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水中沉井施工方法有哪些
沉井施工方法有四种: www.dgguangqu.cn 一、排水法下沉:60年代前,在市政工程中,凡用地与环境条件受到限制或埋深较大的地下构筑物,基本都采用排水下沉的沉井施工。井底开挖大都用人工挖土与卷扬机吊出的方法,由于缺少控制沉井平稳下沉的具体技术措施,致使时有突沉、偏沉、超沉和沉井周围地面坍陷的情况发生。针对这些问题,60年代后,开始用触变泥浆填充井外周刃脚以上的空隙,并采取分层均匀开挖、严格控制沉井下沉速度和“锅底”开挖的深度及设框架底梁等措施,防止刃脚下土体出现大范围滑动区,使沉井平稳下沉,提高下沉的准确性和控制井周地面沉降的可靠性。 至80年代,随着地基加固新技术的发展,在紧靠建筑物的沉井施工中,预先对井外周和井底土体进行加固,使沉井在下沉中不影响周围建筑物。1986年,设计要求排水下沉深11.65米的宜川路泵站沉井时,泵站离苏州河驳岸墙较近,两侧又有厂房等建筑物,而且沉井又须穿过含水砂性土层;为确保安全,在沉井外周敷设井点,井点外围再设置旋喷桩防水帷幕,并在帷幕内降水,帷幕外灌水,有效地控制周围厂房和苏州河驳岸的沉降和开裂。 二、不排水法下沉:1961年,在隧道试验工程的董家渡通风井施工中,曾先预建深24.6米的沉井。考虑到用排水下沉法将沉井沉到一定深度后,井内外水土压力差会使井底土体失稳隆起,而且若沉井继续下沉,井底下粘性土层又不能抵抗其下面砂土层中承压水的压力,故采用排水下沉法将沉井沉至16米深后,首次采用不排水法下沉,在水中用抓斗挖土,将沉井继续下沉到位。1965年,地铁试验工程中的02号竖井,以及1965~1967年打浦路隧道的1、3、4号竖井工程,均采用排水初次下沉、不排水二次下沉的施工方法,并在工程实践中积累技术数据和经验。至80年代后,不排水 沉井施工 技术不仅可使沉井平稳下沉到位,而且还可有效地控制井周地面沉降。 三、不排水钻吸法下沉:1984年,结合延安东路隧道2号风井宽24.3米、长28.2米、深33.6米的沉井施工,研制钻吸机,开发钻吸法沉井新工艺和使沉井刃脚挤土平稳下沉的成套工艺。每台钻吸机由2台带水枪刀盘的GEQ-1250A型潜水电钻和1台QAPS潜水砂泵组成,挖土方便,下沉稳准,又能控制井周边地面沉降。2号井下沉后的倾斜率仅为0.8%,井周边以外13米处,地面下沉为11毫米。此后又在市南电缆过江隧道的浦东、浦西两个沉井以及吴泾热电厂取水口盾构工作井施工中应用,效果良好。 1990年,在江湾东区泵站工程中,采用小型钻吸机沿井内壁挖槽,槽内用泥浆护壁,沉井下沉到位后,将井壁外侧的泥浆置换固化,使沉井达到稳定要求,再开挖井内土体,浇筑内部结构。该沉井周围地面的沉降在10毫米之内。此工艺称为中心岛式下沉法。 四、连续沉井法 1966~1969年,在打浦路隧道的浦东及浦西矩形段施工中,对埋置深度为7~10.6米的一段,开发连续沉井施工技术,下沉24个(浦东17个,浦西7个)串联的沉井。为控制各沉井因两端压力不对称而产生的位移和偏斜,采用间隔下沉的方法,并采取井底设框架、底梁和井外壁空隙灌砂或充填触变泥浆、井点降水疏干地层等措施,使井外壁土层减摩防坍,刃脚下土体不致发生滑动隆起,从而将各沉井平稳下沉至设计要求的深度。1975年,上海石化总厂的厂区排水过堤管道工程中亦采用连续沉井法
满意请采纳
‘贰’ 池塘软泥怎么挖基础。
首先考证池塘的淤泥深度,是否还有积水、基底土质情况,排水沟如何设置等,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
下面的开挖方法可以参考:
如果淤泥不是很稀,厚度不是很大,建议这样进行操作:从池塘边沿好土开始开挖,开挖深度直接挖到池塘底部原土层,施工道路及坡道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形成工作面后开挖能顺利有效进行;在施工时,如有水,及时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
如果淤泥很稀,可以采取抛石挤淤的方法开挖,作业时也要尽量降低开挖入口高度,并做好排水相关工作。
‘叁’ 桥梁基础怎么建
桥梁基础分类及修建方法:
1、明挖基础
也称扩大基础,系由块石或混凝土砌筑而成的大块实体基础,其埋置深度可较其他类型基础浅,故为浅基础。它的构造简单,由于所用材料不能承受较大的拉应力,故基础的厚、宽比要足够大,使之形成所谓刚性基础,受力时不致产生挠曲变形。为了节省材料,这类基础的立面往往砌成台阶形,平面将根据墩台截面形状而采用矩形、圆形、T形或多边形等。 建造这种基础多用明挖基坑的方法施工。在陆地开挖基坑,将视基坑深浅、土质好坏和地下水位高低等因素,来判断是否采用坑壁支持结构──衬板或板桩。在水中开挖则应先筑围堰。
明挖基础适用于浅层土较坚实,且水流冲刷不严重的浅水地区。由于它的构造简单,埋深浅,施工容易,加上可以就地取材,故造价低廉,广泛用于中小桥涵及旱桥。中国赵州桥就是在亚粘土地基上采用了这种桥基。
2、桩基础
由许多根打入或沉入土中的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所构成的基础。外力通过承台分配到各桩头,再通过桩身及桩端把力传递到周围土及桩端深层土中,故属于深基础。
桩基础适用于土质深厚处。在所有深基础中,它的结构最轻,施工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进度较快,是一种较经济的基础结构。有些桥梁基础要承受较大的水平力,如桥墩基础要承受来自左右方向的水平荷载,其桩基多采用双向斜桩;而一些梁式桥的桥台主要承受来自一侧的土压力,多采用单向斜桩。如桩径很大,像常用的大直径钻孔桩,具有相当大的刚度,则可不加斜桩而做成垂直桩基。
桥梁基础多置于水中,故要求桩材不仅强度高,而且要耐腐蚀。在桥梁中常用的桩材为木材、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由于木材长度有限,强度和耐腐蚀性较低,故木桩多用于中小桥梁,且桩顶必须埋在低水位以下,才能长期保存。钢筋混凝土桩的强度和耐久性均较木桩为优,多用于较大或重要桥梁,但当遇到含盐量较高的水文地质条件,也有腐蚀问题,应采取防护措施。中国在1908~1912年修建津浦(天津—浦口)铁路洛口黄河桥时,其基础就采用了外接圆直径为50厘米的正五边形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桩长15~17米。自50年代以后,曾广泛采用工厂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空心的管桩、桩外径多为40和55厘米,如1953~1954年在武汉修建的汉水铁路桥和公路桥,以及60年代修建的南京长江桥引桥的大部分基础均采用这种桩基。此外,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也称钻孔桩),近几十年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很快,如1972年在中国山东北镇建成的黄河公路桥,采用直径1.5米、最大入土深达107米的钢筋混凝土钻孔桩;70年代末在阿根廷建成跨巴拉那河的两座斜张桥,全部采用直径达2.0米,最大入土深达73米的钢筋混凝土钻孔桩。至于钢桩主要是钢管桩及H形钢桩,其强度甚高,在土中穿透能力强,在工业发达国家使用较多,在中国有少数桥梁(如上海黄浦江桥)也使用过。
3、沉井基础
是一种古老而且常见的深基础类型,它的刚性大,稳定性好,与桩基相比,在荷载作用下变位甚微,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尤其适用于对基础承载力要求较高,对基础变位敏感的桥梁。如大跨度悬索桥、拱桥、连续梁桥等。
4、沉箱基础
在桥梁工程中主要指气压沉箱基础。它主要用于大型桥梁,当水下土层中有障碍物而沉井无法下沉,桩无法穿透时;或地基为不平整的基岩且风化严重,需要人员直接检验或处理时,常采用沉箱基础。但沉箱工程需要复杂的施工设备,人在高气压下工作,既不安全,效率也低,其水下下沉深度也受到一定限制,故现今一般较少采用。
5、管柱基础
是主要用于桥梁的一种深基础,管柱外形类似管桩,其区别在于:管柱一般直径较大,最下端一节制成开口状,在一般情况下,靠专门设备强迫振动或扭动,并辅以管内排土而下沉,如落于基岩,可以通过凿岩使锚固于岩盘;而管桩直径一般较小,桩尖制成闭合端,常用打桩机具打入土中,一般较难通过硬层或障碍,更不能锚固于基岩。大型管柱的外形又类似圆形沉井,但沉井主要是靠自重下沉,其壁较厚,而管柱是靠外力强迫下沉,其壁较薄。
管柱基础适用于较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更能显示其广泛适应性。如中国武汉长江桥桥址的水文地质条件为:持力层在水面之下深达40米而洪水期长达8个月,显然对气压沉箱不利;河床覆盖层很浅,不能用管桩基础;基岩表面不平,在同一墩位处高差达5~6米,也不能用沉井基础。在此情况下,以管柱基础最为适宜,它不受水深限制,且下端可锚固于岩盘,无需较厚的覆盖层维持柱体稳定,而基础是由分散的柱体支承于岩面,故岩面不平也易于处理。
‘肆’ 桥梁基础如果在水中如何施工
桥梁的基础主要分为两种,河床条件好,跨径比较小的采用钻孔灌注桩,先做围堰(你可以理解为临时的堤坝)把水隔开,然后抽出围堰内部的积水,接下来就可以在没有积水的情况下施工。插入钢护筒,钻孔,下放预先焊接好的钢筋笼(即桩所需的钢筋),灌注混凝土,这样钻孔灌注桩就完成了。然后做混凝土承台和桥墩,撤除围堰,桥梁的下部结构完成。还有一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就是跨径很大,而且水文条件不允许做围堰(例如各种跨海大桥),就必须采用沉箱基础。你可以理解为先用混凝土浇筑一个巨大的箱子,然后把箱子下沉到河床底部,将水抽出,加压,制造出无水的环境,然后就可以将工人派到沉箱内部进行施工。有时候河床的地质不佳,还需要进行地基处理。这种方法工序非常复杂,工作环境恶劣,由于沉箱内部气压较高,工人连续施工的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就会得沉箱病。着名的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在施工时期,第二任总工程师华盛顿·罗布林就因为沉箱病全身瘫痪,只能由妻子代其指挥施工。
‘伍’ 水中的桥基是如何施工的
桥梁墩台基础大多位于地表水位以下,有时水流还比较大,施工时都希望在无水或静止水条件下进行.桥梁水中基础最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围堰法.围堰的作用主要是防水和围水,有时还起着支撑施工平台和基坑坑壁的作用.
围堰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
(1)围堰顶高宜高出施工期间最高水位70cm,最低不应小于50cm,用于防御地下水的围堰宜高出水位或地面20~40cm。
(2)围堰的外形应适应水流排泄,大小不应压缩流水断面过多,以免壅水过高危害围堰安全,以及影响通航、导流等。围堰内形应适应基础施工的要求,并留有适当的工作面积。堰身断面尺寸应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基坑开挖后,围堰不至发生破裂,滑动或倾覆。
(3)围堰要求防水严密,应尽量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渗漏,以减轻排水工作。对围堰外围边坡的冲刷和筑围堰后引起的河床的冲刷均应有防护措施。
(4)围堰施工一般应安排在枯水期间进行。
公路桥梁常用的围堰的类型有:土石围堰,木笼围堰或竹笼围堰,钢板桩围堰,套箱围堰
‘陆’ 沉井施工有哪些主要步骤
沉井基础的施工程序,在井壁内挖土,井筒靠自重或加压逐渐下沉,一节井筒快沉入土中再接一节,直至最后一节下沉到设计标高,将井底土清理干净,灌注一层水下混凝土把井底封住,再抽水并在井内填充混凝土或沙石,最后在顶上灌筑钢筋混凝土盖板,并在其上修筑墩台。
1.我们看到在水中施工时,首先是围水,而后抽水后挖基,浇筑基础混凝土,或者是在水中搭设钢管桩平台,打钢护筒,而后平台上上钻机做钻孔桩,浇注桩身混凝土。
2.沉井施工是将上面围水、挖基工序一次完成,即用型钢和钢板做成一个比水中基础还要大的无底围桶一样的钢构件,而后放入到水中基础开挖位置,抽水、挖基,当水中工作完成后,再去除这个钢围桶。
3.用钢筋混凝土做一个围桶,安放在基础开挖处,边挖边沉,直到落实到基础开挖深度再清底、浇筑基础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沉井,作为基础的一部分。
4.沉井基础施工的主要内容:沉井制造、下沉、基底清理、封底、填充、及灌注面盖板等,下沉沉井的基本施工方法,是不排水而在水中挖土,但土量不大,地下水量不多时可用排水法下沉。
5.沉井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井筒下沉时井壁与土间的摩擦力,可在筒壁内预埋钢管并压入高压水、泥浆或高压气流辅助下沉,中国早期修建的桥梁一般曾采用沉井施工技术。
‘柒’ 桥梁墩柱在水中如何施工
桥梁墩柱在水中施工通常要围堰,然后把水抽干,在进行基坑开挖。可分为,土石围堰,草麻袋围堰,钢板桩围堰,而钢板桩围堰是最常用的一种板桩围堰。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Z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常见的有拉尔森式,拉克万纳式等。 其优点为:强度高,容易打入坚硬土层;可在深水中施工,必要时加斜支撑成为一个围笼。防水性能好;能按需要组成各种外形的围堰,并可多次重复使用,因此,它的用途广泛。 在桥梁施工中常用于沉井顶的围堰,它的用途广泛。管柱基础、桩基础及明挖基础的围堰等。 这些围堰多采用单壁封闭式,围堰内有纵横向支撑,必要时加斜支撑成为一个围笼。如中国南京长江桥的管柱基础,曾使用钢板桩圆形围堰,其直径21.9米,钢板桩长36米,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待水下混凝土封底达到强度要求后,抽水筑承台及墩身,抽水设计深度达20米。 在水工建筑中,一般施工面积很大,则常用以做成构体围堰。它系由许多互相连接的单体所构成,每个单体又由许多钢板桩组成,单体中间用土填实。围堰所围护的范围很大,不能用支撑支持堰壁,因此每个单体都能独自抵抗倾覆、滑动和防止联锁处的拉裂。常用的有圆形及隔壁形等形式。
‘捌’ 水利工程施工中,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哪些
一、CFG桩
CFG ,即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Cement Fly-ash Gravel 的缩写。 1、分类
(1)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采用的施工方法有: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柱,振动沉管灌注成桩等。
(2)长螺旋钻孔灌注成桩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素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以及对噪声或泥浆污染要求严格的场地。
(3)振动沉管灌注成桩,适用于粉土、黏性土及素填土地基。桩尖采用钢盘混凝土预制桩尖或钢制活瓣桩尖。
2、特点:
(1)CFG桩主要是通过桩、桩间土和褥垫层一起组成复合地基的地基处理方式。所以, CFG是通过对地质的改良,从而使地基满足建筑物基础的承载力要求。作为一种地质改良形式,在成桩的质量和应用上有一定的限制,CFG没有单独作为承台桩的先例,都是以“桩筏”的形式出现。
(2)CFG因为单桩承载力低,所以在本地区内,主要适用于多层和小高层的建筑。
二、DDC桩
DDC,孔内深层强夯桩法,是在强夯技术基础上发展的地基加固技术。它的施工是先成孔,再向孔内填料,以高动能、超压强特异重锤在孔内深层领域进行冲砸挤压,使填料在强力的推动下向孔周和底部挤压。夯击能量可达20000KN.m/m2。深度可达30m或更深。
DDC技术处理后的地基,可达到遇水不湿陷、地震不液化、压缩变形小、承载力高、刚度均匀。它能大量消耗建筑及工业垃圾,利用各种无机固体废料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
该项技术消除了深厚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大幅度提高了地基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地基处理效果显着。
三、高压喷射注浆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20MPa左右的高压水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再用泥浆泵注入压力为2~5MPa的水泥浆与土体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较大的增强固结体。固结体形状和喷射移动方向有关,一般分为旋喷、定喷、摆喷三种注浆形式。
1、种类及功能
高压喷射注浆法的基本种类有:单管法、二重管法、三重管法和多重管法等四种方法,目前国内以二重管法和三重管法应用较多。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或可塑粘性土、粉土、砂土、黄土、素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高压喷射注浆法具有增强地基强度、提高地基承载力、止水防渗、减少支挡建筑物土压力、防止砂土液化和降低土的含水量等多种功能,可用于既有建筑物和新建建筑地基加固,深基坑、地铁等工程的土层加固或防水;在深基坑防渗帷幕、水库坝基防渗、多层及高层建筑的地基处理、挡土墙加固等工程中应用广泛。
‘玖’ 水中基础施工的方法、要求及其特点
水中基础施工的方法、要求及其特点:
一、施工时间的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象资料,宜选择雨水较少且河流水位较低、河水
流速小、气温较高的季节,使预制桩头多露出水面。以便于施工。施
工前要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尽量缩短施工周期,以降低施工成
本。
二、施工准备
1.为方便施工,各种材料应制成半成品,运至施工地点。
2.材料的水平运输多采用浮桥的方法。浮桥可利用直径48mm
×3.5
脚手架钢管,将若干个密封的空汽油桶组装成。
在支设浮桥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为便于安装,浮桥应由若干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长度宜
为6m左右,利用扣件进行连接。
⑵在基础的四周采用U
形浮桥围住,并同浮桥连接牢固。
⑶浮桥设置在水中基础的水流逆向侧,在其上方设置几根绳
索,固定在河岸上,用来固定和调节浮桥的位置。
⑷浮桥上的走道板宜选用较轻的竹笆。
⑸注意天气预报,以便在阴雨天采取必要的措施。
3.租借若干套救生衣,一只小木船,用于安装浮桥、支模和
运输等。
三、安装模板、绑扎钢筋
基础支模采用倒柱支模法、即将模板的整个系统悬挂在桩头上。方法是在预制桩头的顶部,设置临时牛腿,然后铺设钢楞,在钢
楞的上部铺设模板,具体方法如下。
1.将牛腿焊接在预制桩头的钢帽上。牛腿采用钢板制作,每
个预制桩头上焊接一对。
2.在牛腿的上部铺设型钢主梁,锁紧型钢两侧带有丝扣的钢
拉杆,将其紧紧地夹在预制桩上。
3.在型钢主梁上铺设模板钢楞,然后铺设底部模板。模板采
用工具式组合钢模板,铺设底部模板时,为便于安装和拆卸,仅在底
部模板的四周安装U
型卡。
4.在预制桩上部焊接角钢固定架,用来固定模板的对接螺栓、
固定基础的地脚螺栓。
5.将地脚螺栓牢固地焊接在角钢固定架上,然后便可绑扎钢
筋。
6.安装基础的侧面模板,利用连接角模和侧模连接,将模板
的对拉螺栓牢固的焊接在角钢固定架上,、随后锁紧对拉螺栓。
7.支模系统经调整校正后,即可浇筑混凝土。
四、浇筑混凝土
基础混凝土浇筑时,如果基础在混凝土泵车悬臂的浇筑范围
内,最好采用泵车浇筑,反之可采用木筏运输混凝土浇筑。
基础混凝土宜一次浇筑完毕,如果基础较大,可先浇筑1/2,
待其达到一定强度具备一定强度时,再将后1/2
混凝土浇筑完。
五、拆除模板
首先拆除侧面模板,然后割掉牛腿。因主梁利用拉杆夹在预
制桩上,因此可向下放忪主梁,随后逐步拆除钢楞和模板。为便于施工,可在较大的构件上系一根绳索。
这是一种简便的在水中进行基础施工的方法。施工的要点是
时间的选择,浮桥的维护、支模系统的安装。采用这种方法施工,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解决水中基础施工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