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普通的反侦察手段有哪些
首先,要先弄清什么叫反跟踪。当然这是一个最简单而又不用介释的问题。就是说,与跟在后面的坏人作斗争的技术反制手段。
其次,要搞清楚或者说判明有没有跟踪。这一点是很重要的,要做到,有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察觉,没情况也不要疑神疑鬼,自己吓唬自己。
一般确定有没有跟踪的方法有:听、停、看、转、回等方法。
所谓“听”,就是听听有什么动静、有什么人讲什么话、有没有特殊的声响。
“停”即是发现有些情况异常后,采用先停下来的方法。如行路时或几个陌生人总在附近,可在安全的地方停下来,要是一般行人就走了,跟踪的人也会在附近磨蹭不走。
“看”注意观察环境和人员,包括宿舍、楼道、家门口附近有否异常。
“转”当怀疑有人跟踪时,可在安全地带转,如在路的左右侧反复交换位置,看有没有陌生人总在附近,一般跟踪的人你走在街道右侧,他也会到右侧,你迂回到左侧,他也会到左侧,总在在他的视线之内,这就证实有人跟踪无疑。
“回”发现有情况往回走,跟踪的人也会故意跟着,反复做这个动作也能确认。
三是,采取必要的手段反制跟踪。如发现并确认有人跟踪时,为了你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迅速采取反制手段,摆脱危险不利的局面。具体措施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叫”。即是叫人、叫喊。如发现有些不对头,可以叫附近的人或大声喊叫,引起附近的人注意,坏人一般还是做贼心虚。
2、“避”。走路尽量避开不安全的地带和不安全的时段。不安全地带指犯罪高发区、夜间没路灯、两侧地形地物复杂(有树木、土堆、深坑、杂物、废墟等)。不安全时段,多为夜间或没行人的时间。此种情况,如实在避不开,最好熟人结伴而行或找家人陪同。
3、“换”。变换时间、变换服装,活动尽量不形成规律牲。如,女同志夜间可换男装、男式打扮也会减少危险。
4、“甩”。采取迂回、换装、换乘、穿堂等手段甩掉尾巴的手段。前三种手段是,迂回即兜圈;换装即是换衣物着装;换乘即是换车;穿堂即是利用商场、饭店、胡同、小区、住宅、楼房等有多门的场所和设施穿行而过,甩掉尾巴跟踪。
5、“报”。及时报警、报知家人朋友。当遇有危险要及时报警、或向就在附近的家人朋友打电话(给距离很远的家人朋友,打电话意思不大),假如怀疑、怕有危险,也可把“110”电话或亲朋电话号码提前先在手机上按出来,手拿着手机,一有情况马上按拨出,免得到时来不及拨号。打电话时,要先报地点,再说危险。因为地点位置最重要,不然你即使报了情况,没报清楚准确地点也是白报。
6、“防”。说到防,主要是防备。要做到“三有、一要”。即,提前有准备、有措施、有手段,遇事要冷静。人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提前在心理上有准备,有点防范措施准备点喷雾、工具什么的。练点儿防身搏击术也没有坏处。
❷ 反卫星系统有哪些
苏联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那已经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四十多年来,在美苏(俄)两国的领导下,曾经令杞人们忧心忡忡的太空军事化(或者军备化)一路高歌猛进,那块曾经似乎碧蓝无暇的天空如今已经遍布着军事用途的精巧设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离开日益军事化的太空,今天所谓的“新军事技术革命”就基本上是一句废话;这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喜欢“新军事技术革命”,那么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干掉那些在环地轨道上旋转着的小小人造天体。控制住那些小东西的命运,我们就控制住了在技术上占优势的敌人的前途。
反卫星(ATST)技术几乎是跟卫星技术本身同步发展起来的。现今各太空大国的太空计划基本上都包含着破与立两个方面,就是保全自己,算计敌人。中国未来的太空战略,也必须把反卫星放在一个重要位置。
下面的有关内容,系根据国外有关资料译编而成。
第一代反卫星武器:共轨反卫星系统
苏联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技术的国家。早在1963年,它就开始实施一项反弹道导弹和太空防御计划,最初的目标之一,就是对付美国的侦察卫星。美国当然不甘落后,也实施了自己的反导弹和反卫星计划,以反制苏联的地球轨道炸弹。但由于这个时期的制导系统存在局限性,因此使用了核装药的拦截弹头,以大面积的杀伤来抵销制导不精确的缺点。俄国于1960年代在莫斯科部署了第一套有限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些早期的武器虽然可以对付卫星,但是由于使用核弹头,也必然造成不分青红皂白的大面积杀伤,因此被大家视为不完善的。
美国此时正在用太空侦察取代U―2飞行,因此很希望使其太空侦察任务合法化,让苏联开放其太空,因此努力排除苏联用其反卫星系统攻击美国侦察卫星的可能性,于是提出了与苏联签署太空军备控制协定。苏联也看到太空军备控制符合自己的利益,因此乐于接受太空军备协定。1950年代晚期,美国在这方面的外交努力主要着眼于禁止所有的太空军事行动,在苏联看来,这完全就是一种试图对其领先的远程导弹计划的拖后腿花招,因此两家没有办法谈。1967年,美国调整了这一立场,放宽了有关条款的要求,于是,签署协定的时机成熟了。尽管两个超级大国对于如何验证对方没有在太空部署武器的问题深感不放心,最终还是在当年签署了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太空或太空天体上部署大规模杀伤武器,并且宣布在合作开发太空的精神。
这一时期,俄国唯一的反卫星系统是共轨反卫星系统(Co-Orbital ASAT)。这种系统包括一枚装备常规弹头的导弹,其基本机制是:在敌方卫星的地球轨道上升到达发射阵地上空时,将反卫星导弹发射进入与目标卫星接近的轨道;在一至两个轨道的距离上,这枚重1400公斤的拦截弹头将在弹上雷达的引导下实施机动,“俯冲”向目标卫星,并在一公里左右的距离上引爆,通过弹头的预制破片摧毁目标。1963年到1972年,苏联对这种系统进行了试验,共进行二十次发射(包括目标卫星和拦截弹),先后进行了大约七次拦截和五次引爆。试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在230至1000公里高度的轨道上运作。苏联宣称,该系统能够有效作战。1972年,苏联与美国签署反导条约,旋即按照条约中关于“双方承诺不研发、测试或部署反导系统”的规定,停止了对这一系统的测试。
据猜测,苏联同时也在发展电磁和激光反卫星武器。1975年10月,由于受到苏联西部地区某种光源的照射,美国卫星的红外传感器发生过五例莫名其妙的“致盲”事故。美国官方解释说,那些红外光源是西伯利亚输油管道沿线的火光,但一些评论家仍然相信苏联已经研发出一种基于激光的反卫星系统。
苏联在1976年恢复测试同轨反卫星系统,据报道这是它对美国发展航天飞机的回应,苏联军方认为美国航天飞机是天基武器的载体。据报道,苏联针对单一轨道的目标卫星,通过对拦截弹实施机动,把拦截范围扩展到最低160公里、最高1600公里,缩短了攻击时间。该系统使用光学和红外传感系统,取代了据认为存在问题的弹上雷达。人们相信,该系统此时已经可以进入运作。
从1978年到1982年,苏联继续对其同轨反卫星武器进行试验,大约每年进行一次拦截。随后,苏联停止了对该系统的测试,但据认为它现在具有实际的战斗能力,。
这个时期,美国和苏联一边进行反卫星技术研究,但同时显然都把赌注押在反卫星武器控制谈判上。
第二代反卫星武器:空射型反卫星导弹
1982年,美国宣布准备进行新一代反卫星武器的试验,这就是空射型微型飞行器(Air-Launched Miniature Vehicle,简称ALMV)。F―15飞机从高空发射一种两级火箭,将导弹直接射向位于近地轨道的目标卫星,通过冲击力实施杀伤。这种杀伤机制被称为“动能杀伤”,因为它是通过高速碰撞产生的动能来进行破坏的。作为回应,苏联/俄国据报道也研发了一种类型的反卫星武器,从米格31飞机上发射。这种武器系统由于缩短了伺机发射时间,因而显着减少了反卫星武器发射与摧毁目标之间的时间,所以是对同轨反卫星武器的一种改进。
1983年春天,里根总统发表了“星球大战”演讲,宣布他将集中美国资源,用以研发一种大规模的导弹防御系统。导弹防御将包含几种天基导弹拦截器。为了对此作出回应,苏联重新启动了认真研究导弹防御系统的工作。苏联还提出外交动议,建议禁止天基武器,并且宣布暂停试验反卫星武器系统。
1984年,美国进行了两次空射反卫星系统测试,发射了拦截弹,但是没有针对目标。它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针对卫星的发射是在1985年10月13日,摧毁了一颗在555公里轨道上运行的老旧Solwind卫星。此后,美国空军继续积极实施这个项目,计划在次年进行一系列测试。然而,1985年12月,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和共和党主导的参议院在其预算中列入一个授权法案,禁止对空射型反卫星武器对太空目标进行打靶试验。这项决定通过之前一天,美国空军刚刚将两颗用于下一轮测试的目标卫星送入轨道。空军继续在1986年测试这种反卫星系统,但是执行了不准进行太空打靶的禁令。
这项反卫星系统禁令的效力在1986年得到延长,苏联也继续履行其自愿暂停反卫星试验的承诺。1987年11月,白宫和国会对军备控制条款谈判后达成妥协,继续延长该项关于反卫得测试的授权法案,但是允许军方在苏联恢复其反卫星试验的情况下停止执行该禁令。由于这项反卫星系统试验面临政治上的强力反对,空军无法实施其最后的测试,于是停止了空射反卫星系统的研发。
苏联人确实信守了其承诺,尽管他们继续研究一些导弹防御技术。当时有谣言说,苏联人正在研发一种由米格飞机发射的与ALMV相似的反卫星武器,但是这种说法从来没有得到证实。1987年,苏联发射了一个据报道用于未来“太空战据点”的试验平台,但是由于运载火箭失灵而失败,坠入太平洋。
第三代反卫星系统:美国的MIRACL激光及动能反卫星系统和苏联激光系统
1988年,两位民主党众议员投票反对延长反卫星试验禁令,但是同时国会也将国防部申请用于研发地基反卫星系统的经费削减了一亿美元。空军开始计划实施其他反卫星项目,特别是地基激光系统。动能杀伤和激光反卫星系统都要自己的相对优点和相对缺点。动能杀伤运载系统对卫星的“杀伤”是可以确证的,而且能够在所有天气条件下运用;地基激光虽然受制于天气条件,但是不产生太空碎片,还能对卫星进行暗杀伤。陆军加快了其地基
最新的反卫星技术
美国军队和防务机构已经得到指令,要求集中力量重组他们的太空控制成果。这已经导致许多机构发生变化,但是从那时起,就没有再主动实施过新的大规模反卫星武器项目。尽管如此,经过过去几代反卫星系统研制,美国可能仍然保有一些反卫星能力。
由于没有完成预定的试验计划,现在美国空军的ALMV系统的反卫星能力尚不清楚。空军官员已经表示反对使用毁坏性、会产生碎片的反卫星武器,甚至连支持发展反卫星能力的国防部顾问,也把不可逆的反卫星武器视为最后的手段,而宁愿使用可逆性的反卫星武器。尽管空军在传统上是对反卫星技术最有关联和最感兴趣的武装机构,它也表示没有兴趣重振这个项目。
2000年12月,美国总审计局对陆军KE-ASAT系统的评审报告说,为了使该系统进行飞行试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在国防部作出建议后,陆军及其合同商波音公司已经在三架杀伤性飞行器上,继续进行综合性工作和环境适应性试验,这些飞行器随后将被放入仓库。项目官员相信,布什政府和共和党主导的国会可能会更加支持这一项目,然而他们也承认KE-ASAT的飞行试验可能会面临政治上的强烈反对。官员们说,如果他们得到了用以进行两次飞行试验所需的资金,该系统可能已经在三年内进行部署,虽然在已建造的三架杀伤性飞行器中,有两架已经被分解用于其他项目。自从2001年以来,总统的预算申请或者国会的追加预算中就已经没有分配资金给这个项目,在2004财年预算申请中也没有列入相关的经费。
MIRACL激光反卫星系统没有再进行试验,尽管陆军有时候发射激光进行例行的能量测试,但是该项目已经面临财政上的困难,其负责人正在考虑将该激光器用于其他用途。
基本的电子战反卫星技术,例如干扰卫星信息的上载或者下载传输,并没有特别高的技术要求,这种能力可能在相当大范围内被人掌握。这种反卫星攻击也具有相对隐蔽和不会产生污染太空环境的碎片等优点,但是,电子战攻击也存在难以确定攻击成功与否等缺点。如果试图干扰某个特定的用户,或者使卫星永久性失效,则是很困难的,而且还不清楚美国和俄国的在这方面的实际能力,虽然两国的战场电子战技术都有可能做到这一点,这些技术甚至在地球同步轨道之外也是能够发挥作用的,特别是对于相对缺乏防护的非军事目标。
前苏联共和国继续在太空方面进行投资,尽管军用发射已经减少了,而商业发射则增加了。美国侦察卫星的存在,曾经在许多年的时间里驱动着苏联反卫星技术的发展,现在则不再被视为一个重大威胁,俄国正在考虑在导弹防御方面与美国合作。俄国继续遵守其自1983年开始的暂停反卫星武器试验的诺言。
新型反卫星技术的发展
尽管美国没有再启动新的专门的反卫星计划,但是布什政府最近增加了投资,用于加强太空相关技术研究,新的技术研究包括改进跟踪太空目标的能力,新的发射和推进技术,以及发展新型传感器和杀伤性飞行器。高能激光技术方面的投入也见增加,获得支持的项目包括发展透过大气层传播激光所需的技术,以及努力减少武器系统的重量,以便于飞机运输激光器系统,或者将它发射到太空中。
美国还在研究将传统的卫星组件做得更小更轻。这使得发射“寄生”微型卫星成为可能,微型卫星是用于跟踪其他卫星的小型飞行器;如果这种微型卫星能够实施机动,以足够靠近目标卫星,然后扰乱或者破坏它,那么这项技术将被证明有助于反卫星任务。微型卫星也能够为卫星执行防御性任务。
还需要很多年的努力,上述多数技术成果才能够被部署到进攻性或者防御性系统中。然而,美国最近研发的这样一些用于拦截弹道导弹的系统,可能具有作为反卫星武器的良好性能,并且因此能够极大地提高美国的反卫星能力。
确实,虽然这些本来为远程导弹防御系统而研发的技术,可能在防御弹道导弹方面并不是十分有效,但是其中一些技术能够非常有效地用于对付卫星,因为与导弹防御相比,攻击卫星从许多方面看都是一项比较容易的任务。卫星在可预测的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能够通过地面设施的跟踪而精准地确定,这使得卫星的位置在未来成为可知的。美国将有足够的时间计划发起攻击,能够选择攻击的时间,还有时间进行多次射击以摧毁它。相形之下,在一次弹道导弹攻击中,进攻者具有出其不意的优势,而防守方只有不到30分钟的时间进行反应。此外,一个拦截弹头攻击一颗卫星时,不需要处理导弹防御系统面临的棘手的反制措施问题。目前这代卫星没有装备自我保护的设施。尽管未来的卫星可能拥有某种防护手段,但它将难以压倒攻击者拥有的优势。
中国的反卫星武器
一些西方论者将中国的太空战策略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防御性策略”,即通过外交手段,阻遏潜在敌人推动太空军事化的努力;另一类是“进攻性策略”,就是通过部署太空武器,保护自己在太空中的利益。我们看来更为关注进攻性策略。
今年4月,中国用一枚长征二号丙火箭将一颗小型卫星和一颗微型卫星送入太后,西方军事界对于中国反卫星武器研制计划的忧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美国军方的判断,中国到2005年将拥有两种用于对付近地轨道卫星的反卫星手段:一是地基激光致盲器甚至大功率激光武器,这是美国国防部自1998年起,就在每年中国军力报告中一直强调的;二是以KT―1火箭为基础,带有小型或者微型卫星拦截器的直接攻击型反卫星武器。所谓KT―1火箭,是在DF―21中程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四级固体燃料火箭,是一种小型机动太空运载火箭(简称SLV),这种火箭使得中国能够随意选择时机,对敌方卫星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据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正在DF―31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制KT―2型火箭,并在DF―31甲型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制KT―2A火箭,这两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机动火箭能够瞄准地球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而美国的许多“敏感”卫星正是在这些轨道上运行的。一些西方军事专家相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研发一种“寄生卫星”,这种小型或微型卫星可以用KT系列火箭发射,通过附着在敌方的人造天体之上实施干扰或者破坏,或者通过直接撞击,用于攻击空间站、天基激光系统以及其他卫星。中国的《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杂志还讨论了如何利用全球定位技术来确定近地微型卫星的高度,这家杂志还将用三年的时间,开辟专栏讨论如何攻击太空的卫星。
美军的通信、侦察和监视系统严重依赖于太空,空间设施事实上美军最重要的“节点”(Node)之一。因此,在未来的中美战争中,中国将高度重视太空战。只要能够摧毁美国天基系统,就等于击中了阿基里斯的脚后踵,这对于中国取得战场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美国在通信、控制、指挥、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方面拥有的优势将化为乌有,从而不得不跟中国打一场二十世纪的传统战争,而后者在这方面显然更为得心应手。
美国国防部今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真正拥有的反卫星手段是实施太空核爆炸,这样一次爆炸将把中国上空的同步卫星(如通信、GPS等)以及正好路过的侦察卫星消灭殆尽。这其实是一种第一代反卫星武器,这种并不先进的手段可能会伤及友方甚至己方的卫星。但是战争并不是请客吃饭,为了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绝对不能讲客套;如果必要,中国完全可以把一颗核弹送入地球轨道,――如果“误炸”了友方的卫星,战后赔偿就是。中国不必害怕这种手段也会伤害自己的卫星,因为目前中国并没有形成对卫星设施的强烈依赖。举个形象的例子,这种“损人又损已”的做法,非常类似于“金毛狮王”谢逊跟“混元手”成昆在一间全封闭的房间中剧斗,如果谢逊出手打灭所有的灯烛,其结果必然更有利于原来就不信赖光线的谢逊。
扫除头顶的人造天体之后,中国失去的只是锁链。
❸ 反卫星武器作战形式有哪几种
反卫星武器技术并不是什么新东西?美国早在1959年就对一种实际系统进行过演示,苏联也在1968年试验了其第一种反卫星武器?在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更是使出浑身解数,研究各种类型的反卫星武器?
一般来讲,反卫星武器有共轨式?直接上升式?定向能式和电磁干扰式4种作战形式?共轨式反卫星武器是射入目标卫星的轨道,对其进行追踪,然后利用动能或核爆炸将其摧毁?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不进入目标卫星的轨道,而只是当目标星经过上空时,对其进行瞄准攻击?定向能武器,如激光器和大功率微波束等,能够将卫星彻底摧毁或通过辐射其敏感电子元件使其失效?电磁干扰则可以使卫星和地面站之间无法进行通信?
美国和俄罗斯在不同时期都对这4种方式的可行性进行过研究或试验,并且还考虑过对发射场控制中心和用户地面站进行物理?电子和信息攻击的可能性?
反卫星武器技术并不只是美国和俄罗斯拥有,许多国家都掌握了相关的技术?一种办法就是建造一个大功率干扰机或者使用重型工业激光器对低地轨道卫星的光学器件和水平线传感器进行攻击?另外一种办法就是利用现有的运载火箭和导弹建造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如朝鲜?伊朗和伊拉克等国拥有比较成熟的相关技术,一般可能采用这种方式?
但这并不等于说建造和部署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低地轨道卫星在数百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速度高达7.5公里/秒,要想击中它,必须要完成三项任务:发现并跟踪卫星,接近卫星,然后将其破坏或摧毁?
反卫星武器的攻击流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发现目标
发现和跟踪一颗卫星并不需要多大的投资,据分析,只要有几千美元?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些时间就足矣?
只要采用合适的跟踪软件,根据精确的轨道要素,观测者就可以预测某颗卫星的轨迹和时间表?一些跟踪软件和卫星的轨道要素都可以从因特网上得到,即使是美国的间谍卫星也不例外?有的业余爱好者只用双目望远镜和秒表就可以对美国的秘密卫星进行跟踪?
有的人花上10000到15000美元就可以组装一个卫星跟踪系统,利用高倍望远镜跟踪500公里外以7.5公里/秒的速度运行的小目标?美国波士顿的一名天文学家曾为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进行演示,成功地跟踪了美国的长曲棍球秘密卫星,把观看他演示的人惊得目瞪口呆?
1996年美国在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了一次代号为USA129的秘密发射?在发射前,业余天文学家网就计算出了大力神4火箭的飞行弹道?在发射后几天之内,澳大利亚的业余爱好者就捕获了卫星并推出了其轨道要素?在北半球,随着观测条件的改善,瑞典的业余爱好者锁定卫星并进一步确定了其踪迹?这是第一颗由业余爱好者从发射后进行连续跟踪的极轨卫星?
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只要简单地下载免费的卫星跟踪包,通过众多的因特网站点输入卫星的轨道要素,一个国家就会拥有初步的卫星跟踪能力?如果再配以适当的望远镜等设备,发现和跟踪卫星应当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
2命中目标
对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运载器的基本要求就是它必须能够到达目标卫星?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它无需进入轨道,而只是到达目标的高度?也就是说,直接上升式运载器比把同样质量的物体送入轨道的运载器要小得多而且便宜得多?
一枚反卫星武器运载器只要能到达800公里的高度,就能够击中许多重要的低地卫星,其中包括一些军事卫星?
反卫星武器运载器的可选方案之一就是弹道导弹?众所周知,弹道导弹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扩散,像朝鲜?伊拉克和伊朗这些国家都有了国产弹道导弹?
地面距离和最大高度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弹道倾角?有效载荷质量?大气的影响乃至多个火箭级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此外,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可能装有可进行机动的杀伤飞行器作为其末级,进一步影响了距离—高度关系?据称,以最佳倾角发射的单级导弹所到达的最大高度大致是其最大射程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据这一法则,射程900公里的弹道导弹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300到450公里?这一高度虽进入外大气层,但比大多数低地轨道卫星的高度要低?要达到800公里的高度,单级导弹的射程至少要达到1600公里?目前,朝鲜和伊朗正在研制这一级别的导弹?
另一种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的运载器方案是科学探空火箭?科学探空火箭一般发射到空间的边缘进行科学实验,许多国家都保持有探空火箭计划?例如,NASA每年要发射约30枚探空火箭?这些火箭小到只有2米的超阿卡斯,大到19米的黑雁7?黑雁7能将14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1500公里的高度或将3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800公里的高度?
巴西的探空-4探空火箭可以将5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650公里的高度,印度的罗希尼可以将1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350公里的高度?与轨道运载器相比,探空火箭造价低而且容易制造?
研制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的主要问题并不是把武器送入空间,而是使其接近目标?为了用弹丸式弹头杀伤卫星,拦截器应到达距目标不到100米的位置?考虑到卫星的速度,反卫星武器的制导系统和杀伤飞行器是研制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苏联的反卫星武器采用的是雷达和光学制导方式,而美国的ASM-135反卫星武器采用的是红外导引头和激光陀螺?这几种方式都是有效的?其它方式,如从地面跟踪站进行指令制导,同样可以使用?实际上,最早的洲际弹道导弹使用的就是无线电指令制导?
建造直接上升式反卫星武器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能在地球大气层之外进行机动的杀伤飞行器?这就需要将大多数导弹上的气动控制尾翼更换成反推控制系统?推力矢量控制是反推控制方式,小型的侧面燃烧火箭发动机也是一种反推控制方式?近年来,已经研制出了几种采用反推机动系统的先进导弹,如美国的增程拦截器(ERINT)面空导弹?ERINT的中部装有180台微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美国的战区高空区防系统(THAAD)反战术弹道导弹也采用了反推控制技术?据报道俄罗斯的SA-10面空导弹也正在考虑进行这方面的控制改进?
3杀伤目标
为了弥补制导和控制系统的不足,可以选用大面积弹头,如核弹头和人工碎片带?在空间,核弹头不像在大气层内产生爆破或热效应,但是它所形成的X射线能产生多种破坏效应,可以在数十公里的距离上杀伤卫星?
另外,如果在合适的高度爆炸,即使是当量不太大的单个核弹,也会使内范?艾伦带增强,足以使没有加固的卫星在几天或几个月内失灵?卫星可能通过加固来对抗核效应,但费用和重量的权衡是很严格的?大多数商业卫星经营者没有选择进行辐射加固?
美国的科学家认为,当量为5万吨的核武器在100公里以上的高度爆炸,将使大量的低地轨道卫星失灵?爆炸产生的电子会迅速弥漫到整个低地轨道空间,大多数低地轨道卫星都会与这些电子碰撞?
这种攻击可以对进攻者带来许多益处?首先,它只需要相对较低的技术,不用多级运载器或精确的制导,一枚改进型飞毛腿导弹和小型核装置就足够了?这种攻击方式至少不会直接击中城市或造成人员伤亡?第二,某个国家可以借口进行试验,而在其自己的领土上空引爆核武器,无意对任何卫星造成破坏?第三,采取这种进攻的一方总是利大于弊,如美国对低地轨道卫星的依赖性比朝鲜或伊拉克要大得多?
人工碎片云是另一种可能采用的面杀伤机制?因为在空间运动的物体,即使是很小的物体,也具有很高的速度和动能?在轨道上,几枚小钉子就能摧毁一颗卫星,将数千枚钉子准确地发射到低地轨道,理论上讲,可以把多种军事和间谍卫星毁掉?
关键是把足够的钉子发射到与卫星轨迹交叉的轨道平面上的适当的高度?到底有多少这样的碎片才能构成真正的威胁,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些专家则认为,如果卫星能够进行机动的话,人工碎片根本不会构成威胁?
人工碎片方法在技术上讲是可行的,但在使用上有很多制约?为了杀伤目标,在轨运动的物体必须有比目标高的速度?在进行轨道拦截时,需要把碎片放入交叉轨道平面或反向旋转的轨道?而后一种方式尤其难以实现?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碎片沿着惯性飞行弹道进入卫星的轨迹?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碎片云的尺寸和分布?接近速度以及(如果卫星能机动时)预警时间?碎片云在短时间内具有很大的威胁,然后就消失在背景噪声中?
可以对卫星进行防护来对付碎片?国际空间站就装有防护装置,可以防护直径1厘米的物体的碰撞?此外,物体是否能杀伤指定的卫星,很大程度上依赖卫星的结构和物体碰撞的部位?
曾有一个小物体穿入了在轨运行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高增益天线,但并没有影响该天线的性能?实际上,NASA也是在航天飞机执行任务中目视检查哈勃望远镜时,才发现了这次碰撞?
❹ 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是什么
反卫星卫星亦称截击卫星或拦截卫星。用于拦截、攻击、破坏、摧毁敌方在轨卫星或使其工作能力的军用卫星。它和空间观测网、地面发射-监控系统组成反卫星武器系统。这个系统在接到命令后,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根据目标卫星的运行轨道,起动变轨发动机,做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采用椭圆轨道法、圆轨道法或急升轨道法,用导弹、激光武器、高能粒子束武器、自身爆炸和碰撞等杀伤手段将其摧毁,或用无线电干扰方法使其电路中断,失去工作能力。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通信、侦察、导航、海洋监视、导弹预警等军用卫星充斥空间,外层空间已在军事上具有战略地位。因此,研制反卫星卫星已成为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作战过程
反卫星作战过程大致如下:由空间观测网对敌方各种卫星进行不间断的观测,编存目标参数,判定其性质(军用或民用的),在适当时机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预定轨道上,不断监视目标卫星的运行情况;必要时由反卫星卫星上的自动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起动变轨发动机,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将其摧毁。最后,由地面发射-监控系统判断其效果。
攻击方法
反卫星卫星的攻击方法有:椭圆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椭圆轨道上,远地点接近目标的轨道高度,多用于拦截高轨道的卫星。
圆轨道法。反卫星卫星的圆轨道与目标卫星的轨道共面,这样可以较容易地进行变轨机动去接近目标卫星,并可节省推进剂。
急升轨道法。将反卫星卫星发射到一条低轨道上,并在一圈内进行变轨机动,快速拦截目标卫星使其来不及采取防御措施,但需要消耗较多的推进剂。
在一般情况下,对较高轨道的目标卫星使用前两种攻击方法,但反卫星卫星要运行数圈才能完成拦截任务。对轨道高度为500千米以下的目标卫星,通常采用后一种攻击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对反卫星卫星已做过多次试验,其中一种试验装置的总重量约3000千克(含变轨机动用的推进剂约500千克),用两级液体火箭发射入轨,具有改变轨道面倾角5°~10°的能力,使用非核战斗部或无控火箭,能拦截运行高度为150~1500千米的卫星。
20世纪80年代初反卫星武器系统仍处于试验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反卫星卫星将具有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并使用激光武器或高能粒子束武器摧毁目标卫星。
反卫星卫星
❺ 中国先进武器反卫星武器——寄生星是什么
中国的反卫星武器大质有两种,一种就是我们自己的卫星,还有用战斗机发射导弹击落卫星,但难度较大。 至于布署在卫星上的反卫星武器还没有国家成功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