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饮茶方式的发展过程
春秋以前
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此时,茶叶利用方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秦汉时期
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
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另,由于秦统一了巴蜀(我国较早传播饮茶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风俗向东延伸。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见《三国志 . 吴志》),说明华中地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隋唐时
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兴旺,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
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着已出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的论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时人视茶为“越众而独高”,是我国茶叶文化的一大飞跃。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在宋代,制茶方法出现改变,给饮茶方式带来深远的影响。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随茶品的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考究,逐渐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少。同时,出现了用蒸青法制成的散茶,且不断增多,茶类生产由团饼为主趋向以散茶为主。此时烹饮手续逐渐简化,传统的烹饮习惯,正是由宋开始而至明清,出现了巨大变更。
明代后
由于制茶工艺的革新,团茶、饼茶已较多改为散茶,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茶叶冲以开水,然后细品缓啜,清正、袭人的茶香,甘冽、酽醇的茶味以及清澈的茶汤,更能领略茶天然之色香味品性。
明清之后
随茶类的不断增加,饮茶方式出现两大特点:一,品茶方法日臻完善而讲究。茶壶茶杯要用开水先洗涤,干布擦干,茶渣先倒掉,再斟。器皿也“以紫砂为上,盖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二,出现了六大茶类,品饮方式也随茶类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同时,各地区由于不同风俗,开始选用不同茶类。如两广喜好红茶,福建多饮乌龙,江浙则好绿茶,北方人喜花茶或绿茶,边疆少数民族多用黑茶、茶砖。
各种茶叶的喝法不同的,怎么喝都行,但是不管什么茶叶都不能喝的过浓过量。
❸ 茶叶能做什么
(1)湿茶叶可以去掉容器里的腥味和葱味。 (2)可以煮茶叶鸡蛋,其味道清香,非常可口。以前有“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之说,大体就是这种所谓的茶叶蛋,它比导弹都有用,看来是好东西。 (3)用残茶叶擦洗有油腻的锅碗,木、竹桌椅,可使该物品更为光洁、清洁。 (4)把残茶叶晒干,铺撒在潮湿处,能够去潮。因为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5)残茶叶干后,还可以装入枕套充当枕芯,枕之非常柔软,又去头火,对高血压患者、失眠者有辅疗作用。但是这种茶叶很容易受潮,本人有过实践,需要经常晾晒。 (6)把茶叶撒在地毯或路毯上,再用扫帚拂去,茶叶能带走全部尘土。茶叶的吸附作用不但可以吸收水份还可以吸附灰尘。 (7)将残茶叶浸入水中数天后,浇在植物根部,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但是最好不要把茶叶倒在花盆里,因为不便打扫,会腐烂、有异味、生虫。 (8)残茶叶还可以喂养刚出的小蚕。这也算是典型的“茶食”用途了。只是不知道中蚕、大蚕可用茶叶喂养否? (9)把残茶叶晒干,放到厕所或沟渠里燃熏,可消除恶臭,具有驱除蚊绳的功能。制作蚊香的人是否在蚊香中参如了茶叶。 (10)干残茶渣做鞋垫,可清除湿汗臭味,从而减少一些人脚臭的烦恼。 (11)手指灼伤后,浸在残茶中,可缓解灼痛感。 (12)吃了生葱、蒜以后,弄一些残茶渣咀嚼一会儿,葱、蒜味便能慢慢消除。饭后用喝剩的茶水漱口,可漱出有害微生物。让茶水在口控内反复运动,能清除牙垢,提高口唇轮匝肌和口腔粘膜的生理功能,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腐能力。 (13)用残茶擦洗镜子、玻璃、门窗、家具、胶质板以及皮鞋上的泥污,去污效果好。 (14)置残茶或渣于电冰箱的底层,便能消除冰箱中的异味,取得较好效果。 (15)用茶叶水洗头,久之,就能使头发乌黑发亮。 (16)深色衣服上的油渍,用残茶渣搓洗能去污。 (17)残茶加热还可清除呛人的烟味。
❹ 最早人们是怎样发现茶叶是可以喝的
饮茶的发源时间:
1.神农时期: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近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发现陪葬清册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简文和木刻文,经查证"�"即"槚"的异体字,说明当时湖南饮茶颇广。
我们现在还饮用着与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饮料,确实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够给我们很多的遐想。
发明饮茶的方式:
人类是怎样发明饮茶习惯的?或者说茶是怎样起源的?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是茶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因为做为任何一个茶学学者或茶学工作者,如果连“茶是怎样来的”都不能解释的话,那就太不够了。而现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多种答案: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偿食之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百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几种方式的比较和积累最终就发展成为“饮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这几种说法中最无用的就是第四种,它把前面的三种说法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自己“万无一失”的解释了。也许这种解释就是最恰当的了。
现在我们可以论证茶在中国被很早就有认识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但是也可以考证,茶在社会中各阶层被广泛普及品饮,大致还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❺ 茶最早是被人们当作 来使用的。A 调教 B 饮料 C 药物 D 食物
C药物
解析:中国饮茶历史最早,陆羽《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早在神农时期,茶及其药用价值已被发现,并由 药用逐渐演变成日常生活饮料。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 采、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本文旨在简单叙述饮茶方式和习俗的发展和演变,其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 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类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而感到芬芳、清口并富有收敛性快感,久而久 之,茶的含嚼成为人们的一种嗜好。该阶段,可说是茶之为饮的前奏。 随着人类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即鲜叶洗净后,置陶罐中加水煮熟,连汤带叶服用。煎煮而成的茶,虽苦 涩,然而滋味浓郁,风味与功效均胜几筹,日久,自然养成煮煎品饮的习惯,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 然而,茶由药用发展为日常饮料,经过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 此时,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营养,一是作为食物解毒。《晏子春秋》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又 《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录》等古籍中,则有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的记载。此时,茶叶利用 方法前进了一步,运用了当时的烹煮技术,并已注意到茶汤的调味。 秦汉时期,茶叶的简单加工已经开始出现。鲜叶用木棒捣成饼状茶团,再晒干或烘干以存放,饮用时,先将茶团捣碎放入壶中, 注入开水并加上葱姜和桔子调味。此时茶叶不仅是日常生活之解毒药品,且成为待客之食品。另,由于秦统一了巴蜀(我国较早传播 饮茶的地区),促进了饮茶知识与风俗向东延伸。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王褒《童约》已有"武阳买茶"的 记载。三国时期,崇茶之风进一步发展,开始注意到茶的烹煮方法,此时出现"以茶当酒"的习俗(见《三国志.吴志》),说明华中地 区当时饮茶已比较普遍。到了两晋、南北朝,茶叶从原来珍贵的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饮料。 隋唐时,茶叶多加工成饼茶。饮用时,加调味品烹煮汤饮。随着茶事的兴旺,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叶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发展,涌 现了许多名茶,品饮之法也有较大的改进。尤其到了唐代,饮茶蔚然成风,饮茶方式有较大之进步。此时,为改善茶叶苦涩味,开始 加入薄荷、盐、红枣调味。此外,已使用专门烹茶器具,论茶之专着已出现。陆羽《茶经》三篇,备言茶事,更对茶之饮之煮有详细 的论述。此时,对茶和水的选择、烹煮方式以及饮茶环境和茶的质量也越来越讲究,逐渐形成了茶道。由唐前之"吃茗粥"到唐时人视
❻ 茶叶最早是干什么用的呢
早期的茶叶,它的作用是用来治病的。早期的茶叶,它其实是一种药材。而这种说法的来源主要跟神农有关。虽然我们在平常的书法当中都认为茶叶的来源是曾经有一回神农在烧水的时候,几片叶子不小心飘到了烧开的水中。但是当神农拿出这些水进行饮用的时候发现具有独特的芳香,但是这种说法只是民间上所流传的说法,在《神农百草经》这本书当中曾经记载神农在尝百草的时候有一回中毒倒下,而这个时候恰逢一片叶子飘落到了神农的嘴里这个时候才使神农得救。所以说,人们推测在最开始的时候,茶叶的用途并不是用来饮用的,而是用来下药的。
同时茶叶当中也有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能够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够预防癌症,而且还能够起到消除体内脂肪的作用,因此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茶叶是有一定好处的。
❼ 茶叶最初的利用方式是什么
药用和食用。
茶叶发现之初是作为药用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茶叶,后来也作为食用,现在仍然存在,各种茶叶美食。
不过从唐代开始茶叶也出现了文化价值,比如唐代煮茶,宋代点茶等。
❽ 饮茶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人类在山野狩猎动物和寻找植物作为食物,采摘各种可食用的花、果、叶用以充饥,而茶也是其中的一种。在人类进入农耕生产之后,便开始寻求防病和治病的方法。
在人们利用茶的过程中,还将茶叶当菜吃。这种以茶为食的方法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据《晏子春秋》载:“婴相齐景公时,食脱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茶的别称)菜而已。”东汉时壶居士在《食忌》上则说:“苦菜久食为化,与韭同食,令人体重。”这种茶“与韭同食”,也是以茶作菜。晋代时,用茶叶煮食之法,称之为“茗粥”或“茗菜”。居住在中国西南边境的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至今仍有吃“竹筒茶”的习惯。
后来,人们在鲜茶叶生吃或生煮羹饮过程中,青草气难除,且滋味苦涩,经不断摸索,发现把茶叶加工后烹煮饮用,不仅清香鲜浓,而且有利于保存。随着饮茶的普及,其饮用方法不断发展变化,从西汉至明代,出现了煮茶、煎茶、点茶、泡茶饮用方式,而明代开始的泡茶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饮茶最初起源干吃茶,饮茶文化在这演变中大概分为历史饮茶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生吃药用。早在4700多年前的神农时代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偶尔发现了茶叶具有解毒的作用,便将之用于疗疾。在暗天把鲜叶放在阳光下晒干,以便随时取用干吃。遇到下雨时节,鲜叶无法晒干,就把摊晾的茶叶压紧在瓦罐里,日久便可直接食用。
第二个阶段是熟吃当菜。因为茶叶干吃难以下咽,人们便想到了烹煮食用。至今,在我国西南边境的很多少数民族像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都有把茶叶当菜吃的习惯。他们将新鲜的茶叶日晒后放在锅里蒸煮,等叶子变软后,放在竹帘卜揉援做成“竹简茶”,当作蔬菜食用。
第三个阶段是烹煮饮用。随青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发现茶叶经过加工后烹煮饮用不仅能够提神解渴,而且还能享受到茶叶的清香鲜爽,于是人们开始习惯将茶叶烹煮后饮用。
第四个阶段是冲泡饮用。在唐朝,盛行蒸青团饼茶,明代以后发展为炒青散茶,饮用方法也随之由烹煮改为冲饱,成为饮茶历史上的飞跃,而这时期的各色茶技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花样繁多。
❾ 普洱茶的正确食用方法是什么
第一步:开茶。也就是把茶饼或砖等撬开,在这里呢,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很值得大家注意,就是在撬茶的时候,按住茶的哪个手,一定要避开撬茶器具(茶刀等)的活动范围。万一用力过猛,失手的话,也不会伤到自己哦!另外呢,尽量跟着茶叶在压制时条索的方向,一层层的剥离,保持普洱茶叶片的完整性,尽量按照原毛茶紧压时的条索开出来。 第二步:把撬好的茶叶放入准备好的盖碗中,茶叶应尽量别用手掰碎。这样,可能会弄断叶片,产生很多的碎片,影响品饮时的口感与心情。准备好茶海、茶隔等,有条件的话,最好消过毒了再用,确保干净、卫生 第二步:醒茶,一般都用100℃的,也就是很滚很滚的开水。不过,水最好是顺着盖碗边边流进去,别直接对着茶叶冲。。。如果直接对着茶叶冲的话,可能会一下子就烫坏了哦。。要不就是不耐泡。新的生茶的话,就会把茶煮熟了,也可能会造成死茶,也就是说茶的活性不足,这样就感受不到茶叶的真味了。 第三步:水冲好后,就盖好盖子,醒茶时间的长短可根据茶叶的等级、条索的松紧度及年份等来决定。 另外,浸泡时间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整泡茶在各个环节里的色、香、味的发挥, 第四步:在出水的时候呢,小心烫手!出水速度的快慢,也要因为茶的品质跟个人的口感来决定,这个就要大家在冲泡的时候自己体会了!!!! 第五步:再把公道杯上的茶汤倒在小杯上,慢慢品尝
❿ 古代人最初的用茶方式是怎样的
唐代以前不清楚,唐代用茶方式,茶叶搞碎和水一起煮,有点像茶羹,网上有详细资料,你可以去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