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常用止血方法有哪些
在临床上止血的方法很多,在奶牛方面有以下几种。
1.止血带止血
该法使用于四肢出血和断尾止血,用止血带或橡胶带,如果情况紧急,可用绳子,在出血的上方扎紧来临时止血。
2.压迫止血
就是用手压住出血端,或者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断端,或在创口处没有找到出血的血管,则可用纱布按压创口,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3.结扎止血
先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的血管,然后用缝合线将血管结扎,这是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
4.填塞止血
就是在较大的创口出血,找不到出血的血管,或无法结扎,只有用纱布或毛巾填塞创口来止血,如子宫大出血,无法找到血管,只能用毛巾填塞子宫来止血。
5.全身止血
如果出血快,或脏器出血,只能注射止血药来止血,如肌注止血敏。
❷ 煤矿职业病应急救援设施
您好,烟台奥普矿山机械为您提供相应的煤矿井下作业以及职业病的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相关的内容,但是再好的救援也抵不上好的防护,希望您在学习应急措施的同时更多的注重防护才是。
第一节 自救器与避难硐室
一、 自救器及其使用:
《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个人呼吸保障装置。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井下人员佩戴自救器可有效的防止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隔离式的自救器根据氧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一) 过滤式自救器
1、 用途和适用条件:
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呼吸保护装置。(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对其他毒气不起防护作用)。其适用条件是:灾区空气中的氧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且不能重复使用。
2、 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 掀开保护罩
②、 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扔掉封口袋。
③、 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滤毒罐,丢掉下外壳。
④、 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入嘴内,使口具片完全含在嘴唇与牙齿之间,牙齿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 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⑥、 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 使用过滤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②. 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难受而取下自救器鼻夹和口具。
③. 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和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二) 隔离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
1、 化学氧自救器的用途
化学氧自救器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它可以在缺氧或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使用。
化学氧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2、 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 扯下保护带。
②、用拇指掀起红色扳手,拉断封印条。
③、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呼吸保护器,丢掉下外壳。
④、拔掉口具塞,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在唇齿之间,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向自救器内呼气,使气囊鼓起。(有启动环的化学氧自救器,可直接拉启动环,将启动针拉出,气囊会自动鼓起)。
⑥ 、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⑦、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 使用化学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佩戴时,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戴好自救器,第一口气向自救器内吹气,然后夹上鼻夹,做快速,短促的呼吸。
②. 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稍快或稍慢,但不要过分急跑。
③.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保持不漏气,禁止取下鼻塞、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④. 吸气时,感觉比吸外界空气干热一点,属自救器正常工作。
⑤. 当发现自救器气囊体积瘪而不鼓,渐渐缩小时,表明自救器有效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
(三) 隔离式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
1、压缩氧自救器的特点及用途
①. 压缩氧自救器是指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自救器。可反复多次使用。每次使用后只需更换新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
②. 压缩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缺氧或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矿工的自身逃生,也可供救护队员在缺氧和有毒有害环境下工作时使用。
2、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携带时应斜跨在肩上。
②.使用时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扳把。
③. 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开关即自动打开,随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④. 摘下帽子,挎上挎带。
⑤. 拔开口具塞,将口具放入嘴内,牙齿咬住牙垫。
⑥. 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⑦. 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S,气囊充满后,立即停止。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囊空瘪,供气不足时,可按上述方法操作。
⑧. 挂上腰口,即可使用。
4、 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高压氧气瓶储装20Mpa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和摔落也不许当坐垫使用。
②. 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③. 佩戴压缩氧自救器撤离时,严禁摘掉口具、鼻夹或通过口具讲话。
二、 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指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和临时避难硐室两种。
第二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
一、井下发生灾害时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原则:
1 矿工自救的原则:
矿工自救的原则是:灭、护、撤、躲、报。
(1) 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如:佩戴自救器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处理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安全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当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 报: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或其他方法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遇险人数及灾害情况等情况。
1.矿工互救的原则:
(1) 对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一.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的基本行动原则和组织救灾要求:
(一)、基本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
(二)、组织救灾的要求: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区队长、班组长、干部、有经验的老工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等)要充分发挥高度政治责任心的作用,勇敢的担负起现场救灾的职责,同时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认真组织② 沉着冷静③ 遵循原则(即基本行动原则)④ 随机应变⑤ 及时联络⑥ 团结互助
三 、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自救与互救措施
(一)、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防止瓦斯与煤尘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①.背靠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
②.要憋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最好用水浸湿)捂住口鼻,防火焰吸入肺部,尽量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③.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
④ .迅速撤离灾区。
⑤.若实在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尽快在附近找一个(或建一个)避难硐室躲避待救。
3、掘进工作面瓦斯与煤尘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互救措施:
(1) 如果发生小型爆炸,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戴好自救器,帮助其撤出危险区。对不能行走的伤员,离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若距离远,只能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报告调度室。
(2) 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想法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助,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利用压风管道,风筒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3、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1) 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尽快进入进风侧。
(2) 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一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时,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佩戴自救器。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时,首先要戴好自救器,并帮助重伤人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临时避难场所,并在外悬挂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在避难场所静卧待救。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1、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①.采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速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要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向外撤。
②.掘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必须迅速撤到防突风门之外,并关好防突风门。
2、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立即打开并佩戴好自救器,迅速外撤。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规程》规定: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值班调度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① 要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巷道等情况,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② 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③ 位于火源进风侧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1、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撤到安全地点。
2、撤退时行动要果断,要快而不乱,同时要随时注意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
3、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四)、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现场人员发现透水事故时,在报告调度室的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所有人员,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出灾区。
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①.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②.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件,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③.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④.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时,应留设指示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⑤.如果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上山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五)、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② 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③ 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④ 遇险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⑤ 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2、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堵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 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应在班、组长组织指挥下,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做好较长时间的避灾准备。
② 有电话时,应立即打电话报告灾情,遇险人数和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敲击钢轨、管道、岩石,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间断发出),以便外部人员抢救。
③ 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护,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
④ 有压风管应打开,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堵空间的瓦斯浓度。
第三节 创伤急救
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垫上软的衣物等。应先清除口中赃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① 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吹气14—16次,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② 仰卧压胸法:每分钟压16—20次。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中毒者。
③ 俯卧压背法:
与仰卧压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
(二)、心脏复苏:
1、心前区叩击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
(三)、止血:
常用的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有五种:
1.指压止血法
2.加垫屈肢止血法
3.加压包扎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5.绞紧止血法
(四) 创伤包扎:
创伤包扎的目的:保持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
1、 布条包扎法
2、 毛巾包扎法
3、包扎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② 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异物应去除,但深部异物需送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③ 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
④ 脱出的内脏不可拿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⑤ 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250px。
(五)、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可防止骨折端移位而刺伤临近的组织、血管和神经,也是防止创伤和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六)、伤员搬运:
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有经过初步固定、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注意事项:
① 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
② 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头后仰。
面部偏向一侧或侧卧……注意随时都要确保呼吸道的畅通。
③ 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等运输,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输。
④ 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搬运。
⑤ 对脊柱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坐起、站立和行走。也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
二、创伤急救方法:
1、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① 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② 立即将伤员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解开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
③ 用衣服覆盖在伤员身上保暖。
④ 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的轻重。对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⑤ 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⑥ 人工呼吸持续时间以恢复自主性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为止。
2、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①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灭、查、防、包、送。
②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先止血,后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③ 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先用毛巾或衣物做衬垫,然后就地去用木棍、木板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抬送医院。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扎,以免加重伤情。
3、对溺水人员的急救:
① 转送: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腰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以保持体温。
② 检查: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应迅速清除,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 控水:使溺水者取俯卧位,用木料衣物等垫在肚子下面或救护者将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右侧大腿上,使头朝下,并压其背部,迫使其体内的水由气管口腔里流出。
④ 人工呼吸。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时,应立即做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对触电人员的急救:
① 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② 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③ 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④ 对遭受电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做相应的急救处理。
❸ 矿井对应急救援设施要多长时间自检一次,井下自检内容包括
煤矿井下作业以及职业病的防护和应急救援措施相关的内容,但是再好的救援也抵不上好的防护,希望您在学习应急措施的同时更多的注重防护才是。
第一节 自救器与避难硐室
一、 自救器及其使用:
《规程》规定: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
自救器是一种个人呼吸保障装置。当井下发生火灾、爆炸、煤和瓦斯突出等事故时,井下人员佩戴自救器可有效的防止中毒或窒息。
自救器分为过滤式和隔离式两类。隔离式的自救器根据氧气来源不同又分为化学氧自救器和压缩氧自救器。
(一) 过滤式自救器
1、 用途和适用条件:
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时,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呼吸保护装置。(仅能防护一氧化碳一种气体,对其他毒气不起防护作用)。其适用条件是:灾区空气中的氧浓度不低于18%和一氧化碳浓度不高于1.5%,过滤式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且不能重复使用。
2、 过滤式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 掀开保护罩
②、 用拇指掀起红色开启扳手,拉断封印条,扔掉封口袋。
③、 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滤毒罐,丢掉下外壳。
④、 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入嘴内,使口具片完全含在嘴唇与牙齿之间,牙齿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 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⑥、 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 使用过滤式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在井下工作,当发现有火灾或瓦斯爆炸现象时,必须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现场。
②. 必须佩戴到安全地带,方能取下自救器,切不可因干热感觉难受而取下自救器鼻夹和口具。
③. 佩戴自救器撤离时,要匀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匀。禁止狂奔和取下鼻夹和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二) 隔离式自救器—化学氧自救器
1、 化学氧自救器的用途
化学氧自救器是利用化学生氧物质产生氧气,供矿工从灾区撤退脱险用的呼吸保护器。它可以在缺氧或含有有毒气体的环境中使用。
化学氧自救器只能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2、 化学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 扯下保护带。
②、用拇指掀起红色扳手,拉断封印条。
③、去掉上外壳,抓住头带取出呼吸保护器,丢掉下外壳。
④、拔掉口具塞,拉起鼻夹,将口具放在唇齿之间,咬住牙垫,紧闭嘴唇。
⑤、向自救器内呼气,使气囊鼓起。(有启动环的化学氧自救器,可直接拉启动环,将启动针拉出,气囊会自动鼓起)。
⑥ 、两手拉开鼻夹,夹在鼻子的两侧,开始用嘴呼吸。
⑦、取下矿灯帽,带好头带,戴上矿灯帽,开始撤出灾区。
3、 使用化学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佩戴时,拔掉口具塞,整理气囊,戴好自救器,第一口气向自救器内吹气,然后夹上鼻夹,做快速,短促的呼吸。
②. 佩戴自救器撤离灾区时,要冷静沉着,步行速度根据情况可稍快或稍慢,但不要过分急跑。
③. 在逃生过程中,要注意把口具,鼻夹戴好,保持不漏气,禁止取下鼻塞、口具或通过口具讲话。
④. 吸气时,感觉比吸外界空气干热一点,属自救器正常工作。
⑤. 当发现自救器气囊体积瘪而不鼓,渐渐缩小时,表明自救器有效使用时间已接近终点。
(三) 隔离式自救器——压缩氧自救器
1、压缩氧自救器的特点及用途
①. 压缩氧自救器是指利用压缩氧气供氧的自救器。可反复多次使用。每次使用后只需更换新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钙和重新充装氧气即可重复使用。
②. 压缩氧自救器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发生缺氧或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下矿工的自身逃生,也可供救护队员在缺氧和有毒有害环境下工作时使用。
2、压缩氧自救器的使用方法:
①.携带时应斜跨在肩上。
②.使用时先打开外壳封口带扳把。
③. 打开上盖,然后左手抓住氧气瓶,右手用力向上提上盖,此时氧气瓶开关即自动打开,随后将主机从下壳中拖出。
④. 摘下帽子,挎上挎带。
⑤. 拔开口具塞,将口具放入嘴内,牙齿咬住牙垫。
⑥. 将鼻夹夹在鼻子上,开始呼吸。
⑦. 在呼吸的同时,按动补给按钮,大约1—2S,气囊充满后,立即停止。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气囊空瘪,供气不足时,可按上述方法操作。
⑧. 挂上腰口,即可使用。
4、 使用压缩氧自救器时的注意事项:
①. 高压氧气瓶储装20Mpa的氧气,携带过程中要防止撞击,磕碰和摔落也不许当坐垫使用。
②. 携带过程中严禁开启扳把。
③. 佩戴压缩氧自救器撤离时,严禁摘掉口具、鼻夹或通过口具讲话。
二、 避难硐室:
避难硐室:是指供矿工在遇到事故无法撤退而躲避待救的设施。分永久和临时避难硐室两种。
第二节 矿工自救与互救
一、井下发生灾害时矿工自救与互救的原则:
1 矿工自救的原则:
矿工自救的原则是:灭、护、撤、躲、报。
(1) 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事故消灭在初始阶段或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2) 护:当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时,及时进行个人安全防护。如:佩戴自救器等。
(3) 撤:当灾区现场不具备处理事故的条件或可能危及人员的安全时,要以最快的速度,选择安全的避灾路线,撤离灾区。
(4) 躲:当在短时间内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硐室或其他安全地点躲避,等待救援。也可利用现场的设施和材料构筑临时避难硐室。
(5) 报:立即向现场领导报告或通过电话或其他方法向矿调度室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时间,遇险人数及灾害情况等情况。
1.矿工互救的原则:
(1) 对心跳、呼吸骤停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2) 对出血的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3) 对骨折的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一.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的基本行动原则和组织救灾要求:
(一)、基本行动原则:
1、及时报告灾情:2、积极抢救:3、安全撤离:4、妥善避灾:
(二)、组织救灾的要求: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区队长、班组长、干部、有经验的老工人、煤矿特种作业人员等)要充分发挥高度政治责任心的作用,勇敢的担负起现场救灾的职责,同时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 认真组织② 沉着冷静③ 遵循原则(即基本行动原则)④ 随机应变⑤ 及时联络⑥ 团结互助
三 、井下发生各类灾害事故时,自救与互救措施
(一)、瓦斯与煤尘爆炸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防止瓦斯与煤尘爆炸时遭受伤害的措施:
①.背靠空气颤动的方向,俯卧倒地。
②.要憋气暂停呼吸,用毛巾(最好用水浸湿)捂住口鼻,防火焰吸入肺部,尽量用衣物盖住身体,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面积,以减少烧伤。
③.迅速按规定佩戴好自救器。
④ .迅速撤离灾区。
⑤.若实在无法安全撤离灾区时,应尽快在附近找一个(或建一个)避难硐室躲避待救。
3、掘进工作面瓦斯与煤尘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互救措施:
(1) 如果发生小型爆炸,巷道和支架基本未遭破坏,遇险矿工未受直接伤害或受伤不重时,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迅速撤出受灾巷道到达新鲜风流中。对于附近的伤员,要协助戴好自救器,帮助其撤出危险区。对不能行走的伤员,离新鲜风流30—50m范围内,要设法抬运到新鲜风流中,若距离远,只能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不可抬运。撤出灾区后,要立即报告调度室。
(2) 如果发生大型爆炸,巷道遭到破坏,退路被阻,受伤不重时,应佩戴好自救器,想法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护良好下,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建立临时避难硐室。等待救助,并有规律的发出呼救信号。对受伤严重的矿工要为其佩戴好自救器,使其静卧待救,并利用压风管道,风筒改善避难地点的生存条件。
3、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后矿工的自救与互救措施:
(1) 如果进回风巷道没有垮落堵死,通风系统破坏不大,采煤工作面进风侧的人员应迎风撤出灾区,回风侧的人员要迅速佩戴好自救器,尽快进入进风侧。
(2) 如果爆炸造成严重的塌落冒顶,通风系统被破坏,爆源的进回风侧一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大量积聚时,人员都有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为此在爆炸后,没有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员,要立即佩戴自救器。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出,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冒顶严重撤不出来时,首先要戴好自救器,并帮助重伤人员在较安全地点待救。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临时避难场所,并在外悬挂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在避难场所静卧待救。
(二)、煤与瓦斯突出时的自救与互救
1、发现突出预兆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①.采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要以最快速的速度通知人员迅速向进风侧撤离。撤离中,要快速打开隔离式自救器并佩戴好,迎着新鲜风流向外撤。
②.掘面发现有突出预兆时,必须迅速撤到防突风门之外,并关好防突风门。
2、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的避灾措施:
一旦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应立即打开并佩戴好自救器,迅速外撤。
(三)、矿井火灾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规程》规定: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矿值班调度和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地区中的人员撤离,并组织人员灭火。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其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① 要迅速了解或判明事故的性质、地点、范围、巷道等情况,并根据《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及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的方法。
② 撤退时,任何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惊慌,乱跑,应在现场负责人及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下有组织地撤退。
③ 位于火源进风侧或在撤退途中遇到烟气有中毒危险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
1、位于火源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戴好自救器,尽快通过捷径绕到新鲜风流中,撤到安全地点。
2、撤退时行动要果断,要快而不乱,同时要随时注意巷道和风流的变化情况。
3、无论是逆风或顺风撤退,都无法躲避着火巷道或火灾烟气可能造成的危害时,应迅速进入避难硐室或选择合适的地点就地利用现场条件构筑临时避难硐室,进行避灾自救。
(四)、矿井透水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现场人员发现透水事故时,在报告调度室的同时,应以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所有人员,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出灾区。
1、透水后现场人员撤退时的注意事项:
①.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地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②.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他固定物件,尽量避开压力水头和泄水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的矸石和木料撞伤。
③.如果透水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④.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时,应留设指示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⑤.如果唯一的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上山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五)、冒顶事故时的自救与互救:
1、采煤工作面冒顶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 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② 遇险时要靠煤帮贴身站立或到木垛处避灾
③ 遇险后立即发出呼救信号
④ 遇险人员要积极开展自救和互救
⑤ 遇险人员要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
2、独头巷道迎头冒顶被堵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
① 遇险人员要正视已发生的灾害,切忌惊慌失措,应在班、组长组织指挥下,团结协作,尽量减少体力和隔堵区的氧气消耗,做好较长时间的避灾准备。
② 有电话时,应立即打电话报告灾情,遇险人数和采取的避灾自救措施;否则应敲击钢轨、管道、岩石,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间断发出),以便外部人员抢救。
③ 加固冒落地点和人员躲避处的支护,防止冒顶进一步扩大。
④ 有压风管应打开,给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并稀释被堵空间的瓦斯浓度。
第三节 创伤急救
一、现场创伤急救技术:
包括人工呼吸、心脏复苏、止血、创伤包扎、骨折临时固定和伤员搬运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适用于触电休克、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或外伤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状态的患者。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将伤员运送到安全,通风良好的地点并将伤员领口解开,放松腰带,注意保持体温,腰背部垫上软的衣物等。应先清除口中赃物,把舌头拉出或压住,防止堵住喉咙,妨碍呼吸。各种有效的人工呼吸必须在呼吸道畅通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和俯卧压背法三种。
① 口对口吹气法:每分钟吹气14—16次,吹气时切勿过猛,过短,也不宜过长,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3为宜。
② 仰卧压胸法:每分钟压16—20次。
此法不适用于胸部外伤或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中毒者。
③ 俯卧压背法:
与仰卧压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伤员俯卧。
(二)、心脏复苏:
1、心前区叩击术
2、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次数以每分钟60—80次为宜。
(三)、止血:
常用的暂时性的止血方法有五种:
1.指压止血法
2.加垫屈肢止血法
3.加压包扎止血法
4.止血带止血法
5.绞紧止血法
(四) 创伤包扎:
创伤包扎的目的:保持伤口和创面,减少感染,减轻痛苦。
1、 布条包扎法
2、 毛巾包扎法
3、包扎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 包扎时,应做到动作迅速敏捷,不可触碰伤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② 不能用井下的污水冲洗伤口,伤口表面异物应去除,但深部异物需送医院取出,防止重复感染。
③ 包扎动作要轻柔,松紧度要适宜,绷扎部位应维持在功能位置。
④ 脱出的内脏不可拿回伤口,以免造成体腔内感染。
⑤ 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250px。
(五)、骨折临时固定:
骨折固定可减轻伤员的疼痛,可防止骨折端移位而刺伤临近的组织、血管和神经,也是防止创伤和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六)、伤员搬运:
转运伤员要尽量做到轻、稳、快,没有经过初步固定、止血、包扎和抢救的伤员,一般不应转运。搬运注意事项:
① 呼吸,心跳骤停及休克昏迷的伤员应先及时复苏后再搬运。、
② 对昏迷或有窒息症状的伤员,要把肩部稍垫高,头后仰。
面部偏向一侧或侧卧……注意随时都要确保呼吸道的畅通。
③ 一般伤员可用担架,木板等运输,但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伤员应用硬板担架运输。
④ 对一般伤员均应先行止血,固定包扎等初步救护后再搬运。
⑤ 对脊柱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坐起、站立和行走。也不能用一人抬头,一人抱腿或人背的方法搬运。
二、创伤急救方法:
1、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① 立即将伤员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② 立即将伤员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解开上衣和腰带,脱掉胶鞋。
③ 用衣服覆盖在伤员身上保暖。
④ 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的轻重。对呼吸困难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⑤ 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⑥ 人工呼吸持续时间以恢复自主性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为止。
2、对外伤人员的急救
①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灭、查、防、包、送。
②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先止血,后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③ 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先用毛巾或衣物做衬垫,然后就地去用木棍、木板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抬送医院。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扎,以免加重伤情。
3、对溺水人员的急救:
① 转送: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腰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以保持体温。
② 检查: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应迅速清除,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③ 控水:使溺水者取俯卧位,用木料衣物等垫在肚子下面或救护者将左腿跪下,把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右侧大腿上,使头朝下,并压其背部,迫使其体内的水由气管口腔里流出。
④ 人工呼吸。上述方法控水效果不理想时,应立即做俯卧压背式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吹气人工呼吸或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4、对触电人员的急救:
① 立即切断电源,或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② 观察伤员有无呼吸和心跳,如发现已停止呼吸或心跳微弱,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
③ 若呼吸和心跳都已停止时,应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④ 对遭受电击者,如有其他损伤(如跌伤,出血等)应做相应的急救处理。
❹ 现场止血方法有哪些
现场止血方法常用的有五种,使用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也可以把几种止血法结合应用,以达到最快、最有效、最安全的止血目的。
一、指压动脉止血法
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是: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但因为止血时间短暂,常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
1.头面部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颗浅动脉,适用于一侧头顶、额部的外伤大出血。在伤侧耳前,用一只手的拇指对准下颌关节压迫领浅动脉,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颌角前约1厘米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3)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受伤一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4)指压枕动脉,适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2.四肢指压动脉止血法。
(1)指压肱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手臂。
(2)指压挠、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手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挠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挠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的合支,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3)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4)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座位或卧位。
(5)指压足背、胫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脚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分别压迫伤脚足背中部搏动的足背动脉及足跟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二、直接压迫止血法
适用于较小伤口的出血。方法是:用无菌纱布直接压迫伤口处,压迫约10分钟。
三、加压包止血法
适用于各种伤口。方法是:先用无菌纱布覆盖压迫伤口,再用三角巾或绷带用力包扎,包扎范围应该比伤口稍大。这是一种目前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在没有无菌纱布时,可使用消毒卫生巾或餐巾等代替。
四、填塞止血法
适用于较大而深的伤口。方法是:先用镊子夹住无菌纱布塞入伤口内,如一块纱布止不住出血,可再加纱布,最后用绷带或三角巾绕至对侧包扎固定。
五、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适用于四肢大出血,其他止血法不能止血时才用此法。止血带有橡皮止血带(橡皮条和橡皮带)、气性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和布制止血带。其操作方法各不相同。
1.橡皮止血带。左手在离带端约10厘米处由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握,使手背向下放在扎止血带的部位,右手持带中段绕伤肢一圈半,然后把止血带塞入左手的食指与中指之间,左手的食指与中指紧夹一段止血带向下牵拉,使之成为一个活结。
2.气性止血带。常使用血压计袖带,操作方法比较简单,只要把袖带绕在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打气至伤口停止出血。
(1)部位。上臂外伤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上1/3处;前臂或手大出血应扎在上臂下处,不能扎在上臂的中1/3处,因该处神经走行贴近肱骨,易被损伤;下肢外伤大出血应扎在股骨中下1/3交界处。
(2)衬垫。使用止血带的部位应该有衬垫,否则会损伤皮肤。止血带可扎在衣服外面,把衣服当衬垫。
(3)松紧度。应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脉搏为宜。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过紧会损伤组织。
(4)时间。一般不应超过5小时,原则上每小时要放松1次,放松时间为10~15分钟。
(5)标记使用。使用止血带者应有明显标记,可贴在前额或胸前易发现部位,写明时间。如立即送往医院,可以不写标记。
3.布制止血带。将三角巾折成带状或将其他布带绕伤肢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不要长时间用绷带结扎,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0~15分钟,以防通端肢体缺血坏死。
2006年12月20日下午,一名30多岁的女子搭乘一辆出租车。细心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突然发现,女乘客双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伤的伤口,鲜血直流。见状,他一边用手压住伤口帮该女子止血,一边迅速报警。
公安人员接到报案后,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医生赶到现场后,迅速冲上去救治。经医生检查发现,女子双手腕部伤口长3~5厘米,伴有活动性出血。幸运的是,由于止血及时,该女子没有生命危险。
掌握简单的止血技术,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人。
❺ 现场救护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现场几乎常用的止血方式就是绷带止血或者是按压治学泪之穴带,这些都是可以的呀。
❻ 最常用的止血方法
1、压迫止血,以一定的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者破口的血管闭合,此时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可以迅速形成血栓,破口出血得到止血,较广泛渗血时可用比较温热的盐水纱布,就是50℃-60℃的温纱布压迫止血,压迫止血还可以用纱布填塞法,仅限于其他各种止血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纱布压迫止血,3-5天后才逐渐取出;
2、结扎止血,有单纯的结扎止血,还有缝合止血两种方法;
3、电凝止血,通过电流电灼器使组织接触热点产热,引起血液凝固;
4、局部药物止血,主要有创面渗血,常用的药物如明胶海绵、纤维蛋白胶、止血纱布或者止血药物来止血;
5、血管阻断和修复,利用止血带的原理,在手术中出血时制止大出血,预防出血也可用手阻或者血管阻带,就是在四肢手术过程中阻断主要的供血血管,重要的血管损伤必要时并行血管的修复;
6、促进血液凝固,血管壁骤缩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7、骨科手术时骨髓出血,用骨蜡达到止血,脑外科手术可以用银夹止血。
❼ 常用有效的止血方法 如何快速止血
创伤包括皮肤破损、血管及神经断裂、骨折等,出血非常常见,其中肉眼可见的叫外出血,只要不是大动脉出血,得救的机会就比较多。内出血不易判断,当出血量达到一定程度伤者会休克、疼痛。
四种常用的止血方法
压:
当伤口流血时用手按住出血区。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附近的骨头上,阻断运血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后者需要培训才能学会。
包:
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摩擦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塞:
用于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要时,尽量不采用此法。
捆:
止血带止血法,通常用于手术时,用以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1.止血带不直接与皮肤接触,利用棉织品做衬垫。
2.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为准,越松越好。
3.止血带定时放松,每40分钟—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分钟-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
4.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告诉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3小时。
❽ 简述止血的方法
体外出血(外伤出血)折叠
止血根据出血特征,明确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流血频率与心脏和脉搏一致,一股股流出,因伤及动脉而出血,流血极多,这时一定要送往医院,自己是止不住血的。在到达医院之前,需自行止血。
体皮出血:流血不多,因擦破体表的真皮层出血,一般伤口能自己愈合,愈合前应先用清水清洗伤口,如被生锈的金属划伤,千万不可用毛巾,纸巾遮盖止血。出血少时,稍坐,便能自愈,多时,则可用创可贴,用酒精消毒后的棉球,或无菌纱布止血。
静脉出血:静脉出血流血较多,但能够自愈,没有固定频率,随出血者身体运动,而流出,只需先用清水清洗伤口,静坐一段时间,就能止血,也可用用酒精消毒后的棉球,或无菌纱布止血。
压迫止血法折叠
手指压迫止血法
用于动脉出血,将伤口附近的动脉压闭临时止血。一般均先试做局部压迫止血,如出血不止,则需要相应的动脉近端加压,如止血带止血。
(1)头部出血:一手扶住伤员额部以固定大部:另一手压迫外耳前上方的颈浅动脉。
(2)颜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手的拇指压迫位于下颌用前下方的面动脉。
(3)头颈部出血:站在伤员面前。一手放于颈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后。拇指触到颈总动脉搏动后即将颈总动脉压在第六颈椎横究上。但要注意,紧急时才能采用颈总动脉压迫止血法,只能压迫一侧,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以免引起脑缺血。
(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用力向后向下将动脉压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在肘窝尺侧(通常测血压处)摸到防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
(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挠动脉、尺动脉的搏动处,用双手拇指压迫。
(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沟不沿摸到股动脉搏动处,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往深处压迫。
(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动脉或内外踝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压迫
急救止血(较为专业)折叠
为更加适应现场及时 、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的需要 ,介绍以下几种简便可行 、有效的止血方法 。
(一)指压止血法
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1.颞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2.颌外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3.颈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4.锁骨下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
5.肱动脉止血法 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6.尺、桡动脉止血法 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0.指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用于手指出血。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三)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等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四)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1)充气止血带 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带 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绞紧止血法 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人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2.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止血原理折叠编辑本段
加快血小板凝聚到伤口的边缘,并互相缠结,使血液加快凝固,在伤口处,产生纤维蛋白。]需适当配以活血祛瘀药物。血随气升降,有时需适当配合调理气机升降的药物。 用于各种出血病证的治法。适用于吐血、rl]衄血url]、rl]咳血url]、便血、尿血、rl]崩漏url]等各种出血证。 根据出血证的原因不同,止血法的具体运用又有清热止血、益气止血和祛瘀止血三种治法。清热止血适用于rl]血热妄行url]或热rl]伤血url]络所致的出血证。常用rl]白茅根url]、rl]侧柏叶url]、rl]小蓟url]、rl]槐花url]、rl]地榆url]、犀角、rl]生地url]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rl]十灰散url]、rl]四生丸url]、rl]犀角地黄汤url]、泻心汤等。益气止血适用于气虚或阳虚,失于固摄,血失常道所致的出血证。常用黄芪、rl]灶心土url]、rl]炮姜url]、附子、rl]艾叶url]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rl]归脾汤url]、rl]黄土汤url]等。祛瘀止血适用于血痹阻脉络,血行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出血证。常用rl]桃仁url]、赤芍、三七等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rl]宫外孕url]方。临床上具体使用本法时应注意以下4点: ①应掌握病情的rl]标本缓急url]。②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当急以益气固脱。③止血过急易致留瘀。rl]云南白药url]为最佳止血中药。
压迫止血法折叠
是手术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其原理是以一定的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继之由于血流减慢,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可迅速形成血栓,使出血停止。压迫止血可用一般纱布压迫或采用40℃-50℃的温热盐水纱布压迫止血,加压需有足够的时间,一般需5分钟左右再轻轻取出纱布,必要时重复2-3次。压迫止血还可用纱布填塞压迫法,因其可能酿成再出血及引起感染,不作为理想的止血手段,但是对于广泛渗血及汹涌的渗血,如果现有办法用尽仍未奏效,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采用填塞压迫止血以保生命安全。方法是采用无菌干纱布或绷带填塞压迫,填塞处勿留死腔,要保持适当的压力,填塞时纱布数及连接一定要绝对准确可靠,填塞时要做到有序的折叠。填塞物一般于手术后3-5天逐步松动取出,并且做好处理再次出血的一切准备。
结扎止血法折叠
有单纯结扎和缝合结扎两种方法。
单纯结扎法经常使用,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可能出血的部位或已见的出血点,首先进行钳夹,钳夹出血点时要求准确,最好一次成功,结扎线的粗细要根据钳夹的组织多少以及血管粗细进行选择,血管粗时应单独游离结扎。结扎时上血管钳的钳尖一定要旋转提出(如图13),扎线要将所需结扎组织完全套住,在收紧第一结时将提的血管钳放下逐渐慢慢松开,第一结完全扎紧时再松钳移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止血钳不能松开过快,这样会导致结扎部位的脱落或结扎不完全而酿成出血,更危险的是因结扎不准确导致术后出血。有时对于粗大的血管要双重结扎,重复结扎,同一血管两道线不能结扎在同一部位,须间隔一些距离,结扎时收线不宜过紧或过松,过紧易拉断线或切割血管导致出血,过松可引起结扎线松脱出血。
电凝止血法折叠
电凝止血即用电灼器止血,现常用的电灼器有高频电刀,氩气电刀,就其止血的方式有单极电凝及双极电凝。在止血时,电灼器可直接电灼出血点,也可先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再用电灼器接触止血钳(图16),止血钳应准确地夹住出血点或血管处,夹住的组织越少越好,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烧伤,通电1-2秒即可止血;也可用小的镊子或Adison镊(血管外科用的尖头镊子)直接夹住出血点电凝。电凝止血适用于表浅的小的出血点止血,使用时要注意:⑴使用前要检查电灼器有无故障,连接是否正确,检查室内有无易燃化学物质;⑵电灼前用干纱布或吸引器将手术野沾干净,电灼后残面不能用纱布擦拭,只能用纱布蘸吸,以防止血的焦痂脱落造成止血失败;⑶电灼器或导电的血管钳、镊不可接触其他组织,以防损伤;⑷应随时用刀片刮净导电物前端的血痂,以免影响止血效果。
局部药物或生物止血法折叠
在手术创面进行充分止血后仍有渗血时,可用局部止血法,常用的药物或生物制品有:立止血、肾上腺素、凝血酶、明胶海绵、淀粉海绵、止血粉、解尔分思片(gelfex)、施必止等,可采用局部填塞、喷撒、局部注射等方法,如在手术部位注射加肾上腺素的盐水或用蘸有肾上腺素盐水的纱布压迫局部均可减少创面出血和止血,但应注意监测心脏情况,另外目前使用的一些医用生物胶作局部喷撒亦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止血带止血法折叠
用于肢体的手术(如矫形、截肢、烧伤的切痂等手术)和外伤。其作用是暂时阻断血流,创造"无血"的手术野,可减少手术中失血量并有利于精细的解剖,有时作为外伤病人的紧急止血。有三种方法,一般常使用充气式气压止血带止血法。
①棉布类止血带止血法 在伤口近端,用绷带、带状布条或三角巾叠成带状,勒紧止血。一般常作为外伤时现场紧急止血。
②橡皮止血带止血法
(1)指根部橡皮止血带止血法:用废手术乳胶手套袖口处皮筋,剪取后清洗,置于75%酒精内备用;指根部衬垫两层窄纱布,然后用橡皮筋环状交叉于纱布上,同时用止血钳适度夹紧交叉处,但不得过紧以免影响动脉血流。
2)上、下肢橡皮止血带止血法:将橡皮止血带适当拉紧、拉长绕肢体2~3周。橡皮带末端紧压在橡皮带的另一端上。③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充气式气压止血袋止血法所需器械包括:
(1)气压止血袋:气压止血袋类似血压计袖袋,可分成人气压止血袋及儿童气压止血袋、上肢气压止血袋及下肢气压止血袋。气压止血袋还可分成手动充气与电动充气止血袋。
(2)驱血带:驱血带由乳胶制成,厚1mm、宽10-12cm、长150cm。
驱血带的操作步骤折叠
(1)先绑扎气压止血袋,为防止松动,可外加绷带绑紧一周固定;
(2)气压止血袋绑扎妥当后抬高肢体;
(3)用驱血带由远端向近端拉紧、加压缠绕;
(4)缠绕驱血带后向气压止血袋充气并保持所需压力;
(5)松开驱血带。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折叠
(1)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缠在伤口的近端。上肢在上臂上1/3、下肢在大腿中上段、手指在指根部。与皮肤之间应加衬垫' ,
(2)止血带松紧要合适,以远端出血停止 、不能摸到动脉搏动为宜。过松动脉供血未压住,静脉回流受阻,反使出血加重;过紧容易发生组织坏死。
(3)用止血带时间不能过久,要记录开始时间,一般不超过1~1.5小时放松一次,使血液流通5~10分钟。
❾ 矿工自救互救常识
第一种:井下火灾的避灾方法
首先迅速戴好自救器,同时能帮助受伤人员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向火焰燃烧的相反方向撤退。最好利用平行巷道,迎着新鲜风流饶过火区,进入安全地点。如果巷道已经充满烟雾也绝不可慌张,不要乱跑,要迅速地辨认出发生火灾的地区和风流方向,然后沉着地俯身摸着钢轨和风水管路有秩序的外撤。如果无法撤出,就要尽快地在附近找一个避难硐室暂时躲避,并把硐室出、入口的门关闭以阻断风流,防止有害气体侵入。
发生火灾后使用避难硐室时的注意事项
1、要熟悉避难硐室的位置,以及就近的避难硐室,一旦发现所处的避难硐室不安全能及时转移到就近的避难硐室。
2、躲进避难硐室后,要及时检查其安全情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将硐室入口堵严,防止有害有毒气体进入,如硐室中有压风管路闸门,应及时打开形成正压通风。
3、躲入硐室后,要在口外放置矿灯或衣物等标记,以便救护队发现得救。
4、躲进硐室的人员要听从指挥,只留一盏矿灯,水和事物要计划饮食,人人都要静卧在室内,以减少呼吸量。
5、在硐室内躲避时,要时刻注意灾情的变化,发现危险要立即转移,避难过程中要静听附近的音信,一旦听到声响或信号,要及时敲击管子,轨道或岩帮进行联系。
6、避灾人员要设法用电话同地面联系,同时在躲避处设下标记,以待救护队来救援。
7、所有避灾人员必须遵守纪律,听从避灾负责人的指挥。
第二种: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临场抢救方法
发生事故后,立即佩带自救器。正确确定火源位置、火势的大小,并迅速利用附近的电话向井上调度室汇报,向井下发出事故警号。其次利用现场的一切灭火设施和材料进行灭火。必须立即组织人员逆风方向撤退出灾区。
第三种: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临场抢救方法
必须首先切断硐室内的电源,然后迅速佩带自救器,利用现有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积极抢运硐室内的易燃物品和器材。当火势不能扑灭时,应立即撤出人员关闭防火门,或在硐室内、外悬挂风障,减少空气的进入。
第四种:巷道内发生火灾时临场抢救方法
我们首先设法穿过火源,迅速撤离到火源的进风侧,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灭火或撤离。人员一旦被堵截在工作面无法撤退时,应在安全的前提下,迅速拆除引燃的风筒,撤除部分木支架或及一切可燃物,切断火灾蔓延的通道。如果巷道内有风、水管路时,应立刻设法打开压风管,放出压缩空气用以避灾自救,并利用水管中的水控制火势进行灭火。阻止火灾的蔓延。选择巷道内适当地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工具构建避难硐室,并严加封堵,防止有害烟气的侵入。条件许可时,可在独头工作面与火源之间,建造多道隔离风障或隔离风墙。
第五种: 井下发生水灾初期避灾临场抢救方法
当井下发生透水后,要立即用最快的办法通知附近地区的人员一起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所规定的路线撤出。透水时,水势猛,冲力很大,撤退时一定要注意向高处走,沿着上山方向进入上一个水平,然后上井。在撤退中,如出路已经被水隔断,就要迅速寻找井下位置最高、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暂时躲避。同时定时在轨道或风水管路上敲打发出呼救信号。如果透水区有设置的水闸门时,在人员撤出后,要立即紧紧关死水闸门,把水流完全的隔断,等待救援。
水泵房人员在接到透水事故报警后,要立即关闭泵房两侧的密闭门,启动所有水泵,把透出的水尽快排出。没接到救灾领导的撤退的命令,绝不可离开工作岗位。
透水后,特别是老空区的积水突出以后,往往会从水空间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瓦斯、硫化氢等,所以在避灾自救中要注意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
在山西一小煤井发生突水事故,有一工人与他的骡子(在山西运输的方式是用骡子和排车运煤)被堵在一个封闭的上山的空间里,他为生存将骡子杀死,最后等待救援者将他救出,他杀死骡子是很高明的举措,有两大好处。其一节省了氧气;二是有了食品。
第六种: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时的避灾和抢救方法
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就会造成:摧毁风筒、风机位移、通风设施破坏、支架倒塌、冒顶,使巷道变形,不能通风。现场人员应按照以下方法避灾抢救:
应立即打开随身携带的自救器,按规定佩带好,同时帮助同志带好自救器。还要迅速协助轻伤员一起撤出无风巷道到新鲜风流中。对重伤员只能为其佩用自救器,不能抬运,待救护队到达后进行抢救。如果因井巷破坏严重,退路被堵时,应千方百计疏通巷道,尽快撤到新鲜风流处,如果巷道难以疏通,应坐在支架良好的巷道下面,等待救护队的救援。
第七种: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现场人员自救和避灾的方法
采煤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自救器佩用好。在进风侧的人员要逆风撤退,在回风侧的人员要设法经最短的路线,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果由于冒顶严重撤不出来,应集中在安全地点待救。附近有独头巷道时,也可进入暂避、并尽可能用木料、风筒等设立临时避难场所,把矿灯、衣物挂在显眼处,静卧待救。
第八种:发生突出事故后,现场人员自救的方法
1、佩用隔离式自救器保护自己,并撤离灾区。举一个案例:矿工马占胜是河南大平工人,他是经堂兄介绍到郑州煤炭工业集团公司所属大平煤矿做协议工。由于马占胜表现突出,不久被提拔为“开拓队”的跟班队长。2004年10月20日下午3点,马占胜带领6名工友在500米井下作业。当晚10点40分左右,随着“轰隆”一声巨响,7名矿工惨叫着摔倒在地。接着是断电,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怪味。井下乱作一团。马占胜被重重地撞到了侧壁上。“不能乱!”他大声喊道。接着,马占胜又挨个喊起队友的名字。马占胜叮咛道:“不要盲目往外跑,我问问怎么回事!”他借着安全帽上的灯光摸下了工作面侧壁的电话。电话里回答:“电缆着火,原地待命!”挂了电话,马占胜心里也没数。
可没过多大功夫,大家闻到空气里的瓦斯味。大家哭喊着:“这下完了……”“我们出不去啦……”马占胜冷静地指挥大家带上自救器。马占胜又及时下达了撤退的命令。7个人快速而又有序地向出口的方向摸索过去。马占胜掂量着任何一个可能缓解危机的可能。10月21日的零点50分左右,他们摸索到大平煤矿的一个副井的出口,进入了升井的罐笼,启动按钮后,他们脱险了。是自救器救了他们的命!它是矿工的第二生命,所以在任何时候下井必须佩带自救器。在井下有的工人将自救器放在自己的工作包内,更有甚者不携带自救器。这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
2、因巷道冒顶、堵塞无法撤离时,应寻找可躲避的场所、或井下专门避难所躲避。在有压缩空气管路或铁风管的巷道、硐室,可打开管子的接头,形成正压通风,延长避难时间,并设法与外界联系。
第九种:抢救烧伤伤员的方法
现场抢救是救活烧伤伤员的起点,非常重要。其方法可概括为灭、查、防、包、送5个字。即:灭:熄灭伤员身上的火,使其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
查:查伤员呼吸、心跳、中毒、颅脑损伤、胸腹腔内脏损伤和呼吸道烧伤。防:防休克、窒息、创面污染。包:用较干净的衣服,把创伤面包裹起来,防止再次污染。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持续冲洗外,对创伤面一般不作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保护皮肤表面。送:就是迅速离开现场,把严重烧伤的伤员送往医院。
第十种:抢救高温中暑伤员方法
在处理矿井火灾事故中遇到高温中暑的伤员,必须因地制宜、及时进行抢救。即:迅速转送至阴凉通风而安全的巷道解开衣服,脱掉胶靴,让其平卧,头部不要垫高。降温:用凉水或50%酒精擦伤员全身直至使皮肤发红,血管扩张以促进散热。也可放在风筒口吹或放在巷道凉水沟中浸湿降温。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份类,对于能饮水的伤员,应使其喝足凉盐水和其他饮料。处理呼吸、循环衰竭的伤员时。一般现场有困难,应在现场人员的精心护理下,迅速转送到地面医院。
第十一种:抢救中毒、窒息伤员方法
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抢救遇险人员时,抢救人员应佩带自救器,对被抢救的伤员要立即给他们带好自救器,迅速救出灾区。把伤员运送到有新鲜风流的安全地点,并立即检查伤员的心跳、脉搏、呼吸及瞳孔情况,并注意保暖。同时解开领口、放松腰带,口腔有杂物、痰液、假牙或是呼吸道不畅通,应将污物等清理取出、使呼吸道畅通。如受CO中毒,中毒者还没有停止呼吸或呼吸虽已经停止但心脏仍有跳动,要立即搓抹他的皮肤,将他的皮肤搓热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脏停止,应迅速进行体外心脏按压,同时做人工呼吸。如果因瓦斯或CO2等窒息,情况不重时,抬到新鲜风流中稍作休息,即会苏醒。如窒息时间较长,就要在皮肤摩擦后进行人工呼吸。
第十二种:井下发生冒顶埋压人时抢救方法
在抢险救灾中,发现因冒顶、片帮,人员被煤和矸石埋压时,应按以下方法进行抢救:处理冒顶事故的主要任务就是采取一切办法扒通冒落区抢救出遇险遇难人员。查明事故地点顶板两帮情况及人员埋压的位置、人数和埋压的状况。采取措施,加固支护,确保在抢救中不会再次冒落后,小心地搬运开遇险人员身上的煤、岩,把他救出。如煤岩块等较大,无法搬开时,可用千斤顶等工具抬起救出伤员,绝不可用镐刨、锤砸破岩等方法扒人。对救出的伤员,要立即抬到安全地点,根据伤情妥善救护:对轻伤破口出血者,要先止血包扎;对重伤或骨折人员,如无医护人员在现场,要及时转送到医院,转送前对骨折要进行临时固定,小心搬运。对失去知觉,停止呼吸时间不长的伤员,要及时进行输氧和人工呼吸抢救。
第十三种:抢救触电人员方法
抢救触电的人,必须沉着、迅速,谨防自己触电,其方法为:切断或挑开触电人员身上的电源,关闭开关。应用木棒或绝缘物挑开触电人员身上的电缆。绝不许用斧子或其他工具截断电缆。条件允许情况下,救护人员必须先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胶靴。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后,应立即将其抬到新鲜风流处,平放、并解开衣裤,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等方法急救。急救时要有耐心、防止“假死”现象。
第十四种:抢救溺水人员原则
井下发生突水事故时,由于水势急,冲力大,人员躲避不及,就会被水冲走,遭致水淹。有时人员在水仓或水井附近工作,不慎失足,也会造成溺水。溺水时,大量的水由口鼻灌入肺部和胃里,引起窒息,使呼吸心跳停止。在井下发现有人溺水时,应该尽快把溺水者捞出水,并以最快的速度撬开他的牙齿,清除堵塞在嘴中的煤渣和泥土,并把他的舌头拉出来,使呼吸道畅通。救护者取半跪的姿势,把溺水的人员的腹部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头部下垂,并不断地压迫他的背部,把灌入胃里的水控出来。也可抱住溺水者的腰部,使他的背部向上,头部下垂,使积水从溺水者的胃里控出。还可以抱起溺水者,把腹部放在急救者的肩膀上,快步奔跑或不断上下耸肩,以达到使积水者不断控出的目的。把溺水者胃里的水控出以后,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如心跳已经停止。且必须连续进行,直到确实无效后才能停止。在整个的抢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使溺水的人员身体保温。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给伤员输氧。
凡遇到下列原因造成“呼之不应,推之不动”的呼吸、心跳停止的伤员,都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实施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
1、井下煤巷、岩巷、作业工作面冒顶、塌方及片帮等引起的压埋伤。
2、脏器或肢体严重外伤所致失血或创伤性休克。
3、电击或溺水等意外事故。
4、煤尘、瓦斯、火药爆炸后煤尘、岩粉末和炽热空气所造成的呼吸道堵塞。
5、烧伤,特别是呼吸道烧伤。
6、CO等其他有害气体的中毒。
7、脑溢血、心肌梗塞等急性病症。
复苏的方法:
迅速解脱伤员并脱离致伤现场。抬到空气新鲜、顶板牢固的安全地点。摘掉伤员的安全帽,解开衣扣,仰卧于平坦的地面上。轻摇或呼唤伤员,借以了解其意识是否存在。观察胸部是否有呼吸动作。触摸颈动脉或股动脉有无脉搏。如果口腔或呼吸道有堵塞物,用手指给予清除。如果无自主呼吸,应立即开始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其方法为:使伤病员仰卧,急救者跪在伤病员一侧,将伤病员颈部抬起伸直,尽量使其头后仰。急救者用一手托起伤员的下颌,另一手捏住伤病员的鼻翼,使鼻孔关闭。急救者深呼吸一口气,口对口的迅速用力吹入伤病员的口中,直到使其胸部彭升为止。吹气之后,立即使伤病员的头部偏向一侧,同时捏住鼻翼的手松开,靠其胸部弹缩力使其自行排出,如此这样交替进行,每分钟10~15次。数分钟后,如果见上腹部隆起,可用手按压上腹把气压出来。如果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消失,则提示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其方法是:使伤病员仰卧在平坦的底板或硬板上,把裤带和衣扣完全解开。操作者在伤病员的腰部或一侧,双手重叠放在伤病员的胸骨下段1/2处,(切不可压迫胸骨下的剑突)。操作者双臂垂直,上身向前倾,借自己的体重以手掌根部垂直冲击式下压,使胸部下陷4~5厘米,按压一次后随即突然放松胸廓自行弹回。如此反复,每分钟70~100次。以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为止。对于呼吸和心跳均已经完全停止的伤病员,应当由两位急救者同时进行口对口吹气和胸外按压其比例是(1:4)。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由他人员迅速向保健站和调度室呼救。
创伤急救的基础知识
第一步: [止血]
止血是现场救护的重要措施,急救时应根据出血的部位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
理论上将出血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时,血色鲜红,有搏动,量多,速度快;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缓慢流出;毛细血管出血时,血色鲜红,慢慢渗出。若当时能鉴别,对选择止血方法有重要价值。
第一种:指压止血法
指压动脉止血法适用于头部和四肢某些部位的大出血。方法为用手指压迫伤口近心脏端动脉,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头,阻断血液流通。这是一种不要任何器械、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
简单介绍身体不同部位的止血方法:
头部出血:指压枕动脉:适用于一侧头后枕骨附近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四指压迫耳后与枕骨粗隆之间的凹陷处,阻断枕动脉的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一指压耳后动脉:适用于一侧耳后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伤侧耳后乳突下凹陷处,阻断耳后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伤员头部。
面部出血指压面动脉:适用于颜面部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分别压迫双侧下额角前约1cm的凹陷处,阻断面动脉血流。因为面动脉在颜面部有许多小支相互吻合,所以必须压迫双侧。
上肢出血前臂出血可自己立即压迫肱动脉:适用于一侧肘关节以下部位的外伤大出血,用一只手的拇指压迫上臂中段内侧,阻断肱动脉血流,另一只手固定手臂。
手部出血指压桡、尺动脉:适用于手部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伤侧手腕两侧的桡动脉和尺动脉,阻断血流。因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在手掌部有广泛吻合支,所以必须同时压迫双侧。
手指出血指压指(趾)动脉:适用于手指(脚趾)大出血,用拇指和示指分别压迫手指(脚趾)两侧的指(趾)动脉,阻断血流。
下肢出血指压股动脉:适用于一侧下肢的大出血,用两手的拇指用力压迫伤肢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阻断股动脉血流。伤员应该处于坐位或卧位。
第二种:加压包扎止血法
这是一种收效好、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对较大伤口,可先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类进行填塞,外加纱布、棉垫、毛巾或小木片,最后用三角巾、绷带或布带加压包扎。
第三种: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动脉大出血在用上述方法止血无效时,可用空气止血带、橡皮止血带或一紧束带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扎住绞紧。
以布带制止血带为例:布带绕伤股一圈,打个蝴蝶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带圈内,提起小棒拉紧,将小棒依顺时针方向绞紧,将绞棒一端插入蝴蝶结环内,最后拉紧活结并与另一头打结固定。
在使用止血带时我们应注意以下事项:止血带和皮肤之间加垫衬物,以防皮肤损伤;松紧度要适中,达到止血的目的即可,冬季或空气寒冷的地点要注意肢体保暖。时间不宜过久,每隔一小时左右放松一次(冬季的时间要间隔短一些),每次放松的时间以2~3分钟为宜。松带时要缓慢,临时用手轻压伤口,以防凝血块脱落又引起出血。已经上止血带的伤者,应有明显的标志,并注明止血带的时间、部位等,以便接诊者及时发现。
第二步: [包扎]
包扎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伤口,减少污染,固定敷料、夹板及压迫止学血。在包扎伤口时,动作要迅速、敏捷,不要碰触伤口,以免引起出血,污染和加剧疼痛。包扎的松紧要适宜,过紧影响血液的循环,过松夹板易松动,敷料易脱落或继续出血。伤口的包扎方法可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现有的包扎材料确定,如现场无包扎材料,可用衣服、毛巾等进行就地包扎。
简单介绍两种包扎方法:
第一种:绷带包扎可分为五种。
环形包扎法:适用于颈部、腕部和额部等处的包扎。其方法是每圈须完全或大部重叠,环绕数圈,尾端用别针或胶布固定,或者将绷带尾端撕开,一头返折,打一活结固定。
螺旋包扎法:多用于前臂和手指包扎。起方法是先用环形法包扎法固定起始端,把绷带渐渐地斜旋上缠或下缠,每圈压在前圈的一半或1/3处,呈螺旋状,尾端在原位置上缠二圈予以固定。
螺旋反折包扎法:多用于周径不等的四肢包扎。其方法是开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带渐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绷带上面,另一手将绷带自该点反折须整齐排列,反折头不宜在伤口和骨头突出的部位
“8”字包扎法:这种方法多用于肘、膝、腕和骒等关节处。其方法是以关节为中心,从中心向两边缠,一圈向上,一圈向下。
回返包扎法:用于头部的包扎。其方法是自右耳上始点,饶缠两圈后到额中时,将带反折,用左手指、食指按住绷带,使其经头顶中央到枕外粗隆下面,由伤者或助手按住此点,在中间绷带的两侧回返,每次压前圈的1/2,直到包盖全头部,然后饶缠二圈固定。
第二种: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其用途最广。在急用时,也可就地取材,用毛巾、衣服等改做或代替三角巾使用。
头部三角巾包扎法:头顶及两侧外上市,可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成两指宽,放于前额与眼眉平,顶尖拉向脑后,三角巾的两端经两耳上方拉向脑后,在枕外粗隆下方行结。如三角巾尚有余时,在此交叉再饶回前额打结。顶尖拉紧后掖入枕后的结或交叉处。头顶或颞部、面部和下颌外伤时,可将三角巾的顶角和底部中央各打一个结,形似风帽。把顶角结于前额部,底边结置于枕外粗隆下方,包住头部,两角往拉紧,向外反折成三横指宽,包饶下颌,至脑后打结固定。
面部三角巾包扎法:分为面具式三角巾包扎法和单眼包扎法两种。
上肢三角巾包扎法:手臂外伤时可采用悬带法,即大悬带包扎法和小悬带包扎法。
下肢三角巾包扎法:此法多用于肢体的关节部位,其覆盖面大,活动度好,包扎牢。
第三步: [固定]
对于致伤力大、有外伤痕迹、肿胀、剧痛和活动受限的伤员,都应考虑有骨折的可能。肢体、脊柱或骨盆伤后出现了变形,可判定有骨折的存在。不论是骨折或可疑骨折,都应于以固定,以防止在搬运伤员中发生晃动,震动面继发损伤骨折断端中卫的血管和神经组织,同时也可减轻伤员的在搬运途中的疼痛。
我把身体不同部位骨折的处理方法介绍一下:
锁骨骨折固定:最常用的发是用三角巾将伤侧上肢托起固定。也可用“8”字形固定方法。即用绷带由健侧肩部的前上方,再经背部到患侧掖下,向前饶到肩部,如此反复缠绕8~10次。在缠绕之前,两侧掖下应垫棉垫或布块,以保护掖下皮肤不手损伤,血管、神经不受压迫。
上臂骨折夹板固定:长骨骨折固定原则上是必须包括骨折两端的上下关节,其方法是就地取材,入木板、竹片等。根据伤员的上臂长短,取三块即可。上臂前面放置短板一块,后面放一块,上平肩下平肘,用绷带或布条上下固定。另将一块板托住前臂,使肘部屈曲90度,把前臂固定,然后悬吊于颈部。倘若没有木板等材料,可用伤员自己的衣服进行固定。即把伤侧衣服的腋中线剪开至肘部,衣服前片向上托起前臂,用别针固定在对侧胸部前。
前臂骨折固定:常采用夹板固定法。即取三块小木板,根据前臂的长短分别置于掌、背面,在其下面托一块指(或平指)的小木板,上下用绷带或布条固定,然后将肘部屈曲90度,保持医生常说的“功能位”,用绷带悬吊于颈部。
大腿的骨折固定:常用夹板固定法。即将二块有一定长度的木板,分别置于外侧自腋下至足跟,内侧自会阴部只骒部,然后分段用绷带固定。若现场无木板时也可采用自身固定法,即将伤肢与健肢捆扎在一起,两腿中间根据情况适当加些软垫。
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根据伤者的小腿的长度,取二块小木板,分别置于小腿的内、外侧,长度略过膝部,然后用绷带或者绳子予以固定。固定前应该在踝部、膝部垫以棉花、布类,以保护局部皮肤。小腿骨折,同样可采用自身固定法,其方法同股骨骨折自身固定法。
目前,国内已经有成批生产的锁骨骨折外固定到和四肢充气夹板,方便适用,效果良好。
脊柱骨折固定:脊柱骨折伤情较重,转送前必须妥善固定。对胸、腰椎骨折须取一块平肩宽的长木板垫在背部、胸部,用宽布带予以固定。颈椎骨折伤员的头部两侧应置以沙袋,或用枕头固定头部,使头部不能左右摆动,以防止或加重脊髓、神经的损伤。
第四步:[搬运]
妥善的搬运伤员离开现场,十分重要。不同的伤情,有不同的搬运方法,尤其对脑外伤的昏迷伤员,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伤员搬运时更应正确操作,切莫乱背乱抬。假若搬运操作不对,可能会给伤员带来更大的痛苦,重者加重组织的损伤,恶化病情,甚至在途中丧失生命。
介绍一下如何搬运
第一种: [单人徒手搬运]
扶持法:对于轻伤员可扶持着他走。
背负法:急救者背向伤员,让伤员伏在急救者的背上,双手绕颈交叉下垂;急救者用两手自伤员大腿下抱住伤员的大腿。在不能够站立的低巷道或在因伤员昏迷不能站立的情况下,急救者可躺于伤员的一侧,一手进握山观的肩部,另一手抱其腿部后用力翻身,使伤员负在急救者的背上,而后慢慢爬行或慢慢起身。
抱持法:救护者一手扶伤员的脊背,一手放在伤员的大腿后面,将伤员抱起来行走。
第二种:[双人徒手搬运]
双人抬座法:两个救护者将双手互相交叉成井字形握紧,使伤员坐在上面,双手扶住急救者的肩部。
双人抱法:救护者一热抱住伤员的臀部、腿部;一人抱住肩部、腰部。
第三种:[担架搬运]
对重伤员一定要用担架搬运抬送。搬运伤员的单价可用专门的医用担架,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笆、绳子、毛毯、木棍和帆布等帮扎而成。
向担架抬伤员时,首先准备好的担架上平放在伤员的一侧,两个救护者站在伤员的另一侧,其中一人抱住伤员的颈部及下背部,另一个人抱住伤员的臀部和大腿,平稳地把伤员托起放在担架上。
第四种:颅脑外伤或昏迷伤员的搬运:在离开现场搬运之前,首先清除伤员身上的煤或矸石等覆盖物。解开衣扣,发现伤情并给予及时的处理。搬运时要两各个人以上,重点保护头部,多采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使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伤员呕吐时呕吐物逆流阻塞伤员的气道二引起窒息。如有暴露的脑组织应加以保护。搬运伤员前头部要给以软垫、膝部、肘部用衣物垫好,头颈部侧塞垫衣物固定颈部防止来回的摆动。
第五种:脊柱骨折伤员的搬运:一定要千万注意,不可随便搬动和翻动伤员,也绝对不可用抬、背、抱的发进行搬运,还不能用帆布或用绳索等帮扎的软担架抬运。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抬运。伤员放在担架上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上一个衣服垫,然后用3、4根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中滚动或跌落,否则,极易造成脊柱移位或扭转,刺伤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伤员搬运到井下大巷后,可连同担架一起固定在专用的人车或矿车上,在救护者看护下立即向地面医院转送。
[搬运伤员的注意事项]可以分为以下几项
1、在搬运转送以前,一定要先作好对伤员的检查和几项初步的急救相互里,以保证在转运途中的安全。
2、要根据伤员的轻重程度来决定伤员的搬运方法。
3、用担架抬运伤员时,一定要使伤员脚朝天前,头在后。这样可以使后面的抬运人员随时看到伤员的面部表情。如发现有异常变化时,能立即听下来及时抢救。
4、搬运行进中,动作一定要轻,脚步一定要稳,步伐一定要力求迅速而一致,千万要避免摇晃和震动。如条件允许,一副担架另派2~3人跟随,以便随时接力或更换。保证运送的速度,有医护人员跟随更好。
5、在井下沿上山巷道向下搬运时,伤员的头部要在后面,担架尽量保持前低后高,以保证平稳和伤员的舒适。如果沿下山巷道向上搬运,则应头在前,脚在后。
6、将伤员抬到大巷以后,如有专用车辆转送,一定要把担架平稳地放在车上并固定,列车速度不宜太快,以避免颠簸;如用空矿车运送,更要固定好担架,把伤员牢固地固定在担架和车身上,单价两侧还应有人员看护,并严格控制行车的速度。
❿ 止血方法有哪些
六种有效止血方法: (一)一般止血法 针对小的创口出血。需用生理盐水冲洗消毒患部,然后覆盖多层消毒纱布用绷带扎紧包扎。注意:如果患部有较多毛发,在处理时应剪、剃去毛发。 (二) 指压止血法 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①头顶部出血:在伤侧耳前,对准下颌耳屏上前方1.5厘米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 ②头颈部出血:四个手指并拢对准颈部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注意不能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以免造成脑缺血坏死。压迫时间也不能太久,以免造成危险。 ③上臂出血:一手抬高患肢,另一手四个手指对准上臂中段?侧压迫肱动脉。 ④手掌出血:将患肢抬高,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部的尺、桡动脉。 ⑤大腿出血:在腹股沟中稍下方,用双手拇指向后用力压股动脉。 ⑥足部出血: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动脉和内踝与跟腱之间的胫后动脉。 (三)屈肢加垫止血法 当前臂或小腿出血时,可在肘窝、膝窝?放以纱布垫、棉花团或毛巾、衣服等物品,屈曲关节,用三角巾作8字型固定。但骨折或关节脱位者不能使用。 (四)橡皮止血带止血 常用的止血带是1米左右长的橡皮管。绑止血带的部位要在创口上方(近心端),尽量靠近创口;绑止血带紧松要适应,只要摸不到远端脉搏或出血停止就行;使用止血带要加垫,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绑止血带的时间要认真记载,每隔45分钟放松止血带二三分钟,松时慢慢用指压法代替。 (五)绞紧止血法 把三角巾折成带形,打一个活结,取一根小棒穿在带子外侧绞紧,将绞紧后的小棒插在活结小圈内固定。 (六)填塞止血法 将消毒纱布、棉垫、急救包填塞、压迫在创口内,外用绷带三角巾包扎,松紧度以达到止血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