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战斗机,轰炸机怎样从外型上一眼辨别出
歼击机
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又称战斗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广泛称为驱逐机。歼击机的主要任务是与敌方歼击机进行空战,夺取空中优势(制空权)。其次是拦截敌方轰炸机、强击机和巡航导弹,还可携带一定数量的对地攻击武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歼击机还包括要地防空用的截击机。但自60年代以后,由于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完善,专用截击机的任务已由歼击机完成,截击机不再发展。具有火力强、速度快、机动性好等特点,是航空兵空中作战的主要机种,也可用于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早期的歼击机是在飞机上安装机枪来进行空中战斗的;现代,多装有20毫米以上的航空机关炮,还可携带多枚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导弹和红外线制导的近距格斗导弹和炸弹或命中率很高的激光制导炸弹,以及其他对地面目标攻击武器。歼击机最大飞行时速达3000千米,最大飞行高度20千米,最大航程不带副油箱200千米,带油箱时可达5000千米。机上还带有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
发展简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飞机首先用于战场上空指引炮兵射击、侦察和轰炸。随后就出现用飞机来阻挠敌机执行上述任务的战斗行动,形成空中的对抗。开始时只是后座的射击员用手枪、步枪和机枪在空中相互射击。1915年德国研制出装有射击协调器的福克E.I .飞机。机枪固定在机身头部,穿越机头的螺旋桨旋转面射击而子弹不会击中旋转桨叶。这样,后座的射击员被取消,驾驶飞机和射击都由驾驶员来完成。这种飞机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空战的方式,提高了飞机空战能力。从此确立了歼击机武器的典型布置形式。此后,歼击机在速度、高度和火力等方面不断改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歼击机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00公里/时,升限高度达6000米,重量接近1吨,发动机功率169千瓦,飞机配备7.62毫米的机枪。当时着名的歼击机有德国的福克D和E、英国的S.E.5和法国的Spad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歼击机的最大速度已达700公里/时,飞行高度达11公里,重量达6吨,所用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制功率接近1470千瓦。武器则由机枪发展到20毫米的机炮和空空火箭。瞄准系统已有能作前置量计算的陀螺光学瞄准具。这一时期着名的歼击机有英国的“喷火”式,美国的P-51、P-47,苏联的雅克3、拉5和德国的Me-109、FW-109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开始使用Me-262喷气式歼击机,最大飞行速度达960公里/时。战后喷气式歼击机普遍代替了活塞式歼击机,飞行速度和高度迅速提高。在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中,出现了喷气式歼击机空战的场面。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使用的米格15和美国的F-86飞机都采用后掠后翼布局,飞行速度都接近音速(1100公里/时),飞行高度15000米,飞机重量约6号,发动机推力29420牛。机载武器已发展到20毫米以上的机炮,瞄准系统中装有雷达测距器。带加力燃烧室外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便于改善飞机外形,歼击机的速度很快突破了音障。60年代以后,歼击机的最大速度已超过两倍音速,配备武器已人机炮、火箭发展为空空导弹。这一时期最着名的歼击机有美国的F-104、F-4,苏联的米格21和法国的“幻影”3等。60年代中期,以苏联的米格25和美国的YF-12为代表的歼击机的速度超过三倍音速,作战高度约23000米,重量超过30吨。但是60年代后期越南战争、印巴战争和中东战争的实践表明,超音速歼击机制空战大多是在中、低空,接近音速的速度进行的。空战要求飞机具有良好的机动性,即转弯、加速、减速和爬升性能。装备的武器则是机炮和导弹并重。以后,新设计的歼击机不再追求很高的飞行速度和高度,而是着眼于改进飞机的中、低空机动能力,完善机载电子设备、武器和火力控制系统。
现代歼击机的特点 为了获得优异的空中格斗能力,现代歼击机在性能、外形、动力装置、机载设备、武器配备和火控系统等方面有一些新的特点。
①性能:突出中、低空跨音速机动性,在音速附近稳定转弯率可达18度/秒,瞬时转弯率达75度/秒;飞机在9000米高度上,速度从马赫数0.9增加到马赫数1.6所需时间为50-60秒;海平面最大升率达300米/秒;静升限18000米左右;能在低空作超时速飞行;高空最大飞行马赫数在2左右;最小飞行速度为200公里/时;最大飞行迎角可达60°;低空作战半径约500-600公里;飞机起飞、着陆滑跑距离小于1000米;飞机最大过载可达9g。
②设计面貌:飞机在空战中的推力普遍大于重力(即推重比大于1),多采用低流量比的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加力推力大,重量轻,不加力工作时耗油率小。为兼顾在亚音速、跨音速、超音速范围内都有较小的阻力,飞机采用中等后掠角、中等展弦比并带前缘连条的薄机翼,或是采用三角形薄弱机翼。翼型相对厚度约4%,并有随马赫数和迎角自动偏转的前、后缘机动襟翼(或缝翼)。正常布局(有平尾)飞机空战时机翼单位面积载荷约3000帕(300公斤力/米2);无尾布局为2000帕。歼击机一般为单座。为扩大驾驶员视界,采用水泡形座舱,即使在地面上也能保证将驾驶员弹射到足够的高度,大量采用整体机内部油箱载油量约占正常起飞重量的30%。飞机操纵系统广泛采用数字式电传操纵的基础上采用主动控制技术,提高飞机的作战性能。
③武器和火控系统:现代歼击机普遍装有口径 20毫米以上的航空机关炮,同时携带多枚雷达制导的中距拦射导弹和红外跟踪的近距格斗导弹。也可携带2-3吨航空炸弹或其他对地攻击武器。飞机上装有用数字计算机控制的航空火力控制系统,它由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惯性导航系统、大气数据计算机等组成,可与通信导航识别综合系统和电子对抗系统交联。驾驶员通过平视显示器、下视仪和多功能显示器获得敌我机参数的信息,控制和管理导弹、机炮、火箭和炸弹的瞄准、发射和投放。火控系统的操纵是安装在驾驶杆和油门手柄上,便于驾驶员将飞机驾驶和空战合为一体。由于传递信息的设备较多,信息量大,为减少电缆数量和信息传递差错,采用多路传输数据总线。
④使用维护:歼击机上各种机载设备和控制系统越来越复杂,维护工作量大大增加。为此,飞机表面开有大量检查和维护用的口盖和舱门,总面积达飞机表面积的60%。所有电子设备均采用积木式结构,有自动检测能力,可在外场方便地更换插件。现代歼击机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飞机平均故障间隔飞行小时已从50年代的1小时提高到3小时。每1飞行小时所需的维护工作,从50年代的30工时降低到10工时左右。
轰炸机
轰炸机
用于对地面、水面目标进行轰炸的飞机。具有突击力强、航程远、载弹量大等特点,是航空兵实施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有多种分类:按遂行任务范围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按载弹量分重型(10吨以上)、中型(5-10吨)和轻型(3-5吨)轰炸机;按航程分为近程(3000千米以下)、中程(3000-8000千米)和远程(8000千米以上)轰炸机、中近程轰炸机一般装有4-8台发动机。机上武器系统包括机载武器如各种炸弹、航弹、空地导弹、巡航导弹、鱼雷、航空机关炮等。机上的火控系统可以保证轰炸机具有全天候轰炸能力和很高的命中精度。轰炸机的电子设备包括自动驾驶仪、地形跟踪雷达、领航设备、电子干扰系统和全向警戒雷达等,用以保障其远程飞行和低空突防。现代轰炸机还装有受油设备,可进行空中加油。
在飞机用于军事后不久,人们就开始用飞机轰炸地面目标的试验。1911年10月,意大利和土耳其为争夺北非利比亚的殖民利益而爆发战争。11月1日,意大利的加福蒂中尉驾一架 “朗派乐”—道比”单翼机向土耳其军队投掷了4枚重约2公斤的榴弹,虽然战果甚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空中轰炸。
这期轰炸任务都是由经过改装的侦察机来进行的。炸弹或炮弹垂直悬挂在驾驶舱两侧,待接近目标时,飞行员用手将炸弹取下向目标投去,飞行员用手将炸弹取下向目标投去,飞行员用手将炸弹取下向目标投去,其命中精度可想而知。1913年2月25日,俄国人伊格尔·西科尔斯基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架专用轰炸机首飞成功。这架命名为 “伊里亚·穆梅茨”的轰炸机装有8挺机枪,最多可载弹800公手斤,机身内有炸弹舱,并首次采用电动投弹器、轰炸瞄准具、驾驶和领航仪表。1914年12月,俄国用 “伊里亚·穆罗梅茨”组建了世界第一支重型轰机部队。于1915年2月15日首次空袭波兰境内德军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轰炸机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当时轰炸机的时速不到200公里,载弹量1吨左右,多为双翼机。
第二次世界,轰炸机又有新发展,装有4台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是轰炸机发展到新水平的标志,载弹量可达8—9吨,航程为2600—7000公里,其中尤以美国的B—29最为超群显赫,它不仅是投向广岛、长崎两颗原子弹的载机,投下大批燃烧弹,造成着名的东京大火,十几万日本平民伤亡也是B—29r “赫赫战果”。
喷气式轰炸机——喷气式轰炸机是在40年代初由德国首先研制成功。梅塞施米特公司研制的Me—262型喷气式战斗机于1942年7月首次试飞,后来由于希特勒的坚持,Me—262曾被用来执行轰炸任务,它可载两枚重500公斤人炸弹,在这同时,德国阿拉多公司研制了另一种Ar—234型喷气式轰炸机,可载弹1400公斤。Me—262和Ar—234是最早的、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仅有的两种喷气轰炸机。
超音速轰炸机——超音速轰炸机是由美国研制出来的50年代,美国为了与苏联相对抗,研制了以高空高速突防、深入苏联纵深地带投掷核弹、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58型轰炸机。B—58于1956年11月首次试飞,它的最高时速达2100公里,为音速人2倍,可载弹5000公斤以上。
“隐身”轰炸机—— “隐身轰炸机首先由美国研制成功,美国洛克韦尔公司研制的B—IB型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具有部分 “隐身”功能的轰炸机。B—IB在飞机外形、涂料和发动机的进、喷气口形状上作了防雷达各红外线探测处理,这就使它在敌方的雷达和红外线探测器面前,具有了一定的 “隐身”作用。
第一种真正的 “隐身”轰炸机是美国的F—117战术轰炸机。美国洛克希德公司从70年代中期开始执行秘密研制 “隐身”战斗机的 “臭鼬工程”计划。1977年原型机试飞成功,1981年定型投产。F—117外型奇特,翼身融为一体,整个机身表面几乎全部由多个小平面拼命而成,可将雷达波以各种角度散射,不能形成有效的回波。机身采用了大量统计表合材料。并涂有隐身涂料。这就使得F—117基本上不会被雷达和约外线探测装置所发现。F—117原本是作为战斗轰炸机而设计的,但由于它优异的 “隐身”功能,敌机几乎不可能发现它并与它进行空战,加上它飞行灵活性不够,所以它实际是被用来执行夜间轰炸任务的战术轰炸机。在美国入侵巴拿马和海湾战争轰炸伊拉克的空袭中,美国多闪成功地使用F—117执行轰炸任务,而一次也没有被对方探测到。
美国战略空军和诺斯罗普公司研制成功另一种 “隐身”战略轰炸机B—2是一种纯粹 飞翼”式飞机,它的机身、机翼、发动机融为一体,既无水平尾翼,也无垂直尾翼,据称它的航程达12 000公里,载弹量达34吨,造价高达5.7亿美元,堪称世界之最。
Ⅱ 如何辨别空客和波音飞机
1、白天查看两者的前窗挡风玻璃形状
如果两侧挡风玻璃底边是“一”字型的,就是空客飞机;如果两侧挡风玻璃底边是"V"字型的,就是波音飞机。
2、夜间查看飞机两个侧翼的尖灯闪烁频率
如果两个侧翼的尖灯一次闪两下,像滴滴-滴滴-滴滴的频率,就是空客飞机;如果两个侧翼的尖灯一次闪一下,像滴-滴-滴的频率,就是波音飞机。
(2)军事航空图片的判断方法扩展阅读:
波音系列飞机是美国波音公司拥有的一个非常成功的民用运输机产品系列,至2012年3月该系列已拥有波音40,波音80,波音211,波音314、波音247、波音307、波音377、波音707、波音717、波音727、波音737、波音747、波音757、波音767、波音777、波音787客机。
1930年,波音公司开始了全金属客机的研制,即波音247型客机,这是波音系列飞机的开始。
1958年,波音公司生产了波音 707飞机,并投入航线飞行,它采用了涡轮喷气发动机,提高了飞机的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增大了载客量和航程,是第一代喷气民用运输机,改进喷气发动机技术后出现了高流量比涡轮风扇发动机。
1963年波音公司将它用作动力装置,生产了波音 727 飞机,其耗油率低,发动机噪声小,具有较好的起飞着陆性能和中短程使用的经济性。
1967年,波音公司根据对短程航线需要的估计,生产了波音737短程运输机。
1968年,首架波音747出厂。
1969年试飞并获得通航证,它是一种装四台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宽机身远程客机,其客舱内座椅安排为双过道,最多可载乘客 550人,属以宽机身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代喷气民用运输机。
1978年,波音公司相继研制波音757、波音767系列的中等运载能力和中等航程的民用运输机,并于80年代生产和投入航线飞行,它们装有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可载乘客200~300人。
1990年,波音公司研制出的波音777型飞机是民用航空历史上最大的双发喷气飞机。
2007年7月8日,波音公司在西雅图波音总部举行787梦想飞机下线仪式,这标志着波音系列飞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Ⅲ 怎样看军事地图
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需要而绘制的地图,我们都称之为军事地图。通常我们所指的军事地图主要是指地形图,当然也包括海图、航空图,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专题地图。
军事地图的阅读方法。
英文缩写:
军:A(army)
师:D(division)
旅:B(brigode)
团:R(round)
教导师:G(guidance)
荣誉师:H(honour)
模范师:M(model)
新编:N(new)
独立:S(stand)
暂编:T(temporary)
装甲部队:armoured
关于地图的标注:
首先,方框上面为部队建制,三个叉表示军,两个表示师,一个表示旅,三竖表示团,两竖表示营,一竖表示连,排,班不作为独立作战单位,集团军司令部表示为一面小旗。
兵种分配:
1.叉表示步兵
2.叉下面一个鸟翅膀表示空降部队,因为空降以后,就是步兵作战了。降落伞无法空降主战坦克,至于轻型运兵坦克,由于空降,也已经不再需要了。
3.竖写的E表示战斗工兵。一个战斗工兵连,相当于一个步兵连。一个工兵连也有可能配备一二辆轻型坦克的。
4.TF表示特遣队。特遣队是零时收编的零星部队。
5.椭圆表示装甲部队。他看起来像是坦克的履带么。记住:装甲部队不等于机械化部队。机械化部队指的是托摩托步兵。(运兵方式为步兵驾驶两轮或者三轮摩托车)
6.椭圆加一个叉表示装甲步兵。通常是装甲掷弹兵。他表示该部队有装甲兵,也有步兵。从德国的装甲掷弹师来看,其作战模式一般是一个装甲团先锋,两个掷弹团在两翼保护坦克,呈楔形推进。因为没有步兵掩护的坦克,只是一坨废铁。
7.椭圆加上半个叉,表示骑兵,装甲侦察,坦克歼击等兵种。表示他们是先头部队,装甲配备比较充足,坦克数量比较多。
8.圆点表示炮兵,包括野炮,榴弹炮,高射炮。
9.椭圆中间加一个点,表示自行火炮。因为他的外观跟坦克很相像。
10.一个三角中加加一个点,是反坦克炮。
以上表示通用,另外增加几个:
1.空心圆点,表示散兵坑。也就是战壕。
2.实心圆点,加上一个勾,表示固定机枪巢。勾的方向,表示机枪的射击方向。
3.一个斜T,上下加两横,表示榴弹炮。
Ⅳ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如何判断航线是否正确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判断航线方法如下:
1、仪表导航
根据空速表、航向仪表和其它议表测得的飞机空速、航向、姿态、攻角、偏流角、风速和风向等数据,进行航程推算,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
飞机自动领航仪就是使这种计算过程能连续进行的自动化导航仪器。仪表导航有一定的自主性,工作可靠,能够连续工作,体积和重量也较小,但它的导航定位精度比校低。
2、红外线导航
利用红外线辐射仪检测和显示地面目标,再与事先知道的地面目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红外线导航的作用距离有限,受雨、雾等外界条件影响大,而且必须事先知道地面目标本身所发出红外辐射的情况才成。
3、全景雷达导航
利用雷达摄取地面图像,再与事先摄制的地面图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出飞机的位置。以全景雷达导航为基础,还发展成自动地图导航。全景雷达导航不受气象条件限制,导航定位精度也较高,但它要向外发射电波,易受干扰且隐蔽性差。
(4)军事航空图片的判断方法扩展阅读:
导航系统
飞机导航系统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多种。
1、仪表导航系统:利用飞机上简单仪表所提供的数据通过人工计算得出各种导航参数。这些仪表是空速表、磁罗盘、航向陀螺仪和高度表等。后来由人工计算发展为自动计算而有了自动领航仪。各种简单仪表也逐渐发展成为航向姿态系统和大气数据计算机等。
2、惯性导航系统:利用安装在惯性平台上的,3个加速度计测出飞机沿互相垂直的3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由计算机将加速度信号对时间进行一次和二次积分,得出飞机沿3个方向的速度和位移,从而能连续地给出飞机的空间位置。
测量加速度也可不采用惯性平台,而把加速度计直接装在机体上,再把航向系统和姿态系统提供的信号一并输入计算机,计算出飞机的速度和位移,这就是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
3、天文导航系统:以天体(如星体)为基准,利用星体跟踪器测定水平面与对此星体视线间的夹角(称为星体高度角)。高度角相等点构成的位置线是地球上的一个大圆。测定两个星体的高度角可得到两个大圆,它们的交点就是飞机的位置。
4、组合导航系统:由以上几种导航系统组合起来所构成的性能更为完善的导航系统。
Ⅳ 飞机如何知道且辨别航线
飞机定位方法如下:
1、使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在航空图上定位,判断航线。
2、使用飞机雷达,对陆地海洋固定坐标物体定位,判断航线。
3、依靠地面监控中心提供坐标监控飞机航线位置
Ⅵ 如何根据外表判断飞机的型号
这个太简单了!
欧洲的空中客车(Airbus)系列:
空客A310: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短而粗。
2、舱门为三个。
3、主起落架是两排轮子。
4、驾驶舱最边上的那个窗是一个五边形(除了A380外,空中客车的所有飞机驾驶舱最边上的这个窗口都是这个形状)。
5、机尾部分,上部轮廓线较为水平(这也是AB6、A310与B762的重要区别之一),垂直尾翼的圆弧半径较大(较接近直线)。
空客A300-600,俗称AB6:
主要外形特征:
1、样子和A310差不多,但比A310长。
2、舱门为四个。
3、带有小翼(小翼尺寸比所有客机的小翼都要小很多),注意其特别的形状。
4、和A310的外形特征3、4、5相同。
空客A318,是A320系列机身最短的一种型号: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短而细。
2、舱门为三个。
3、主起落架为一排轮子。
4、驾驶舱最边上的窗为五边形。
5、翼尖有小翼(和310的小翼一样,320系列的都有这种形状的小翼)。
6、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为6+4+1形式。
空客A319: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短而细,但比A318稍长。
2、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为12+1形式。
3、与A318的外形特征2、3、4、5相同。
也就是说,A318和A319外形基本一致,唯一的区别就是机身长度及随之而变化的窗口分布。
空客A330-200,简称A332: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长而粗。
2、舱门为四个。
3、主起落架为两排轮子。
4、驾驶舱最边上的窗为五边形。
5、机翼很修长,翼尖有小翼。基本上是一个梯形,330及340系列的飞机都有这种形状的小翼,这也是A330与AB6的重要区别之一。
6、机翼与机身连接处有很大一块的机翼盒,这个机翼盒在320系列及340系列均存在,这也是A330与AB6的重要区别之一。
7、机尾部分,上部轮廓线较为水平。其实空客系列的机型均有此特点,这也是与B757、B767甚至B777的重要区别之一。
8、第一、二门之间最多有12个窗口。
空客A330-300,简称A333:
主要外形特征:
1、第一、二门之间最多有17个窗口。
2、与A330-200的外形特征1、2、3、4、5、6、7相同。
也就是说,A332和A333的区别就只是长度和随之而变化的窗口分布。
空客A320: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短而细,但比A319稍长。
2、舱门为四个,中间两门是紧挨着的。
3、与A318的外形特征3、4、5相同。
也就是说,A320与A319的外形基本相同,就是长度和舱门布置不同。而从外形判断的话,长度很难把握,主要是靠看舱门区分。
空客A321: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细但比较长,是A320系列机身最长的一种机型,较长的机身显得垂直尾翼较矮。
2、舱门为四个,分布比较平均。
3、与A318的外形特征3、4、5相同。
也就是说,A321和A320样子差不多,主要区别是长度和舱门分布,一般主要靠舱门区分。
空客A340-200,简称A342:
主要外形特征:
1、发动机为四个,而且发动机直径小而外壳长(由于A342及A343均只能安装CFM56-5C4发动机,这是它们唯一可选装的发动机,所以以发动机判断是可靠的。而320系列等其他机型则可选装不同型号的发动机,例如同是A319,川航选装V2500发动机,其外壳较长,而国航西南公司则选装CFM56发动机,其外壳较短,但实际上他们均是A319。在这种情况下,由发动机判断这是何种机型是不可靠的。)
2、主起落架除了像A330那样有两排轮子外,机腹中间有一排两个轮子。
3、第三、四门之间最多有21个窗口。
4、与A332外形特征1、2、4、5、6、7相同,A342是A340系列机身最短的一款机型。
空客A340-300,简称A343:
主要外形特征:
1、第三、四门之间最多有25个窗口。
2、与A342外形特征1、2、4相同。
也就是说,A342和A343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长度和随之而变化的窗口布置。而现在国内没有A342,只有国航西南公司和东航有A343。
空中客车A340-500,简称A345:
主要外形特征:
1、发动机为四个,直径明显比A342/A342的要大,而且外壳较短,外壳后可看到锥形的尾喷(而A342/343的发动机仅能看到外壳,看不到里面的东西),由于A345/A346只能选装RR Trent 500发动机,所以凭发动机判断是可靠的。
2、主起落架,机腹中间有两排四个轮子,而非A342/A343的一排。
3、舱门为四个。
4、与A332外形特征1、4、5、6、7相同。
空中客车A340-600,简称A346: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特别特别长(不得不用两个“特别”),特别是从机翼前沿到机头的长度,实在是太长了,由此也显得垂直尾翼特别的矮。
2、由于实在是太长了,所以她也是340系列唯一有五个舱门的一款。
3、与A332外形特征4、5、6、7相同。
4、与A345外形特征1、2相同。
也就是说,A345与A346的主要外形区别就在于长度及随之而变化的舱门数量。A346是A340系列机身最长的一款机型,国内只有东航有A346。
美国的波音(Boeing)系列:
波音737-300,简称B733:
波音737系列最老一代的机型为737-100和737-200,由于机龄太老,中国民航已经没有这两种机型,其他国家也少见。在此就不作外观上的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了737-300这一代机型,这一代共有737-300、737-400、737-500三种型号。其中733是基本型,734是加长型,735是缩短型。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有了新一代的737,即通常所说的NG系列(Next-Generation),共有737-600、737-700、737-800、737-900四种型号。其中737-700(简称73G)是基本型,736是缩短型,738和739是加长型,其中739是737各型号中最长的。
主要外形特征:
1、驾驶舱边上的窗形状,下沿并不水平,而且最边上的窗是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试与空中客车系列的“五边形”窗相比较,你就会发现其实这里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机身短而细,尺寸与空中客车A320系列属于同一级别,但机鼻子雷达罩比A320系列的要尖。
3、主起落架为一排轮子。
4 舱门为三个。
5、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分布为11+5形式。
6、垂直尾翼有个明显的曲折,除737-100和737-200以外,其他所有型号的737都有这个特点,与其他机型圆弧形的过渡有明显区别。
7、上下防撞灯(分别在机身上下的红色闪烁灯)不同时闪,这是733、734、735的共同特点。新一代的737上下防撞灯是同时闪的,还有A320、B757等机型都是同时闪的。
8、翼尖的频闪灯一次闪一下,这是波音飞机的共同特点(但有的麦道似乎不是),空中客车飞机的频闪灯一次闪两下。
9、发动机部分,尾喷最后是一个圆锥体,由于这一代的737都只能唯一选装CFM56-3C的发动机,所以这是733、734、735的共同特点。另外,从正面看,发动机进气口并不是圆形,而是有点像馒头一样的形状。除737-100和737-200以外,其他所有型号的737都有这个特点。
波音737-400,简称B734:
主要外形特征:
1、舱门为四个。
2、与B733外形特征1、2、3、6、7、8、9相同。
也就是说,B733和B734的区别只有长度和随之而变化的舱门数量。
波音737-500,简称B735:
主要外形特征:
1、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分布为8+5形式。
2、与B733外形特征1、2、3、4、6、7、8、9相同。
也就是说,B733和B735的区别只有长度和随之而变化的窗口分布。
波音737-700,简称B73G:
这就不像737-300简称733,737-700不简称737。这样容易造成误解,究竟是指整个737系列还是指737-700?所以她就简称B73G,G代表NG系列(Next-Generation)。由于737-700是737NG系列的基本型,所以称737-700为73G,我也就首先从外观上介绍737-700。
主要外形特征:
1、主起落架为一排轮子,而且轮子直径比老一代737略大。
2、垂直尾翼比老一代737要高,肉眼观察,垂尾高度甚至差不多有半个机身那么长。
3、大翼比老一代737要长,面积要大。
4、客舱第三个窗口的位置下面有反光的小铁片一块,而老一代737则没有。
5、唯一可选装的发动机为CFM56-7,发动机尾喷最后部分较细。并不像老一代737的CFM56-3C发动机最后部分那样,呈圆锥形。而从正面看,发动机形状还是略扁,发动机底较平。但和老一代737相比,则较为像圆形。从样的设计据说是由于737比较矮,为避免发动机太低,容易把地面上的东西吸进去。所以把发动机进气口和外壳压扁一些,内部中间风扇转动的部分当然是圆的了。
6、上下防撞灯(分别在机身上下的红色闪烁灯)同时闪,这点和老一代737不同。
7、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分布为11+5形式。
8、舱门为三个。
9、与B733外形特征1、2、6、8相同。
此外还有带小翼的73G,除了加装小翼以外,其他部分的外形特征与普通73G相同。
波音737-600,简称B736:
主要外形特征:
1、对比起短小的机身,垂直尾翼很高,肉眼观察简直就比半个机身还要长。而实际上,机身最短的736,她的垂直尾翼反而要比73G、738、739都要高一英寸。
2、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分布为8+5形式。
3、与73G外形特征1、3、4、5、6、8、9相同,它是73G的缩短版。
也就是说从肉眼上判断,736和73G的主要区别就是机身长度和随之而变化的窗口分布。当然,还有机身和垂直尾翼的比例关系,特别特别高的尾翼比数窗口更为直观。736没有带小翼版的,国内只有国航西南公司有六架736,而全世界范围内736数量也不多。
波音737-800,简称B738: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相对73G来说要长。
2、舱门为四个。
3、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分布为13+1+3形式或者14+1+3形式。
4、尾翼较734要高。
5、与73G外形特征1、3、4、5、6、9相同,它是73G的加长版。
此外还有带小翼的738,除了加装小翼以外,其他部分的外形特征与普通738相同。
波音737-900,简称B739:
主要外形特征:
1、第一、二门之间的窗口分布为16+1+3形式,当然深圳航是封了第一个窗口的。如果没封,那就是17+1+3形式。
2、与B738外形特征1、2、4、5相同。
也就是说,738和739的主要外形区别就是机身长度和随之而变化的窗口分布,739是737NG系列机身最长的一款。
另外,739ER(延程型)有带小翼的。
747-100,简称B741:
主要外形特征:
747体形特别大,四发动机,它的外形太特别了,头部是双层的,跟其他飞机的样子完全不一样。我也不知道与其他飞机从何比较,估计大家也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741、742、743、744的机身长度均相同。
747-200,简称B742:
主要外形特征:
742的外形特征和741一模一样,机身长度也一样,如果哪位发现有什么不同,麻烦请告知。
而742上层的舱门,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等布置,有些只有一侧有上层舱门,有些是两边都有,这不是判断摘是否742的标准。
至于发动机,741、742、743、744均有三种发动机可选装。
目前国内没有741,而742只有国航有。
波音747-300,简称B743:
主要外形特征:
B743的上层比B742加长了,舱门位于上层中部。这也是743、744与741、742从外观上的主要区别。
波音747-400,简称B744:
主要外形特征:
B744上层与B743一样,是加长了的,而且它也是述及的四款747当中唯一加了小翼的一款,小翼的形状大致为梯形。
另外744的机翼宽度比前三款要宽,垂直尾翼高度也稍为要高一点。
波音747-400货机,简称B744F:
主要外形特征:
一般机型客机和货机的外形大致相同,但744比较特别。744与744F外形有较大差别,注意744F上层长度并没有744长,而仅与742相当。从外形上744F反而与742及742F差不多,而最主要的区别是744F是有小翼的。
而744F是翻开机头装货的,若是744客机改货机,则上层当然是加长了的(因为本来它是客机),装货也不在机头装,而是打开机身侧门装。
另外还有客货混装型的744。外形与普通744客机相同。只是客舱窗口数量较少。
波音757-200,简称B752: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瘦长,离地较高,给人一种高脚的感觉,特别是前起落架,很长。
2、主起落架为两排轮子。
3、舱门为四个。
4、机尾部分,上部轮廓线不水平,垂直尾翼与机身连接处圆弧半径较小,这两点与空客的飞机有较明显区别。
5、与733外形特征1、8相同。
波音757-300,简称B753: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非常细长,号称最长的单通道飞机,机身离地较高。
2、舱门为六个(也有5舱门版的,但至少比752的四舱门要多)。
3、与752外形特征2、4、5相同。
波音767-200,简称B762:
主要外形特征:
1 机身粗而短,肚子较圆,离地不高。
2 舱门为三个,也有四舱门版的。
3 驾驶舱窗上部的弧线较短,这是与777的重要区别。
4 与B752外形特征2、4、5相同。
波音767-300,简称B763: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较粗,比762长,肚子较圆,离地不高。
2、舱门为四个,而且四门分布较均匀。
3、第一、二门之间有13个窗口。
4、与762外形特征3、4相同。
波音767-400,简称B764: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粗而较长,肚子较圆,离地不高。
2、第一、二门之间有18个窗口。
3、与763外形特征2、4相同。
波音777-200,简称B772:
主要外形特征:
1、机身粗而长。
2、舱门为四个。
3、主起落架为三排轮子。
4、机尾呈长条形,从另一面看像一把刀。
5、驾驶舱窗上面的弧线较长(试与767的这个部分相比较),也就是说驾驶舱窗对比起粗大的机身,显得较小。
6、与752外形特征4、5相同。
波音777-300,简称B773:
主要外形特征:
1、舱门为五个。
2、与772外形特征1、3、4、5、6相同。
也就是说,772和773的主要外形区别就是长度和随之而变化的舱门数量。
麦道的MD82:
主要外形特征:
外形特征跟波音737、734、747、767、777和空客的飞机都大为不同。发动机在飞机尾部,水平尾翼在垂直尾翼上面。而中间有两个逃生门,两门之间有一个窗口。而MD82和MD90都是一边有四个舱门,另一边只有三个的,比较特别。
麦道的MD90:
主要外形特征:
外形特征与MD82相似,不同之处是中间两逃生门之间有两个窗口。而MD82只有一个,麦道系列的机型机身右边只有三个门。
Ⅶ 军事地图判断通视方法
综述:
军事地图判断通视方法:坡度是高差与水平距离之比值,既i=h/D×100%。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坡度,可以先计算出两点的高程,相减得到它们的高差h,而后用直尺在图上量出两点的长度乘以地形图比例尺的分母,得到两点在地面上的实际水平距离D,则它们的坡度i=h/D×100%。
军事地图是为军事战略、战术部署和行军战斗服务的地图总称。
现代战争不仅需要海、陆、空军普通军用地图,还需要特殊的专题地图,如导弹部队需要经纬线划分细密的小比例尺跨洲及全球地图,坦克部队需要等高线间距为1米,并详细表示土质及可通行状况的专用地图等。
军用地图在古代很受重视,并得到很大发展,军事地图的特点是根据兵种要求,地形、环境、联络条件等内容要十分详细。
如陆军用地形囹,比例尺可达1∶5万至l∶10万,图上等高线间距可达5米,需表示出水系、渡口、渡口水深、桥梁载重、河底土质,以及人文背景的兵要地志等内容。
军用地图的表示方法涉及个体符号、线划符号和面状符号,在用色方面地形图有规范标准。
Ⅷ 关于军用飞机的识别!
应该是Su-27
SU27研制简历
当原型机在1980年首飞后一直受机体与设备超重情况困扰.在1979年11月发生叙利亚6架米格23与2架以色列的F15A对抗事件.结果是米格机大败.空战过程分析出来后让苏联大为吃惊.F15的空战性能远超过原来估计.
T-10-1是SU27系列的第一架原型机.但是在它之外还有其他气动外形设计.这些设计包括T-10-1的外形设计实际上均没有采用.装备SU27的外形与T-10-1比较可以看出整个飞机全部都被推倒重新设计.只留下了很少一点影子.
T-10-1三视图
SU27量产型三视图
SU27原型机设计能力完全没有压制F15能力.受军方对提高SU27性能要求刺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提出改变飞机横截面积,改变气动布局等一系列改进方案.并且在改进方案中巧妙的利用发动机短舱使其成为主支撑的侧面支撑点.为了能提高结构强度,降低重量.大量采用了钛合金设计.这一系列改变按照总设计师的说法是:除了轮胎,主起落架支肋和优秀的K36弹射座椅外,全部部件均要重新设计与制造.
这样一来导致了许多单位与权威人士反对.总设计师抱着必须设计出世界最优秀战斗机理想,找到了非官方战斗研究机构:西伯利亚研究院气动专家卡沙夫斯基诺夫帮忙,卡沙夫斯基诺夫更成为日后SU27气动外形并列创始人.
在总设计师坚持下,留里卡局也同意不采用MIG29的设计,SU27把AL31F改装在上方.这一来使飞机减少了重量,阻力减少,发动机舱更短.由日后的维修工作看,SU27并没有出现留里卡设计局预计可能出现的维修困难情况.
虽然T10-1与SU27外表近似,但是T10-1是传统布局,SU27是随控布局.两者机动性能天差地别.
改进工作与原型机试飞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当T-10-1试飞成功时,全新改型机也开始组装.1981年进行了飞行试验,由于改动太大,原来准备批量生产的设备均无法用于现在的改型飞机,一直等到1982年初,在共青城才结束了结构加强型的SU27批量装配准备工作.而MIG29已经于1983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各种压力下,SU27面临可能流产境地.
总设计师仔细研究MIG29与F15后得出结论,MIG29并没有全面超过F15.所以认为SU27还是有希望的.军方内的狂热支持者也对SU27继续投产起了帮助.他们的目标非常简单明确:苏联必须拥有超过F15的第一流战斗机.
在苏联复合材料工艺缺乏情况下,SU27采用了大量钛合金结构解决飞机应力问题.为了能解决钛合金大型构件与薄壁构件焊接问题,专门设计了车间进行制造.全新原理下制造的雷达与电子设备也给工厂调试带来困难.为了解决生产问题,苏霍伊设计局全体技术人员与其他装备生产研制单位的专家均投入了解决批量生产技术问题的运动.后来这种对生产线装配技术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做法成为了苏霍伊设计局传统.
1982年5月31日.第一架采用全新气动设计的17号原型机试飞.试飞后期发生事故,由于钛合金焊接问题,机翼散架.直到1987年完成严格测试的军用型SU27才交付军队使用.
与此同时,还没有等SU27完成测试,SU27双座教练机也于1984年完成设计与制造.1985年完成测试投入生产这就是SU27UB.在这些工作进行中的时候,SU27加装前三角翼的工作也在展开,航母用的SU27K系列也在积极进行当中.在日后这被证实是个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决定.
SU27性能数据
SU27的基础型号仍然是世界上综合作战效能最优秀的战斗机.它的主要数据如下:
长: 21.94M.
翼展: 14.7M
高: 5.932M.
空机重: 16吨
正常起飞重量: 22.5吨
最大起飞重量: 30 吨
最大载重量: 6吨
机内燃油储备: 9.4吨
转场航程: 4000KM.
作战半径: 1500KM.
实用升限: 1.8万米
爬升率: 305米/秒
最大瞬间盘旋角:25度/秒
SU27采用了翼身融合技术,采用边条翼,放宽静稳定度设计(是苏联第一种采用此设计方法的战斗机.MIG29不是这类设计).模拟式线传操纵.设计独特的进气道等等.
它的主要零件是钛合金,最特别的是它的机翼传载盒结构是由三条平行梁与多条纵加强肋组成.底部的蒙皮由钛合金制成.机身前,中段先与翼盒联接,再与后机身与发动机短舱对接.这一生产工艺对钛合金加工对接技术要求非常高.质量不过关就会造成机体散架.
飞机的关键部位:AL31F发动机,是使得SU27拥有如此高机动性能的关键.AL31F最大静推力为74.5KN.最大推力为:122.5KN.推重比为8.17.换装AL31F的SU27要比安装AL21时候减轻2吨重量.
SU27机翼缘非常薄.全机采用了大量钛合金制造.
SU27K(SU33)结构图
SU27仍然没有采用玻璃座舱.
AL31F最独特的地方是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损坏部件只需要更换模块即可立即修复.85%的零件可以在野战机场进行拆除,甚至换压缩机叶片也变得非常简单.AL31F的大修时间是1000小时,寿命是3000小时.发动机寿命与机体基本一致.大家要注意的是苏联的大修时间是以战场情况下超负荷使用为标准.西方国家是以正常理想状况下使用为标准.这两者的大修时间概念不相同.
AL31F引进了电子控制技术.可以让发动机按本身实际状态下工作.电子控制设备与飞行控制设备有接口,发动机对极限操纵与发射导弹吸入气流引起的气流变化有极佳反应.
基础型号SU27是世界上第一架将多种传感数据合成系统实际应用的战斗机.NO-01雷达,IRSI光电系统,HMS头盔瞄准具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SU27的战斗性能.
由于这是一架全新理论下的战斗机,苏联设计师们也不明白SU27真正的性能.在早期试验中,旧有的理论表明SU27无法改出尾旋.在对放大实体模型投放研究中也证实了这一看法.直到在1988年,试飞员科特洛夫飞行试验中,SU27出现了典型失速和尾旋现象.可是最后飞机并没有进入尾旋状态,而是平稳的改出,飞机也没有出现失控现象.这让设计师们意识到SU27是可以自动改出尾旋的.不久在其他部队飞行中也出现了同样现象.经过气动专家研究后,发现SU27非但可以改出尾旋,而且在临界情况下仍然有可靠的操纵性能.这点对于装备有大离轴发射导弹中的缠斗有划时代意义.意味在缠斗中,SU27可以更有效,更快的改变瞬间盘旋角抓住敌机.对超临界下机动试验发展成为'眼镜蛇'机动动作.而后更进一步发展成为'钟'机动动作.
SU27系列的发展
SU27发展到这里开始分化为5个主要变形.分别是SU27SMK,SU27UB,SU27IB,SU27M.SU27K.这些型号分别由苏霍伊集团下的3个主要生产厂制造.它们分别是:共青城厂,新西伯利亚厂,伊尔库茨克厂.
在讲述这些变形发展差别时先要介绍一下三翼面SU27计划.
早在SU27原型机还没有完成改造前,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就提出采用三翼面技术改造SU27.当总设计师提出采用4余度数控线传,矢量发动机,电子扫描雷达,主动雷达引导空空导弹等一系列改造方案时引来一系列严厉批评.在总设计师坚持下1983年,第24号原型机被制造成采用三翼面技术的飞机(1987年坠毁).
为了能保证1987前装备部队SU27基础型号,总设计师委托了尼基金负责24号原型机研制工作.在这史无前例的超难度研制中,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布置自己产品,许多工程师与科学家甚至为了1立方厘米的空间而争吵.
其中机载设备里的新型ZHUK-27雷达也开始研究.虽然在1981年MIG31就装备了相控阵雷达,但是ZHUK27还是被确定为新一代机载雷达设备.更新型号的ZHUK-PH电子扫描雷达也取得进展.
1988年,也就是5年后.SU27M首飞.但是这时的飞机依然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与此同时,新型的矢量发动机也在积极进行当中.
AL31F的改进型号有许多,其中最主要的分别是:
AL31FP AL31F上加装轴对称转向喷口,用于SU27改造
AL35FM 最大推力为142.2KN 推重比8.7
AL37FU 在AL35FM上加装轴对称转向喷口
AL41F 推重比为10. 正在发展当中.
1989年,两架SU27S被改装成验证机.SU27UBL左侧换装2元喷嘴,SU27LMK-2405右侧发动机换装轴对称发动机.20多个月的测试后决定采用轴对称发动机.
在对AL41F发展中,考虑到隐形问题,2元喷嘴被重新提出.为了的俄罗斯先进发动机将装备两种喷嘴进行试验.
当MIG设计局全力投入下一代飞机研制工作而放慢MIG29改进工作时候,西蒙诺夫却否决了任何减慢三翼面研制计划的建议.坚持对SU27M系列的研制让苏霍伊集团渡过了1991年后的困难时期.
1991年后,为了能争取更多订单.苏霍伊集团发展出了许多型号飞机.其中SU27系列改型基本都利用了SU27M的技术成果.
共青城厂:
它是最大的SU系列生产基地.它可以制造80%以上的SU27系列飞机.装备苏联/俄罗斯的SU27S就出自这家生产基地.1991年后由于有俄罗斯军方与大量出口订单,它的业绩是最好的.更发展出多种SU27改型飞机.在SU27系列发展历史上共青城厂是最多改型生产者.其中最出名的系列包括:SU27SMK,SU27K,SU27M三大系列.
SU27SMK:
SU27SMK机腹挂架
SU27SK是SU27制空型号的延续.SU27虽然拥有许多一流技术与优秀的气动性能.但是它的弱点也相当明显,仍然采用落后仪表,线传还不是数字式.雷达与电子设备缺少综合分析能力.针对这些状况,苏霍伊集团发展了SU27SK多用途型战斗机,为了满足国际市场上对多用途的要求,出口型被改成SU27SMK多用途型战斗机.
由于是外销型号,具体装备电子设备每一批均有所不同.但是基本改进分别有采用了玻璃座舱,换装数字式线传系统(基础型号为模拟式),增加多用途能力.
与SU27SK相比较,SU27SMK换装ZHUK-M火控雷达与新型电子设备.可以在140KM外发现F16类目标,同时跟踪10个,攻击4个.可以配备中程发射后不管的R77对空导弹.ZHUK-M也拥有了对地搜索能力.最大外挂提高到8吨.加装了空中加油装置.
外观上,SU27SKM与以前型号并没有多少不同.主要是改进了内部电子设备.提高了多用途能力.
SU27K:
SU27K是航母舰载机设计代号.它是这么多种改型中最多灾多难的.早在1978年,还没有完成原型机制造的苏霍伊设计局就提出了采用弹射方起飞的SU27KI舰载机设计方案.但是由于弹射器研制出现问题而取消了这一计划.
1980年苏联开始银针计划,目的是解决常规固定翼飞机在航母起降问题.
1984年SU27K计划重新开始.25号原型机被改装为SU27K验证机.但是它在11月坠毁.
1986年苏霍伊设计局在军方支持下提供了加装全动式前翼的24号机(SU27M的前期研究型号飞机)与T10U2双座机.
1987年24号机坠毁.到12月,两架新的T10K-1,T10K-2分别到位.它们是第一批模块化制造批量型战斗机.2号机可以折叠机翼.
1988年T10K-1坠毁.直到1990年前,只有1架SU27K在进行试验.
1989年11月1日.T10K-2成功降落在库兹涅佐夫航母上.飞机正式被命名为SU-33.
1990年开始批量生产SU-33.到1994年为止,共生产了24架SU-33装备航母.
不计算1978年前就开始的预验工作,SU27K由设计到正式命名为SU33经历了整整十年.
早期SU27K,可以看出它没有前翼,光电探测头也是第一代,仍然被放在正中央.
SU33三视图,它已经加装前翼,第二代光电探测头也移到右侧.
做为俄罗斯第一种传统起落舰载战斗机,SU33各方面均为现役舰载机中最优秀的.美国主力舰载机F14,FA18C/D在总体性能上与SU33完全不是同级别战斗.即使装备AIM120的FA18E/F,在机动性能与加速性能上也远远不是SU33对手.未来安装AL37FU后,这项差距更加明显.
外观上,SU33与其他SU27系列飞机的差别主要是它装备了前机翼,前起落架为加强的双轮结构.尾垂略高于陆基型SU27,尾梁较短,上面安装了尾钩.飞机机翼可以折叠.最后这两点也是判别SU33与SU35差别最明显地方.
生产型号SU33换装AL31K发动机,它比AL31F推力增加了15%.未来可以换装AL37FU.弹射座椅是K36K型号,安装角度向后倾斜30度.这可以让飞行员抗过载能力提高1G.SU33使用过载为9G.换装AL37FU可以到达10G.采用了装在扶手上的侧置操纵杆.用于空中加油装置.装备ZHUK-27雷达.此雷达的改型分别装配了SU27SKM,SU30系列.未来更可以换装ZHUK-PH雷达.尾锥上装备有警告雷达.目标RCS3时,监视距离为30-50KM,方位角仰俯角均为+-60度.
SU33装备了光电设备,HMS是第二代产品,这套光电设备可以在关闭雷达情况下控制最新的R73M空对空导弹,并且可以引导对地攻击.与SU27基础型号比较,SU33座舱较为现代化,阴极多功能显示器取代了原来的直视指示器.
由于装备了先进大功率发动机,SU33可以携带6吨挂载滑跳起飞.当然,如果能装备弹射器起飞的话,SU33的载重将可以达8吨以上.
但是它的未来却非常黯淡.由于俄罗斯只装备1艘航空母舰,作为专业舰载战斗机的前景并不乐观.2005年后,随着JSF服役,SU33技术上面临严重挑战.MIG设计局提出在2005年后装备类似JSF计划的LFI,被成为MIG37.但是在2005年前,SU33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载机.
SU27M:
正如前面所述.SU27M是在面对激烈反对与强大压力下研制的.幸好总设计师西蒙诺夫坚持对其研究工作,否则整个SU27系列改型绝对不会有如此多样变化.
首架SU27M于1988年首飞.再此之前已经生产了5架采用三翼面的试验机(24号用于SUK试验).与其他SU27系列的外形差别相当明显.加大了的光电探测头被放在右边,为了采用更大口径雷达,机头经过改动.可伸缩加油管装在左侧.尾垂高度略有增加,其结构盒中可以装多500L燃油.尾锥加大加装后视雷达,换装AL35F发动机,推力提高12%.而加装的前翼给SU27性能带来飞跃,在不改变其他结构强度前提下使稳定过载超过了10G.纵向不稳定度由SU27的5%放宽到20%.
经过努力争取,1992年最困难时期的俄罗斯政府仍然提供了SU27M百分之40的研究费用.为了外销宣传,SU27M经过批准获准参加航展.对外命名为SU35.但是内部俄罗斯军方依然用SU27M代号称呼.
仔细对比SU35与后面的SU27外形可以发现SU35除了拥有三翼面外,光电设备也是第二代产品.
装备SU27M/35/37系列的相控阵雷达.注意光电探测器是装在右侧的第二代.
采用前双轮的SU27系列改型只有SU33.SU34/32.SU35/37系列采用.
在实际运用中,SU35的机动性能更高.它可以在任何位置完成眼镜蛇机动动作.在完成钩拳,钟,眼镜蛇动作同时还可以发射导弹.它的雷达不是ZHUK系列.而是装备了NO-11M新型火控雷达.可以发现400KM以内的RCS3目标与200KM内的地面目标.可以同时跟踪15个空中目标,并且攻击其中6个.装备的光电设备与SU33一样是第二代光电系统.可以在关闭雷达下对空对地攻击.机载计算机综合能力大幅提升.自动化程度是各种改型中最高的.外挂8吨弹药,可以挂14枚导弹.是世界上挂导弹数量最多的战斗机.
1996年前展示的SU35均没有装备矢量推力发动机.
直到1996.7.31日经过改装的701号飞机正式展示其矢量推进技术.为此701号机被赋予新编号711.型号定为SU37.到目前为止,公开的资料表明只有这一架SU37.
1996年9月.在英国举行的航展上.为了压制舆论界对SU37兴趣,英国人甚至极力阻止SU37表演.为此总设计师大为愤怒.在威胁推出航展并发表公开谴责声明下迫使大会最后同意SU37表演.随后的表演中引起的轰动效应不必细述.观看过表演的西方飞行员公开表示,如果EF2000,F/A-18E/F.在超视距下攻击SU37不成功,那么在进入10KM距离内,双方技巧与武器性能又相当情况下,SU37是致命威胁.
如果单纯看待眼镜蛇与钟机动动作,只会得出好看不好用的结论.实际上此类动作是对超临界状态下操纵控制的具体表演化动作.实际运用中,任何战斗机飞行员均明白这种瞬间改变指向角度的作用是划时代的.特别是装备有大离轴发射角导弹与HMS的SU27更是缠斗中的佼佼者.在不采用HMS的传统格斗中(离轴角攻击现在尚无有效统计方法),只有F15E与SU27UB进行过公开比试,结果是F15E大败.而在这次英国航展中,面对众多飞机厂家对超机动表演的贬低言论,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提出在SU37与EF2000甚至任何一种战斗机间进行一次现场比试.为了观众安全甚至可以在大洋上进行.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一家战斗机厂商胆敢站出来接收这挑战.
苏霍伊集团甚至公开宣布,由于SU37的出现,EF2000与阵风这类战斗机还没有服役前就已经是落后的东西了.
不能不提的是AL37FU发动机.它是让SU37拥有超凡能力的功臣.
AL37FU在AL31F基础上发展出来.它比AL31F增加了15%推力.加装轴对称矢量喷口.前线维修性能与AL31F一样简便.推重比增加到8.7,矢量喷口转角为+-15度.速度为30度/秒.更大转角的发动机已经研制出来.只是由于SU37结构限制所以没有装备.由于采用计算机控制,加装AL37FU发动机的SU37并没有设立复杂矢量推进控制器.经过改进后的控制系统将可以使前线飞行员更容易掌握这项技术.新型的AL41F会被用于下一代高机动战斗机中.
SU37量产型号将换装更先进的机载电子设备.包括新型相控阵雷达.它的对地监视与对空警戒模式可以同时进行,针对巡航导弹与隐形飞机威胁,这种雷达将结合探测低反射信号目标功能与光电监视瞄准能力.可以追踪20批空中目标,同时攻击8个目标.SU37雷达没有360度监视能力.它依靠装备后视警告雷达来解决这类问题.SU37的座舱是真正的玻璃座舱.4个彩色液晶显示器提供了全部信息.光电探测器也拥有了100KM探测距离.方位角为+-60度,仰角+60度-15度.其中包括红外探测仪器,激光测距,电视引导装置.最新的R73拥有180度离轴攻击角这更让SU37近距离缠斗能力大幅度提升.火网电子干扰设备可以主动干扰敌方雷达与导弹.
SU37座舱.可以与上面的SU27S座舱比较.
由于载重量与挂载大幅度提升,采用多用途挂架甚至可以用于14个外挂点.SU37的作战效能大幅度提高.根据苏霍伊性能对比试验,SU37对空作战效能比SU27S提高10倍,对地攻击能力是SU27S的39倍.如果装备KS172对空导弹,战斗距离甚至可以扩展到400KM.采用现在正在试验中的低探测技术改造后,SU37的RCS可以降低到0.5.
采用低-低-低方式作战半径为1400KM.高-高-高方式可以达3300KM.空中加油1次甚至提高到6500KM.换装AL41F后,SU37拥有M1.4的巡航能力.
面对美国的F22与JSF挑战,可以肯定SU37不是最后选择.所以苏霍伊集团也没有对其进行大规模改造计划.而由于面临实际威胁原因,俄罗斯军方也决定把有限资金投入对地远程攻击机上而不是发展SU37这类高性能战斗机.由此可以肯定,SU37将是SU27系列空战优势机改型的最后一种.如果没有定单,那么SU37也不会再继续发展生产更多的原型机.
编号为711的SU37.只有1架.
新西伯利亚厂:
它是SU24前线轰炸机主要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并列双座机生产经验.这也使得SU27IB型号生产非他莫属.
SU27IB
早在70年代末期,苏联就提出在1988年要装备航母.而上舰教练机就成为研制关键.SU27UB串行双座在1984年制造出来,与SU27基础型号比较SU27UB的设备一样,但是加装了后驾驶舱.这只是为了针对作战训练任务,后坐驾驶的视野极差.在模拟器上的试验证明,后座教练不时候指挥航母上起降训练.为此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根据卡沙夫斯基诺夫建议决定发展并列双座教练机.这就是SU27IB.
SU27IB一开始就采用了三翼面设计.进气道也改成了不可调进气道.首架SU27IB与1989年完成组装.但是这时苏联已经开始走入下坡路.海军认为无需专门生产教练机,可以采用SU25完成.
注意SU34/32FN进气口采用不可调节的进气道.
苏霍伊集团不想就这么放弃SU27IB,决定靠自己力量完成设计.1990年4月,SU27IB首飞.同年8月俄罗斯公布了SU27IB在航母甲板上降落的照片.西方情报部门根据相片判断这只是一架训练SU27飞行员研制的飞机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并为它起了个形象名字:鸭嘴兽.
SU27IB三视图注意这张图内的型号是SU27IB,而不是SU34/32.它们的体积与后轮差别最为明显.
1992年2月在明斯克附近进行了一次航空展.其实这也是为了争取有限经费的竞争展览.俄罗斯政府为了能继续平衡空军与北约的差距,咬牙提供了SU27M,SU27K,MIG31M三种战机各10架原型机研究经费.国防部与航空工业部强烈要求下,还分别为MFI与SU27IB提供了2架原型机研究经费.但是当时MFI,SU27IB被列为最高机密.没有过多报道.而雅克141,701截击机等一系列飞机发展计划被放弃.
俄罗斯之所以在如此紧迫情况下依然投入一种大型攻击机研究的原因就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俄罗斯由那场战争中看到制空力量不比美国差,但是远程重型对地攻击力量却与西方相差太远.
1994年,SU27IB的空军型号SU34生产出来.SU34与SU27IB差别相当大.最明显地方就是SU34装有自行式起落架.主起落轮串行布置.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吨.尾锥被延长加粗.内部装有大功率雷达.驾驶舱也向前延长以便加装地形跟踪雷达.第二架原型机被命名为SU32FN,据说这是因为SU32FN主要专对海上作战而设计,与SU34不同.
SU32FN, 注意对比它与上面SU27IB的差别.
在SU34/32FN当中,SU34的公开资料非常少.反而SU32FN的公开活动较多.机载设备介绍也较多.两者由外部特征上看基本没有差别.西方认为SU34的设备其实要比SU32FN更先进.其发展计划也更机密.
SU34/32FN的外形非常独特,很容易分别.早在SU27IB系列超远程航行试验中就发现这种结构飞机拥有非常大的航程.在加油机配合下,SU27IB创造了15.4小时记录.只是由于驾驶员体力不支才结束试验.SU34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加大的驾驶舱后设计了微型厕所,食品烤箱.甚至可以提供一个人躺下休息地方.这也是首次在战斗机上安装这里保障设备.
虽然SU34最大起飞重量达44.5吨.但是它依然继承了SU27系列能在最小支援的前线机场起飞能力.吸取过去经验教训,SU34/32FN在驾驶舱与主要部位装备了17毫米钛合金装甲.发动机与油箱装备了AB21复合装甲.
AB21是AB12装甲的第3代产品.而装备AB12装甲的SU25在阿富汉战斗中仅损失23架.只占损失飞机数量的2.5%.大多数情况下,SU25K遭到炮火甚至毒刺直接命中下仍能返回基地.在1987年,阿富汉政府的SU25K遭到巴基斯坦F16A发射的AIM9L攻击后依然安全返回基地.
而AB21的防护力是AB12三倍以上.可见SU34/32FN的战场生存系数.SU34的装甲重量为1.5吨.它的生存系数要比SU24高10倍.在苏霍伊集团中,SU34/32FN计划优先程度仅排在S37先进战斗机计划后.
SU32FN:
SU32FN是世界上第一种超音速反潜战斗机.可把它看做是SU34外销改型.它主要装备了反潜反舰设备.适用范围较窄.但是由它身上可以粗略看出SU34的先进程度.
SU32FN最大起飞重量为:44.36吨.正常起飞重量:42吨.最大载弹量:12吨.最大飞行速度:M2.不带副油箱最大航程:4000KM.一次加油达:7000KM.
SU32FN未来将采用AL37FU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下推重比为:0.65.正常起飞状况下为:0.69.作战推重比为:0.79
它共有12个外挂点.武器系统可以装备所有俄罗斯的空空导弹与对地(面)武器.还可以挂鱼雷,深水炸弹,反潜导弹,声纳浮标等反潜用具.加装电子吊舱可以大大整加'火网'系统电子战能力.装备有30毫米机炮.
SU32FN外形与SU34基本一致.但是内部电子设备上,海蛇综合系统取代了SU34电子作战系统.海蛇系统对海面目标探测距离超过300KM.拥有72个投放式声纳探测器.包括主动,被动探测器,爆炸波发生器等.主要作战功能由雷达,声纳,前视红外线,激光测距仪器,地磁探测仪组成.
粗大的尾锥不是SU34装备的后视雷达而装备了地磁探测仪.SU32FN的声纳设备性能,雷达性能均超过美军现役声纳探测设备与对海雷达探测设备.内部电子设备均采用模块化与多余度设计.战斗与意外事故导致部分资料模块损坏情况下也不影响战斗性能.
虽然现在苏霍伊集团提供SU32FN出口设计.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俄罗斯海军航空兵准备装备.未来,SU34将装备俄罗斯空军150-250架.
分别是SU27IB/SU34/SU32FN侧视图.SU34机头向下倾斜角度较SU32FN大.尾锥末端也多了对小翼.
伊尔库兹克厂(IAPO):
IAPO是苏霍伊集团里创造力最强的.它以能快速改产新型飞机与研制新型改型飞机而着名.但是IAPO也是运气最差的生产厂.早在1984年,IAPO就生产出第一架双座机SU27.这就是SU27UB.
俄罗斯空中骑士飞行表演队的SU27UB
SU27UB后者教练座舱.与前舱布置基本一致.
在面对MIG设计局竞争中.苏霍伊集团提出采用SU27PU/30K来替代机动性能不佳的MIG31截击机.但是这型号销售工作因为苏联解体而困难重重.
IAPO在SU30K基础上研究的多用途战斗轰炸机由输给SU34.工厂因为缺少订单而面临困境.为此1992年后苏霍伊集团每次航展均大力推销SU30MK系列战斗机.希望靠国外订单缓解IAPO困境.
Ⅸ 军用飞机和客机怎么区别
1,从外表喷漆讲:客机外表颜色相对于军用飞机比较丰富,军用飞机一般外表颜色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都是使用蓝色,和天空的颜色一样。
2,从飞机外表图案讲:客机上一般都有印刷着每个航空公司的logo图案,由于每个航空公司的logo都是不一样的,所以logo图案会非常丰富,另外有些客机 还有其他的图案,比如有些客机上画有动物图案等。军用飞机上一般是没有航空公司的logo的,
3,体积上讲:客机体积大,战斗机体积小;如果是大型军用运输机的话,可以从它的颜色区分,大型军用运输机一般是也天蓝色的,
4,文字上来讲,客机上一般都有每个航空公司的名称,比较多文字,军用飞机一般不会在飞机上写有文字
5,从人员讲:客机上的机组人员都是各航空公司的,都穿着各航空公司的制服,颜色也比较艳丽,客机机长一般穿主体是白色的衣服,军用飞机上的人员一般都是军人,所以他们都穿着军服。
6,用途上讲:客机用于商业客运;军用飞机用于军事,有时候用于救灾等,
7,隶属关系上讲:客机归属民航总局;军用飞机归属空(海)军;
8,从武器方面讲:客机不挂载任何武器的,战斗飞机都可以挂载武器(军用一般运输机不挂载武器)
可爱的客机
Ⅹ 在军事术语中,要图与态势图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要图是标绘有军事情况的地图、略图和航空照片图的统称。主要用以标绘作战情况,或者作为作战文书的附件等。包括敌我态势图、军队配置图、防御部署图、作战决心图、作战计划图、协同动作计划图、行军(开进)路线图、方位物要图、阵地目标编号图、指挥所配置要图等。
态势图又叫敌我态势图,是敌对双方在力量对比、部署和行动等方面形成的状态与形势。
要图包括态势图。要图通常表示常态的,态势图随时更新是动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