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永停滴定法指示终点的原理是什么
原理:在氧化还原电对中同时存在氧化型及与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如在I2/I-溶液中含有I2和I-,此时若同时插人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因两个电极的电位相等,电极间不发生反应,则没有电流通过。若在两个电极间外加一低电压,在两支铂电极上即发生如下电解反应:
阳极:2I-=I2+ 2e(可逆反应)
阴极:I2+ 2e =2I(可逆反应)
因此两电极间就会有电流通过。像I2/I-这样的电对,在溶液中与两支铂电极组成电池,当外加一个低电压时,一支电极发生氧化反应,另一支电极则发生还原反应,同时发生电解,并有电流通过。这样的电对称为可逆电对。
若溶液中的电对是S4O62-/S2O32-,在该电对溶液中同时插人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同样外加一低电压,则在阳极上S2O32-能发生氧化反应,而在阴极上S4O62-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进行电解,无电流通过,这样的电对称为不可逆电对。
(1)确定滴定终点最为常用的方法是扩展阅读
常见的滴定法介绍:
1、直接滴定法:凡能满足滴定分析要求的反应都可用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例如用NaOH标准滴定溶液可直接滴定HCl、H2SO4等试样。
2、返滴定法:返滴定法(又称回滴法)是在待测试液中准确加入适当过量的标准溶液,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种标准溶液返滴剩余的第一种标准溶液,从而测定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种滴定方式主要用于滴定反应速度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符合计量关系的标准滴定溶液后,反应常常不能立即完成的情况。例如,Al3+离子与EDTA(一种配位剂)溶液反应速度慢,不能直接滴定,可采用返滴定法
3、置换滴定法:置换滴定法是先加入适当的试剂与待测组分定量反应,生成另一种可滴定的物质,再利用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产物,然后由滴定剂的消耗量,反应生成的物质与待测组分等物质的量的关系计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
这种滴定方式主要用于因滴定反应没有定量关系或伴有副反应而无法直接滴定的测定。例如,用K2Cr2O7标定Na2S2O3溶液的浓度时,就是以一定量的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与过量的KI作用,析出相当量的I2,以淀粉为指示剂,用Na2S2O3溶液滴定析出的I2,进而求得Na2S2O3溶液的浓度。
㈡ 电位滴定确定化学计量点的方法有哪些
一、绘E-V曲线法(测定电势和所用滴定液的体积);
二、绘(贝塔E/贝塔V)-V曲线法;
三、二级微商法;
四、格氏作图法。
电位滴定方法
1 直接滴定法
由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电池直接进行滴定,由指示电极的电位确定终点。直接滴定法终点的确定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指示电极对试液中的被测离子敏感。例如用F—电极为指示电极,用La(NO3)3标准溶液滴定F-,由F-电极检出在等当点的电位突跃;第二种是指示电极对滴定剂敏感。例如用Pb2+标准溶液滴定,过了等当点后Pb2+稍一过量,Pb2+电极的电位就发生突跃;第三种是电极对指示剂敏感。例如用四亚乙基五胺(TEPA)滴定Ni2+,加入Cu2+为指示剂,以Cu2+电极做指示电极。过了等当点后只要TEPA稍有过量,马上与Cu2+结合,使Cu2+急剧减少,Cu2+电极的电位出现突跃,表明终点已到。
2 示差滴定法
这种方法基于浓差电池的原理。将两支相同的离子选择性电极,一支浸于被测溶液中,另一支浸入标准溶液中,再用盐桥联接两溶液构成浓差电池。若两个溶液的组成基本相同或都加入等量离子强度调节剂,则活度系数和液体接界电位相等,那么电池电动势与离子浓度的关系为:
(3-61)
示差滴定法直接读出ΔE/ΔV值,它最大时即为滴定终点。
示差滴定法的一个特殊应用,就是零电位法,它的原理也是浓差电池,根据式(3-61)当Cx=Cs时,E=0。这种方法是在标准溶液中滴加浓度更大的标准溶液或者滴加水来使E=0,还可以用几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测量浓差电池的电动势E,画E-lgCs曲线,将其外推至E=0的点,由这点求出相应的lgCx值。这种方法适宜于测定微量样品。
3 恒电流滴定法
恒电流滴定法又被称做双电位滴定法。在两个相同的指示电极上施加电压,使微小但是稳定的电流流过两个电极,以滴定过程中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确定终点。例如用I2滴定,如果可逆电对 |占主导地位,则两电极间的电位差较大。但是,过化学计量点之后,占主导地位的是可逆电对I2|I-,这时两电极间电位差为零,所以化学计量点处电位有突跃。
恒电流滴定法的优点是,只要求被测物质或滴定剂之中有一个是电活性的。
4 电位滴定法的准确度
一般来说,电位滴定法的准确度要优于直接电位法。影响电位滴定法准确度的主要因素有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干扰离子的浓度,样品溶液中离子的起始浓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准确确定化学计量点上。
设化学计量点之后的第一个滴定点加入的滴定剂所得的离子浓度为C1,那么根据滴定反应有:
C1 = Ct (V1 - Ve ) / (Vx + V1) (3-62)
式中Ct是滴定剂浓度,Ve是化学计量点对应的体积,Vx是样品溶液体积,V1是化学计量点之后第一滴定点所用滴定剂体积。将(3-62)式微分,得:
(Vx+V1)dC1 = CtdVe (3-63)
化学计量点的误差直接取决于C1的误差,结合(3-62),(3-63)式,可得等当点相对误差公式为:
(3-64)
由(3-64)式可知,化学计量点之后的第一个滴定点越接近于化学计量点,滴定误差就越小;当V1/Ve时,误差为0。就是说dC1/C1越小则滴定误差越小。求出C1,再用各个定量方法所对应的误差公式来计算dC1/C1。=1
5 电位分析法的应用
电位滴定可以完成以中和、沉淀、氧化还原以及络合等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容量滴定,同样,电位滴定法还可用在有色或混浊的溶液和非水溶剂体系的分析上。但是,电位滴定法用于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时,只能用于电离常数大于10-8的那些酸碱,太弱的酸或碱,在滴定时终点不明显,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合适的非水溶剂,就能使滴定时电位突跃明显增大。例如,苯酚苯胺的电离常数约为10-10,它们在水溶液中无法进行滴定,但是在非水溶剂中却能很好的进行滴定。
pH测量不仅应用于实验室的日常分析,现在也广泛地应用于现代工业生产过程的控制中,用于高温、低温、高压下的pH测量仪器也已经得到了开发。
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工业废水中各种离子的检测和监测都用到了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医学上,离子选择性电极用于测定人血和生物体液中的各种离子,或者作为电化学传感器,各种微型离子电极可用来探测活体组织中体液内某些离子的活度,对药理和病理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物理化学研究中也广泛地用到了电位分析法。比如用电位分析法来测定溶度积,离子活度系数,酸碱电离常数,络合物稳定常数等。
㈢ 8,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确定酸碱滴定的终点
pH指示剂(光学方法)
一般的,能做pH指示剂的物质有一个共同点:其分子结构在结合/释放氢离子后会改变结构,进而改变其吸收光谱,肉眼直观的表现就是颜色随pH的变化。不同的指示剂有不同的变色范围和颜色(如图),可根据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的性质(pKa、颜色等)进行选择。可以一次滴定用一种指示剂,也可以采用两种甚至多种指示剂的混合以分别判定多个pH突跃点(滴定几种pKa不同的酸碱的混合物或者多元酸碱时用)
一般的,pH计有一个氢离子选择性玻璃电极。插入水溶液后,电极两侧就因氢离子浓度(准确的说,是活度)的差而建立起一个电位。这个电位与标准电极(比如饱和甘汞电极)比较,即可反推出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和pH(pH=-lg(氢离子))。pH计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甚至3位,因而比用肉眼观察酸碱指示剂的颜色的变化更精确。
㈣ 酸碱中和滴定怎么确定滴定终点
一般比较模糊的用指示剂来确定,譬如酚酞,甲基橙等。
比较精确点的就是用PH计来测试了。
㈤ 判断滴定终点除了指示剂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呀
判断滴定终点除了指示剂法,还可以用电位滴定法、永停滴定法。
㈥ 滴定分析法中确定滴定终点有几种方法及简单原理
滴定分析法中确定滴定终点有几种方法及简单原理
滴定分析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为止,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这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称为滴定液。
将滴定液从滴定管中加到被测物质溶液中的过程叫做滴定。
当加入滴定液中物质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按化学计量定量反应完成时,反应达到了计量点。
在滴定过程中,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的转变点称为滴定终点。
滴定终点与计量点不一定恰恰符合,由此所造成分析的误差叫做滴定误差。 适合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反应必须按方程式定量地完成,通常要求在99.9%以上,这是定量计算的基础。
(2)反应能够迅速地完成(有时可加热或用催化剂以加速反应)。
(3)共存物质不干扰主要反应,或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4)有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计量点(指示滴定终点)。 直接滴定法
㈦ 永停滴定法是什么
永停滴定法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
测量时把两个相同的铂电极插入样品溶液中。在两电极之间加一低电压,并连有一检流计,然后进行滴定,通过观察滴定过程中检流计指针的变化确定终点。
在氧化还原电对中同时存在氧化型及与其对应的还原型物质,如在I2/I-溶液中含有I2和I-,此时若同时插入两支相同的铂电极,因两个电极的电位相等,电极间不发生反应,则没有电流通过。若在两个电极间外加一低电压,在两支铂电极上即发生如下电解反应如下:
阳极:2I-=I2+ 2e(可逆反应)。
阴极:I2+ 2e =2I(可逆反应)。
相关分类:
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双电流滴定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标准溶液为不可逆电对,样品溶液为可逆电对。
标准溶液为可逆电对,样品溶液为不可逆电对。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均为可逆电对。
㈧ 非水溶液的滴定法的终点确定用什么方法
1.供试品如为氢卤酸盐,应在加入醋酸汞试液3~5ml,使生成难解离的卤化汞,以消除氢卤酸盐在冰醋酸中生成氢卤酸的干扰后,再进行滴定。
2.供试品如为磷酸盐,可以直接滴定;硫酸盐也可直接滴定,但滴定至其成为硫酸氢盐为止。
3.供试品如为硝酸盐时,因硝酸可使指示剂褪色,终点极难观察,遇此情况应以电位滴定法指示终点为宜。
4.电位滴定时用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玻璃套管内装氯化钾的饱和无水甲醇溶液)为参比电极。
5.玻璃仪器必须干燥,试剂的含水量应在0.2%以下。
6.配制高氯酸滴定液时,应将高氯酸用冰醋酸稀释后,在搅拌下,缓缓滴加醋酐(乙酸酐),量取高氯酸的量筒不得量取醋酐,因高氯酸与有机物接触极易引起爆炸。
7.配制高氯酸滴定液时,若用于易乙酰化的供试品测定,必须测定本液的含水量(费休氏法),再用水或醋酐调节至本液的含水量为0.01~0.2%。
8.配制甲醇钠滴定液时,应避免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水气接触,每次临用前均应重新标定。
9.碱滴定液滴定操作时,应在干燥的恒温条件下进行,不得有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气。
10.若滴定样品与标定高氯酸滴定液时的温度差别超过10℃,则应重新标定;若未超过10℃,则可根据下式将高氯酸滴定液的浓度加以校正。
N0
N1 = ————————
1+0.0011(t1-t0)
式中 0.0011为冰醋酸的膨胀系数;
t0为标定高氯酸滴定液时的温度;
t1为滴定样品时的温度;
N0为t0时高氯酸滴定液的浓度;
㈨ 常见的滴定方式有哪几种
按反应类型: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四种;
按滴定方式: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间接滴定法和置换滴定法四种。
1.直接滴定法 凡能满足滴定分析要求的反应都可用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
2.返滴定法 主要用于滴定反应速率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加入符合计量关系的标准滴定溶液后反应常常不能立即完成的情况;也可用于没有合适指示剂的情况。
3.置换滴定法 主要用于因滴定反应没有定量关系或伴有副反应而无法直接滴定的测定。
4.间接滴定法 某些待测组分不能直接与滴定剂反应,但可通过其他的化学反应间接测定其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