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常用给药方法及作用

常用给药方法及作用

发布时间:2022-08-15 04:36:09

‘壹’ 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贰’ 注射给药有哪四种常用方法

1、内服给药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内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
3、呼吸道给药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和其他气雾剂型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吸收。肺有很大表面积,血流量大,经肺的血流量约为全身10%~12%,肺泡细胞结构较薄,故药物极易吸收。
4、皮肤给药浇泼剂是经皮肤吸收的一种剂型,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药物必须从制剂基质中溶解出来,然后穿过角质层和上皮细胞;二是由于通过被动扩散吸收,故药物必须是脂溶性在该器官的浓度。

‘叁’ 请简述给药途径和作用先后顺序

肠内给药:包括口服、舌下给药和直肠给药。
肠外注射: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和皮下注射等。
肺的吸收: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由肺上皮和呼吸道粘膜吸收。
局部用药 粘膜:将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和膀胱等,主要是利用它们的局部作用

‘肆’ 哪种给药方式作用最快

所有的给药方式中,静脉注射起效最快,因其直接经血液流动带入身体器官,且无首关消除作用。(首关消除:药物口服后,从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时一定比例的有效成份会有肝脏等的灭活代谢。)舌下含服与直肠给药可经丰富的毛细血管组织吸收,但终究没有直接静滴入血快。

‘伍’ 常用给药途径有哪些注意事项是什么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陆’ 怎么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

给药方法系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用药目的,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如对危重病例,宜用静注或静点;治疗肠道感染、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驱肠道寄生虫病,宜口服;治疗哮喘,给局部β-肾上腺能受体兴奋剂气雾剂,通过呼吸道直接给药,作用速度快;对阴道滴虫病,多用阴道栓剂等。正确给药途径和方法对药物的吸收和发挥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对年长儿,一定要鼓励口服。为了小儿易于灌服药物,可将药物剂型制成水剂、乳剂或糖浆剂。对不能吞咽或拒绝服药者而又无法注射时,可由鼻饲管滴入或由肛门-直肠灌肠给药。

静脉给药虽然能短期达到血中较高浓度,保证药物的完全注入,但在小儿,静脉注射需要较高技术水平;在天气炎热季节,容易引起输液反应;有些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氯化钙、甘露醇等,如漏出血管,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反复在同一血管注射,药液高浓度刺激可引起静脉炎;油溶或油水混悬液静注,还有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因此,不能为了图省事,盲目迷信静脉给药而滥用静注、静滴等给药途径,这样有时不但起不了作用,还增加药物中毒、过敏反应的危险。

‘柒’ 药物常用注射法有哪些

(1)划痕法

在无菌操作下,用针头将表皮划破,使微量药液进入皮内的方法。

用于预防接种或作药物过敏试验。

(2)皮内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注射和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3)皮下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和胰岛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注射。

(4)肌内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人体肌肉组织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生物膜为快。自肌肉注射的药物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血液内,吸收较完全而生效迅速。

凡不宜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适于肌内注射法给药。

(5)静脉注射

即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使全部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迅速生效。临床上常用于:急重症的治疗;药物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挥作用等情况;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检查,如肾功能试验、胆囊X线摄片检查等。

由于静脉给药生效迅速,如药物或剂量不对,即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致命的结果。如操作不慎,还会给病人带来局部甚至全身性感染的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须认真查对,技术熟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杜绝差错事故以及防止感染的发生。

静脉注射最常采用四肢浅静脉,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此外,还可采用股静脉。

(6)动脉注射

将药液加压输入动脉,常用的动脉有股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桡动脉。

用于抢救重度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病人。通过动脉(通常为股动脉)加压输入高渗葡萄糖溶液及血液,增加冠状动脉与颈动脉血液量,从而使心及脑部血流改善。通过心肌和脑部的直接灌注和反射机制使血压回升;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等;用于经动脉注射抗癌药物作区域性化疗。如头面部疾患采用颈总动脉,上肢疾患采用锁骨下动脉,下肢疾患采用股动脉。

‘捌’ 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是怎样的

1.药物的种类剂型。俗分中药和西药两大类。按照药物的来源,世界各国常把药物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两大类。天然药物主要由动物、植物、矿物经加工成药,如中草药。合成药主要指用人工合成的药物,如化学合成的磺胺药、生物合成的抗生素等。

药物的剂型很多,西药有粉剂、片剂、针剂、溶液、滴剂、软膏等;中药有丸、散、膏、丹、汤、酒、露等。

2.给药途径。用药方法不同及用药途径选择是否正确,对药物作用影响很大。常用给药途径如下。

(1)口服给药。绝大多数药物经口服、胃肠道吸收而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其优点是简便、安全、经济、无痛苦,是病人较易接受、在家庭中便于施行的常用给药途径。缺点是作用较慢,吸收量不规则,不适用在急救时给药。

(2)胃肠道其他途径给药。①舌下含服。冠心病人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速效硝酸甘油片、消心痛、心痛定等。此种方法作用快,适用于小剂量药物,对口腔粘膜无刺激和无不良味道的药物。②直肠给药。保留灌肠,肛门栓剂,比口服给药作用快,对胃肠无刺激。

(3)注射给药。用药量准确,作用快,排泄也快。缺点:操作要求严格无菌,家庭使用不方便。①皮内注射。将药液用注射器注入真皮内的方法,如各种药物皮内过敏试验。②皮下注射。用注射器把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常在上臂三角肌处的皮下,注射后5~15分钟即生效,适用于药量少,为1~2毫升且没有刺激性药物。③肌肉注射。把药液注入肌肉内的方法,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和臀部肌肉外上方1/4处,因肌肉厚,血管丰富便于吸收,注射后10~30分钟可生效,是常用的注射方法之一。④静脉注射和滴注。把药液直接注射或滴入静脉血管内,药液能很快地发生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急重症抢救或不能采取其他给药途径的药物。此注射方法要求严格无菌操作。此外还有动脉插管给药,体腔内给药等。

(4)局部用药。直接将药物用于患处,使局部保持较高药物浓度产生局部作用。如涂擦、喷雾、含漱、湿敷、滴入(眼、耳、鼻)、吸入、熏洗、肛门塞入、灌肠、阴道给药、膀胱灌注等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的选择,原则是能口服,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根据药物的作用及病情的需要而定,用药时应考虑药物的过敏反应,以及吸收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口服给药方法

怎样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是中药制成的便于服用的保存的药品。有药丸、药片、药水、药粉、药膏、药酒等。

服中成药要注意:

1.注意用量。每种药服多少都是有科学根据的,不能少服,也不多服。一般药物(有毒性的除外)如服后效果不明显,且无不良反应,可逐渐加大剂量。

2.注意每天服药的最佳时间。滋补类药物宜空腹服用;健胃消食的宜在饭后15分钟服用;镇静安神的以及酒类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3.注意服法。大丸药可放口内咀嚼,再用白开水送下;也可割成小方块,捏成小丸服用;或者将药丸用水调成糊状服用。

服用冲剂,则将一次量药品倒入杯内,加开水至大半杯,用汤匙搅拌,待温方可服用。服用片、丸、散剂最好用温开水送服。

有些人喜用茶水服药,这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茶水中含有大量化学物质,若用茶水服药,茶水中的化学物质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则会降低药效或增加副作用。所以服药应禁用茶水送服。而且服药前后最好不要喝茶。还有些人喜用酒送服药,这要区别对待。若是活血化瘀、祛风湿的中成药,是可以用酒送服的。若用酒服西药就有害了,医学研究证明,酒精可刺激或抑制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酶(主要在肝脏中产生),可加速或减弱药物的代谢作用,影响疗效,妨碍病人健康,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至于中西药能否同时服用,由于许多西药最初大多是从天然药物中提取的,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一致的。所以,一般的中西药可以用时服用。但是,有些西药又不能同中药同时服用,比如:治疗贫血用的硫酸亚铁片;治疗消化不良的酶制品、如胃酶片、胰酶片;含有阿斯匹林、氨基比林等成分的解热镇痛药,如加当片、去痛片;还有治疗心脏病的洋地黄制剂,如地戈辛片等。因为这些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鞍质发生化学变化,失去药效,甚至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玖’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不同的给药途径能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因而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个别药物也因给药途径不同,甚至影响药物作用的大小。鸭由于个体小,大都集约化饲养,其给药方法不同于其他动物,因此,要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
(1)常用的给药方法①经口给药:此法适用于鸭群体小,在病重时不食不饮,必须逐只经口投药,此法是用注射器或合适的胶管直接注入嗉囊。虽然操作费工费时,但剂量准确,效果可靠。
②注射给药:药物通过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进入体内,其优点是剂量准确,效果可靠,常用于紧急治疗。
③吸入给药:气体或挥发性药物以及气雾剂可用此法。其特点是作用快而短暂,且给药方法简便。此法常用于某些呼吸道疾病和大规模养鸭场气雾免疫。
④体表用药:主要是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以治疗皮肤损伤或消灭体表寄生虫等。
⑤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在集约化养鸭场,用于群体防治疾病时,饮水给药及混饲给药是常用的给药方法。(2)注意事项①针对性用药:不同疾病,用药不一样,要针对性地选择药物,不可滥用,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②用药拌料时混合要均匀:这样才能使所有鸭吃到大致相等的药物,防止个别鸭超量中毒。
③选择适宜的剂量:剂量小,疗效不可靠,且易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剂量大,既造成浪费,又会产生毒副反应和药物残留。
④合理的疗程:一般3~5天为一疗程,用药时间过短,起不到彻底杀灭病菌的作用,用药时间过长,同样会造成浪费和残留。
⑤注意休药期:根据药物残留特性,在屠宰前要有足够的时间停药,以免药物残留于肉食品内。

‘拾’ 给药的举例说明

下面以应用茶碱(如给以氨茶碱)为例说明单剂(静脉注射或口服),恒速静脉输注,多剂量口服给药的动力学结果.
茶碱在某些个体内代谢显示浓度依赖性,特别在小儿表现更明显.今以体重70kg的个体(病人甲)为例,其代谢和浓度无依赖性,此病人各参数值为:生物利用度为1.0,吸收速率常数为1.0/小时,表观分布容积为0.5L/kg,半衰期为8小时. 2.1.1 血管内给药
向病人甲单次静注氨茶碱(水合型,含茶碱80%)320mg后(图299-1),预期在病人甲的开始血浆茶碱浓度为7.3mg/L(41μmol/L),亦即按茶碱剂量(320X0.8=256mg)除以表观分布容积(0.5L/kgX70kg=35L)而得.以后的下降可以从半衰期估计出来,每8小时浓度下降一半.
观察到的(实线)和预期的(虚线)浓度-时间曲线轮廓在开始2小时内不一致,可以用药物分布到整个身体(分布相)需要时间来解释.正因为药物分布需要时间,故许多药物,包括氨茶碱单剂静注时必须以5~10分钟或稍长的一段短时间输注以避免副作用.
2.1.2 血管外给药
给甲病人单剂口服300mg氨茶碱(无水剂型,常用于口服,含茶碱85%)(图299-2),其时间过程不同于单次静注给药(图299-1),因为药物吸收需要时间.但曲线下面积两者相等,因为该药实际上全部吸收了.吸收愈迅速,曲线形状愈接近静注给药曲线.在峰浓度时,吸收速率和消除速率相等,此时吸收仍尚未结束.
2.1.3 恒速静脉输注
坪值浓度以45mg/h恒定速度给病人甲静脉输注氨茶碱(图299-3曲线A),茶碱血浆浓度和体内药量不断上升直到消除速率与输注速率相等时为止.这时血浆浓度和体内药量处于稳定状态,即已达坪值水平.根据表299-1列出的清除率和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式可以得出输注速率相等于清除率乘以血浆浓度坪值或输注速率相等于消除速率常数乘以达坪台时体内的药量.由此可见,坪台时血浆浓度是由清除率和输注速率所决定的,坪台时体内药量也是由消除速率常数和输注速率决定的.
到达坪值的时间茶碱在体内累积(及随后的消失)所需的时间依赖于药物的半衰期,如图299-3所示.在单次静脉注射氨茶碱530mg到达茶碱血浓度为12mg/L(67μmol/L)后,立即以45mg/h速率静脉输注氨茶碱以维持开始水平(图299-3曲线B).负荷量药物的消失如曲线C所示,经1个半衰期残留1/2,经2个半衰期残留1/4,以此类推.不给予负荷剂量,静脉输注所致体内药量增加如曲线A所示,经1个半衰期药量为坪值的1/2,2个半衰期为坪值的3/4,以此类推.
如果经48小时停止输注,停止输注后的曲线类似曲线C.病人甲不给予负荷剂量,氨茶碱必须至少静脉输注32小时(4个半衰期)才能使血浆浓度达坪值.在此时以后测定血浆浓度就可计算茶碱的清除率.
上述静脉输注原理也可以应用于任何途径的恒速输入(如用于透皮,眼内,口腔和子宫内的恒速给药装置).血浆浓度的坪值和到达坪值的时间像静脉输注一样分别取决于药物的清除率和半衰期.应用于血管处途径给药生物利用度是又一个重要的因素. 药物累积
给病人甲每6小时口服氨茶碱300mg,茶碱浓度不断增高(图299-4,曲线A).和静脉输注一样,坪值平均浓度取决于清除率,药物累积所需时间取决于半衰期.由于是间歇给药,故血药浓度是上下波动的.
茶碱清除率可因疾病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变而变化(曲线B和曲线C).病人乙患心力衰竭其清除率仅为每千克体重21.5ml/L(其值约为病人甲的一半).给病人乙每6小时口服氨茶碱300mg,药物浓度是病人甲的一倍,到达坪值浓度的时间也延长了一倍,因为病人乙的药物半衰期为16小时,也是健康人的2倍.氨茶碱疗法通常最佳血浆浓度为10~20mg/L(55~110μmol/L),超过20mg/L时,毒性很可能增加.因而,乙病人有发生毒性的危险(如恶心,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癫痫样发作).但只要事先了解心力衰竭时代谢降低,从而减少剂量,可防止毒性反应.代谢缓慢也可通过血浆浓度监测探查出来.
治疗方案
对乙病人每8小时给予氨茶碱200mg(25mg/h)即可得到满足.然而,该病人由于药物半衰期长和积累缓慢,如不给予负荷剂量就不可能迅速获得治疗浓度(如效应).所需氨茶碱的负荷剂量可按表观分布容积乘以茶碱的期望浓度,再乘以茶碱转换为氨茶碱的分数,按此计算约为500mg.
12mg 100mg氨茶碱
35L×——--×———————
L 85mg茶碱
丙病人是一位其他方面都健康的烟瘾大的年轻成年哮喘病人,该病人茶碱清除率为每公斤体重86ml/h,半衰期为4小时.每6小时给氨茶碱300mg(50mg/h)很可能无效(图299-4曲线C).可以预期需要更多的药物,通过在下一剂量给药前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就会证实有这种需要.可是由于半衰期短,清除率高,所需剂量大(100mg/h),故这位病人用氨茶碱也有难处.对该病人适宜应用缓释剂型,因为吸收可以保持稳定,故每6小时给予600mg将可以避免浓度波动过大.
口服给药最方便,通常也最安全,费用也最便宜,因而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然而,该途径有不少限制,许多因素包括其他药物和食物都将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因此,某些药物必须空腹服药而另一些则需餐后服药,尚有部分药物不能口服。
口服药物经胃肠道吸收。
药物吸收始于口腔和胃,但大部分由小肠吸收。药物必须通过小肠壁及肝脏方能进入全身血循环。许多药物在肠壁和肝脏发生化学变化(代谢),减少了吸收的药物量。静脉注射药物不经肠壁和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这种给药方式可获得较口服更快和更持久的效应。
一些口服药物刺激胃肠道,如阿司匹林和大多数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可损害胃和小肠壁并诱发溃疡。另一些药物吸收很差或在胃内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尽管有这些缺点,口服给药较其他途径常用。
其他给药途径一般在患者不能经口给药,药物必须尽快和准确地给予,或药物口服吸收很差且不规则时方才使用。 注射给药(消化道外给药)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途径。
皮下注射时,注射针头插入皮下,注射后,药物进入小血管随血流进入体循环。皮下注射常用于蛋白质类药物和胰岛素给药,该药口服可被胃肠道破坏。皮下注射的药物可制成混悬剂或相对难溶的混合物,这样吸收过程可保持数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患者亦不须经常给药。在给予容积更大的 药物时常采用肌肉注射。肌注时应采用更长的针头,因肌肉位置深于皮肤。
静脉注射时,针头直接插入静脉。在消化道外所有给药途径中,静注是最困难的一种,特别是肥胖病人静脉穿刺更加困难。无论是单剂静脉推注还是连续的静脉滴注均是快速、准确给药的最佳途径。 一些药物可置于舌下(舌下给药),能被舌下小血管吸收。舌下给药对硝酸甘油类药物特别好,这类药物可缓解心绞痛,它们可不经肠壁和肝的首过效应而迅速直接进入体循环。然而,多数药物不能使用此途径,因常常发生吸收不全及不规则现象。

阅读全文

与常用给药方法及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做酵素的方法 浏览:918
地砖发黄了用什么方法可以洗掉 浏览:576
大众点评检测方法 浏览:365
医院设备经济效益分析方法 浏览:379
点痣留下的红印怎么去除简单方法 浏览:803
宾得k50跑焦解决方法 浏览:509
湖南情感挽回方法操作步骤 浏览:26
绑气球串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88
骨头疏松最佳锻炼方法 浏览:267
苍耳叶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浏览:86
优米手机root方法 浏览:292
铸工尘肺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795
汽车点烟器偶尔断电解决方法 浏览:48
万能的锻炼方法 浏览:114
后麓茸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841
电脑越狱使用方法 浏览:800
胎压监测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浏览:582
研学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怎么写 浏览:365
锻炼清净心的方法 浏览:81
解决牛市的方法 浏览: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