器自动进入起始温度设定,等平衡后重复3-7的步骤即可。
9.如果要测其它物质的熔点,可通过起始温度拔盘重新输入新的起始温度,然后按一下“置入”键重复3-7的步骤即可。
10.一般推荐用户先测量低熔点物质,后测高熔点物质
Ⅳ 金属的熔点是怎么测出来的
熔点的测定
一、目的:
1、何为熔点?理解熔点测定的原理、应用。
2、掌握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 理解和回答课本的思考题。
二、原理及应用
1、熔点:当晶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随即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此时的温度可视为该物
质的熔点。
熔点范围(熔距、始熔、全熔)、混合熔点。
2、应用:
A、测定固体化合物的熔点。 B、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纯度。
C、鉴别熔点相同的化合物是否同一化合物。 D、校正温度计
三、测定方法:
1、毛细管测定法。 2、显微镜热板测定法。
3、自动熔点测定法(数字熔点测定仪)。
四、毛细管熔点测定法
1、装置:热浴、温度计、熔点管装配而成。(胶塞的打孔和熔点测定装置的安装)
2、测定操作:(示范)
a. 样品的干燥和研磨
b. 装样(把两头封闭长度约10~12cm的熔点管中间割裂,开口的一端插入样品粉末中,装样约高3~4mm,倒转填紧后,样高2~3mm)
c. 把装样品的毛细管附于温度计上(样品部分在水银球中部)
d. 放入热浴(温度计水银球在热浴中部,水银球不能碰瓶底也不能离开热浴液面)
e. 加热、控温(开始升温可快,接近熔点10℃时,控制升温速度1~2℃/min
f. 观察熔点(始熔:固体收缩,当样品开始塌落并出现液相时,即为始熔;全熔:固体完全消失而成透明的液体时,即为全熔)
g. 记录结果(熔点范围,即始熔至全熔温度)。
h. 要有二次以上重复的数据(通常不取平均值),第二次要用新装样品的熔点管,浴温要低于熔点20℃以上才放入。
五、测准熔点必须注意的问题:
1、仪器因素:a 温度计要校正; b 熔点管要干净,管壁要薄。
2、 操作因素:a 样品必须干燥并研磨细、装填紧密; b 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
六、数字熔点测定仪简介(可用该仪器测一次熔点)
七、内容:
1、 已知物:肉桂酸、尿素、混合物。
2、 未知物:A、B、C (水杨酸159℃、二苯胺53℃、乙酰苯胺114℃)。
3、 学生可用自动熔点仪测定化合物的熔点(一次)。
八、注意事项:
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切记自动熔点仪使用说明,并要正确操作。
Ⅵ 熔点仪的熔点仪使用注意事项
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熔点测定仪在化学工业、医药研究中据有重要地位,是生产药物、香料、染料及其他有机晶体物质的必备仪器。其注意的问题可以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1. 样品必须按要求焙干,在干燥和洁净的碾体中碾碎,用自由落体敲击毛细管使样品填装结实,填装高度应一致,具体要求应符合药典规定。2. 插入与取出毛细管时,必须小心谨慎,避免断裂。3. 线性升温速率不同,温室结果也不一致,要求指定一定规范。4. 被测样品最好一次填装五根毛细管,分别测定后取中间三个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以消除毛细管及样品制备填装带来的偶然误差。5. 毛细管插入仪器前应用软布将外面沾污的物质清除,以免油浴弄脏。6. 如果需要更换油浴管,请按使用前准备工作中描述的方法进行。
Ⅶ YG252A熔点仪使用方法
型号:YG252A
YG252A型熔点仪用于测试化纤聚酯切片、药粉或半晶体状聚合物的熔点。用单片机控制,能通过分析物体在加热过程中的升温和光量变化曲线。自动判断确定熔点,也可通过显微镜目测判断熔点。其主要特点为:测温范围50-350℃,误差±0.5℃;最小温度读数0.1℃;控温速度1、2、3、4、5℃/min(可选择);报熔方式;自动或手动,能打印每次试验数据和8次以内任意次的算术平均值。
1.使用方法
1.1温度预置后按下准备键,仪器即处于准备状态,准备灯亮。仪器开始以15℃/分的快速率升温至预置温度,到达预置温度后,延时约1分钟,使液体处于稳定的温度状态,蜂鸣器报警,提示使用者此时传温液已是预置温度,请放入样品。
1.2把装有样品的毛细管插在样品架上,放入传温液并利用支架上的磁铁吸牢。样品装入毛细管中的量约3mm高,毛细管两端应用酒精灯封口,样品应放置在尽量接近铂电阻温度计的陶瓷或玻璃部分中间的位置。
1.3样品放好后,按下测量键,仪器即处于测量状态,开始以设定速率等速升温。
1.4操作者可通过传温液杯前放置的放大镜观察样品的熔化过程。
1.5当样品熔化时可利用初熔、终熔键记录初熔点、终熔点的值,在测试状态下,每按下一次初熔(终熔)键,即记录下当前温度为初熔(终熔)点,同时对应的指示灯亮,测量完毕回到准备或复位状态时可用初熔(终熔)键读出刚记录下的初熔(终熔)点的值。
2.工作状态。YRT—3型熔点仪有三个工作状态:复位状态、准备状态、测试状态,仪器工作于不同状态下,对应键上的指示灯亮,表示仪器工作于该状态。不同的状态下十、一键与初熔点、终熔点键的用法不同,具体使用方法如下表:
十、一键与初熔点、终熔点键使用方法表:
复位状态准备状态测试状态
十键用于预置温度准备状态正常时显示即时温度,按下十、一键后显示三秒预置温度,此时十、一指示灯亮表示正在显示预置温度,三秒钟后十、一指示等自动熄灭转为正常显示同左
一键用于预置温度
初熔点键按下此键即显示上次测量记录的初熔点值同左按下此键即记录一个初熔值
终熔点键按下此键即显示上次测量记录的终熔点值同左按下此键即记录一个终熔值
3.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的使用本仪器,用户应仔细阅读本节内容,并按其要求操作。
3.1仪器的加热丝裸露于传温液中与220V电源直接相连,切勿在没有拔下电源插头时用金属导体接触电热丝,以防触电。
3.2本仪器绝对不允许使用水作为传温液,只允许使用低黏度硅油作为传温液,否则会烧毁仪器!!!
3.3本仪器使用时,严防金属物体掉入传温液,以免短路炉丝造成控温元件损坏!!!
3.4本仪器不能使用标准水银温度计来校准,因为标准水银温度计是全部浸入式的,而本仪器的结构不可能使其全部浸入,因此标准水银温度计的读数不准确,所以本仪器只能使用熔点标准品或专用的铂电阻温度计量校准!
3.5为了延长加热丝的寿命,按装时应使其四周不与杯子四壁接触。
3.6导热油的添加量约150~160ml,太多了温度升高时回由于液体膨胀溢出,也影响控温。
3.7测量有升华的样品毛细管两端必须封口。
Ⅷ 灰熔点测定仪的使用说明
1、高温带测定。灰熔点测定仪安装好后,必须测量其高温带,以选择试样置部位。
2、 试样放置于灰锥托板上,灰锥托板放置于刚玉舟之槽中,若采用封碳法产生还原性气氛,应在刚玉舟里放置控制气氛用物质,如木炭、无烟煤、石墨等。
3、炉内气氛控制
(1)、弱还原性气氛
本仪器之高温炉膛为气疏的高刚玉管,其弱还原性气氛的控制方法是:于炉膛中央放置石墨、无烟煤外,亦可是木炭、焦碳、石油焦等。它们的粒度、数量和放置位置时、视具体情况而定。
(2)氧化性气氛
炉内不放任何碳物质,并使空气自由流通.
(3)炉内气氛监定
当采用封入含碳物质的办法来产生弱还原性气氛时,需用下列方法之一来判断炉内气氛:
A、 标准锥法:选取含Fe2O3h20—30%的易熔煤灰预先在强还原性(炉内通100%的H2或封入大量无烟煤或木炭)、弱还原性和氧化性气氛中分别测出其熔融性特征温度(在强还原性和氧化性气氛之内T2和T3 应比弱还原性气氛者高100—300℃),然后以它们为标准来鉴定炉内气氛。如测出的T2和T3与弱还原性气氛中的测定值相差不超过50℃,则证明炉内气氛为弱还原性。否则,应根据它们与强还原性和氧化性气氛中的测定值的相关情况,以及封入含碳物质的氧化程度来判断气氛是强还原性还是氧化性。
B、取气分析法:用一根刚玉管从炉子高温带以5~7mL/min 的速度取出气体进行成分分析。如在1000~1300℃范围内还原性气体(CO、H2和CH4)体积百分含量为10%~70%,同时1100℃以下时它们和CO2之体积比≤1∶1,O2含量≤0.5%,则为弱还原性气氛。
4、 温速度控制
由HR—4型灰熔点测定仪自动控制温度,不用人为调节。
Ⅸ 熔点测定的步骤和现象
熔点测定的步骤:
① 测试仪器
由带微型加热台的偏光显微镜、温度测量装置及光源等组成。微型加热台有加热电源,台板中间有一个作为光通路的小孔,靠近小孔处有温度测量装置可插入的插孔。加热台上面有热挡板和玻璃盖小室以供通入惰性气体保护试样。
熔点测定的现象:
“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述,但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2.5~⒊0℃。
熔点测定的方法有毛细管测定法,显微镜热板测定法,自动熔点测定法(数字熔点测定仪)。
1、仪器因素:
a温度计要校正;
b 熔点管要干净,管壁要薄。
2、 操作因素:
a 样品必须干燥并研磨细、装填紧密;
b 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