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药清热。。。。。。。。。。。
凡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内热、火毒、湿热、瘟疫等多种里热证的中成药,统称为清热类中成药。
中医辨证
造成里热证的原因主要是外感温热泄气、六淫入礼化热、情志过极化火、阳盛所生内火及饮食失调化火等。温、热、火三者本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热为温之渐,火为热之极。热多属外感,如风热、暑热、湿热;而火多数内伤,是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的结果,如肝火亢盛、心火上炎等。《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温者清之”、“热者寒之”、“治热以寒”的治疗原则,对由温、热、火所致的里热证皆适用。由于里热证病情复杂,邪在气分、血分、脏腑等不同,所以,清热类中成药又分为清热泻火类中成药、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清热燥湿类中成药和清热凉血类中成药四类。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类中成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或热炽盛,化为热毒,熏肌蚀肤,深入脏腑,发于官窍,症见烦躁狂乱,头面红肿焮痛,口鼻生疮,咽喉不利,疮疡疔毒,化脓溃烂,大便燥结等。代表中成药:白云山敬修堂清热消炎宁胶囊等。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火热偏盛于三焦、脏腑、五官,症见目赤肿痛,口舌生疮,耳鸣耳聋,牙痛,牙龈红肿,咽喉肿痛,疮疡初期红肿热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此类中成药品种繁多,按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清上焦头目实火者,代表中成药有上清丸;清三焦火者,代表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等;清肝胆火者,代表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等;
清热燥湿
清热燥湿类中成药具有清热燥湿、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等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湿邪化热所致诸症。如湿热蕴结大肠之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代表中成药有葛根芩连片等。湿热蕴结膀胱之淋证,症见小便频数,短涩,淋漓不爽,尿道刺痛,痛引小腹,或尿血,甚或癃闭不通。代表中成药有金沙五淋丸等。肝胆湿热之黄疸、胆囊炎、胆结石,代表中成药有利胆排石片等。
清热凉血
清热凉血类中成药具有轻盈头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所致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等;热入血分所致出血,发斑,如狂,谵语,舌绛起刺等。代表中成药有清热凉血膏等。
Ⅱ 身体 血热 该怎么凉血
仿生脉饮的方子,用滋阴的麦冬、凉血的生地、提高免疫力的太子参(孩儿参)。
水果梨子、山竹、葡萄、苹果等。
也可以常常使用补血的红枣和消暑开胃的荷叶或者通血管、凉血的木耳(荷叶、木耳轮流用)。
保健好的,提高免疫力,最好多吃抗癌(提高免疫力)的东西,例如灵芝、蜂王浆就是很好,普通的食品,例如香菇、猴头菇、黑木耳、银耳等食用菌类、新鲜萝卜、百合、大蒜(热)、西红柿、红薯(白薯)、茶叶、海带(寒)、黄芪(温)、蜂蜜等。
饮食要均衡营养,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少点油炸、含色素、防腐剂、香精、淹酸、变质等垃圾食品,以免破坏免疫力。
黄山蜂业的蜂产品,可以邮购的,http://www.hsbee.com(黄山蜂产品直销),有花粉、蜂胶、蜂蜜、蜂王浆等。
特别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或家里的老人,吃蜂胶、蜂王浆、花粉等对身体健康很有利。蜂王浆含有激素,不适合小孩。小孩适当吃儿童蜂蜜、花粉、蜂胶没有问题的,或者在需要的时候吃。花粉是植物的精子,是植物中最好的。花粉经过蜜蜂采集,含有各种酶。蜂花粉不用破壁的,便于保持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和不容易变质。花粉特别对肠道和肾好。不破壁的花粉,才20多元1斤,最好首先试着吃,接着从少量开始,喝点茶更好,极少数人会对花粉过敏的。 蜂胶的很多神奇医疗保健功能,都与其抗菌消炎、排除毒素、增强免疫、软化血管、净化血液、改善微循环及阻止脂质过氧化等作用分不开。
Ⅲ 国内比较有名的清热解毒中成药有哪些
夏季最容易上火了,一上火就想到清热解毒,在市面上也有很多清热解毒类中的中成药。下面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有哪些吧。
清热解毒的中成药
1、牛黄解毒片
〔组成〕牛黄、大黄、石膏、桔梗、甘草、黄苓、冰片、雄黄。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肺胃热毒上炎所致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痛、耳痛、目赤肿痛、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片剂,每次3片(每片0.3克)每日2~3次;丸剂,每次1丸(0.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小儿酌减。孕妇忌服。脾胃虚弱、大便溏泄者慎用。不宜与四环素族并用,亦不宜与磷酸盐、硫酸盐类药物同服。
2、六神丸
〔组成〕蟾酥、麝香、牛黄、雄黄、珍珠、冰片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热积火盛所致咽喉肿痛、单双乳蛾、喉风、喉烂,丹痧、皮肤疮疖等。
〔用法用量〕含服,每次10粒,每日1~2次。小儿1岁服1粒,2岁服2粒,3岁服3~4粒,4~8岁服5~6粒,9~15岁服8~9粒。外用时取10粒用开水或米醋溶成糊状,每日数次敷搽患处。孕妇忌服。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食物。疮烂化脓者不可外敷。
3、冰硼散
〔组成〕冰片、硼砂(炒)、玄明粉、朱砂。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实火上炎所致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外用,吹敷患处,每次少量,每日数次。用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物。
4、消炎解毒丸
〔组成〕人工牛黄、雄黄、蟾酥、冰片等。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烂喉丹痧,咽喉肿痛,喉风喉痛,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粒,小儿1岁服1粒,4~8岁服5粒,9~15岁服8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外用,取10粒用米醋或温开水调成糊状,每日数次搽敷。孕妇忌服。局部破溃者禁用。
清热解毒的水果
1、橄榄:橄榄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鞣酸、山楂酸、挥发油、香树脂醇等,可以生津止渴,清热排毒,抗炎消肿,抗肿瘤,其制品及橄榄油制品对心脏很好,可谓老少皆宜。
食疗功效:降火祛痰,润喉消炎,解疮毒、酒毒等体内毒素。
注意:橄榄吃过量会产生胸隔痞闷,所以不要吃太多,另外热性咳嗽的患者禁食,胃溃疡患者也要慎食。
2、火龙果:火龙果味甘性凉,富含碳水化合物、胡罗卜素、抗坏血酸、钙、锌、钠等微量元素,可以生津止渴,清热凉血,防中暑,增强身体抵抗力。
食疗功效:改善热症的牙周病、口疮、痔疮、便秘、青春痘等。
注意:火龙果性凉,所以寒性体质,表现为怕冷,脸苍白,四肢乏力,常腹泻,这样一类人不宜多吃,不过饭后喝一杯则没什么问题。月经期妇女也要忌口。
3、橙子:橙子性平微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钙、磷、β-胡萝卜素、苹果酸、柠檬酸、橙皮甙以及醛、醇、烯类等物质,可清热排毒,消痰降气、健脾开胃、醒酒止渴、防治便秘、美容、帮助循环等,仅发出的气味也会帮助消解人体的紧张情绪。
食疗功效:利尿,改善便秘、痔疮,及部分热症的不适。促进食欲,减肥,防范胆囊疾病,及降低口、喉、胃部患癌风险。
注意:橙子多吃会破气,易伤肝气。橙中的鞣质可妨碍铁的吸收,所以贫血病人不宜多吃。另外痞疟寒热,气虚瘰疬者禁服。
4、梨:梨子营养丰富,富含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果糖、钙、磷、铁、胡萝卜素、果胶以及多种维生素,可以降血压、清热镇凉、养阴退热、润肺消痰解毒等。还可以通利大便,保护心血管及肝脏,帮助减肥。
食疗功效:改善咽喉肿痛、肺热咳嗽等热证,尤其冬春季发热或有内热的病人。适于高血压、心肺病、肝炎、肝硬化病人长期食疗。
注意:吃梨后,不能立刻喝温热的汤水及油腻食物,以免引起腹泻。其性凉,脾胃虚弱、腹泻、消化不良以及产后妇女也不宜食用。
清热类中成药
凡是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于内热、火毒、湿热、瘟疫等多种里热证的中成药,统称为清热类中成药。
1、清热泻火类中成药
清热泻火类中成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适用于火热偏盛于三焦、脏腑、五官,症见目赤肿痛,口舌生疮,耳鸣耳聋,牙痛,牙龈红肿,咽喉肿痛,疮疡初期红肿热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等。
此类中成药品种繁多,按作用不同分为以下几种:清上焦头目实火者,代表中成药有上清丸;清三焦火者,代表中成药有牛黄解毒片等;清肝胆火者,代表中成药有龙胆泻肝丸等;清胃火者,代表中成药有清胃黄连丸等;清心火者,代表中成药有导赤丸等;清肺火者,代表中成药有清肺抑火丸等。
2、清热解毒类中成药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作用。适用于或热炽盛,化为热毒,熏肌蚀肤,深入脏腑,发于官窍,症见烦躁狂乱,头面红肿焮痛,口鼻生疮,咽喉不利,疮疡疔毒,化脓溃烂,大便燥结等。代表中成药有清热解毒口服液。
3、清热燥湿类中成药
清热燥湿类中成药具有清热燥湿、清热利湿、清热解毒等作用。适用于湿热内蕴,湿邪化热所致诸症。如湿热蕴结大肠之痢疾,症见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代表中成药有葛根芩连片等。湿热蕴结膀胱之淋证,症见小便频数,短涩,淋漓不爽,尿道刺痛,痛引小腹,或尿血,甚或癃闭不通。代表中成药有金沙五淋丸等。肝胆湿热之黄疸、胆囊炎、胆结石,代表中成药有利胆排石片等。
4、清热凉血类中成药
清热凉血类中成药具有轻盈头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所致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等;热入血分所致出血,发斑,如狂,谵语,舌绛起刺等。代表中成药有清热凉血膏等。
使用清热类中成药需要注意一般在表证已解,里热正盛,或里热虽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如邪热在表,当先解表,否则会因邪入里;如里热已实,则应采用攻下中成药;表邪未解,里热已实,则宜表里双解。另外,辨别热症的叙事、真假、在脏在腑也很重要。此类中成药多用苦寒之品,易伤人体阳气,所以不能长久服。
Ⅳ 孕妇感冒咳嗽喉咙痛用清热凉血膏怎么样
从你描述的症状来看,考虑是怀孕初期感冒导致的担心不适症状。 你的情况不要担心,症状不严重就不需要用药。多喝水就行了。建议平时注意休息,多喝水,适当增加饮食营养,注意营养均衡就行了。严重时可以口服连花清瘟胶囊、
Ⅳ 孕妇可以使用清热凉血膏
你好啊,孕妇可以使用的,滋阴,清热,凉血。用于孕妇上焦火盛,头晕目眩,
口舌生疮
,耳鸣牙痛,孕妇血热
子烦
。
Ⅵ 血热吃什么中成药调理
血热吃什么药
一、中药
(1)生地黄。味甘性苦,寒。有清热凉血的作用。
(2)犀角。味苦,寒。犀角可以凉血止血。患者可以做犀角地黄汤。同时可以解毒化斑,清除身上的斑疹,还有热毒。
(3)紫草。味苦性寒,可以归心肝经。紫草可以凉血活血。还可以去除湿疹,外阴骚痒烫伤的情况,如果是性寒滑,脾虚便溏的患者,不要吃。
(4)赤芍。味苦微寒,可以归肝经。赤芍可以清热凉血,这对于血热发斑疹的情况也有效果,同时可以祛瘀止痛,对于女性的痛经,臃肿,效果也不错。
二、中成药。
(1)六味地黄丸。可以滋阴补肾,同时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的患者。
(2)知柏地黄丸。可以滋阴降火!如果患者出现潮热盗汗,耳鸣遗精的情况,可以使用。
血热如何进行饮食调理?
一桑葚蜂蜜饮,把桑葚洗净,然后加水煎取汁液,同时加入蜂蜜煮沸,冷却后,即可食用。
二黑豆雪梨汤,把梨切片儿加入黑豆一起炖烂,吃梨喝汤。
三鲜空心菜饮,空心菜荸荠煮汤服用。
四侧柏桑葚膏,把侧柏叶用水蒸20分钟,20分钟去渣,然后放入到桑葚里面一起小火煎半小时,加入蜂蜜熬成膏。
血热是一种病理状态,出现血热以后,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所以,在出现血热后,可以吃一些药来调理。进行药物调理的同时,也可以进行饮食调理,因为饮食是最没有副作用,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方法。
Ⅶ 血热应该吃些什么
血热最好的办法:凉血滋阴,要吃些能凉血滋阴润肺润肠道的食物:莲藕,龙眼,黑木耳,甘蔗,菠菜,雪梨,红薯,香蕉。可以用生地16克熟地16克玉竹煲肉汤喝 血热亦称血分热。即血分有热。症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当凉血。小儿发热证型之一。《幼科全书》:“血热者,每日以午间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饮治之。” 血热风燥型、血热风盛证,本证由于机体蕴热偏盛,时值青壮年,血气方刚之际,或因性情急燥,心绪烦扰(精神因素,心火内生;或因恣食鱼腥、辛辣之品,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邪气,均可致使血热内盛,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出现红斑,丘疹为主症的证候。相当于西医银屑病的进行期。 临床表现: 初发或复发病不久。皮疹发展迅速,呈点滴状、钱币状或混合状。常见丘疹、斑丘疹、大小不等的斑片,潮红、鲜红或深红色。散布于体表各处或几处,以躯干、四肢多见,亦可先从头面开始,逐渐发展至全身。新皮疹不断出现,表面覆有银白色鳞屑,干燥易脱落,剥刮后有点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伴瘙痒、心烦口渴。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赤,苔薄黄或根部黄厚,脉弦滑或滑数。 血热治疔法则:凉血化斑、清热解毒。 方剂举例:克银一方、凉血泻火消风汤、白疤一号方、消银一汤、牛角地黄汤、生地凉血方等。常用药物:生地、赤芍、丹皮、丹参、紫草、白茅根、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北豆根、苦参、草河车、白鲜皮等。 ▲张志礼治法:清热凉血活血,方药凉血活血汤,白疟一号加减:生槐花、白茅根、生地、鸡血藤各50g,紫草根、赤芍、丹参各25g,水煎服,每日1剂,重者每日可服一剂半,方中生槐花、白茅根、生地清热凉血;赤芍、紫草根、丹参、鸡血藤凉血活血养血;风盛痒甚者,可加白鲜皮50g、刺吉力50g、防风15g、秦艽25g、乌梢蛇10g等;若夹杂湿邪,舌苔白腻,皮损浸润较深者,可选加苡仁米50g、茵陈50g、土茯苓50g、防己25g、泽泻20g,大便燥结者可加大黄15g、栀子15g,因咽炎、扁桃体炎诱发者加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元参。舌质较暗或舌有紫斑、皮疹深红者,可加红花15g(芷红花5g)热过盛者可加用清血散5-10g冲服(清血散方:生石膏100g、木香、元参、滑石、升麻各100g,制法:上药煎汁,取皮硝1斤,合拌后阴干,研成细面,备用,服法:每次服5-10g每日2-3次)。 外用方剂:初期多用无刺激性的清热润肤药膏外敷,后期则与血燥型相同。 常用有:①香蜡膏:香油200g、黄蜡50g,调匀外用。 ②普连膏:大黄粉10g、黄芩粉1·0g,凡士林80g,调匀外用,每日涂擦1-2次。 ③清凉膏:主要成份有当归、紫草、大黄。 ④洗疗:取楮桃叶半斤,侧柏叶半斤,加水10斤,煮沸20分钟后,凉温至30-35°C洗疔,亦可放入澡盆浸浴,但水温不可太高,每周2-3次。但对于急性进行期患者或皮肤潮红面积大、有趋向红皮症之可能者,不可进行浸浴。功能:楮桃叶甘凉无毒,具有祛风除湿、清热杀虫、润肤止痒,泡浴后一般感到轻松,瘙痒减轻,皮屑脱落,泡浴后外用药膏·更能发挥其外用药效能。 ▲张佩芳 治疗治法:凉血泻火,祛风润燥,方用自拟凉血泻火消风汤加减:生地309,赤芍、丹皮、元参各12g,生石(先煎)30g,知母、板蓝根各9g,净蝉衣、生大黄各5g,白蒺藜15g,天花粉12g。 ▲张曼华 治疗治宜清热凉血活血,选用凉血活血汤、化斑汤、犀角地黄汤或白疤一号加减。加减:①风盛瘙痒加白鲜皮、刺蒺藜、防风;②夹湿加生苡仁、茵陈、车前子或用除湿胃苓汤;③便结加大黄、栀子;④咽喉扁桃体炎加大青叶、板蓝根、元参、连召等。 ▲陈榕治疗①槐花汤加味:生槐花、生地、土茯苓、生石膏各30g,紫草、升麻各99,痒甚,加苍耳子15g, 地肤子9g。②土茯苓、茵陈各30g,生槐米、生地、白鲜皮、苍术各15g,苦参、黄柏、生山栀、生甘草各9g。③细生地、苍耳子各15g,桑叶、苦参、蛇床子、乌梢蛇各9g,菊花、丹皮各6g,赤芍、白鲜皮各10g。 ▲张国山 方用清瘟败毒饮加减。药用:生地、银花、草河车、白鲜皮、土茯苓、威灵仙、生石膏各30g,赤芍189,黄苓、连翘丹皮、防风、羌活各15g, 北豆根10g,甘草6g。 ▲陈桂芝施治宜凉血清热熄风解毒,药用,白茅根、生槐花、生地各30g,紫草、生地榆、鸡血藤、白蒺藜、板蓝根各15g,当归、双花、连召各12g,赤芍、陈皮各9g,甘草6g。加减:大便干燥加生军,遍身瘙痒无度加海桐皮、蜈蚣、蛇蜕以熄风止痒,久服苦寒之剂引起脾虚者加白术、佛 手。外用解毒膏(处方:青黛15g,黄柏30g,煅石膏3009g,黄凡士 林1500g调成膏)。 ▲ 金起风施治:宜凉血消斑,清热解毒,用消银一汤:水牛角粉15~3g生地、板蓝根、蚕休、公英、土茯苓各30g,赤芍、丹皮各15g,白鲜皮25g,苦参10g,生甘草6g。 ▲曲志申治疗治宜清热凉血,活血治癣汤主之(菊花、当归、生地、白芍、苦参、蝉蜕、丹皮、白鲜皮水煎服,若热盛者加生槐花、胆草、紫草、栀子、黄苓、黄连,大便秘结者加大黄、元明粉,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口渴者加花粉、麦冬)。 ▲ 邵康蔚治以凉血消风。药用:土茯苓30g,白鲜皮、威灵仙、银花、丹皮、白蒺藜、紫草、生槐花、生侧柏叶、灸甘草各10g。 ▲侯文廉凉血活血汤加减,药用:生地、赤芍、丹皮、白茅根、紫草、蚤休、苦参、白鲜皮、山豆根、板蓝根十天青叶等。 ▲王根基治以清热凉血为主,佐以活血祛风之品,方用牛角地黄汤,药用:牛角50g,生地黄50g,大青叶25g,乌梢蛇15g,丹参20g,防风15g。加减:①风盛加威灵仙、白蒺藜、蝉衣、秦艽、独活;②湿盛加地肤子、苦参、木通、土茯苓;③热盛加栀子、山豆根、虎杖、槐花、紫草根;④睡眠欠佳加夜交藤、生龙牡;⑤痒甚加海桐皮、白鲜皮、皂刺。 ▲刘升翔 治以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方用槐花汤加减,药用龙骨、牡蛎各30g(先煎)、槐花、紫草各15g,生地、土茯苓、金银花各20g,生石膏30g丹皮、甘草各10g。
Ⅷ 清热类中成药的清热凉血
清热凉血类中成药具有轻盈头热、凉血散瘀、清热解毒等作用。适用于热入营血所致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时有谵语,或斑疹隐隐等;热入血分所致出血,发斑,如狂,谵语,舌绛起刺等。代表中成药有清热凉血膏等。
使用清热类中成药需要注意一般在表证已解,里热正盛,或里热虽盛尚未结实的情况下使用。如邪热在表,当先解表,否则会因邪入里;如里热已实,则应采用攻下中成药;表邪未解,里热已实,则宜表里双解。另外,辨别热症的叙事、真假、在脏在腑也很重要。此类中成药多用苦寒之品,易伤人体阳气,所以不能长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