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半夏泻心汤是什么药,请大夫给我解释清楚好么他的作用是什么谢谢
病情分析:
你好,半夏泻心汤是一副中药汤剂的名称,出自伤寒论,是经典的中药处方,具有辛开苦降,通利肠道的作用。对于呕吐之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胸腹部胀满,呕吐,大便稀薄,腹泻等有很好的作用
指导意见:
你好,半夏泻心汤给你简单介绍如上,主要是由半夏,,黄连,干姜,甘草,大枣,生姜等组成,用药有针对性时,效果很好。
㈡ 甘草泻心汤有什么作用
甘草泻心汤为《伤寒论》中半夏泻心汤加重甘草剂量而成,其方为甘草、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有补中降逆、和胃消痞之功效。主治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满、干呕心烦不安等症,为中医临床治疗消化道疾病的主方之一。现代实验研究表明,甘草泻心汤能显着地提高小鼠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机能,并能显着延长常压缺氧状态小鼠的存活时间。
㈢ 半夏泻心汤怎么煎
半夏泻心汤煎法即是洗干净药材放入药煲加适量的水烧开即可。
一、组成
半夏12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黄连3g、炙甘草9g、大枣4枚[2]
二、功用主治
《伤寒论》方之半夏泻心汤具有和胃降逆,平调寒热,散结除痞之功效。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症见寒热中阻,胃气不和,心下痞满而不痛,或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苔腻微黄,脉弦滑 。
三、用法用量
上七味,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
四、方解
本方配伍特点:温清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兼施。
此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下,损伤中阳,外邪乘虚内入,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痞者,痞满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互结,遂成痞证。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治宜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之法。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腻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4药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互结,又缘于中虚失常,升降失常,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与半夏配合,有升有降,以复脾胃升降之常。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为本方的配伍特点。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痞满呕利自愈。
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变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和寒热之方。后世师其法,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寒热错杂,升降失调诸症。
五、运用
1.本方是治疗寒热互结之痞证的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心下痞满而不痛,或呕吐下利、舌苔微黄而腻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痞满甚者,去大枣,加枳实、生姜以理气止呕;湿浊甚者,加藿香、佩兰;兼食滞者,加焦山楂、神曲消食导滞。
3.使用注意:本方辛开苦降,兼补中气,实痞者不宜使用本方。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应用。
㈣ 生姜泻心汤怎么做
【处方与加减】生姜12克,半夏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
【功效与用法】水煎服。主治慢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腹泻,心下痞满。舌质淡,苔黄微腻,脉濡缓。本方以生姜、半夏散结开痞,降逆止吐;干姜辛热祛寒;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党参、大枣、甘草补益脾胃,党参与半夏相伍,可使脾气升,胃气降,而脾胃调和;白芍、甘草缓急止痛。九药合剂,寒热并用,苦辛并施,使升降复,肠胃和,则痞结自除。
㈤ 半夏泻心汤的介绍
半夏泻心汤,中医方剂名。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㈥ 三黄泻心汤的简介
处方来源 金匮要略 206年前
剂型 汤剂
药物组成 大黄10g,黄连5g,黄芩5g。
加减
功效 泻火解毒,燥湿泄热。
主治 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积热,眼目赤肿,口舌生疮;外证疮疡,心胸烦闷,大便秘结;湿热黄疸,胸中烦热痞满,舌苔黄腻,脉数实者。
㈦ 生姜泻心汤的功效和作用
【功能与主治】治伤寒汗出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噫气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不利者。
㈧ 甘草泻心汤去胃火肝火吗湿热吗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3-24
㈨ 大黄黄连泻心汤功效
“泻心”就是泻胃,就是清泻胃热。这个方子本是治疗胃中因为有热而发堵,吃了饭以后食物不往下走,堵得难受,还可见到烧心、吐酸水。特别是黄连,清
胃热的效果较优,经常堵胀、烧心、嘈杂、泛酸的人,用黄连配上一点吴茱萸,一吃就好。这两个药物配伍在一起叫左金丸,是治疗胃溃疡、胃炎的常用药,平常有
上述胃病的人,自己即可以开上一些吃,两个药的比例是黄连6份,吴茱萸1份,实际运用中可使用黄连10克,吴茱萸3克。
大黄有泻胃热的作用,在这里不要求大黄通便,所以现在使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时,不用后下大黄。张仲景那时对此方采用的煎煮方法是浸泡法,用沸水泡上5~10分钟取汁服用,目的就是使大黄的药效缓缓的作用于上,而不要下沉太快。
大黄黄连泻心汤如果再加上黄芩,其清热的效果更快,现在多用于人体上部有热的病症如面部发热、痤疮、牙龈肿痛、耳鸣、脱发、鼻衄等等。
更多的药材知识可以上绿金在线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