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环境影响识别最常用的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最常用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27 11:14:49

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
⒈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过程是影响识别、现状调查与评价、影响预测与评价、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
⒊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很多,有描述性的、非定量的,也有复杂的、定量的,但尚不成熟,应依据评价对象、内容、目的和要求来选择。
⒋ 中国、香港以及美国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其基本步骤是一致的,但评价对象、方法以及有关的法规却有各自的特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
美国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步骤
① 识别拟议项目或活动的生物影响;
② 描述现有生物状况,识别濒灭危物种及重要生境;
③ 获取与生物资源、保护物种和生境相关的法律、规定或标准;
④ 影响预测;
⑤ 影响显着性评价;
⑥ 识别和采取减缓措施。
主要的评价方法
⒈ 生境的评价方法(HES)
⒉ 生境评价程序(HEP)

其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⒈ 图形叠置法
⒉ 生态机理分析法
⒊ 类比法
⒋ 列表清单法
⒌ 质量指标法
⒍ 景观生态学方法
⒎ 系统分析法
⒏ 生产力评价法
⒐ 生物多样性定量评价

2. 环境影响评价有哪些方法

有三种:

第一种是环境影响报告书,指的是对建设项目本身或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重大影响或污染的;

第二种是环境影响报告表,指的是对建设项目本身可能产生或是能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和影响的;

第三种是环境影响登记表,指的是造成的污染或影响较轻。

常用术语:

(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称为环境系统。

(2)环境遥感。用遥感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环境各要素的现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具体地说,是利用光学的、电子学的仪器从高空(或远距离)接收所测物体的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信息。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环境影响评价

3. 环境评价方法

1、环境识别方法
2、影响预测方法
3、影响综合评价方法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找出所有受影响的环境因素,常使用的方法有核查表法;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分为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调查法、专业判断法;环境影响中和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从总体上综合起来,进行定性的定量的评定,方法有,指数法、矩阵法、图形叠置法、网络法 还有另一个方向的考虑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分为单项评价方法和多项评价方法,单项评价方法是以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为依据,评定评价项目的单个质量参数的环境影响;多项环境影响使用于各环境评价项目中多个环境参数的综合评价。

工作程序
① 首先确定评价对象、范围和目的,并据此确定评价精度。

② 分别进行污染源调查监测评价、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和环境效应分析。

③ 进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④ 研究污染规律,建立相应的环境污染数学模型。

⑤ 对环境质量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一般用环境质量指数(环境质量参数和环境质量标准的复合值)概括地描述和评价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指数计算程序为:

a 根据评价地区环境实际状况选择评价参数。

b 根据评价目的选择评价标准。

c 根据环境特征建立环境质量指数系统和数学模型。该法对环境质量具有回顾评价、现状评价和预断评价等多种功能.是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为环境规划和区域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4. 环境因素识别方法

这个问题本身,需要先解释概念,再回答其区别.

概念:危险源,即事故的根源,是系统中导致事故的根源.

环境因素,即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人的因素和机的因素.

区别: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此两者均是安全生产中的概念.而后,危险源是针对于危险隐患而言的,同机的因素一样都属于物的因素,但单危险源或危险隐患来讲,他们可以说有物的因素的情况,也可能是机的因素的情况,也可能是人的因素的情况.从这一点上来讲,危险源可以是或包括环境因素,也可以不是或不包括环境因素.危险源不拘泥于环境因素方面,但环境因素本身属于危险源/隐患及安全生产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危险源的概念提出,主要是用以解决安全生产过程的控制阶段.而环境因素则是有用以明晰安全生产过程的识别阶段.因此在阶段上是不同的.控制强调行为,识别强调认知.

5. 环境影响预测中常用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

环境影响预测是在经过影响识别确定可能是重大的环境影响之后,预测各种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导致环境质量或环境价值的变化量、空间变化范围、时间变化阶段等。
在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生态分析和影响分析的基础上,有选择有重点地对某些受影响生态系统做深入研究,对些主要生态因子的变化和生态环境功能变化作定量或半定量预测计算,以便把握因开发建设活动而导致的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环境功能变化的程度以及相关的环境后果,由此进一步明确开发建设者应负的环境责任以及指出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功能不被削弱而应采取的措施及要求。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包括三方面的分析:影响因素(如建设项目)分析,即工程影响因素分析;生态环境受体分析,即受影响对象的确定;生态影响效应的分析,即发生了什么问题。后两个问题往往因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可概括为整体性影响和敏感性影响两大主要问题,并有自然资源影响乃至区域和流域性影响等问题。
生态整体性影响可从区域或流域、景观生态、生态系统或生物群落等不同的层次作分析。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作分析时,主要回答的问题是:对生态环境起控制作用的自然生态体系(生态系统或群落)稳定性如何、其生物总量增加还是减少、其第一性生产力是增加还是削弱。换句话说,其恢复稳定性(一般以植被生物量度量)是否增加,其阻抗稳定性(如物种多样性、景观多样性、连通性与面积等)是否增加等。
应用传统生态学方法作分析时,需要回答:系统是否毁灭或生态环境是否严重恶化,系统是否可正向演替或自然恢复,生物多样性(主要是生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否减少。在做生态系统因子层次的影响分析时,还会涉及是否影响关键性生态因子,如生态系统建群生物和生态系统限制性因子等。有无替代或可否恢复也是经常分析的问题。

6. 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主要采用哪些方法

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主要采用影响矩阵法、图形重叠/GIS 系统、网络与系统流程图等方法。

7. 环境因素识别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需要先解释概念,再回答其区别。环境因素,即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人的因素和机的因素。

询问现场员工,回答“这里不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现场房角处发现存有剧毒物质。员工不知道组织是否有环境管理制度,而组织确是存在一些环境制度。

发现锅炉房烟囱黑烟。听到厂房传出刺耳的噪声。垃圾堆放场各类废弃物混放,包括金属、油棉布、化学品包装瓶、大量包装箱、生活垃圾等。

观察面谈及环境因素识别:

现场观察和面谈都是快速直接地识别出现场环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这些环境因素可能是已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或者是具有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有些是存在环境风险的。如:观察到较大规模的废机油流向厂外的痕迹。

在系统识别组织全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必须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作出评价,判定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便组织在制定环境方针及目标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但是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等限制。

8. 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1、SWOT分析法: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综合列举出来并加以分析。
2、PEST分析法: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大类影响企业的主要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
3、波特五力模型:对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与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加以分析。

9. 环境分析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哪些

环境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分析及商业环境分析。

自然环境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和步骤:

  1. 确定采样点

  2. 建立采样点数据模型

  3. 收集采样点环境数据

  4. 采样点环境数据分析对比(周边采样点横向对比分析及历史数据纵向对比分析)

  5. 生成环境数据分析报告

商业环境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

微观环境分析常采用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其中优劣势针对自身及竞争对手,机会威胁主要针对周边环境及市场状况。

宏观环境分析常采用PEST分析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四个方面对所处环境进行宏观分析,常用于确立企业长期战略规划。

10. 环境因素评价方法三种

ISO14001:2004标准3.6条款对“环境因素”作出了定义:“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产生环境影响。ISO14001:2004标准3.7条款对“环境影响”的定义是:“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换言之,能够产生环境影响的因素,我们叫它环境因素。
基本含义编辑
环境因素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包括那些造成实际的和潜在的、不利的和有利的环境影响的要素。 [2] 我们生活在环境中,环境中的种种因素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与其相关的主要要素有时间要素和空间要素。
环境因素有家庭环境、生活环境、职业环境、经济因素。像大楼、办公室地点、家具等这类环境因素也能传递信息。一间特殊的办公室、一幅名人字画、一套名牌服装、一枚昂贵的钻石、一块劳力士手表、一辆奔驰汽车可能提醒来访者:本公司负责人是一位成功人士,与这样的人打交道是可靠的。因此,在沟通中应充分注意到环境因素所传递的信息。
识别方法编辑
来自:ISO 14001初始环境评审培训教材
①识别环境因素的步骤
选择组织的过程(活动、产品或服务)
确定过程伴随的环境因素
确定环境影响
②环境因素的分类
l 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
l 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
l 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
l 其他
③确定环境因素的依据
l 客观地具有或可能具有环境影响的
l 法律法规及要求有明确规定
l 积极的或负面的
l 相关方有要求的
l 其他
⑤识别环境因素的方法分类
l 物料衡算法
l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
l 问卷调查
l 专家咨询
l 现场调查和面谈
l 头脑风暴
l 查阅文件和记录
l 测量
l 水平对比——内部、同行业或其他行业比较
l 纵向对比——组织的现在和过去比较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具体实施识别时,有必要将各种方法组合使用,下面将部分方法予以介绍:
问卷评审
——因素识别
问卷评审是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到现场察看和与人员交谈的方式,来获取环境因素的信息。问卷的设计应本着全面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问卷包括的内容应尽量覆盖组织活动、产品、以及其上、下游相关环境问题中的所有环境因素,一个组织内的不同部门可用同样的设计好的问卷,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缺乏针对性,但为一个部门设计一份调查卷是不实际的。典型的调查卷中的问题可包括如下内容:
l 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l 产生哪些水污染物?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是多少?
l 使用哪些有毒有害化学品?数量是多少?
l 在产品设计中如何考虑环境问题?
l 有哪些紧急状态?采取了哪些预防措施?
l 水、电、煤、油用量各多少?与同行业和往年比较结果如何?
l 有哪些环保设备?维护状况如何?
l 产生哪些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如何处置的?
l 主要噪声源有哪些?厂界是否达标?
l 有否居民投诉情况?做没做调查?
以上只是一部分问卷调查内容,组织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完整的问卷提纲。
现场评审(I)
——观察面谈及环境因素识别
现场观察和面谈都是快速直接地识别出现场环境因素最有效的方法。这些环境因素可能是已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或者是具有潜在的重大环境影响的,有些是存在环境风险的。如:
Ø 观察到较大规模的废机油流向厂外的痕迹;
Ø 询问现场员工,回答“这里不使用有毒物质”,但在现场房角处发现存有剧毒物质;
Ø 员工不知道组织是否有环境管理制度,而组织确是存在一些环境制度;
Ø 发现锅炉房烟囱黑烟;
Ø 听到厂房传出刺耳的噪声;
Ø 垃圾堆放场各类废弃物混放,包括金属、油棉布、化学品包装瓶、大量包装箱、生活垃圾等;
现场面谈和观察还能获悉组织环境管理的其他现状,如环保意识、培训、信息交流、运行控制等方面的缺陷,另一方面也能发现组织增强竞争力的一些机遇。如果是初始环境评审,评审员还可向现场管理者提出未来体系建立或运行方面的一些有效建议。
现场评审(II)
——书面文件收集及环境因素识别
一般的组织都存在有一定价值的环境管理信息和各种文件,评审员应认真审查这些文件和资料。需要关注的文件和资料包括:
l 排污许可证、执照和授权;
l 废物处理、运输记录、成本信息;
l 监测和分析记录;
l 设施操作规程和程序;
l 过去场地使用调查和评审;
l 与执法当局的交流记录;
l 内部和外部的抱怨记录;
l 维修记录、现场规划;
l 有毒有害化学品安全参数;
l 材料使用和生产过程记录,事故报告;
l 水、排放物和排污收费;
l 能源、资源、配件等的价格;
评价准则编辑
在系统识别组织全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必须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大小作出评价,判定出重要环境因素,以便组织在制定环境方针及目标指标时予以优先考虑。但是由于受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程度等限制,现在相对“重要”的环境问题,若干年后可能变成“不重要”,因此,不存在一个绝对的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准则。而对于一个具体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一般评价的依据,环境方面有环境影响的可能性、程度、范围、发生的概率、持续的时间等,以及环境法律法规要求,商业方面有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经济承受力、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组织的公共形象以及相关方的利益等。在作具体评价时,要综合上述各方面的环境影响并体现出“持续改进”的思路。
酗酒环境因素编辑
近几年我国饮酒人数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早在五年前我国酒民已经超过了5亿人,并且每年与酗酒肇事有关立案事件有400万起,其中死亡人数至少10万人。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2年全球有约330万人因过度饮酒而导致事故或疾病,比因肺结核、暴力事件以及艾滋病而死亡人数还要多,占总死亡人数的5.9%,相当于平均每十秒钟就有一人因饮酒而死亡。因此可以看出因酗酒导致的社会不良问题逐渐突出,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众多负面影响。
家庭环境
在全体社会人群中饮酒者所占比例为:工商业者最高,占63.9%;农民45.9%;工人43.1%;知识分子最低,占22.4%。在不同教育程度中,以中学教育程度者最高,共420%,婚姻状况中离异或丧偶的人群中饮酒者占649%,工商业经营者重度饮酒者所占比例最高,为47.1%,知识分子所占比例最低,为25.6%。在一个有饮酒习惯或者是不反对饮酒的家庭中,其子女与亲属往往更容易接受饮酒,因为在这样的家庭中饮酒被看作是很自然的事,往往以此为乐趣。更有甚者,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的鼓励子女饮酒。因而,这种家庭中子女的饮酒比例大大高于一般家庭。
也有一些自身饮酒者出于不同的原因,严厉禁止子女饮酒,但是结果子女往往还是成为潜在的饮酒者。在嗜酒者中,大约60%有家族嗜酒史。从遗传角度看,有饮酒习惯家庭的子女,对酒精有着较高的耐受性,也更容易接受酒精,最终成为嗜酒者。
生活环境
调查发现,饮酒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如:我国东北、内蒙和新疆等高寒地带,饮酒是人们抵御严寒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兴安岭是全国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在此生活的鄂伦春族饮酒比例在全国是最高的。有学者对青藏高原地区酒依赖人口学调查发现,海拔在2500—200米的州县中,酒精依赖发病率明显增高。这些州县处于高寒缺氧地区,人们常以饮酒来御寒。由于受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以豪饮必醉为待人的礼仪方式。饮酒时,方式单调,以酒类为主、饮食为辅,导致酒精在体内的浓度较高。另外,高原地区文化娱乐相对缺乏,人们常以饮酒来消遣和寻找刺激,易导致酒精滥用,出现酒精依赖。盛产酒的地方,酒的消费量往往高于其他地区。如:法国盛产名满全球的葡萄酒,同时法国人的葡萄酒人均消费量居世界第一;浙江绍兴黄酒自古闻名天下,同时浙江的黄酒消费也稳居全国第一。
职业环境
调查显示,不同职业对酒精的消费有不同的影响。首先是酿酒业,酒厂职工饮酒比例最高;再就是农民、煤矿、地质、油田以及野外作业和重体力劳动者,他们的饮酒比例也很高。这类患者普遍认为饮酒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镇静催眠、疗伤止痛、解除疲劳等。因而饮酒成习,最终形成酒精依赖。相佐证的是伊斯兰教严禁饮酒,因而在伊斯兰社会中,鲜有酒精依赖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一种新的职业人群成为酒精消费的"黑马"—工商业经营者。调查中,这一职业的饮酒比例高达63.9%,已经超过原来农民以及重体力劳动者的饮酒比例。
经济因素
毋庸置疑,经济因素在酒精依赖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一组调查数据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二战之前,日本人均饮酒量相当于纯酒精2.3升;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凋敝,民不聊生,人均饮酒量降至0.43升。到了1955年,随着经济复苏,人均饮酒量又恢复到了二战前的水平。随着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到了80年代,日本人均酒精消费量接近了欧美的水平,1989年为65升。就我国来说,改革开放之前人们仅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消费,酒的消费量非常低。1980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精的消费量开始增加,据统计数据显示,1952年—1978年的26年里,酒类的消耗年平均增加仅为53%;1982—1989年7年间,酒的消耗年平均增加为13.3%。从1990—1995年,年平均消耗增加为13.1%,到2000年以后我国人均消耗纯酒精已在每年6升左右,接近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阅读全文

与环境影响识别最常用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水波的计算方法 浏览:591
木耳怎么保存方法 浏览:650
论文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浏览:73
拔自己的牙有什么方法 浏览:129
电脑裁线机操作方法 浏览:522
水泵叶轮外圆磨损的修理方法如何 浏览:97
文竹的养殖方法大全图片 浏览:29
hiv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 浏览:397
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美术 浏览:201
单腿独立站不稳怎么破方法来了 浏览:590
电脑wps打表的方法 浏览:543
皮肤皮炎治疗方法 浏览:623
如何让脚踝扭伤的方法 浏览:423
怎么交费最快方法 浏览:760
国内外中学生物教学方法 浏览:862
简单易学的切牌方法 浏览:772
lol手游跳fps严重解决方法 浏览:376
塑料薄膜吸水率检测方法 浏览:664
植物中药的鉴别方法 浏览:144
如何练习口才方法 浏览: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