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4、载体遗传标记筛选法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序列特异性筛选法和亲和筛选法。
遗传标记是指在遗传分析上用作标记的基因,也称为标记基因。在重组实验中多用于测定重组型和双亲型。作为标记基因,其功能不一定研究得很清楚但因突变性状是明确的,所以容易测定。对于微生物虽多用与生化性状有关的基因,但对高等生物则多用与形态性状有关的基因。也有用着丝粒作为遗传标记的。在微生物遗传学中遗传标记还区分为选择性标记(或称选择性基因)和非选择性标记(或称非选择性基因)二类。
‘贰’ 遗传标记名词解释是什么
遗传标记是指在遗传分析上用作标记的基因,也称为标记基因。在重组实验中多用于测定重组型和双亲型。作为标记基因,其功能不一定研究得很清楚但因突变性状是明确的,所以容易测定。
对于微生物虽多用与生化性状有关的基因,但对高等生物则多用与形态性状有关的基因。也有用着丝粒作为遗传标记的。
形态学标记:
形态标记是指肉眼可见的或仪器测量动物的外部特征,以这种形态性状、生理性状及生态地理分布等待征为遗传标记,研究物种间的关系、分类和鉴定。
形态学标记研究物种是基于个体性状描述,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够完善,且数量性状很难剔除环境的影响,需生物统计学知识进行严密的分析。但是用直观的标记研究质量性状的遗传显得更简单、更方便。此法仍是一种有效手段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遗传标记
‘叁’ 基因的遗传标记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遗传标记主要有4种类型,即形态标记(morphological:markers)、细胞学标记(cytological:markers)、生化标记(biochemical:markers)和分子标记(molecular:markers)四种类型。
在植物遗传育种研究中可被利用的遗传标记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多态性高;②遗传稳定,表现共显性;③对农艺性状影响小;④能检测整个基因组;⑤经济方便,容易观察记载。
‘肆’ 法庭科学中常用的DNA遗传标记有哪些类型
目前法医dna分析使用的dna遗传标记主要有: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单核苷酸多态(SNP)和微小插入缺失(Indel)三种。其中STR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标记。
‘伍’ 遗传育种 选择育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目前生产上常用的选择育种有两种方法,即单群选择和集团选育。
在某一蜂场内,如果发现少数几群蜂有某一有利变异——独特的优点时,则可采用单群选择法扩大,加强该有利变异。首先将这种变异的蜂群单独挑选出来作为种群,既作母群又作父群,繁殖一批后代蜂群。观察和测定这些蜂群的女儿蜂群,如果这些女儿蜂群表现出在这些有利变异上具有与亲代蜂群相同的优良性能,说明这种变异性状是可以遗传的。那么这个优良变异的蜂群即留作种用蜂群,从其后代中选出具有与亲代相同的变异性状的蜂群,留作继代种用蜂群,累代朝着这一有益变异的方向连续选择和繁育下去,经过若干世代后,这一有益变异就可在后代蜂群中稳定地遗传下来,育成具有某一独特性状的新品种。
在某一蜂场内,经过考察或鉴定,发现具有相同类型的有益变异性状的蜂群的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集团选育的方法。可将选出的蜂群作为种用蜂群,并把这些蜂群分作两组,一组作母群,移取其卵或小幼虫培育处女王;另一组则作父群,让其培育种用雄蜂,把处女王和雄蜂放在具有可靠隔离条件的交尾场进行自然交尾,或进行人工授精。对这批种用蜂群的后代进行鉴定,从中选出与亲代具有相同变异性状的优良子代蜂群作为继代种用蜂群。并把它们也分作两组,分别作为母群和父群进行繁育。如此重复选育下去,使某一有利的变异性状在后代蜂群不断巩固和加强,最后就有可能形成一个具有某一有利性状的新品种。
‘陆’ 遗传标记有哪些
遗传标记是指在遗传分析上用作标记的基因,也称为标记基因。在重组实验中多用于测定重组型和双亲型。作为标记基因,其功能不一定研究得很清楚,但应突变性状是明确的,所以容易测定。对于微生物,虽多用与生化性状有关的基因,但对高等生物则多用与形态性状有关的基因,也有用着丝粒作为遗传标记的。在微生物遗传学中,遗传标记还区分为选择性标记(或称选择性基因)和非选择性标记(或称选择性基因)二类。
遗传标记指可追踪染色体、染色体某一节段、某个基因座在家系中传递的任何一种遗传特性。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可遗传性和可识别性,因此生物的任何有差异表型的基因突变型均可作为遗传标记。
遗传标记包括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免疫学标记和分子标记五种类型。
‘柒’ 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较常规的动物选种方法有何优点
优点:数目和种类很多 ;一次PCR反应可检测多个遗传位点;AFLP分析模板用量少;分辨率高;假阳性低,可靠性高;AFLP标记多数为显性。
分子育种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二就是转基因。后者可谓是个“雷区”,因此不少科学家们转而专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这种育种方式现在流行的名称为基因组分子育种,相比于传统育种技术。
这种分子育种技术选择更准确、更高效,可使育种周期大大缩短,且成本降低,因此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这种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的有机结合有可能成为孕育作物遗传育种的第三次技术突破。
基因组扫描法
候选基因法作为某个性状的候选基因通常是一些已知其生物学功能和核酸序列的基因,它们参与性状的生长发育过程。这些基因可能是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或是在生化代谢途径中影响性状表达的基因。候选基因法研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如候选基因的选择引物设计,基因特定片段的扩增,多态位点的寻找等。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标记辅助选择
‘捌’ 在人类基因组中有哪些遗传标记用它们能为科研和应用做什么服务
遗传标记包括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物化学标记、免疫学标记 和分子标记五种类型。
形态学标记
形态标记是指肉眼可见的或仪器测量动物的外部特征 (如毛色、体型、外形、皮肤结构等),以这种形态性状、生理性状及生态地理分布等待征为遗传标记,研究物种间的关系、分类和鉴定。形态学标记研究物种是基于个体性状描述,得到的结论往往不够完善,且数量性状很难剔除环境的影响,需生物统计学知识进行严密的分析。但是用直观的标记研究质量性状的遗传显得更简单、更方便。目前此法仍是一种有效手段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学标记
细胞遗传标记是指对处理过的动物个体染色体数目和形态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染色体核型和带型及缺失、重复、易位、倒位等。一个物种的核型特征即染色体数目、形态及行为的稳定是相对的,故可作为一种遗传标记来测定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及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基因的携带者,染色体变异必然会导致生物体发生遗传变异,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通过比较动物与其近缘祖先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追溯动物的起源和演化,检测动物的遗传特性,为动物育种提供较好的方法。
生物化学标记
生化遗传标记是以动物体内的某些生化性状为遗传标记,主要指血型、血清蛋白及同工酶。 20世纪60年代以来,蛋白电泳技术作为检测遗传特性的一种主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蛋白电泳所检测的主要是血浆和血细胞中可溶性蛋白和同工酶中氨基酸的变化,通过对一系列蛋白和同工酶的检测,就可为动物品种内的遗传变异和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提供有用的信息川。但是,蛋白和同工酶都是基因的表达产物,非遗传物质本身,它们的表现易受环境和发育状况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蛋白电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蛋白电泳技术操作简便、快速及检测费用相对较低,日前仍是遗传特性研究中应用较多的方法之一。生化遗传标记经济、方便,且多态性比形态学标记和细胞遗传标记丰富。已被广泛应用于物种起源与分类研究和动物育种中。
免疫学标记
免疫学标记是以动物的免疫学特征为遗传标记,主要指:红细胞抗原、白细胞抗原、胸腺细胞抗原等。早在1900年,Ehrlich和Morgenroth指出山羊红细胞表面存在抗原,并证明这些抗原具有个体差异;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转向白细胞抗原的研究,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MHC的重要特性与疾病及生理性状具有重要关系。根据动物个体淋巴细胞抗原特异性,研究品种间、个体间、抗病力强弱的差异及亲子关系等。
分子标记
分子标记是以个体间遗传物质内核苷酸序列变异为基础的遗传标记,是 DNA 水平遗传多态性的直接的反映。与其他几种遗传标记——形态标记、同工酶标记、细胞标记相比,DNA 分子标记具有的优越性有:大多数分子标记为共显性,对隐性的农艺性状的选择十分便利;基因组变异极其丰富,分子标记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在生物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组织的 DNA 都可用于标记分析;分子标记揭示来自 DNA 的变异;表现为中性,不影响目标性状的表达,与不良性状无连锁;检测手段简单、迅速。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现在 DNA 分子标记技术已有数十种,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基因组作图、基因定位、植物亲缘关系鉴别、基因库构建、基因克隆等方面。
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免疫学标记等一直被广泛应用,然而这些标记都无法直接反映遗传物质的特征,仅是遗传物质的间接反映,且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研究动物遗传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分子克隆及DNA重组技术的日趋完善,研究者对基因结构和功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分子水平上寻找DNA的多态性,以此为标记进行各种遗传分析。DNA分子标记直接反映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能稳定遗传,信息量大,可靠性高,消除了环境影响。DNA水平的遗传标记自产生以来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DNA的研究,对于单基因病,采用“定位克隆”和“定位候选克隆”的全新思路,导致了亨廷顿舞蹈病、遗传性结肠癌和乳腺癌等一大批单基因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分裂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基因疾病是目前疾病基因研究的重点。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和基于基因组知识的治疗、基于基因组信息的疾病预防、疾病易感基因的识别、风险人群生活方式、环境因子的干预都是DNA为我们的医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
‘玖’ 根据所用的分子技术将DNA标记分为哪几类
第一类是以DNA分子杂交技术为核心的分子标记常用RFLP标记,即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标记这是应用最早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也称为第一代分子标记产生RFLP的分子基础是DNA中特定酶切位点上碱基对的变异,反映了DNA序列中核苷酸排列顺序的差异利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形成大小不等数量不同的分子片段,经电泳分离,通过Southern印迹将DNA片段转移至支持膜(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然后用放射性同位素(P32)或非放射性物质(地高辛荧光素)标记的探针与支持膜上的DNA片段进行杂交,检测不同遗传位点等位变异(多态性),判断DNA样品中是否有与探针同源的片段以及该片段的长度用作RFLP探针的有cDNA探针和gDNA探针两种
第二类是以PCR扩增方法为核心的分子标记,这类分子标记被称为第二代分子标记
RAPD标记,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基因组DNA为模板,以一个随机的寡核苷酸序列(通常为8~10个碱基对)作引物,利用PCR扩增反应,非定点地扩增基因组DNA,产生不连续的DNA产物,然后用凝胶电泳分开扩增片段,检测DNA序列的多态性
第三类标记采用PCR与酶切相结合的方法,常用的是AFLP标记,即扩增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AFLP标记是选择性扩增基因组DNA酶切片段所产生的扩增产物的多态性,其实质也是显示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的长度多态性,只不过这种多态性是以扩增片段的长度不同被检测出来的AFLP方法实际是RFLP和PCR技术的结合,即PCR-RFLP该技术先用1对引物特异性扩增基因组的某一高变区,然后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产物,电泳检测多态性PCR-RFLP分析省去了探针的制备分子杂交等繁琐的过程,DNA需求量也少,大大简化了传统的RFLP技术AFLP是共显性标记,多态性丰富,分辨率高,稳定性重复性好,适用于基因追踪基因定位和构建高清晰度的遗传图谱
第四类是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也被称为第三代分子标记SNP也是以PCR技术为基础的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性反映基因组中单个碱基的变化,是基因组中最普遍频率最高的遗传标记不同个体间在基因水平上的单核苷酸变异,平均每1000对碱基出现一个SNP,单个SNP虽然只有两个等位基因,但其高密度弥补这一不足某些位于基因表达序列内的SNP(codingSNP,cSNP),有可能直接影响蛋白质结构或表达水平,鉴别cSNP对于复杂表型性状与基因变异之间的关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