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药的用法
枸杞子30克,菟丝子20克,覆盆子15克,五味子10克,车前子15克,桑葚子30克,当归20克,熟地20克,首乌15克,党参20克,黄芪30克,仙灵脾30克,川断20克,陈皮12克。上面是一天的剂量。用砂罐或者砂锅或者不锈钢锅(其它的锅都不行!)加水煎,放的水以淹没药物2-3厘米为宜,水沸腾后再煎20分钟,滤出药汁,再煎2次,分别滤出药汁,把3次药汁充分混合,然后分为三等份,早上、中午、晚上各服一份,饭前半小时温服。此方估计是用来治疗男子不育症的。
㈡ 中药用法主要分为哪几种
具体的途径有很多。
如果大致的分的话就两种:内服和外用。
内服有煎剂、散剂、丸剂、膏剂、颗粒剂、片剂等等。
外用有洗剂、粉剂、膏药、熏剂、药浴等等
另外,现代还研究出了中药成分的注射剂,口服液等。
㈢ 中草药采集好之后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使用
由于中草药材是一个特殊物件,关系着人类生命健康等方面的重要的事,它和粮食作物食品类一样,其安全系数容不得一点儿麻痹大意。中药材收集后要经过初步加工解决或者进行繁杂的中药炮制后进库存放,在这样一个存放环节是很重要的。由于中草药材在储藏环节中,关键应当防止生虫、长霉、掉色、味道流失、风摧、风化层、溶化黏连这些变异现象。气体含有多种成份,在其中O2比较容易与中药材一些成份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中药材的品质。一般所发生的丹皮、巴戟天等颜色变深,是因为他们所含的鞣质等与空气中氧气触碰产生变化所形成的。
考虑的是人与自然的关联,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而西药的药物是试验室合成的物品,并不是大自然的物质,因此,功效自然没有中医药这么好。怎么样用西医方面那套“相关成分”的视角来解释和指导服药得话,只有降低中医学高度。中药的相关成分是:四气五味、升将浮沉等偏性。并没有偏性、治不了五脏之病苦。请你告诉我、提什么成分。治什么病,用西药业标准的。科学研究中医药学,那就是乱来。他们各有不同规范,中医的标准是天然药物。西药业规范是各种抗菌素。
㈣ 板蓝根药材怎么使用
药方选录
①治流行性感冒:辅仁板蓝根一两,羌活五钱。煎汤,一日二次分服,连服二至三日。(《江苏验方草药选编》) ②治大头天行,初觉憎寒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渴舌燥:黄芩(酒炒)、黄连(酒炒)五钱,陈皮(去白)、甘草(生用)、玄参二钱,连翘、板蓝根、马勃、鼠粘子、薄荷一钱,僵蚕、升麻七分,柴胡、桔梗二钱。为末汤调,时时服之,或蜜拌为丸,噙化。(李杲,普济消毒饮) ③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板蓝根、山茨菇各一两,连翘八钱,甘草六钱,青黛一钱(冲服)。上药用水浸泡半小时,放入大砂锅内,放清水800~1000毫升,煎成500毫升,分为10份,装入小瓶。4岁以上儿童每天服一次,每次15毫升;1~3岁每次服10毫升,每天一次,温服。(《全展选编·爱国卫生》) ④治肝炎:板蓝根一两。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肝硬化:板蓝根一两,茵陈四钱,郁金二钱,苡米三钱。水煎服。(《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 ⑥治痘疹出不快:板蓝根一两,甘草三分(锉,炒)。上同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取雄鸡冠血三两点,同温酒少许,食后,同调下。(《阎氏小儿方论》)
板蓝根的食用方法
1.板蓝根煮汤,在板蓝根苗长到15-20cm的时候,可以将板蓝根连叶带根洗净,像煮白菜一样放点油、盐、味精就可以了,稍有苦味; 2.素炒板蓝根,先放点油,放点辣椒,大蒜,葱,再把切好的板蓝根放入炒就可以了。
㈤ 中药材的使用方法
泡酒、煎汤,制成中药材饮片 、胶囊等是最常见的使用方法,来自中药材天地网
㈥ 中药打粉和煎服,哪种疗效最好
一、三七、西洋参,丹参,打粉做保健品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生活中关注养生保健的人越来越多,而打粉服用成为了一种既方便又时尚的方法,而其中最火的就是三七、西洋参、丹参等类中药,但是这类中药打粉不能随意乱打,很多注意事项也需要了解。
1、 中药材是否干净
我们服用的很多中药,都是植物的根茎类,所以比较难以清洗,那么这部分找药材打粉的时候,就要注意清洗干净中药材,这样才能保证打粉之后,药粉是干净的。例如,比较受欢迎的三七、西洋参、丹参这些中药材,沟壑比较多,大家清理的时候可以用牙刷,把它们的沟沟壑壑都清理干净。
关注健康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善用药材达到保健的目的才是大家的期望,如果准备了上好的药材,却因为错误的服用方法导致健康风险,岂不是得不偿失?希望大家都能学会正确地处理药材。
㈦ 最常见的中药饮片的使用方法是哪种
中药饮片一般都是切片,是经过一定的陶制方法形成的药物切片。中药饮片的服用方法比较简单,一般都是泡水使用。因为他经过了一系列的加工步骤,能够让药效通过泡水以后,最大的发挥出来,所以是可以放心饮用的。想无 限能中药破壁饮片这种也很好,不过饮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饮用的时间次数,遵照医嘱服用。
㈧ 怎么用中草药敷身体,是用煮出来的汤烫毛巾然后在敷到身体上吗
中药热敷的方法
1、干热法
常用热水袋。用热水袋装入1/2-2/3的热水,将其中的空气排出,拧紧塞子,用布或毛巾包好,放在需要热敷的部位。干热法的穿透力不如湿热法。
2、湿热法
将小毛巾放在热水中(或中药煎出液)浸湿后拧干,放在患部,然后盖上干毛巾或棉垫。也可以用热湿毛巾上放热水袋的方法。湿热敷每次可持续20-30分钟。
具体方法:
(1)根据病情选用适当的方剂。
(2)将中草药置于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加热煮沸数分钟。
(3)医者趁热将毛巾在药液中浸透后拧干。根据治疗部位的需要,折成方形或长条形,外敷于患部。待毛巾不太热时,即用另一块毛巾换上(也可放在上一块毛巾的夹层中)。一般换2-4次即可。
(4)患者也可自我治疗。将药袋从锅中取出,滤水片刻,然后将药袋放在治疗的部位上。
㈨ 小儿发高烧怎么办分享退烧中草药的使用经验
导读:相信所有的父母都经历过孩子发高烧的事情。特别是现阶段做父母的人,孩子都宝贝得不行,高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办,孩子难受不说,还担心烧坏了孩子。大半夜直接往医院里面跑,关于小儿发烧,发热,病因不一:有阴虚内热,阳盛外热,病久骨蒸,病暴液耗,伤津伤食,伤风伤寒,疳疾等等。五脏受病,各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既有轻重,又有主次之分。又会有互相影响和联系。应当分经辩证,对症用草药,按照正确方法实施治。
在中医上大家都是发高烧的时候用石膏煮水喝能快速降温。但是这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的症状。咱们先说说各种发热的症状
一:五脏发热
1,小儿发热之肝热:症状为便难经急,多怒多惊,四肢困倦,中午发热明显。针对这种症状重点使用,柴胡汤,退热明显。草药组成为:柴胡、人参、当归、白芍、黄芩,大黄,甘草。以这几种草药煮成汤汁后饮用。,
2,心热:心烦心痛,掌中热,呕吐,或者壮热口渴,一般中午高烧加重。这种症状用导赤散效果更好一些:草药组成为 生地,木桶,甘草,淡竹叶这几种草药。或者用泻心汤,黄连末泡水喝都能够退热。
3,脾热:热在肌肉,夜间加重,这种情况用泻黄散很不错的:藿香,石膏,甘草,防风。这四种草药煮后服下去。
4,肺热:一般是咳嗽气粗,手掐眉目鼻面,到了下午发热加重,用甘桔汤效果好些:甘草+桔梗。或者是泻白散: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如果发热重的话,用地骨皮散:地骨皮,知母,人参,银柴胡,法半夏,茯苓,生姜。如果高烧伴随有惊厥的话,再加上虫蜕,黄芩,天麻。
5,肾热:这种一般是四肢发热,尤其是两足为甚,骨酥像有虫爬的感觉,不能起床,两足不盖被子。夜间最重,针对这种用六味地黄丸:熟地,枣皮,茯苓,丹皮,山药,泽泻。
小儿的一切热证,都可以通用六一散或者小儿清心丸。六一散:滑石+甘草(也就是滑石用6份,甘草用1份,名为六一散)。清心丸:人参,柴胡,朱砂,防风,竹沥。
二:小儿高烧要分清楚表里虚实
热不饮水者,热在外;热饮水者,热在内;发热怕风寒为虚热;发热不怕风寒为实热。虚热者,为病后发热,不定时,一天三四次,此为客热趁虚而发,必有气血不和,身体虚弱,这种情况要调和气血补充气虚,其热自退。一般用七味白术散下去都能退热。
七味白术散:白术,茯苓,人参,甘草,木香,藿香,葛根。
实热:症状为仰体而卧,睡不露晴,面红气粗,口热烦躁而渴,大小便难解,心烦哭闹,手足指冷。这种用清凉汤下去效果明显。
清凉汤组成为:柴胡,白芍,全归,甘草,大黄,薄荷。小便难解者增加灯芯,木桶两味药材。
虚热退后,不应该突然补充,不然则会再发其热。热分为高烧和低烧。高烧不止,气血雍实,五脏热蒸于内,卧眠不安,精神恍惚,蒸发于外,表里都烧,烦躁粗喘,甚至发生惊厥。首先考虑用赤道散加黄芩。或者用金莲散:方子里面为柴胡,栀子,防风,甘草,连翘。低烧:一般症状是大便臭而黄,腹内有伏热,用清凉汤很好用的。如果是五心烦热,烦躁不安,小便赤涩,这种就用小柴胡汤加上黄连。或者用七宝汤也是很好的选择。方子组成为:紫苏,香附,甘草,陈皮,白芷,川芎,桔梗。假如有口唇深红,喝水不止,就用竹叶石膏汤。方组为竹叶,石膏,人参,麦冬,法半夏,甘草,生姜,粳米。
表去热后,又发烧这是虚热,用六神散下去就好了。也就是四君子汤加上山药,扁豆。
寒热来往交替,用小柴胡汤,或者柴烧六君汤:六君汤加上柴胡,白芍,粉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