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样制作简易乐器
1、首先准备制作鼓座的物品,可以使用旧锅、碗、花瓶或水桶,选择一个坚固的深底容器作为鼓座,避免选用玻璃或其它易碎物品制成的容器。
2、准备制作鼓面的气球,由于你可能在制造鼓的过程中弄破气球,所以最好能购买多个气球备用,选择坚固的大气球,以确保适合选定的鼓座。
3、接着,将选好的气球的开口端减掉,新的开口一定要比鼓座的直径小
4、剪好气球后,用一手把气球固定在鼓座一端,而另一手则把气球拉伸到鼓座另一侧,让气球覆盖作为鼓座的锅、花瓶或水桶的开口处。注意固定,以免在拉伸气球时,气球突然回弹。
5、将气球绷好后,使用承重型胶带或布基胶带将气球固定在鼓座周边。到这里,气球鼓就算完成了,你可以使用筷子作为鼓槌来进行演奏了。
(1)布锣锤的制作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制作简易乐器的方法:
1、选择沙铃容器。可以使用咖啡铝罐、有盖的玻璃罐或是硬纸板做的圆筒里。也可使用木质容器。每种容器都会发出不同的独特声音
2、选择摇晃的东西。摇晃时能发出有趣声音的任何小物品均可。你可收集一小撮以下几种或所有物品:珠子,无论塑料、玻璃或木质珠子均可干豆或米、硬币、种子
3、把摇晃的小物品放入容器里
4、用盖子将容器盖好。
5、用遮蔽胶带把容器包起来。遮蔽胶带可稍微重叠,以确保容器完全被覆盖。
6、装饰你的沙铃。你可用颜料或其它装饰物件为沙铃增添明亮的色彩和图案。摇晃沙铃。让沙铃成为单独的打击乐器或与其它乐队乐器一同使用。
B. 怎样自制简易打击乐器,要方法
制作简易打击乐器——鼓的方法:
1、寻找鼓座。你可以使用旧锅、碗、花瓶或水桶。选择一个坚固的深底容器作为鼓座。避免选用玻璃或其它易碎物品制成的容器。
C. 看图猜成语,一锤定音
1,不不知道
2,一见钟情
3,八拜之交
4,一锤定音
5,欢呼雀跃
6,众望所归
7,刻舟求剑
8,人仰马翻
9,群龙无首
10,拨云见日
一锤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基本释义
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出 处
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槌定音
D. 古代铜锣是怎样制作而成的
由于中国幅员广阔,铜锣在各民族都有制作和应用,古代铜锣制作各地工艺不同,工序不同。但在整体制作工艺上,虽各有绝招,但制作工序大同小异。主要有:熔铜铸模、打坯定形、锻打成型、淬火整形、定音校音等多道工序。
主要工序如下:
熔铜:将铜、锡等按比例熔化,铸成锡青铜坯(俗称响铜坨子)。
过模:熔铜倒模,按需要规格铸成铜锣坯。
热锻粗型。冷却后的锣坯高温加热,经人工锻打成粗型,俗称毛坯。
一次淬火:用特制的溶液(盐水、药物等)将锣坯浸泡,然后加温至所需温度后,再入水淬火。这时才成为真正的响铜。
炼坯定型:粗坯经过反复几次热锻后,修剪成型后,锻打工具换为木锤。经过这道锻打工序后,基本成型了。有的再次进行淬火,叫作补充淬火。
刮、刨、削、修:进行外观表面处理,锣边剪齐,锣面锤平锤圆,再划出锣面环绕纹理使铜锣变光变亮。
定音:在铜锣的整个制作工序中,定音是技术性最强的一道,必须举锤娴熟,轻重有致,特别是最后一锤,用力恰当,才能定音准确,所以有“千锤万炼,一锤定音”的说法。
校音:批量检测,逐个定音,使本作坊铜锣有基本一致的音色和音量。
E. 一锤来定音猜数字
一锤来定音猜数字——答案:321。
一锤定音
yī chuí dìng yīn
【解释】制造铜锣时最后一锤决定锣的音色。借指凭一句话作出最后决定。
【出处】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声不响,却是一家之主;女儿中意,老伴点头,也还得听他一锤定音。”
【结构】主谓式成语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分句;比喻做事干脆,说了算数
【近义词】一槌定音
【反义词】犹豫不决、犹犹豫豫
【例句】王朔《我是你爸爸》:“有这五十公斤的力量无论打在哪儿别管姿势如何都能一锤定音,敌手不昏也顷刻呆若木鸡。”
F. 小号初学者怎样才能吹出声音来
首先应当注意身体和双手的姿势是否正确,因为它会影响到以后的练习和演奏。
在吹奏时,应当昂首挺胸,精神饱满,无论是站立或是坐着,身体都应端正。
号身和人体尽可能成为直角,号口朝向正前方。练习时,可以利用头部的俯仰来调整,使之能够保持直角状态。整个右手手形要自然、放松,动作才能灵活。要用指头触觉最好的部位去接触键子,按键的三个手指力求自然弯曲。
在按键时必须注意到:使用多大的力度方能将键子按下,就应当掌握好并使用这个适当的力度。应避免使用过分的力量。因为按键的轻重并不影响音量的大小,所以我们对于按键的要求是宁轻勿重,宁快勿慢。
按键的指头要始终保持和键子相接触,不要翘起来离开键子,指头以能感觉到键子的动作而随键上下为最理想。这种正确的按键方法,能够给以后吹奏技巧的提高带来极大的好处,尤其是对于连续换键、快速连音等技巧,都能使之产生清晰、均匀、干净、奇妙的音响效果。
拓展资料
如果是西洋铜管乐器的小号,它不象萨克斯那样用哨片发声,也不如箫笛那样由音孔发声,吹奏的时候只靠风力是发不出任何声音的。小号吹奏的原理是,靠嘴唇的振动来作为原声,然后通过铜管的共振来选择振动频率以及增强音量。
吹奏时,嘴唇不要紧压号嘴,不要鼓腮,三个键不按可以吹出它的本音(中音1),气流加强可以吹出中音5、高音1、3、5、超高音1。初学的时候先吹奏出本音,然后一步一步吹到高音3,更高的音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吹上去。它的最低音是低音5,按下两端的两个键。
三个键从靠近自己的一个键算起,分别称为1、2、3键。小号本调音阶的指法是:
不按键:吹奏中音1、5、高音1、3、5;
按1键:吹奏中音4、高音2、4;
按1、2两键或单独按3键:吹奏低音6、中音3、6、高音6;
按1、3两键:吹奏低音5、中音2;
按2键:吹奏低音7、中音7。
G. 什么是春锣
文化遗产名称:萍乡春锣 所属地区: 江西 · 萍乡
遗产编号:Ⅴ-4
遗产类别:曲艺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萍乡市
遗产级别: 市 概述萍乡春锣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每逢春节之后,报春人身背锣鼓,挨家挨户去告诉人们当年的家事季节,提醒人们注意及时播种、耕田。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普及,春锣演唱的内容开始改变,成为向人们恭贺新年、传吉报喜,并逐步发展到说人物、扬善贬恶的一种艺术形式.
春锣由一人演唱,演唱者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小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在演唱之前或间歇之中,演唱者挥动鼓签、锣槌,敲打出|仓冬冬仓|仓冬冬仓|仓冬冬仓冬冬仓冬冬仓的锣鼓节奏,然后左手用鼓签击鼓沿为板,开始演唱。
春锣用萍乡方言演唱,它的基本唱法是七字句,有时为了增加节奏的变化,它也采取戏曲中的垛板滚唱,这些音调与萍乡方言结合很紧,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起源 萍乡春锣的起源,目前还没有发现历史文献中的确切记载,从南唐后主李煜书写桃符以志迎春,到明大祖朱元璋倡导百姓贴春联以庆迎新春。虽然涉及到迎春接福的主旨,但是不是与萍乡春锣有缘则无法断定。根据萍乡春锣传统唱本中的叙述和民间传说,萍乡春锣起源有三种说法,一是“报春”说。二是“迎春接福”说。三是“周吴”二姓说。 形式 萍乡春锣表演队参加第十四届群星奖赛它以明快的节奏、诙谐的语言和简便灵活的演唱形式而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演唱者身披一黄色绸或布袋,将一面直径约200公分的小鼓系在左腹部,鼓边挂一同样大小的小铜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咚咚咚呛|咚咚咚呛|咚呛咚呛|咚咚咚呛”的节奏,作为曲首的过门和段落之间的间奏音乐。 [4]传统春锣演唱的最大特征是“见赞”;三皇五帝、文武百官、九流三教、平民百姓、男女老少,见人赞人;烟茶酒果、绸缎丝棉、竹禾药材、桌椅摇篮,见物赞物;起屋造船、修桥补路、蒸酒熬糖、纺纱织布,见事赞事。一个才艺高超的老艺人,往往记下了数以百计的小段子,对人对物对事都能应对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