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简述excel2010中五种常用函数名称及功能
1、ABS函数
主要功能:求出相应数字的绝对值。
使用格式:ABS(number)。
参数说明:number代表需要求绝对值的数值或引用的单元格。
2、AND函数
主要功能:返回逻辑值:如果所有参数值均为逻辑“真(TRUE)”,则返回逻辑“真(TRUE)”,反之返回逻辑“假(FALSE)”。
使用格式:AND(logical1,logical2, ...)。
参数说明:Logical1,Logical2,Logical3……:表示待测试的条件值或表达式,最多这30个。
3、AVERAGE函数
主要功能:求出所有参数的算术平均值。
使用格式:AVERAGE(number1,number2,……)。
参数说明:number1,number2,……:需要求平均值的数值或引用单元格(区域),参数不超过30个。
4、COLUMN 函数
主要功能:显示所引用单元格的列标号值。
使用格式:COLUMN(reference)。
参数说明:reference为引用的单元格。
5、CONCATENATE函数
主要功能:将多个字符文本或单元格中的数据连接在一起,显示在一个单元格中。
使用格式:CONCATENATE(Text1,Text……)。
参数说明:Text1、Text2……为需要连接的字符文本或引用的单元格。
② excel2010常用函数及其功能
1.第一个函数是求和SUM。在H2处输入=sum(),在括号号选择数据区C2至G2,敲回车,就求出总和,把公式往下填充,求出全部
2.第二个函数是求平均值AVERAGE。在I2输入=average(),在括号号选择数据区C2至G2,敲回车,就求出平均值,把公式往下填充,求出全部。
3.第三个函数是求最大值MAX。在J2输入=max(),在括号号选择数据区C2至G2,敲回车,就求出最大值,把公式往下填充,求出全部。第四个是最小值MIN,操作相同。
4.第五个是计数COUNT。在B12输入=count(),在括号号选择数据区A2至A11,敲回车,就求出人数
5.第六个是判断函数IF,在L2输入=IF(C2>=90,"优秀",IF(C2>=60,"中等","差生")),就可以求出该学生的语文成绩属于哪个等级,再把公式往下填充。
③ 在Excel 2010的单元格中,输入函数
方法/步骤
在Excel中有很多的函数,我就用求相关系数来为大家讲一下在Excel中函数的输入。首先,打开Excel,选定你想要求得结果的单元格,单击“开始”选项卡,然后在“编辑”菜单栏中选择“自动求和按钮”,然后单击“其他函数”,如图所示。
还有另外一种输入函数的方法就是单击“公式”选项卡,然后选择“插入函数”菜单栏,然后就会打开相同的函数对话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打开方式,这两种打开方式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你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也可以在类别中选择,然后在“选择函数”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函数,这样就会相对的比较费力气,所以一般可以在搜索框中输入关键字查找。
假设我需要求的是相关系数,在搜索框中输入相关系数,然后单击“转到”,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对话框,然后在选择函数中选择需要的函数,假设我们选择的是“CORREL”函数,然后单击“确定”。
在弹出的函数参数对话框中,我们在Array1框中输入表中的第一行数字的单元格区域,如图,我们需要输入的是A13:A18,然后在Array2框中输入B13:B18,然后单击确定。
6
还有一种输入单元格区域的方法是选定所需的单元格区域,把光标定在Array1,然后选定A13~A18,在Array2中运用相同的方法输入,如图所指示的那样。单击确定后,结果就会出现在你所选定的结果之中。
④ 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汇总
一、SUMIFS函数实现多条件匹配
SUMIFS函数本来是一个多条件求和的函数,格式为:
SUMIFS(求和列,条件列1,条件1,条件列2,条件2……)
但是当同时满足多个条件的结果只有一个时,多条件求和就等同于多条件匹配。
公式为:=SUMIFS(D:D,A:A,F2,B:B,G2)
要引用的列就是实际求和列,本例中是D列,而条件列分别就是A列和B列。
优势:使用SUMIFS多条件匹配时,比较方便高效,公式简单易用,再增加条件也比较容易。
不足:当要匹配的结果不是数字时,就不能使用这个方法了,同时当满足多个条件的数据不是唯一值时,结果可能错误。
推荐指数:★★★★
二、SUMPRODUCT函数实现多条件匹配
SUMPRODUCT函数的功能是计算多个数组或区域的数据乘积之和,利用比较运算和逻辑值的特性,也可以实现多条件求和的功能,用来处理多条件匹配,其实和SUMIFS的原理差不多,公式为:
=SUMPRODUCT(($A$2:$A$15=F2)*($B$2:$B$15=G2)*$D$2:$D$15)
鉴于之前有多篇教程分析过SUMPRODUCT的用法和原理,这里就不对这个公式过多阐述了。不熟悉的同学可以查看往期教程《加了*的 SUMPRODUCT函数无所不能》
优势:再增加条件时比较容易。
不足:数组计算,数据量大时比较卡,对函数的用法不理解容易出错,并只对数字的匹配结果适用。
⑤ excel2010如何用if函数
Excel2010中IF函数的使用方法:IF函数用于判断条件式是否成立而返回对应参数的值,如下:
=IF(A>B,1,2)
解释:判断A是否大于B,如果大于则得到1,否则得到2。
⑥ excel函数公式及使用方法
摘要 亲亲,已看到题目,马上给您答复
⑦ excel2010中sumif函数的使用方法
SUMIF(range, criteria, [sum_range])
SUMIF 函数语法具有以下参数:
范围 必需。 希望通过标准评估的单元格范围。 每个范围内的单元格必须是数字或名称、数组或包含数字的引用。 空白和文本值将被忽略。 选定的范围可以包含标准Excel格式的日期(如下例)。
criteria 必需。 criteria 以数字、表达式、单元格参考、文本或函数的形式来定义将添加哪些单元格。
可包括的通配符字符 - 问号(?)以匹配任意单个字符,星号(*)以匹配任意字符序列。 如果要查找实际的问号或星号,请在该字符前键入波形符(~)。
例如,criteria可以表示为 32、“>32”、B5、“3?”、“苹果*”、“*~?”或 今天()。
重要: 任何文本条件或任何含有逻辑或数学符号的条件都必须使用双引号 (") 括起来。 如果条件为数字,则无需使用双引号。
sum_range 可选。 要添加的实际单元格,如果要添加在范围参数指定以外的其他单元格。 如果省略sum_range参数,Excel就会添加范围参数中指定的单元格(与应用标准的单元格相同)。
Sum_range 的大小和形状应该与范围相同。 如果不这样做,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该公式将对从sum_range中第一个单元格开始的单元格范围进行求和,但其尺寸与范围相同。
⑧ excel2010vlookup函数的使用方法及实例
VLOOKUP是一个查找函数,给定一个查找的目标,它就能从指定的查找区域中查找返回想要查找到的值。它的基本语法为:
VLOOKUP(查找目标,查找范围,返回值的列数,精确OR模糊查找)
下面以一个实例来介绍一下这四个参数的使用
例1:如下图所示,要求根据表二中的姓名,查找姓名所对应的年龄。
公式:B13 =VLOOKUP(A13,$B$2:$D$8,3,0)
参数说明:
1 查找目标:就是你指定的查找的内容或单元格引用。本例中表二A列的姓名就是查找目标。我们要根据表二的“姓名”在表一中A列进行查找。
公式:B13 =VLOOKUP(A13,$B$2:$D$8,3,0)
2 查找范围(VLOOKUP(A13,$B$2:$D$8,3,0) ):指定了查找目标,如果没有说从哪里查找,EXCEL肯定会很为难。所以下一步我们就要指定从哪个范围中进行查找。VLOOKUP的这第二个参数可以从一个单元格区域中查找,也可以从一个常量数组或内存数组中查找。本例中要从表一中进行查找,那么范围我们要怎么指定呢?这里也是极易出错的地方。大家一定要注意,给定的第二个参数查找范围要符合以下条件才不会出错:
A 查找目标一定要在该区域的第一列。本例中查找表二的姓名,那么姓名所对应的表一的姓名列,那么表一的姓名列(列)一定要是查找区域的第一列。象本例中,给定的区域要从第二列开始,即$B$2:$D$8,而不能是$A$2:$D$8。因为查找的“姓名”不在$A$2:$D$8区域的第一列。
B 该区域中一定要包含要返回值所在的列,本例中要返回的值是年龄。年龄列(表一的D列)一定要包括在这个范围内,即:$B$2:$D$8,如果写成$B$2:$C$8就是错的。
3 返回值的列数(B13 =VLOOKUP(A13,$B$2:$D$8,3,0))。这是VLOOKUP第3个参数。它是一个整数值。它怎么得来的呢。它是“返回值”在第二个参数给定的区域中的列数。本例中我们要返回的是“年龄”,它是第二个参数查找范围$B$2:$D$8的第3列。这里一定要注意,列数不是在工作表中的列数(不是第4列),而是在查找范围区域的第几列。如果本例中要是查找姓名所对应的性别,第3个参数的值应该设置为多少呢。答案是2。因为性别在$B$2:$D$8的第2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