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乌饭树叶、南竹叶功效
【乌饭树叶别名】
墨饭叶、南烛叶、染菽。
【乌饭树叶注解】
乌饭树为杜鹃花科常绿灌木,中国南部各省区都有分布。
【乌饭树叶化学性状】
乌饭树叶含有多种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乌饭树叶药性功效】
乌饭树叶性平,味酸,具有益精气、强筋骨、明目等功效。药物饮食宜忌·中药
【乌饭树叶宜食】
神经痛、贫血衰弱、视力减退、血虚风痹、腰脚无力酸痛、头发早白、多睡嗜睡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乌饭树叶禁忌事项】
乌饭树叶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乌饭树叶文献参考】
《本草汇言》:“益气添髓,凉血养筋。”《本草经疏》:“发者,血之余也,颜色者,血之华也,血热则鬓发早白而颜枯槁。凡变白之药,多是气味苦寒,有妨脾胃,惟南烛气味和平,兼能养脾。”《本草拾遗》:“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
㈡ 乌米饭怎么烧好吃
原料:糯米500克,南烛叶50克。
制法:
1.将糯米淘洗净备用。
2.
乌米饭
南烛叶洗净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时,去其叶渣取汁水煮糯米,用文火煮2小时左右,待米色变黑,熟烂后可即食用。
功效: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做乌米饭的植物可以有南烛(古名杨桐,又名乌饭,属杜鹃科常绿灌木,叶草质,椭圆状卵形,新叶鲜红,老叶深绿;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注意这不是南天竹)、乌桕(这是乔木)、枫等。孙思邈方书曰:"南烛煎,益髭发、即容颜,兼补暖,又治一切风疾,久服轻身明目,黑发驻颜。" 枫树的嫩叶可代茶。乌桕的根皮及叶入药,有消肿解毒、利尿泻下之效。
乌米饭原为中国民间节日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和安徽一带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农历四月初八,是中国传统的乌饭节。民间传说是因为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为了吃到饭,想办法用南烛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老百姓年年吃乌饭,纪念目连这位孝子。《本草新编》记载:南烛叶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
㈢ 乌米 (不是黑米是乌米哦)有什么营养价值怎么搭配烹煮谢谢!
如果你说的乌米是我想的那种病变后的产物的话。那它的学名叫高粱丝黑穗病菌,是一种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尤其是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真菌多糖和膳食纤维等活性多糖、矿物质K、Fe、Se、VB2、VB6、VE等含量较高,常食用高粱乌米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肿瘤、预防糖尿病,冠心病,结肠癌和便秘的作用,调节血糖以及血脂能力,而且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是理想的天然保健食品。
乌米的吃法很多,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烧、烤、蒸、煮,若是弄熟了蘸点蒜酱就更绝。这是高粱乌米,还有谷子乌米和糜子乌米,尤其是糜子乌米那更好吃,直接食用就赶上蒸熟的高粱乌米了。
(是白色手指状物,不是米的样子,如果你家的是米的样子,那就是黑糯米了。
㈣ 乌饭草的简介
名称:乌饭草
别名: 染菽、猴菽、青精草、乌饭草、墨饭草、黑饭草、乌草、饭团子、南烛草木
英文名: Sea bilberry
学名: Vaccinium bracteatum
科属: 杜鹃花科越桔属
类别: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分布地区: 主产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地区,常分布在丘陵地带或海拔400-1400m的山地,常见于山坡林内或灌丛中,是酸性土(红壤)上的指示植物。
繁殖方法: 种子等
㈤ 乌米饭的营养
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
做乌米饭的植物可以有南烛(古名杨桐,又名乌饭,属杜鹃科常绿灌木,叶草质,椭圆状卵形,新叶鲜红,老叶深绿;总状花序腋生,花冠白色;浆果球形,成熟时紫黑色。注意这不是南天竹)、乌桕(这是乔木)、枫等。
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一带农村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
(5)乌饭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有关乌米饭的传说:
福建、浙南的畲族也吃乌米饭,他们是在三月三吃。
畲族乌米饭的传说不一:
其一,“三月三”为米谷生日,畲民要给米谷穿上衣服,故涂上一层颜色,祈祝丰年。
其二,三月三虫蚁不作,畲民吃了乌饭,上山下山不怕虫蚁。
其三,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领畲民与敌兵交战时,敌人常来抢米饭,雷万兴命畲民用乌稔树叶汁将米饭染黑,敌人怕中毒,不敢问津,畲民便安稳把米饭送上山。第二年三月三义军一鼓作气,合理突围,大获全胜,后来畲民为纪念胜利,在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户户做乌米饭,长此流程。
㈥ 乌饭草的传说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江南一带(苏南、皖南、浙)人家家“吃乌饭”。据民间传说,这一习俗是为了纪念“目莲救母”的孝行。在中国民间,“目莲救母”的故事成为戏曲演出的重要题材,被称作为“目莲戏”。据南宋《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有“目莲救母”杂剧演出,其故事源出佛经《佛说盂兰盆经》。目莲初曾出家学道,后为佛弟子,有“神通第一”之称。故事写目莲的母亲因在世时贪念世报,不敬神明,被打入地狱,备受折磨。目莲遍游地狱寻母,终于重逢,同升仙界,着重宣扬因果报应的思想。
这一故事在民间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细节。即:目莲的母亲在十八层地狱饿鬼道受苦受难,目莲修行得道后,费尽周折,求得恩准,去地狱看望母亲,但每次备了饭菜都被沿途的饿鬼狱卒抢吃一空。
目莲为了让挨饿的母亲吃上饱饭,百思不得其法,为此,经常在山上徘徊。有一天(其时为农历四月初八),目莲在无奈、烦躁之中,不经意地在山上随手摘下身边矮树上的叶子,放入嘴中无聊地咀嚼,发现这种树叶香润可口,叶汁乌黑。目莲心想,如果用这种树叶汁浸米,烧成乌黑的米饭给母亲送去,就不会遭狱卒抢吃掉。于是目莲就将采摘的树叶(该树即南烛树或称南天烛,一名青精树)拿回家捣碎,用叶汁浸米,蒸煮成乌饭后,再给母亲送去。果然,饿鬼狱卒们不再争抢,而目莲的母亲总算吃上了饱饭。目莲也最终救母脱离饿鬼道。为了褒扬目莲的一片孝心,民间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家家都吃乌饭,并一直流传至今。
民间制作乌饭的南烛树叶(俗称“乌饭草”),主要生长在长江南部丘陵山区一带,制作乌饭的米一般以糯米为主,掺入部分粳米,蒸煮后特别香润可口。民间吃乌饭习俗历史悠久,代代相传。至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将宜兴制作乌饭的方法收录其中。《本草纲目》载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久服能轻身明目,黑发驻颜,益气力而延年不衰。”
㈦ 乌饭有什么营养价值
乌饭叶含有的槲皮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Q-亚麻酸等,仅能降低血管的脆性和血脂,还可抗炎、抗过敏、抗药毒、抗氧自由基、抗肿瘤。乌饭叶别名墨饭叶、南烛叶、染菽。乌饭是用乌饭树的叶子配以畲民们自己种植的优质糯米制作的饭,乌饭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
乌饭具有降低血压、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补益脾肾、止咳、安神、明目、乌发等作用。适宜体质衰弱者食疗调补,以及神经痛、贫血衰弱、视力减退、血虚风痹、腰脚无力酸痛、头发早白、多睡嗜睡等人群食用。
(7)乌饭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乌饭和乌饭树生长习性介绍:
乌饭树是江阴乡土树种之一,其植物学学名为南烛,杜鹃花科越桔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带海拔400-1400米的区域,生长于下层混交灌丛中,与杉木、香樟、盐肤木、化香、构骨、山莓、白背叶、栀子、油茶等伴生。
在江南民间,如宜兴、常州、南京、宣城、浙江个别地区等地流传着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乌饭节用乌饭树嫩叶捣汁浸泡大米,制作乌米饭的传统,乌米饭乌黑亮丽,软糯可口,具有龙眼香气,能刺激食欲, 有健脾益肾之功。
㈧ 立夏为什么吃乌米饭 乌米饭怎么做
立夏到来,有一个习俗是吃乌米饭。乌米饭不仅口感清香,而且还能益精气、强筋骨、明目乌发、健脾益肾,久服有轻身延年的功效。那么立夏为什么要吃乌米饭呢?
乌米饭实际上就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用一种名叫“乌饭叶”的野生灌木叶子,经过清洗搓叶、沥汁,然后按照乌叶汁的比例称好糯米进行浸泡,经过一天一夜的浸泡,雪白的糯米变成“乌黑”糯米,然后沥干乌叶汁,上笼蒸熟即可。
乌米饭分白砂糖和细沙包制的甜味,还有豌豆和咸肉包制的咸味两种。味道鲜美,糯而不腻。民间有立夏日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夏天不容易中暑,而且可以避免蚊虫叮咬之说。
乌饭的做法很简单,医药学家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载称:“摘取南烛树叶捣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成乌色之饭。”南烛树就是我们称的“乌饭草”。把乌饭草放在石臼里捣碎,然后浸水成汁,再用糯米放在汁水中浸泡,再取其浸泡而成的乌米进行蒸煮,就是乌饭了。
简单的做法是:去菜场买来乌树的叶子,回家洗干净放水里,用双手揉搓,汁浆就会慢慢渗出,然后就可以把糯米泡在乌树叶的水里,一两个小时后,糯米浸得颜色发黑,就可以蒸煮。一般,1斤叶子可以浸3到4斤糯米。起锅后饭上还可以放些糖桂花、瓜子仁,这样吃起来就更加美味了。
㈨ 乌米饭的作用是什么
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缓解作用,乌饭树”树叶的南烛叶中含有槲皮素、花青苷、天然黑色素等微量元素,经常食用有祛痰止咳、降血压降血脂、增强抵抗力等效果。
缘由: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植物乌饭树的叶子煮汤,用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乌米饭油亮清香,由糯米泡入乌树叶中几小时后煮成的。吃乌米饭可以祛风解毒,防蚊叮虫咬,而且人们相信在立夏这天吃乌米饭,孙膑就会护佑人们平安如意。
历史起源:
乌米饭原为民间食品,唐代即有。江苏宜兴、溧阳、金坛和皖南一带农村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多有人家用乌饭树叶煮乌米饭,已成习俗。
在中国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安徽等地,人们仍保留着农历四月吃乌米饭这一古老的习俗。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而更多的则是在四月初八这天吃。乌米饭是花溪苗族、布依族独特的风味小吃。
农历四月初八,布依族称为“牛王节”,也叫“开秧门”。四月初八一过,打田栽秧就开始。开秧门这一天吃了乌米饭,打田栽秧这段时间,身强体健、百病不生,因此家家户户都要吃香喷喷的乌米饭。
(9)乌饭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传说故事:孙膑
食用乌米饭,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即立夏这一天吃。选择这一特定的节气,其中还有一个的民间传说。相传战国时期,兵圣孙武的后代孙膑曾和魏国大将庞涓一起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鬼谷子将兵法精华传授给谦虚好学的孙膑。
庞涓妒忌贤才,设计将孙膑骗来,割去了他的膑骨(膝盖骨),并将孙膑关在马厩里,用饥饿法逼他交出兵书。善良的狱卒非常同情孙膑的不幸遭遇。
他瞒过庞涓手下人,就地取材用乌饭树叶捣烂浸汁拌糯米,煮熟后捏成小团子,偷偷送给孙膑食用。因其形状、颜色与马粪差不多,庞涓始终没有发现其中秘密。后来孙膑被人救出后报了仇。
㈩ 乌饭草的介绍
乌饭草即南烛树树叶。是长在山坡上的一种灌木,枝叶极象冬青。用它的叶汁和糯米一起烧着吃,色泽鲜艳,香味浓郁,拌以白糖,又甜又香又糯,更加上口,别具风味。江南地区用于制作乌饭,应故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