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方法有哪些
质量管理中常用统计方法有: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
⑵ 三大类质量管理统计方法分别是什么
1.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主要包括:QC七工具即分层法、调查表、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直方图。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假设检验、回归分析、试验计划法等。没种方法都有它自身特有的作用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都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试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作用: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减少质量的波动,提高产品质量水准。
不知道你问的“适用于质量管理的什么阶段”是指质量管理的发展史的哪阶段,还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阶段。如果是前者那么以上三大类管理方法都是处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如果是后者的话,QC七工具应该适用于企业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中级统计管理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高级统计管理方法个人觉得在前期质量策划的时候使用效果更好。
⑶ 质量管理的统计方法
统计推断是根据收集的数据(大样本或小样本)的分析和统计计算所得到的特征值,用来对物进行预测和推断的技术,如统计抽样的应用。 统计控制是根据收集的数据(大样本或小样本)的分析和统计计算所得到的特征值,用来对事物进行预测和控制的技术,如控制图的应用。 可见,统计技术在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中,在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用武之地。 在GB/T 19004.1-1994 idt ISO 9004-1:1994 标准中,"20.1应用范围"中讲到: 确定和正确应用现代统计方法是控制组织的过程的每一阶段的重要因素。应建立并保持选择统计方法并将其用于下列工作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a) 市场分析; b) 产品设计; c) 可信性规范,寿命和耐用性预测; d) 过程控制和过程能力研究; e) 确定抽样方案的质量水平;f) 数据分析、性能评定和不合格分析; g) 过程改进; h) 安全性评价和风险分析。 可见,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存在统计技术应用的有无问题。认识到统计技术的重要性,在质量环的任何阶段都是可以应用的。
三、统计方法应用中应明确的几个概念
1.统计方法研究的是统计规律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有规律性问题。统计技术,就是研究其规律性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广义上讲,经验是统计,常识也是统计,统计就是规律。 有人说,一些老工匠,没有文化更不懂得统计方法,但他们可以制造出技艺精湛的工艺品。其实这不过是掌握了规律的结果,但这种掌握规律的过程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毕生精力,况且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的。但是,如果真正掌握了统计技术,运用统计技术去掌握规律,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控制产品质量。因此,统计技术应用可以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应用统计技术可以多快好省地获得统计规律。在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可以及时捕捉异常波动的先兆,从而提示生产者和管理者采取纠正措施,把不合格消灭在过程之中,起到预防的作用。统计技术每捕捉一个异常波动的先兆,就使我们消除一个异常因素。而在过程之中异常因素是有限的,因此应用统计技术可以使过程达到只有随机因素起作用的状态,即稳定受控状态。 2.应用统计方法要掌握分布理论 统计方法是研究随机现象中确定的数学规律的科学,而这种确定的数学规律就反映在质量数据的分布上。许多统计方法的分析和判断准则都是根据分布理论确定的。最常用的分布是正态分布,还有二项分布、泊松分布等。 3.应用统计方法要符合大数定律 研究证明,只有大量的随机现象的平均值才具有有稳定性,这就是大数定律。也就是说只有取样在一定数量之上,统计结果才具有比较准确的结论。 统计规律是建立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的,如掷硬币,字(或图)显示的概率,只有在大量试验时才会接近50%。 4.小概率事件原理的应用
小概率事件原理又称为小概率事件不发生原理。指"若事件A发生的概率很小(如0.01),但当一次或少数次试验中事件A居然发生了,就有理由认为这是异常的,不应该发生的"。 统计方法的判断准则就是根据小概率事件原理得到的。因此,应用统计方法必然存在风险,"小概率"就是判断的风险度[记为a>,与其相反的是置信度[记为b>,二者的关系是a+b=1。
四、应用统计方法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1.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扎实,有正常的管理秩序,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2.生产过程稳定,人机料法五大因素已经标准化,工序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3.广大职工,特别是质量管理专职人员和技术人员接受过统计方法的系统培训,具有灵活应用各种统计方法的能力; 4.具备必要的技术、物质条件,如:配备了品种齐全、示值准确的测量仪器、器具及先进的测试手段,配备了必要的计算器具和记录表格等。
⑷ 质量管理体系数据分析有哪些统计分析方法
按过程分类收集数据,然后进行分析。
列如:与顾客有关的过程,可以选择一个方向为顾客订单数量和按时交付数量来分析。
公式:按时交付数量/顾客订单数量*100%=按时交付率
最后根据每个过程得出的数据总结一个KPI报告。
⑸ 质理控制常用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直方图法、控制图法与相关图法 一、直方图法 (一)直方图的用途
直方图法即频数分布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所以又称质量分布图法。
作用——①通过直方图的观察与分析,可了解产品质量的波动情况,掌握质量特性的分布规律,以便对质量状况进行分析判断。
②可通过质量数据特征值的计算,估算施工生产过程总体的不合格品率,评价过程能力等。 二、控制图法
(一)控制图的定义及其用途 1.控制图的定义
控制图又称管理图。它是在直角坐标系内画有控制界限,描述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波动状态的图形。利用控制图区分质量波动原因,判明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方法称为控制图法。 2.控制图的用途
控制图是用样本数据来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有效工具。它的用途主要有两个:
(1)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为此,应随机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控制图,观察数据点分布情况并判定生产过程状态。
(2)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为此,要定时抽样取得数据,将其变为点子描在图上,发现并及时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预防不合格品的产生。 (二)控制图的种类 1.按用途分析
(1)分析用控制图。分析生产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连续抽样。
(2)管理(或控制)用控制图。用来控制生产过程,使之经常保持在稳定状态下;等距抽样。 2.按质量数据特点分类 (1)计量值控制图 (2)计数值控制图 (三)控制图的观察与分析
当控制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点子几乎全部落在控制界限之内;二是控制界限内的点子排列没有缺陷。我们就可以认为生产过程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如果点子的分布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都应判断生产过程为异常。
⑹ 质量控制七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用途各有哪些
现代工业生产通常是按照同一设计、采用同样的原料、在相同的设备和操作条件下进行的,产品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均匀的,又由于许多不可避免的随机因素的作
用,产品质量又必然会有波动。若没有系统性因素的作用,则产品质量特征是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的。这使数理统计方法有可能应用到质量管理中去,从而产生了统
计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那么,常用的统计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及用途都有哪些?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一:排列图法
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二:统计调查表法
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三:直方图法
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四:分层法
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五:因果分析图法
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六:控制图
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统计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之七:相关图
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以上就是统计质量控制的几种分析方法及用途,它不仅适用于质量控制,更可应用于一切管理过程。采用统计质量控制的这几种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真正作到"事前"预防和控制。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络搜盈飞无限,登陆官网,您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质量控制方面的资料。
⑺ 质量的统计方法和工具是什么,QC怎样去发现问题去监督别人
你好!
质量的统计方法和工具较多。首先要明确产品实现过程的的控制点与控制参数是什么,同时明确这些数据是计数型的还是计量型,并采适宜的方法,明确标准,利用适宜的工具进行管理控制,发现异常,查找原因并及时解决。常见的工具有:正交试验、相关分析(含回归分析)、假设检验、方差分析、控制图、CPK、直方图、箱线图、排列图、时序图等等
如有疑问,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