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三颗针饮片的食用方法

三颗针饮片的食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6 12:17:58

① 预防流感的中药配方

一般人对感冒不够重视,认为此病并不严重,这种态度是不对的, 因患者可能已患上流行性感冒。伤风与流感都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伤风主要影响呼吸系统,如鼻塞、流鼻水、咳嗽等;流感则令人身体虚弱、发烧、头痛、肌肉痛、疲倦、甚至胸口不舒服、干咳。伤风的并发症主要是鼻窦炎和中耳炎;流感并发症则比较危险,如肺炎及支气管炎、心肌炎、肾炎、脑炎等。
对老人及小孩来说,流感是容易感染而且可能很危险的病。儿童由于免疫系统未成熟,容易感染流感;老人及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贫血或‘慢性疾病、肿瘤化疗等患者也都容易传染。有上述情况的人如果感染流感,较易出现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肾炎、脑炎等,严重者可能致命。
流感大流行的情况每年都会在世界某处爆发,而本世纪全球流感大灾难共发生过3次。其中以1918年的一次最为严重,全球超过2000万人因此死亡。1957年出现本世纪第二次流感大流行,称为亚洲型流感,全球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第三次流感灾难发生于1968年,名为香港型流感,全球超过70万丧失生命。
香港通常在每年二、三月及六、七月期间都会受到流感病毒的猛烈侵袭。 1998年香港发生禽流感,18名患者中有6人死亡。
台湾每年12月到翌年3月,上医院求诊的感冒病人必定明显增加,其中许多是得了流行性感冒。大体而言,一、二月是流行高峰期,有时流行期延长到5月。
如果患上流感,病人不仅感受到疾病的痛苦,而且因治疗带来大量的医疗费用支出,病人在患病期间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也受到了影响。容易感染流感的人最好采取预防措施,以免患上流感升引起并发症。健康之道始终是预防胜于治疗。

〔处方起源〕:本品源于七十年代初修建湘黔铁路在民工中发生流感时, 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兵团卫生科根据苗族地区验方进行筛选后确定处方,并立即制成膏剂普遍下发至各连排以至班组用以预防和治疗流感, 由于用药及时,具有一定效果, 因此该团流感很快被控制,指挥部卫生处便及时总结在各民兵团使用,在当时起到了很好作用。贵州良济药业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科学的药理、毒理,临床应用等实验,经现代手段精提细炼而成。

② 中药饮片的显微鉴别处理方法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结构、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甚至品质。显微鉴别是利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来观察饮片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真伪。笔者仅就草酸钙晶体、淀粉粒、菊糖的特征鉴定中药饮片真伪。
2.1草酸钙晶体它是植物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细胞后含物,常以簇晶、方晶、针晶、砂晶、柱晶等不同外形存在于植物类中药材中,几种典型的草酸钙晶体如下:(1)含草酸钙簇晶的药材:大黄、虎杖、何首乌、白芍、人参等;(2)含草酸钙方晶的药材:山豆根、甘草、生地、石菖蒲、牡丹皮等;(3)含草酸钙针晶的药材:龙胆、白术、苍术、半夏、知母、山药、天麻等;(4)含草酸钙砂晶的药材:怀牛膝、钩藤、麻黄等;(5)含草酸钙柱晶的药材:射干、白木香、沉香等。
2.2淀粉粒它作为植物单糖代谢的贮藏形式和植物细胞内的营养物质普遍存在于植物的薄壁细胞中,一般以球形、卵圆形、长圆形、多角形的单粒、复粒或单复粒存在。例如:黄连、黄芪、三七、川贝母、百合、姜等。
2.3菊糖菊糖作为果糖代谢的贮藏形式在植物中积累时,伴随着药物有效成分的生化合成,主要存在于菊科、桔梗科等植物的细胞中,显微镜下观察为球状、半球状晶体。例如:桔梗、山茱萸、苍术、党参、木香、白术等。
以上是通过饮片中是否含有晶体、淀粉粒、菊糖等作为显微鉴别要点来鉴定药材的真伪。

③ 盐酸小檗碱片和黄连素有什么区别

盐酸小檗碱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黄连素片,它与复方黄连素片都是治疗腹泻的药物。虽然二者发挥主要作用的成分相同,但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药物。
1、盐酸小檗碱片与复方黄连素片有什么关系?
盐酸小檗碱片与复方黄连素片的关系很简单,两者成分中都有盐酸小檗碱,只是前者成分只有盐酸小檗碱,而后者则由包括盐酸小檗碱在内的四种成分组成。
2、盐酸小檗碱有什么作用?
盐酸小檗碱是一种是从黄连、黄柏、三颗针等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有抗菌作用。可用于肠道感染,如胃肠炎。
3、复方黄连素片比盐酸小檗碱片多了哪些成分及作用?
复方黄连素主要成分:盐酸小檗碱、木香、吴茱萸、白芍。有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的功效。
其中,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之效。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可治脏寒吐泻,脘腹胀痛,五更泄泻;白芍疏肝理气,缓急止痛。可用于治疗:脘腹胸胁疼痛,如中焦虚寒,脘腹疼痛。
4、腹泻时,盐酸小檗碱片与复方黄连素该如何选择?
导致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由细菌、病毒、真菌感染或发生过敏反应等。
①盐酸小檗碱片只对细菌感染的腹泻有效
一般来讲,细菌性腹泻可能由吃不洁食物导致,腹泻同时腹痛的症状较为严重,大便多有黏液便或黏液伴有便血等问题,可能还伴有发热症状。
盐酸小檗碱片只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有效,且只针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胃肠炎、痢疾等。
②复方黄连素片需辩证用药
方中盐酸小檗碱为主药,是治疗痢疾的有效药,辅以木香、白芍行气止痛,缓解脐周胀痛及痢疾里急后重;佐以吴茱萸温中散寒。
诸药合用,有清肠热,行气缓急,止痛止泻之功。用于大肠湿热,腹泻。一般表现症状为赤白脓血便;便意浓,但又没有多少大便可出;或者急性腹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因其含有吴茱萸,对于一些寒症的感染性腹泻有更好的疗效;又含有木香,可以理气,止泻止痛的效果会比黄连素片好。所以,使用复方黄连素片不同于盐酸小檗碱片,需要辨证用药。
5、服用盐酸小檗碱片与复方黄连素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黄连素与复方黄连素主要成分都有盐酸小檗碱,所以两者禁用于溶血性贫血患者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妊娠期头三个月慎用。
复方黄连素中含有中药木香、吴茱萸药性均偏热,味辛、苦;性温。所以阴虚体质人群不宜服用;又含有中药白芍,所以在小儿出麻疹期间忌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药不能与含鞣质的中药合用,无论是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盐酸小檗碱是一种生物碱,而鞣质是生物碱沉淀剂,二者结合,生成难溶性鞣酸盐沉淀,降低疗效。
鞣质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约70%以上的中药含有鞣质类化合物,例如大黄、五倍子、侧柏叶、地榆、金樱子、苦参等;含鞣酸的中成药:牛黄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黄连上清丸、麻仁丸等。

④ 熬中药时用不用搅

有点答非所问,但本着普及熬中药的知识,希望看完。你的问题也就都懂了。

中药煎熬须注意的事项
1.中药煎熬常识

中药的煎煮方法对于有效地利用药物和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合理的煎煮中药可以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对于防治疾病意义重大。

煎药的首要环节就是选择好煎药工具。煎药时首选的锅就是砂锅或搪瓷锅,以耐火的砂罐或陶罐为最理想,因为这类锅具具有受热均匀,性质稳定,煎汁浓,质量高等别的锅具所没有的特点,搪瓷烧锅也可选用。但是不宜使用铁锅煎药,现在的一些人经常会选用铝锅,严格说来这也是不符合标准的。因为从化学角度来讲,铝、铁的金属活性都比较强,而中草药中含有一种叫鞣酸的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很可能起化学反应,生成鞣酸铁或其他鞣酸盐之类的不溶于水的物质,使药液中有效含量降低,并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产生毒性。另一方面,草药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生物碱因得不到鞣酸而不能溶解于水,进一步地降低了药效。

www.17k.com

目前通用的煎药锅是有盖的陶瓷砂锅。煎具的容量应该以稍大的为好,这样有利于煮沸时药液不断翻滚。锅盖以稍高一些为宜,可使水分和挥发性成分产生"回流"。此外,煎药用锅必须清洁,每次煎完药最好当即去渣洗净。锅内即使残存一点药渣,都会影响再次煎药的效果。

www.17k.com

煎药时先将称量好的中药放入水中泡一段时间,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泡好后放进罐中,再于漏斗加适量的水入锅,加水至水能淹没生药为度,再塞上活塞,在文火上煎煮,煎煮时常用活塞压榨生药,如此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压出生药的含有物,并可搅拌药液。这种中药煎煮的优点是:生药不位于容器的底部,在水沸腾之前,生药中的有效成分已被水逐渐浸出来,被抽提的时间较长;由于煎煮器的圆筒装置适当,在煎药时能将生药成分很平均地熬出来;药物残渣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有效成分,有了这套装置后,不用手接触药材就可以挤压药渣,而且熬好以后,不用过滤,就可以得到较干净的药液。

煎一剂药,应掌握好用水量。通常情况下,煎药用水多少与饮片质地、吸水性及煎药时间长短有关。一般来讲,加水后按住饮片,以液面超过饮片约2厘米左右为宜。水太多的话,则会无端地延长药物煎熬时间,使一些不宜久煎的药物失效,况且药汁太多,病员也不能都喝下,也是一种浪费;太少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也有可能煎不出来,且易煎干而没有药汁。

为了提高药物的煎出率,在煎煮前宜加水将其搅拌后浸泡30~60分钟,使其得以软化,然后再加热煎熬。冬天若用20~30度的温水浸泡可缩短煎煮时间,但不能用开水浸,否则某些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会因突然受热凝固、外层形成坚密的包膜,或使部分高分子物质形成胶体从而有效成分浸出产生不利。

一般情况下头煎时加水量要多一些,最好不是浸没药材超过药2~3厘米;第二煎时加水量可视情况酌量减少。每剂每次煎熬成的药液在150毫升左右即可,为儿童煎熬的药液要少;而对热性病患者,煎熬的药液要适当的多些。当然,用水的多寡也应根据药物种类来确定。一般属于滋补一类的药物煎头汁需水约300毫升,二汁也是大约300毫升;解表药,头汁约300毫升,二汁只需约100毫升;一般药,头汁约200毫升,二汁约200毫升。

另外还有一种计量加水法,这是一个公式:头煎加水量=药品总重量×3+煎煮时间×10+服用量,二煎加水量=煎煮时间×10+服用量。

汤剂煎得以后,应立即滤取药汁,不宜久置锅中,以防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遇冷产生胶凝,增加过滤困难,同时亦易酸败。在滤取药液时,可加压过滤,尽量减少药渣中残留量,以保持疗效。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得越浓效果越好,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煎的时间长些,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都煎出来,溶于汤里。其实,这样的认识有失偏颇。

实际上,中药并非煎得越浓效果越好。煎中药时,药液应保持一定的“量”。

其实煎中药是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如果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析出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其次,过分浓缩的药汁又会加重苦味,给患者服药带来困难,服药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

一剂药煎三遍。先用冷水将药物浸泡半小时左右(切勿用开水浸泡),然后煎煮。每遍水开后煎煮30分钟,三遍共计90分钟。这样可以充分将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

一般中药方剂是由多味药组成,而各种药的质地不同、性味不同,故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时间内,不同药物的有效成分煎出速度不一样。因此,若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煎煮,就会丧失部分药物的有效成分,那么如何避免这一缺点,减少损失呢?每遍煎煮过程中取药液三次。在煎煮时,水开后每隔10分钟适量取药液一次,每遍共提取三次,此乃煎中药的关键所在。也是煎药时减少损失的有效方法。

中药煎好后,其煎药液在通常条件下,能保存多长的时间呢?有人通过四个方剂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存其煎药液,观察其变败程度,分别记录臭气、混浊、生霉及酸度等测定项目,结果说明温度越高,变败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应超过2天期限,如果采取冷藏条件,保存2~4天一般并无变败现象。不同方剂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其变败程度差异也较大。如果药液内含有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较多,则变败甚速。因此汤药煎好后,在一天内服完为好。

2.煎药方法

1.先煎:先煎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药物的煎煮时间。一般来说,需先煎的饮片,经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10~20分钟后再与用水浸泡过的其他药物合并煎煮。有些药物因临床治疗需要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如:

(1)矿物、动物骨甲类饮片,因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应打碎先煎20分钟,方可与其他药物同煎。如生蛤壳、生龙骨、生龙齿、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决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鳖甲、龟甲、鹿龟霜、生磁石、生牡蛎、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铜等。

(2)某些有毒饮片可经过先煎1~2小时达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乌头碱的生川乌、生草乌或制附子,经1~2小时的煎煮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次碱,进而分解为乌头原碱,使毒性大为降低。

2.后下:多指含有芳香气味,久煎易失效的一类药物。另外,有一些药,为了留取其峻效,亦常后下,如大黄等。

3.包煎: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饮片装在纱布袋中,扎紧袋口后与群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含粘液质较多的饮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过程中粘煳锅底。如车前子、葶苈子。

(2)富含绒毛的饮片,宜包煎,以免脱落的绒毛混入煎液后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叶等。

(3)花粉等微小饮片,因总表面积大,疏水性强,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蛤粉、蒲黄、海金沙、六一散等。

4.另煎或冲服:多是一些比较贵重的药物,如人参、羚羊角片等。若将之与众多药物混煎并作为药渣弃去,则太浪费,故应先煎好再兑入药汁服用。还有一些药,根本用不着水煎,只须加热溶化或磨汁兑进药液冲服,如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一剂药煎成后,若由于某些原因暂时不吃,应及时将药倒出,不宜久留罐中,药液在罐中若放置时间太久,发生凝集,影响药效,在夏天还会加速药汁的腐坏变质。

5.对服:对于液体中药,放置其他药中煎煮,往往会影响其成分,故应待其他药物煎煮去渣取汁后,再行对入服用,如黄酒、竹沥水、鲜藕汁、姜汁、梨汁、蜂蜜等。

6.煎汤代水:对于质地泡松、用量较大,或泥土类不易滤净药渣的药物,可先煎15~25分钟,去渣取汁,再与其他药物同煎,如葫芦壳。

7.烊化:适用于胶类或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以免与他药同煎而粘附他药或粘锅煮焦。常置于煎好去渣的药液中,微煮同时搅拌,烊化后服用。或加适量酒、水,隔水蒸熔,再况入其他药液冲服。如阿胶、鸡血藤胶、饴糖等。(《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防止煎药时糊锅

煎药也很有讲究,有的属先煎药(即在同一帖药中,必须首先煎熬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质地坚硬,如龙骨、牡蛎、龟板、鳖甲、矿石类药物,先煎半小时或更久;有些含有毒性的药物,如蛇六谷、生附子、生川草乌等须先煎两小时,以减低其毒性,然后将同一帖的其他药加入同煎。另一类属包煎药(即用纱布袋包着煎的药),这类药的特性是:有的带有绒毛,煎药时药汁中的绒毛不易除去,服后会刺激咽喉,如旋复花、枇杷叶之类;有的粘性成分多,有的遇水即糊,煎药时会糊锅。

煎药时最容易发生,也最恼人的一个状况就是"糊锅"。顾名思义,"糊锅"就是指药锅底部的药液变成糊浆状态。糊锅除了会降低疗效之外,还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最好将药物装在纱布袋中煎,以免煎时糊锅或服用时刺激咽喉。熬药一定要专心,多盯着点,千万不要图快用大火,万一有些爱沉底的药糊在药壶底子上因为加热过度给熬焦了,那整副药就都不能喝了,有可能变成毒药了。

有许多方法可以避免药液煎糊,比如说:

1.全面清洁锅具。煎药前要彻底清除锅底的油垢,预防煎煮时其他不洁物质的粘附。

2.选择传热均匀的煎药锅具。因有些锅具散热不均会使药物粘住锅底,造成糊锅,所以选择传热均匀的锅具可防止锅底温度过高,其他部位温度较低的缺失。砂锅煎煮过程中一般需要搅拌,使药物受热均匀,有效成分溶出,并可防止黏性成分粘于锅底而糊锅。

3.煎药时一定不能忘记加盖。如果采用文火煎药而不加盖子,药锅内的药汁胀不起来,就会出现上面药材胀燥、下面的糊锅。加盖后就可避免这种情况。

4.煎法要正确。如秫米、菟丝子、葶苈子、车前子大都含有粘液质树脂类等物质,如果与其他药材同煎容易糊化,因此须事先用布包捆扎包煎。另外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应该烊化后冲服,服饴糖则可直接冲服。针对不同的药物性质使用不同的煎熬方法。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当然,除了上述四点注意事项外,还有许多方法可以避免糊锅,以上几个方法仅供参考。另外煎药时还必须注入足够的水量,适当的搅拌、翻动,发现水分缺乏时,可酌量添加续煎。

煎中药添加水量的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的有效成分不易溶出,还容易引起糊锅。

有时在熬中药的时候,因为药太多了,放在锅里没法搅动,所以在熬过清理锅的时候也常会发现底部有点粘锅,也不是全都粘了,大概有一小指那么多的面积,这也是一种浪费,所以在煎熬中药时为了不致糊锅,还需要适当的搅拌、翻动。

另外有些药物本身性质决定其易引起糊锅,如一些胶质性、粉液性大而易于溶解的药物,如阿胶、鹿角胶、蜂蜜、饴糖等因易糊锅,应单独加温溶解,或直接加入煎好的药液中,趁热搅拌溶解。

3根下高于舌面0.5℃。而味觉器官即味觉神经纤维大多分布于舌面,当汤药温度与舌周围温度相近时,味觉神经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其感觉最灵敏,也就是说此时喝汤药味道最苦。而汤药的温度高于38℃,或低于35℃时,则味觉神经感觉不太灵敏,这时苦味就会减弱,不太苦口,有利于吞咽。

3.掌握服药速度药液在口中停留的时间越长,感觉味道越苦,因此,苦味中药的服用力求干净利落,宜快不宜慢,转瞬即逝。

4.饮服时,迅速将药液含至舌根部咽下。因为舌尖部对味觉最为敏感,减少汤药与舌尖部的接触和在口中的停留时间,也会使你觉得苦味大减。

5.服药后可立刻用凉水漱口,然后喝适量温开水,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清除口腔中残留汤药。

6.添加调味品在苦味药液中加入蜂蜜、蔗糖等,但对黄连、胆草之类,尽量少用或不用调味品。若有必要可酌配甘草、大枣之类调和。这样既有利于胃肠道对药液吸收,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药液的苦味。

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所含的蛋白质、鞣质等能与糖发生化学反应,使有效成分凝固、变性,进而混浊、沉淀而被除去,以致影响药效。且糖可抑制某些清热药的疗效,干扰中药中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还可降低许多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如苦味健胃的中药,就是利用其本身的苦味,来刺激消化腺的分泌而达到健胃的目的,这类汤药加糖后虽能减少苦味,但却降低了健胃的功效。

怎样让汤药不变质

药液放置时间过长会变质,喝变质的汤药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因此在不浪费资源的情况下,对汤药的储存很重要。但如果是在比较寒冷的冬季,尤其是北方,煎好的药液放2~3日也不会变质,尤其是一些补益性汤药。

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温热时先服一半,4~6小时后再服一半。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酶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汤剂煎得以后,应立即滤取药汁,不宜久置锅中,以防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遇冷产生胶凝,增加过滤困难,同时亦易酸败。在滤取药液时,可加压过滤,尽量减少药渣中残留量,以保持疗效。

汤药煎好后,在一天内服完为好。有些人煎煮中药,喜欢把药液分成几次吃,当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这样做是不好的。

如果因各种原因需要将药液隔夜放置,应将药液放在加盖容器中,放置冰箱中冷藏保存,煎好的中药应该在2~8℃下保存,保存期限一般在1周左右,最长不能超过半个月。饮服前用家用微波炉转上0.5~1分钟。

夏季应当放入冰箱内,防止变质,但是放置时间不易过长,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沉淀、变质。给身体造成损伤。

对于医院,药房利用现代技术为患者一次性煎好的袋装中药汤液,其药液经过高温处理,病原微生物已被杀死,不会导致药液变馊。加上煎好的药是根据服用次数单剂量密闭包装,不与外环境接触,这样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煎好的袋装药液应放冰箱中保存,还要按照医嘱按时服用;在服用前应该检查包装是否完整,如果药袋出现胀鼓或有破洞,应立即更换一包;服用前可连袋放入大杯中,然后再倒入热水,待药液温热后再服用,或剪口倒出药液,用家用微波炉加热0.5~1分钟再服用。

⑤ 煮茶叶蛋能放冬虫夏草吗

唉,有钱怎么吃都可以,没毛病,但太浪费拉。
冬虫夏草的最佳食用方法是生吃,常温生服是虫草的最佳食用方法。不过在服用前,先要经过清洁和灭菌处理,使冬虫夏草达到安全食用的程度。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破膜和破壁,达到人体最佳吸收的颗粒直径;能最大程度地吸收冬虫夏草的营养。因此,想生吃冬虫夏草者,建议到医院和正规药店购买经过处理的产品。
研磨服用冬虫夏草,并不是颗粒越细越好。有研究表明,肠胃对物质颗粒的最佳吸收粒度为15微米左右。只有冬虫夏草经过处理,达到最恰当粒径,才既能最大程度地保有和释放其成分,又能够达到最佳吸收效果。

纵观冬虫夏草吃法的进化,有两个重大发展趋势:
一是从配伍吃到单独吃。随着对冬虫夏草阴阳同补、自成天然大复方这一独到特点研究与认识的深入,发现其独特功效来自于已知与未知的上千种成分自成体系的协同与相互作用,天然的精妙配方,任何添加可能都是多余的!

二是从加热吃到直接生吃。冬虫夏草高温加热,与抗基因突变密切相关的酸性非限制DNA内切酶会彻底失活,多糖的调节免疫活性也不会明显下降甚至消失。常温生吃,才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追求:吸收!

冬虫夏草低效利用阶段的五大误区:
1、洗洗直接吃。(错误指数:★★★★★)
不密封的“脏虫草”、未达到“直接服用级标准”,绝对不能常温生服!小牙刷刷不净,致病细菌、霉菌、寄生虫(卵)难去除,泥沙残留、重金属超标;浸泡刷洗时间长,如水洗超过3分钟,部分精华成分将损失50%以上,效果降低!
2、钢磨打粉吃(错误指数:★★★★★)
小钢磨打粉不破膜、未破壁、效果差;未清洁不灭菌,泥沙残留、重金属超标,打完粉加速变质!
3、每天几根泡茶(水)嚼着吃(错误指数:★★★☆☆)
不卫生,危害大!泡水喝、嚼碎吃,人体能够吸收的精华成分仍然很有限!因而,每天几根的量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药典》对冬虫夏草建议服用量为3-9克(3克相当于10根中等大小的原草)。
4、三、五根炖着吃(错误指数:★★★★☆)
加热会破坏冬虫夏草中的多种重要精华成分,造成效果下降;量不够,吃了也白吃!
5、虫草发霉,处理一下继续吃(错误指数:★★★★★)
精华成分已破坏失效。霉变产生的毒素易致癌,简单加热或酒精处理去不掉,洗洗、晒晒更不可能消除。

专家指出,冬虫夏草常温生服(建议<60℃)是最具价值的食用方法。
冬虫夏草的传统食用方法,如煲汤、水煎、泡茶、泡酒等,虽然也能吸收部分精华,但远未达到最佳的效果。研究表明,当加热超过60℃时,冬虫夏草中的精华成分如大分子多糖、挥发性物质等会被破坏,冬虫夏草的功效明显降低。80℃加热15分钟,冬虫夏草中的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酸性非限制性DNA内切酶将彻底失活。(摘自《健康时报》2009年6月15日第16版)。
也就是说,冬虫夏草在常温下才能够最多地保留它的精华成分。
然而,冬虫夏草生长在土壤中,在最少两年的生长过程中,它的身体表面黏附了很多泥沙杂质,大量细菌、霉菌、寄生虫附着其上。这样的“脏虫草”是不能够常温生服的。
既然常温生服是冬虫夏草最有价值的食用方式,究竟什么样的冬虫夏草才适合常温生服呢?
对此,专家也明确地指出:最好在服用之前经过清洁和灭菌处理,使冬虫夏草达到安全食用的程度。
由于冬虫夏草上的“脏东西”与它体表黏性极强的菌膜紧紧附着,在家里很难清洁干净,而且在清洗处理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方法,极易造成精华成分损失。只有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方法进行严格清洗和灭菌处理,才能使冬虫夏草达到“安全食用级”的标准。

青海春天使用专业程序和专业用具深度清洗,严格控制水温及清洗时间,方能达到标准。清洁后还需进行低温干燥并用惰性气体密封包装,使冬虫夏草水分含量恒定在10%以内。并采用低温冷灭菌(灭菌时温度不超过60℃)的多重处理工艺,全面杀灭致病细菌、霉菌和寄生虫(卵),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食用级”冬虫夏草,便于存放,有效延长保质期,安全、卫生,可直接使用。
(2)超微破壁破膜技术
有很多消费者知道冬虫夏草常温生服效果最好。因而,将普通的冬虫夏草用小钢磨打成粉服用。事实上,把冬虫夏草用小钢磨打成粉的目的,是希望冬虫夏草珍贵的精华成分吸收利用最大化。但由于中药的功效成分多包含在细胞内,有了细胞膜与细胞壁的阻隔,吸收率较低。小钢磨打粉仅能够将冬虫夏草粉碎成较粗的粉末(粒径在200目以下),无法达到有效增加吸收的目的。
青海春天根据冬虫夏草虫体和子座结构不同的特点,将虫体和子座分开粉碎,分别运用细胞级超微破膜、破壁技术,得到冬虫夏草超微粉的最恰当粒径(平均700目),精华物质在1分钟内的总溶出度比原草高7倍、比粗粉高3倍,而且在以后60分钟内保持这种趋势,这项发明专利荣获青海省一等科技成果。
最后,青海春天研制的极草·纯冬虫夏草超微粉(薄膜衣片),在冬虫夏草超微破膜、破壁粉基础上实现了专利的100%纯粉无添加剂压片,开创了冬虫夏草口内含服,黏膜吸收的新方式,更好吸收,方便携带,随时使用,做到了有限资源,极限利用。
许多专家的研究结果证实,冬虫夏草浓度越高,对肿瘤的抑制作用越强。
正是由于极草超微粉精华成分瞬间和持续释放提升了3-7倍,用于养生保健具有史无前例的利用效果。
“冬虫夏草虫体与子座分开粉碎,细胞级超微破膜、破壁技术”,使冬虫夏草超微粉活性成分释放比原草提升7倍;”100%纯粉无添加剂压片技术”,独有的含片形态,创新冬虫夏草口内含服、粘膜吸收新方式,极致吸收,快速起效。实现了冬虫夏草药力速释,改变了冬虫夏草吸收率低、大量浪费的落后状况。
(3)极草5X冬虫夏草
极草•5X冬虫夏草系列产品融贯冬虫夏草天然精粹和尖端科技手段,将冬虫夏草活性成分最极致地保留、释放并被人体最大化吸收利用。极草含片、胶囊、佳兑等产品,真正实现了冬虫夏草的“有限资源、极限利用”。做到了以极少的资源耗量,达到更佳的药用效果,快速高效,并且相对增加了资源保存量。
l 优质原草精选系统:青海春天在对冬虫夏草研究的过程中,掌握了系统评价冬虫夏草核心技术,发明了冬虫夏草品质鉴定、精选方法。突破传统,直接改变了以传统单纯以大小分优劣的错误评价方式。建立完善了全套的冬虫夏草评价系统。根据子座长出地面的时间、成熟度,虫体的饱满度,结合水分、杂质、重金属含量、细菌等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全面评价。不仅仅关注大小与品相,更实现了对和冬虫夏草功效直接相关的、内在品质的精选。
l 常温生服净化系统:深度清洁:完全去除原草表面的泥沙杂质,减少30%-60%的无效重量。低温干燥:严格控制水分含量≤9%,最利于精华成分保存。多重灭菌:无致病细菌、霉菌、寄生虫(卵),安全、卫生,直接食用。惰气密封:惰性气体全程密封包装,品质恒定,贮存期长。显微观察:购买场所配置显微镜或放大镜,确保产品品质可被观测。
l 专利超微粉碎技术:冬虫夏草虫体与子座分开粉碎,细胞级超微破膜、破壁技术,独有分开粉碎专利,得到冬虫夏草虫体与子座的细胞级超微破膜粉、破壁粉,达到适合人体吸收的最恰当粒径,精华成分溶出与原草相比,突破性提升至少7倍,药力极限释放。发明专利:200710048651.8
l 专利纯粉压片技术:100%纯粉无添加剂压片技术,创新冬虫夏草口内含服、粘膜吸收方式,开辟冬虫夏草吸收新通道。保证了冬虫夏草精华成分吸收最大化,直接进入人体血液循环,无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效应。发明专利:ZL 200810303308.8
l 惰性气体保护技术:专利惰性气体空间保护技术,成品密封包装,流通环节掺水增重行为无机可乘,避免洁净产品被污染,保持品质恒定,方便保存,直接食用。实用新型专利:ZL 200720078663.0

极草•5X冬虫夏草体系,经国家权威机构批准成为冬虫夏草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12月7日,极草的标准经国家批准成为国家冬虫夏草行业标准。

⑥ 有谁知道黄芪破壁饮片有哪些好处吗

如楼主所说的肝脏保护这事,其实只讲对了一半。
黄芪其实针对气虚、气血不足、免疫力低下;易感易累;双向调节血糖;利水消肿、慢性胃炎等是可调的,无限能的黄芪破壁饮片独立的小袋包装,携带那还是比较方便的。

⑦ 我买了拉萨市昌都中药饮片厂生产的西藏麝香,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不好说,因为中药饮片厂?应该是藏药厂才对吧,1.麝香为贵重药材,易掺假,中药界对于其真伪鉴别具有丰富经验,今择数则介绍如下:
⑴手试弹性: 整麝香虽凝结坚固,但富于弹性,手捏微软,放手仍复原。检查有无异物及干燥程度时:可取麝香仁少许,置于手掌中用指摩擦,不脱色,搓即成团,揉捏即散,不粘手,并发出浓烈香气者为佳。
⑵铁钎插探:以特制之铁钎插入囊内,体察有无异物抵触,若不挡针、涩针、子眼模糊、香气浓烈、并无先浓后淡情况,则为真品。
⑶槽针抽验:以制有沟槽的钉子,由香囊的开口处插入,四方搅抽,取槽观察,有细绒白毛,粉末子痕清楚、无锐角、自然疏松、呈蝇蛆状叠附生成者为真香;颗粒不规则,有锐角,无绒毛,枯燥无光泽者为伪品。
⑷火烧试验:取麝香粉少许,置于金属器皿上猛火加热,真者迸裂,香气浓烈四溢,燃烧后油点似珠,灰烬呈灰白色。若有植物性掺杂,加火即燃烧化烟而无香气油点,灰烬呈黑褐色;若系矿物性掺杂则无油点,灰烬呈赭红色;若有动物性掺杂,则加火起油泡如血块迸裂,无香气,而有焦臭气,灰呈紫红色或黑色。
⑸水中试验:取麝香少许,放入盛有开水的碗中,不立即溶化,而水仍微黄、澄清,去水后仍清香不臭者为真。
2.过去曾经发现有下列物质掺入麝香中:锁阳粉末、肝脏粉末、干燥血液、羊粪、淀粉、儿茶、铁末、砂土等。可用下列方法检识:
⑴取粉末少许,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得显植物纤维及其他植物组织;否则为有锁阳或其他植物性物质或羊粪等掺杂之症。
⑵取粉末少许加水煮片刻,过滤,滤液分为二份,分别加碘溶液及5%三氯化铁溶液,不得呈蓝色,蓝黑色或蓝绿色,否则为有淀粉、儿茶等掺杂之证。
⑶取粉末少许入坩锅中烧之,真品的灰烬呈类白色;如显红色则为有干燥血液或肝脏粉末掺杂之症。
⑷按药典方法进行灰分测定,真品的灰分不得超过8%,否则为有铁末、砂土等无机质掺杂之证。

阅读全文

与三颗针饮片的食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写广告文案的方法 浏览:388
腌制咸鸭蛋最简单的方法视频 浏览:130
对苯醌的含量分析方法 浏览:437
训练宽背的方法 浏览:526
纠正孩子骨盆前倾的锻炼方法 浏览:317
急性大脑中血管梗塞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211
该用什么方法钓鲤鱼 浏览:497
失恋怎么解决方法 浏览:798
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208
手机出现竖道怎么简单方法能排除 浏览:124
碳水化合物分离和鉴定的常用方法 浏览:502
拔火罐方法及技巧视频 浏览:824
红酒杯好坏的测量方法 浏览:252
蓝瓶投放的正确方法 浏览:227
液压衣柜合页安装方法视频 浏览:623
奶瓶清洁消毒常用方法 浏览:733
海苹果的食用方法 浏览:2
如何判断是否是重载方法 浏览:958
创新思维导图的方法有哪些选择题 浏览:376
大众车怎么更换电瓶方法 浏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