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叶绿体色素用什么方法可以提取与分离
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这两类色素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或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
http://www.bio1000.com/zt/focus/354109.html
973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973项目,国家973计划
‘贰’ 为什么要用到酒精洗叶绿体
:因为叶片经过酒精加温后叶绿体将会死亡,叶绿体就会停止分泌叶绿素.因为叶片进行了光合作用,滴碘液的时候,叶片颜色会变蓝。如果不将叶片做褪色处理,那么碘液的蓝色将不那么明显。叶片会变成黄色.
‘叁’ 叶绿体分离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在分离叶绿体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将植物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稠密度,也与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率不同。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
然后在3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分离过程最好在0~4℃的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肆’ 分离叶绿体中常用的方法是
(1)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常用的方法是纸层析法.由于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因此常用有机溶剂来萃取胡萝卜素.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常用的对培养皿进行灭菌的方法是干热灭菌法.
(3)微生物的鉴定常用鉴别培养基,在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4)纯化菌种和统计某活菌的数目时,计数方法一般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由于所产生的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所以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少.
故答案为:
(1)纸层析法 萃取
(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干热灭菌法
(3)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 酚红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伍’ 昆虫肠道微生物 怎样分离叶绿体
叶绿体的分离
【原理】
研磨叶片得到的匀浆,经过滤、离心可制备叶绿体。叶绿体的被膜比较脆弱,分离叶绿体应在等渗的缓冲溶液中,0~4℃温度下进行。叶绿体活力会随着离体时间延长而不断下降,因此,分离工作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
【仪器与用具】
冰箱;离心机;扭力天平;显微镜;pH计;研钵;量筒;移液管;离心管;脱脂纱布等。分离器皿都须在0℃下预冷。
【试剂】
①分离介质
含0.33mol/L 山梨醇,50mmol/L Tris-HCl(或Tricine) pH7.6,5mmol/L MgCl2,10mmol/L NaCl,2mmol/L EDTA,2mmol/L 异抗坏血酸钠。
配法:称60g山梨醇、6.06g Tris、1g MgCl2·6H2O、0.6g NaCl、0.77g EDTA-Na2、0.4g异抗坏血酸钠,溶解后用1mol/L HCl调pH至7.6,定容至1000ml。
②悬浮和测定介质Ⅰ
0.66mol/L 山梨醇,2mmol/L MgCl2, 2mmol/L MnCl2,4mmol/L EDTA,10mmol/L焦磷酸钠,100mmol/L Tris-HCl pH7.6。
配法:称60g山梨醇、0.2g MgCl2·6H2O、0.2g MnCl2·4H2O、0.75g EDTANa2、2.23g Na4P2O7·10H2O、6.06g Tris,溶解后用1mol/L HCl调pH至7.6,定容至500ml。
③悬浮和测定介质Ⅱ:测定介质Ⅰ稀释1倍。
【方法】
1. 选用生长健壮,最好是连续几个晴天下生长的菠菜叶片,洗净后去除中脉,放入0~4℃冰箱或冰瓶中预冷。
2. 分离介质30~50ml,置于研钵中,并在冰箱中预冷至现薄冰。
3. 取冷却的菠菜叶片10~20g,撕碎后放入研钵,用手工快速研磨0.30~1min,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也不必研磨过细,以叶片磨成小块时即可,研磨后将匀浆用两层新纱布过滤。
4. 将滤液装入预冷过的二个离心管,经天平平衡后,用离心机以1000r/min离心2min。
5. 倾去上层液,沉淀即为叶绿体。随后每管加2ml悬浮和测定介质Ⅱ,并用吸管冲散沉淀。叶绿体悬浮液合并后放冰瓶中备用。
6. 用滴管吸取少量叶绿体,加少量悬浮和测定介质Ⅱ稀释,置显微镜(400~600倍)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
上述是机械法从叶片中分离叶绿体,此外也可从原生质体中分离高活性的叶绿体,具体方法可参照《生物生产力和光合作用测定技术》(科学出版社,1986)一书。
‘陆’ 将叶绿体等各种细胞器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___。叶片充分研磨后用..……提取色素,得
差速离心法,无水乙醇,层析液,扩散速率不同色素在叶片中的含量不同。
‘柒’ 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的方法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
线粒体的增殖是通过已有的线粒体的分裂,有以下几种形式:
1、间壁分离,分裂时先由内膜向中心皱褶,将线粒体分类两个,常见于鼠肝和植物产生组织中。
2、收缩后分离,分裂时通过线粒体中部缢缩并向两端不断拉长然后分裂为两个,见于蕨类和酵母线粒体中。
3、出芽,见于酵母和藓类植物,线粒体出现小芽,脱落后长大,发育为线粒体。
在个体发育中叶绿体由原质体发育而来,原质体存在于根和芽的分生组织中,由双层被膜包围,含有DNA,一些小泡和淀粉颗粒的结构,但不含片层结构,小泡是由质体双层膜的内膜内折形成的。
1、在有光条件原质体的小泡数目增加并相互融合形成片层,多个片层平行排列成行,在某些区域增殖,形成基粒,变成绿色原质体发育成叶绿体。
2、在黑暗性长时,原质体小泡融合速度减慢,并转变为排列成网格的小管的三维晶格结构,称为原片层,这种质体称为黄色体,黄色体在有光的情况下原片层弥散形成类囊体,进一步发育出基粒,变为叶绿体。
3、叶绿体能靠分裂而增殖,这各分裂是靠中部缢缩而实现的,在发育7天的幼叶的基部2-2.5cm处很容易看到幼龄叶绿体呈哑铃形状,从菠菜幼叶含叶绿体少,ctDNA多,老叶含叶绿体多,每个叶绿体含ctDNA少的现象也可以看出叶绿体是以分裂的方式增殖的,成熟叶绿体正常情况下一般不再分裂或很少分裂。
‘捌’ 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常用方法是
(1)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的色素,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
(2)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提取较纯净的DNA利用了DNA不溶于酒精的特点;鉴定DNA可利用二苯胺试剂.
(3)从土壤中分离出尿素分解菌,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的氮源,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酚红,培养后若变红则鉴定其中含有所需细菌.
(4)纯化菌种和统计某活菌的数目,宜采用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数目偏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
故答案为:
(1)纸层析法 萃取法 水蒸气蒸馏
(2)不溶于酒精 二苯胺
(3)酚红
(4)稀释涂布平板法 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只是一个菌落
‘玖’ 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的方法是什么,其原理是什么
可以利用差速离心法把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
原理是利用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质量和密度不同,通过不同转速的离心使叶绿体和线粒体分离。
‘拾’ 叶绿体分离的实验原理是什么在分离叶绿体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将植物组织匀浆后悬浮在等渗介质中进行差速离心,是分离细胞器的常用方法。一个颗粒在离心场中的沉降速率取决于颗粒的大小、形状、稠密度,也与离心力以及悬浮介质的粘度有关。在一给定的离心场中,同一时间内,密度和大小不同的颗粒其沉降速率不同。依次增加离心力和离心时间,就能够使非均一悬浮液中的颗粒按其大小、密度先后分批沉降在离心管底部,分批收集即可获得各种亚细胞组分。叶绿体的分离应在等渗溶液(0.35mol/L
氯化钠或0.4mol/L
蔗糖溶液)中进行,以免渗透压的改变使叶绿体受到损伤。将匀浆液在1000
r/min
的条件下离心2min,以去除其中的组织残渣和一些末被破碎的完整细胞。然后在3000
r/min的条件下离心5min,即可获得沉淀的叶绿体(混有部分细胞核)。分离过程最好在0~4℃的条件下进行;如果在室温下,要迅速分离和观察。
2.
某些物质一定短波长的光(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可见光),这种光就称为荧光。若停止供能荧光现象立即停止。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态光的照射后可以直接发出荧光,称为自发荧光(或直接荧光),如叶绿体的火红色荧光和木质素的黄色荧光等。这些物质本身不发光,但他它吸收荧光染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次生荧光(或间接荧光),如叶绿体吸附吖啶橙后可以发出桔红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