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道教和佛教拜跪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
佛教是合十礼,道教是抱拳礼 ,其主要的不同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佛教跪拜动作的正确姿势
1、肃立合掌,腕与心口平,两足跟离开约二寸,脚尖相距约八寸,成八字形。站好后,立刻收束杂乱的心意,瞑目观想,观想后,弯腰,右臂斜伸,右掌向下,按于拜垫中央,左掌仍举不动,两膝随即跪下(此为第一把)。
2、跪下后,左掌随着伸下,按在拜垫的左前方(此为第二把),右掌由拜垫中央移到右前方,两掌相距约六寸许(此为半把,合共叫“两把半”。这是老名词)。
3、以头垂叩于两掌中间拜垫上,两掌随即翻转,手心向上。意思是以两手托承佛足,以求福慧。这叫头面接足礼。
4、两手握拳翻转,头离拜垫,右手移回拜垫中心,左掌举回胸前,右掌将身撑起,与左掌合,同时两膝立起。
5、三礼毕,合掌弯腰,垂至膝前,以左手四指包右手四指,两大指相并,两食指相合竖直(此为定印),伸直腰,举至齐眉,再放掌。
二、道教三跪九叩的动作和讲究
1、进入殿堂面对神像,两手计于两腿侧、两脚并拢、离跪垫三步远距离。
2、头脑虚领有冲天之势、下额内收、舌顶龈交,含胸拔背而虚心下气,手掐子午而接通阴阳。(手掐子午就是左手抱右手,左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按在右手 无名指根节即九宫之位处,右手拇指少商穴内侧扣住左手拇指指肚,以此沟通手 肺经气和手少阳三焦经气,达到阴阳相和。男女左右手相反;是为手上太极;亦 称太极阴阳手)合于脐下一寸三分处。
3、迈出左脚、跨出右脚;要求举步轻灵、沉住气,三步走到跪垫前、两脚站定,弯腰鞠躬的同时拱手。此时手型是左右相合的太极阴阳手,高不过眉,低不过胸,在嘴前上下位置;然后两手徐徐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 分出来,向右向下画半圆。
4、在右手画半圆的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 上,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接于右手劳宫穴之位、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 在做手上这一过程的同时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轻慢的叩三下;腰背形成弧形,命门处向外突出,整个脊背像张弯弓一样,此一动作过程叫做“一 跪三叩”。
5、起身,左手先护住心,右手再起,合成太极手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七脚尖三,脚底涌泉穴成涵空状态,有利于真气上长升和下降;两脚前后虚实分明。双手合住 向前向上拱起、沉肩坠肘;到嘴前上下处,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画半圆;同时身体下蹲,左手揸入右手,此一动作过 程为“二跪六叩”。
6、再起身,左手护住心,右手随着而起,合成太极于腹部气海或丹田前, 脚踏实地,力量分配为脚跟与脚尖前三后七,双手向前向上起,高不过眉、低不 过胸,两手下降至胸前;左手护胸,右手从左手中分出来,向右向下画半圆。同时身体下蹲,右手五指分开掌心向下按在跪垫前沿上,左手揸入右手,左手拇指 接于右手劳宫穴之处,左手其余四指盖于右手背上,在做手上这一过程的同时, 膝盖跪上垫子,脑门印堂穴向两手合谷处靠近,头点三下,合为“三跪九叩”。
7、起身打拱鞠躬,先退左脚一步;再退右脚一步,两腿靠拢立正,弯腰打拱鞠躬而退出宫观外。
(1)跪礼的正确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佛教跪拜礼仪的由来:跪拜,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传统,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到整个东南亚,跪拜是一种象征谦虚的东方文化。其实,跪拜之礼流行于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人,都有行跪拜礼的习俗。古印度时大众认为,一个人需要经常检讨反省自己,只有谦虚的人,才会懂得反省,一个傲慢的人,昂首挺胸、目中无人的时候是没办法反省的。
道教跪拜礼仪的由来:道教叩拜礼是对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盖足站“八”字,手按“十”字,头为“一”也。
② 三跪九叩礼是怎么跪法的
三跪九叩就是双膝跪地下三次,磕九个头。具体做法为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三跪九叩礼的对象: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
三跪九叩礼介绍: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唐道士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一书中称道士拜礼有四种:“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稽首是三跪九叩礼。
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拜神最大礼节。
(2)跪礼的正确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除“三跪九叩礼”外其它跪拜礼介绍:
1、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2、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3、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4、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
5、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
6、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
7、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
8、肃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后来在书信来往中,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往往上“谨肃”。妇女行礼也称“端肃”,即源于此。
③ 在周礼中,九种跪拜的礼仪分别都是怎样的呢
《琅琊榜》剧照
另外,男、女行拜礼时,依性别、事宜,两手叠放位置有别。《礼记·内则》:“凡男拜尚左手,女拜尚右手。”这是指一般状况下,男子行拜礼时,左手要放在右手上面(前面),女子右手则放在左手上面(前面)。若行兇拜礼时,就要反过来:男子右手在上,女子左手在上。《礼记·檀弓上》就记载了一个相关故事:孔子与弟子们站立行拜礼时,孔子将右手放在左手前。弟子们也纷纷仿效老师的行礼姿势。孔子赶紧纠正说:你们也太好学了吧!不问缘由就仿效我,却不懂得我为何这样行礼。我是因为姐姐去世,还在丧期内,所以行兇拜礼,右手要放在左手前;你们仿效我,是不合乎礼仪的。于是,众弟子们赶紧“纠错”,循常礼,将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前面)。
④ “三跪九叩首”的怎么个跪叩法
三跪九叩礼是最敬重的行礼方式。所谓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时头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时先出左脚,手背向上。丧事叩头时,真正大礼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脚且叩头时手心向上。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⑤ 跪拜的正确姿势及图片
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共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手按地能支力时,脚跟才离地,瞬间松然跪下。
⑥ 跪拜的正确姿势及图片,图中的标准吗
没有什么标准姿势的,所谓的“跪拜”代表的意思就是臣服,放弃所有的抵抗,把脑袋伸到对方面前,任对方宰割的意思,所以也不需要什么标准
⑦ 丧事跪拜动作鞠躬的细节和次序
亲族、邻里结伴而来,一般同辈鞠躬四次,晚辈跪拜四次,然后哭灵。孝子们要在灵旁跪叩陪祭,女儿、儿媳往往嚎哭且哭中有词,节奏分明。最后,要屈右膝跪拜来吊唁者,谓之“谢孝”。
旧时,富商或官僚之家理丧,要聘请大商号经理及有治丧经验的全可人,为其主办丧事。下设帐房,聘请会计,负责整个治丧的收支,包括收受纸盘、金钱、帐子、挽联、诔词、挽诗、匾额等奠礼。
孝子下跪,双手扶地,行尽孝报丧礼。民国初年,多行鞠躬礼。现仍有行单腿跪拜礼者,并采用贴门报儿、悬挂楮钱纸等为报丧方式,有的还在报纸上刊登讣告,而铭旌、报丧帖、幡杆等均已绝迹。
丧礼:
人死,称“逝世”、“谢世”,俗称“倒头”、“过去了”等等。人将死或死后,家人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东门外的天后宫去请茶师傅。茶师傅是专门帮助人们料理红白喜事的人,也称“茶房”。旧时的天后宫内有一殿,专做茶房的办公室。
内有几个负责人,各自带有几个徒弟。这些人专司并包揽了市内城市居民的红白事,按城区划分若干片,分别负责各片的红白事。
只要接到死者家属来送信儿,就会根据地域分工马上工作,即通知杠房、棚铺、赁货铺、扎彩作乃至酒席处等相关行业为死者准备治丧用具,并进入死者家帮助料理丧事,直至下葬为止。
⑧ 求详解“六肃三跪三拜”礼的具体动作是什么
肃的具体动作躬身作揖,迎揖引进;跪的具体动作:两膝着席,上体耸直;拜的具体动作,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六肃三跪三拜”就是六次躬身作揖、三次跪下、三次拜首的意思。
据《周礼》记载,古代跪拜礼有九种: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8)跪礼的正确方法图片扩展阅读
跪拜礼的起源
跪拜礼的起源,与古代人的起居方式有关。中国古代最早是没有凳子、椅子的,当然连桌子也没有,只有很矮的“几”,留存到今天,还有茶几之类,大都很矮。“桌”字最早写作“卓”,就是高的“几”,有鹤立鸡群的意思。
桌子与凳子、椅子等家具差不多时间出现。在此之前,中国人和亚洲很多民族一样,长期习惯坐在地上,每个人都坐在一个席子上,不像今天,席子专门指凉席。至今在日本、韩国等国家还能看到席地而坐的古老习惯。
在古代社会,坐下时双腿放在前面却不盘起来,而是大大咧咧地伸开或张开,是非常不礼貌的举止。史书中记录某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就有专门描写席地坐时大伸腿的情形,例如秦始皇、刘邦等,都有这种情况。席地而坐的另一种方式是跪坐,也就是臀部坐在自己的双脚后跟上。
参考资料
网络--肃
网络--跪
网络--拜
网络--跪拜
⑨ 给父母跪拜礼的正确姿势是什么
中国古代礼仪跪拜礼最常用的有四种:稽首、顿首、空首、振动。
稽首—拜礼中最重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至地停留一段时间;
顿首—次重者,行礼时头触地即起;
空首—两手拱地,引头至手不着地;
振动—哀恸之拜,两手相击而拜。
磕头跪拜礼仪
主要有常规磕头、拜年祝福、婚嫁喜事、丧葬白事、祭祀祈福和桃园结义等六个不同场景,因对象、场景不同,规矩略有不同。所有的磕头,都是右膝先跪,再左膝下跪。
单纯磕头,是儿童见长辈的常礼。一般情况,儿童随家长走亲戚见长辈,家长说:“过来见过XX,磕个头”。孩子说:“给XX磕头啦”,而后双膝下跪、双手扶地、头触地,磕完头起立站着。接受磕头的长辈,要做两件事,一是及时让孩子起来,二是给孩子点礼物。如果没有准备礼物的,一般要在未磕头之前进行阻止,以免拿不出东西尴尬。
⑩ 佛教的跪拜礼要点及图片
第一.站立姿势.轻轻合起双掌,手指并拢,手肘自然弯曲,置于胸前约呈四十五度。合双掌时,双眼下垂目光注视合掌的指尖,能够凝聚心神,排除妄念.站于蒲团之前,两足作八字式,左右足 跟距离约二寸左右,足尖距离约八寸;
第二.分右掌向下,按于蒲团之中心,左掌不动,两膝跨开,跪于蒲团上;
第三.左掌按于蒲团之前左边;
第四.右掌从中心移于蒲团之前右边,两掌相离六寸许;以头按于两掌中间之蒲团上;
第五.以两手掌向外边翻转(手心向上,意在以两手承佛足,头面接足礼);
第六.两手曲指反转,仍按于蒲团之原处;头离蒲团由伏而起;右掌移于蒲团之中心;
第七.左掌离蒲团,置于胸前如合掌之状;右掌用力撑起(两膝同时离蒲团),合于左掌当胸,此为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