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医院常用消毒方法 用法
医院常用的消毒有4种类型,第一种就是高温对于专用医疗器械进行杀菌和消毒。利用专业的消毒柜或者消毒箱进行杀菌消毒。第二种,就是利用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UV灯进行照射后,对于环境进行杀菌。但是不是很全面。
第三种就是利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杀菌,对于破坏细菌和病毒的细胞壁进行杀菌。但是有一定的时效性。浓度较高时,对于人体有一定的风险和危害。第四种,利用活氧水对于环境、物表、皮肤等等多个应用场景。对于医院的消毒杀菌,高效快捷。
2. 医疗机构空气,地面,物表如何消毒
可以选用天然植物提取成分的消毒液对地面、物表进行消毒,气味温和不刺激,相比较一些刺鼻或者难闻的消毒液自然味道消毒剂的气味更容易让人接受。达到抗病毒、防霉、高效抗菌长效抑菌。适用于很多场所或个人防护
3. 给医院病房消毒的方法有哪些
给医院病房消毒的方法有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法,化学消毒法。紫外线照射作为一种经济﹑方便的消毒方式,被临床广泛用于空气的消毒,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使用更为普遍。虽然紫外线消毒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消毒效果却不容否定。
病房怎么消毒
首先,病房应该定期的打开窗户通风,接受光照,天然的紫外线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经常通风换气,对于病房内的空气清洁,杀灭细菌,具有显着的,作用,而且也是成本最低的消毒方法,只要你打开门窗即可。
另外一种适合农村,可能还会经常使用,就是艾叶燃烧产生的烟雾,能够有效的杀灭空气当中的细菌和有害病毒,在古代这种消毒方法是常用的,在城市里面的人可能没有艾叶,可以到药店去买来艾条燃烧也是效果一样的。
第三种是空气消毒液,可以灌装在喷壶里面,用来喷洒,特别是角落,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
第四种是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紫外线灯具有日常紫外线25倍强的紫外线,把他在病房打开,一个小时,就可以杀灭所有的病菌,另外,紫外线有的带有臭氧功能的,杀菌效果更加好,就是紫外线照不到的地方也能够有效杀菌,现在医院通常都用这种方法进行消毒。
还有一种就是用八四消毒液,进行擦洗消毒,用八四消毒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兑入自来水中,我们用来擦洗,所有的用具,房间里的桌子,地板,能够起到有效杀菌的作用,这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常用的。
以上各种方法在使用过后,仍然要打开窗户,进行通风透气,因为只有通风才是最好的,净化环境的有效手段,而且所有的消毒剂使用过后也要通风,否则对人也是有害的。
4. 医疗器械与环境表面常用消毒剂有哪些,并举例加以说明
医疗器械可以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耐腐蚀的医疗器械可以使用过氧化物类消毒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5. 医疗行业都怎么消毒
医疗行业常见的灭菌方法:辐射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过滤除菌法、环氧乙烷灭菌法和臭氧灭菌法。
辐射灭菌法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湿热灭菌法指将物品置于压力蒸汽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过滤除菌法利用细菌不能通过致密具空滤材的原理以除去气体或液体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于热不稳定的药品溶液或原料的除菌。
臭氧灭菌法,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灭菌过程属生物化学氧化反应。
气体灭菌法指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醛、臭氧(O3)等,本法适用于在气体中稳定的物品灭菌。采用气体灭菌法时,需要注意灭菌气体的可燃可爆性、致畸性和残留毒性。
气体灭菌法最常用的气体是环氧乙烷,环氧乙烷气体杀菌力强、杀菌谱广,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属灭菌剂。一般与 80%~90%的惰性气体混合使用,在充有灭菌气体的高压腔室内进行。
环氧乙烷不会损害灭菌的物品且穿透力很强,一般可用于医疗器械,塑料制品等不能采用高温灭菌的物品灭菌。例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医疗器械、书籍、文件、皮毛、棉、化纤、塑料制品、木制品、陶瓷及金属制品、内镜、透析器和一次性使用的诊疗用品等。环氧乙烷也是目前最主要的低温灭菌方法之一。特别注意的是,含氯的物品以及能吸附环氧乙烷的物品则不宜使用环氧乙烷灭菌法。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灭菌柜内的温度、湿度、灭菌气体浓度、灭菌时间是影响灭菌效果的重要因素。
采用环氧乙烷灭菌时需满足下列灭菌条件:
温度 (54±10)℃
相对湿度(60±10)%
灭菌压力 8*10〈5〉Pa
灭菌时间 90min
灭菌条件应予验证 灭菌时,将灭菌腔室先抽成真空,然后通入蒸汽使腔室内达到设定的温湿度平衡的额定值,再通入经过滤和预热的环氧乙烷气体。灭菌过程中,应严密监控腔室的温度、湿度、压力、环氧乙烷浓度及灭菌时间。必要时使用生物指示剂监控灭菌效果。
本法灭菌程序的控制具有一定难度,整个灭菌过程应在技术熟练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灭菌后,应采取新鲜空气置换, 使残留环氧乙烷和其他易挥发性残留物消散。并对灭菌物品中的环氧乙烷残留物和反应产物进行监控,以证明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度,避免产生毒性。
6. 常用消毒方法有哪几种
凡清除和杀灭微生物的措施都具有消毒作用,可分为卫生消毒、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三类方法,通常要配合进行。
(1)卫生消毒 包括清扫、水冲、洗刷、粉刷等。
清扫:将养鸡和孵化环境中的鸡粪、污物、蛛网等铲除、清扫干净,也就清除了大量微生物,余下的微生物无藏身之处,就比较容易清除和杀灭。
水冲和洗刷:要在清扫的基础上进行。有条件的,最好在鸡舍外面设置水池或大缸,不断向其中补水,同时以水泵、软管、喷头为工具,像灭火一般,以屋顶、墙壁、地面、栖架等反复冲洗,边冲、边泡、边刷,达到清洁为止。无此条件的,可向墙下部及地面泼水冲刷。槽具、出雏盘等拿到外面洗刷。
粉刷:以石灰乳粉刷墙壁,可杀死和覆盖微生物。
(2)物理消毒 是利用阳光、紫外线灯、火焰及高温等杀灭微生物。
阳光消毒:槽具、蛋盘、出雏盘、蛋箱、运雏鸡的纸箱及垫草等,分别洗净、擦净、扫净,在阳光下曝晒一至数小时,有强大的杀灭微生物作用。阳光如经过玻璃,则其中的紫外线已被滤去,基本上没有消毒作用。
火焰消毒:鸡舍经清扫、水冲之后,对墙缝及角落,最好再用酒精或液化气喷灯作火焰消毒。
高温消毒:包括煮沸和高压蒸气消毒,适用于小件器械,药瓶等。
(3)化学消毒 是利用各种消毒药品杀死微生物,方法有药液喷洒、药剂熏蒸及药液喷雾等,不论何种方法,均应达到以下五种要求:
药液必须达到规定浓度。
药液的量必须充足。以药液喷洒地面进行消毒时,湿润一下效力甚微,对事先已用清水冲净的水泥地面,每平方米至少要用药液1.5升,不很干净的则要用到3~4.5升。
药液在地面、墙壁及所有被消毒的物体上,要维持浸泡、湿润状态20分钟以上。
消毒时室温及药液的温度应在20℃以上,温度越高,药效越好(少数不能加热的药品如漂白粉等除外)。如果室温和药液温度在10℃以下,则消毒效果很差,加大1倍浓度也只能稍有改善。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也同样要求室温在20℃以上。
必须在清扫、水冲、除去一切污物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消毒。各种污物,特别是鸡粪,会大大降低消毒药的效力。
7. 医疗场所消毒措施有哪些简述时间,浓度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8-06
8. 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法和灭菌法有哪些
常见的化学消毒灭菌法如下:
(1)浸泡法
选用杀菌谱广、腐蚀性弱、水溶性消毒剂,将物品浸没于消毒剂内,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2)擦拭法
选用易溶于水、穿透性强的消毒剂,擦拭物品表面,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3)薰蒸法
加热或加入氧化剂,使消毒剂呈气体,在标准的浓度和时间里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适用于室内物品及空气消毒或精密贵重仪器和不能蒸、煮、浸泡的物品(血压计、听诊器以及传染病人用过的票证等),均可用此法消毒。
①纯乳酸
常用于手术室和病室空气消毒。每100m2空间用乳酸12ml加等量水,放入治疗碗内,密闭门窗,加热熏蒸,待蒸发完毕,移去热源,继续封闭2小时,随后开窗通风换气。
②食醋
5-10ml/m3加热水1-2m3,闭门加热熏蒸到食醋蒸发完为止。因食醋含5%醋酸可改变细菌酸碱环境而有抑菌作用,对流感、流脑病室的空气可进行消毒。
此外,尚可应用甲醛或过氧乙酸等进行熏蒸灭菌。
(4)喷雾法借助普通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使消毒剂产生微粒气雾弥散在空间,进行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如用1%漂白粉澄清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作空气喷雾。对细菌芽胞污染的表面,每立方米喷雾2%过氧乙酸溶液8ml经30分钟(在18℃以上的室温下),可达99.9%杀灭率。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将环氧乙烷气体置于密闭容器内,在标准的浓度、湿度和时间内达到消毒灭菌目的。
环氧乙烷是广谱气体杀菌剂,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及芽胞,以及真菌和病毒等。穿透力强,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消毒后可迅速挥发,特别适用于不耐高热和温热的物品,如精密器械、电子仪器、光学仪器、心肺机、起博器、书籍文件等,均无损害和腐蚀等副作用。本品沸点为10.8℃,只能灌装于耐压金属罐或特制安瓿中。
操作方法:灭菌可用柜室法或丁基橡胶袋法。
①柜室法可在环氧乙烷灭菌柜内进行。将物品放入柜室内,关闭柜门,预温加热至40-60℃,抽真空至21kpa左右,通入环氧乙烷,用量1kg/m3,在最适相对温度(60-80%)情况下作用6-12小时。灭菌完毕后排气打开柜门,取出物品。
②丁基橡胶袋法在特制的袋内进行。将物品放入袋内,挤出空气,扎紧袋口。环氧乙烷给药可事先放安瓿于袋内,扎紧袋口后打碎,使其气体扩散;亦可将钢瓶放在40-50℃温水中气化后与袋底部胶管相通,使气体迅速进入,用药量为2.5g/l.将橡胶袋底部通气口关闭,放入20-30℃室温中放置8-24小时。
注意事项:
①环氧乙烷应存放在阴凉、通风、无火源、无电开关处。用时轻取轻放,勿猛烈碰撞。②消毒时,应注意环境的相对湿度和温度。钢瓶需加温时,热水不可超过70℃。③消毒容器不能漏气(检测有无漏气,可用浸有硫代硫酸钠指示剂的滤纸片贴于可疑部位。如有漏气,滤纸片由白色变粉红色)。袋内物品放置不宜过紧。④环氧乙烷有一定吸附作用,消毒后的物品,应放置在通风环境,待气体散发后再使用。⑤本品液体对皮肤、眼及粘膜刺激性强,如有接触,立即用水冲洗。⑥在环氧乙烷消毒的操作过程中,如有头昏头痛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离开现场,至通风良好处休息。
9.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紫外线照射灭菌
紫外线主要适用于空气的消毒,此外用于空调导管等物体表面的消毒。
常用低压型汞灯,发射波长253.7nm的紫外线。消毒房间照射剂量(所需灯数及功率),应根据室内容积和距灯管的远近计算,平均照射剂量为1w/m3,照射时间为30一60分钟,每日2-3次,如30 m3的房间,可用一支30W的紫外线灯,距离光源60一100cm内灭菌效果较好。
应定期对消毒装置进行检测,常用方法有:①ZnSiO3,荧光法:距紫外线20cm处放置荧光粉(ZnSiO3),若呈亮苹果绿色为良好,不变色为无效;②紫外线辐射仪测定:如不低于标准灯的60%可继续使用;③平皿培养对比法:照射5分钟,培养24小时(37℃),若杀菌率在90%以上可以使用。照射环境,要求室温以10℃一25℃为宜,湿度在40%一50%杀菌力最强。空气的洁净度及灯管表面的尘埃均可影响消毒效果。此外,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眼结膜炎、皮炎,照射时工作人员或病人应离开室内或采取防护措施。
2.乳酸熏蒸消毒
消毒前地面喷洒少量清水,紧闭门窗。按每100m2空间用80%乳酸12ml,加等量水,倒入容器内,下置酒精灯加温,待药液蒸发完后将火熄灭,封闭30一60分钟,再打开通风。适用于普通手术后的消毒。
3.甲醛、高锰酸钾消毒
按室内容积计算用量,40%甲醛(福尔马林)12mL/m3、高锰酸钾1g。房间相对湿度应在60%以上,室温在18℃以上。先将高锰酸钾置于容器内,再倒入甲醛溶液,即沸腾产生甲醛蒸气,封闭6-12小时,再开窗通风。适用于破伤风、气性坏疽等特殊感染手术后的消毒。
4.过氧乙酸熏蒸法
20%,过氧乙酸3.75ml/m3,置于耐热容器中,加热蒸发,室温应超过18℃,密闭l一2小时。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
手术室墙壁、门窗、地面、手术台的消毒常用化学消毒剂,如用2%一3%来苏儿(煤酚皂)溶液喷洒、擦洗,5%过氧乙酸2.5mL/m3喷雾,0.05%一0.1%新洁尔灭或洗必泰溶液喷雾、擦拭等。
10. 环境表面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
环境表面可以喷洒消毒计来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