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三年级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就是成分残缺。
一般说来,成分残缺有三种情况:
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
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
③关联词残缺。
方法:对于毛病,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
例1.把这幅画用绳子挂在钉子上。(缺少主语)
例2.上课的时候,发言很积极。( 缺少主语 )
例3.同学们要校园环境的整洁。(缺少谓语 )
例4.得了第一名。( 缺少主语 )
二、意思重复
重复啰嗦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
例1.下课了,校园里顿时一下子沸腾了。
例2.老人和年青的青年都爱看体育节目
例3.漫山遍野到处开满了花。
三、用词不当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否则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1.我们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例2.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例3.人民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增加了。
Ⅱ 三年级语文修改病句(下)
问题呢?
o(∩_∩)o...,好马虎的。。
中学生的阅读一定要循序渐进,要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时,高兴地跳了起来。
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离水。
我和妹妹观赏了公园里的菊展,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公安干警就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破获了大案要案共计19起左右。
不能不说“人工选择”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没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业。
中学生在阅读中一定要循序渐进,要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
当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都希望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人无处不离水。
我和妹妹观赏了公园里的菊展,菊花种类丰富多彩,造型别具一格的。
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我公安干警就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破获了大案要案共计19起。
不能不说“人工选择”在动植物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民的生活水平,只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增长。
天气晴朗,一朵朵五彩缤纷的白云飘浮在空中。
敬老院里的老人笑眯眯地注视着和倾听着我们的歌声。
江南的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昨天有五个光明中学初二(1)班学生作了书法表演。
山腰处闪灯光,他便向那里走来。
搞好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0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0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03、经过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0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0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06、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07、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08、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09、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0、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11、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1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14、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15、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
16、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17、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18、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19、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
2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2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22、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23、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24、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25、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7、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28、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29、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
答案:1. 把"不管"改成尽管. 2. "实行"改完成 4."防止"跟"不要"冲突,去掉一个.
5."不转眼"就是"注视",去掉一个. 6."和"改成"等" 7. "虽然...但是"改成"即使...也"
8."和"改成"戴着" 9."的夜景"去掉 10."许许多多"和"数不清"去一个 11."的病"和"健康"去一个
12."在"去掉 13."很受教育"前加个人称,如:同学们 14."所有"跟"大部分"冲突,任去一个
15."稀稀疏疏"和"星星点点"去一个 16."聚精会神地"和"专心地"去一个
17.去"不正确的" 18."我们的双手"和"泥土"换顺序 19."我"跟谁"议论"?把"我"改成"我们"
20."72"那么精确了还"左右"啊?去"左右" 21."几乎"和"完全"留一个 22."树木"改"植物"
23."足球"不是儿童玩具,去掉. 24."和食品"去掉 25."和"改成"穿着" 26"上午"去了
27."浪费的"后面加"现象" 28."数量"改"质量" 29."的活动"跟"的一天"去掉一个.
参考资料:教师资源网
===========================================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7)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9)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13)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14)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15)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18)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21)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绩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23)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27)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29)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31)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33)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37)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43)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46)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47)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50)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51)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56)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57)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回答者: bd199444 - 初入江湖 二级 6-22 13:10
================================================
常见的病句类型
1、语序不多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 ”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
(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
(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三、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一个意思,不仅可以用这一种句式来表达,也可以选用另一种句式来表达。如“我们把书看完了”也可以说成“书被我们看完了”;“商店里的东西很多”也可以说成“商店里的东西真不少”。不过由于不同句式的不同语气、情调、语体色彩,修辞作用也就不一样。因此,说话作文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精心选择和变换最合适最有表现力的一种句式来表达。句式有多种,如主动句式和被动句式,肯定句式和否定句式,一般句式和特殊句式等等。掌握了各种句式变化的规律,就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句式,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
1、肯定句变换为否定句
同样一句话,既可用肯定句式表达,也可用否定句式表达,但后者比前者语意要轻些。在将肯定句变为否定句时,要注意不可将句子的意思弄反了。
这座大楼的外观好看。
用否定句式来表达,可以说“这座大楼的外观不难看”,却不能简单地加入否定短语“不好看”,说成“这座大楼的外观不好看 ”。这样,虽然也是否定句,但将句子的意思说反了。
这个句子还可以用双重否定句式来表达,双重否定表达的肯定的意思,可以说成“不得不承认这座大楼的外观很好看。”意思与原句无异,语气却更强些。
2、长句变换为短句
面对一个复杂的长句,首先要找出它的主干,然后再分清是句子的主干还是枝叶部分复杂,把复杂的部分变成分句,长句也就变为短句了。
①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和松坡,渭河平原上游的竹林、村庄和市镇,都笼罩在茫茫的春雨中了。
句子的主干是“远峰和松坡,竹林、村庄和市镇笼罩在茫茫的春雨中了。”复杂的部分是主语,主语是由并列短语充当的。我们可以把并列短语拆开,让它同谓语组成几个分句,把这个长句变成下面这个短句。
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和松坡,笼罩在茫茫的春雨中了;渭河平原上游的竹林、村庄和市镇,也笼罩在茫茫的春雨中了。
②当我们从燃烧着的山东土地向中原地区挺进的同时,在雄伟的山海关下,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在水网纵横的江汉淮河之间,在丘陵连绵风沙蔽日的西北高原上,一幅历史大进军的壮丽图画,在我们幅员广阔的祖国版图上展开了。
句子的主干是“一幅历史大进军的壮丽图画,在我们幅员广阔的祖国版图上展开了”,主语前面有5个状语,把状语同谓语相结合,就可以构成几个分句了。
当我们从燃烧着的山东土地上向中原地区挺进的同时,一幅历史大进军的壮丽图画,在雄伟山海关下展开了,在辽阔华北平原上展开了,在水网纵横的江汉淮河之间展开了,在丘陵连绵风沙蔽日的西北高原上展开了,在我们幅员广阔的祖国版图上展开了。
3、短句变换为长句
要把几个短句概括、组织成一个长句,最主要的是找到一个中心句,然后把其他句的内容作为句子成分组织到这个中心句里。在变换时要注意句子的通顺。
把下面3个句子改为一个单句,内容不能改变。
①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把②句作为中心句,①③句作为长句的定语,写成:
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在组织句子时可以调整、删减、增加词语,但不能改变句子意思。
仿用句式指的是根据提供的句子,按照一定的要求写另一个句子。仿写时要注意所写的句子尽量与提供的句子做到几个相同,自述大致相同,句式相同,结构也大致相同。例如:在下面这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内容要照应,并构成排比句。
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灿的项链;友谊如 ,我们 , ,友谊如 ,我们 , 。
所给例句用了比喻,仿写的句子也应当用上比喻,比喻后面的句子应当同比喻有关联,内容上要照应。题目要求仿写的句子要同例句一起构成排比句,仿写的句子的结构同例句也要相同。仿写示例如下: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随便发点不要生气啊!!
Ⅲ 三年级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z是什么
修改病句口诀:
口诀一:没有人称怎么办,加上小明就好办!
口诀二:词语重复有语病,去掉一个才高兴。(常考的重复有即将和终于、忍不住和不禁、几乎和全部、很和十分、经常和有时、断定和大概)
口诀三:水平提高是搭档,价格提高和降低。财产要保护,内容要丰富,质量只能提高或降低。习惯要养成,树木要发芽,耐心对教导、发扬对传统,端正对态度。
口诀四:和的后面要加词,并得前后要调换。
口诀五:看到“使”字要去掉。
口诀六:居然变身便果然,勾结改过变团结。夸耀不对是夸奖,猛烈不对是激烈、集中改过变聚集、张牙舞爪太可怕,手舞足蹈美美哒。
口诀七:两个他(她)不认识,告诉一个他名字。
口诀八:老师获得了称号,我把称号来摘掉。
口诀九:回忆不能对往事。
口诀十:先地点再季节。
口诀十一:估计(大概)是天使,一定(断定)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口诀十二:断定是天使,大概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Ⅳ 怎样修改病句小学三年级
修改病句是小学语文不可忽视的重点内容,不会修改病句会造成小学语文成绩偏低,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学会修改病句能够对今后的写作起到促进作用,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这篇文章。
小学语文病句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九种
一
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如:“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谁做了许多好事,不明确。
二
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使用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例如:“他做事很冷静、武断。”“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三
词语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包括一些关联词语的使用不当。
例如:“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例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显然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 ”
四
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使人不清楚。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五
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六
重复罗嗦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如:“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七
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如“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八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如:“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九
指代不明
指句子中出现多个人或状物时,指代不明确,含混不清。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如: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Ⅳ 三年级修改病句的方法指导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修改: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修改: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修改: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修改 :“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修改:“不”应移至“趁”字前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修改:“他”应移至“不但”前
7、苏联着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
修改:“把” 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8、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修改:“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9、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
修改:“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10、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修改:“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Ⅵ 三年级修改病句的类型及方法
同时,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自己文章中出现的病句,这将对孩子今后的语文遣词造句有有很大的帮助。
修改病句12句口诀
口诀一:没有人称怎么办,加上小明就好办!
口诀二:词语重复有语病,去掉一个才高兴。
(常考的重复有即将和终于、忍不住和不禁、几乎和全部、很和十分、经常和有时、断定和大概)
口诀三:水平提高是搭档,价格提高和降低。财产要保护,内容要丰富,质量只能提高或降低。习惯要养成,树木要发芽,耐心对教导、发扬对传统,端正对态度。
口诀四:和的后面要加词,并得前后要调换。
口诀五:看到“使”字要去掉。
口诀六:居然变身便果然,勾结改过变团结。夸耀不对是夸奖,猛烈不对是激烈、集中改过变聚集、张牙舞爪太可怕,手舞足蹈美美哒。
口诀七:两个他(她)不认识,告诉一个他名字。
口诀八:老师获得了称号,我把称号来摘掉。
口诀九:回忆不能对往事。
口诀十:先地点再季节。
口诀十一:估计(大概)是天使,一定(断定)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口诀十二:断定是天使,大概是魔鬼,去掉魔鬼世界和平。
8大方法及口诀运用分析
01
成分残缺
句子里缺少了某些必要的成分,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例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解析:这道题我们不知道是谁被老师批评,是谁上课,读起来特别的怪,这类题要用到我们的口诀1了。根据口诀1:在被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上课的前面加上小明、也可以在做小动作前加小明,只要语句通顺都可以。
答案: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小明被老师批评。
例2: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
解析:这道题是缺少了一个和花草树木搭配的词语。根据口诀3:在花草树木后面加“发芽了”。
答:.春天到了,林荫大道上的花草树木发芽了。
02
用词不当
由于对词义理解不清,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用错,造成病句。
例1:我们一定要紧密勾结,互相帮助。
解析:我们是土匪吗,还要勾结,这种题就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把贬义词当成了褒义词。根据口诀6:把“勾结”改成“团结”即可。
答案: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互相帮助。
例2::小明兴奋得张牙舞爪,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解析:这种题又是“披着羊皮的狼”题,我们又不是怪物凭什么张牙舞爪呀,那多难看呀,我们要变成可爱的小天使。根据口诀6:把“张牙舞爪”换成“手舞足蹈”即可。
答案:小明兴奋得手舞足蹈,一溜烟跑回家去了。
03
重复啰嗦、成分累赘
在句子中,所用的词语的意思重复了,显得罗嗦累赘。
例1:我忍不住不禁笑了起来。
解析:这是一道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混用的病句。根据口诀2:忍不住和不禁任意去掉一个即可。
答:我忍不住笑了起来。
例2: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解析:根据口诀2,去掉“非常”或“得很”。
答:那个房间非常宽敞。
04
搭配不当
在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解析:这道题是热爱和财产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财产只能和保护搭配,不能和热爱搭配。(热爱只能生活搭配)。
答案:我们要保护公共财产。
例2: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态度提高了。
解析:这道题是态度和提高的不当搭配问题。根据口诀3:水平只能和提高搭配,不能和态度搭配。(态度和能改善搭配)。答案:经过努力,我的学习水平提高了。
05
词序颠倒
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1: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善于发现学习上的毛病。
解析:这是词语排列的顺序出现了错误。应该是先发现了毛病,我们才能去克服它。而不是克服了以后才发现到毛病。根据口诀4:把“并”字前后两边的词语进行调换即可。
答: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认真克服学习上的毛病。
例2: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解析: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答案:我们必须坚持和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
06
前后矛盾
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1:我估计他今天一定不会来了。
解析:这道题是估计和一定的错误搭配题。“估计”是猜测,而“一定”是肯定,删去一个即可。(最好删一定,这样句子能保持原意)根据口诀11:估计和一定删去“一定”即可。
答案:我估计他今天不会来了。
07
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他经常帮助他。
解析:谁帮助谁呀?反正我分不清,你们呢?:根据口诀7:把其中的一个他写出名字就可以了。
答:李刚和小海是好朋友,李刚经常帮助他。
例2: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解析: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答案: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
08
概念不清
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解析: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
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Ⅶ 小学三年级修改病句方法
修改病句的方法
方法有补充法、缩句法、词序整理法、分析法、事理分析法和词义分析法。常见的病句种类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分类不当和单面性对多面性。
1.补充法
如果缺少某一部分,就应把这部分补充完整。
2.缩句法
句子的主要成分之间,附加成分和主要成分之间,常常容易发生搭配不当的现象。
3.词序整理法
根据原意,重新排列词序。
3.分析法
滥用代词,或者用的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清的病句。
4.事理分析法
有些句子的内容不合实际,前后矛盾。
望采纳,谢谢!
Ⅷ 三年级修改病句有哪些例子
1.错别字
如:深篮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园月。
分析:“篮”与“蓝”,“圆”与“园”属于同音、形近字混淆。
改为:深蓝 圆月。
2.用词不当
如:我们要虚心地帮助小同学。
改为:我们要耐心地帮助小同学。
3.词语搭配不当
如:我们要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增加学习效率。
改为: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4.逻辑混乱
如:你的建议我完全赞成,只有一点不同意。
分析:“完全赞成”和“只有一点不同意”相互矛盾。
应改为:你的建议我基本上赞成,只有一点不同意。
如: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瓜、西红柿等蔬菜。
改为:农贸市场里有黄瓜、豆角、圆白菜、西红柿等蔬菜。
5.缺少成分
如: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分析:缺少主语。
改为:我们要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如: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思考。
分析:缺少宾语。
改为:我们从小要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6.重复罗嗦
如: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
分析:“任何”与“一切”词义相同,造成重复罗嗦。
改为: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或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
7.词序颠倒
如: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记录并收听当天的天气预报。
改为:气象小组的同学,每天早上都收听并记录当天的天气预报。
8.关联词使用不得当
如:如果我们生活富裕了,就不应该浪费。
改为:即使我们生活富裕了,也不应该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