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书籍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书籍

发布时间:2022-07-26 02:55:13

‘壹’ 临床中药学的着作

《临床中药学》总论部分系统地阐述了中医辨证、治则、治法、药性、君臣佐使、成方、成药与辨证用药的关系,精辟地指出辨证是临床用药的关键、治则是临床辨证用药的向导、治法是临床辨证用药的依据、君臣佐使及制方之法是辨证用药的规矩、精通药性是临床辨证用药的基础、优秀成方是临床辨证用药的典范、熟悉成药是临床辨证用药的捷径。各论部分紧密结合临床,分别从药物基原、性味归经、功能主治、效用分析、配伍应用、鉴别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毒性防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新用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该书的特点是注重药性理论和临床用药的紧密衔接,在全面地阐述中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以药物功效分类为主,纵向介绍药性特点,又以病证为纲,横向介绍辨证用药规律,纵横捭阖,突出中医临床辨证用药的特色,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运用中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关系。同时该书遵循中医药基本理论和辨证用药规律,大胆吸取当代中药研究的主要发展成就,在总结前人经验及近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了当代临床中药学发展水平;做到了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较好地解决了继承与发扬的关系。这是临床中药学有开创意义的一部代表着作,必将为促进临床中药学学科的展提供借鉴和思路。本书适合于从事中医药教学、医疗、科研、生产 等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全国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及其他高层次中医药教育学习临床中药学的一部理想教材。 高学敏,男,生于1938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局重点学科《临床中药学》 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专家组成员,国家科委国家秘密技术级专家评审组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医专业主任委员,国家药品食品监督管理局新药、麻醉药、中药保护品种、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理事。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主编,国家药监局刊行的《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常务副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从事中医药学教学、医疗、科研工作40余年。研究领域为中药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承担和指导了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部局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4项、横向联合课题9项。
长期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临床标准起草及中成药部颁标准、地标转正整顿工作,并为《国家药典配套丛书·中成药临床用药须知》主编。在我国中成药临床标准法制化管理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并为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发表主编着作20部,论文多篇。
总论
绪言
第一章 辨证与用药
第一节 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中医基本辨证方法与用药的关系
第三节 中医基本辨证方法在用药中的综合运用
第二章 治则与辨证用药
第一节 中医治则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中医治则与辨证用药的关系
第三章 治法与辨证用药
第一节 中医常用的治法
第二节 中医治法与辨证用药的关系
第四章 药性与辨证用药
第一节 精通药性必须掌握药物的产地、采收与贮藏
第二节 精通药性必须重视对药物炮制的研究
第三节 精通药性必须掌握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药性理论
第四节 精通药性必须掌握药物的配伍规律
第五节 精通药性须掌握鉴别用药规律
第六节 精通药物必须掌握药物的剂型
……
第五章 君臣佐使与遣药组方
第六章 成方与辨证用药
第七章 中成药与辨证用药
第八章 中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方法
第九章 保健食品研发思路与方法
各论
第一章 解表药
第二章 清热药
第三章 泻下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 温里药
第八章 理气药
第九章 消食药
第十章 驱虫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开窍药
第十七章 补虚药
第十八章 收涩药
第十九章 涌吐药
第二十章 攻毒杀虫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附录
附录一:药名笔画索引
附录二:药名拼音索引

‘贰’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的书(关于中医的)

五、《神农本草经》中医四大经典着作之一,相传为神农氏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着作。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原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就连李时珍的巨着《本草纲目》都渊源于《神农本草经》而发展起来的。《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该书最早着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

很长一段时间内,《神农本草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或是作为必读书,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叁’ 中医四大经典着作是什么

中医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一、《黄帝内经》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有医经、经方、神仙和房中四种中医典籍。其中医经有:《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经均已亡佚。

四、《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着。撰人不详,“神农”为托名。其成书年代自古就有不同考论,或谓成于秦汉时期,或谓成于战国时期。原书早佚,现行本为后世从历代本草书中集辑的。

该书最早着录于《隋书经籍志》,载“神农本草,四卷,雷公集注”。《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均录“神农本草,三卷”,宋《通志艺文略》录“神农本草,八卷,陶隐居集注”,明《国史经籍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清史稿艺文志》录“神农本草经,三卷”。

‘肆’ 中医学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着是什么

张仲景的《伤寒论》

‘伍’ 中医经典书籍有哪些

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图片中,那里都有这些书籍的电子版

时间充足的话下面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也可以看看

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
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中医经典注评丛书
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
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
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
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
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
中华养生网络(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
中华医书集成
中华医学网络大辞海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
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
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
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
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
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
中国医学大成续集
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
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
中国医学网络全书(全七卷)(扫描版)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
中国医着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
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
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
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
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
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中国藏药(全3卷)
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
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
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
中药类书籍
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
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
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
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
伤寒类书籍
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
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
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
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
全国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
全国着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
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
内经类书籍
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医学入门(上、下)
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
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
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
医家金鉴
医方类聚(全十一册)
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
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
医经六书(全3册)
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
历代本草精华丛书
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
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
名医名方录(全4册)
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
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名家临证医着重刊
名家临证医着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
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
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
吕志杰着作(河北中医学院)
吴中医集(全4集)
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
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
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
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
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
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
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
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
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
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陆’ 求一些好的中医书籍

推荐阅读《中华新本草》!

长期以来,从《神农本草》到《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药物学知识始终停留在经验传承的层面,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的经验总结和记录,对于药物性能产生形成的机理鲜有论述。所谓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这就必然会影响人们对药性药理的理解、把握和使用,影响了本草学进一步的发展。《中华新本草》从天体物理学,化学等不同学科对本草药物,包括道地本草,性能产生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多角度的系统的解释和阐述,提出了本草药物及其性能特征是环境产物的观点,是阴阳并生相遇,是时空赋予的结果。——摘郭宏昌院长序

建国以来,我国重新梳理中医与中药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和中药学各自成为一级学科,下设不同的二级学科。人们对中医药的传承方式也逐渐由古代自学、家传和从师等方式转变为以学校学习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中医学科和中药学科的学者开始围绕各自学科的关键科学问题展开研究。然而,这种划分将中医药理论整体知识体系过度拆分,造成了“医不知药,药不知医”的局面,使得中药的研究、教学、生产、管理等环节与临床应用相脱节,而院校毕业的学生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局限性,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本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中医药传承和学习独辟蹊径,为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新本草。作者以独特的角度阐释了中医和西医的关系,道地药材性能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微观生态与性能间的关系等内容,彰显了作者的中医药文化自信,通过客观说理,阐释中医药中所蕴含的科学内涵与哲学思维。同时,从天体力学、地理学、气候学、生物学、植物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哲学等方面,对传统本草学内容进行探索。将本草药物的起源、变化和发展与人类文明史相结合,从本草物质观、灵魂观、生态观及天人合一观等角度阐释本草生命论,对本草应用展开多方位的阐述。此外,作者借助中医药“整体观”,将本草药物性能发展为寒热、润燥、味道、气嗅、颜色、趋势和法象七个部分,内容丰富,并基于传统本草认识,结合自身的观点,阐释本草的药性理论,对本草学性能产生的原因及性能特点进行阐释;借助“象思维”阐释药物的分类法象,并构建其分类标准,使得本草间所隐藏的共性特征得以显现。

道丁先生对中医药的热爱与钻研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书中对中医药的思辨及认识角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相比于专业教学书籍,本书的立论依据及观点不乏有局限和不足,但却促进了本草学的研究争鸣,我们不能对其求全责备,而应秉承接纳、思辨和约取的态度,将本书作为现有教材的一个重要补充进行研读,此书的出版也将会开拓和丰富中医药学术研究。————摘李学林教授序

‘柒’ 推荐中医典籍

二十四、“千金方”,药王孙思邈所着,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叫做“备急千金要方”,后一部分叫做“千金翼方”。这本书对于临床的帮助非常大,而且非常有趣的是,里面有许多涉及“房肿木”的内容。

‘捌’ 中医典籍都有哪些(正规书籍)

《杂兵源流犀烛》

这本书与医通可谓双璧,一句废话都没有,全是干货,不过恐怕老沈也未必能够全部记住,最后的还是作为工具书,天天翻看,开发思路。

《证治汇补》《旧德堂医案》

我极赞赏李用粹,李很少用成方,顶多选一个小方打底,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加减用药,这是最高明医生的选择,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这本书我抄的次数最多(除脉学书),基本每天上班都带,

《伤寒来苏集》

柯琴是一位神人,极聪慧,解古方也解的极妙。伤寒的注解我基本读完了,还是推荐这一本,别的我都不会再提,特别是近人的着作,免得打口水仗。历代医家治病,但凡多读过基本医案,也不会说出六经与经络无关这样的话,言尽于此。

《临证指南医案》

这是一本极不适合初学者或者半瓶水的书,认真学的,读了自然能发掘奇妙,不过还是可惜太过语焉不详,但顶级中医治病大略如叶天士,能够留下这本书,就已经幸甚,我推荐读原书,徐灵胎有太多稀奇古怪的想法。

《医学衷中参西录》

是个中医,应该没有不读这本的,只是可惜这本书并不全面,不过但凡讲到的都足可效仿,只是白璧也有微瑕,千万别尽信一家之言,白术山药必用生,我是不信的。没人不喜欢这本书,张的新方我也常用。

《陆氏三世医验》

脉学是中医中璀璨耀眼的宝珠,如果不能精通,那就是方证对应,和朱丹溪批评过的局方之学并无不同,这本书是学习脉学,研究古人医案最重要的一本书之一,而且大家的书都是精品,远非刚愎自用者可比。

《寓意草》

喻嘉言是个爱秀的人,历史上这种人多数不行,喻嘉言是个例外,喻氏最重要的三本书,只有这一本成就最高,讲理颇精,议论有理。不过喻也有过于自信而轻视诸老的弊端,读一读就明白了,这本读起来偏费劲些,也隐晦些,但又很重要。

《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

心法这本书,算内科,总结的很到位,不过后世医家,特别是我之前写到的书都有更详尽的总结,所以一般不读也是可以的,不过我之前推荐的,我也只是读过两遍,并未太深入。《格致余论》有得说,作为医论医案的结合,而且又不长,说一句必读不为过。我读的第一本古书,就是高三逛书店买的这本,对我来讲,感情蛮深,其实这本书不太适合初学者,我当时只能当故事书读,我读过不下二十遍,自己想当然的评论都一大堆,现在看来笑掉大牙。至于《局方发挥》肯定没有八星的必要,但也很薄,而且讲了很重要的道理,半天看完不亏。

《宣明论方》

四大家的书,我只有刘河间的读不进去,唯一读进去的就是这本,刘将内经的薄厥,痿痹,风疟等扩充治法,不可谓不精,读了能更有助于理解素问,理解方药,完素极擅长内经,而且不是理论上的擅长,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他的书,我认真研究后再补充。

《医学心悟》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够不够八星,确实这本书太过简略了,只有伤寒讲的丰富,但世上懒人是很多的,不想多读书,那就读这本,不仅是个初学,哪怕学富五车也能从中学到很多,比如加味甘桔汤,止嗽散,益母胜金丹,启膈散都足称神剂,而且医论和伤寒都讲的极好,好过当代全部。所以八星是很值得的,切不可忽视。

‘玖’ 中医书籍都有哪些

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书籍。

除此之外,中医书籍还有《温病条变》、《景岳全书》、《类经》、《脾胃论》、《千金要方》、《脉经》、《本草纲目》、《济阴纲目》、《内经知要》、《金匮要略》、《温热论》等等。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名着,成书于西汉中晚期,此前天文、历法、地理、气象、医药,甚至社会科学、哲学、思维科学、语言学、文字学的成就皆在该书中有较为全面的体现,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最完善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性着作,被历代医家视为“"圭臬",奉为"经典"”。

本书由数十位中医专家,穷十余年之力,对奠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医学巨着《黄帝内经》逐字逐句详注精译,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是中医四大经典着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着作,本书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本经》都是医生和药师学习中药学的教科书,是学习中医必读经典书籍。

阅读全文

与中医常用辨证方法的临床应用书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拔自己的牙有什么方法 浏览:129
电脑裁线机操作方法 浏览:522
水泵叶轮外圆磨损的修理方法如何 浏览:97
文竹的养殖方法大全图片 浏览:29
hiv快速检测方法及应用 浏览:397
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美术 浏览:201
单腿独立站不稳怎么破方法来了 浏览:590
电脑wps打表的方法 浏览:543
皮肤皮炎治疗方法 浏览:623
如何让脚踝扭伤的方法 浏览:423
怎么交费最快方法 浏览:760
国内外中学生物教学方法 浏览:862
简单易学的切牌方法 浏览:772
lol手游跳fps严重解决方法 浏览:376
塑料薄膜吸水率检测方法 浏览:664
植物中药的鉴别方法 浏览:144
如何练习口才方法 浏览:410
裸色隔离霜的正确使用方法 浏览:773
玻璃水种真假的鉴别方法 浏览:601
识字教学方法幼小衔接 浏览: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