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半夏是先煎以后再服用吗
半夏属于天南星科中有毒的植物一种。如果在药方中是半夏的话,就需要先用沸水煮开30min后,再将其它药材放进去进行一起熬制。而如果是姜半夏,那么姜半夏则是属于已经炮制过的,炮制以后半夏的毒性会有所降低,则可以不用再煎熬了。
⑵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 用于痰多咳嗽。
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等症。
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故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3.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等症。
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用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2)半夏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姜半夏是带有毒性的一味中药材,性味辛温,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
姜半夏的β-谷甾醇和琥珀酸的薄层层析结果呈阳性,鸟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004mg/g。功能为降逆止呕。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姜半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养生须知: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⑶ 竹茹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有哪些
一、竹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化痰功效。竹茹性寒凉,特别是苦竹的竹茹。寒能清热化痰以清肺胃。肺胃有热、胃浊化痰,常见痰黄而稠、咳痰黏滞、咳唾困难、口臭口黏、渴欲冷饮,可以用竹茹配山茶根、桑根皮、药菖蒲之属。
凉血止血作用。血热则妄行,常见胃热呕血或者齿龈出血、口舌干燥、舌质红绛、渴欲冷饮伴口臭不能近人,用竹茹配石膏、苇茎、生地黄、白茅根之属。
清胃化浊功效。胃浊不清造成纳旺嗳腐、嘈杂如饥、舌苔浊腻或者有白腐、舌红、口干欲冷饮,经常使用竹茹配芳香化浊之品,如藿香、佩兰、豆蔻、药菖蒲等。
清心除烦。心经有热,扰乱神明造成心烦不寐、遇事易怒;心火上炎造成面赤口干,或者心阴不足;心血亏损造成产后虚烦不宁,经常使用竹茹配淮小麦、百合、辰麦门冬之属。
竹茹不但为治胃虚、胃热呕吐的良药,并且可清肺化痰、止血安胎。姜汁制过的竹茹更增止呕化痰的功效。清代张石顽认为:“竹叶兼行肌表,竹茹专清胃府,竹沥善透经络。”确为经验之得。
鉴别应用: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止呕、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呕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止呕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呕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湿痰及痰饮所致的呕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呕吐者,用之最佳。
二、竹茹的食用方法
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6.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⑷ 干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1.驱蛔虫作用:使君子在体外试验中对蚯蚓、水蛭、猪蛔等均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如曾报告10%的使君子水浸膏于0.5-2小时内可使蚯蚓昏迷或亡,但95%乙醇浸膏无效。有人试验了20种中药的50%乙醇提出物对猪蛔、蚯蚓及水蛭的杀虫效果,结果使君子、鹤虱、芜荑、槟榔、贯众、川楝子、雷丸及吴茱萸等8种有显着作用,其中尤以使君子的作用为强。猪蛔首部描记法实验表明,使君子仁提取物有较强的麻痹猪蛔首部作用,在麻痹之前,往往先有刺激现象,其有效成分为水溶性,高浓度酒精、石油醚及氯仿提出物均无效,使君子灰分也无效。使君子驱蛔有效成分一般认为系其所含之使君子酸钾。使君子酸钾在体外对整体猪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不能杀它。日本人从毛使君子中提得的使君子酸,对猪蛔也有明显作用,能引起整体猪蛔运动失调,其最低有效浓度为1:1000。但也有人曾从使君子提得吡啶及其同类物,含量约千分之一,而吡啶类有杀虫及驱虫效能,故认为使君子的驱蛔作用可能与此也有关。另还有报告使君子油与蓖麻油之混合物对人与动物也均有明显的驱蛔效果。
2.驱蛲虫作用:对于自然感染鼠蛲虫的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使君子粉、使君子和百部粉合用均有一定的驱蛲作用,对于幼虫,使君子粉剂无效,但使君子粉剂和百部粉剂合用,则稍有效果。
3.抗皮肤真菌作用:使君子水浸剂在体外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孢癣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其他作用:使君子粉剂对自然感染的鼠蛲虫病有一定的驱蛲作用。与百部粉剂合用,效力较单用时好,且对幼虫亦稍有作用。水浸剂(1:3)在试管中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某些抑制作用。抗肠寄生虫:水浸剂或乙醇浸剂36%浓度,对体外保温培养的猪蛔虫5分钟可使麻痹;使君子油40%浓度,经30分钟,尚不能麻痹猪蛔虫,而去油水浸剂19%浓度3分钟即可使猪蛔虫麻痹,在虫体麻痹前均先有短暂兴奋现象;使君子仁、壳及叶100%前剂对蚯蚓有麻痹作用,叶作用强于仁、壳,而毒性较小;0.1%使君子酸钾可使蚯蚓在8小时内亡,对猪蛔虫亦有抑制作用。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蕺菜、扯耳根,生长于沟边、田埂、湿地,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是我国南方常食野菜之一。可食用部分为嫩茎叶及根茎,一般夏、秋季采摘嫩茎叶或挖取根茎,可以凉拌、炒食。鱼腥草性微温、味辛、有小毒、不可多食。,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咳、利尿消肿的功效
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肉桂中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归脾、肾、心、肝经。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①强心:桂皮醛能增强豚鼠离体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率。②对血管和血压的影响:肉桂、桂皮醛等能扩张动物外周血管,增加冠脉和脑血流量,使血。压下降。③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肉桂水提物和肉桂油能明显改善大鼠心肌血液供应,提高左室舒张压和冠脉压,促进心肌侧枝循环开放。
(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①抗溃疡:肉桂对大鼠应激性溃疡、消炎痛、乙酸、5-羟色胺、幽门结扎性溃疡均有抑制作用。其抗溃疡作用环节包括抑制胃液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黏膜氨基己糖的含量,促进胃黏膜血流量;②健胃、驱风:桂皮油对胃黏膜有直接的缓和的刺激作用,能使消化道分泌增加,增强消化机能,有助于消化道积气排出。
(3)对内分泌的影响
肉桂能使幼年小鼠胸腺萎缩,使肾上腺中维生素C含量下降,可使阳虚模型小鼠肾上腺中胆固醇含量降低,提示肉桂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肉桂水煎液具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能提高血浆睾丸酮水平和降低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
(4)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
肉桂提取物、桂皮醛在体内外对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肉桂水煎剂及水溶性甲醇部分在体外还能延长大鼠血浆复钙时间,而有抗凝血作用。
(5)抗炎作用
肉桂提取物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棉球致大鼠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显着抑制作用。
(6)镇痛
肉桂水煎液对热刺激、化学刺激及压尾刺激引起的动物疼痛反应均有抑制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肉桂油、桂皮酸钠、桂皮醛等具有镇静、抗惊厥作用。桂皮醛使动物自发活动减少,协同环己巴比妥钠麻醉作用,对抗苯丙胺引起的动物活动过多以及延缓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亡时间。
(2)抗菌
肉桂醛对22种31株条件致病性真菌均具抗菌作用,具有抗菌谱广、毒性低的特点。桂皮煎剂及桂皮的醇、醚浸液对红色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桂皮油对革兰阳性菌也有抑制作用。肉桂醇提物能明显抑制突变链球菌细胞黏附在玻璃表面,提示有预防龋齿的作用。
性味归经】辛,温。入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胃止呕,温脾止泻,温肾下气。
【功效特点】本品辛散温通,芳香理气,具温而不燥、行气而不破气、调中而不伤中的特性,并能醒脾消食、开胃止呕,专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吐泻痢、不饥食少、食积不消等证,又能理气安胎。
【功效主治】
1.化湿行气:①用于湿阻中焦,症见脘腹痞胀,恶心欲吐,口不渴,便溏尿浊,苔白腻,与茯苓、半夏、厚朴、枳实等同用。②用于脾胃气滞,多因暴饮暴食致胃中气机阻塞,症见胃痛,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吐出不消化之食物,可与木香、枳实等同用。
2.温胃止呕:①用于脾胃虚寒、胸痞呕吐,可与木香、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同用。②用于妊娠呕吐,可单用本品1.5克至3克,研末冲服,或与茯苓、半夏、苏梗等同用。
3.温脾止泻:用于脾虚寒湿积滞之泻痢证,可与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诃子、木香、黄连同用。
4.温中安胎:用于虚寒气滞、胎动不安者,可与白术、桑寄生、川断、杜仲等同用。胎动由于热者不可用。
【鉴别应用】砂仁与白豆蔻,性味相同,功效相似,皆为芳香化湿、行气宽中之品,惟白豆蔻芬芳清香、温燥性较小,兼可宣通肺气,用于胸闷不畅及中焦寒湿伏郁之轻证;砂仁则香气浓郁,温燥性较强,且功专于脾胃、肾,常用治寒湿凝滞、中焦阻塞较重之证,及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有温肾下气之功。
追问:
请问特点呢?
⑸ 我得了梅核气(咽炎)听说半夏厚朴汤可以治疗,真的吗药方如何配置啊怎么服用 亟求。
你好,也是可以的,因为中医讲的是辩证,这方子虽然是治疗梅核气的,但主要还是治疗其中的症状,慢性咽炎同样包括这方子能治疗的一些症状,所以可以服用,对症就行,不要过多考虑病名。
⑹ 姜半夏的介绍
姜半夏为常见中药材,是半夏的炮制加工品。半夏是带有毒性的一味中药材,性味辛温,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经炮制后得到的炮制品之一姜半夏毒性降低。
姜半夏的β-谷甾醇和琥珀酸的薄层层析结果呈阳性,鸟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004mg/g。功能为降逆止呕。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6)半夏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中药姜半夏的功效
1、半夏性燥而功能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适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因其性温,故又可用治寒痰,宜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亦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2、半夏功能辛散温通、化痰、燥湿,,可配陈皮、茯苓等同用;如寒热互结,有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
3、半夏又能化痰散结,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
⑺ 半夏有什么作用
半夏的主要功效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常用这个药物来治疗痰多咳喘、胸脘痞闷,还有湿浊中阻所致的一些痰涎上泛等等病症。
比如古代的名方小青龙汤、二陈汤等等治疗痰证是效果非常好的。
半夏还用于治疗痰饮中阻,气血不能上行所致的眩晕,比如古代的名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有比较好的和胃降逆的作用,所以临床还用来治疗恶心呕吐、反胃以及梅核气等等,比如小半夏汤、半夏厚朴汤,这都是临床常用的一些方剂。
另外单用生品半夏为末,醋调外敷,还可以治疗痰湿阻滞所致的痰核、痈疽、肿毒,效果也是比较好的。此外,尤其要说明的一点是中医讲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由于半夏有非常好的和胃降逆之功,对于胃不和所致的失眠半夏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内经中就有半夏秫米汤这个方子。
需要指出的是,用半夏治疗失眠往往用到比较大的量,一般会用到30g,甚至更多。半夏这个药古人都认为是有毒的,其实指的是入散剂或者是丸剂的时候它是有毒的,如果入煎剂,是用的量是可以比较大的,因为水煎40分钟以上,一般来说半夏临床都没有见到明显的有毒副作用。
所以用来治疗失眠的时候,用大量的半夏效果是非常好的,一般用到30g,甚至更多。
⑻ 服用半夏泻心汤肚子胀
半夏泻心汤的主要功效是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要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看您的情况主要是脾胃虚寒,又有气滞,不太适合使用半夏泻心汤,可以用附子理中丸或者黄芪建中汤加减,能温中补虚,温阳散寒。
⑼ 半夏厚朴汤与天冬是否能同时服用
半夏厚朴汤,是中医治病的一个方剂,方剂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叶。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属于中医学的理气剂,中医经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脾胃病等病症。
天冬,也叫天门冬,功效是养阴清热,清心,润肺,主要用于肺燥,干咳,阴虚内热,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症状表现。
半夏厚朴汤可以和天冬配合组方。
建议你看看中药十八反,
希望能够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