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鲜地黄和生地黄的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生地和熟地的功效和区别: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每年10—11月采集,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临床医生和消费者切记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制成的六味地黄丸,就是着名的补肾良药,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生地制成熟地后,药性由寒变微温,其功能也发生变化,成为补血药。熟地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可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曾有一位着名老中医常用六味地黄汤随症加肉桂、五味子治疗糖尿病、尿崩等症获得良效。专家研究还发现,六味地黄丸对人体食管癌前病变有一定疗效,并具有降低致癌剂诱发肺癌和胃鳞癌的作用。
六款地黄美食,让你吃出健康。
地黄饮:熟地黄15克,水煎30~60分钟,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八珍汤:熟地黄15克,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每日1剂,分2次温服。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首乌地黄粥: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每日早晚食用。
三才炖鸡汤: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葱段、姜片各5 克,将上述药物洗净后一同放入鸡腹中,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佐餐食用。
熟地茶: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远志5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即可饮用。
熟地酒: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贰’ 新鲜地黄怎么吃
新鲜地黄怎么吃?新鲜的地黄吃法也是有很多的,可以用来煲汤、凉拌、煮粥、炒菜等,都非常的不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怎么做,地黄营养丰富,也是一种中药材,在农村长大的应该都见过。
地黄营养丰富,也是一种中药材,新鲜的地黄可以用来凉拌、炒菜、煲汤、煮粥等,都很不错,在农村长大的应该都见过地黄,一般都在山坡、路边、田埂等地方生长,因为根块是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小的时候妈妈会用新鲜的地黄来煲汤,凉拌,都非常的不错,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下做法。
1、食材:新鲜地黄、盐、醋、白糖、生抽、香油
2、把地黄洗干净去皮,先切片再切丝,放入盆中,准备一个碗,倒入盐、醋、白糖、生抽、香油搅拌均匀,倒入盆中,搅拌均匀准盘即可。
注意事项:地黄虽然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但是,不是人人都适合吃地黄的哦,脾胃不好的人建议少吃。
总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了新鲜的地黄可以怎么吃,可以用来煲汤、凉拌、煮粥、炒菜等,都非常的不错,但是要注意的是,地黄毕竟是一种药材,一定要注意用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地黄的哦。
‘叁’ 鲜地黄叶与花能吃吗
能。
地黄叶就是植物地黄的新鲜叶子,是一种无毒无副作用的重要存要,用户在采集新鲜嫩叶后,可当绿色蔬菜食用,在采集干燥的叶子以后,经晾晒加工则能入药。在日常生活中有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新鲜的地黄叶可以炒着吃,也可以做凉拌菜,而干燥以后的地黄叶则能用来煮水或煲汤喝。
鲜地黄的叶子还做成各种保健食品。效果一点也不比地下部分的地黄根差,而且味道还很好。由于地黄花种子属于温性,地黄根属于寒性,所以地黄叶子介于两者之间,就比较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3)鲜地黄花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地黄种植注意事项:
1、地的土壤消毒:在4月中旬覆盖覆盖膜以确保幼苗完全播种。
2、地黄适宜种植时间:4月中旬采取地膜覆盖,确保一播全苗。
3、地黄种苗浸种:25%使百克1500×或菌克毒克250×或OS-施特灵250倍液中浸泡30分钟,晾干待播。
4、地黄除草方法:土壤封闭化学除草,从3月底到4月初,播种前的苗木用200毫升施天布和45-50千克水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肆’ 鲜地黄叶有哪些功效地黄怎么栽种
鲜地黄的叶子还做成各种保健食品,疗效一点也不比地下部分的地黄根差,而且味道还很好。由于地黄花、种子属于温性,地黄根属于寒性,所以地黄叶子介于两者之间,就比较平和,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地黄叶入肺、肝、肾经,具有走表入肺、润肤止痒、滋阴补肾、凉血止血之功。 在我国最早的一部种植中药的专着《山居录》(唐代)云:地黄嫩苗摘其旁叶作菜甚益。从现在地黄的有效成份来分析,有效成份主要成份主要是梓醇,还有很多的微量元素。 现代医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地黄叶与块根中均含有梓醇。地黄叶在前期生长的过程中,梓醇含量迅速上升,最高时期是地下部分梓醇含量的两倍以上。一直持续到采收期之前,也就是地黄叶要枯萎的时候,地黄叶中都含有大量梓醇,由些可见我国古代医药学都对地黄研究之透彻。 临床中总结发现,地黄叶对肺纤维化等慢性肺病、老年痴呆、脑萎缩、糖尿病、皮肤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地黄的种植对于土壤有特别的要求。《本草乘雅半偈》:种植地黄后其土便苦,次年可种牛膝,再二年可种山药,足十年土味转甜,始可复种地黄,否则味苦形瘦不堪药也。种植地黄这块地8年到15年都不能种植地黄,所以地黄都是一年一熟,第二年就要重新换土再种。
‘伍’ 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地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按照《中华本草》功效分类: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此外,地黄初夏开花,花大数朵,淡红紫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1、降血糖:怀庆地黄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对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实验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2、止血:生地、熟地煎剂、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对小鼠均可缩短血液凝固时间(毛细管法).
3、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地黄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有抗凝血酶作用,
对内毒素引起的大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有对抗作用.
4、治疗肝炎:临床报道地黄和甘草合用,无论是肌注或口服对传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尤以ALT下降显着且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
5、治疗白喉:以生地黄为主,配合连翘、黄芩、麦冬、玄参的抗白喉合剂,服用后多在4天内退热,假膜消失,咽痛好转。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损害等作用。
地黄的食用价值
将地黄作为食品,在民间已有悠久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原地黄产区群众就将地黄“腌制成咸菜,泡酒、泡茶而食之。”至今人们仍把地黄切丝凉拌,煮粥而食。
地黄是“四大怀药”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记载。从周朝开始,四大怀药被历代列为皇封贡品;唐宋时期,四大怀药已久负盛名,经丝绸之路传入亚欧各国;明代郑和将怀药带入东南亚、中东、非洲诸国;近代四大怀药被海外人士誉为“华药”。《红楼梦》中亦有宝玉为晴雯改药方加地黄的情节。
1、宜食
阴虚发热、口干渴、阴伤便秘、肾阴不足、虚火上火之咽喉干痛、湿疹、神经性皮炎以及妇女月经不调、血崩、胎动不安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2、忌食
脾虚腹泻、胃虚食少者不适宜食用。同时,地黄不宜与薤白、韭白、萝卜、葱白一起食用,以及在煎服时不宜用铜铁器皿。
地黄的观赏价值
地黄适于盆栽,若在温室中促成栽培,可在早春开花。因其高大、花序花形优美,可在花境、花坛、岩石园中应用。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地黄为重要药材。
‘陆’ 鲜地黄的作用
1、滋养补血
生活中我们使用熟地黄更多的是发挥出这种药材的补血功效,建议身体出现了眩晕心悸、皮肤萎黄、失眠多梦以及女性月经不调以及崩漏等症状,都可以通过服用熟地黄来进行治疗,除了单独使用之外,也可以将这种药材和白芍、川穹、当归一起制作成四物汤服用,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不错。
2、治疗精血亏虚
精血亏虚对于身体的损害是比较大的,不仅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耳鸣耳聋以及头晕眼花的症状,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毛病,最终还有可能导致不孕不育、寿数减短等。而服用熟地黄可以很好的治疗精血亏虚的毛病,生活中大家可以放心使用。
3、抗衰健体
中医学说认为精血是我们生命最为根本的基础,人体渐渐出现衰老的状况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精血流失所导致的。
而熟地黄敲好可以补充体内的精血,所以是一种非常好的抗衰保健中药材。生活中我们可以将熟地黄用于防治多种老年疾病,例如冠心病、糖尿病以及动脉硬化等,效果都非常的好。
4、治疗肝肾阴虚
‘柒’ 鲜地黄怎么吃
1、 治疗温热病:可以用鲜地黄做清营汤;如果是治疗温病的后期,由于余热还没消尽,应该把鲜地黄用来煮青蒿鳖甲汤
2、 治疗内热消渴和便秘的,应该食用鲜地黄煮的曾液汤。
3、 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以鲜地黄30份,大黄15份,黄连9份,黄芪15份,生甘草6份,研末,混合备用。用时取药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钟过滤,去渣凉服,每天2次,重症者每日4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一般1个疗程便能止血。
4、 红斑肢痛症:鲜地黄120克,黄芩60克;苦参30克,水煎服,效果良好。
5、 滑精:鲜地黄250克,与150克饴糖拌匀,放入乌鸡的腹内,用线缝好,放人碗内置于蒸笼中,蒸熟透,吃鸡肉及鲜地黄,有补益精髓作用。
6、 腮腺炎:用鲜地黄15-30克,蚕豆7~14个(鲜干均可、去皮使用),食盐1-2克,共入臼内捣烂后,摊散在塑料膜或树叶上,贴于患处,外用纱布绷带包扎,6~12小时换药1次。特重症者配合服仙方活命饮,一般2~3天即可痊愈。
7、 高血压病:鲜地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1月有显效。
鲜地黄的功效
鲜地黄是地黄的一种,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俗称生地,那么鲜地黄有什么功效呢?
首先,鲜地黄有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明显。鲜地黄有弱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机制与强心和扩张肾血管有关,其有效成分为梓醇苷及其衍生物。
其次,鲜地黄能明显提高淋巴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使低下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可以增强人们的免疫力,免于病毒的入侵。
再者,鲜地黄能显着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阴虚患者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的症状,使血浆cAMP含量正常。
另外,鲜地黄具有刺激骨髓,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作用。
最后,鲜地黄能抑制体温中枢,具有较好的降低体温的功效。
‘捌’ 鲜地黄花能用吗
黄花菜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食用前用清水浸透,摘掉有梗的一头洗净,然后才可烹饪。 注意:新鲜的黄花菜里有毒,建议少吃为好。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秋水仙碱”的物质,它本身虽无毒,但经过肠胃道的吸收,在体内氧化为“二秋水仙碱”,则具有较大的毒性。所以在食用鲜品时,每次不要多吃。由于鲜黄花菜的有毒成份在高温6002C时可减弱或消,因此食用时,应先将鲜黄花菜用开水焯过,再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以上,捞出用水洗净后再进行炒食,这样秋水仙碱就能破坏掉,食用鲜黄花菜就安全了。食用干品时,消费者最好在食用前用清水或温水进行多次浸泡后再食用,这样可以去掉残留的有害物,如二氧化硫等。
‘玖’ 地黄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鲜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病,传染性肝炎.
地黄多糖可促进正常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刺激其造血功能.并对放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恢复作用.地黄低聚糖也能增强小鼠的造血干细胞.地黄多糖b有明显的免疫调节活性,能使Lewis肝癌细胞内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增加,从而对地黄多糖的抗肿瘤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找到了依据.鲜地黄汁,鲜地黄及干地黄水煎液均有拮抗阿司匹林诱导的小鼠凝血时间延长,其中鲜地黄汁的作用明显强于干地黄.地黄水提取液有明显降压作用,对寒冷情况下的血压则有稳定作用.从而显示地黄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生,熟地黄均能调节甲亢型阴虚大鼠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另外,地黄低聚糖不仅可以调节实验性糖尿病紊乱,亦可调节生理性高血糖状态.地黄水提液还可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溃疡,有镇定作用等.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 具有补血滋阴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 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如六味地黄丸。补精益髓功效用于肝肾精血亏虚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须发早白等。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功能主治: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一般不单独使用,一般与其他中药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