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法、强夯法 、砂石桩法、振冲法 、预压法等。
1、换填法
地基持力层较弱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回填以强度高、压缩性低、无侵蚀性的材料,常见的是用砂和碎石混合的方式进行换填。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
2、强夯法
将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重复多次夯击地面,以夯实地基。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粘性土、湿陷性填土、杂填土以及人工填土等地基。
3、砂石桩法
利用振动机的振动效果把套管打到设定的深度,使套管周围的土体更加紧密。然后,放入砂石,通过振动的力量循环密实成桩,多次循环后成为砂石桩。
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 、杂填土等地基。
4、振冲法
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动器产生高频振动,同时启动水泵,使其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边振边冲,将振动器沉到土中的预定深度。清孔后,从地面向孔内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动作用下被挤密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后即可提升振动器。如此反复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个大直径的密实桩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
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5、预压法
在土的自重固结未完成或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过大等情况下,在建筑的荷载施加前对土层施加荷载,使土层固结,增加强度和减少后期变形的处理地基的方法。
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的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
Ⅱ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第一、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粘性土地基的加固。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软弱土层挖除,然后用强度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并经分层夯实至密实,作为地基的持力层,以起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等作用。
第二、夯实地基法,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粉土、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
第三、挤密桩施工法,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天然含水量12%~25%、厚度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含水率较大的软弱地基等。砂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起到挤密周围土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的作用。
第四、深层密实法,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砂土地基。2)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粘土和软粘土、沼泽地带的泥炭土等地基。
第五、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深厚软土和冲填土地基,多用于处理机场跑道、水工结构、道路、路堤、码头、岸坡等工程地基,对于泥炭等有机质沉积地基则不适用。
地基,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不属于建筑的组成部分,但它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在建筑学中地基的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上层建筑是否牢固地基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筑物的地基不够好,上层建筑很可能倒塌,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采用各种地基处理方法以改善地基条件。
地基的剪切破坏表现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载力不够;使结构失稳或土方开挖时边坡失稳;使临近地基产生隆起或基坑开挖时坑底隆起。因此,为了防止剪切破坏,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的措施。
Ⅲ 人工地基常见的做法有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密实法、换土法和加固法三类: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
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
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填土地基的处理。
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
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
⑤强夯法:利用重量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影响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砂、黄土、杂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时噪声与振动较大。
⑥堆载预压法:在堆积荷载作用下,使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
⑦砂井堆载预压法(图d):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此外,还有挤密砂桩法和振动水冲桩法等。
换土法
当地基持力层软弱,密集法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时,可采用换土垫层的办法处理土层。此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垫层.
加固法
用加固法处理地基可分为:
①化学加固法: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学溶液或胶结剂进入土层,使土粒胶结。所用浆液主要有:高标号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配制成的水泥浆液;以水玻璃为主加氯化钙配制成的水玻璃浆液;以丙烯酸氨为主的浆液;以重铬酸盐木质素浆等纸浆液为主的浆液。应用较多的是水泥浆液;纸浆液虽加固效果较好,但有毒,会污染地下水。
②高压旋喷法: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粒混合搅拌处理地基.多使用水泥浆液。为防止浆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钙等速凝剂。此法还可用于建筑物地基的补强。
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渗透性较强的土层,利用一定的压力,把浆液通过下端带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胶结起来。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学溶液浓度、土壤渗透性和注液压力有关。对于渗透系数每分钟小于
10-6米的粘性土,压力注入的硅酸钠溶液要依靠电渗作用,才能进入土层空隙,这种方法称为电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还可用来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于加固已建工程。
Ⅳ 常用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原发布者:44air44
常用的人工
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
换土垫层法
、
重锤
表层夯实、
强夯
、振冲、
砂桩
挤密、深层搅拌、
堆载预压
、
化学加固
等方法。(1)换土垫层法1)灰土垫层:适用于
地下水位
较低,基槽经常处于较干燥状态下的一般
粘性土
地基的加固。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是将基础下面一定厚度
软弱土层
挖除,然后用强度较高的砂或碎石等回填,并经分层夯实至密实,作为地基的
持力层
,以起到提高
地基承载力
、减少沉降、加速软弱土层排水固结、防止
冻胀
和消除
膨胀土
的胀缩等作用。(2)夯实地基法1)重锤夯实法:适用于处理高于地下水位0.8m以上稍湿的粘性土、砂土、
湿陷性黄土
、
杂填土
和分层填土地基的加固处理。2)
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
碎石土
、砂土、低饱和度的粘性土、
粉土
、湿陷性黄土及填土地基等的深层加固。(3)
挤密桩
施工法1)灰土挤密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
天然含水量
12%~25%、厚度5~
15m
的
素填土
、杂填土、湿陷性黄土以及
含水率
较大的
软弱地基
等。2)砂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起到挤密周围土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的作用。3)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方法。(4)深层密实法1)
振冲法
:振冲桩适用于加固松散的砂土地基。2)
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适于加固较深、较厚的淤泥、
淤泥质土
、粉土和承载力不大于0.12MPa的饱和粘土和
软粘土
、
沼泽地带
的
泥炭土
等地基。(5)预
Ⅳ 人工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有哪些
人工地基的加固处理方法有换填地基,强夯地基,水泥搅拌桩地基,高压注浆地基等。不同的土力学性质有不同的地基加固方法。
Ⅵ 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锚杆静压预制桩加固技术;高压旋喷桩加固技术;化学灌浆加固技术;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包柱式新旧基础连接技术;植筋式新旧基础边接技术等。
1、注浆加固法
注浆加固法适用于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加固。一般用于防渗堵漏、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变形模量以及控制地层沉降等。
2、树根桩法
树根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人工填土等地基土上既有建筑的修复和增层、古建筑的整修、地下铁道的穿越等加固工程。
钻孔机具设备的选用:钻孔机具设备因根据基础类型、地质条件及场地条件合理选用,对软粘土可采用清水护壁,对粉砂必须采用泥浆护壁。
3、锚杆静压桩法
锚杆静压桩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土
4、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对于经复核承载力相差不大的地基基础,可采用增大基础底面面积方法提高基础与地基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土体应力,达到加固基础的目的。
5、高压喷射注浆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当现场含有较多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其它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来判断其适用程度,对地下水流过大及已经涌水的工程,应谨慎使用。
部分细小的土料随着浆液冒出水面,其余土粒在喷射流的冲击力,离心力和重力等作用下,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有规律地重新排列。浆液凝固后,便在土中形成一个固结体与桩间土一起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变形,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
Ⅶ 常用的人工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所谓密实罚处理,有可以分为碾压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机械碾压法、震动压实法、强夯法、堆载预压法以及砂井堆载预压法。
如果遇到地基持力层软弱,密实法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是,换土法就可以很好的处理土层。此办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土层玩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垫层。
加固法处理地基一般可以分为化学加固法、高压旋喷法、硅化加固法等常用处理方法。
合理的运用地基处理办法可以很好的提高地基的坚实程度,以便与能够承载更多的力,达到地面建筑物对地基的荷载要求。
Ⅷ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密实法、换土法和加固法三类:
密实法
用密实法处理地基又可分为:①碾压夯实法:对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土层进行碾压或夯实。此法影响深度约为200毫米,仅适于平整基槽或填土分层夯实。②重锤夯实法:利用起重机械提起重锤,反复夯打(图a),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2米。此法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砂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地基和对大面积填土的压实以及杂填土地基的处理。③机械碾压法:用平碾、羊足碾、压路机、推土机及其他压实机械压实松散土层(图b)。碾压效果取决于被压土层的含水量和压实机械的能量。对于杂填土地基常用 8~12吨的平碾或13~16吨的羊足碾,逐层填土,逐层碾压。④振动压实法:在地基表面施加振动力,以振实浅层松散土(图c)。振动压实效果取决于振动力、被振的成分和振动时间等因素。用此法处理以砂土、炉渣、碎石等无粘性土为主的填土地基,效果良好。⑤强夯法:利用重量为8~40吨的重锤从6~40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经过强夯的地基承载能力可提高3~4倍,以至6倍,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影响深度在10米以上。此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砂、黄土、杂填土和含粉砂的粘性土等。施工时噪声与振动较大。⑥堆载预压法:在堆积荷载作用下,使饱和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抗剪能力,增加地基的稳定性。⑦砂井堆载预压法(图d):在软土层中按一定距离打入管井,井中灌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形成排水“砂井”,在堆载预压下,加速地基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此外,还有挤密砂桩法和振动水冲桩法等。
换土法
当地基持力层软弱,密集法不能满足建筑物荷载要求时,可采用换土垫层的办法处理土层。此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垫层(图e)。
加固法
用加固法处理地基可分为:①化学加固法:通过压力灌注或搅拌混合等措施,使化学溶液或胶结剂进入土层,使土粒胶结。所用浆液主要有:高标号硅酸盐水泥和速凝剂配制成的水泥浆液;以水玻璃为主加氯化钙配制成的水玻璃浆液;以丙烯酸氨为主的浆液;以重铬酸盐木质素浆等纸浆液为主的浆液。应用较多的是水泥浆液;纸浆液虽加固效果较好,但有毒,会污染地下水。②高压旋喷法:利用喷射化学浆液与土粒混合搅拌处理地基(图f)。多使用水泥浆液。为防止浆液流失,常加入三乙醇胺和氯化钙等速凝剂。此法还可用于建筑物地基的补强。③硅化加固法:此法是在渗透性较强的土层,利用一定的压力,把浆液通过下端带孔的管子注入土中,使土粒胶结起来。其加固效果同所用的化学溶液浓度、土壤渗透性和注液压力有关。对于渗透系数每分钟小于 10-6米的粘性土,压力注入的硅酸钠溶液要依靠电渗作用,才能进入土层空隙,这种方法称为电硅化法。此法加固作用快,工期短,还可用来制止流砂、堵塞泉眼,也可用于加固已建工程。
Ⅸ 地基处理的处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等。
1、换填垫层法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的胀缩。
2、强夯法
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湿陷性黄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在设计前必须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和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对饱和粘性土宜结合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使用。
3、砂石桩法
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填土等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对饱和粘土地基上变形控制不严的工程也可采用砂石桩置换处理,使砂石桩与软粘土构成复合地基,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4、振冲法
分加填料和不加填料两种。加填料的通常称为振冲碎石桩法。振冲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粉土、粉质粘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对于处理不排水抗剪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和饱和黄土地基,应在施工前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不加填料振冲加密适用于处理粘粒含量不大于10%的中、粗砂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还可用来提高土坡的抗滑稳定性或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
5、水泥土搅拌法
分为浆液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和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水泥土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与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饱和黄土、素填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不宜用于处理泥炭土、塑性指数大于25的粘土、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地基。若需采用时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当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黄土含水量小于25%)、大于70%或地下水的pH值小于4时不宜采用于法。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作为基坑的止水帷幕,受其搅拌能力的限制,该法在地基承载力大于140kPa的粘性土和粉土地基中的应用有一定难度。
6、高压喷射注浆法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地基。当地基中含有较多的大粒径块石、大量植物根茎或较高的有机质时,应根据现场试验结果确定其适用性。对地下水流速度过大、喷射浆液无法在注浆套管周围凝固等情况不宜采用。高压旋喷桩的处理深度较大,除地基加固外,也可作为深基坑或大坝的止水帷幕,目前最大处理深度已超过30m.
7、预压法
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按预压方法分为堆载预压法及真空预压法。堆载预压分塑料排水带或砂井地基堆载预压和天然地基堆载预压。当软土层厚度小于4m时,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载预压法处理,当软土层厚度超过4m时,应采用塑料排水带、砂井等竖向排水预压法处理。对真空预压工程,必须在地基内设置排水竖井。预压法主要用来解决地基的沉降及稳定问题。
8、夯实水泥土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地基。该法施工周期短、造价低、施工文明、造价容易控制,在北京、河北等地的旧城区危改小区工程中得到不少成功的应用。
9、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法
适用于处理粘性土、粉土、砂土和已自重固结的素填土等地基。对淤泥质土应根据地区经验或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基础和桩顶之间需设置一定厚度的褥垫层,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形成复合地基。该法适用于条基、独立基础、箱基、筏基,可用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变形。对可液化地基,可采用碎石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多桩型复合地基,达到消除地基土的液化和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10、石灰桩法
适用于处理饱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可采取减少生石灰用量和增加掺合料含水量的办法提高桩身强度。该法不适用于地下水下的砂类土。
11、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可处理的深度为5~15m.当用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用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定性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当地基土的含水量大于24%、饱和度大于65%时,不宜采用这种方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在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少渗透性方面效果基本相同,土挤密桩法地基的承载力和水稳定性不及灰土挤密桩法。
12、柱锤冲扩桩法
适用于处理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和黄土等地基,对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软土层,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地基处理深度不宜超过6m.
13、单液硅化法和碱液法
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渗透系数为0.1~2m/d的湿陷性黄土等地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对Ⅱ级湿陷性地基,应通过试验确定碱液法的适用性。
14、综合比较法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宜选取不同的多种方法进行比选。对复合地基而言,方案选择是针对不同土性、设计要求的承载力提高幅质、选取适宜的成桩工艺和增强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