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活性聚合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极窄的聚合物,是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最理想的方法。通过活性聚合还可以获得预定结构和序列的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及结构更复杂的聚合物。Szwarc通过对苯乙烯、异戊二烯等非极性共扼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实验,首次证实了阴离子聚合为无终止、无链转移的反应,从而提出了活性聚合和活性聚合物的概念,即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和链转移的聚合过程为活性聚合。活性聚合方法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整个聚合化学工业的发展,为实现高分子聚合物的结构设计(如嵌段、接枝等)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大大改善聚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且也拓宽了高分子材料的应用领域。
活性阴离子聚合
Szwarc等报道了以THF作溶剂,萘钠引发的苯乙烯阴离子聚合,在无水、无氧、无杂质、低温条件下,不存在任何链终止和链转移反应,得到的聚合物溶液在高真空条件下低温存放数月,其活性种浓度仍保持不变。若再加入苯乙烯,聚合反应继续进行,得到更高分子量的聚苯乙烯。若加入第二种单体,可得到嵌段聚合物。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使用的单体数量有限,而且必须考虑两种单体的相对反应性,另外此法对含有羟基、氨基、羰基等功能基团的单体,往往会与引发剂或活性链发生副反应而很难聚合,对于这类单体则需要对官能团进行保护。此外,阴离子聚合因带负电荷的亲核试剂反应活性非常高,聚合过程必须严格的无水,无杂质,对反应条件要求非常高,与非极性单体相比,极性单体难于实现阴离子聚合,这些都极大地限制了阴离子聚合的应用范围。
活性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活性聚合提出后的30年间,烯类单体的活性聚合一直局限于进行阴离子聚合,直到Higoshimura和Sawamoo率先报道了烷基乙烯基醚的活性阳离子聚合。紧随其后,Faust和Kennedy实现了异丁烯的活性阳离子聚合。活性阳离子聚合被广泛地应用到合成具有精确结构的均聚物和嵌段共聚物,推动了活性聚合技术的迅速发展。在聚合过程中不存在单体的链转移和不可逆的链终止是阳离子聚合的一个最显着特点。例如,结合活性阳离子聚合方法和其他活性聚合方法是合成聚异丁烯基体嵌段共聚物的最有效的途径。与其它方法相比,阳离子活性聚合的优点在于它的高嵌段效率(即无均聚物生成),并能容易地控制链段长度与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分布[6]。但是阳离子聚合的反应条件同样要求严格的无水无杂质。此外,可进行此反应的单体也不多,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基团转移聚合
杜邦公司首先报道了基团转移聚合,这种方法是以硅烷基烯酮酯类的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在适当的亲核催化剂的存在下,在室温下引发丙烯酸酯类单体聚合。
虽然这类聚合反应存在链终止反应,但相对于增长反应,链终止反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它仍能制得各种结构规整、分子量可控、分散系数较低的聚合物。目前,基团转移聚合反应仅适用于α,β-不饱和酯、酮、酞胺和氰,如(甲基)丙烯酸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这其中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活性最大。基团转移聚合的聚合速率适中,具有活性聚合的全部特征,可进行分子量调节和聚合物的分子设计。与阴离子活性聚合相比,此法可在室温附近(20~70℃)进行。但由于适用范围不广,通过基团转移活性聚合来合成嵌段共聚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
阴离子、阳离子活性聚合能较好的控制链增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渴望这种控制反应能够在自由基聚合中实现,既保持离子型活性聚合的控制反应能力,又能够保持自由基聚合自身的优越性。相对其它聚合方式,自由基聚合具有明显的优势:可选择的单体种类多;自由基聚合反应条件温和,对单体纯度和环境要求相对较低。可控活性自由基技术的出现,为实现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可控性开辟了道路,并已成为当今高分子化学界的研究热点。增长自由基和休眠种之间的交换可能是所有活性自由基聚合体系最为重要的特点。 Richards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聚合转化反应的概念—聚合转化法:通过某个化学反应改变聚合物的链末端,进而引发不同聚合机理的另一单体反应。采用聚合转化法可以结合两种聚合机理的优势,弥补单一聚合机理的缺陷,得到其它方法难于合成的特异结构和性质的聚合物,如特种嵌段、接枝、梳状、星状等形态、性能独特优异的新材料。
正离子聚合向自由基聚合转化
正离子活性聚合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Chung发现一种简便的硼烷体系,在常温下与O2反应生成碳氧自由基,从而引发其它单体进行活性自由基聚合,并用此合成了嵌段聚合物。用活性正离子聚合法合成末端是叔氯的聚异丁烯,并将末端转化成硼烷基,然后引发苯乙烯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嵌段聚合物。
正离子聚合转为负离子聚合
正离子聚合转化为负离子聚合首先要终止正离子聚合,然后将相应的末端基转化为负离子聚合的引发剂,引发负离子聚合。通过正离子聚合向负离子聚合转化合成含聚异丁烯的嵌段共聚物有很多研究。如Hatada等[25]利用异丁烯正离子活性聚合得到双端叔氯聚异丁烯后,经一系列反应将链末端定量转化,得负离子型引发剂,然后引发能进行负离子聚合的单体进行负离子聚合,得到三嵌段共聚物PMMA-PIB-PMMA。
正离子聚合转化为缩聚反应
Tuncai先用三氟甲磺酸/四氢噻吩在-30℃引发异丁烯乙烯基醚的活性正离子聚合,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带偶氮基团的齐聚酯二醇,就可以得到异丁烯基醚和聚醋的嵌段聚合物。活性正离子聚合转化法是合成嵌段共聚物的有效途径。而这一过程中实现聚合物活性链末端转化的关键是对聚合反应过程的有效控制。利用活性正离子聚合而引入功能性末端,进而实现转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⑴力化学方法:两种聚合物共同塑炼或在浓溶液中高速搅拌,当剪切力大到一定程度时,两种主链将断裂成两种链自由基,交叉偶合终止就成为嵌段共聚物,但是产物中免不了混有原来两种均聚物。
⑵缩聚反应:通过缩聚中的交换反应的方法制备嵌段聚合物,例如羟端基聚苯乙烯和羧端基的聚丙烯酸酯类进行酯化反应,可得嵌段共聚物。但是大分子直接的反应一般效率较低,所得到的产物包含一定量的未参与反应的均聚物,因此缩聚反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⑶特殊引发剂法:双功能引发剂先后引发两种单体聚合,可用来制备嵌段共聚物。例如含有偶氮和过氧化酯类双功能引发剂,在适当温度下下,先由偶氮分解成自由基,引发苯乙烯聚合,经偶合终止成带有过氧化酯端基的聚苯乙烯。然后加入胺类,使过氧化酯端基分解,就可以使甲基丙烯酸甲酯继续聚合成ABA型嵌段共聚物。 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制法有溶剂法(淤浆法)、液相本体法和气相本体法等。然后在同一聚合釜中通入氮气驱除丙烯,再通入乙烯继续进行聚合,即得丙烯-乙烯嵌段共聚物。
1.溶剂法(淤浆法):间隙法·先将高纯度丙烯通入聚合釜,用齐格勒型催化剂在50~90℃,0~10MPa压力下于惰性溶剂(己烷或庚烷)中,在氢气存在下进行淤浆聚合,制得丙烯均聚物-预聚物。然后再将其送入第二个聚合釜,用闪蒸法排除未反应的丙烯(并回收再用),同时通入乙烯进行气固相反应,即生成所需的嵌段共聚物。先使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于第一个聚合釜中制得丙烯均聚物,然后送入第二个聚合釜通入液相进行嵌段共聚,再经后处理即得所需之产品。
⒉气相本体法:本体聚合法需要氮气调节乙烯和丙烯单体的分压,通过控制单体加入量及其比例,以生成不同品级的产品。再经分离、干燥、挤出造粒,而得产品。在催化剂存在下,使丙烯在第一个聚合釜中聚合制得丙烯均聚物。淤浆法聚合工艺又有间隙法和连续法之分。
3.液相本体法此法采用两釜串联。
2. 以方程式表示丁基橡胶,sbs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并说明聚合条件和相对分子
型号不一样他的嵌段比就不一样,SBS791的嵌段比是30/70,SBS792的嵌段比是40/60,SBS796的嵌段比是20/80, SBS橡胶(一般为热塑性弹性体,不用硫磺硫化) S代表苯乙烯,B代表丁二烯,SBS就是采用自由基聚合生产的嵌段共聚物形式的丁苯橡胶.[1]聚合。
3. 聚乳酸(PEG)聚乙二醇(PLA)嵌段共聚物各种合成方法及特点,最好连概述都有!!!写论文急用!!!
你好的!
①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
② 并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费的接口!
③ 如果真没有免费的接口,那就网络知道悬赏求助下载吧!
④ 要是要外文的论文准备翻译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谷歌学术】
⑤ 需要什么语言的论文直接就用相应的语言搜索!100% 能找到类似的!
【友情提示】==================论文写作方法===========================
{首先就不要有马上毕业,最后一次花点钱就得了的想法}
① 其实,原创的论文网上没有免费为你代谢的!谁愿意花时间给你写这个呢?难道你在空闲的时间原以为别人提供这种毫无意义的服务么?所以:还不如自己写。主要是网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万一碰到骗人的,就不上算了。
② 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这个很可能老师已经给你确定了】,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
③ 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看看别人都从哪些方面写这个东西!
④ 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接着要将提纲给你们老师看看,再修改。等老师同意你这个提纲之后,你就可以补充内容!
⑤ 也可以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
⑥ 最后,到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测【这里便宜啊,每一万字才1块钱】,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
⑦ 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WARNING】=========================================================
[Ⅰ] 如果确认找人代笔,交押金的要慎重考虑!
[Ⅱ] 淘宝交易的话,一定看好他的打款时间,有的设定为【3天】,到期之后人家自然收到钱!
[Ⅲ] 希望用我的回答能让童鞋们多个心眼!
4. PE/B-b-PEO是什么
PE-b-PEO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其芳烃/烷烃渗透汽化分离性能
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环氧乙烷聚合度的聚丁二烯-b-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PB-b-PEO嵌段共聚物),然后催化加氢得到聚乙烯-b-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PE-b-PEO嵌段共聚物),使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共聚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聚合物具有预定的结构.通过熔融压片的方法制备PE-b-PEO嵌段共聚物均质膜,考察了PE-b-PEO嵌段共聚物分子链中聚环氧乙烷的聚合度对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
5. 如何合成此种嵌段共聚物-(CH2CH2CH2CH2O)-n
n HO-CH2CH2CH2CH2-OH-------(CH2CH2CH2CH2O)-n +(n-1)H2O
6. 丁苯嵌段聚合物SBS合成工艺路线
70,SBS就是采用自由基聚合生产的嵌段共聚物形式的丁苯橡胶,SBS792的嵌段比是40/, SBS橡胶(一般为热塑性弹性体;60;80,SBS796的嵌段比是20/,不用硫磺硫化) S代表苯乙烯,B代表丁二烯.[1]聚合型号不一样他的嵌段比就不一样,SBS791的嵌段比是30/
7. 侧链高分子液晶的合成方法有哪些
侧链高分子液晶的合成方法有:
李自法等就报道了以2,5二(对烷氧基苯甲酰氧基)对苯二酚和不同结构的脂肪二酰氯为单体,采用低温溶液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液晶基元垂直于分子主链的近晶C(Sc)相串型高分子液晶。
赵雄燕等综述了一种合成嵌段液晶共聚物的新方法——大分子引发剂法。这种方法可以使传统的自由基聚合也具有“准活性”聚合的能力,从而象阴离子聚合一样,也可用来合成预定结构的嵌段共聚物。但由自由基聚合对杂质敏感性小,合成简单并易于控制,使得在大分子引发剂法在合成嵌段液晶共聚物领域显示出极好的开发前景。
高分子液晶简介:
在一定条件下能以液晶形态存在的高分子。与其他高分子相比,具有液晶相所特有的分子取向序和位置序;与小分子液晶相比,又有高分子量和高分子的特性。
1.按液晶的形成条件,可分为溶致性液晶、热致性液晶、压致型液晶、流致型液晶等等。
2.按致晶单元与高分子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主链型液晶和侧链型液晶。主链型液晶和侧链型液晶中根据致晶单元的连接方式不同又有许多种类型。
3.按形成高分子液晶的单体结构,可分为两亲型和非两亲型两类。两亲型单体是指兼具亲水和亲油(亲有机溶剂)作用的分子。非两亲型单体则是一些几何形状不对称的刚性或半刚性的棒状或盘状分子。
8. 怎么设置嵌断共聚物的比例
单体聚合反应。
嵌段共聚物主要的合成方法有两种:一是先进行一种单体的聚合反应,所形成的活性的链段与另一种单体反应。嵌段共聚物(blockcopolymer)又称镶嵌共聚物。嵌段共聚物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聚合物链段连在一起制备而成的一种特殊聚合物,它可以将多种聚合物的优良性质结合在一起,得到性能比较优越的功能聚合物材料。
这种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分子结构与组成可设计,是高分子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意义且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工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