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论语方法

常用的论语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20 12:41:18

‘壹’ 背诵《论语》有哪些比较好的方法

记忆的能力因人而已,方法也因人而异。
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以前小时候背东西,可以不求甚解,就像张无忌小时候在冰火岛背七伤拳谱,郭靖在桃花岛背九阴真经,强记而已。
既然是强记,首先第一条就是要读熟。熟子之后,再试着合目背几遍,这个时候,就不用再看他了。过一段时间,再回头背一遍。过个两天再背一遍。再过个七八天,再背一遍,基本上就很熟练了,可以记很长时间。背诵必须多背,这是最好的办法。
现在要背诵东西,再背无意义的东西是背不成了,必须要把它拆解开,看看它讲了什么意思,再把文章的结构分析一下,体味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说,反复琢磨几次,就发现已经会背了。
总结下来就是:一是多背,二是搞懂。

‘贰’ 学习论语的方法

‘叁’ 论语中哪些是学习方法的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榘。”
‘8’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1’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12’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14’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7’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从,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1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9’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3’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2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25’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26’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7’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未何远之有?”
‘28’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9’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0’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2’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3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5’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
‘36’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 ‘知’不好学,其蔽也 ‘荡’;好 ‘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 ‘狂’。”
‘37’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38’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39’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4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4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42’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43’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44’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45’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肆’ 论语十二则介绍了哪些学习方法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成为老师。
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为:做。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迷惑不解。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的。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伍’ 《论语》中谈到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的句子汇总

一、《论语》中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

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论语》中关于“修身做人”的句子: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怕别人不理解我,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忧愁,是肇因于以前没有深思熟虑的作为;同样的,今天的作为如果未经长远的深思熟虑,未来必会尝到苦果。)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如果我们对自己要求严格认真,对别人却能包容谅解,那就不会招到别人的怨恨了。)

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不迁怒,不贰过。(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不好,不能把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一定要知错便改。)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陆’ 读论语的方法

读《论语》差不多有二十余年了,但我早已经人到中年,也就是说,我是从大学才开始真正读《论语》。

还记得当年所学的初中语文课本,有《<论语>六则》,但学完了这六则之后,就再没有什么长进,直到大学考进中文系,也只是知道这六则,多一则都不知道,甚至可能这六则也还不能全都背下来。

大学期间读了一点《论语》,但也不多,那时候更喜欢干的事情是吃饱了躺在宿舍床上看各种近现代的小说。

至于后来如何爱上读《论语》,还真想不起来有什么样特别的因缘,也许是忽然读到某一句有了感觉,于是一气读下来了吧,也许是因为要给学生分享一些相关的内容,于是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功课,然后喜欢上了吧。

爱上读《论语》是结果,如果要追本溯源,非要说说什么样的机缘爱上了读《论语》,却又不知道源头在哪里,说不清,道不明了。所以我只能说我和《论语》有缘。

读书的事儿需要一些缘分。遇到一本好书,就像是遇到一份好因缘。当然,前提是要读,才可能有遇见的缘分;如果不读,那不可能有这份奇妙的缘分。

这么多年读下来,关于读《论语》,我觉得有几点感受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我读《论语》的方法

初读《论语》,是跳着来读的,并没有硬着头皮一章挨着一章地啃下来。哪些一看就比较容易明白,就读哪些。其他有难度的章节则是随机一点点蚕食下来的。

如果一开始非要一章挨一章地读下来,说不定还没等读到《乡党第十》那些繁复的礼仪描述就已经放弃了。

读都没有挨章地读,那就更不要提背诵了。从没有刻意地背诵过《论语》。只是反复地读,读,读,不方便读的时候,比如干家务时,就把《论语》诵读的音频打开来听着,听到哪一章忽然觉得某个词句不明白,就停下手中的活,随手翻查一下资料。

就这样,虽然并没有刻意背下来,但是因为读得多了,听得多了,绝大多数章节自然而然就牢记于心了。从具体的读书实践中真正感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原来单摆浮搁的各个章节,因为大多数都背得下来,就慢慢串联起来了,就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而且,这种理解不存在某一个所谓的极限,在反复品味,反复思考,在和现实生活结合的过程中,在行动和实践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新的感受和新的认识,这种新的感受和认识让我加深了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

这感受和认识从哪里来?绝不是单纯从“读”上来,而更是从“行”上来。

我们常说经典的魅力是常读常新,常读常深。就《论语》而言,我更愿意说是“常行常新,常行常深”。

二、我读《论语》的境界

当《论语》中的绝大多数内容都烂熟于心的时候,我在课堂上就比较从容了,感觉来到了一个新境界。

我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甚至是随机发生的一些问题,随手在黑板上写出几句“子曰诗云”来,告诉学生,关于今天的这个问题,两千年前“子”是如何“曰”的,他让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天,学生课堂上睡觉,我就又把“宰予昼寝”这一章默写在黑板上,又开始给学生讲解。之所以用“又”,是因为这种情况在不同届的学生中已经发生很多次了,所以关于“宰予昼寝”这一章我也讲过多次了。

但这一次又稍有不同,当我讲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的时候,我问学生,这里面的“吾”和“人”各指的是谁?

这个问题不难,学生很容易回答。狭义理解,“吾”就是孔子,“人”就是宰予;广义理解“吾”就是“自我”,而“人”就是“他人”。

但那一天,在讲到这的时候,我忽然内心一动,意识到虽然从语义解释上来说,“吾”是“自我”,“人”是“他人”没有任何问题,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我”关系是一个相对的状态,“我”在别人眼里,同样也是“他人”。

当想到这一层时,内心不禁凛然一惊,当我用“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把尺子衡量别人时,别人也在用这把尺子衡量我自己啊。如此一来,我的一言一行怎可不慎呢?

这一次,我意识到我读《论语》又上了一个新境界,真正明白了“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真正把《论语》作为修养自己,提升自己境界的人生范本,而不是贩卖给别人道理的鸡汤读本。

三、我与孔子在精神上平视

颜渊说起他的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子贡说起他的老师:“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

我在读《论语》的过程中,也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夫子的伟大是穿越时空的。《论语》中的很多内容虽然是孔子就一时一事而言的一些道理,但是这些道理抽象出来,却可以成为一种普世价值,到今天也丝毫不过时。

不过,尽管如此,我努力在精神上平视孔子,而不是仰视他,甚至于迷信他。绝不会因为他是圣人就彻底跪倒乃至于匍匐在他的脚下。

孔子有一句话挺有意思。他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算了吧!我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哩。”

不知道孔子在什么情境下发出的感叹,但这句话确实透露出人性的弱点。在有过错之后,能“内自讼”,能“自我反省,自我谴责”确实不容易。仁人君子或许可以做到,但要求人人都做到则完全不现实。

尽管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宣扬儒道治国,但从孔子的话中,我们知道自我监督是多么难。把权力关进笼子,必须是权力制衡中的他者起作用,而不可能是自己制作一个所谓的权力的笼子。自我制作的权力笼子必然像猴皮筋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实际上只有真正深入读过《论语》的人才知道,孔子的那些关于治国理政的言论,无论哪一个都是对当政者而言,都是要求约束当政者。而这种约束更多是软约束,缺乏硬约束。

更何况后来连这一点约束也没有了,后来孔子的这些话都被有意曲解为对老百姓的要求,要老百姓自我约束,当好顺民,做好奴隶。

不断反复咀嚼品味《论语》,我体会到用《论语》来自我修行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说用《论语》来治国平天下,恐怕力有不逮。

在同名微信公众号“水寒说语文”下有更多水寒讲《论语》的音频链接,欢迎关注。

阅读全文

与常用的论语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单侧推拉柜门下面轨道安装方法 浏览:166
女儿默契训练方法 浏览:82
mx3跳屏解决方法 浏览:732
高压锅使用方法和步骤英语说 浏览:609
水光面膜粉色使用方法 浏览:543
跨境电商物流滞后的解决方法 浏览:113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及原理 浏览:29
高中阶段学习方法与技巧 浏览:700
小孩咳嗽用什么方法好 浏览:848
园林检测方法 浏览:20
怎么去湿气最好的方法 浏览:562
戴尔平板字体大小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82
卵磷脂的食用方法 浏览:340
18种科学锻炼方法 浏览:447
如何克服心理的方式方法 浏览:817
物理研究方法一共有几种 浏览:391
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手机变成蓝牙 浏览:489
想把真皮斑淡化有什么土方法 浏览:519
恩苹果手机短信归类处理方法 浏览:946
工程图纸问题及解决方法 浏览: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