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使用
抗生素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防治水生动物疾病、促进生长、节约营养成分等方面。尤其是抗生素的应用有效控制了许多水产疾病的发生,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抗生素的不断使用容易产生耐药菌株、存在药物残留以及容易破坏水生动物微生态平衡,一方面使得水产养殖疾病越来越难治;另一方面水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为了人类的健康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所带来的副作用。抗生素的副作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耐药菌株的产生。某种曾经有效的抗生素在生产上低剂量、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药效减弱或完全消失的现象,这是因为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的抗性或耐药性,即产生了耐药菌株。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得生产上用药量越来越大,药效越来越差,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又增 加了防治难度。耐药菌株的产生同时也对人类的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2.在水产品中产生药物残留。抗生素使用后进入水生动物的血液循环,大多数会被排出体外,极少数则会残留在体内组织中,并且随着多次使用在体内蓄积起来。抗生素的残留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破坏微生态平衡。水是水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中有许多有益微生物,如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水生动物肠道里也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杆菌、部分弧菌等。它们在维持水环境的稳定、水生动物代谢平衡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成为水产动物体内外微生态平衡中的重要组织成部分。抗生素的使用在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同时也会抑制这些有益微生物,使水生动物体内外微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微生物恶化或消化吸收障碍而引起新的疾病。 4.对免疫系统有抑制作用。抗生素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吞噬细胞的抑制。一是抗生素直接影响吞噬细胞的功能;二是通过影响微生物而影响吞噬细胞对微生物的趋化、摄取和杀灭等功能。抗生素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中虽然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抗生素利弊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为了生产无公害水产品,提升水产品质量,应该科学、合理地认识抗生素使用的利与弊,要谨慎使用抗生素,严禁使用国家违禁的氯霉素、红霉素、杆菌肽锌、泰乐菌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药物,以确保养殖水产品安全卫生。
摘自:绿色养殖网http://www.yang001.com/channel/13344311/13363987/0/154439980/3/8878972/0/0
㈡ 水产中em菌配制及使用方法
EM菌采用日本菌种技术利用独特发酵工艺把经过仔细筛选出来的好气性和嫌气性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功能强大的EM制剂。
一般来说,按需要比例将三升EM菌原液兑水稀释后喷洒水面及处理饵料投喂。
四大家鱼应用EM菌原液的方法:
1、池塘处理:池塘注水前1周,用100-3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和EM菌原液制作的防虫液代替石灰、漂白粉等均匀喷洒,消毒和净化池塘。 2.5公斤EM益生菌菌液/亩。
2、水质净化:在放养前3-10天,用EM菌原液稀释液泼洒水面。视水质情况,开始15天1次,以后为1个月1次,水质较差的地方,适当缩短泼洒时间,为了均匀喷施,先将EM菌原液稀释后使用(下雨时喷洒效果最佳)。 1.5米以下1公斤菌液/亩。
3、 鱼饲料的处理:由于鱼饲料为颗粒状,可用50-200倍的EM菌原液稀释液喷洒饵料,喷湿为度,马上投喂,以免散开。
4、有机肥和粪便的处理:要投入水体的有机肥(青草液肥)和粪便应先用EM菌原液处理,5公斤菌液/吨粪便。发酵7天后方可投入水面。
5、鱼病防治:如出现鱼浮头和泛塘现象,可用EM菌原液稀释液均匀泼洒水面,3-5小时可好转,鱼恢复正常。此后可隔1-2天再泼1-2次。
个别的真菌性鱼病、细菌性肠炎、烂鳃病、打印病等可将病鱼涝出,用EM菌原液10-50倍直接涂擦病灶,也可用EM菌原液100-150倍稀释液浸泡病鱼(直到鱼出现轻微浮头止),几天后即可痊愈。
(2)水产常用药物药理及使用方法论文扩展阅读
EM菌的应用:
1、提高鱼虾禽畜的免疫力,明显控制有害病菌,节省药物开支。
2、除异臭,净水质,清洁空气,改善环境。
3、降低肉料比,大幅度节省饲料。
4、发酵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提供高效代谢营养组分。
5、显着提高肉、蛋、奶等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
6、减少种植蔬果的细菌与真菌病害。
(1)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挥发性强,残留性低,消毒杀菌力强的化学药剂,适用于驱除体表寄生虫及由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引起的体表疾病。
用法与剂量:
①1~2毫克/千克池塘或水泥池不限期药浴。
②10~20毫克/千克水池消毒,不超过1个小时。③1~2毫克/千克全池泼洒,可防治烂尾病。
(2)漂白粉
漂白粉是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水溶液),含有效氯25%~30%,有效力越高,杀菌能力越强,主要用于细菌性疾病,有消毒杀菌杀虫作用。漂白粉受潮易分解失效,受阳光作用,迅速分解放出氧,对金属有腐蚀作用,且能灼伤皮肤。
用量与剂量:
用于池塘消毒。每平方米20克以上(每亩15千克)均匀撒入池中,施药1~2天后,把池水放出,让太阳曝晒池底1周。
(3)生石灰
生石灰在水中氧化并放出热,变成熟石灰,最后变成碳酸钙,对水中动植物及病原体有较强的杀伤能力。此外还有澄清池水,释放被污泥吸收的N、P、K等,改善底质结构,保持水的pH稳定起缓冲作用,钙本身为营养元素,所以又起着直接施肥作用。
用法与剂量:
①用于池底消毒,视池底的酸碱度和土质而异,在酸性的黏土中,pH3~4,每亩用量100千克,一般每亩用60~70千克。
②生石灰5~6千克/亩,浸水后全池泼洒,可防治虾的烂尾病。
(4)硫酸铜硫酸铜溶于水后,游离出铜离子和硫酸根,铜离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因此,硫酸铜对于一般原生动物和有胶质的低等藻类有较强的毒杀和收敛作用,即能用于治疗由寄生虫、低等藻类引起的疾病。
用法与剂量:
①一般使用泼洒、浸洗法。
②用0.7毫克/千克全池泼洒,可防寄生虫及杀灭池塘中青泥苔等。
③用0.5毫克/千克硫酸铜与0.2毫克/千克硫酸亚铁混合液,可防治原生动物寄生鳃病,同时对水质影响不大。
使用硫酸铜应注意:
①水温不得超过60℃,水温越高,其毒性越大,安全浓度越小。
②药物随pH增加而降低。
③有机物的影响。水中溶解的有机物特别是蛋白质及多羟基化合物能与硫酸铜结合成铜的复合物,降低铜的毒性。
④注意准确用量,同时不能经常使用。
(5)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用药,有收敛作用,主要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增强主药的治疗效果。硫酸亚铁常与硫酸铜或敌百虫合用。
(6)茶粕为含有10%皂苷的药粉,可促进虾的蜕壳。防止纤毛虫病、丝藻附着症,也可用来杀灭杂鱼。用法及剂量:15~20毫克/千克药浴1天,促进蜕壳,每亩用5~10千克,杀除杂鱼。
(7)福尔马林含甲醛35%~40%,受光线照射或置于高温处会混浊,具有致癌性,应少用,并注意停药期。常用于水霉菌、原虫及外寄生虫的防治。用法与剂量:15~20毫克/千克药浴,药浴后应换水。
(8)金霉素
金霉素为广谱性药物,对许多细菌、立克次氏体、若干大型病毒、放线菌均有作用。
用法与剂量:
①预防用量每千克饲料混药50~200毫克(含药量5~20毫克)制成药饲投喂。
②治疗用量按20~50毫克含药量制成药饲投喂,投喂2~5天,预防弧菌病等。
(9)土霉素有抑菌,高浓度有杀菌作用。治疗范围广,毒性低,不易产生耐药性,体内吸收快。常用药量:每千克饲料加药0.5克,连喂7天,可防治细菌病。
(10)红霉素红霉素对G的作用比G细菌强,此外,对立克次氏体也有抑制作用。常用药量:常用禽用红霉素0.5~1毫克/千克(每克25单位)全池泼洒,可防治细菌引起的体表病变。
(11)鱼藤精鱼藤精是广泛用于清塘的药物,对鱼毒性比虾高,故用以清除害鱼。常用药量:常用含2%~5%鱼藤酮的鱼藤精2毫克/千克,全池泼洒。
(12)大蒜为药用鳞茎,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素,是一种很强的植物杀菌剂。大蒜头干燥粉末的抗菌性可以长期保存。大蒜素1∶50000~250000的浓度下就能抑制革兰氏(+)(-)细菌。使用方法:先将饲料2.5千克加粘合剂0.5千克(面粉)放入锅中加温调制,待冷却后放入捣碎的大蒜拌和(每天用0.5千克)制成大蒜药面,每天投喂1次,连续3~6天,防治细菌性疾病。在用药物防治虾病中切忌滥用药,药物用量的加大,使虾体产生耐药性,给养成期间用药物治疗虾病造成了很大困难。
药理学研究证明,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药物具有许多副作用。
①影响机体外壳生长:四环素能与壳中的钙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物,抑制甲壳生长。
②对肝胰脏有毒性:长期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甚至坏死。
③产生抗药性: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和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
④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较长时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其中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而不敏感的菌株乘机在体内大量繁殖,形成新的感染,称为二次感染,也称交替症,这是养成期由于滥用药,虾体各种病交替发生或并发出现的原因之一。为预防虾养殖过程中的疾病发生,对在育苗期间滥用抗菌药品的现象应引起重视,把抗_药物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另外,应选用一些无副作用的抗菌中草药代替部分抗生素使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绿色发展 绿色植保护》
㈣ 甲苯咪唑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药理作用】本品通过与线虫的微管蛋白结合发挥作用,与β-微管蛋白结合后,阻止
其与a-微管蛋白进行多聚化组装成微管,微管是许多细胞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有丝分裂、蛋白装配及能量代谢等细胞繁殖过程所必需的。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海水养殖鱼类由双鳞盘吸虫(鳃部)、贝尼登氏吸虫和淡水养
殖鱼类由指环虫、三代虫以及粘孢子虫等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
【用法用量】拌饵投喂 鱼 每100Kg体重用本品20g 一日一次 连用4-7日。
鳗鲡病害及处理:单殖吸虫病的发生与治疗
单殖吸虫于鳗鲡寄生主要种类有:拟指环虫、指环虫、三代虫。
单殖吸虫病是鳗鲡养殖中广泛流行的疫病,一般春末夏初、秋末流行广泛,尤其在雨季容易 发生。由于其对鳃组织的机械损伤及刺激,导致鳃粘液增生,呼吸下降,从而影响其摄食, 严重时甚至绝食,创伤组织易受其他病原感染,如细菌,真菌,从而引起烂鳃病的暴发,尤 其在高温季节,单殖吸虫病常与脱粘病、败血症合并发生,因而给疾病的治疗带来障碍。
由于养殖鳗鲡单殖吸虫病普遍流行,而养殖中常用处理药品为化学制品,如有机磷、 菊酯类、咪唑类,这些药品的长期频繁使用,使病原产生了耐药性,同样环境中的浮游动物 对这些药品的耐受能力亦在不断提高。日本鳗鲡养殖中常使用的敌百虫、马速展、高锰酸钾 等,欧洲鳗鲡、美洲鳗鲡养殖中使用的甲苯咪唑、阿苯哒唑等,均难以处理这些病原体,即 使剂量提高到鳗鲡安全浓度以上亦难以驱逐这些单殖吸虫,而剂量的提高,势必导致鱼体产 生应激反应,严重者导致鳗鲡中毒现象的发生,尤其是甲苯咪唑其作用原理为阻止糖转化为 ATP从而阻断生物体能量供给,因而鱼体对其反应,往往要36小时以上才显示中毒症状,另 外甲苯咪唑对鱼体的毒性随水温高而加强,因而在使用时如果未考虑鱼体规格、水温等,易 导致鳗鲡中毒现象的发生。甲苯咪唑的中毒,在近二年的鳗鲡养殖中已屡见不鲜,这主要是 由于养殖者盲目加大用量未考虑水温、水质等因素引起。由于中毒现象的发生,如果未针对 性进行妥善的解毒处理,使环境剧变或其他药品对鳗鲡进一步刺激,极易导致狂游性死亡症 的发生。同样原因有机磷中毒现象亦常发生。
针对上述情况,现许多鱼药生产厂家及科研单位在进行专用药物的研究,并推出了一些 产品如敌菌散、杀虫王、百虫杀、百虫克等,但这些药品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疗效不明确并且 随环境不同其疗效显着差异,因而加强这些专用处理药物及方案的研究迫在眉睫
㈤ 水产养殖中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烘干
利用烘防或火坑低温烘烤,使药材干燥。烘干时应控制温度,温度低了不易干燥,温度过高则影响质量,如烤大黄温度不超过60℃,温度过高则体泡色暗,质量降低;花类药材烘干时,温度不能过高,如烘银花的温度掌握在38℃—42℃。
㈥ 水产养殖用药的给药方法有哪几种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预防和治疗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的作用,必须正确的选择药物和适当的给药方法。
水产养殖用药的给药方法主要有:
(1)泼洒法是采用对某些病原体有强大杀灭效果,而对鱼、虾等动物安全的药物浓度,均匀的泼洒在养殖池内的一种方法,故又称全池泼洒法。全池泼洒法必须正确计算出养殖水体的体积和用药量,均匀泼洒。
(2)悬挂法又叫挂篓(袋)法。即将药物装在有微孔的容器或布袋中,悬挂于食场周围,利用水产动物到食场摄食的习性,达到给药的目的。
(3)浸浴法又称浸洗法。即将养殖动物集中在较小的容器或水体内,配置较高浓度的药液,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制用药,以杀死其体表和鳃上的病原微生物。
(4)浸沤法即将采集到的中草药扎成捆,投放在养殖池食场附近或池塘进水口处、上风头处等位置浸沤,利用浸泡出药物有效成分扩散到养殖池中,抑制或杀死水中及鱼体表、鳃上的病原微生物。
(5)涂抹法也称涂擦法。捕起患病的水产动物,用湿纱布或湿毛巾将水产动物包裹住,然后直接将药液滴在病灶处或用棉花蘸药液涂抹,以杀死病原微生物或防止伤口被感染。
(6)内服法又叫投喂法。将药物均匀地混合到饲料(饵料)中,制成适口的药物饵料投喂。此法常用于增加营养、体内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后恢复等,特别是对细菌性肠炎和寄生肠虫病疗效较好。具有用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环境,对不患病水产动物不产生应激反应等特点。但其治疗效果受病情轻重和摄食能力的影响,对重病和失去摄食能力的个体无效。
(7)灌服法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内服法。即将水产动物麻醉,然后用橡胶导管把调制好的药液灌入胃和肠,灌毕将其放于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暂养,视病情进行第二次灌药,直至病愈。
(8)注射法主要有肌内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要依据水产养殖动物的病情、病原体的特征、水产动物的状况、池塘的养殖条件等,选择正确的给药途径、适宜的药物剂量、科学的用药时间和次数,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物种资源检验鉴定》
㈦ 水产养殖如何正确用药
药物通常是按药理作用分类的。然而,鱼药由于药理作用研究不充分,一般以使用目的进行分类。
(1)环境改良剂以改良养殖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水质改良剂、生态条件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
(2)消毒剂用于消毒鱼池水体、鱼体和渔具的药物。
(3)抗微生物药用于杀灭或抑制鱼体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抗真菌药、抗病毒药等。
(4)驱虫剂和杀虫剂通过药浴或内服,驱除或杀灭水生动物体外或体内寄生虫的药物。
(5)营养剂和代谢调节剂改善养殖对象机体代谢、增强机体体质、病后恢复和调节水生动物生理机能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物。
(6)激素类药物促进亲鱼性成熟和排放精、卵的药物等。
(7)中草药类指用于防治鱼类疾病、增强健康和促进生长为目的使用的中药材或成方散剂。
(8)其他还有生物制品、微生态制剂、增氧剂、增效剂、麻醉剂等。
㈧ 双氧水在水产养殖中使用方法,双氧水的作用
回答㈨ 论文 水产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应用前景概述
萧峰
西南大学11111111111 1111111
摘要:用中草药防治鱼病具有价廉、绿色、环保、无残留等优点,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渔用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中草药、无公害养殖、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和海洋水域环境的恶化,渔业资源量和质量持续下降,此外,水产养殖业也存在水体污染与滥用各种渔药与添加剂等情况,因而环境保护与鱼产品安全成为捆饶人类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如国际法院法官所说:“通观历史,人类由于经济的或其他的原因一直不断地干扰自然,由于我们的科学知识和日益认识到一欠考虑和未减缓的速度从事这种干扰对人类的危险,可持续发展概念充分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需要”。
中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总量占世界总量的1/3,水产养殖量居世界首位,占全世界的2/3,2002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4570万吨,养殖量达2600多万吨,且养殖方式趋向于集约化、现代化,但是伴随经济腾飞的同时,各种弊病也接踵而至,如2006年的多宝鱼事件,鳜鱼体内的孔雀石绿残留超标等等问题的出现,让人们更重视食品的安全,自身的健康,不仅如此,抗生素等药物导致的一系列副作用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水产品的出口,如1998年和1999年的中国出口日本的部分鳗鱼因药物残留超标而被退货,2002年中国出口给欧盟的小龙虾因检出氯霉素而被退货。水产品被拒事例既给国家带来了经济损失,同时也损害了中国水产品的国际形象。
1、 中草药的发展
随着绿色无公害养殖技术的推广,使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开发毒副作用小,无残留,病原体不易产生抗药性的中草药成为当前水产药物研究的重点,在养殖和饲料中使用中草药具有许多化学物质不能媲美的优点,既能改善水体环境,提高药效,控制病原微生物,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近年来,中草药制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望成为将来水产养殖病虫害防治的一个新方向。
2、 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
2.1 总草药的有效成分
中草药是中药和草药的总称,重要是中医常用的药物,草药是指民间所应用的药物,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环保的绿色药物,其来源广,成本低,同时其疗效慢,作用时间长。
中草药的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一种中草药中往往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一般来说,除含有免疫物质外,还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长活性物质及一定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矿物质、维生素、脂肪、植物色素等。这些成分可增强食欲,促进机体代谢和消化酶的分泌,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从而加速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进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急能力,降低饲料系数,改善水产品品质。
根据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表明,黄颡鱼在在食用了中草药添加剂后,不仅增重效果明显,而且经济效益高,尤其是当党参,甘草等回味中草药的组成,不仅增重比例高出44.62%饲料系数降低了.0.37%,蛋白质效率也提高了0.4%。
增重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初始重*100%
饲料系数=饲料摄食量/净增重
蛋白质效率=(试验终末重—初始重)/(总投饲量*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100%
而且益气补血,保肝利胆,清热解毒的作用。
2.2 中草药的作用机制
中草药提取于自然并保存了其自然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天然物质,已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低残留、毒副作用小、多功能性、能全面调解机体的生理功能,兼具营养物质与药物的双重作用。其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是多糖、有机酸、疳类,生物碱及其一些挥发性物质,但每一种有效成分对肌体的免役系统的调节方式都不一样,多糖具有刺激网状内及系统,诱导淋巴细胞,脾脏细胞再生,增加巨噬细胞的功能,提高从细胞杀伤活力,诱导产生干扰素等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反映能力,有机酸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疳类可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Ⅱ及淋巴毒素,增加体细胞的数量,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大多数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含有的生物碱、黄酮、香豆精等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抑制DNA合成,黄酮能影响细菌的呼吸,抑制起RNA的合成。金银花可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抑制细胞壁的合成,黄芪可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直接抑制或破坏病菌的繁殖能力。
作为免疫增强剂,中草药在水产动物机制处于病理状态时还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对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功能状态(促进和抑制)均衡调整,直至起正常为止,即时于亢进的状态,同时对其进行抑制直至降低至最低水平,既可使异常高的DNA合成亢进状态降低至生态状态,又可将DNA的合成抑制状态调至兴奋,直至处于正常状态,这是中草药的多功能性的独特表现之一,每种中草药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的含有对某一器官组织起兴奋的作用,又有对这一器官起抑制作用的成分,虽然有的中草药含有二种作用相反的成分,但有的成分对某器官组织的不同系统进行调节,起到反向的调节作用。
.防治水产养殖疾病的几种常用的中草药
3.1大黄。
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马蹄黄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有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用于烂鳃病、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5~3.75ppm,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量,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
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1.5ppm与0.5ppm浓度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公斤体重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天,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0.7ppm),对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2.5g大黄、1.5克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3.2 大蒜。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大蒜素具有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1公斤拦入饲料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竖鳞病。
3.3.地锦草。
红茎草,为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主治鱼类肠炎、烂腮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池泼洒,疗效更佳。
3.4.水菖蒲。
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1.5~3.0%,油中主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含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水霉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1.3~2.5公斤,加食盐0.5~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
3.5.苦楝。
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米。喜野生于田野、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藻糖、萘酚等,有杀虫、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隐鞭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皮或果各10~12.5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全池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能有效防治上述各病。
3. 6.五倍子。
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为漆科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于防治白头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赤皮病、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冲溶,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2~4ppm。
3.7.乌桕。
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常用于防治细菌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用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ppm计算药量,兑20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
3.8.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滇黄芩、川黄芩、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β-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打印病、出血性败血症、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粉碎成细粉,按5%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天为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煎煮三次,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
3.9、黄连。又名鸡爪连、川连、味连、土黄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入药,有抑菌、消炎、解毒功能,主要用于防治细菌性肠炎。
3.10、黄柏。又名案木、聚皮、元柏,落叶乔木。以树皮入药,有抑菌、解毒、消肿、止痛等功能,可防治草鱼出血病和细菌性鱼病。用法是将干的黄柏、黄苓、黄连、板蓝根和大黄(合用和单用均可),每千克鱼五克,打成粉后拌盐五克,投喂或制成药饵,每天一次,连喂7天。
3.11 生姜。姜科, 多年生草本,高40到100cm,含姜醇、姜烯等挥发油,性微温,味辛,具有杀菌、解毒、杀虫和消炎的作用。将姜汁涂抹于鱼体伤口处即可。
3.11 芦苇。 多年高大草本,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可防治草鱼肠炎病,按每万尾鱼种用芦苇根5千克,加大蒜0.25千克和食盐0.25千克。打成浆。拌喂或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喂4-6天。
4、中草药在养殖上存在的问题
4.1 中草药本身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它对水生动物的免疫增强效果是多种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时期采集的中草药,其有效成分相差很大,而且对其产品难以进行准确的药萧评价和质量控制。目前尚无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很难保证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定型产品,
4.2 科技含量低 目前绝大多数中草药,无论是单味还是复味,仍停留在原始的散剂和煎剂上,精制品少,因此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制约了他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3 中草药的作用机理的研究大多用传统的中医理论,远远不能解释真正的作用机理,因而有研究一般只限于对中草药饲料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其对水产动物的增重,抗病等方面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到其对水产品品质的研究,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5.中草药的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前景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日益增加,中草药也符合人们的安全和环保要求,所以中草药运用也越来越多,今后运用中草药应针对适应水生动物特点,研究药物的离子通道、作用机制、运转规律、转化过程及药物结构和药效关系等,尽快搞清鱼药和中草药的水生动物作用中的吸收、分布很转化和排泄规律及药物对环境规律的影响,提出在重要养殖水产品体内的掺留期及残留量,制定水产品上市前的保留期,研究制定使用方法,随着绿色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推广,对防治有效的绿色中草药的研究必然会越来越多,中草药成为中国的传统魂宝将会成为防治鱼病的主要药物,也必然会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李登来 水产动物疾病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31-44
2. 魏清和 水生动物营养和饲料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5)
3. 王权 谢献胜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疾病防治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 2006(4)163-168
4. 胡梦红 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上的运用 水产科技情报2006(5) 217-221
5. 刘玉林 周永奎 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运用 淡水洋鱼2006(7)62-63
6. 褚小林 渔业生态标签制度及其启示 水利渔业 2006(5)60-62
7. 田海军 郑阳 渔用中草药复方疗效等研究概述 水利渔业 2006(6)78-100
8. 孙克年 用林产重中药防治鱼吓鱼病 养殖与饲料 2006(9)22-24
9. 韩庆 马雨林 不同中草药添加剂饲喂黄颡鱼试验 养殖与饲料 2006(12)54-56
10. 曹克驹 名特优水产动物养殖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12)
㈩ 恩诺沙星水产使用方法,是治什么病的
恩诺沙星又叫做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是一种微黄色或者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口服每日20-40毫克/千克,分2次投喂,连续投喂3-5天即可;而虾、蟹、 龟、鳖类每日30-50毫克/千克,连续投喂3-5天;浸浴4毫克/升浓度,把水产品浸泡1-2小时,每日浸泡1次,连续浸泡2-3次。
一、恩诺沙星水产使用方法
1、恩诺沙星又叫做乙基环丙沙星、恩氟沙星,是一种微黄色或者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味道比较苦,而且不溶于水。
2、口服每日20-40毫克/千克,分2次投喂,连续投喂3-5天即可,这种方法用于多种敏感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而虾、蟹、 龟、鳖类每日30-50毫克/千克,连续投喂3-5天,还可以同时添加维生素C10-30毫克/千克体重投喂效果会比较好。
3、浸浴按照4毫克/升的浓度,把水产品浸泡1-2小时,每日浸泡1次,连续浸泡2-3次即可。
4、还可以肌肉注射,龟鳖肌肉注射用量为每5毫克/千克,每日注射1次,连续注射2-3次即可。
二、恩诺沙星是治什么病的
恩诺沙星可以治疗细菌引起的水生动物的出血性败血症、烂鳃、打印、肠炎、赤鳍、红体、溃疡等病症。
三、使用恩诺沙星注意要点
1、禁止和含阳离子药物如制酸药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或者饲料添加剂同时内服,否则会影响对药物的吸收,禁忌与利福平甲、砜霉素等有拮抗作用的药物配合使用。
2、使用的时候要均匀拌饵然后投喂,还要避免与制酸药物同时使用,使用过的包装物,需要集中在一起然后进行销毁。
3、肉食动物和肾功能不全的动物要小心使用,对有严重肾病或者肝病的动物需要调节用量后使用,避免体内药物蓄积造成危害。
4、不能长期单一的使用同一种药物,建议和其它药物交替施用或者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这样可以降低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