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常用天然产物纯化方法

常用天然产物纯化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9 03:21:11

① 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天然药物中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
②水蒸气蒸馏法:利用某些化学成分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性质.
③升华法:利用某些化合物具有升华的性质.

② 多糖的纯化方法与哪些

ctab即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具有从低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沉淀核酸和酸性多聚糖的特性,在这种条件下,蛋白质和中性多聚糖仍留在溶液里,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里,ctab与蛋白质和大多数酸性多聚糖以外的多聚糖形成复合物,只是不能沉淀核酸。因此,ctab可以用于从大量产生粘多糖的有机体如植物以及某些革兰氏阴性菌(包括e.coli的某些株)中制备纯化dna
去垢剂(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即具有亲水基又具有疏水基的物质,一般具有乳化、分散、和增溶作用,可分阴离子、阳离子和中性去垢剂等多种类型,中性去垢剂在蛋白提取钟应用的较多。
a.中性去垢剂
又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影响较少,宜于蛋白质或酶提取之用。一般市售中性去垢剂有聚乙二醇类,如peg200;多元醇类表面活性剂,如山梨醇、司盘类和吐温类;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如苄泽类、平平加类;聚氧乙烯烷基苯酚醚,如igepal
co、乳化剂op、triton、pluronic(用作消泡剂、润湿剂、增溶剂)、泡敌。中性去垢剂作用后可通过sephadex
lh-50柱除去;也可直接上deae-sephadex柱层析分离目的蛋白,不必先除去去垢剂。
b.阴离子去垢剂
常见的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璜酸钠。前者可促进核蛋白的溶解,将核酸释放出来,并对核酸酶有一定抑制作用,常用于核酸的提取。
c.阳离子去垢剂
如洁尔灭、新洁尔灭、ctab、cpc、zeph、克菌定、消毒净(tmpb)、杜灭芬等,消毒灭菌类居多。
d.天然表面活性剂
又称为生物表面活性剂,包括种类较为广泛,如各种树胶(阿拉伯胶、杏胶、桃胶、果胶)、明胶、皂甙、卵磷脂、豆磷脂、琼脂、海藻酸钠、酪蛋白、胆甾醇、胆酸类、多糖类(如环糊精)等。
e.两性表面活性剂
在碱性水溶液中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起泡性好,去污力也强;在酸性溶液中则呈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征,其杀菌性很强。
蛋白质变性剂的作用是破坏蛋白质的次级键,如氢键、盐键和疏水力,引起天然构象的解体;它们并不破坏共价键,如肽键和二硫键,故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变性剂有溶解型和沉淀型两类,sds、尿素和胍盐是有效的溶解型变性剂,而三氯乙酸、甲醇、和氯仿/异戊醇是有效的沉淀变性剂。一般而言,变性剂应用时常大大过量,破坏氢键的变性剂用量至少两倍于氨基酸的克分子数,如1克蛋白质可可结合1.4g。
sds溶于水可达25%,对温度敏感,w/v贮存液最为方便。需要注意的是sds的钾盐是不溶性的,所以sds溶液中要避免混入钾盐。
尿素极易溶于水,可达10mol/l,在8mol/l以上要注意温度以防止沉淀。尿素在水中缓慢分解形成氨及高度活性的氰酸离子,故要防止高温。
三氯乙酸与过氯酸(tca,pca)都是极好的沉淀剂,能沉淀蛋白质和核酸,前者应用更为广泛。

③ 天然产物常用的提取方法

l 浸渍法

根据溶剂的温度可分为热浸、温浸和冷浸等数种。此法比较简单,可将药粉装入适当的容器中,加入适当的溶剂(多用水或稀醇),以能浸透药材稍有过量为度,时常振摇或搅拌,放置一日以上过滤,药渣另加新溶剂。如此再提2~3次。第2、3次浸渍时间可缩短。合并提取液,浓缩后可得提取物。本法不需加热(必要时温热),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以及含多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天然药物的提取。但本法提取时间长,效率不高,特别用水浸渍时,水提取液易发霉变质,必要时应加适量的甲苯等防腐剂。

l 渗漉法

将中药粗粉装入渗漉筒中,用适当的溶剂润湿膨胀24h~48h,然后不断地添加新溶剂。使其自上而下渗透过药材,自渗漉筒的下口收集提取液。当溶剂渗进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动时,上层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能较好地进行,提取的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但应控制流速(宜成滴不宜成线),在渗漉过程中随时自药面上补充新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为止。或当渗漉液颜色极浅或渗漉液的体积相当于原药材重的10倍时,便可认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产中常将收集的稀渗漉液作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剂之用。本法溶剂消耗量大,费时长,操作仍嫌麻烦。

l 煎煮法

煎煮法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传统的提取方法。操作时将中药粗粉放在适当的容器中(如砂锅、金属夹层锅等,应避免铁器),加水浸过药面,充分浸泡后,直火或蒸气加热煮,一般煮2~3次,每次0.5h~1h,煎煮次数及时间可按投药量及药材质地适当增减。直火加热时最好时常搅拌,以免局部药材受热太高,容易焦糊。此法简便,药材中大部分成分可被不同程度地提出,但煎出液中杂质较多,且容易发生霉变,含挥发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用此法。

l 回流提取法

应用有机溶剂加热提取时,需采用回流加热装置,以免溶剂挥发损失。一般小量操作时,可将药材粗粉装入大小适宜的烧瓶中(药材的量为烧瓶容量的1/3~1/2),加溶剂使其浸过药面1cm~2cm高,烧瓶上接一冷凝器,实验室多采用水浴加热,沸腾后溶剂蒸汽经冷凝器冷凝又流回烧瓶中。如此回流1小时,滤出提取液,加入新溶剂重新回流1h~2h。如此再反复两次,合并提取液,蒸馏回收溶剂得浓缩提取物。大量生产亦可采用类似的装置。此法提取效率较冷渗法高,但受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用此法,且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由于操作的局限性,大量生产中较少被采用。

l 连续提取法

应用挥发性有机溶剂提取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不论小型实验或大型生产,均以连续提取法为好,而且需用溶剂量较少,提取成分也较完全。实验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称索氏提取器。连续提取法,一般需数小时(6h~8h)才能提取完全。由于提取成分受热时间较长,遇热不稳定易变化的成分不宜采用此法。

④ 对于天然产物的测定我们用哪种方法鉴定比较有用

重结晶法纯化天然产物的操作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相似相溶原理)。一般重结晶只适用于纯化杂质含量在5%以下的固体有机物。如果溶液中有有色杂质,可以使用活性炭脱色。加入活性炭(约为0.5g-1.0g)后继续加热5-10分钟。

⑤ 花青素的纯化方法

原花青素(简称PC)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大类多酚类化合物。植物化学家通常将从植物中 分离得到的一切无色的,在无机酸存在和加热处理下能产生红色的花青素(cyanidin)的一类多酚化 合物统称为原花青素。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今,原花青素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一系列化学反应已 被初步揭示,这类天然产物在医药、食品、日用化 学品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阔。全世界对原花青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对原花青素提取、分离、纯 化方法的研究是一大重点,现将原花青素提取、分 离、纯化方法综述如下。

1 原花青素的提取方法

植物材料中原花青素的提取率与材料的状况和 提取条件密切相关。植物材料的贮存、干燥、粉碎 度,提取溶剂、温度等都可能导致原花青素化学结 构的变化和提取率的改变,从而改变原花青素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当测定原材料中的原花青素含量时,贮存时间 越长,可能会导致测定结果降低。同时样品中的水 分含量也会导致测定结果降低。而且干燥条件的不 同也会导致提取率的变化,最好是采用冷冻干燥, 避免高温。

样品提取前一般要经过粉碎,通常较细的粉末 有利于提取,但过细时提取率反而会降低。

提取剂的选择也是影响提取率的关键因素。因 为原花青素在植物体内通常与蛋白质、多糖等以氢 键和疏水键形式形成稳定的分子复合物,原花青素 分子间也是如此。因此原花青素的提取剂,不仅要 求对其有很好的溶解性,而且还必须有氢键断裂作 用。因此有机溶剂和水的复合体系(有机溶剂占总 体积的50%~70%)最适合提取。有机溶剂的提 取能力顺序为丙醇<乙醇<甲醇<丙酮<四氢呋喃,其中应用较多的是丙酮一水体系和甲醇一水体 系。

当植物样品中铁等金属离子含量较大时,原花 青素在中性条件下与金属离子发生络合沉淀,沉积 在纤维中不利于提取。此时也必须采用酸化溶剂, 一方面断裂原花青素与蛋白质、多糖及本身离子间 的氢键和疏水键,另一方面断裂原花青素一金属离 子络合键,提高提取率。

1.1 传统有机溶剂提取

Ayroles等在1991年发明酮类化合物水溶液作 提取剂提取银杏叶中的原花青素的方法。采用酮类化合物的水溶液作提取剂,提取液过滤后,用碱调 节滤液pH值至9左右,使原花青素沉淀,再用酸 调节滤液至pH值为2左右,在(NH4) SO 存在条件下用c ~c 酮类萃取滤液中的原花青素,除去酮类 化合物,干燥。

Romanczyk等发明从可可中提取原花青素时, 对脱脂可可豆用质量分数70%MeOH/去离子水提 取后,再用质量分数70%丙酮/去离子水溶剂提取 2次,真空浓缩,除去有机溶剂后,再溶于水中, 用CHC1,提取,其水相用乙酸乙酯提取后,真空浓 缩除去乙酸乙酯,水相冷冻干燥,得到原花青素。

1.2 绿色溶剂—— 水提取技术

由于丙酮等有机溶剂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产品 的有毒有机物残留,人们在大力发展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提取技术。1998年Duncan和Gilmour发明一 种从植物材料(树皮、树叶、葡萄籽、皮、大豆、绿茶)中提取原花青素的方法。将材料粉碎(≤15 mm),常压、60℃~100℃或高压100℃~125℃条 件下采用脱氧热水提取(1 min~20 h),过滤采用超滤 或反渗透或两者连用,浓缩滤液,真空喷雾或冷冻 干燥,此法主要是提取分子量≤5 000 D的水溶性原花青素,得率为0.5%~10.0%之间,通常为6.5% 一9.6% (随取样部位的差异而定),分离得到原花 青素B 、B,、B 和c 。获得的产物对AAPH引发 的亚油酸的氧化有明显抑制作用,1肛g/mL能达 到70%~79%的抑制率。毒理学检测表明:对于按人体重剂量给药组和100倍人体重量的剂量给药组 24 h内无毒害和副作用产生,慢性毒理学(5个月) 实验也无明显毒、副作用。

1999年Karim等人发明了在加压条件下,采用 脱氧去离子水提取植物材料中的原花青素。将提取 液超滤后,采用疏水性微孔聚合物树脂作填料的柱 色谱方法,选用极性洗脱液(乙醇+水)洗脱,将 洗脱液采用反渗透方法除去乙醇,干燥得到原花青素。

1.3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孙传经等发明一种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加丙酮 和水组成的极性改性剂,从银杏叶中萃取含有原花青素提取物的方法。在萃取温度60℃~90℃,萃取 压力20 MPa~35 MPa下加入丙酮与水的体积比为 (50%~80%):(50%~20%)的极性改性剂,萃 取时向2 h-4 h,进行静态、动态萃取。萃取液经传统的树脂浓缩和喷雾干燥器干燥,得到精制银杏叶 提取物。产品含银杏黄酮甙>35 g/100 g,萜内酯> 8 g/100 g,原花青素<7 g/100 g,酚酸<5 mg/kg。该法的优点是流程短,能萃取最强的天然抗氧化剂原花青素。2000年孙传经等又发明一种超临界CO 从黑加仑籽中提取黑加仑籽油和原花青素低聚物的方法。该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利用超临界 CO 提取黑加仑籽油,控制萃取压力在25 MPa一 29 MPa,温度为60℃ ;第二步是超临界CO2加人 丙酮与水的体积比为70:30的改性剂,CO 与改性 剂流量体积比为4:1,压力为22 MPa~25 MPa,温度为60℃,提取原花青素低聚物。黑加仑籽油得 率为16%,原花青素低聚物得率为4%。该法优 点是同时获得两种产品,流程简单可靠,CO 和改 性剂循环利用,产品中无溶剂残留,对环境无污 染。

1.4 微波提取技术

刘征涛等发明了一种采用频率为2450 MHz或 915 MHz、功率为500 W~15 000 W 的微波对葡萄籽 在选用水、碳链长为C ~C,的醇、乙醚、丙酮、乙 酸乙酯、甲苯或其混合物的溶剂中进行处理,从葡 萄籽提取原花青素类物质的新方法。该方法较常规 化学法工艺简便、高效、快速,成本低,废液排放 量少。

1.5 双水相萃取方法

自1956年瑞典伦德大学的Albertsson发现双水 相体系到1979年德国GBF的Kula等人将双水相萃取分离技术应用于生物产品分离,虽然只有20多 年历史,但由于其条件温和,容易放大,目前已成 功地应用于蛋白质、核酸和病毒等生物产品的分离纯化。近几年来,有关双水相萃取技术提取中草药 有效成分的文献开始报道,尽管数量不多,但是已 有的实例充分表明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用双水相萃取体系富集分离银杏叶浸提液的研究,表现良好 的分配系数和分离效果。研究认为双水相体系具有 分相快,使用温度低,易于操作等待点,且所使用的PEG及盐类对人体及环境无毒害,萃取率高,为 银杏黄酮化合物富集分离的一种有效方法。尽管双 水相萃取对中草药提取研究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这一技术的应用有望为从天然产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 原花青素的纯化、分离

2.1 液相萃取法

原花青素的纯化多采用乙酸乙酯、甲苯、二氯 甲烷、醚等多级有机溶剂通过液相萃取的方法进行,这类方法因为有机溶剂用量大,对环境可能带 来污染,同时也容易造成产品中有毒有机物残留。

2-2 柱层析法

目前常采用的纯化方法多用柱层析法进行。王 建清等对大麦中的原花青素丙酮提取液,采用 PVPP树脂作柱层析的填料,以CH CN作流动相进 行纯化。

Ricardo da silva等将葡萄用甲醇提取,提取液 回收甲醇后,通过聚酰胺柱进行初步分离,先用中 性水洗去酚酸,再用体积比30:70的乙腈/水洗脱 儿茶素,再用体积比75:25丙酮水洗脱原花青素, 进行纯化。

刘睿等采用大孔树脂对高粱中的原花青素用乙醇 的水溶液进行纯化,得到产物纯度大于95 g/100 g的 低聚体原花青素。

2.3 固相萃取法

从复杂体系中选择性地萃取所需成分,固相萃 取(SPE)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999年 Lazarus等人对杏仁皮、葡萄汁和红葡萄酒中的原花 青素采用SPE方法进行纯化,条件:supelcosil Envi一18 20mL SPE柱,流动相:丙酮:水:乙酸= 70:29.5:0.5 (体积比)。Kennedy和Waterhouse 对红葡萄酒中的原花青素采用c一18柱(Alhech), 流动相:水和甲醇。洗脱除去有机酸、糖类和其他 不溶于有机相中的化合物而将提取得到的原花青素 进行纯化。

2,4 凝胶色谱法

凝胶色谱也常用于原花青素的纯化。 SephadexLH一20是一种对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高度亲 和性的羟丙基化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一20凝 胶色谱目前多用于原花青素的纯化和分离。但 Sephadex LH一20凝胶的物理特性决定其并不能对原花青素进行高效率分离。所以进一步的纯化和分离 要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或HPLC进行。

此外,Sepherdex 75HR作为平均粒度为13 m 的葡聚糖聚合物,也用于原花青素的纯化、分离, 其能承受超过1.8 MPa的反压,尽管这种材料的商业 柱通常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发现其分离原花青素的 能力优于Sephadex LH一20。McMurrough和Madigan 将大麦提取液浓缩后,直接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 (Sepherdex 75HR),用甲醇洗脱,根据uV检测, 收集洗脱物,用DMACA鉴定每个组分。Escribano— Bail 6 n et al采用Sephadex LH一20和半制备RP—HPLC对葡萄籽中的原花青素进行纯化。

Rigaud等对可可和葡萄籽的提取物,采用凝胶 渗透色谱(GPC)TSK G 2500 Hxl和TSK G3000 Hxl, 采用四氢呋喃(流速1 mL/min)洗脱进行纯化。

2.5 微生物发酵法

Ariga等发明一种由活性酵母,可将用水和有 机溶剂提取得到的提取物中的淀粉发酵除去而达到 纯化原花青素的目的;同时还发现纯化的原花青素 中金属离子也能较好的被除去,如果提取剂是水和 水/乙醇,能直接浓缩后发酵,若提取剂是丙酮, 则要除去丙酮后才能进行发酵。常用的酵母有:葡 萄酒酵母、酵母属和接枝酵母属的菌株。

2.6 高速逆流色谱法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由美国国家医学院Ito Yiochiro 博士20世纪60年代首创,最初是一种制备型色谱技术,是一种不用固体载体或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 谱,主要根据化合物在不相溶的两相间的分配能力 进行分离,具有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制备量大,溶剂消耗 少,而且操作条件简单(室温、Teflon惰性柱材) 的特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天然药物材料的制备和分析。

目前高速逆流色谱仪已成功开发出分析型和制 备型两大系列。即高速逆流色谱仪既可用于天然药 物成分的制备分离,又可定量。进样量从几毫克到克,进样体积从几毫升到几十毫升,不但适于非极 性化合物的分离,也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既 适合于天然产物功效成分的粗分,也可进一步精制、纯化。

2-7 分子烙印技术

分子烙印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MIT)是20世纪末出现的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由于MIT模仿了生物界的锁匙作用原理,使制备的 材料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因而很快在许多相关领域 如手性分离和底物选择性分离、固相萃取、化学或生物传感器、不对称催化和模拟酶等方面得到了应 用。在普通分离方面,较之传统方法,MIT法具有 高效、快速、专一的优点。MIT法在手性分离方面的作用更是无与伦比。据统计,现有药物60%具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手性中心,而对映体间的药效 及对人体影响有很大不同,因此1992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今后含不对称中心的药物必须 将光学异构体分离开。相对于传统方法的一筹莫展,MIT法就显得非常珍贵了。P>

周力等人在2002年制备了以槲皮素为模板的 分子烙印聚合物(MIP),从沙棘粗提物中分离提取槲皮素和异鼠李素两种黄酮,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 谢建春等用非共价法,在极性溶剂中、以丙烯酰胺 作功能单体,以强极性化合物槲皮素为模板,制备了分子烙印聚合物(MIP)。液相色谱实验表明,MIP 对懈皮素具有特异的亲合性,将此MIP直接分离银杏叶提取物水解液,得到主要含模板槲皮素及与槲 皮素结构相似化合物山奈酚两种黄酮的组分。研究 证实了MIP技术用于直接分离、提取中草药中具有特定药效化合物的可行性。

⑥ 多糖的纯化方法与哪些

多糖纯化:
a、分部沉淀法:根据各种多糖在不同浓度的低级醇或丙酮中具有不同溶解度的性质,逐次按比例由小到大加入甲醇或乙醇或丙酮,收集不同浓度下析出的沉淀,经反复溶解与沉淀后,直到测得的物理常数恒定(最常用的是比旋光度测定或电泳检查)。这种方法适合于分离各种溶解度相差较大的多糖。为了多糖的稳定,常在pH7进行,唯酸性多糖在pH7时-COOH是以-COO` 离子形式存在的,需在pH2-4进行分离,为了防止苷键水解,操作宜迅速。此外也可将多糖制成各种衍生物如甲醚化物、乙酰化物等,然后将多糖衍生物溶于醇中,最后加入乙醚等极性更小的溶剂进行分级沉淀分离。
b、盐析法:在天然产物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使其达到一定浓度或饱和,促使有效成分在水中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与其它水溶性较大的杂质分离。常做盐析的无机盐的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镁、硫酸铵等。
c、季铵盐沉淀法:季铵盐及其氢氧化物是一类乳化剂,可与酸性糖形成不溶性沉淀,常用于酸性多糖的分离。通常季胺盐及其氢氧化物并不与中性多糖产生沉淀,但当溶液的PH增高或加入硼砂缓冲液使糖的酸度增高时,也会与中性多糖形成沉淀。常用的季铵盐有十六烷基三甲胺的溴化物(CTAB)及其氢氧化物(cetyl trimethyl ammonium hydroxide,CTA-OH)和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m hydroride,CP-OH)。CTAB或CP-OH的浓度一般为1%-10%(W/V)的多糖溶液中,酸性多糖可从中性多糖中沉淀出来,所以控制季铵盐的浓度也能分离各种不同的酸性多糖。值得注意的是酸性多糖混合物溶液的PH要小于9,而且不能有硼砂存在,否则中性多糖将会被沉淀出来
d、柱层析:
纤维素柱层析:纤维素柱层析对多糖的分离既有吸附色谱的性质,又具有分配色谱的性质,所用的洗脱剂是水和不同浓度乙醇的水溶液,流出柱的先后顺序通常是水溶性大的先出柱,水溶性差的最后出柱,与分级沉淀法正好相反。
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柱层析:最常见的交换剂为DEAE-纤维素(硼酸型或碱型),洗脱剂可用不同浓度的碱溶液、硼砂溶液、盐溶液等。此方法目前最为常用。它一方面可纯化多糖,另一方面还适于分离各种酸性多糖、中性多糖和粘多糖。
凝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可将多糖按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分离开来,常用的凝胶有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bio-gel A)、聚丙烯酰胺凝胶(bio-gel P)等,常用的洗脱剂是各种浓度的盐溶液及缓冲液,但它们的离子强度最好不低于0.02。出柱的顺序是大分子的先出柱,小分子的后出柱。由于糖分子与凝胶间的相互作用,洗脱液的体积与蛋白质的分离有很大的差别。在多糖分离时,通常是用孔隙小的凝胶如sephadex G-25、G-50等先脱去多糖中的无机盐及小分子化合物,然后再用孔隙大的凝胶sephadex G-200等进行分离。凝胶柱层析法不适合于粘多糖的分离。

⑦ 天然产物的传统提取分离提取方法有哪些

方法有:蒸馏 提纯 分液
蒸馏是一种热力学的分离工艺,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
提纯是指将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以此提高其纯度。提纯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方法,不仅在化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化工生产中也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方法。分液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另外,分液还需要烧杯与铁架台进行辅助。分液是把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分离开的操作方法

⑧ 如果需要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纯化某一种蛋白质用于其功能研究,在分离纯化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功能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活性了。
首先,要有一种简便快速的测活方法,以便随时检测活力。
其次,全程注意防止变性失活。一般是保持低温操作。
所用方法一般尽量采用基于不同原理的分离手段,以便适于不同阶段需求,除去各种不同性质的杂质。初期多采用适于大体积样品的方法,如沉淀法等。这样可以快速减少体积,便于后期层析、电泳等操作。后期一般采用高分辨率的方法,以除去性质相近的杂质。
方法好坏一般用活力回收和纯化倍数来评价,二者有一个平衡,具体与实验对于最终纯度的要求、材料来源等都有关系。比如,样品廉价易得,就优先考虑提纯倍数;样品珍贵,就要多考虑活力回收。

⑨ 请简述天然药物化学中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的方法各有哪些

常见的提取分离的方法有:
1、蒸馏:
它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单元操作过程,是蒸发和冷凝两种单元操作的联合。
2、重结晶:
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重结晶可以使不纯净的物质获得纯化,或使混合在一起的盐类彼此分离。其中它是物理化学作用的结果。
3、萃取:
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
4、层析:
也叫柱色谱,是根据样品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经多次反复分配将组分分离开来。

结构鉴定的方法主要有:
1、紫外光谱:
分子内部的运动有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相应状态的能量(状态的本征值)是量子化的,因此分子具有转动能级、振动能级和电子能级。通常,分子处于低能量的基态,从外界吸收能量后,能引起分子能级的跃迁。电子能级的跃迁所需能量最大,大致在1~20 eV(电子伏特)之间。
许多有机分子中的价电子跃迁,须吸收波长在200~1000 nm范围内的光,恰好落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因此,紫外吸收光谱是由于分子中价电子的跃迁而产生的,也可以称它为电子光谱。
2、红外光谱:
在有机物分子中,组成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原子处于不断振动的状态,其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率相当。所以,用红外光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上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3、质谱:
质谱分析是一种测量离子质荷比(质量-电荷比)的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使试样中各组分在离子源中发生电离,生成不同荷质比的带电荷的离子,经加速电场的作用,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在质量分析器中,再利用电场和磁场使发生相反的速度色散,将它们分别聚焦而得到质谱图,从而确定其质量。
4、核磁共振:
氢原子具有磁性,如电磁波照射氢原子核,它能通过共振吸收电磁波能量,发生跃迁。用核磁共振仪可以记录到有关信号,处在不同环境中的氢原子因产生共振时吸收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在图谱上出现的位置也不同,各种氢原子的这种差异被称为化学位移。利用化学位移,峰面积和积分值以及耦合常数等信息,进而推测其在碳骨架上的位置。
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特征峰的数目反映了有机分子中氢原子化学环境的种类;不同特征峰的强度比(及特征峰的高度比)反映了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数目比。

在药物领域,重结晶、层析是比较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核磁和质谱是最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

阅读全文

与常用天然产物纯化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半水调漂方法视频 浏览:373
kindle使用方法说明书 浏览:854
油画无痕挂钩使用方法 浏览:839
幼儿贴肚脐贴的正确方法 浏览:47
内开窗安装方法 浏览:565
质性研究主题分析方法 浏览:448
汽车提速异响解决方法 浏览:489
科三有什么方法定好油门 浏览:743
电脑表格打印方法 浏览:454
泡脚片的使用方法 浏览:904
滚动手机屏保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898
3d图片黑斑处理方法 浏览:809
应用方法研究 浏览:825
如何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 浏览:1000
提高游戏帧数最快的方法手机 浏览:501
乳清蛋白粉使用方法 浏览:402
简单绳子打结的方法 浏览:424
格力微波炉使用方法 浏览:696
老太太突然尿频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00
ph胎盘按摩膏使用方法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