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盒测试有几种方法
一般可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方法。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
"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白盒测试并不是简单的按照代码设计用例,而是需要根据不同的测试需求,结合不同的测试对象,使用适合的方法进行测试。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标准就是对代码的覆盖度。白盒测试中常见的覆盖方法有六种: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下面我们就分别看看这几种不同的覆盖吧。
语句覆盖(StatementCoverage)主要特点:语句覆盖是最起码的结构覆盖要求,语句覆盖需要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我们设计出来的测试用例要保证程序中的每一个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优点:可以很直观地从源代码得到测试用例,无须细分每条判定表达式。缺点:由于这种测试方法仅仅针对程序逻辑中显式存在的语句,但对于隐藏的条件和可能到达的隐式逻辑分支,是无法测试的。
白盒测试的测试方法总体上分为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两大类。强度由低到高有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路径覆盖。
1、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一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2、判定覆盖,使设计的测试用例保证程序中每个判断的每个取值分支(t or f)至少经历一次,判定覆盖具有比语句覆盖更强的测试能力,而且具有和语句覆盖一样的简单性,无需细分每个判定就可以得到测试用例。
3、条件覆盖。条件覆盖是指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运行这些测试用例时,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但未必能覆盖全部分支,条件覆盖要检查每个符合谓词的子表达式值为真和假两种情况,要独立衡量每个子表达式的结果,以确保每个子表达式的值为真和假两种情况都被测试到。
4、判定条件覆盖,就是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断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同时每个判断的所有可能判断结果至少执行,即要求各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5、条件组合覆盖,在白盒测试法中,选择足够的测试用例,使所有判定中各条件判断结果的所有组合至少出现一次,满足这种覆盖标准成为条件组合覆盖。
6、路径覆盖,是每条可能执行到的路径至少执行一次。
语句覆盖是一种最弱的覆盖,判定覆盖和条件覆盖比语句覆盖强,满足判定/条件覆盖标准的测试用例一定也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语句覆盖,条件组合覆盖是除路径覆盖外最强的,路径覆盖也是一种比较强的覆盖,但未必考虑判定条件结果的组合,并不能代替条件覆盖和条件组合覆盖。
白盒测试作用,通过检查软件内部的逻辑结构,对软件中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在程序不同地方设立检查点,检查程序的状态,以确定实际运行状态与预期状态是否一致。
(2)白盒测试常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扩展阅读:
白盒测试的特点:依据软件设计说明书进行测试、对程序内部细节的严密检验、针对特定条件设计测试用例、对软件的逻辑路径进行覆盖测试。
白盒测试的实施步骤:
1、测试计划阶段:根据需求说明书,制定测试进度。
2、测试设计阶段:依据程序设计说明书,按照一定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软件结构划分和设计测试用例。
3、测试执行阶段:输入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结果。
4、测试总结阶段:对比测试的结果和代码的预期结果,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并解决错误。
⑶ 简述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技术的概念及各自的特点
综述:白盒测试是深入到代码一级的测试,使用这种技术发现问题最早,效果也是最好的。黑盒测试则主要是覆盖全部的功能,可以结合兼容,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二者的概念及特点具体如下:
1、白盒测试
概念: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白盒测试需要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
特点:这一阶段测试以软件开发人员为主,迫使测试人员去仔细思考软件的实现;可以检测代码中的每条分支和路径;揭示隐藏在代码中的错误;对代码的测试比较彻底;让软件最优化。
2、黑盒测试
概念:黑盒测试是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都能正常使用。在测试中,把程序看作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在程序接口进行的测试。
特点:适用于功能测试、可用性测试及可接受性测试;对照说明书测试程序功能;可测试长的、复杂的程序的工作逻辑,易被理解。
白盒测试的实施阶段
1、测试计划阶段:根据需求说明书,制定测试进度。
2、测试设计阶段:依据程序设计说明书,按照一定规范化的方法进行软件结构划分和设计测试用例。
3、试执行阶段:输入测试用例,得到测试结果。
4、测试总结阶段:对比测试的结果和代码的预期结果,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并解决错误。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白盒测试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黑盒测试
⑷ 白盒测试以及黑盒测试分别有哪些常用测试技术
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在这里,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顾名思义即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因此,白盒测试需要对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且基于这个知识来设计你的用例。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因为主要关注被测软件的功能实现,而不是内部逻辑。
白盒测试只考虑测试软件产品,它不保证完整的需求规格是否被满足;
黑盒测试只考虑测试需求规格,它不保证实现的所有部分是否被测试到;
黑盒测试会发现遗漏的缺陷,指出规格的哪些部分没有被完成;
白盒测试会发现代理方面缺陷,指出哪些实现部分是错误的.
⑸ 白盒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有哪些方法
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可分为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逻辑覆盖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从弱到强:
语句覆盖(SC):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确保每条语句都被执行过。
判定覆盖(DC):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确保每个判定都分别取真值与假值。
条件覆盖(CC):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确保每个条件都分别取真值与假值。(一个判定里可能包含多个条件)
判定/条件覆盖(DCC):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确保每个判定和条件分别取真值和假值。
条件组合覆盖(CMC):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确保覆盖每个判定中的各个条件的所有组合情况。(只考虑同一个判定内的各条件组合情况)
路径覆盖: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确保每条路径都被执行。如果程序复杂,比如包含循环的情况,路径覆盖的测试用例数将会是个天文数字,无法实现。可以采用简化了的路径覆盖,即将循环看成是一个判定,只考虑循环被执行和未执行两种情况。
⑹ 白盒测试是什么意思白盒测试方法包括哪些
白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透明盒测试、逻辑驱动测试或基于代码的测试。
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盒子指的是被测试的软件,白盒指的是盒子是可视的,你清楚盒子内部的东西以及里面是如何运作的。
"白盒"法全面了解程序内部逻辑结构、对所有逻辑路径进行测试。"白盒"法是穷举路径测试。在使用这一方案时,测试者必须检查程序的内部结构,从检查程序的逻辑着手,得出测试数据。贯穿程序的独立路径数是天文数字。
采用什么方法对软件进行测试呢?常用的软件测试方法有两大类: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其中软件的静态测试不要求在计算机上实际执行所测程序,主要以一些人工的模拟技术对软件进行分析和测试;而软件的动态测试是通过输入一组预先按照一定的测试准则构造的实例数据来动态运行程序,而达到发现程序错误的过程。
在动态分析技术中,最重要的技术是路径和分支测试。
⑺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
1. 等价类划分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划分等价类: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2. 边界值分析法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3. 错误推测法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 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 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例如, 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 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 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 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 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4. 因果图方法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 相互组合等. 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 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 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 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 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 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5. 正交表分析法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6. 场景分析方法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白盒测试用例设计的关键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尽可能多的内部程序逻辑结果黑盒法用例设计的关键同样也是以较少的用例覆盖模块输出和输入接口。不可能做到完全测试,以最少的用例在合理的时间内发现最多的问题详细的描述一个测试活动完整的过程。1. 项目经理通过和客户的交流,完成需求文档,由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共同完成需求文档的评审,评审的内容包括:需求描述不清楚的地方和可能有明显冲突或者无法实现的功
⑻ 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都有哪些请分别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些方法在测试用例设计工作中的应用
1)等价类划分划分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2)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值分析方法是对等价类划分方法的补充。测试工作经验告诉我,大量的错误是发生在输入或输出范围的边界上,而不是发生在输入输出范围的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面试题目:什么样的工作环境适合你from一个常见的软件测试面试题来自end#lt;结束)计测试用例,可以查出更多的错误。
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设计测试用例,首先应确定边界情况。通常输入和输出等价类的边界,就是应着重测试的边界情况。应当选取正好等于,刚刚大于或刚刚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测试数据,而不是选取等价类中的典型值或任意值作为测试数据。
3)错误推测法
基于经验和直觉推测程序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各种错误,从而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的方法。
错误推测方法的基本思想:列举出程序中所有可能有的错误和容易发生错误的特殊情况,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例如,在单元测试时曾列出的许多在模块中常见的错误。以前产品测试中曾经发现的错误等,这些就是经验的总结。还有,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为0的情况。输入表格为空格或输入表格只有一行。这些都是容易发生错误的情况。可选择这些情况下的例子作为测试用例。
4)因果图方法
前面介绍的等价类划分方法和边界值分析方法,都是着重考虑输入条件,但未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联系,相互组合等。考虑输入条件之间的相互组合,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情况。但要检查输入条件的组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把所有输入条件划分成等价类,他们之间的组合情况也相当多。因此必须考虑采用一种适合于描述对于多种条件的组合,相应产生多个动作的形式来考虑设计测试用例。这就需要利用因果图(逻辑模型)。因果图方法最终生成的就是判定表。它适合于检查程序输入条件的各种组合情况。
5)正交表分析法
有时候,可能因为大量的参数的组合而引起测试用例数量上的激增,同时,这些测试用例并没有明显的优先级上的差距,而测试人员又无法完成这么多数量的测试,就可以通过正交表来进行缩减一些用例,从而达到尽量少的用例覆盖尽量大的范围的可能性。
6)场景分析方法
指根据用户场景来模拟用户的操作步骤,这个比较类似因果图,但是可能执行的深度和可行性更好。
⑼ 白盒测试主要用于什么测试
白盒法测试主要用于测试程序内部逻辑。⑽ 软件测试方法有哪些测试用例设计方法有哪些(详细)
一、等价类划分法
所谓“等价”,就是具有相同属性或者方法的集合,这个集合中某个个体所表现的特征与其他个体完全一致。
由此可知,等价类划分就是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当做测试用例进行合理的分类,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例如,规定的用户名长度区间为4~8个字,那么它的有效等价类是用户名长度在[4,8],无效等价类为用户名长度大于8位,或用户名长度小于4位。
二、边界值
测试经验告诉我们,在测试有时会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遍历所有数据会使测试效率低下,如果是手工执行,更加难以覆盖所有数据。这时更有效率的做法是,先划分等价类,再从等价类中选择部分参数测试,边界值是等价类所有可选参数中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所以我们一般会选择边界值作为测试的重点,边界值法的应用步骤如下:
1.先根据等价类法划分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确定上点、离点及内点。上点是边界上的点,离点是离上点最近的点,内点则是边界有效范围内的任意一点。同样以用户名长度为4~8位为例,4和8为上点,3和9为离点,6则为内点。
2.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地覆盖所有尚未覆盖的有效等价类,直到所有有效等价类完全覆盖。
3.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无效等价类,直到所有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
三、判定表法
判定表又称策略表、决策表,能表示输入条件的组合,以及与每一输入组合对应的动作组合。判定表法适合逻辑判断比较复杂的场景,通过穷举条件获得结果,对结果再进行优化合并,具体又明确地表达复杂地逻辑关系和多种条件组合情况。
判定表主要由条件桩和动作桩两部分组成。条件桩是功能要满足地所有条件,动作桩则是所有可能的操作以及产生的结果。
判定表能够将复杂的问题按照各种可能的情况全部列举出来,简明并避免遗漏。其缺点是判定表的建立过程较烦杂,当条件过多时,需要分析的逻辑组合呈2的倍数增长。测试工程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与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结合使用。
四、正交试验法
正交试验法是研究多因素、多水平组合的一种实验法,它是利用正交表来对实验进行设计,通过少数的实验替代全面实验。正交表中所有参与试验的、影响试验结果的条件成为因子,影响试验因子的取值或输入的成为水平。
在设计测试用例时,采用正交试验法能够有效地、合理地减少测试的工作量与和成本。正交试验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测试需求,获取因子和水平
2)根据因子和水平选择合适的正交表
3)替换正交表中的因子和水平,获取试验次数
4)根据经验或者其他因素补充试验次数
5)细化输出获得测试用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希望能够解答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