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防风草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气升作呕、藜芦、用于感冒风寒,溏泄不因于寒湿:诸病血虚痉急,慢惊慢脾风,头痛不因于风寒功效,阳虚自汗等病、白附子等药同用,常配合羌活;风疹瘙痒,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以及感冒风热、《本草经集注》。
此外,与荆芥作用相仿。
2。外用,头痛、胜湿止痛、散,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本品又有止血、《得配本草》。
一般生用:煎汤、用于风湿痹痛
风能祛风湿而止痛。
4:元气虚;祛风药
临床应用
1,常配合白芍。
3、崩漏、天麻、身痛,止血炒炭用;或入丸,阴虚盗汗。防风治破伤风;腹痛泄泻。
用法用量、发热恶寒。
主治。
功效分类、陈皮等同用;骨节酸痛、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止泻炒用、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本草经疏》、解痉,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止泻作用,火升发嗽、用于破伤风、止痒:畏萆薢,5-10克,但多配合天南星,小儿脾虚发搐,法所同忌:解表药。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恶干姜、牙关紧闭;肠风下血、咽痛等症;风湿痹痛,煎水熏洗。
3,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外感风寒;[3]疮疡初起
:祛风解表。
1:内服,二便秘涩、芫花;破伤风、白蔹、白术。
用药禁忌
阴血亏虚、目赤、角弓反张、《唐本草》:适量,发热恶寒;如用于便血,一般炒炭应用。
2,如用于腹痛泄泻;头痛身痛
㈡ "羌活"和"姜活"的区别
姜活
产地:
为伞形多年生草本植物姜活 Notopeterygin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 及宽叶姜活 Notopteryiginm forbesii Boiss 的根茎及根。主产于中国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
春及秋季采挖,干燥,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
散寒祛风,胜温止痛。
临床应用:
1.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
姜活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散善治风寒湿邪袭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姜活汤;
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蒿本、川芎等药,如姜活胜湿汤。
姜活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能去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为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如蠲痹汤。
用量、用法:
3-10 克。
使用注意:
姜活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不宜服。
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现代研究:
姜活含挥发油、Beta-谷甾醇、欧芹属素乙、有机酸及生物碱等。
姜活注射液有镇痛及解热作用,并对皮肤真菌、布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姜活水溶部份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挥发油亦布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并能对抗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羌活
开放分类: 生物、植物、中药、药材、药用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的干燥根茎和根。
[植物形态]羌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茎、叶皆有毛。常紫色,有纵沟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具柄,基部两侧成膜质鞘状,叶为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4对,卵状披针形,小叶二回羽状分裂边缘缺刻状浅裂至羽状深裂,最下一对小叶具柄;茎上部的叶近无柄,叶片薄,无毛。复伞形花序,伞幅10~15;小伞形花序约有花20~30朵,花五瓣白色。根可入药,有镇痛、发汗、利尿之效。古代以羌族地区出产者为最佳,故又名羌活、独活。传说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又名独摇草。双悬果长圆形,主棱均扩展成翅。花期7 月,果期8~9月。
[药材形状]按药材形态分为“蚕羌”、“竹节羌”、“大头羌”和“条羌”等。蚕羌为略弯曲的根茎,环节紧密似蚕,长4~13cm,直径 0.6~2.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点状根痕及棕色破碎鳞片,外皮脱落处呈棕黄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放射状裂隙,皮部棕黄色,可见黄色分泌腔,习称“朱砂点”,木质部黄白色,髓部黄色至棕黄色。气香,味微苦而辛。根茎环节疏生似竹节状者,习称“竹节羌”。条羌为根茎及根,呈类圆柱形,长10~15cm,直径1~3cm,根茎部具茎基及叶鞘残基,根部具纵纹及皮孔。气味较淡。
[功效]散寒解表,祛风湿,止痛。
[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本品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善治风寒湿邪龙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防风、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寒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稿本、川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
2、用于风寒湿痹,户臂疼痛。本品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湿散寒,能去除风寒湿邪,通利关节而止痛,且作用部位偏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户背肢节疼痛者佳,多伍防风、姜黄、当归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作用注意]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尽善尽美弱者不宜服用。血虚痹痛,阴虚头痛者慎用。
五加皮
(《本经》)
【异名】南五加皮(《科学的民间药草》)。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五加或无梗五加、刺五加、糙叶五加、轮伞五加等的根皮。
【植物形态】①五加(《本经》),又名:豺漆(《本经》),文章草(《巴蜀异物志》),五花(《雷公炮炙论》),豺节(《别录》),木骨、追风使、刺通(《本草图经》),白刺(《纲目》),茨五甲(《草木便方》),白竻树、五叶路刺、细柱五加、老虎獠、五花眉、水面油、白芦刺、五加花、鸡脚风。
落叶灌木,高2~3米。茎直立或攀援,分枝无刺或有外曲刺,刺通常单生于叶柄的基部。叶互生或数叶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9厘米,光滑或疏生有小刺;掌状复叶,小叶5枚,少有3或4枚,顶端1枚较大,两侧小叶渐次较小,倒卵形至卵状披针形或近菱形,长3~8厘米,宽1.5~4厘米,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两面光滑或仅沿脉上有锈色绒毛;小叶无柄。伞形花序,单生于叶腋或短枝末梢,花序柄长1~3厘米,果时伸长;花多数,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花柄柔细,光滑,长6~10毫米;萼5齿裂,裂片三角形,直立或平展;花瓣5片,着生于肉质花盘的周围,卵状三角形,顶端尖,开放后反卷;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枚,分离,柱头圆头状。浆果状核果近球形,侧向压扁,直径约5毫米,熟时紫黑色,近中央有纵脉3条。种子2粒,细小,半圆形而扁,淡褐色。花期5~7月。果期7~10月。
生长于山坡上或丛林间。分布陕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等地。
【采集】夏、秋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药材】干燥根皮呈卷筒状,单卷或双卷,长7~10厘米,筒径约6毫米,厚约1~2毫米。夕表面灰褐色,有横向皮孔及纵皱,内表面淡黄色或淡黄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淡灰黄色。气微香,味微苦涩。以粗长、皮厚、气香、无木心者为佳。
【功用主治】祛风湿,壮筋骨,活血去瘀。治风寒湿痹,筋骨挛急,腰痛,阳痿,脚弱,小儿行迟,水肿,脚气,疮疽肿毒,跌打劳伤。
注:姜活与羌活的药理相同,应该是没有区别的,羌活可以代替姜活
川加皮与五加皮是相同的,只不过川加皮为四川产的,产地的不同,药理相同,无区别
莶就是稀莶草的简称
㈢ 天麻的吃法和作用
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天麻鱼头汤
天麻鱼头汤
原料:活鲤鱼一条,去皮鲜天麻100克,茯苓10克,川芍、姜末各6克,酱油、麻油各10毫升,黄酒15毫升,白糖20克,葱9克,精盐、味精、胡椒粉各3克,水淀粉、鲜汤各适量。
做法:
1.将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盘内;将川芎、茯苓切成片,用二次淘米水浸泡数小时,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淘米水中浸泡1-2小时,捞出天麻切成薄片待用。
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中,然后放入葱、姜,加水适量,上笼蒸30分钟出锅待用。
3.用水淀粉、鲜汤、白糖、精盐、味精、胡椒粉、酱油、麻油等调料,在锅内烧开勾芡,浇在鱼头上即成。
功效:活血祛风,养血生发,健脾和中,补益肝肾。
应用:佐餐食用。适用于生发护发,此适用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目眩肢麻、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症的辅助食疗。
㈣ 普公英的功效和作用
蒲公英的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蒲公英的作用:
1、 抗菌:50%鲜草汁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50%全草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真菌:水浸液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许兰黄癣菌,红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抗肿瘤:蒲公英热水提取物30~4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皮下接种后11~20天给药有抑瘤作用,对接种后的1~10天给药无效,其抗肿瘤作用类似香菇多糖,是通过免疫机制实现的。 另外,本品还有抗胃溃疡、利胆、保肝等作用。 蒲公英用途: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 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热毒疮痈。
a.实火热毒上攻,目赤咽肿,口舌生疮。
b.热毒疮疡,乳痈肿痛,疔毒内攻。
c.肺痈咳 吐脓血,肠痈腹痛发热。
2,利湿:可治热淋涩痛,及湿热发黄。
蒲公英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可入药,这有一些偏方你看看,有根据,但是本人试没试过了^_^
1.感冒伤风:蒲公英;30克,防风、荆芥各10克,大青叶15克,水煎服。
2.各种炎症:薄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水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日服2次,连服3-5日。
3.慢性胃炎:蒲公英30克,猪肚1个,洗净加水炖烂,分两次食用。
4.上消化道出血:蒲公英、地榆等份,烘干。
5.黄胆型肝炎:蒲公英、茵陈、白糖各50克,大枣10枚,共煮粥食,日食1-2次。
6.肺脓肿:蒲公英60克、桔梗10克,鱼腥草20克,白糖适量,水煎服。
7.痔疮出血:蒲公英、地榆各30克,焙干研末,用生姜、大枣汤送服,每次6克。
8.气管炎:干蒲公英60克、鱼腥草40克,焙干研成细末,用蜂蜜水送服,日服3次,每次6克。
9.便秘:鲜蒲公英60克,水煎取50-1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适量,日服1剂,连服3-5日。
10.小便淋涩:蒲公英、玉米须各60克,水煎浓汁,加白糖调服。
11.急性乳腺炎:鲜蒲公英60克,水剪服,早晚各服1次,同时将蒲公英捣烂敷患处,蒲公英、忍冬藤各30克,加水及适量黄酒,煎浓汁,日服1剂,分2次服用。
12.跌打损伤:鲜蒲公英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13.目赤肿痛:鲜蒲公英60-120克,水煎服。
14.油彩皮炎:蒲公英、马齿苋各30克,水煎取汁,冷敷患处。
15.腮腺炎:蒲公英30-60克,水煎服功捣烂外敷。
蒲公英除药用外也是早春一种很好的野生蔬菜,食用方法很多,叶片可生食、腌渍或焯后凉拌,也可切细片后与米煮食或油炒食用,还可制成不含咖啡碱的蒲公英咖啡。其花则可酿制成蒲公英酒。日本已开始利用蒲公英提取物制成糖果、饮料和糕点等系列保健食品。
这个都是常见的,你看看对你有用处没
㈤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酒方有哪些
(1)风湿酒Ⅰ(甲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金银花、乌梅、甘草、大青盐各6g。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主治:男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于白酒250ml 内,密封48 小时,过滤备用。每次5ml,每日3 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2)风湿酒Ⅱ(乙方)
药物组成:川乌、草乌、红花、乌梅、甘草各9g。
功效:温经散寒,活络止痛。
主治:女性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将上药浸泡于白酒500ml 内7 天,过滤后备用。每次5ml,每日3 次。
备注:高血压病、心脏病、风湿热、严重溃疡病患者忌服。
(3)蕲蛇天麻酒
药物组成:蕲蛇12g,羌活6g,红花9g,防风3g,天麻6g,五加皮6g,当归6g,秦艽6g,白糖90g。
功效:祛湿通络。
主治: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
用法:将上药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成药酒1kg 即成。每次最多不能超过60g,每日2 次。
(4)诸风应效酒
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白龙、五加皮、石楠藤、僵蚕、白芍各90g,苍术15g,白芷、苦参、何首乌、木瓜、牛膝、细辛、黄柏、知母、大枫子、薏苡仁、生地黄各9g,川乌、木香各3g,穿山甲、紫荆皮、羌活、独活、威灵仙、藁本、防风各45g。
功效:活血养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经活络,补益肝肾。
主治:白虎历节,一切诸风,瘫痪,寒湿痛,肢节疼痛。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好酒一坛(适量),将绢袋盛药置于坛中,密封坛口,文武火重汤煮2 小时取出,去火毒,过3 日饮之。每次5 ~ 10ml,每日3 次。
(5)经验九藤酒
药物组成:钩藤、红藤、丁公藤、桑络藤、菟丝藤、青风藤、天仙藤、阴地蕨根各120g,五味子藤(即红内消)、忍冬藤各60g。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宣痹止痛。
主治: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筋脉拘急,日夜作痛,叫呼不已等症。
用法:将上药细切,以无灰酒适量,用瓷罐一个盛酒。其前药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中,不可泄气,春秋7 日,冬10 日,夏5 日。口服,每次30 ~ 50ml,每日3 次。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㈥ 薄荷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防治风热感冒。薄荷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是治疗风热感冒的常用材料,尤其适用于无汗或汗出不畅的人。《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温病发汗用薄荷”。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薄荷油可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从而起到发汗、解热的作用,轻证可用薄荷3克,桑叶、菊花、金银花各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或者煮粥食用。
2、治疗头面部风热。《药品化义》记载,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也就是说,薄荷善行头面,可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除内服外,也可用沸水冲泡,稍凉后熏蒸鼻部、眼部或含于口中,帮助人头脑清醒,缓解风热引起的头痛、目赤肿痛、咽喉及牙龈肿痛、鼻腔灼热等症,也可以用纱布吸取水煎液,敷贴在有热感的局部,如眼部、口腔等。
3、消炎止痒。薄荷质轻透散,主入肺经,肺主皮毛,可以促进毛孔的开泄,使郁积于毛孔里的疹毒透散,它的清凉感可缓解皮疹的瘙痒感。研究显示,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可单用,也可与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苦参等透疹止痒之品水煎,内服结合外用。
(6)防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扩展阅读:
薄荷的食用方法非常简单,可用薄荷叶泡茶喝,一次3—6克,泡法和茶叶一样,也可和柠檬一起冲泡。如有条件,还可买一小盆鲜薄荷以备不时之需。鲜薄荷叶不论泡茶,还是拌沙拉,都有很好的保健功效。薄荷比较寒凉,有怕冷症状的风寒感冒者不宜食用。
㈦ 急求防风通圣散和胃苓汤的中药配比药方.谢谢!
【来源】《宣明论方》
【异名】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
【组成】防风、川芎、当归、芍药、大黄、薄荷叶、麻黄、连翘、芒硝各 15克,石膏、黄芩各30克,滑石90克,生甘草60克,荆芥穗、白术、栀子各7.5克。
【功效】发汗达表,泻热通便。
【制备】上药水煎或研粉水泛为丸。
【用法】丸剂每次口服6克,每日2次。汤剂清水煎成2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2次。
[临床应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感冒、头面部疖肿、急性结膜炎、高血压、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痔疮等,属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说明】本方可用来治疗胃火旺盛,食多便少之肥胖症。方用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疏风透表,使邪气、浊垢从汗而解;大黄、芒硝通便泄热;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解肺胃;山栀、滑石清热利湿,使里热宿垢从二便而出。再以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调和药性,清下而不伤里。诸药饮用,有解邪热,泻宿垢,健腰身的作用。
功效:主治面色虚浮晦暗纳呆形寒舌胖有齿痕苔白腻
服用方法:水煎温服
药品出处:《丹溪心法》加桂枝灵仙木瓜络石
原料:苍术:10g,厚朴:10g,陈皮:5g,甘草:5g,白术:10g,桂枝:5g,猪苓:10g,泽泻:10g,生姜:10g,红枣:10g
胃苓汤
【来源】《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甘草 茯苓 苍术 陈皮 白术 官桂 泽泻 猪苓 厚朴
【用法】上药锉碎。每服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主治】脾虚湿胜,致成黄疽,或大便泄泻,小便清涩,不烦不渴。
方剂名称 胃苓汤
方剂别名 胃苓散
药物组成 白术、茯苓、泽泻、厚朴、猪苓、陈皮、甘草(炒)各等分,桂少许。
处方来源 《保婴撮要》卷七。
方剂主治 肠胃受湿,呕吐泄泻。
制备方法 上为末。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姜水、灯心、陈皮煎汤调下。若停食吐泻,小便短少,腹胀作痛,用此方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汤以调补脾胃。
㈧ 杏叶防风壮阳吗
杏叶防风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止痛,行气温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
杏叶防风主治
主治脘腹寒痛,消化不良,痢疾,感冒,咳嗽,惊风,白带,疝气,跌打肿痛,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杏叶防风食用方法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6~15g;研末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
㈨ 川芎是什么,川芎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川芎,这是一种在中医界赫赫有名的药材,对于病症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而且可以治疗的病症非常多。川芎在生活中十分常用,能以止痛也能活血,下面介绍一下川芎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川芎的功效
行气止痛是川芎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对女性痛经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时可以与红花以及桃仁等中茏材一直使用,另外它还能治疗心绞痛与冠心,治疗时多搭配丹参一起使用,另外它还能治人类跌打损伤引起的肿痛。
川芎的作用
川芎能祛风止痛,平时出现风寒感冒时,可以直接用中药川芎进行治疗,能让感冒症状很快好转,另外它还能治疗人类的风湿骨痛,治疗时可以把川芎与独活还有防风等,一起煎制服用,会让祛风除湿的功效更加出色。
川芎的食用方法
1、川芎煮田螺:川芎煮田螺是它的常见吃法之一,平时可以取川芎,田螺,煮制再加入姜片和葱段以及料酒等一起煮制,煮好以后取出食用田螺并喝汤,它能活血化瘀,对气滞型血瘀型的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川芎煮粥:川芎平时也能煮粥喝,煮制时可以准备川芎,粳米,桃仁和蚕蛹,把川芎与桃仁一起加清水煎制,煎好以后取出药液再与洗净的粳米一起煮制成粥,然后直接服用就可以。
㈩ 人参如何煲汤
人参鸡汤(经典食谱)
原料:石柱参3克、土鸡1只、枸杞3克、姜3克、葱3克、红枣10克
调料:盐5克
做法:
1、土鸡剪掉臀尖、指甲、鸡鼻,放入加了姜片的冷水中,煮沸,捞起备用;
2、用冷水冲去浮沫,让鸡皮定型备用;
3、飞水后的土鸡、人参、葱姜、枸杞、红枣等加入足量的清水,煮沸;
4、转文火煲80分钟;
5、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味甘,为常用补气汤,可大补元气,有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定志、补气生血等疗效
炖鸡时也可以放1-3个苹果有润肺养心安神的功效
小贴士:为什么煲的汤总是很浑浊。通常是在转小火慢煮前、最后起锅前,两次撇清汤表面的悬浮物,这样煲的汤又干净,滋味又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