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附子与肉桂、干姜的作用有何异同
不同点:
干姜主入脾胃经,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而止呕;
肉桂、附子甘而大热,散寒止痛力强,善治脘腹冷痛甚者及寒湿痹痛,二者又能补火助阳,用治肾阳虚证及脾肾阳虚证。附子和干姜能回阳救逆,用治亡阳证,附子为“回阳救逆第一要药”,回阳力强,干姜力弱,常相须为用。
肉桂没有回阳的功效,但肉桂能引火归原,温经通脉,用治虚阳上浮及胸痹、阴疽、闭经、痛经等。干姜尚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证。
相同点:
附子、干姜、肉桂均为辛热之品,能温中散寒止痛,治疗脾胃虚寒证。
干姜的作用:
1、对体虚心悸有一定效果
干姜是一味温热的药材,对于心血供应不足和生病或者是生产后的人有补心强心的作用。
2、驱除体内寒气、温暖脾胃
自古以来便有煮姜汤驱除寒气的习惯,干姜自然也有这般效果,而且对于脾胃虚寒的的人群用作日常调理的辅助材料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3、润肺化痰止咳
干姜本身便是一味可入脾肺及心经的药材,所以对弈外感燥邪引起的肺燥热、痰多咳嗽是有良好效用的,而且平常使用干姜能起到一定的护肺作用。
4、有抗菌消炎
干姜中含有的有效物质能够很好的对抗炎症,也能有效的避免一些有害病菌对人体的侵害。
5、对于受寒或脾胃虚弱造成的拉稀有治疗作用
在受寒和脾胃不好的情况下有拉稀不止的症状可以用研磨成粉的干姜冲服。
(1)肉桂附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附子价值
经加工炮制品有盐附子和黑附片、白附片、炮附片、或统称为制附片。附子味辛,性大热,有毒,温里散寒、助阳行水、补火、止痛和局麻等功效。而且附子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
肉桂价值
肉桂的树皮、叶及“桂花”(初结的果)均有强烈的肉桂味,其中以桂花最浓,依次为花梗、树皮及叶。枝、叶、果实、花梗可提制桂油,桂油为合成桂酸等重要香料的原料,用作化妆品原料,亦供巧克力及香烟配料,药用作矫臭剂、驱风剂、刺激性芳香剂等,并有防腐作用。
干姜价值
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附子
网络-肉桂
网络-干姜
⑵ 肉桂的食用方法及注意有哪些
肉桂也就是桂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香料。当然,除了可以用作香料之外,肉桂也还有很多其他吃法,由于肉桂有着不同的食疗作用,想要达到不同的功效,也需要按照不同的方法来食用肉桂。那么,肉桂怎么食用比较有效呢?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肉桂的使用方法以及史食疗价值!
一、肉桂简介
桂皮又称肉桂、官桂或香桂,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的通称。本品为常用中药,又为食品香料或烹饪调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各地常用的有8种,其中主要有桂树、钝叶桂、阴香及华南桂等其他种类多为地区用药。各品种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给炖肉调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
二、肉桂做法指导
1.下焦阳虚火衰,症见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者,最宜与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功。
2.久寒积冷,寒凝气滞,而致脘腥冷痛,胁肋胀痛,肠鸣泄泻者,可单味研末服。
3.本品入肝肾血分、能温经通脉,故常用于寒凝经脉、气血瘀滞所致的痛经、经闭及产后腹痛等症,临床宜与川芎、当时等同用。
三、肉桂食疗作用
肉桂味辛、甘,性热;归肾、心、脾、肝经;香辣气厚,降而兼升,能走能守;
具有温肾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
主治肾阳不足,畏寒肢冷,腰检酸软,阳痿遗精,宫冷不孕,小便不利或尿频、遗尿,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脘腹冷痛,食少便溏;命门火衰,火不归原,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烂;虚寒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痈疡脓成不溃,或后溃后不敛。
⑶ 肉桂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补元阳、温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中药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皮及枝皮,一般于8-10月间选择桂树,按一定阔度剥取树皮,加工成不同的规格。主要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性味以辛、甘、热。归经:主入肾、脾、膀胱经。功能主治:补元阳、温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证。用法:主要以内服,煎汤、入丸、散剂,或者外用,研末调服、浸酒涂擦。禁忌症:主要是阴虚火热忌服,孕妇慎用。现代临床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有很好的作用。
⑷ 桂皮的功效与作用吃法
桂皮的功效与作用: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桂皮的功效是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桂皮的作用是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湿痹痛,桂皮食用禁忌是阴虚有火者忌服桂皮。
桂皮的功效与作用
基本概述
药名:桂皮
肉桂、官桂、香桂、山肉桂、土肉桂、土桂、山玉桂、山桂皮
性味:辛、甘、性温
归经:脾、胃、肝、肾
功效: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
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腰膝酸冷、寒疝腹痛、血痢、肠风、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水或酒调敷。
药材基源: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细叶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树皮。
桂皮的功效与作用
1、桂皮益肝肾,通经脉,散风寒,除湿痹,暖腰膝,止呕吐。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乱呕吐,噎膈胸满,膀胱寒疝,腰膝现冷,风湿痹痛及跌损瘀滞等症。《四川中药志》
2、桂皮治一切冷嗽:皂荚(去皮、子 涂酥炙)、干姜 (炮裂)、桂(去粗皮)各一两,上三味等分,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九米饮下,不拘时。(《圣济总录》五嗽丸)
3、桂皮治濡泻水利久不止: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脐)、干姜(炮)、赤石脂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日三服。(《圣济总录》桂附丸)
4、桂皮治真寒腰痛,六脉弦紧,口舌青,阴囊缩,身战栗:肉桂三钱,附子三、四钱(急则用生附子),杜仲二钱。热服。(《会约医镜》桂附杜仲汤)
5、桂皮治小儿下痢赤白,腹痛不可食:桂心、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白糊丸小豆大三十丸,米汤送下。(《普济方》桂连丸)
6、桂皮治腹内诸冷,血气胀痛。《本草拾遗》
7、桂皮补暖腰脚,破产后恶血,治血痢肠风,功力与桂心同。《海药本草》
8、桂皮治产后腹中瘕痛:桂(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9、桂皮治牛皮癣:官桂、良姜、细辛各五分,斑螫十个(研碎),白酒三两,浸渍七天,每天震摇一次,浸出有效成分,滤取清汁,为缓和白酒的局部刺激,加入甘油三十毫升。先将患处用温水洗软,再用药水涂擦,每日或隔日一次。不宜饮酒和吃刺激性食品。(《中药通报》1:19,1957)
10、桂皮治打扑伤破,腹中有淤血:桂心、当归各二两,蒲黄一升。上三味,治下筛。以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一。(《千金方》)
11、桂皮治寒疝气,来往冲心腹痛:桂心四两,生姜三两,吴茱萸二两。上三味,切,以酒一大升,煎至三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六、七里,一服。忌生葱。(《姚僧坦集验方》桂心汤)
12、桂皮治产后馀寒,下痢便脓血赤白,日数十行,腹痛时时下血:桂心、甘草各二两,白蜜一升,干姜二两,当归三两,赤石脂十两(绵裹),附子一两(炮,去皮,破)。上七位,以水六升,煮取三升,纳蜜,再沸,分三服。(《千金翼方》桂心汤)
13、桂皮治虚寒阴火之喉痛、喉痹:肉桂、干姜、甘草各五分。各研极细末,滚水冲掉,将碗顿于滚水内,再掉,慢以咽下。但先以鹅毛蘸桐油,入喉卷痰,痰出服药更效。(《外科全生集》桂姜汤)
14、桂皮治鹤膝风,贴骨疽及一切阴疽:熟地一两,肉桂一钱(去粗皮,研粉),麻黄五分,鹿角胶三钱,白芥子二钱,姜炭五分,生甘草一钱。煎服。(《外科全生集》阳和汤)
15、桂皮治脑头痛:桂(去粗皮)、荜茇、细辛(去苗叶).上三味等分 捣罗为散.每用一字 先满含温水一口 即畜药于鼻中;偏头痛 随痛左右用之.(《圣济总录》桂辛散)
16、桂皮治久寒积冷,心腹腰痛,胁肋胀满泄泻肠鸣,自利自汗,米谷不化:(《局方》大巳寒丸)
17、桂皮治经道不通: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结积血为气所冲,新血与故血相搏,所以发病,当归、川芎、芍药、桂心、莪术、牡丹皮各五分,人参、甘草、牛膝各七分,上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妇人良方》温经汤)
18、桂皮治奔豚疝瘕冲筑:肉桂、干姜、小茴香各五钱,牡丹皮、木香、槟榔各二钱,甘草五分。水煎服。(《方脉正宗》)
19、桂皮治九种心痛,妨闷:桂心半两。末,以酒一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圣惠方》)
20、桂皮治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者:官桂(为末)、雄鸡肝一具,等分。捣烂,丸如绿豆大,温汤送下,日三服。(《万病回村》桂肝丸)
⑸ 肉桂有减肥作用么要怎么服用
肉桂的食用方法:
1.羊肉肉桂汤:
将 6克桂皮放在1斤左右的炖肉中,炖熟之后,无论吃肉还是喝汤,都可以起到温中健胃、暖腰膝、治腹冷、气胀的作用。
2.肉桂粉:
桂皮3克,研细末,一日2次,温水送服,可治疗胃气胀,胃寒痛;将肉桂皮粉末加入菜中烹调,可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胆固醇。
3.肉桂红糖茶:
桂皮3~6克,红糖12克,水煎去渣,分2次温服。可治妇女产后腹痛:在月经前用3克桂皮、9克山楂肉、30克红糖,适量水煎煮三五分钟,分2次服下。可治月经来潮时腹胀痛。
4.肉桂膏:
桂皮6克,丁香6克,共研细末,放入膏药中,贴患儿肚脐,可治疗小儿腹泻。
5.肉桂附子鸡蛋汤:
桂皮3克,附子9克,鸡蛋1个,水煎桂皮、附子,去渣后,打入鸡蛋,熟后食蛋饮汁,1日2次。可治疗白带过多。
6.每天早餐前30分钟及睡前,用两勺蜂蜜,一勺肉桂粉冲开水一杯,喝下即可。
定期喝,即使吃高卡路里的食物,也不会让身体堆积脂肪。
⑹ 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药性相互作用多大
这貌似一个肾气丸加味,主要是补肝肾的。具体的说,有补肾填精、养益阳气、收涩的功能。桂附引火归源,枸杞、熟地、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补养肾精;山药、茯苓、黄精补脾胃,以后天之精养益先天之精、且共固阳气;牡丹皮、泽泻、菊花是为防温药过热化火,稍以寒凉制之;金樱子、五味子、桑螵蛸都是收涩药,可以预防肾气不固,精气外泄。总的来说是治疗虚损的方子,具体疗效须看处方者是否诊断正确。(全手打,并未抄袭或复制)
⑺ 附片和肉桂在一起的功效与作用
附片为大热之品,具有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寒止痛的功效。桂皮又叫做肉桂,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止泻的功效。
两者服用是温补阳气,温经通脉的,可以治疗寒症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寒冷等痹痛。
⑻ 新鲜附子怎么吃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9克(回阳救逆可用18至3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高敷;或切片贴敷艾炙。
附子补充信息:
1. 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淡附片、炮附片,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2. 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口腔灼热,发麻(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流涎,恶心,可能呕吐,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脉搏不规则(弱而缓),皮肤冷而粘,面色发白,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给予催吐剂;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及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兴奋剂;注意保温;必要时给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心跳缓慢而弱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附子适合人群: 阳虚阴盛,真寒假热。 阳盛阴虚,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附子食疗作用: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气雄行散,可升可降,走而不守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莠寒除湿,止痛
主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寒厥头痛,阴火喉痹,心腹冷痛,吐泻久痢,冷结便秘,阴寒水肿,冷积疝瘕,阳虚外感,风寒湿痹,中风挛急,阴疽疮漏。
附子食物相克: 附子反半夏、瓜蒌、白蔹、贝母、白芨;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附子做法指导:
1. 取本品温壮心肾阳气之功,常与人参同用,益气回阳。
2. 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滑精,或阳虚水泛、尿少水肿。常与肉桂等同用。
3. 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常与麻黄、细辛、桂枝、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配伍。
4. 内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附子有显着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⑼ 附子如何吃法
别名:附片、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
使用提示:内服:煎汤,3至9克(回阳救逆可用18至3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高敷;或切片贴敷艾炙。
附子补充信息:
1. 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分为附片(黑顺片、白附片直接入药)、淡附片、炮附片,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2. 因炮制或煎法不当,或用量过大,容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口腔灼热,发麻(从指头开始渐达全身),流涎,恶心,可能呕吐,疲倦,呼吸困难,瞳孔散大,脉搏不规则(弱而缓),皮肤冷而粘,面色发白,可能突然死亡。
解救方法:1~2%鞣酸洗胃,酌情给予催吐剂;服活性炭(混于水中服下);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对症治疗;及时使用尼可刹米等兴奋剂;注意保温;必要时给氧或进行人工呼吸;心跳缓慢而弱时可皮下注射阿托品。
附子适合人群: 阳虚阴盛,真寒假热。 阳盛阴虚,真热假寒及孕妇均禁服。
附子食疗作用: 附子味辛、甘,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气雄行散,可升可降,走而不守
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莠寒除湿,止痛
主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寒厥头痛,阴火喉痹,心腹冷痛,吐泻久痢,冷结便秘,阴寒水肿,冷积疝瘕,阳虚外感,风寒湿痹,中风挛急,阴疽疮漏。
附子食物相克: 附子反半夏、瓜蒌、白蔹、贝母、白芨;恶蜈蚣;畏防风、黑豆、甘草、黄芪、人参、乌韭。
附子做法指导:
1. 取本品温壮心肾阳气之功,常与人参同用,益气回阳。
2. 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滑精,或阳虚水泛、尿少水肿。常与肉桂等同用。
3. 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常与麻黄、细辛、桂枝、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配伍。
4. 内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
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
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
附子有显着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
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