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偏瘫患者上肢协调能力评定常用的方法

偏瘫患者上肢协调能力评定常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8-05 01:59:58

❶ 脑出血偏瘫患者胳膊和手有什么好的康复方法吗

首先得搞清楚患者所谓的“右侧下臂无力”是和具体内容,是处于迟缓状态没有任何随意运动呢还是说肌力有但是较小;
偏瘫患者的典型模式是: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故其“手指不能伸展”为正常发展状态
在进行肩关节的运动时候请注意先活动其肩胛骨,否则容易造成损伤 肩痛 进而造成“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的活动包括内收 外展 水平内收 水平外展 屈 伸 ;肘关节的运动包括屈和伸;腕关节的运动包括屈 伸 尺偏 桡偏;前臂的运动还有旋前 旋后 (铅笔顺时针方向转为旋后,逆时针为旋前)
如果病人处于迟缓期,没有任何随意运动,那么我们只有按照上述关节运动对其进行被动活动,同时可拍打肌肉进行刺激 。如果病人某些动作有一定力量但是比较弱,建议进行抗阻训练 增强肌力 偏瘫病人一般肩关节内收容易外展难 曲肘容易伸肘难 前臂旋前容易旋后难 曲腕容易伸腕难 手指抓握容易松开难 ,我们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训练
请一定注意避免长期卧床 一定注意尽量避免患侧输液 还是建议到正规康复医疗机构就诊
一 早期康复:
此期患者一般表现为迟缓性麻痹,没有随意的肌肉收缩,也不出现联合反应,机体基本处于全面松弛状态;相当于Brunnstrom恢复阶段1-2期。
(一) 基本目的:早期康复的基本目的是防止日后会严重影响康复进程的合并症,如肿胀,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等;争取功能得到尽早的改善,预防并发症。
(二) 早期康复方法:
1、正确体位:教会家属和护理人员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和患侧卧位的方法,要求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拍背数下。
2、翻身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分别向两侧转动,双足撑床。
3床上自我辅助练习:双手交叉前平举,上举过头,侧举,指鼻, 双腿屈曲撑床抬臀,双脚交叉侧移等。
4、床边被动运动——上肢:肩胛带,肩关节,肘关节,腕指关节。
5、床边被动运动——躯干牵拉,背肌挤压刺激。
6、床边被动运动——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及踝趾关节。
7、促进肌肉收缩的方法:利用对肌肉的突然牵张,引起肌肉收缩。
8、排痰
9、床头抬高坐位训练:床头渐抬高,每个位置患者能维持30分钟,则渐加10度再训练,直至能床边坐起,无靠`位平衡练习。
10、面,肌刺激:张口,鼓腮,叩齿,伸 ,顶上腭等,冰冻棉(或冰块含服)及味觉刺激。
11、呼吸控制练习:要求患者深吸气—缓慢呼气,放松。
12、坐训练:在床头抬高未达90度前,首先训练患者侧后单手支撑抬头抬肩的动作,直至能支撑坐起。
13、坐位平衡:正确坐姿,床边坐位平衡,包括前后左右各向。
14、坐位操:以加强平衡训练,包括双手交叉前平瘵,侧瘵,双手交叉指鼻,双手交叉向前指物;健侧下肢肌力训练等,可教会家属及护理人员,然后一日多次督促患者练习。
15、床到轮椅(或椅)的转移。
16、坐站练习:如有条件可早期给予患者床站立,帮助患者重获垂直感,重获对抗重力肌的控制,重获血压的自身调节,改善立位平衡和克服直立性低血压。一般情况下脑梗塞患者要求在入选治疗组3-4天后达到床边坐位,二周内可训练站立,辅助力量视病情而定;脑出血患者应尽量在二周内达到床边坐位,四周内达到站立。
17、健手做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活动:吃饭、穿衣、洗漱等。
18、应用电刺激:低频直流电刺激,TENS等。
19、应用肌电反馈技术。
20、应用推拿针灸治疗。
21、应用脑循环治疗促进脑血液循环。
22、言语治疗。
23、心理治疗。
(三) 康复安排:
指导患者和家属每日若干次完成1、2、3、8、9、10、11、17等项;4、5、6、7、12、13、14、15必须由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45分钟;18、19、20、21、22可由各单位自行确定进行与否;23、24如无进行专业的此项训练,治疗师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应进行简单的语言训练包括简单的发声练习等;并负责患者的心理疏导以求患者尽可能的配合和以最佳状态进行康复治疗。
二、中期康复
此期患者可明显的表现出上肢的屈肌协同运动和下肢的伸肌协同运动,并逐渐可做到某些肌肉关节的独立运动,相当于B恢复3-5期。
(一)中期康复目的:抑制协同运动模式,尽可能训练肌肉关节能够随意的独立的运动,提高各关节的协调性,渐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
(二)中期康复方法:
从被动 助动 主动
24、抑制上肢的痉挛模式。
25、伸展躯干促进和改躯干活动性,抑制躯干紧张,痉挛。
26、双手抱膝左右轻身体以控制上下肢痉挛。
27、肩关节屈下用患手触摸治疗者手再触摸自己前额,然后再触摸自己对侧肩以训练肘关节随意屈伸功能。
28、肢体放置与保持活动:在患手活动期间,指示在任意一个角度停住,并保持在此位置片刻以提高患上肢的空间控制能力。
29、肩关节各向关节自主运动:肩前平举,肩外展,肩外旋。
30、肘关节各向自主运动:肘,展,前臂旋后。
31、腕指的自主运动:腕背伸,侧偏,拇指外展,对指等。
32、肩带的活动:向上、向外、向下。
33、桥式运动训练髋关节伸展控制。
34、髋内外,外展的控制训练:健侧中立位患侧做,患侧中立位健侧做。
35、膝关节屈伸展控制训练。
36、髋伸展位膝关节的屈伸展控制训练。
37、患者悬垂位训练下肢准备负重运动。
38、俯卧位屈患膝训练。
坐位:
39、患侧上肢支撑训练。
40、患侧上肢下做小范围屈伸肘关节。
41、患手向前推物或双手交叉拾物。
42、手背推移物体。
43、前臂旋转压橡皮泥。
44、患侧下肢屈髋运动。
45、手指夹拾小物体(越过中线)。
46、健侧下肢肌力训练。
47、患侧下肢屈伸膝运动。
站立位:
48、站立平衡训练:左右前后移动重心。
49、站立平衡操:双手交叉(可视情况而定)前平举过头,前平举后躯干左右旋转等。
50、坐站控制训练,及分解练习。
51、双手支撑墙面做肘关节屈曲伸展运动以促进肘关节伸展或者患手独立支撑。
52、双腿前后站立,重心移动以小范围屈伸患膝。
53、髋伸展位屈膝。
54、屈髋屈膝准备迈步。
55、患侧下肢内收、外展和下降骨盆训练。
56、扶持下单腿分别站立。
57、低迈步训练以控制骨盆上提下进行迈步。
58、足ё诺匮盗贰?
59、双杠内步行训练(三点):健侧上肢向前扶杆——〉然后患侧下肢跟进——再健侧下肢上前一步。
60、持拐杖步行训练(三点、二点):健手持拐向前——患下肢向前迈出——健足跟上。
61、上下楼梯:上/健手扶——健侧下肢——患侧下肢
下/健手扶——患侧下肢——健侧下肢
62、床边ADL训练:洗漱、穿脱衣服、二便处理等。
(三)康复安排:以上各项基本需治疗师帮助与指导完成,一般每天1-2次,每次45分钟,每周练习4-5天,家庭内一天一次,下午可指导家属练习一次。
(四)注意事项
所有的关节应保持最大关节活动范围,并治疗是在无痛或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内,避免暴力,以轻柔手法为宜;治疗师应给适当的保护,辅助力量应由大到小,鼓励患者独立完成。
三、 后期康复
(一)康复目的:此期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患侧肢体,相当Brunnstorm恢复阶段5-6期。康复训练的目的在于如何更加自如的使用患侧,如何更好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通过训练掌握的技能,提高各种ADL能力,在保证运动质量的基础上提高速度,最大限度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方法:
继续前一阶段的训练,进一步巩固,提高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3、手指的精细动作加强训练
64、侧方行走训练7先向健侧后向后侧
65、改善步态训练:骨盆放松,屈膝加强训练
66、改善步态训练:踝背伸牵伸。
67、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站立位,健腿在前,患腿在后,指示重心前移,患足足跟不能离地。
68、促进患侧下肢支撑能力,患肢负重,健肢前后迈步。
69、做站立位两足轮流交叉运动。
70、家庭ADL指导。
71、居室改造。
(三)康复安排同前阶段。
此期训练以社区康复医生和家属及志愿者帮助为主,每周3—4次。两周一次家庭随访或门诊随访。
(四)关于辅助器具的使用。
72、足托——足下垂
73、腕背伸夹板——屈腕痉挛。
74、拐杖,助行嚣。
75、轮椅。

另外 关于病人手不能伸展的问题 我们除了进行被动活动或者让其做在床上撑手外 如果手指屈曲痉挛比较严重我们可以采用夹板(矫形器) 帮其撑开 每天5-6次 每次20分钟

❷ 康复评定有哪些方法

康复评定是通过一系列的评定手段对患者的各项功能进行评估,并以此为基础来为患者制定康复计划的过程。康复评定包括:1.运动功能评定;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3.语言与吞咽功能评定;4.社会功能评定;5、电诊断。1.运动功能评定

包括肌张力评定、肌力评定、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步态分析、神经电生理评定、感觉与知觉功能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反射的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等。

2.精神心理功能评定

包括智力测验、情绪评定、心理状态评定、疼痛的评定、失用症和失认症的评定、痴呆评定、认知评定、人格评定等。

3.语言与吞咽功能评定

包括失语症评定、构音障碍评定、语言失用评定、语言错乱评定、痴呆性言语评定、言语发育迟缓的评定、吞咽功能评定、听力测定和发音功能的仪器评定等。

❸ 偏瘫康复如何训练

康复介入越早,患者恢复越好康复早期介入,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因卧床引起的并发症,还可以改善病人中后期之站立及行走的异常姿势。
一、站立与行走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目的是为了: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②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具体方法包括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五种。
1.站起的训练
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上,双手叉握并伸向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患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嘱患者上身前挺,抬臂站起。
2.患侧下肢负重训练
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是通过电机带动患者四肢进行主被动训练,通过正确的运动模式刺激肌肉运动,刺激神经组织,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四肢功能的恢复。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
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稳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小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
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
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怎么治偏瘫

根据偏瘫情况,酌情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脑部修复。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预防压疮、肌痉挛、关节挛缩、下肢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中枢性疼痛、抑郁、吞咽功能障碍等。
一般治疗
发病期间宜静卧休息,适当活动下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对症治疗,如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偏瘫,应首先治疗脑血管疾病。
病情监测
监测患者血糖、血压等情况。
血压控制
准备溶栓治疗的患者需要控制血压在收缩压<185 mmHg,舒张压<110 mmHg。卒中后的低血压应根据病因给予相应处理。
血糖控制
血糖升高时,应控制在7.8mmol/L~10.0mmol/L;而低血糖发生时,应给予升血糖治疗。
4. 宜低盐、低脂、低糖、高蛋白质饮食。
药物治疗
对于存在肢体痉挛的偏瘫患者,可以全身使用巴氯芬、替扎尼定及盐酸乙哌立松,或局部使用利多卡因、石碳酸、肉毒素等药物,均能有效地缓解肌痉挛。有精神病史、脑血管病患者和老年人慎用。
中医治疗
多项研究认为,针灸、穴位按摩、推拿等中医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
血栓通、养阴熄风通络汤等药物可用于偏瘫患者的治疗。
针灸刺激运动区能加速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功能恢复,进而恢复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的支配和调节功能。
穴位按摩能促使病灶内尚未完全坏死的神经细胞兴奋性增高,促进病变区域和正常神经突触传递,发挥神经兴奋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和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时机:为了避免过早活动加重原发神经性损伤,一般主张患者在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原发疾病无加重的情况下开始康复。
康复周期
Brunnstrom将偏瘫康复分为6期,评判依据为患者上肢、手和下肢肌张力与运动模式的变化。
1期为患者不出现随意运动;
2期为患者开始出现随意运动,并能引出联合反应、共同运动;
3期为患者的异常肌张力显着增高,可随意出现共同运动;
4期为患者的异常肌张力开始下降,共同运动模式被打破,开始出现分离运动;
5期为患者肌张力逐渐恢复,并出现精细运动;
6期为患者的运动能力接近正常水平,但运动速度和准确性比健侧差。
按照疾病时期进行的康复
急性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的1~2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1~2期,通过被动活动和主动参与,促进偏瘫侧肢体肌张力的恢复和主动活动的出现,同时也要通过调整肢体和体位转换来预防压疮、关节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和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恢复早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3~4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2~3期,除急性期治疗外应抑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恢复,加强患肢主动活动。
恢复中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4~12周,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3~4期,加强协调性和选择性随意运动,结合日常生活进行上、下肢实用功能的强化训练,同时抑制异常肌张力。
恢复后期康复治疗
发病后4~6个月,相当于Brunnstrom分期5~6期,抑制痉挛,纠正异常运动模式,改善运动控制能力,促进精细运动,提高运动速度和实用性步行能力,掌握日常生活活动技能,提高生存质量。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有些患者在发病后6~12个月,有些在发病后1~2年。加强残存和已有功能的恢复,包括矫形器、步行架和轮椅的应用。防止异常肌张力和挛缩的进一步加重,避免骨质疏松的发生。

❺ 偏瘫常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对偏瘫患者进行康复,除了使用必要的药物外,主要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主要方法有: (l)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通过主动运动、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主要内容有关节活动度训练、增强肌力训练、姿势矫正训练和神经生理学疗法等。在脑血管病卧床期,主要进行体位转换、被动运动、保持良肢位、起坐训练以减少压疮、关节孪缩等并发症,为日后康复训练打好基础;在离床期应进行坐位训练、平衡训练、起立训练以促使患者肢体功能的提高;在步行期则主要以步行训练、改善步态为主。为了增进运动功能,常采用多种治疗技术的综合康复方法。 (2)作业疗法。作业疗法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自理、工作、休闲等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是最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的方法。主要训练包括运动能力训练、认知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自助器具使用训练等。 (3)语言疗法。可根据患者的语言情况和病变部位诊断出障碍类型,然后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途径的剌激引发并强化患者的正确语言反应。 (4)心理疗法。有效的心理治疗能增强患者的学习能力和主动参与意识,主要方法为支持性心理治疗、理性情绪和行为疗法等。 (5)文体疗法。文体疗法是采用体育支持运动项目及娱乐项目对患者进行训练,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改善、提高, 并且可以改善其不良的心理状态。主要有轮椅技巧、偏瘫体操和各种球类运动等。 (6)其他疗法。理疗、水疗的应用均有特殊的作用。祖国传统医学利用针灸、中药配合康复也具有独到之处。

❻ 怎样对婴儿脑性瘫痪进行运动能力评定的

运动的发育是随着神经系统而发育由于新生儿的大脑皮质发育不成熟,神经纤维髓鞘化没有完全角成,所以,新生儿的运动是无规律而且不协调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皮质的功能逐渐完善,条件反射也日益增多,儿童便逐渐掌握了各种新的运动和技巧所以儿童运动的发育,能十分准确地反映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是客观评定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依据

运动的发育是以姿势为先导的所谓姿势是非自觉的稳定的表现身体各部位之间所呈现的一定的位置关系,也就是机体在相对静止时,在克服地心引力情况下所呈现的自然位置如仰卧俯卧坐位立位等都是一种姿势姿势是产生自发运动和随意运动的基础,是为运动做准备的,运动则为姿势变动的结果只有保持正常的姿势,才能出现正常的运动,姿势和运动是相辅相成的,很难将两者分开

1.姿势运动发育的一般规律运动的发育包括粗大运动(grossmotor)及精细运动(finemotor)的发育,前者主要是指头躯干上下肢的运动,后者指手的运动儿童的姿势和运动,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保持正常状态的,其发育是随着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具体表现为:

(1)头尾方向发育的规律:头尾发育表现在脊柱的支持稳定性,是自颈椎向胸椎腰椎骨盆方向进行,即从头部开始,首先是头抬起与竖直,然后是胸部离床,上肢逐渐支撑胸椎与腰椎,最后才是坐位与立位的发育

(2)近位到远位的发育规律:如俯卧位时,先有肩部的支持,然后是肘支撑,最后才是手支撑爬行时也是如此,从腹部贴床的低位爬行,到膝手支撑的手膝位向膝立位立位发展

(3)联合运动到分离运动的规律:新生儿出生后神经功能不健全,髓鞘不完全,运动是由皮质下及脊髓功能控制,表现为刺激后产生总体运动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3个月以后的小儿,逐渐出现近位关节及远位关节的分离运动

(4)由原始反射向随意运动发育的规律:新生儿最初是反射性的不随意运动,如放在右手掌中的物品,开始只是一种握持反射,以后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育完善,才出现随意性的手抓握动作

(5)由粗大运动向精细运动发育的规律:儿童手抓握动作的发育呈现为开始是全手掌的抓握,以后逐渐发展为拇指食指对指能捏起米粒大小的东西的精细动作

2.头部控制能力的评定在婴幼儿所有运动功能发育过程中,头部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只有在头部克服了重力的影响,建立了正确姿势之后,才能发展眼-手的控制,以及视觉的正确性和对抗重力的各种平衡

(1)俯卧位:将患儿置于俯卧位,治疗师从患儿侧面观察头抬起的情况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很容易将头于身体正中线抬起,并保持这个姿势②患儿可在垂直方向将头抬起,但不能保持这个姿势③患儿可抬头,但头不能在身体正中线上④患儿无法将头抬起

(2)扶坐位:将患儿置于仰卧位,治疗师双手抓住患儿前臂将他拉成坐位,治疗师从患儿前面观察其头抬起情况患儿可表现为:①在整个过程中,患儿的头由后仰变为前屈,下颌贴近前胸②在整个过程中,患儿的头由后仰变为稍前屈,下颌不贴近前胸

③在整个过程中,患儿有时可保持头部与身体呈一直线④患儿不能自我控制头部与身体呈一直线

(3)站立位:将患儿置于立位,治疗师从患儿前面观察患儿头部空间保持的情况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可将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并保持这个姿势②患儿不能将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但可以保持这个姿势③患儿不能将头部与身体呈一条直线,突然后仰或前屈,摆动较大,很难维持一个固定姿势

3.翻身能力的评定这项检查主要测试患儿独自完成翻身动作和获得体位变化的能力将患儿置于仰卧位,用玩具引诱他向身体一侧翻转至俯卧位,然后再返回到仰卧位,治疗师在患儿进行体位变化的过程中,观察其头部躯干部骨盆下肢的旋转情况,以及身体翻转的程度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身体各部分可较协调地翻转至俯卧位②患儿可翻至俯卧位,但不能翻回来③患儿仅上半身或下半身翻转,可至半侧卧位,并保持这个姿势④患儿有翻身的意识,但无法完成动作

4.坐位保持能力的评定这项检查主要测试患儿保持坐位的能力及坐姿情况检查可在各种坐位姿势下进行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可独自取坐位,整个背部伸展②患儿可独自取坐位,但需双上肢支撑,背部稍弯曲③患儿必须躯干前屈双上肢支撑才能保持坐位,整个背部弧形弯曲呈“猿背”④患儿不能保持坐位

5.坐位平衡能力的评定这项检查主要测试患儿保持坐位后,在受到一定外力或双上肢抬起时的动态情况下的坐位维持情况患儿取坐位,治疗师分别自患儿前后左右推动患儿,或让患儿双上肢抬至身体不同高度进行观察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可承受治疗师施加的外力,或将双上肢充分伸展举过头顶②患儿可承受治疗师施加的部分外力或部分方向的外力,或让患儿双上肢伸展,肩关节水平外展90°③患儿不能承受治疗师施加的任何外力,但双上肢可在身体前参与作业活动④患儿既不能承受外力,也不能使用双手参与作业活动,只能维持坐位姿势

6.爬行能力的评定这项检查主要测试患儿独自获得爬行能力爬行姿势的情况

将患儿置于俯卧位,用玩具在其前方诱导他,让他独自向前爬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可以手膝位,四肢交替爬行②患儿可以手膝位,但行进时双下肢不能协调运动,而是同时运动③患儿以腹部紧贴地面,双上肢和双下肢交替匍匐爬行④患儿以腹部紧贴地面,双上肢交替运动,双下肢不运动,被托带爬行⑤患儿以腹部为支点,原地打转

7.站立正常情况下8个月的婴儿,可开始拉着栏杆尝试着使自己站起来,然后逐渐独立站稳脑瘫患儿站起时间较正常儿晚,站立时主要观察患儿对抗重力和躯体的伸展能力

8.行走通过和正常儿行走发育规律的对比,了解患儿的发育水平,同时注意观察:

(1)是否能两脚左右交替地轮流支持身体重量,而使身体向前移动

(2)是扶行,还是独立行走

(3)独立行走时采取的姿势如何,有无双腿交叉双手高举内旋屈腕肘双手屈曲大腿内旋膝过伸步基过宽用脚尖行走无法直线行走双手摆动异常等

9.上下楼梯正常小儿18个月左右即可开始上下楼梯脑瘫患儿何时可以上下楼梯,取决于他运动发育的水平应观察患儿,在应上下楼梯时期是否能独立上下楼梯,是否需扶手,或虽能上下楼梯但姿势异常等现象

10.手功能的评定从人体的发育角度来看,人从降生之日起,就逐渐开始对外界及自己身体各部分进行认识,而第一个被认识的,就是人的手日常生活中人们会经常看到婴儿把自己的手放在口中吸吮,这是他们对手的最初的认识之后,他们靠手去触摸自已的嘴巴脸和腹部,抱着自己的脚往嘴里送这些都是婴儿逐步学会用手去完成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手的功能评定包括以下各项:

(1)JEBSEN-TAYLOR手功能检查:

1)写一句话;2)翻卡片,翻书;3)捡拾细小物品;4)搭积木;5)拿起大而轻的东西;6)模仿进食;7)拿起大而重的东西

(2)PURDUEPEGBOARD测试:检查用品:有两列共50个小空的模板,细铁钉,垫圈,项圈

1)左手在30秒内用最快的速度将铁钉插入模板小孔,并记录数量;2)右手在30秒内用最快的速度将铁钉插入模板小孔,并记录数量;3)左右手同时操作,在30秒内用最快的速度将铁钉插入摸板小孔,并记录数量;4)被检者用最快的速度,按一个垫圈一个项圈,再一个垫圈一个项圈的顺序,在1分钟内依次套在铁柱上,并记录数量

(3)转移物品能力的评定:这项检查主要测试患儿将一只手中的物品送到另一只手中去玩的情况治疗师取一个2cm~5cm的方形积木,观察患儿玩积木的能力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可随意自如地将这只手中的积木传递到另一只手中去玩,而不会让积木掉到地上②患儿可完成双手间积木传递动作,但不能用一只手将另一只手中的积木抽出来③偶尔可将一只手中的积木递到另一只手中,有时积木会掉到地上④患儿不能用双手传递积木

(4)双手粗大协调性的评定:患儿取稳定体位,治疗师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塑料智力拼插块,让患儿将它们拼插在一起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双手可在身体前正中线,自如地将两块拼插在一起②患儿双手可完成拼插动作,但不能在体前进行,而是在体侧完成

③患儿先将一拼插块放在体前,再用另一只手抓住另一块拼插上去④患儿不能完成拼插动作

(5)双手精细协调性的评定:患儿取稳定体位,治疗师取一套直径1cm的训练用螺丝,让患儿将螺母拧上去或拧下来,观察患儿双手操作情况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双手可在身体前正中线将螺母拧下来②患儿只能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去拧,反过来就不能完成③患儿在体侧完成拧螺丝动作④患儿只会双手同时转来转去,不能将螺母拧下来

(6)手眼协调性评定:这项检查主要测试患儿手和眼的配合能力治疗师让患儿将带孔的圆木块插到木棍上,观察患儿操作情况患儿可表现为:①患儿可准确将圆木块插到木棍上,头部始终保持在身体正中直立位②患儿可完成插木块动作,但头转向一侧,用眼余光视物③患儿可完成插木块动作,但头转向一侧,患儿用手去触摸木棍的位置,然后插上④患儿无法完成这个动作

(四)运动发育评定量表—KIDS(KINDERINFANTDEVELOPMENTSCALE,KIDS)

KIDS是属于可以一次性进行大量检查的“筛查”,它采用“母亲记录”的方式,可以快速容易地实施检查

因为婴幼儿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家庭中度过,而且母亲对婴幼儿的行为是最关心和留意的,因此我们从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出发,以母亲的角度,来观察婴幼儿的行为和发育情况,在临床中比较有价值

KIDS具有以下特点:

①母亲记录式;②不需要特定的检查场所,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实施;③可以评价所有的日常生活;④记录的时间很短(约15分钟);⑤可以明确发育年龄发育指数大概范围等;⑥因为检查项目依照婴幼儿发育顺序的结构,由母亲来记录,所以可以作为养育孩子的参考;⑦该表于1989年由日本38个都道府县6090名孩子的数据标准化而来;⑧该表中没有性别差异的项目,所以处理数据比较容易;⑨该表中项目能通过表示与该发育年龄范围内65%~69%的婴幼儿发育情况相当KIDS分为以下四个量表:

1)A表(红色):适用于1个月~11个月的婴幼儿

2)B表(蓝色):适用于1岁~2岁11个月的婴幼儿

3)C表(绿色):适用于3岁~6岁11个月的幼儿(上学儿童除外)

4)D表(黄色):适用于1个月~6岁11个月的婴幼儿(疑似发育障碍儿)

❼ 偏瘫病人康复训练方法有哪些

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
1、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2、目的:
(1)使患者能从座位站立起来,增强下肢肌力,并能站稳
(2)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
(3)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3、方法

(1)站立的训练:
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臀站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
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换腿负重。
第二步:键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
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键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者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患者侧,一手握住患者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着患者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对于偏瘫患者来说,康复训练只能缓解病情,想要治疗疾病,必须选择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才是关键。

❽ 求:偏瘫病人上肢三角肌的训练方法

:(1)弛缓阶段和痉挛初期的治疗首先应用被动活动的手法活动肩胛骨。①患者取仰卧位,治疗师握住患者的患侧上肢,保持肘关节的伸展和肩的外旋位,进行肩胛骨的上方、下方、前方的运动。在肩胛骨不出现抵抗后仰卧位,健、患手双手交叉,肘关节伸展状态下前屈90°再放下(反复进行)。治疗师一手扶患肢上臂一手扶肘部,诱导肩胛带向前和肘关节伸展。在防止肩胛带后撤的状态下,让患者屈曲肘关节,用交叉着的双手触摸自己的脸、口、肩等。②坐位,患侧上肢放在桌上保持充分的前伸,手指伸展,拇指外展位,用健手自上而下擦拭患肢。(2)痉挛期①坐位:患侧上肢支撑于体侧,治疗师用手扶住患侧的肩和腋下,患者向患侧移动重心,使患侧上肢支撑体重。利用滚桶或砂板磨进行双手或单手的训练。将患侧上肢置于桌上,肩部前伸,肘关节伸展,患手固定于某个固定位置,同时健手进行写字、进食等活动,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联带反应。②立位:患侧上肢放于桌上支撑体重,健手自健侧持物越过患侧放下,此动作的目的在于学习肩胛带及躯干的旋转。(3)生活适应期在不引起患者过度用力和精神紧张(目的是防止屈肌痉挛增强)的状况下,为提高上肢功能应选择最容易伸展的肢位开始作业活动,如立位时做手的应用动作,健手活动时患手做支撑、手触口的活动、拇指和手指的对掌运动等。(4)自我训练坐位或立位,患者双手交叉,上举双上肢至头顶,然后双手触枕部,再举至头顶;再屈肘触胸或肩部等;伸直上肢进行内旋外旋的动作;屈肘,用健手进行患侧腕关节的背屈掌屈的活动。

❾ 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方法

瘫痪肢体的早期要做被动锻炼 以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保持肢体于功能位。按关节活动阈进行被动活动,按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运动到位,还要注意动作强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损伤。对肘、趾(指)、踝、膝关节要因其易发生强直,特别注意多运动。按摩患肢要轻柔而有节律,以使其放松。被动锻炼每天2次,每次15min。 配合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脑复康效果更好点.做好康复训练 (1) 行走训练 步幅均匀,频率适中,伸髋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要平稳,不要过急,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再转移至足跟,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 (2 )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1)击球,可教患者双手交替拍球或打击气球,以训练患者的协调运动,促进患者无意识的自主活动。(2)编织毛衣,这属于精细动作训练,既有利于训练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于感觉、感观等知觉的培养,有助大脑神经的功能恢复。 (3) 语言训练 指导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龇牙、叩齿等每个动作做5~10次/一个单元训练,教患者学习发音,先单个发音,准确后,可逐渐加深难度,可利用图片、字卡、实物等强化患者记忆,要求患者大声的读,刺激记忆。 5 心理护理 (1)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与患者谈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辞应简短清晰,重复重点,必要时可使用辅助器材,如助听器、识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沟通。(2)患者可能因偏瘫或失语而自卑、消极,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导致性情急躁,家属应注意关心患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精神及物质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顾虑,稳定患者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阅读全文

与偏瘫患者上肢协调能力评定常用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粉末活性炭颗粒度湿法检测方法 浏览:889
考试编排方法和技巧 浏览:317
白色结晶土蜂蜜鉴别方法 浏览:160
天然检测的方法 浏览:255
中效天井棉安装方法 浏览:910
讨论研究蓄积作用的意义和方法 浏览:314
血余炭的食用方法 浏览:256
牛蛙骨骼标本制作方法步骤 浏览:984
红铜火烧后用什么方法使其变硬啊 浏览:901
早些入睡的正确方法 浏览:640
电脑蓝屏了怎么办多种方法 浏览:187
皮筋安装方法 浏览:945
磁力表使用方法 浏览:806
如何计算下期和值的方法 浏览:167
火线脓疱的快速获得方法 浏览:547
尾盘快速跳水方法 浏览:437
豆角种植搭架方法图片 浏览:978
中学物理的研究方法 浏览:107
好用的图片文字识别方法 浏览:337
遮阳草帽的正确方法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