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集菌仪使用方法

集菌仪使用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18 22:20:03

⑴ 集菌仪需要检定和校准吗

1)取出培育器先检查包装是否完好无损,在无菌室内翻开塑料包装袋。
(2)将培育器逐一插放在不锈钢座上。
(3)将集菌培育器的弹性软管装入智能集菌仪泵头,要求定位准确,软管走势顺利。
(4)翻开待检样品的瓶盖插针孔并消毒之,(若检测安瓿样品,先将安瓿颈部消毒,然后翻开并将安瓿)样品瓶定位。
(5)拔去进样双芯针管之护套,插入样品瓶中,敞开集菌仪,施行过滤集菌(应防止双芯针管进气,滤膜被药液浸湿,影响进气)。
(6)完结集菌后,若样品含抑菌物质,按药典 规范要求适当用冲洗液清洗,清洗方法与集菌过程相同。
(7)消毒培育基瓶插针孔处。
(8)摘下顶部空气滤器开口的胶塞,套在培育器底口上,用软管夹子,顺次开闭软管,敞开集菌仪,将培育基泵入指定的培育器内。
(9)用夹片夹闭与培育器衔接部的软管,留下5~6cm软管,剪除其余部分,并将开口端插在空气过滤器开口上。
(10)别离按规则进行培育。
(11)调查培育状况,若需取样别离培育,可将软管消毒,用无菌注。

⑵ 集菌仪与薄膜过滤器各自的优缺点不要拉网页,最好是谁亲身使用过的。我们是做有源植入性医疗器械的。

医疗器械都需要用集菌仪。我卖了很多厂家都是做医疗器械的,他们都说必须用集菌仪,虽然集菌仪比较贵。
薄膜过滤器实际上就是敞开式的集菌仪。但是密封性和集菌仪差很多。

医疗器械检测的都是无菌检测,集菌仪正好可以检测无菌检测和微生物限度检测两种,只是使用的培养器不同而已。 具体的你可以找我 [email protected],集菌仪和多联过滤器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质保两年,而且价格绝对让你合适

⑶ 集菌仪和微生物限度检测仪的区别

都是薄膜过滤法,集菌仪做无菌结果要求无菌,微生物限度的话是可以有菌的,集菌仪上面放反复使用培养器的话是可以做纯化水微生物限度的。微生物限度检测仪比较贵,集菌仪相对便宜,一万多就可以买到了。

集菌仪的作用是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的仪器,配套集菌培养器使用。主要用于注射用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测,包括抗生素类及含有抑菌成份的药品、大输液、水针剂、灭菌医疗器具、无菌注射用水等。集菌仪是集菌培养器的配套使用仪器,通过集菌仪的定向蠕动加压作用,供试品被过滤并在滤器内进行培养,以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

微生物限度检测仪

操作步骤

  1. 泵头灭菌 2.放置滤膜 3.安装过滤杯


4.过滤供试品 5.取下过滤杯 6.转移滤膜

⑷ 微生物限度检测为什么要用集菌仪

都是薄膜过滤法,集菌仪做无菌结果要求无菌,微生物限度的话是可以有菌的,集菌仪上面放反复使用培养器的话是可以做纯化水微生物限度的。微生物限度检测仪比较贵,集菌仪相对便宜,一万多就可以买到了。
集菌仪的作用是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的仪器,配套集菌培养器使用。主要用于注射用无菌制剂的无菌检测,包括抗生素类及含有抑菌成份的药品、大输液、水针剂、灭菌医疗器具、无菌注射用水等。集菌仪是集菌培养器的配套使用仪器,通过集菌仪的定向蠕动加压作用,供试品被过滤并在滤器内进行培养,以检验供试品是否含菌。
微生物限度检测仪
操作步骤
1.
泵头灭菌
2.放置滤膜
3.安装过滤杯
4.过滤供试品
5.取下过滤杯
6.转移滤膜

⑸ 集菌仪如何进行设备验证,设备是杭州泰林,型号:HTY-2000B。 另:集菌仪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是GMP验证吗?如果是GMP验证,不用做,当然做也比较好点,反正我是没做

⑹ 反射率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反射率测定仪使用方法:1、把探头与电控箱连接,同时接上电源,开机预热1520分钟。此时应把探头放在黑色标准板上为佳。2、校零:把探头放在黑色标准板上,调整主机的校正旋钮,使主机数字显示为00.0,允许变动±0.1。3、校正标准值:把探头放在白色标准板上,调整主机的校正旋钮,使主机显示的数值与白色标准板的标定值一致,允许变动±0.1。反复2-3条几次,使主机显示的数值满足校零、校正的要求。(注:标准板值为小数点后两位,校正时,请用户自行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4、测量RB值:把探头移至放有试样的黑色工作陶瓷板上,显示器所显示的数值即为RB值(或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要求进行)。5、测量Rw值:把探头移至放有试样的白色工作陶瓷板上,显示器所显示的数值即为Rw值(或参照有关国家标准要求进行)。6、计算求得对比率RB/Rw值。反射率测定仪注意事项:1、为保证测量精度,仪器应经常校准,允许偏差为±0.1。2、为克服光电池的光照疲劳现象,在测试的间隙时间内应将探头放在黑色标准板上面。3、试样的制备应严格依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规定进行。

⑺ 用滤膜法测细菌总数,该如何处理

基于滤膜上细菌直接计数法的细菌总数快速检测
【摘要】 细菌总数快速检测在质量监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除了经典的平板培养法以外,还有微菌落法、阻抗法等快速检测方法,这些方法或者需要较长的检测时间,或者需要较高的检测成本。本研究提出一种不需要培养而在滤膜上直接计数的细菌总数的快速检测方法,它主要分为过滤、染色、显微镜计数和计算四个步骤。计算细菌总数时,根据细菌在滤膜上的分布特点,对传统公式进行改进,提出按区域计算细菌总数的计算方法,提高了检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无显着性差异(t=0.847,P=0.436>0.05),是一种低成本、快速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
1 引 言

细菌总数计数的研究已有很多,目前国标规定的方法为平板计数法,该方法是将样品加入琼脂营养基,在37 ℃下培养24~48 h后计数。这种方法精度高,但耗时长,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为了简化检测程序、缩短检测时间,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提出了阻抗检测法〔1〕、Simplate TM全平器计数法〔2〕、微菌落技术〔3-5〕、纸片法〔6-7〕等检测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检测时间仍在4 h以上。

本研究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滤膜上染色后,直接计数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具体步骤为:用集菌仪进行细菌收集→在膜上进行染色→在油镜下计数→按公式计算出菌液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平板培养法无显着性差异,检测时间约1 h,是一种快速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本研究中用的试验材料有集菌仪(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染色剂,生物显微镜(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聚碳酸脂膜(直径47 mm)。

2.2 实验方法

2.2.1 准备工作 卸下集菌仪的滤网(见图1),统计滤网上小孔总数,为计算菌液浓度做准备。另外,还需对集菌仪中的集菌器进行高压灭菌,以防止过滤过程中引入外源细菌。

2.2.2 细菌收集 取一定浓度的霉菌菌液300~500 ml,装在集菌仪上,集菌仪采用蠕动加压方式对菌液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菌液流过孔径为0.45 um的聚碳酸脂膜。采用过滤方法是因为它可以使细菌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滤膜上,而选用聚碳酸脂膜是因为这种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于用显微镜观察。

2.2.3 染色 集菌后取下滤膜,切下一部分放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固定。染色的目的是增大细菌与背景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2.2.4 显微镜计数与计算 菌液经集菌仪过滤后,细菌在滤膜上的分布见图2、图3,由图可以看出细菌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细菌集中在一个个的圆形区域内,这些圆形区域和挡板的小孔相对应;二是各个圆形区域之间细菌很少。根据膜上细菌分布的这种特点,提出以圆形区域为单位进行计数,统计出圆形区域内细菌的平均个数,从而计算出菌液中细菌总数。具体步骤如下:随机选择10个圆形区域,在油镜下,调节焦距以获得较清晰的图像(见图4),统计每个圆形区域内的细菌个数,然后按公式(1)计算出菌液的浓度。

X=A10×N/V(1)图2 膜上细菌的区域分布

Fig 2 The distributing region of bacteria on the filter(100倍)

图3 膜上细菌的区域间隔

Fig 3 The space among the distributing regions(100倍)

图4 膜上细菌染色后图像

Fig 4 Figure of bacteria after coloration(1 000倍)

式中:X表示待检菌液浓度(CFU/ml)

A表示10个圆形区域内细菌总数

N表示滤网上小孔总数

V表示集菌时所用待检菌液体积(ml)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结果

按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平板培养法得到的结果见表1。表1 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菌总数

Table 1 Total bacteria number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样本1样本2样本3样本4样本5样本6染色镜检

(cfu/ml)185168157165171166平板培养

(cfu/ml)176155165158183152

对表1中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在α=0.05时,双尾检验结果如下:t=0.847,P=0.436>0.05,说明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无显着性差异。

3.2 讨论

3.2.1 计算公式的改进 用集菌仪对样本菌液进行过滤时,由于滤网挡板的作用,使得细菌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滤膜上,而是集中分布在滤网的小孔处,所以,计算细菌总数时,不能采用公式X=A40×Φ1Φ22/V(其中Φ1,Φ2分别为滤膜直径和视野直径),该公式是微菌落方法检测细菌总数中的常用计算公式。在本实验中,根据细菌分布的特点,提出以圆形区域为单位计算细菌总数的思路,使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从而提高了检测精度。

3.2.2 细菌大小的影响 细菌大小对本实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镜检时,如果细菌太小,显微镜计数时不能将细菌从背景中分辨出来,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不能分辨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而较大的霉菌可以清晰地分辨。

3.2.3 检测时间进一步缩短 细菌总数的经典检测方法是平板培养法,得到的结果精度高,但是它所用时间长,为了缩短检测时间,出现了微菌落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为4 h左右〔3-5〕。本研究不对细菌进行培养,而是在膜上染色后直接用显微镜计数,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检测时间,使整个检测时间在1 h左右。

4 结论

本研究用集菌仪将菌液过滤后,取滤膜一部分进行染色、制片,然后在油镜下统计细菌个数。根据细菌在滤膜上的分布特点,提出将圆形区域作为统计单位,得到圆形区域内细菌的平均个数,从而计算出菌液浓度。实验结果表明,按照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与平板培养法的结果无显着性差异。与平板培养法和微菌落法相比,该方法不需要细菌培养,检测时间只需要1 h左右,明显缩短了检测时间,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

⑻ 细菌荧光显微镜计数必须用黑色滤膜吗

细菌荧光显微镜计数必须用黑色滤膜。
实验方法
1 准备工作 卸下集菌仪的滤,统计滤网上小孔总数,为计算菌液浓度做准备。另外,还需对集菌仪中的集菌器进行高压灭菌,以防止过滤过程中引入外源细菌。

2 细菌收集 取一定浓度的霉菌菌液300~500 ml,装在集菌仪上,集菌仪采用蠕动加压方式对菌液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菌液流过孔径为0.45 um的聚碳酸脂膜。采用过滤方法是因为它可以使细菌相对均匀地分布在滤膜上,而选用聚碳酸脂膜是因为这种膜具有良好的透光性,便于用显微镜观察。
3 染色 集菌后取下滤膜,切下一部分放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固定。染色的目的是增大细菌与背景的对比度,便于观察。
4 显微镜计数与计算 菌液经集菌仪过滤后,细菌在滤膜上的分布见图2、图3,由图可以看出细菌分布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细菌集中在一个个的圆形区域内,这些圆形区域和挡板的小孔相对应;二是各个圆形区域之间细菌很少。根据膜上细菌分布的这种特点,提出以圆形区域为单位进行计数,统计出圆形区域内细菌的平均个数,从而计算出菌液中细菌总数。具体步骤如下:随机选择10个圆形区域,在油镜下,调节焦距以获得较清晰的图像,统计每个圆形区域内的细菌个数,然后按公式计算出菌液的浓度。

阅读全文

与集菌仪使用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确定剪切连接件的方法 浏览:50
邦列安使用方法 浏览:792
如何给自己洗头发的正确方法 浏览:364
1723减23x7用简便方法怎么计算 浏览:524
高阶段如何制定有效的学习方法 浏览:86
如何将数据转换成数字方法 浏览:594
描写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浏览:424
间接测量方法包括 浏览:990
燧石杂质解决方法 浏览:1002
如何毛孔变小最快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630
弯管计算方法 浏览:103
荨麻疹快速治疗方法是什么 浏览:103
手机去内存方法 浏览:65
小米note3音乐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7
柚子茶制作方法图片 浏览:824
心理学与治疗的研究方法 浏览:692
学生在校时间的计算方法 浏览:536
大数字相加的简便运算方法 浏览:989
研究学霸学习的方法 浏览:651
写出常用的煮浆方法及特点 浏览: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