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玉竹可以怎样使用
(1)医师处方用量6~12g。
(2)玉竹适量。制成梧桐子大丸,每曰3次,每服30~50丸。用于去面皱、消老年色素斑。
(3)玉竹15g。水煎取汁,加白糖适量调味,每曰1剂,用于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引起的心力衰竭。
(4)玉竹15~30g。适量瘦猪肉同煮熟,食盐调味,食肉喝汤。用于肺阴虚之久咳痰少。
(5)玉竹3g、薄荷叶2片、生姜1片、蜂蜜少许。每曰1剂,水煎,晚饭后临卧时服。用于眼见黑花,赤痛昏暗。
(6)玉竹30g、两面针15g、虎杖15g、地榆12g、白芨10g。每曰1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
(7)玉竹9g、北沙参9g、石斛9g、麦冬9g、乌梅5枚、冰糖适量。水煎代茶饮。用于热病伤阴,或夏天多A口渴。
(8)玉竹20g、黄精20g、党参15g、柏子仁15g、红花15g、郁金15g、川芎15g。水煎服。用于心绞痛(肝肾阴虚型)。
(9)玉竹25g、党参15g、丹参10g。水煎服。用于心绞痛。
(10)玉竹9g、芭蕉头9g、小龙胆草9g、酸枣仁7粒。炖鸡,酌量食鸡肉喝汤,1曰2次。用于风湿性心脏病。
(11)玉竹9g、蚕茧6g。每曰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糖尿病。
(12)玉竹30g、天花粉30g、葛根15g。每曰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糖尿病。
(13)玉竹30g、夏枯草30g。每曰1剂,水煎分2~3次服。用于老年性眩晕。
(14)玉竹20g、黄精20g。共蒸熟后食之,隔曰1剂。用于神经衰弱。
(15)玉竹60g、生地60g、桂枝6g。水煎服。用于喉喑、喉痹。
(16)玉竹10g。焙干,研为细末,用适量醋调成糊状,敷双足足心。用于小儿鹅口疮。
(17)玉竹9g、泽兰9g、草果3g。水煎分3次服,隔曰1剂。用于小儿停食积A,腹痛腹胀。
(18)玉竹9g、木贼9g、山楂9g、粉条儿菜9g、山药9g。水煎,取汁,加甜酒、白糖适量调匀,1曰分2次服,连服7剂为一疗程。用于小儿疳积,毛发干枯,精神不振(粉条儿菜为百合科植物肺筋草的全草)。
(19)玉竹15g、生地10g、黄精10g、肉苁蓉10g。水煎分3次服,连服5~7剂。用于肾虚牙痛。
(20)玉竹5g、麦冬5g。切成小碎块,并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暑热或邪热伤及肺胃,津液耗伤的口干唇焦,口渴喜饮,引饮无度,心中烦躁,舌红少津。
(21)玉竹5g、川贝母2g、桔梗5g、紫菀5g。将川贝母砸碎,其他药切成小碎块,同时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肺经热盛,燥邪伤阴,肺失宣降的燥咳,症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22)玉竹5g、沙参5g、麦冬5g。切成小碎块,并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用,每曰上午和晚上各泡服1剂。用于热伤胃阴,阴虚津亏的糖尿病。症见口干口渴,引饮无度,咽干舌燥,大便秘结。
(23)玉竹5g、薄荷5g、葱白3个。葱白捣烂,玉竹切成小碎块,与薄荷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阴虚体质,外邪侵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恶寒,头昏头疼,口干口渴,舌红少苔。
(24)玉竹5g、麦冬5g、沙参5g、糯稻根须5g。沙参和玉竹切碎,与其他药一起置入茶杯内,倒入刚沸的开水,盖严杯盖,浸泡20分钟左右即可代茶饮用,可反复加入沸水浸泡数次,直至无味,每曰上、下午各泡服1剂。用于胃阴亏虚,津液耗伤的消渴证,症见口干口渴,引饮无度,烦热A出,舌红少苔。
(25)玉竹15g、沙参15g、猪心肺1副、葱25g、食盐3g。玉竹、沙参洗净用清水漂后再用纱布包起。猪心肺A洗干净,挤净血污,同玉竹、沙参一起放入锅内,再放入葱,加清水约2000mL,先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炖约1个半小时,心肺熟透即可食用,食时加入食盐。用于肺胃阴虚的燥咳、咽干少津、大便燥结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6)玉竹100g、猪心1000g、卤汁适量。玉竹切成米粒大小的节,用水稍润后放入锅内,注入清水煮2次,收取滤液约500mL;猪心破开洗净血水,锅内先注入清水适量,加入适量花椒和姜、葱与猪心共煮沸后再加入玉竹液同煮至猪心六成熟时捞出;锅内重新倒入适量卤汁烧开后下猪心,用文火卤熟捞出放在盘内。炒锅置中火上,加入适当卤汁、食盐、白糖、味精,收成浓汁,涂抹在猪心外,汁冷凝后,再刷上芝麻油即可食用。用于心阴不足之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肺阴不足之久咳、干咳,胃阴不足之烦渴、不思饮食等。本方可作冠心病、肺心病、糖尿病、肺结核患者之膳食。
B. 有谁知道玉竹的功效
《中国药典》:玉竹 【拼音名】 Yù Zhú 【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ATI ODORATI 【别名】萎蕤、玉参、尾参、铃当菜、小笔管菜、甜草根、靠山竹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 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Druce的干燥 根茎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扁,少有分枝,长4~18cm,直径0.3~1.6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具纵皱纹及微隆起的环节,有白色圆点状的须根痕和圆盘状茎痕。质硬而脆或稍软,易折断,断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段,干燥。 【性味】甘,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用量】 6~12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辞典》:玉竹 【出处】《吴普本草》 【拼音名】 Yù Zhú 【别名】荧,委萎(《尔雅》),女萎(《本经》),萎莎(《说文》),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吴普本草》),青粘、黄芝、地节(《三国志》),萎蕤、马熏(《别录》),女草、娃草、丽草(《酉阳杂俎》),葳参,玉术(《滇南本草》),萎香(《纲目》),小笔管菜(《盛京通志》),山玉竹(《铁岭县志》),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贵州民间方药集》),山铃子草、铃铛菜、灯笼菜、山包米(《东北药植志》),山姜、黄蔓菁(《山东中药》),芦莉花(《黑龙江中药》),尾参(《湖南药物志》),连竹,西竹(《广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 玉竹 的 根茎 。春、秋二季都可采挖,除去茎叶、须根和泥土,晾晒至外表有粘液渗出,轻撞去毛,分开大小个,继续晾晒至微黄色,进行揉搓、晾晒,如此反复数次,至柔润光亮、无硬心,再晒至足干:或将鲜玉竹蒸透后,边晒边揉,至柔软而透明时再晒干。收贮于干燥通风处,防霉蛀走油。【生境分布】生于山野林下或石隙间,喜阴湿处。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并有栽培。主产河南、江苏、辽宁、湖南、浙江。此外,安徽、江西、山东、陕西、广西、广东等地亦产。 【性状】干燥根茎,呈细长圆柱形残略扁,多不分枝,长5~15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稍粗糙,有细纵皱纹,节明显,呈稍隆起的波状环,节间长度多数在l厘米以下,节上有多数不规则散在的细根痕,较大的根痕呈疣状突起,有时可见圆盘状的地上茎痕迹。干燥者质坚硬,角质样而脆,受潮则变柔软。折断面带颗粒性,黄白色。气微弱,味略甜,有粘性。以条长、肉肥、黄白色,光泽柔润者为佳。【炮制】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蒸玉竹:取洗净的玉竹,置蒸器内加热蒸闷2~3次,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至半干,切片,再晒至足干。 【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甘,平。" ②《吴普本草》:"神农:苦;桐君、雷公、扁鹊:甘,无毒;黄帝:辛。" ③《滇南本草》:"味甘微苦,性平微温。" ④《药材学》:"味甘,性微寒。" 【归经】入肺、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 ②《本草通玄》:"入肾。" 【功能主治】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①《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野,好颜色,润泽。" ②《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③《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 ④《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 ⑤《四声本草》:"补中益气。" ⑥《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 ⑦李杲:"润肝,除热。""主风淫四末。" ⑧《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 ⑨《纲目》:"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⑩《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注意】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①《本草崇原》:"阴病内寒,此为大忌。" ②《本草备要》:"畏咸卤。"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附方】 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萎蕤汤) ⑤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四两(切),萎蕤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钱,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⑥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卫生家宝方》) ⑧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四两。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甘露汤) ⑨治虚咳:玉竹五钱至一两。与猪肉同煮服。(《湖南药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冲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饭前服,可治小便不畅,小便疼痛。 ⑾玉竹、党参、丹参各15克,川芎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治心悸,口干,气短,胸痛或心绞痛。 ⑿玉竹、北沙参各15克,麦冬、北五味子各10克,川贝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可治久咳,痰少,咽干,乏力等症。 ⒀玉竹、北沙参、石斛、麦冬各15克,乌梅五枚,水煎取汁,加冰糖适量代茶饮用,可治热病伤阴,或夏天出汗多引起的口干思饮,大便干燥。 ⒁玉竹20~50克,猪瘦肉250克,同煮汤服食,可治久咳痰少,气虚乏力等症。 ⒂玉竹、首乌、黄精、桑椹子各10克,水煎服,可治贫血萎黄,气阴两伤,病后体弱等症。 【临床应用】治疗心力衰竭:以玉竹为主,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等引起的Ⅱ~Ⅲ°心力衰竭5例,服药后分别在5~10天内心衰得到控制。其中3例对洋地黄过敏,服用少量即出现明显的洋地黄过量反应,改用玉竹治疗后,心衰控制,从未发生不良反应。用法:玉竹5钱,每日1剂,水煎服。5例均停用洋地黄,仅配合应用氨茶碱及双氢克尿塞。 【备注】玉竹还有肥玉竹,明玉竹,尾参等别外。本品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本品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心绞痛。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玉竹还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摘录】《*辞典》 《中华本草》:玉竹 【出处】出自1.《吴普本草》。 2.《雷公炮炙论》:凡使(萎蕤),勿用钩吻并黄精,其二物相似萎蕤,只是不同,有误疾人。萎蕤节上有毛,茎斑,叶尖处有小黄点。 3.陶弘景:《本经》有女萎无萎蕤,《别录》无女萎有萎蕤,而为用正同,疑女萎即萎蕤也,惟名异尔。今处处有,其根似黄精而小异,服食家亦用之。今市人别用一种物,根形状如续断,茎味至苦,乃言是女青根,出荆州。今疗下痢方多用女萎,而此都无止泄之说,疑 【拼音名】 Yù Zhú 【英文名】 Fragrant Solomonseal Rhizome, Rhizome of Fragrant Solomonseal 【别名】荧、委萎、女萎、萎yi、葳蕤、王马、节地、虫蝉、乌萎、青粘、黄芝、地节、萎蕤、马熏、葳参、玉术、山玉竹、笔管子、十样错、竹七根、竹节黄、黄脚鸡、百解药、山姜、黄蔓菁、尾参、连竹、西竹 【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P.officinale All.;P.odoratum (Mill.)Druce var.pluriflorum (Miq.)Ohwi] 采收和储藏:栽种3-4年后于8-9月收获,割去茎叶,挖取根茎,抖去泥沙,晒或炕到发软时,边搓揉边晒,反复数次,至柔软光滑、无硬心、色黄白时,晒干。有的产区则将鲜玉竹蒸透,边晒边搓,揉至软而透明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玉竹,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茎单一,高20-60cm。具7-12叶。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5-12cm,宽2-3cm,先端尖,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灰色;叶脉隆起,平滑或具乳头状突起。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总花梗长1-1.5cm,无苞片或有线状披针形苞片;花被筒状,全长13-20mm,黄绿色至白色,先端6裂,裂片卵圆形,长约3mm,常带绿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筒的中部,花丝丝状,近平滑至具乳头状突起; 子房长3-4mm,花柱长10-14mm。浆果球形,直径7-10mm,熟时蓝黑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及山坡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青海、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有时有分枝,长10-20cm,直径0.7-2cm,环节明显,节间距离1-15mm,根茎中间或终端有数个圆盘状茎痕,直径0.5-1cm,有时可见残留鳞叶,须根痕点状。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有细纵皱纹。质柔韧,有时干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横断面可见散列维管束小点。气微,味甜,有粘性。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 表皮细胞1列,细胞小,外被薄角质层,内皮层不明显,维管束散列,外韧型,偶见周木型。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玉竹多糖以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6.0%。【炮制】玉竹:除去杂质,洗净泥土,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蒸玉竹:取洗净的玉竹,置蒸器内加热蒸闷2-3次,至内外均呈黑色为度,取出,晒至半干,切片,再晒至足干。 【性味】甘;平 【归经】肺;胃经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 【注意】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 【各家论述】 1.《纲目》:萎蕤,性平,味甘,柔润可食。故朱肱《南阳活人书》治风温自汗身重,语言难出,用萎蕤汤以之为君药。予每用治虚劳寒热、zhan疟及一切不足之症,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殊功。不止于去风热湿毒而已,此昔人所未阐者也。主风温自汗灼热,及劳疟寒热,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 2.《本草经疏》:萎蕤,详味诸家所主,则知其性本醇良,气味和缓,故可长资其利,用而不穷。正如斯药之能补益五脏,滋养气血,根本既治,余疾自除。夫血为阴而主驻颜,气为阳而主轻身。阴精不足,则发虚热;肾气不固,则见骨痿及腰脚痛;虚而火炎,则头痛不安,目痛眦烂泪出;虚而热壅,则烦闷消渴;上盛下虚,则茎中寒,甚则五劳七伤,精髓日枯,而成虚损之证矣。以一药而所主多途,为效良伙,非由滋益阴精,增长阳气,其能若是乎?迹其所长,殆亦黄精之类欤。其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湿毒等证,皆是女萎之用,以《本经》二物混同一条故耳。 3.《本草新编》:萎蕤性纯,其功甚缓,不能救一时之急,必须多服始妙。用之于汤剂之中,冀目前之速效难矣。且萎蕤补阴,必须人参补阳,则阴阳有既济之妙,而所收之功用实奇。故中风之症,萎蕤与人参并服,必无痿废之忧;惊狂之病,萎蕤与人参同饮,断少死亡之痛。盖人参得萎蕤而益力,萎蕤得人参而鼓勇也。 4、《本草备要》:萎蕤,温润甘平,中和之品,若蜜制作丸,服之数斤,自有殊功,与服何首乌、地黄者,同一理也。若仅加数分于煎剂,以为可代参芪,则失之远矣。大抵此药性缓,久服方能见功,而所主者多风湿虚劳之缓证,故臞仙以之服食,南阳用治风温,《千金》、《外台》亦间用之,未尝恃之为重剂也。若急虚之证,必须参、芪,方能复脉回阳,斯时即用萎蕤斤许,亦不能敌参、芪数分也。(若)因李时珍有可代参、芪之语,凡遇虚证,辄加用之,曾何益于病者之分毫哉。 5.《本草便读》: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如风热风温之属虚者,亦可用之。考玉竹之性味、功用,与黄精相似,自能推想,以风温风热之证,最易伤阴,而养阴之药,又易碍邪,唯玉竹甘平滋润,虽补而不碍邪,故古人立方有取乎此也。 6.《本草正义》:玉竹,味甘多脂,柔润之品,《本草》虽不言其寒,然所治皆燥热之病,其寒何如(可知)。古人以治风热,盖柔润能息风耳,阴寒之质,非能治外来之风邪。凡热邪燔灼,火盛生风之病最宜。今惟以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证,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千金》及朱肱以为治风温主药,正以风之病,内热蒸腾,由热生风,本非外感,而热势最盛,津液易伤,故以玉竹为之主药。甄权谓头不安者,加用此物,亦指肝火猖狂,风阳上扰之头痛,甘寒柔润,正为息风清火之妙用,岂谓其能通治一切头痛耶?《本经》诸不足三字,是总结上文暴热诸句,隐庵之言甚是。乃昔人误以为泛指诸虚不足而言。故甄权则曰内补不足;萧炳则曰补中益气;日华则曰补五劳七伤虚损;濒湖则曰主脾胃虚乏,男子小便频数失精,一切虚损,且谓治虚劳寒热,及一切不足之证,用代参、耆,不寒不燥,大有奇功,几以此为劳瘵起死回生之神剂。不知柔润之性,纯阴用事,已足以戕生生之机,况虚劳之病,阴阳并亏,纵使虚火鸱张,亦无寒凉直析之法,又岂有阴寒腻滞之质,而能补中益气之理,诸家之说,皆误读《本草经》诸不足三字之咎。 7.《本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久服去面黑gan,好颜色,润泽。 8.《别录》:主心腹结气虚热,湿毒腰痛,茎中寒,及目痛眦烂泪出。 9.《药性论》:主时疾寒热,内补不足,去虚劳客热,头痛不安。 10.《本草拾遗》:主聪明,调血气,令人强壮。 11.《四声本草》:补中益气。 12.《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腰脚疼痛,天行热狂。7、李杲:润肝,除热。主风淫四末。 13.《滇南本草》:补气血,补中健脾。 14.《广西中药志》:养阴清肺润燥。治阴虚,多汗,燥咳,肺痿。 【摘录】《中华本草》
C. 鲜玉竹可否直接煲汤,要处理过吗每次用量
食用鲜玉竹,可以先焯一下水,然后进行烹调就可以,每次食用量200克左右就够了,多食无疗效
D. 玉竹有哪些药用价值
谈到玉竹,许多的朋友们都比较陌生,其实玉竹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药材哦,玉竹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的朋友们对于玉竹的药用功效还不是非常的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玉竹的药用功效有哪些吧。
玉竹的药用功效有哪些?相信我们大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服用一些玉竹,不仅可以起到养阴润燥的作用,并且还有很不错的进补作用哦,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经常服用一些玉竹哦。
E. 玉竹能吃吗
玉竹可以泡水喝,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功效。
F. 龙田玉竹的食用方法
玉竹的食用方法:
玉竹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玉竹。阴病内寒,此为大忌。玉竹畏咸卤。
玉竹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热病后期,损伤胃阴,症见饥不欲食,口舌干燥者可与沙参、麦冬、甘草等同施;肺中燥热阴液不足,干咳少痰,口燥咽干者,可与沙参、麦冬、桑叶等相配;凡内热水渴不止者,可与天花粉、山药、生地黄等同用,以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玉竹芹菜
功效:适合肺肾阴虚者(如咳嗽、咽干等)食用
材料:玉竹6钱,芹菜1把,盐、味精适量。
做法:
1、玉竹泡软切丝,芹菜洗净切丝烫过。
2、将材料下锅炒,起锅前调味即可。
沙参玉竹老鸭汤
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或糖尿病属阴虚者。
材料:光老鸭1只(约600克),北沙参60克,玉竹60克,生姜2片。
做法:
1、北沙参、玉竹洗净,老鸭洗净,斩件。
2、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调味供用。
玉竹金银花饮
功效:玉竹性平 味甘 润肺滋阴 养胃生津
材料:玉竹9-l5克,金银花15-30克,蜜糖适量。
做法:玉竹、金银花加水浸泡20分钟左右,再煎煮10-15分钟,去渣放凉,瓶贮分次冲服,服时加入蜜糖溶化。
玉竹豆腐
材料:玉竹50克,油豆腐10个,猪肉50克,水发香菇、芹菜各20克,米酒、味精、盐、胡椒粉、酱油、淀粉各适量,鸡汤300克。
做法;
1、猪肉剁成末,竹笋、芹菜、水发香菇切成细粒。
2、加淀粉、米酒、盐、胡椒粉、味精,调匀成馅心。
3、取油豆腐,填入馅心。
4、油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鸡汤、玉竹汁(玉竹加清水煎煮即成,取汁100克)。
5、加入酱油、米酒,焖烧至汤汁收稠时,起锅即可
菠萝玉竹茶
功用:补脾益气,生津止渴,醒酒。
材料:鲜菠萝(去皮)50g、玉竹5g、绿茶3g。
用法:用菠萝、玉竹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玉竹白糖
材料:玉竹250克,白糖300克。
做法:将玉竹洗净以冷水浸泡透,加水适量煎煮。每20分钟取药液1次,加水再煮,共煎取3次;合并药液,继续以小火煎煮浓缩,至粘稠将干锅时,停火;待温,拌入干燥白糖把药液吸净,拌匀,晒干,压碎,装瓶备用。每次服10克,以沸水冲服,每天3次,连服数天。
玉竹排骨汤
功效:玉竹具有生津、滋补作用;白芷能排除体内毒素,同时食用能美白肌肤并产生红润的肤色。枸杞的分量可适量增加一些,能滋润肠道并帮助排便,对瘦身很有帮助。
材料:排骨300克,玉竹15克,白芷、枸杞各10克;调味料:盐1小匙
功用:补脾益气,生津止渴,醒酒。做法:
1、玉竹、白芷、枸杞均洗净备用。
2、排骨洗净,放入滚水中烫去血水,捞出,稍微冲洗后沥干水分备用。
3、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以大火煮开,转小火继续炖煮1小时,加入盐调味即可。
玉竹牛展汤
功效:养阴益血,润肤增白。
材料:牛肉750克,玉竹100克,挑仁10克,生姜2片。
做法:
1、牛肉原块洗净,用滚水拖去躁味;玉竹、生姜洗净;桃仁用滚水烫去衣。
2、把全部用料放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3小时,捞出牛切块,调味供用。
淮山玉竹鸡汤
功效:滋补脾肺、生津止渴,糖尿病属于脾肺虚损者症见口渴引饮,神疲乏力,知饥不食,或食不知味,形体消瘦,咽干齿燥,舌淡红苔白干,脉沉细数糖尿病属于脾肾阳虚,症见小便清长,舌淡胖苔白腻者不宜饮用本汤
材料:雏鸡150克、玉竹30克 山药(干)30克 麦门冬30克 枣(干)30克、姜5克 盐3克
做法:
1、将鸡去毛及肠杂,洗净,切块
2、淮山(山药)、玉竹、姜、枣、麦冬洗净
3、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玉竹沙参粥
材料:玉竹、沙参各20克,大米50克。
做法:先将玉竹、沙参加水煎煮,去渣后再加入洗净的大米,加适量水煮粥即成。每日早晚分服。
功效:养阴润肺,通便。适用于热病或久病后大便干燥,伴口干舌燥。也可用于习惯性便秘患者。
G. 玉竹的特性有哪些
【性味归经】甘,平。入肺、胃经。
【功效主治】
1.养阴润燥用于肺燥咳嗽,干咳少痰,咽干口渴,常配伍沙参、麦冬等,方如沙参麦冬汤;用于阴虚劳嗽,常配伍生地、知母、百部等。
2.生津止渴用于热病后期,胃阴耗损,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常配伍麦冬、扁豆等,方如沙参麦冬汤;用于胃火炽盛,烦渴引饮,常配伍石膏、生地、石斛等。
此外,尚可用治素体阴虚之发热,恶寒,无汗,口渴,咳嗽,常配伍薄荷、白薇等,方如加减葳蕤汤。
【用量用法】10~15克,水煎服。清热益阴生津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禁忌】脾虚及痰湿内盛者不宜用。
【按语】玉竹味甘多液,质柔滋润,能养阴生津,补而不腻,且无恋邪之弊,尤长于养肺胃之阴液,故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效。
【类药鉴别】玉竹与黄精均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其中黄精甘平,不仅补气,又能养阴益精,为气阴双补之品;玉竹味甘微寒,功偏养阴润燥,且主阴虚外感。
H. 中药中“玉竹”一味药有什么作用
玉竹是临床常用的一味药,响石潭觉得堪称补益胃阴的珍品啊。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葳蕤,比如我们临床中用到的加减葳蕤汤,里面的葳蕤其实就是玉竹的哈。
玉竹具有养阴,润燥,除烦,止渴等功效。可以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等。关于玉竹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哈,且听响石潭道来,并谈一下玉竹的功效与作用。
相传,唐代有一个宫女,因不堪忍受皇帝的蹂躏逃出皇宫,躲入深山老林之中。无食充饥,便采玉竹为食,久而久之,身体轻盈如燕,皮肤光洁似玉。
后来宫女与一猎人相遇,结庐深山,生儿育女,到60岁才与丈夫子女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她依然是当年进宫时的青春容貌,惊叹不已。
玉竹又名“葳蕤”,属滋阴养气补血之品,古人称玉竹平补而润,兼有除风热之功,故能驻颜润肤,祛病延年。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胃经。 【功用主治】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胃有痰湿气滞者忌服。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选方】①治发热口干,小便涩:萎蕤五两。煮汁饮之。(《外台》) ②治秋燥伤胃阴:玉竹三钱,麦冬三钱,沙参二钱,生甘草一钱。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温病条辨》玉竹麦门冬汤) ③治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沙参三钱,麦门冬五钱,冰糖一钱,细生地五钱,玉竹一钱五分(炒香)。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温病条辨》益胃汤) ④治阴虚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生萎蕤二至三钱,生葱白二至三枚,桔梗一钱至钱半,东白禳五分至一钱,淡豆豉三至四钱,苏薄荷一钱至钱半,炙草五分,红枣两枚。煎服。(《通俗伤寒论》加减萎蕤汤) ⑤治卒小便淋涩痛:芭蕉根四两(切),萎蕤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入滑石末三钱,搅令匀。食前分为三服,服之。(《圣惠方》) ⑥治男妇虚症,肢体酸软,自汗,盗汗:葳参五钱,丹参二钱五分。不用引,水煎服。(《滇南本草》) ⑦治赤眼涩痛:萎蕤、赤芍药、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卫生家宝方》) ⑧治眼见黑花,赤痛昏暗:萎蕤(焙)四两。为粗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入薄荷二叶,生姜一片,蜜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后临卧服。(《圣济总录》甘露汤) ⑨治虚咳:玉竹五钱至一两。与猪肉同煮服。(《湖南药物志》) ⑩玉竹30克,芭蕉120克,水煎取汁,冲入滑石粉10克,分作三次于饭前服,可治小便不畅,小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