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丝虫病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有

丝虫病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有

发布时间:2022-07-14 12:13:27

Ⅰ 鱼口丝虫病主要危害鱼类,锦鲤鱼发病率高,怎么治疗

丝虫病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1、准备好福尔马林,用量为20-30ppm,在鲤鱼身上浇上药汤,每周两次到三次,连续两周即可,但福尔马林药汤会消耗鱼池中的氧气,所以请记住药汤后要加强氧气供应。

另外,事先预防由于口的瑕疵而引起的鲤鱼病,可以预防于未然。例如,在转移池子的时候观察水质,根据转移池子的事水质发生变异,鲤鱼变得不能适应,减少由于水质变异的压迫感。加强池中水的强度和过滤强度,还能减少口虫附着在寄生虫身上的机会。大家在锦鲤养殖买新鱼的时候,重要的事情是先进行隔离消毒,减少带入口垫片的机会。最后注意水质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清扫过滤器。这些是减少细丝病爆发的好方法。

Ⅱ 上海寄生虫研究所的寄生虫检查包括哪些项目

1、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是诊断寄生虫病常用的方法。要取得准确的结果,粪便必须新鲜送检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小时,如果检查肠内原虫滋养体,最好立即检查盛粪便的容器,要干净并防止污染与干燥;粪便不可混杂尿液等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是诊断疟疾丝虫病的基本方法。涂制血膜用的载玻片用前需经洗涤液处理自来水蒸馏水冲洗,后在75%酒精中浸泡擦干或烤干后使用。

3、排泄物与分泌物等的检查

痰液痰中可能查见肺吸虫卵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棘球蚴的原头蚴粪类圆线虫幼虫(蛔蚴钩蚴尘螨)等,卡氏肺孢子虫的包囊也可出现于痰中但检出率很低 。

(2)丝虫病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有扩展阅读

寄生虫一般都是吃进来的。

有的幼虫囊虫等也分布在肺部,皮下,甚至脑部眼部。寄生虫对人体是有害无益的,对人体的损害多是掠夺营养,引起炎症,阻塞血管等。大多属原生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寄生虫学中习惯上把原生动物称为原虫类,把线形动物和扁形动物合称为蠕虫类。内部寄生虫之重要的种类大多包括在原虫类、线虫类、吸虫类和绦虫类中。

参考链接来源:网络-人体寄生虫

Ⅲ 马来丝虫病的诊断检查

实验室检查:丝虫病早期有过敏反应的病人,白细胞总数常为10—20×109/L,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为主,伴有细菌感染者中性粒细胞显着增高。
(一)病原学检查 血液体体液中检出微丝蚴是诊断早期丝虫病惟一可靠方法。
1、血液微丝蚴检查 晚10恩时至次晨2时检出率最高。
方法有:
(1)厚血片法:耳垂血三大滴在玻片上制成厚薄均匀的厚血片,干后溶血,染色镜检;
(2)鲜血法:耳垂后一大滴在玻片上加水溶血稀释,加盖玻片后地倍镜下找微丝蚴,微丝蚴自由摆动,前后卷曲,较易识别。方法简单,但阳性检出率低;
(3)浓集法:取抗凝静脉血2ml,加整流10ml溶血,摇匀,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此法阳性率高;
(4)白天诱出:口服乙胺嗪100mg后,15、30、60分钟分别采外周血找微丝蚴,检出率低;
(5)薄膜过滤法:抗凝静脉血2ml经孔径3um的核孔薄膜过滤后取下薄膜,用热的苏木素染色5分钟后镜检。此法检出率和微丝蚴检出数斤高于厚血片法和浓集法。
2、各种体液微丝蚴检查 可在鞘膜积液、淋巴液、乳糜尿、乳糜腹水、乳糜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及骨髓等标本中检查微丝蚴。
(二)免疫学检查
1、批内试验 注射犬恶丝虫抗原0.05ml于受试者前臂,15分钟后丘疹直径>0.9cm者为阳性。此试验敏感性和特异高,与血中微丝蚴检出符合率为86.2%—94.1%。
2、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国内以牛丝虫成虫为抗原,间接荧光抗体法查患者血清中抗体,阳性率85%—99.2%。该法具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又可反映防治成效。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以该法查血清中抗体,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为本病较理想的辅助诊断方法。
4、检测循环抗原 对微丝蚴阳性病人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一种特异诊断方法,但对微丝蚴阴性病人则敏感性较差。用单克隆抗体查循环抗原可作为抗丝虫病药物疗效评价的检测方法
(三)分子生物学检查
DNA杂交试验和PCR可用于微丝蚴血症检查,血中微丝蚴量少和需行虫种鉴定者尤为适用。诊断 依据流行区旅居史,有反复发作的淋巴结炎、性淋巴管炎、乳糜尿、精索炎、象皮肿等临床,即应考虑丝虫病可能。外周血、体液中找到微丝蚴,诊断即可确立。疑为丝虫病而未检出微丝蚴者可以大剂量乙胺嗪(海群生)作治疗性诊断,如出现发热、淋巴系统反应和淋巴结节,诊断即可成立。急性期的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应与细菌性相区别。晚期腹股沟淋巴肿大形成之肿注意与腹股沟疝区别。精索炎和附睾炎应与附睾结核鉴别。入迷尿虽多见于丝虫病,但也偶见于结核、肿瘤、包虫病以及其他因素所致腹膜后淋巴系统广泛破坏而引起的淋巴通路受阻。

Ⅳ 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什么 检查 时候应注意什么 简答题

丝虫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
①新鲜血滴法;
②厚血膜法;
③微丝蚴浓集法;
④海群生诱虫法。

检查时应注意:
由于微丝蚴有夜现周期性,故采血时间以夜间10时至次晨2时为宜。

Ⅳ 犬心丝虫病怎么防治

犬心丝虫病又叫犬血丝虫病或犬恶丝虫病,是由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和肺动脉而引起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循环障碍、呼吸困难以及贫血等症状。本病流行较广,南方比北方多发。
犬恶丝虫为黄白色粉丝状虫体,常数条纠缠成团。雄虫长12~18厘米,尾部数回盘旋。雌虫长25~30厘米,尾部较直。雌虫胎生,直接产出的幼虫叫微丝蚴。微丝蚴在犬的血液内作蛇样运动。犬心丝虫病需中间宿主蚊传播。因此,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多见于蚊虫繁殖的地区和蚊虫最为活跃的6~10月。
感染初期症状不明显,以后可见咳嗽,易疲劳,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消瘦,贫血,有的出现瘙痒、脱毛及结节性皮肤病。随着病情发展,病犬心悸亢进,脉细弱并有间隙,心内有杂音,肝肿大有触痛,胸、腹腔积水,全身浮肿,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诊断本病可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而初诊,或采血作微丝蚴检查而确诊。其方法是取末梢血液一滴,置载玻片上,加少量生理盐水稀释后加盖片作低倍镜检查,如有微丝蚴存在,即可见其在血液中活泼游动。也可取血液1毫升加7%醋酸溶液或1%盐酸溶液5毫升,离心2~3分钟,倾去上清,取沉淀镜检。检查微丝蚴时通常春、夏季检出率高,夜晚比白天检出率高。此外,也可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特异性诊断。病犬死亡后可在右心和肺动脉中检出大量丝虫。
本病除采用对症治疗外,还可用下列药物治疗:海群生(乙胺嗪)10~20毫克/千克,口服,每天1次,连服1周,对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均有杀灭作用。酒石酸锑钾2~4毫克/千克,溶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次有效。对成虫有效的药物还有硫酸酰胺钠、伊维菌素、盐酸二氯苯胂和菲拉松等,对微丝蚴有杀灭作用的有波芬和二硫噻啉。
应用上述药物治疗时,由于死亡虫体堵塞肺动脉可导致患犬衰竭甚至死亡,因此应谨慎从事。近年来国外多采用外科手术法取出肺动脉和右心室内的虫体。
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孳生地。流行季节(5~10月),连日或隔日给予海群生(5毫克/千克)或左旋咪唑(2.5毫克/千克),有一定预防效果。

Ⅵ 急,你身边有患有丝虫病的吗,如何治疗啊

丝虫病防治知识

资料来源: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加入时间:2004.08.11

一、 概述
丝虫病( filariasis)在我国是由斑氏丝虫及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临床特征在早期主要为淋巴管炎与淋巴结炎,晚期为淋巴管阻塞及其产生的系列症状。

二、 流行病学
1、 传染源:我国班氏丝虫、马来丝虫的唯一传染源是感染丝虫后出现的微丝幼血症的人,其中有微丝幼血症而无明显的丝虫病症状和体征者在传播上更为重要。 马来丝虫还可在猫、犬、猴等哺乳动物体内寄生,有可能成为动物传染源。
2、传播途径:通过雌蚊叮咬传播。
3、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20~25岁间的感染率与发病率最高,病后免疫力低,常反复感染。
4、流行季节 :5~10月为丝虫病感染季节。

三、临床症状
1、淋巴组织急性炎症
(1)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多位于下肢,呈周期性发作,伴高热、寒战。
(2)丝虫热:呈周期性发作的恶寒、发热。
(3)精索炎:附睾炎、睾丸炎,睾丸、附睾肿大,压痛,精索结节、压痛。
(4)肺部嗜酸粒细胞浸润综合征:可见畏寒、发热、咳嗽、哮喘等症。
2. 淋巴管阻塞性病变:表现为淋巴结肿大、淋巴管曲张、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象皮肿(多见下肢,阴囊和上肢)、淋巴腹水和乳糜腹水。

四、诊断
丝虫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有病原学诊断和免疫学诊断。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主要有血检微丝蚴法,抽出液、乳糜尿,鞘膜积液中查找微丝蚴,下肢淋巴结活检寻找成虫。

五、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是病原治疗和对症治疗。主要治疗药物主要是海群生又名乙胺嗪 。

六、预防
1、普查普治 夏季对流行区1岁以上人群进行普查,冬季对微丝蚴阳性者或微丝蚴阴性但有丝虫病史和体征者进行普治。
2、防蚊灭蚊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虫孳生地。在有蚊季节正确使用蚊帐;户外作业时,使用防蚊油、驱蚊灵及其它驱避剂等涂布暴露部位的皮肤,头部可用防蚊网(棉线浸渍701防蚊油制成)。
3、保护易感人群 在流行区采用海群生食盐疗法,每公斤食盐中掺入海群生 3g,平均每人每日16.7g食盐,内含海群生50mg,连用半年,可降低人群中微丝蚴阳性率。
参考资料:http://www.hfcdc.ah.cn/jibing/chuanran/scb.htm

Ⅶ 丝虫的致病

人体感染丝虫后,其发病机制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机体对丝虫抗原性刺激的反应、侵入的虫种和数量、重复感染的次数、虫体的死活情况、寄生部位和有无继发感染等。在丝虫病的发病过程中,成虫尤其是雌虫起主要作用;感染期幼虫在其移行、发育至成虫的过程中也起一定的作用。过去认为血液中的微丝蚴与发病关系不大,但许多资料证明微丝蚴能引起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opical pulmonaryeosinophilia,TPE)。在人群中,依据他们有无感染史,以及感染者对丝虫抗原产生的免疫应答能力的不同,患者可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幼虫和成虫的分泌物、代谢及虫体分解产物及雌虫子宫排出物等均可刺激机体产生局部和全身性反应。早期在淋巴管可出现内膜肿胀,内皮细胞增生,随之管壁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细胞浸润,导致淋巴管壁增厚,瓣膜功能受损,管内形成淋巴栓。浸润的细胞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提示急性炎症与过敏反应有关,有人认为属于Ⅰ型或Ⅲ型变态反应。
急性期的临床症状表现为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发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波及皮肤浅表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表面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出现局部症状的同时,患者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关节酸痛等,即丝虫热。有些患者可仅有寒热而无局部症状,可能为深部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的表现。
丝虫性淋巴管炎的好发年龄以青壮年为多。首次发作最早可见于感染后几周,但多数见于感染数月至一年后,并常有周期性反复发作,每月或数月发作一次。一般都在受凉、疲劳、下水、气候炎热等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发生。 淋巴系统阻塞是引起丝虫病慢性体征的重要因素。由于成虫的刺激,淋巴管扩张,瓣膜关闭不全,淋巴液淤积,出现凹陷性淋巴液肿。以后淋巴管壁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内皮细胞增生、管腔变窄而导致淋巴管闭塞。以死亡的成虫和微丝蚴为中心,周期浸润大量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而形成丝虫性肉芽肿,最终导致淋巴管栓塞。阻塞部位远端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流入周期组织。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
⑴象皮肿(elephantiasis):是晚期丝虫病最多见的体征。象皮肿的初期为淋巴液肿。若在肢体,大多为压凹性水肿,提高肢体位置,可消退。继之,组织纤维化,出现非压凹性水肿,提高肢体位置不能消退,皮肤弹性消失。最后发展为象皮肿,肢体体积增大,有大量纤维组织和脂肪以及扩张的淋巴管和积留的淋巴液,皮肤的上皮角化或出现疣样肥厚。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淋巴管阻塞致使淋巴管破裂,淋巴液积聚于皮下组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局部皮肤明显增厚、变粗、变硬形似象皮。国内外许多学者经淋巴系统造影术证明,象皮肿患者的淋巴通道多数并未阻塞。认为丝虫性象皮肿是由于淋巴管曲张,淋巴循环动力学发生了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而不单是机械性的闭塞不通;也有人认为淋巴管曲张是由于活成虫产生的某些因子与宿主的体液-细胞的炎症反应相互作用而导致淋巴回流不畅所致。因象皮肿患处皮肤变硬变粗,致使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皮肤的抵抗力降低,易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局部急性炎症或慢性溃疡。这些病变反过来加重了象皮肿的发展。象皮肿较多发生于下肢及阴囊,其它如上肢、阴茎、阴唇、阴蒂和乳房等处也可出现。由于两种丝虫寄生部位不同,上下肢象皮肿可见于两种丝虫病,而生殖系统象皮肿则仅见于班氏丝虫病。一般在象皮肿患者血中常不易查到微丝蚴。
⑵睾丸鞘膜积液(hydroceletestis):由于精索、睾丸的淋巴管阻塞,使淋巴液流入鞘膜腔内,引起睾丸鞘膜积液。但也有少数病人系由于急性炎症反应所致,故在消炎后即可恢复。睾丸鞘膜积液在班氏丝虫病中较常见。部份病人可在积液中找到微丝蚴。
⑶乳糜尿(chyluria):是班氏丝虫病患者的泌尿及腹部淋巴管阻塞后所致的病变。阻塞部位在主动脉前淋巴结或肠干淋巴结。若由于胸导管以下、腰干以上的淋巴管瓣膜损伤及炎症纤维化使淋巴管阻塞,造成腰干淋巴压力增高,使从小肠吸收来的乳糜液回流受阻,而经侧支流入肾淋巴管,致使在肾乳头粘膜薄弱处溃破,乳糜液即可流入肾盂,混于尿中排出。与淋巴管伴行的肾毛细血管在肾乳头部溃破时同时破裂,是乳糜尿患者常伴有血尿的原因。乳糜尿常多次间歇发作,发作时尿呈乳白色,混有血液时呈粉红色。乳糜尿中含大量蛋白及脂肪,沉淀物中有时可查到微丝蚴。
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 包括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
一、血检微丝蚴:由于微丝蚴具有夜现周期性,取血时间以晚上9时至次晨2时为宜。
1)厚血膜法:取末梢血60µl(3大滴)涂成厚片,干后溶血镜检。如经染色可减少遗漏并可鉴别虫种。
2)新鲜血滴法:取末梢血1大滴于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加盖片后立即镜检,观察微丝蚴的活动情况。本法适用于教学及卫生宣传活动。
3)浓集法:取静脉血1~2ml,经溶血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此法可提高检出率,但需取静脉血,且手续较复杂。
4)海群生白天诱出法:白天给被检者口服海群生2~6mg/kg体重,于服后30~60分钟间采血检查。此法可用于夜间取血不方便者,但对低度感染者易漏诊。
二、体液和尿液检查微丝蚴:微丝蚴亦可见于各种体液和尿液,故可于鞘膜积液、淋巴液、腹水、乳糜尿和尿液等查到微丝蚴。可取上列体液直接涂片,染色镜检;或采用离心浓集法、薄膜过滤浓集法等检查。含乳糜的液体可加乙醚使脂肪充分溶解,去除上面的脂肪层,加水稀释10倍后,以1500~2000rpm离心3~5分钟,取沉渣镜检。
三、成虫检查法:
1)直接查虫法:对淋巴系统炎症正在发作的患者,或在治疗后出现淋巴结节的患者,可用注射器从可疑的结节中抽取成虫,或切除可疑结节,在解剖镜下或肉眼下剥离组织检查成虫。取得的虫体,按常规线虫成虫标本制作技术,杀死固定,然后置线虫透明液中,镜检、定种。
2)病理切片检查:将取下的可疑结节,按常规法制成病理切片镜检。若为丝虫性结节,可见结节中心有成虫,其周围为典型的丝虫性病变。 目的:为检测血清中的丝虫抗体和抗原,可用作辅助诊断。
⑴皮内试验:不能用作确诊病人的依据,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⑵检测抗体:试验方法很多,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成虫冰冻切片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及马来丝虫成虫或微丝蚴的可溶性抗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⑶检测抗原:国内制备抗丝虫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双抗体法和斑点ELISA法分别检测班氏和马氏丝虫循环抗原的实验研究已获初步进展。

Ⅷ 什么是丝虫病

丝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由吸血昆虫传播。丝虫属线虫纲,丝虫目,盖头虫 丝虫病
科。体细长如丝。以除鱼类以外的脊椎动物为终寄主,节肢动物为中间寄主,节肢动物叮咬终寄主时将感染性幼虫传入后者体内。寄生于人体的丝虫共有八种:班氏武赫雷尔氏线虫(班氏丝虫,旧译班氏吴策线虫)、马来布鲁格氏线虫(马来丝虫)、旋盘尾线虫(盘尾丝虫)、罗阿罗阿线虫(罗阿丝虫)、常现棘唇线虫(常现盖头丝虫)、链尾棘唇线虫(链尾丝虫)、欧氏曼森线虫(欧氏丝虫)及帝汶布鲁格氏线虫(帝汶丝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的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故称淋巴型;微丝蚴均有鞘膜,流行地区广。其余各种丝虫寄生于结缔组织(罗阿、盘尾及链尾丝虫寄生皮肤,形成肿块,余见于体腔),故称组织型;除罗阿丝虫外,微丝蚴无鞘膜。丝虫成虫及幼虫均细长如丝,卵胎生,雌虫产出微丝蚴,循行于血液中或留于组织液内,若为吸血昆虫—蚊、蚋、虻等吸入胃中,即在其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于昆虫再叮人时自喙逸出经吸血伤口侵入人体,丝虫病的症状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诊断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肤组织内检出微丝蚴。 预防方法为消灭传染媒介,加强个人防护,治疗患者及感染者,全民服药以消灭传染源。丝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世界卫生组织1984年估计,世界感染班氏丝虫病患者为8160万人。马来丝虫病和帝汶丝虫病患者860万人,共计淋巴型丝虫病患者9020万人。 对丝虫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丝虫病的发生与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与宿主的机体反应性、感染的虫种、程度和次数以及虫体的发育阶段、寄居部位和成活情况等因素有关。 丝虫病
一些实验证明,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成虫和微丝蚴以及其代谢产物都具有抗原性,机体可产生对抗丝虫的特异性抗体。人体感染丝虫后,血清中IgG和IgE水平均有升高。实验还证明,丝虫感染后除产生体液免疫外,还可能有细胞免疫参与,例如实验发现致敏动物还可出现皮肤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现象。

阅读全文

与丝虫病最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脚气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浏览:255
质量方法中的现状能力分析图叫啥 浏览:846
2期梅毒治疗方法 浏览:303
山菍种植方法 浏览:281
说明方法举例子的术语是什么 浏览:173
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方法 浏览:198
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及技巧视频 浏览:359
固定式幕布安装方法 浏览:479
沥青路面纵裂的解决方法 浏览:488
调经需要哪些方法吃哪些药 浏览:540
自建房大门过门石安装方法 浏览:999
手摇式电脑使用方法 浏览:864
苹果6plus的闪光灯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6
我爱这土地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浏览:587
魅族微信声音怎么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14
抽气机连接玻璃罩的研究方法 浏览:447
治疗冻脚的方法 浏览:360
女人避孕套使用方法 浏览:325
如何优化教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 浏览:410
曹冲称象用的测量方法是 浏览: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