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牙齿麻醉在哪
矫正牙齿是不需要麻醉的,除非你的正畸医生建议你拔牙后再做矫正治疗,那么拔牙是肯定要打麻醉的,不同的牙齿麻醉的部位是不同的,分局部浸润麻醉和传导阻滞麻醉,局部浸麻醉简单讲就是在要拔除牙齿的根部的唇侧和舌侧粘膜处注射麻醉剂。传导阻滞麻醉就要复杂一点了,在口内注射麻醉剂到神经总干。
至于要注意些什么,一般拔牙前要休息好,女同志要避过月经期,要吃早餐,血压要控制在正常范围,放松,剩下的交给医生就好了,拔牙没有那么可怕,打麻醉也没啥可怕,我就拔了四颗智慧牙啊,一点都不疼。
㈡ 口腔局部麻醉的局部麻醉方法
冷冻麻醉是指应用药物使局部组织迅速散热,皮肤温度骤然能降低,以致局部感觉、首先是痛觉消失,从而达到暂时性麻醉的效果。临床应用较少。
临床常用药物:氯己烷。
优点及适应症:方法简便,持续时间3-5min,适用于粘膜下和皮下浅表脓肿的切开引流,以及松动乳牙的拔除。
缺点:对组织刺激性大,在使用时,麻醉区周围的皮肤、粘膜应涂布凡士林加以保护。
表面麻醉是将麻醉剂涂布或喷射于手术区表面,药物吸收后麻醉末梢神经,使浅层组织的痛觉消失。
适应症:适用于表浅的粘膜下脓肿的切开引流,松动乳牙及恒牙的拔除以及气管插管前的粘膜表面麻醉。
2%丁卡因,麻醉效果强,但毒性大,临床上较多应用2%-5%的利多卡因。
浸润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组织内,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之失去传导痛觉的能力而产生麻醉效果。
特点:浸润麻醉时,药液用量大,故其浓度相对较低。临床常用药物碧兰麻或0.25%-0.5%的利多卡因。
操作方法:
1.常规方法:先注射少量局麻药于皮肤和粘膜内使成一小皮丘,再从此沿手术线由浅至深,分层注射到手术区域的组织中,局麻药物扩散、渗透至神经末梢,发生良好的麻醉效果。
2.骨膜上浸润法:注射麻醉药于牙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上,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3.牙周膜注射法:对于单纯使用粘膜浸润和阻滞麻醉效果不全及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时,可使用牙周膜注射法加强麻醉效果,减少注射出血。自牙的近中和远中刺入牙周膜,深约0.5cm,分别注入麻药0.2ml。
适应症:多用于上颌牙槽突及下颌前牙区的牙槽突(牙槽骨较薄,骨质疏松,药物易渗透)。
㈢ 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具体操作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 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 图5~1牙槽部浸润麻醉 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 (二)阻滞麻醉 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 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 表5~1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 麻醉方法 穿刺点 方向 深度 剂量 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 的前庭沟底 半张口,注射针与上颌牙的咬合面成15度角,向上、向后、向内方向刺入 1.5~ 2.5厘米 1.5~2毫米 同侧上颌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颊侧牙龈(不包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联线1/3处 大口张,从对侧下颌尖与第一前靡牙间,向上、后、外方向刺入 约0.5~1厘米 0.5毫升 同侧上颌前磨牙的腭侧粘膜及牙龈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腭龈乳头基部(腭乳突处) 大张口,与牙长轴平行或从侧方刺入 约0.5厘米 0.2毫升 腭侧粘膜及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肌注射) 翼下颌韧带外侧颊垫尖端交界处 大张口,从对侧下颌两前牙间,与下颌牙咬合面症行,向后、向外刺入。 约 1.5~ 2.5厘米触及骨面 1.5~2毫升 同侧牙、牙周膜、牙槽骨及 牙的唇侧粘膜及牙龈 舌神经阻滞麻醉 同上 同上 麻醉下牙槽神经后将针退出0.5~1厘米 0.5~1毫升 同侧下颌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粘膜 颊神经阻滞麻醉 一法:同上 同上 麻醉舌神经后将针稍稍退出再转至下颌升枝前缘0.5厘米 0.5~1毫升 同侧颊侧牙龈及粘膜 二法:腮腺导管口后方1厘米处 与粘膜成15~30度角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见图5~2 图5~2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见图5~3。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节牙孔注射):见图5~4。 图5~3腭大孔注射 图5~4节牙孔注射 拔牙麻醉选择:见表5~2 表5~2拔牙麻醉选择 牙位 唇、颊、侧 舌、腭、侧 麻醉的神经 麻醉方法 麻醉的神经 麻醉方法 上牙槽前神经 浸润麻醉 鼻腭神经 切牙孔注射 上牙槽前神经 浸润麻醉 鼻腭神经腭前神经 腭侧浸润麻醉或切牙孔注射及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经 浸润麻醉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经 上牙槽后神经 浸润麻醉 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后神经 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 加对侧下牙槽神经交通枝) 下颌孔注射 加对侧局部浸润麻醉) 舌神经 下颌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颊神经 下颌孔注射颊神经阻滞麻醉 舌神经 下颌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孔注射)和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图5~5、5~6、5~7)。 图5~5下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位置示意图 图5~6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及方向 图5~7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部位的解剖关系
㈣ 口腔传导麻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具体操作
一)牙槽部浸润麻醉适用于骨质疏松的上颌牙槽部的拔牙和牙槽手术。注射麻醉药于牙图5~1牙槽部浸润麻醉槽的唇(颊)侧和舌(腭)侧的粘膜下或骨膜下,唇(腭)侧注射时,注射针在前庭沟刺入粘膜,针与粘膜约成30~35度角(图5~1),注意麻药1~2ml。舌(腭)侧注射时,在硬腭上距牙龈缘0.5~1cm处进针,注射麻药0.5ml。(二)阻滞麻醉在神经干附近注射麻药以阻断神经传导,使该神经分布区获得麻醉效果,称为阻滞麻醉,适用于骨质较致密的下颌骨区或局部有炎症及肿胀不宜作浸润麻醉者。阻滞麻醉在口腔科应用较多,由于注射位置一般较深,故须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以免赞成深部感染,引起不良后果,注射麻醉药前应先回抽检查,以免误入血管,然后缓慢注入。有关阻滞麻醉的具体操作方法见表5~1。表5~1阻滞(传导)麻醉方法麻药:2%普鲁卡因麻醉方法 穿刺点 方向 深度 剂量 麻醉范围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 的前庭沟底 半张口,注射针与上颌牙的咬合面成15度角,向上、向后、向内方向刺入 1.5~2.5厘米 1.5~2毫米 同侧上颌磨牙、牙周膜、牙槽骨及颊侧牙龈(不包括的 近颊根)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 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联线1/3处 大口张,从对侧下颌尖与第一前靡牙间,向上、后、外方向刺入 约0.5~1厘米 0.5毫升 同侧上颌前磨牙的腭侧粘膜及牙龈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切牙孔注射) 腭龈乳头基部(腭乳突处) 大张口,与牙长轴平行或从侧方刺入 约0.5厘米 0.2毫升 腭侧粘膜及牙龈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肌注射) 翼下颌韧带外侧颊垫尖端交界处 大张口,从对侧下颌两前牙间,与下颌牙咬合面症行,向后、向外刺入。 约1.5~2.5厘米触及骨面 1.5~2毫升 同侧牙、牙周膜、牙槽骨及 牙的唇侧粘膜及牙龈 舌神经阻滞麻醉 同上 同上 麻醉下牙槽神经后将针退出0.5~1厘米 0.5~1毫升 同侧下颌舌侧牙龈、口底及舌前2/3粘膜 颊神经阻滞麻醉 一法:同上 同上 麻醉舌神经后将针稍稍退出再转至下颌升枝前缘0.5厘米 0.5~1毫升 同侧颊侧牙龈及粘膜 二法:腮腺导管口后方1厘米处 与粘膜成15~30度角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上颌结节注射):见图5~2图5~2上颌结节注射腭前神经阻滞麻醉(腭大孔注射):见图5~3。鼻腭神经阻滞麻醉(节牙孔注射):见图5~4。图5~3腭大孔注射图5~4节牙孔注射拔牙麻醉选择:见表5~2表5~2拔牙麻醉选择牙位 唇、颊、侧 舌、腭、侧 麻醉的神经 麻醉方法 麻醉的神经 麻醉方法 上牙槽前神经 浸润麻醉 鼻腭神经 切牙孔注射 上牙槽前神经 浸润麻醉 鼻腭神经腭前神经 腭侧浸润麻醉或切牙孔注射及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经 浸润麻醉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 浸润麻醉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上牙槽后神经 上颌结节注射 腭前神经 腭大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 加对侧下牙槽神经交通枝) 下颌孔注射 加对侧局部浸润麻醉) 舌神经 下颌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颊神经 下颌孔注射颊神经阻滞麻醉 舌神经 下颌孔注射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下颌孔注射)和舌神经、颊神经阻滞麻醉:(图5~5、5~6、5~7)。图5~5下牙槽神经、颊神经、舌神经位置示意图图5~6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穿刺点及方向图5~7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部位的解剖关系
您觉得这个答案好不好?
㈤ 小孩牙齿拔出有吸入性麻醉有这项麻醉吗
是拔牙么?一般牙科手术都是局部麻醉,或者说是神经阻滞麻醉。以下为引用内容:
拔下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方法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及颊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用口内注射法。病人张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咽腭弓之前,有一纵行索条样粘膜皱襞,即翼下颌韧带。它与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外侧3~4mm的交点即为注射标志。注射时,让病人张大口,将注射针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成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并行,从注射标志处进针直达骨面,约深2.5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适量麻药,而麻醉下牙槽神经。由于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处,此时将注射针退出1cm,注射0.5~1ml麻药,即可麻醉舌神经。若将针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拔下颌牙时需同时麻醉同侧的下牙槽神经及舌、颊神经,才能达到拔牙时无痛的目的。上述操作结束5分钟后,患者感到同侧口角、下唇及舌尖麻木、肿胀,即表示麻醉生效,可进行拔牙手术。
拔上颌牙时常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支配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相应颊侧粘骨膜、牙周膜。腭前神经支配同侧双尖牙和磨牙的腭侧牙槽骨和牙龈等。鼻腭神经支配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骨。拔双尖牙及前牙、第一磨牙时,还须在相应龈颊沟处行浸润麻醉。
㈥ 牙槽骨前突手术是怎么做的 流程和步骤是什么
局部麻醉下,翻开前突骨头上的粘膜,然后用去骨凿子轻轻敲击,去除突出的牙槽骨,平整之后,粘膜复位,缝合伤口,就可以了。小手术
㈦ 口腔临床常用的口内麻醉有几种
拔下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方法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及颊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用口内注射法。病人张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咽腭弓之前,有一纵行索条样粘膜皱襞,即翼下颌韧带。它与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外侧3~4mm的交点即为注射标志。注射时,让病人张大口,将注射针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成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并行,从注射标志处进针直达骨面,约深2.5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适量麻药,而麻醉下牙槽神经。由于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处,此时将注射针退出1cm,注射0.5~1ml麻药,即可麻醉舌神经。若将针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拔下颌牙时需同时麻醉同侧的下牙槽神经及舌、颊神经,才能达到拔牙时无痛的目的。上述操作结束5分钟后,感到同侧口角、下唇及舌尖麻木、肿胀,即表示麻醉生效,可进行拔牙手术。
拔上颌牙时常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支配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相应颊侧粘骨膜、牙周膜。腭前神经支配同侧双尖牙和磨牙的腭侧牙槽骨和牙龈等。鼻腭神经支配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骨。拔双尖牙及前牙、第一磨牙时,还须在相应龈颊沟处行浸润麻醉。
行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一般从上颌第二磨牙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进针,使注射针与上颌牙的长轴成40°,使针尖一直紧贴上颌骨表面向后上内方刺入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
腭前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为腭大孔表面粘膜的小凹陷处,从颌平面观,腭大孔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龈缘至腭中线连线的中外1/3处。注射时,先让病人头后仰,大张口,使上颌牙颌面与地面成60°,注射针在注射标志稍前方刺入腭粘膜,向上后方推进至骨面,回抽无血,即可注入0.5ml麻药,由于腭粘骨膜瓣与腭骨附着紧密,注射时较为用力,可见粘膜发白。注射麻药不可过量,注射点不可偏后,以免麻醉腭中、后神经,使软腭、悬雍垂麻木不适而出现恶心、呕吐。
鼻腭神经阻滞麻醉的注射标志是左右尖牙连线与腭中线交点处的梭形腭乳突。让病人张大口,头向后仰,把注射针从腭乳突侧缘刺入粘膜,然后把针摆向中线,平行于中切牙长轴方向,向后上方推进约0.5cm,注入0.5ml麻药。由于该处组织致密,注射麻药时需用较大压力。
㈧ 如何麻醉牙齿
是拔牙么?一般牙科手术都是局部麻醉,或者说是神经阻滞麻醉。以下为引用内容: 拔下牙时常用的阻滞麻醉方法有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舌神经阻滞麻醉及颊神经阻滞麻醉。 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用口内注射法。病人张大口时,可见磨牙后方、咽腭弓之前,有一纵行索条样粘膜皱襞,即翼下颌韧带。它与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外侧3~4mm的交点即为注射标志。注射时,让病人张大口,将注射针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二双尖牙之间,与中线成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牙合面1cm,并与之并行,从注射标志处进针直达骨面,约深2.5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适量麻药,而麻醉下牙槽神经。由于舌神经位于下牙槽神经前内方约1cm处,此时将注射针退出1cm,注射0.5~1ml麻药,即可麻醉舌神经。若将针退至肌层、粘膜下时注射麻药0.5~1ml,即能麻醉颊神经。拔下颌牙时需同时麻醉同侧的下牙槽神经及舌、颊神经,才能达到拔牙时无痛的目的。上述操作结束5分钟后,患者感到同侧口角、下唇及舌尖麻木、肿胀,即表示麻醉生效,可进行拔牙手术。 拔上颌牙时常用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腭前神经阻滞麻醉及鼻腭神经阻滞麻醉。上牙槽后神经支配除第一磨牙颊侧近中根外的同侧磨牙、牙槽突及其相应颊侧粘骨膜、牙周膜。腭前神经支配同侧双尖牙和磨牙的腭侧牙槽骨和牙龈等。鼻腭神经支配两侧尖牙腭侧连线前方的牙龈、腭侧粘骨膜和牙槽骨。拔双尖牙及前牙、第一磨牙时,还须在相应龈颊沟处行浸润麻醉。
㈨ 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注射标志:一般以上颌第2磨牙远中颊侧根部前庭沟作进针点;在上颌第2磨牙尚未萌出的儿童,则以第1磨牙的远中颊侧根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在上颌磨牙已缺失的病人,则以颧牙槽嵴部的前庭沟为进针点。
注射方法:病人采取坐位,头微后仰,上颌牙抬面与地面成45°,半张口,术者用口镜将口颊向后上方牵开,以显露针刺点。以上述进针点进针,注射针与上牙抬面约成45°,向上、后、内方向刺入,针尖沿着上颌结节的弧形表面滑动,深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入局麻药1.5~2ml。
麻醉区域:同侧上颌磨牙、牙槽突及其颊侧的牙周膜、骨膜、龈黏膜(上颌第1磨牙的颊侧近中根除外)。
麻醉效果:一般5~10min后显示麻醉效果。
术中注意事项
(1)在行此法麻醉时,病人不宜张口过大,否则颊部由于紧张而不易良好地显示进针点。
(2)针尖刺入不宜过深,以免刺破上颌结节后方的翼静脉丛引起血肿。
(3)上颌第1磨牙的颊侧近中根是由上牙槽中神经支配。因此,在拔除上颌第1磨牙时,尚须在该牙颊侧近中根部的前庭沟处加行浸润麻醉。 注射标志:沿颧牙槽嵴向上,找出颧骨下缘与上颌骨颧突形成的交角即为外注射进针点。
注射方法:选用4~5cm长的注射针,从进针点进针,垂直进入达骨面,稍退针后,向上后内方向推进约2cm,回抽无血,即可注射麻药2~3ml。
麻醉区域:与“口内法”相同。
麻醉效果:与“口内法”相同。
术中注意要点
(1)进针至骨面后,转向上后内方向推进时不宜过深,以免造成血肿。
(2)当口内法进针点处有明显炎症、肿瘤等病变时,宜采用口外法。
㈩ 牙槽骨修整术的手术步骤
手术麻醉用局部麻醉法,对牙槽骨上孤立的小骨尖,可用钝器垫以纱布而将其直接击入牙槽骨中。对轻度上颌前突,可在拔牙后去除牙槽间隔,将唇侧骨板凿断后压向舌侧即可矫正。严重的上颌前突可视前突情况把唇侧骨板、牙槽间隔及部分腭侧骨板去除,然后剪去过多的软组织,严密缝合。对于其他情况则需要手术矫正。小范围的修整术可作蒂在牙槽底部的弧形切口;翻瓣;去骨;锉平骨面;冲洗清除骨屑;粘膜复位后间断或连续缝合创口;7日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