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建筑常用的保温方法

建筑常用的保温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24 04:23:24

⑴ 建筑保温措施有那些

面积较小的池塘或用于亲本、鱼种培育的池塘,可采用全池覆盖塑料大棚方法。池中放置增氧机,大棚内温度过低时,可在棚内烧木炭等增加温度。有条件的可在池塘底部用热水管注入热水或温泉水,使池塘底部形成热岛,有利于鱼类聚集越冬。

塑料大棚(支撑桩位于两池塘中间)

池角集中越冬法

1.打入池底的桩 2.固定于桩上的钢丝或绳子,用彩条布分隔池角 3.留1~2个1米宽、深至底的出口,作为出水口和鱼可以自由进出的通道 4.从深井抽地下温水灌入池塘 5.放置增氧机

⑵ 列举几种保温的方法

1、外墙内保温:保护的位置仅仅在建筑的内墙及梁内侧,内墙及板对应的外墙部分得不到材料的保护,热量传递很快,因此在此部分形成冷(热)桥。内保温冷(热)桥面积较大,是低效率的节能形式。由于热的散失,使冷(热)桥部位的温度与非冷(热)桥部位产生很大的差异。外墙内保温有2个明显的缺陷:
a、结露现象:浸渍或冻融极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
b、形变应力反复作用: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不仅使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同时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
2、内墙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作内保温,从而对建筑保温的施工方法。
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比外保温更为严重的损害,使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结构形变的不均匀使其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所以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作内保温的危害更大。
3、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施工方法,就像给建筑物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将建筑物所有的外墙和外露构建全部包裹在棉衣内,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有效阻断冷(热)桥,克服了内保温方法容易产生结露的缺陷,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

⑶ 房子的外墙保温办法有那些

建筑外墙维护结构中,墙体所占比重较大。墙体散失的热量,约为建筑总散热量的20%,夏季通过外墙体吸收的热量约为建筑总吸热的30%。因此外墙的保温设计相当重要,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广泛应用。当前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所广泛使用的是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外墙内保温相比,其有着更加突出的系统优势。所以本文提及三种房子外墙保温方式,均为不同工艺的外墙保温方式。

岩棉一体板外墙保温:

外墙岩棉保温装饰一体板其保温芯材采用竖丝岩棉板,是专为公共建筑物的外墙外保温防火系统而设计产生,适用于基墙为混凝土或砖混等密实结构的新建或既有建筑物的外墙保温或节能改造,成品板系统提供安全稳定而高效的防火保温功能。

⑷ 常见的外墙保温系统有哪几种

按保温材料所处位置不同,外墙保温主要分为外保温、内保温和夹芯保温三种,其中,外墙内保温和外墙外保温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方式。
外墙内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内侧,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施工方法。通常是在外墙内表面使用预制保温材料粘贴、拼接、抹面或直接做保温砂浆层,以达到保温目的。
外墙内保温的优点是造价低、施工简便、不影响落架手架的时间。但缺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保温效果差
内保温不能隔断梁、横墙与柱子在墙体中形成的热桥,因而不可能杜绝由于热桥存在而带来的热损失,保温隔热性能差;
2、会出现冷凝水
因为墙体是冷的,保温层是热的,内外温差形成冷凝水;
3、影响装修
保温层在内部,装修时墙面的装饰会破坏保温层;
4、影响套内面积
外墙内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会减少2%~5%;
5、容易产生裂缝
外墙体由于昼夜和季节变化,受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发生胀缩,而内墙保温板基本不受这种影响。这种反复变化,使内保温板始终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引起裂缝产生。
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施工方法。通常是在基层墙体外侧利用粘接材料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的外侧用玻璃纤维网格布或镀锌钢丝网加强并涂刷粘结胶浆,最外层是饰面层。
外墙外保温体系在国外称为EIFS系统,即外墙保温和装饰系统。可以提供优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高的设计灵活性、创意性,是集节能、保温、隔音、装饰效果为一体的轻质、环保、非承重性外围护建筑墙体系统。
外墙外保温的优点是保温效果好、不占用室内空间。
缺点:成本高、施工难度大(特别是高层)、施工工艺要求高、影响落架手架的时间,增加了关键工期、对外墙装饰有影响(外墙贴砖时工艺要求高)。
外墙自保温是外墙夹心保温技术是将保温材料置于同一外墙的内、外侧墙片之间,内、外侧墙片均可采用传统的粘土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等。
这种保温形式的优点为:
1.防水、耐候等性能均良好,对内侧墙片和保温材料形成有效的保护。
2.对保温材料的选材要求不高,聚苯乙烯、玻璃棉、岩棉等各种材料均可使用。
3.对施工季节和施工条件的要求不高,不影响冬季施工。
近年来,外墙夹心保温技术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北部等严寒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非严寒地区此类墙体与传统墙体相比偏厚,且内、外侧墙片之间需有连接件连接,构造较传统墙体复杂,抗震性能差,建筑中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尚有热(冷)桥存在,保温材料的性能仍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⑸ 建筑墙体保温有哪几种形式

墙体保温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
外墙内保温优点:
1.将保温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内侧,技术不复杂,施工简便;
2.绝热材料强度要求低,技术性要求比外保温低;
3.造价相对较低。
外墙外保温优点:
1.适用范围广;
2.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
3.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
4.使墙体潮湿状况得到改善
5.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改善室内热环境质量;
6.有利于提高墙体的防水和气密性;
7.便于对旧建筑的节能改造;
8.可相对减少保温材料用量;
9.增加房屋使用面积。
夹心保温优点:
将绝热材料设置在外墙中间,有利于较好的发挥墙体本身对外界的防护作用; 对保温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严格。
外墙内保温缺点:
1.难以避免“热桥”的产生。墙体内表面易产生结露、潮湿、甚至发霉现象;
2.防水和气密性差;
3.不利于建筑物维护结构的保护;
4.内保温板材出现裂缝是一种普遍现象。
外墙外保温缺点:
1.囚保温层在墙体外侧,所处环境恶劣,对保温体系各材料要求较严格;
2.材料要求配套及彼此相容性好;
3.对保温系统的耐候性和耐久性提出了较高要求;
4.施工难度大,要有素质较好的施工队伍和技术支持。
夹心保温缺点:
1.易产生热桥;
2.内部易形成空气对流
3.施工相对困难;
4.墙体裂缝不易控制;
5.抗震性差。

来源于问问我建筑综合平台

⑹ 建筑外墙怎么保温

1、尽量减少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体形系数是指建筑物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表面积大,则耗能高。

2、选择适当的窗墙面积比,采用传热系数小的窗户,如中空玻璃塑料窗、断热桥的铝合金中空窗、解决好东西向外窗的遮阳问题等。节能建筑不宜设置凸窗和转角窗。

3、尽量减小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增强屋面和外墙保温隔热性能。

⑺ 建筑外墙怎么保温

1 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使用苯板、保温砂浆等保温材料,从而使建筑达到保温节能作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在工程上也经常的被采用。然而,外墙内保温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
外墙内保温的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结构冷(热)桥的存在使局部温差过大导致产生结露现象。由于内保温保护的位置仅仅在建筑的内墙及梁内侧,内墙及板对应的外墙部分得不到保温材料的保护,因此,在此部分形成冷(热)桥,冬天室内的墙体温度与室内墙角(保温墙体与不保温板交角处)温度差约在10℃左右,与室内的温度差可达到15℃以上,一旦室内的湿度条件适合,在此处即可形成结露现象。而结露水的浸渍或冻融极易造成保温隔热墙面发霉、开裂。
另外,在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的建筑中,室内温度随昼夜和季节的变化幅度通常不大(约10℃左右),这种温度变化引起建筑物内墙和楼板的线性变形和体积变化也不大。但是,外墙和屋面受室外温度和太阳辐射热的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大。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隔热体系的速度快,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高于内保温隔热体系,这种反复形变使内保温隔热体系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墙体基础上,在这种形变应力反复作用下不仅是外墙易遭受温差应力的破坏也易造成内保温隔热体系的空鼓开裂。
2 内外混合保温
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作内保温,从而对建筑保温的施工方法。
从施工操作上看,混合保温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对外墙内保温不能保护到的内墙、板同外墙交接处的冷(热)桥部分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使建筑处于保温中。然而,混合保温对建筑结构却存在着严重的损害。外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内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相对较小,因而墙体处于相对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也相对较小;内保温做法部位使建筑物的结构墙体主要受室外环境温度的影响,室外温度波动较大,因而墙体处于相对不稳定的温度场内,产生的温差变形应力相对较大。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
工程保温做法中采用内外保温混合使用的做法是不合理的,比作内保温的危害更大。
3 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使建筑达到保温的施工方法。由于外保温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因此从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方面来说,外保温隔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应首选外保温隔热。
然而,由于外保温隔热体系被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来自自然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对外墙外保温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太阳辐射及环境温度变化对其影响来说,置于保温层之上的抗裂防护层只有3~20mm,且保温材料具有较大的热阻,因此在的热量相同的情况下,外保温抗裂保护层温度变化速度比无保温情况下主体外倾温度变化速度提高8~30倍。因此抗裂防护层的柔韧性和耐候性对外保温体系的抗裂性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4 外墙保温的一般做法
以上为外墙保温在设计、施工等过程中的不当,而造成施工工质量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使建筑保温做到既满足保温要求,又满足建筑施工质量要求呢?
首先,由于内保温和混合保温设计存在缺陷,且无法解决,故不应采用。由于外保温使建筑结构处于保温层的保护中,使建筑结构所处温度环境稳定,有利于建筑结构的保护,增强耐久性。另外,外保温将建筑在外面包裹,保温的面积大,更有利于保温节能。关于外保温存在墙体开裂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外保温材料及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改进,使之达到规定的施工质量。具体方法如下:
4.1建筑的外保温应该是整个建筑全部的外保温。上面我们曾讲过,由于不完全外保温使得建筑的女儿墙、雨篷等构件出现裂缝,因此,为避免裂缝的产生,我们应该对建筑进行全面的保温,包括女儿墙、雨篷等构件,具体作法可参照华北标88JZ13。
外墙外保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保温材料与外装饰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我们预防裂缝的原理是:通过减小建筑结构外保温材料同外装饰找平砂浆、外饰面等材料的线膨胀系数比,是材料之间产生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以起到预防裂缝的作用。
4.2保温材料的选择:
(1)现施工的建筑中,保温材料的使用以挤密苯板、聚苯板、聚苯颗粒保温材料为主。挤密苯板具有密度大、导热系数小等优点,它的导热系数为0.029W(m.K),而抗裂砂浆的导热系数为0.93W(m.K),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相差32倍,而聚苯板的导热系数为0.042W(m.K),同抗裂砂浆相差22倍,因此挤密苯板与聚苯板相比,抗裂能力弱于聚苯板。一聚苯颗粒为主要原料的保温隔热材料由胶粉料和胶粉聚苯颗粒做成,胶粉材料作为聚苯颗粒的粘结材料一般采用熟石灰粉—粉煤灰—硅粉—水泥为主要成分的无机胶凝体系,该类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为0.06W(m.K),与抗裂砂浆相比相差16倍。该种材料与挤密苯板和聚苯板相比,导热系数要小得多,因而能够缓解热量在抗裂层的积聚,使体系受温度骤然变化产生的热负荷和应力得到较快释放,提高抗裂的耐久性。
(2)增强网的选择:玻纤网格布作为抗裂保护层软赔进的关键增强材料在外墙外保温技术中的应用得以快速发展,一方面它能有效的增加保护层的拉伸强度,另一方面由于能有效分散应力,将原本可以产生的宽裂缝分散成许多较细裂缝,从而形成抗裂作用。由于保温层的外保护开裂砂浆为碱性,玻纤网格布的长期耐碱性对抗裂缝就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从耐久性上分析,高耐碱纤维网格布要比无碱网格布和中碱网格布的耐久性好得多,至少能够满足25年的使用要求,因此,在增强网的选择上,建议使用高耐碱的网格布。
(3)保护层材料的选择:由于水泥砂浆的强度高、收缩大、柔韧性变形不够,直接作用在保温层外面,耐候性差,而引起开裂。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用专用的抗裂砂浆并辅以合理的增强网,并在砂浆中加入适量的纤维,抗裂砂浆的压折比小于3。如外饰面为面砖,在水泥抗裂砂浆中也可以加入钢丝网片光,钢丝网片孔距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面砖的短边应至少覆盖在两个以上网孔上,钢丝网应采用防腐好的热镀锌钢丝网。
(4)无空腔构造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在采用聚苯板作外保温的设计中,保温层主要承受的是重力和风压,由于聚苯板强度的限制,使保温层开裂,甚至脱落。为了提高保温板的强度,应尽可能提高粘结面积,采用无空腔,以满足抗风压破坏的要求。
5 结论
建筑外墙保温是近年来新兴的施工方法,由于内保温、混合保温等方法在设计中的缺陷,建议采用外保温,并按照逐层渐变,柔性释放应力的原则,选择材料及施工方法,以达到保温、抗裂的目的。由于外墙保温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的各相关层协同作用不仅要求柔性渐变,而且应有一定的相容性、协同性,形成一个复合整体。因此,外墙保温体系应由乙烯材料供应商经质量体系认证和系统材料及体系性能试验检验合格后成套供应,以保证体系材料的匹配性及抗裂技术路线的实施,并有利于明确外墙保温体系供应商对外保温工程质量负责。

⑻ 建筑墙体保温层做法是什么

在北方地区,建筑墙体都会有一层保温层。那么,建筑墙体保温层做法是什么?具体来说,要经过基面处理、粘保温板、铺玻纤网、饰面涂层四个步骤。

一、基面处理

建筑墙体保温层做法第一步就是基面处理。墙体的基面处理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保温层能否粘贴牢固。基面处理的标准是使用打磨工具对墙体进行打磨清理,去除墙体上的水泥残渣和多余建材,使墙体干净平整。对于墙体建设时留下的插杆洞要封堵严实。基面处理完毕后,要在墙体上均匀地涂抹一层界面剂。

二、粘保温板

建筑墙体保温层做法第二步就是粘保温板。粘保温板之前,要根据墙面的大小进行预先排版,并在墙体上使用弹线画出具体粘贴轮廓,便于实际粘贴操作。在粘贴保温板时,建议两个工作人员搭配进行操作,一个人负责在保温板上涂抹粘贴胶,另一个人负责粘贴保温板,粘贴时要注意上下错缝粘贴,保温板之间要紧密连接,不能留有空隙。

三、铺玻纤网

建筑墙体保温层做法第三步就是铺玻纤网。待保温板粘贴一天后就要铺设玻纤网了。铺玻纤网的目的是对保温层进行加固,防止保温板脱落。铺设之前,要用冲击钻在粘贴好的保温板上钻孔安装锚固件,安装好锚固件后,再将涂好粘贴胶的玻纤网平整地粘贴到保温板上。

四、饰面涂层

建筑墙体保温层做法第四步就是饰面涂层。在上面操作都结束后,还要对墙体饰面进行涂层。因为墙体只安装保温层就特别影响美观,所以要在保温层外面涂抹上一层装饰涂料。

建筑墙体保温层做法并不难,但工作量比较大,在实际操作上要注意分工配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此项工程。

⑼ 常见的建筑外墙保温有哪几种形式

建筑外墙保温形式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混合保温、自保温。

一、内保温技术

外墙内保温技术是指,在外墙内表面使用预制保温材料粘贴、拼接、抹面或直接做保温砂浆层,以达到保温目的。

二、外保温技术

外墙外保温是指,在外墙外表面进行保温的技术,通常由由保温层、保护层和固定材料(胶粘剂、锚固件等)构成,因其可以减轻热桥的影响,同时保护外墙不受过大的温度变形应力,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保温做法,也是国家大力倡导的保温做法。

三、内外混合保温技术

内外混合保温是指,在外保温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操作不便的部位采用内保温(注意:混合保温技术的内、外保温是互补关系,而不是叠加关系)。

四、自保温技术

外墙自保温是指,墙体自身的材料具有节能阻热的功能,通过选择合适的保温材料和墙体厚度的调整即可达到节能保温的目的,常见的自保温材料有:蒸汽加压混凝土、页岩烧结空心砌块、陶粒自保温砌块、泡沫混凝土砌块、轻型钢丝网架聚苯板等。

(9)建筑常用的保温方法扩展阅读

内保温优缺点:

1、优点:内保温在技术上较为简单、施工方便(无需搭建脚手架),对建筑物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具有施工进度快、造价相对较低等优点,在工程中也常被采用。

2、缺点:结构热桥的存在容易导致局部结露,从而造成墙面发霉、开裂。同时,由于外墙未做外保温,受到昼夜室外温差变化幅度较大的影响,热胀冷缩现象特别明显,在这种反复变化的应力作用下,内保温体系始终处于不稳定的状态,极易发生空鼓和开裂。

⑽ 建筑墙身的保温做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一、从形式上有:外墙内保温 、外墙夹心保温 、外墙外保温
二、从方法上说有1. 膨胀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做法 2.采用挤塑聚苯乙烯为外保温材料的墙体 3.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做法 等
现在国家对外墙保温有了新要求,阻燃达到A1级,常用材料:酚醛板、岩棉板。

阅读全文

与建筑常用的保温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t恤的折叠方法有哪些 浏览:617
熬夜预防方法有哪些 浏览:533
电脑键盘字符使用方法 浏览:625
瘤胃鼓气的治疗方法 浏览:760
无保护分娩接产方法研究目标 浏览:430
29x55的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358
胆管癌预防性治疗方法 浏览:689
天然气流量计安装方法 浏览:938
井字楼焊接方法视频 浏览:251
羽毛球快速入门反手的方法 浏览:811
鲁班训练方法视频 浏览:412
小车如何除雾的正确方法 浏览:647
用白醋祛痣的正确方法 浏览:248
老疤怎么去除最有效方法 浏览:660
cfoutofmemory解决方法 浏览:705
惠普m436打印机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522
c型钢的安装方法 浏览:491
中医治湿疹有哪些方法治疗 浏览:356
小乌龟怎么养在家的方法 浏览:309
联想的设备中心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