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蓟马危害农作物,如何防治蓟马虫害
蓟马要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如果蓟马已经发生了,喷洒农药吧,下午五点之后,六七点钟效果最好,虫子从藏身处出来觅食,喷药时候注意喷洒周到细致,重点部位一定喷到,嫩梢、花为蓟马密集取食区,一定要喷到,
蓟马虫喜欢吃农作物的嫩嫩的叶子,茎和花,果子里面的汁,然后叶子会枯萎,花儿会凋谢,果儿在没成熟时就落了,影响了动作物的产量,对于害虫,只能多方面想办法根治,这些都是进口的食物,药品上面有说明书,一定要严格按上面的配方记者稀释。打药时要穿上专业的衣服和戴上口罩,注意自己的安全,一般在傍晚打药较好,蓟马虫喜欢晚上出来,然后自己也好处理个人卫生。
⑵ 蓟马的为害特点是什么怎样进行防治
蓟马是一种食性很杂的害虫,除为害生姜外,还为害百合科、葫芦科和茄科等多种蔬菜作物,也能为害烟草、棉花等作物。
(1)为害特点
蓟马的成虫和若虫,均以锉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姜叶受害,产生很多细小的灰白色斑点。受害严重时,叶片枯黄、扭曲。
(2)形态特征
蓟马成虫体长1~1.3毫米,体色自淡黄色至深褐色,多数为淡褐色。复眼紫红色,呈粗粒状,稍突出。触角7节。雄虫无翅。雌虫有翅,翅淡黄褐色。卵肾形,黄绿色。若虫共分2龄,1龄若虫白色透明;2龄若虫体长0.9毫米,形态似成虫,体色自浅黄色至深黄色。前蛹体形似2龄若虫,已长出翅芽,能活动,但不取食。
(3)生活习性
蓟马在华北地区1年可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越冬大蒜和大葱的叶鞘内越冬;前蛹和蛹在葱地、蒜地的土壤中越冬,春天出来活动,繁殖后代,不断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迁飞姜田为害。7月份以后,气温高,降雨也逐渐增多,蓟马的发生受到一定的抑制,虫口数量有所减少。
蓟马成虫很活跃,会飞也会跳,并可借助风力传播扩散。成虫忌光,白天躲在叶腋或叶荫处为害。雄成虫极少发生,主要由雌虫进行孤雌生殖。在5~6月份完成1个世代,约需20多天。蓟马发生的适宜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若虫难以生存。多雨季节,姜的叶腋中积存雨水,能使若虫死亡。
(4)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或若虫。栽培过程中勤灌水,勤除草,可减轻其为害。
②药剂防治。可用50%敌敌畏乳油或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雾。40%乐果乳油1000倍液与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混用喷雾,效果更显着。3%马拉硫磷粉剂和1.5%乐果粉剂1∶1混合,每667米2用1.5~2千克,在清晨露水未干时直接喷粉。还可用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
③物理防治。蓟马有趋向蓝色的习性,可在姜地设置蓝色粘板,将蓟马粘在粘板上,能减少蓟马的为害。
⑶ 蓟马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蓟马种类很多,其中为害瓜类的蓟马主要有烟蓟马(又称棉蓟马、葱蓟马)和黄蓟马(又称瓜亮蓟马、忍冬蓟马)。
(1)症状主要为害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以成虫、若虫锉吸植株心叶、嫩芽、嫩叶、幼果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嫩芽、嫩叶卷缩,出现丛生现象;幼果受害后,茸毛变黑褐色,果实畸形,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果。被害果(瓜)皮粗糙有斑痕,布满“锈皮”,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为害特点成虫体长仅1.4~1.7毫米,体色淡黄色至褐色。1年可发生20~21代,世代重叠。成虫活跃、善飞、怕光,以孤雌生殖为主,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高温、空气和土壤湿度低,化蛹和羽化率高,危害重。(3)防治方法清除田间附近杂草,减少虫源;覆盖地膜,阻止化蛹。由于蓟马虫体微小,常生活于芽、花等隐蔽处,高繁殖性,短生活期,而且卵产于作物组织中,防治难度较大。当每株虫口达3~5头时即应喷药防治,可用20%好年冬1000倍液,或5%高效大功臣1000~1500倍液,或25%吡虫啉3000倍液,或40%七星宝8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在苗期、开花前和花期各喷1次,连喷3次。喷药重点是植株的生长点、嫩叶背面、花蕾。在蓟马大发生时也可结合浇水冲施杀蓟马的农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
提示板
马对蓝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近地面处每667米2设置30~35块20厘米×30厘米的蓝色黏虫板,同时每隔7~10天要清除一次黏虫板上的蓟马并补刷机油。
⑷ 蓟马类害虫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是怎么样的
为害观赏树木的蓟马有花蓟马、中华管蓟马、烟蓟马、褐带蓟马、黄胸蓟马、亮蓟马、褐蓟马、日本蓟马、黑色蓟马、红带网纹蓟马、小头蓟马、体纹蓟马、茶黄蓟马等。蓟马体形小,通常体长仅1~2毫米,较难发现,成虫、若虫为害芽、嫩梢、花及叶片等,在受害叶背产生银灰色小斑点,叶片变形,严重时生长点锉食,造成折断,或破碎枯黄。幼苗嫩叶受害后变肥大,引起幼苗萎缩死亡。
#虫例
黄胸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为害晚香玉、唐菖蒲、兰花、菊花、玫瑰、茉莉、月季、白兰、夹竹桃等观赏花木,以若虫、成虫为害花,受害花呈现灰白色斑点,严重时花瓣卷缩,不能顺利展开,影响观赏价值。
[形态特征] 成虫体略呈纺锤形,橙黄色或黄褐色,腹部黑褐色,口器锉吸式。翅2对,狭长无色透明,前翅略宽,后翅很狭,周缘有较长的缨毛。卵肾形,淡黄白色。若虫体型与成虫相似,体较小,色较淡,黑淡褐色,无翅,眼部退化。
[发生特点] 1年10多代,在温室可终年发生。成虫、若虫隐匿花中,受惊时,成虫会振翅而飞。雌成虫将产卵管插入花瓣或蕊表皮内产卵。卵产于表皮下,或一半埋在表皮下,一半露在外面。取食时,用口器锉碎植物表皮吸取汁液,但口器并不锐利,只能在植物较幼嫩部位锉吸,花的组织一般较幼嫩,且具有吸引蓟马的气味,所以多集中在花部为害。在同一朵花中,常有2~3种蓟马混合发生,常见的有花蓟马、中国蓟马。大发生时,一朵花中可有蓟马20~30头。黄胸蓟马食性杂,在不同观赏树木间常可相互转移为害。高温干旱有利蓟马发生,多雨季节发生少,风力常可将蓟马吹进温室。
[蓟马类害虫防治方法] ①冬季清除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深耕土壤,消灭越冬虫源。②药剂防治,可喷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50%混灭威乳油1000倍液。③温室花卉可用敌敌畏等药剂熏蒸。
⑸ 蓟马如何防治
蓟马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瓜蓟马、烟蓟马、葱蓟马、稻蓟马等。蓟马个体微小,体长一般只有0.5~2mm,很少超过7mm,体色多呈棕色或黑色,不仔细看,很难发现;若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等多种体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为锉吸式,能锉破植物表皮,吸吮植物汁液。一年四季均有发生,而且抗药性很强。
蓟马的防治方法如下:
1.土壤处理
由于蓟马繁殖速度快,迁飞能力强,在作物种植前,可撒施、沟施、穴施0.5%噻虫嗪药肥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噻虫嗪在土壤中溶解后,均匀分布在植物根系周围,并通过内吸传导作用将药剂传输到植株上部的各个部位,将为害作物的蓟马杀死,有效阻止蓟马的继续为害和传播病毒,持效期长效果好。
2.药剂拌种
在玉米、水稻、花生、大豆、豇豆等作物播种前,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按照药种比1:200~300比例进行拌种,可有效阻止蓟马为害作物,持效期也可达60天以上。
3.喷雾防治
在蓟马发生盛期,选用19%溴氰虫酰胺悬浮剂5000~6000倍液均匀喷雾,可在几分钟之内将蓟马杀死。
喷雾防治要注意以下两点:
(1)喷药时间:蓟马怕光,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因此,喷药时间最好选择清晨露水未干时或临近傍晚时分,此时蓟马开始出来在作物表面活动,药液容易喷到。
(2)喷洒均匀:蓟马成虫多在叶脉间或嫩梢或幼果的毛丛或花托或花冠内为害,喷药时应着重喷洒叶鞘、新叶、花朵等部位。当花朵落到地面上以后,成虫很容易进入土壤当中进行孵化,所以用药时也要喷布于地面,杀灭藏于土壤中的蓟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