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药理实验常用的注射方法

药理实验常用的注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7-06 09:28:18

‘壹’ 常用注射方法有哪几种

用注射方法给药的优点是药物吸收较快,比较完全,药效出现的时间也较短,不能内服的病兔或肠道不能吸收的药物都可采用注射法投药。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下列几种:

(1)皮下注射法

注射部位可选择耳根后部、股内侧或腹中线两边,用70%酒精或2%碘酊棉球消毒术部,用左手食、拇、中三指将皮肤提起,使皮肤呈三角形,右手持注射器刺入皮下,然后放开左手,将药液注入。

(2)肌肉注射法

注射部位应选择在大腿内侧肌肉丰满、无大血管和神经处,先消毒后将针头垂直刺入,回抽注射器活塞,无回血时,将药液缓慢注入。油剂、水剂、混悬液均可采用此法,略有刺激性的药物也可采用此法。但“914”、氯化钙不能肌注,否则会发生溃疡或坏死。

(3)静脉注射法

一般常在耳外下缘静脉处注射。注射部位用70%酒精棉球消毒,用手指弹动耳壳后立即用手指紧压耳根,使血管充血,然后用注射器针头在耳静脉刺入,放开紧压耳根的手指,回抽注射栓,如有回血后即可将药液缓缓注入。如注射部位附近隆起或注射不进去或有阻力,表明针头未刺进血管或离开血管,应重新注射。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紧压针刺孔,以免出血。

(4)腹腔注射法

将兔仰卧保定,将后躯梢抬高,使腹腔肠管向前方移动,然后提起腹壁,消毒后将针头刺入腹腔,回抽注射栓,检查是否刺进脏器或血管,在准确断定插入腹腔后,再固定针头进行注射。

图45 注射法

1.肌肉注射 2.静脉注射 3.皮下注射

‘贰’ 地塞米松如何注射小鼠

药理实验中小鼠给药常用并要掌握的有三个途径:1、腹腔给药 2、皮下注射给药 3、经口给药

‘叁’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哪些

‘肆’ 注射给药有哪四种常用方法

1、内服给药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
2、注射给药常用的注射给药主要有静脉、肌内和皮下注射。其他还包括关节内、结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等。快速静注可立即产生药效,并且可以控制用药剂量;静脉滴注是达到和维持稳态浓度的最佳技术,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还取决于药物的消除速率。
3、呼吸道给药气体或挥发性液体麻醉药和其他气雾剂型药物可通过呼吸道吸收。肺有很大表面积,血流量大,经肺的血流量约为全身10%~12%,肺泡细胞结构较薄,故药物极易吸收。
4、皮肤给药浇泼剂是经皮肤吸收的一种剂型,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药物必须从制剂基质中溶解出来,然后穿过角质层和上皮细胞;二是由于通过被动扩散吸收,故药物必须是脂溶性在该器官的浓度。

‘伍’ 静脉注射的具体步骤

(1)用途

药液直接注入于静脉内,随血液而分布全身,可迅速发生药效;由于其排泄也快,因而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较短;能容纳大量的药液,并可耐受(被血液稀释)刺激性较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等)。主要用于大量的补液、输血;注入急需奏效的药物(如急救强心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等。

(2)用具

少量注射时可用较大的(50~100毫升)注射器,大量输液时则应用输液瓶(500毫升)和一次性输液胶管。

(3)静脉注射的部位及方法

依动物种类而不同。

①牛、羊的静脉注射

多在颈静脉实施,个别情况也可利用耳静脉注射;羊多用颈静脉。

由于牛的皮肤较厚,所以刺入时,应用力并突然刺入。其方法是:局部剪毛、消毒,左手拇指压迫颈静脉的下方,使颈静脉怒张;明确刺入部位,右手持针头对准该部后,以腕力使针头近似垂直地迅速刺入皮肤及血管,见有血液流出后,将针头顺入血管1~2厘米,接连注射器或输液胶管,即可注入药液。

②猪的静脉注射

常用耳静脉或前腔静脉(图1-6)。

图1-6猪的耳静脉注射

A.耳静脉注射法

将猪站立或横卧保定,耳静脉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一人用手指捏压耳根部静脉处或用胶带于耳根部结扎,使静脉充盈、怒张(或用酒精棉反复于局部涂擦以引起其充血);术者用左手把持猪耳,将其托平并使注射部位稍高;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沿耳静脉管使针头与皮肤呈30°~45°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抽活塞手柄如见回血即为已刺入血管,再将注射器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伸入;解除结扎胶带或撤去压迫静脉的手指,术者用左手拇指压住注射针头。另手徐徐推进药液,注完为止。

B.前腔静腔注射法

可应用于大量的补液或采血(图1-7、图1-8)。

图1-7猪站立保定时前腔静脉注射

图1-8猪仰卧保定时前腔静脉注射

注射部位在第1肋骨与胸骨柄结合处的直前。由于左侧靠近膈神经而易损伤,故多于右侧进行注射。针头刺入方向呈近似垂直并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深度依猪体大小而定,一般在2~6厘米,依此而选用适宜的16~20号针头。注射时,猪可取仰卧保定或站立保定。

站立保定时,针头刺入部位在右侧由耳根至胸骨柄的连线上,距胸骨端1~3厘米;稍斜向中央并刺向第一肋骨间胸腔入口处,边刺入边回血,见有回血即标志已刺入并可注入药液。

猪取仰卧保定时,可见其胸骨柄向前突出并于两侧第1肋骨与胸骨接合处的直前、侧方各见一个明显的凹陷窝。用手指沿胸骨柄两侧触诊时更感明显,多在右侧凹陷处进行穿刺注射。仰卧保定并固定其前肢及头部,局部消毒后,术者持接有针头的注射器,由右侧沿第1肋骨与胸骨接合部前侧方的凹陷处刺入,并稍偏斜刺向中央及胸腔方向,边刺边回血,见回血后即可徐徐注入药液;注完后拔出针头,局部按常规消毒处理。

③马的静脉注射

多在颈静脉实施,特殊情况下可在胸外静脉进行。

颈静脉注射多在颈上及颈中1/3部的交界处进行。柱栏保定,使马颈部稍前伸并稍偏向对侧,局部进行剪毛、消毒。术者用左手拇指(或食指与中指)在注射部位稍下方(近心端)压迫静脉管,使之充盈、怒张。右手持注射针头,沿颈静脉使与皮肤呈45°角,迅速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见有血液流出后,即证明已刺入;使针头后端靠近皮肤,以减小其间的角度,近似平行地将针头再伸入血管内1~2厘米,撒开压迫静脉的左手,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连接注射器或输液胶管,并用夹子将胶管近端固定于颈部毛、皮上,徐徐注入药液。注完后,以酒精棉球压迫局部并拔出针头,再以5%碘酊进行局部消毒。

④犬、猫的静脉注射

犬多在后肢外侧面小隐静脉或前肢正中静脉实施。猫多用后肢内侧面大隐静脉。

A.后肢外侧面小隐静脉注射法(图1-9)

图1-9犬后肢外侧小隐静脉注射法

此静脉在后肢胫部下1/3的外侧浅表皮下。由助手将犬侧卧保定,局部剪毛、消毒。用胶皮带绑犬股部,或由助手用手紧握股部,即可明显见到此静脉。右手持连有胶管的针头,将针头向血管旁的皮下先刺入。而后与血管平行刺入静脉,接上注射器回抽。如见回血,将针尖顺血管腔再刺进少许,撤去静脉近心端的压迫,然后注射者一手固定针头,一手徐徐将药液注入静脉。B.前肢正中静脉注射法(图1-10)

图1-10犬前肢正中静脉注射法

此静脉比后肢小隐静脉还粗一些,而且比较容易固定,因此一般静脉注射或取血时常用此静脉。注射方法同前述的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法。

C.猫后肢内侧面大隐静脉注射法

此静脉在后肢膝部内侧浅表的皮下。助手将猫背卧后固定,伸展后肢向外拉直,暴露腹股沟,在腹股沟三角区附近,先用左手中指、食指探摸股动脉跳动部位,在其下方剪毛消毒;然后右手取连有51/2号针头的注射器,针头由跳动的股动脉下方直接刺入大隐静脉管内。注射方法同狗的后肢小隐静脉注射法。

(4)静脉注射的注意事项

①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对所有注射用具、注射局部,均应严格消毒。

②要看清注射局部的脉管,明确注射部位,防止乱扎,以免局部血肿。

③要注意检查针头是否通顺,当反复穿刺时,针头常被血凝块堵塞,应随时更换。

④针头刺入静脉后,要再顺入1~2厘米,并使之固定。

⑤注入药液前应排净注射器或输液胶管中的气泡。

⑥要注意检查药品的质量,防止有杂质、沉淀;混合注入多种药液时注意配伍禁忌;油剂不能做静脉注射。

⑦静脉注射量大时,速度不宜过快;药液温度,要接近于体温;药液的浓度以接近等渗为宜;注意心脏功能,尤其是在注射含钾、钙等药液时,更要缓慢注射,同时注意观察动物的反应。

⑧静脉注射过程中,要注意动物表现,如有骚动不安、出汗、气喘、肌肉战栗等现象时应及时停止;当发现注射局部明显肿胀时,应检查回血,如针头已滑出血管外,则应整顺或重新刺入。

⑨若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漏,可根据不同的药液,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A.立即用注射器抽出外漏的药液。

B.如为等渗溶液,不需处理。如为高渗盐溶液,则应向肿胀局部及周围注入适量的灭菌蒸馏水,以稀释之。

C.如为刺激性强或有腐蚀性的药液,则应向其周围组织内,注入生理盐水;如为氯化钙溶液可注入10摩尔/升硫酸钠溶液或10%硫代硫酸钠溶液10~20毫升,使氯化钙变为无刺激性的硫酸钙和氯化钠。

⑩局部可用5%~10%硫酸镁溶液进行温敷,以缓解疼痛;如为大量药液外漏,应作早期切开,并用高渗硫酸镁溶液引流。

‘陆’ 各种注射方式的缩写

注射(英语:Injection),即打针,方式有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以及骨内输液(Intraosseous Infusion)等。

是一种利用注射器与针头穿过皮肤,并将液体送入身体内的方法。是一种给药途径,注射所预期的作用位置,不一定是受注射的位置。

打针方法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注射部位皮肤呈90度迅速进针,埋入针头约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推药液,肌内注射发生疗效时间比静注发生的疗效时间长,是所有注射方法中,除静脉注射外,药物显效最快的途径。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注射方式为常规消毒后,跟找到的血管呈15-20度角进入,见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缓慢注入药液。静脉注射是所有注射方法内,药物发生疗效最快的途径。

IC(皮内注射)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中段,通常用来作皮试(药物过敏试验),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注射方式为;乙醇消毒后与皮肤呈5度角或平行刺入皮肤,注入药液0·1ml,见注射部位皮肤形成皮丘后拔针,拔针后不要按揉局部皮肤,也不用按压局部。

如做药物过敏试验,15-20分钟后观察结果,并准备2ml注射器及盐酸肾上腺素一支。皮内注射不可用碘酊消毒,如患者对乙醇过敏,可换用生理盐水消毒。

IH( 皮下注射 )

打在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等。常用于预防接种。注射方法(以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为例,首先常规消毒皮肤,然后将抽吸好药液的注射器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刺入针梗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拔针,用棉球按压针眼,迅速拔出针头。

(6)药理实验常用的注射方法扩展阅读

安全用药警示

肌肉注射日渐冷落,静脉注射盛行也带来了新的安全用药问题。“静脉注射也有弊端,不良反应通常较重,发生频率也比较高。”“吊针”虽然纯度很高,可是仍然不能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微粒通过“吊针”的终端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轻者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

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严重的是异物还可从血管侵入组织。

安全用药的四个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因此能口服药物,最好不采取注射的方法,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医生不要滥开静脉注射,患者具有客观的治疗态度,不要一味求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打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屁股针

‘柒’ 注射方法有哪些

注射途径有以下几种:①皮内注射。用量小,常用于各种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及局部麻醉。②皮下注射。常用于疫苗和菌苗的预防接种、局部麻醉及某些药物的注射。有刺激性的药物不宜皮下注射。对少数心功能不全或重度脱水的病人也可采用皮下输液。③肌肉注射。可注射各种有刺激性的药物。一般进针2.5~3cm。臀大肌使用最多,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嵴最高点上作一垂直平分线,在外上方1/4处为注射部位。注射时肌肉放松,进针、拔针迅速,推药缓慢可减轻痛苦。④静脉注射。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除注入药物外,也可注入造影剂以助诊断。静脉注射对无菌技术要求较严格。⑤静脉滴注。可用以输入药物、营养液、血液及其制剂,也可补充血容量,维持酸碱和水电平衡等。为避免长时间输液引起的浅静脉栓塞,可以切或穿刺深静脉后进行静脉点滴,这样可持续较长时间,避免每天穿刺。⑥动脉注射。将某种较浓的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的目的。可注入抗肿瘤药,使药物迅速完全到达肿瘤。注入透析液、吸附剂以治疗肾功能衰竭、肝昏迷、高血脂症。也可将造影剂快速注入动脉做脑血管造影、脊髓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左心或冠状动脉造影。⑦心内注射。向心室腔内注入使心搏恢复的药物。常与心脏按摩同时应用。有胸外和胸内(开胸后应用)两种注入法。常用药物有肾上腺素、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阿托品等。⑧体腔内注射。将药物注入各体腔内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脑室内注射、鞘内注射、胸膜腔内注射、腹腔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等。

‘捌’ 关于各种注射方法的简写

IM(肌肉注射)

打在肌肉组织内,常用肌注部位为三角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等。

IV(静脉注射)

打在静脉里面,凡便于穿刺,血流丰富,且离静脉瓣较远的静脉均可用于静脉注射。

IC(皮内注射)

打在表皮和真皮之间,常用部位为前臂掌侧中段,通常用来作皮试,也是局部麻醉的前驱步骤。

IH( 皮下注射 )

打在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大腿内侧等。常用于预防接种。



(8)药理实验常用的注射方法扩展阅读:

打针之前吃点东西,然后半个小时去打针,打完以后两个小时不要吃东西,多喝温开水,然后这一天都不要吃鸡蛋什么的,饮食清淡一些,不要洗澡就可以了。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一、注射前要将预混型胰岛素要摇匀,否则会使胰岛素浓度不均衡,影响降糖效果;

二、注射时局部皮肤需保持清洁干燥,避开有硬结、破溃的部位,注射速度不能太快;

三、注射完以后一定要在皮下停留十秒钟以上,等到胰岛素充分吸收后再把针头拔出来。

‘玖’ 药物常用注射法有哪些

(1)划痕法

在无菌操作下,用针头将表皮划破,使微量药液进入皮内的方法。

用于预防接种或作药物过敏试验。

(2)皮内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

用于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注射和局部麻醉的起始步骤。

(3)皮下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如各种菌苗、疫苗的预防接种和胰岛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物注射。

(4)肌内注射

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内的方法。人体肌肉组织有较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壁是多孔的类脂质膜,药物透过的速度较透过其他生物膜为快。自肌肉注射的药物可通过毛细血管壁到达血液内,吸收较完全而生效迅速。

凡不宜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药物,且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者,适于肌内注射法给药。

(5)静脉注射

即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使全部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迅速生效。临床上常用于:急重症的治疗;药物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或需迅速发挥作用等情况;注入药物作某些诊断检查,如肾功能试验、胆囊X线摄片检查等。

由于静脉给药生效迅速,如药物或剂量不对,即可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致命的结果。如操作不慎,还会给病人带来局部甚至全身性感染的危险。因此,护理人员须认真查对,技术熟练,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杜绝差错事故以及防止感染的发生。

静脉注射最常采用四肢浅静脉,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此外,还可采用股静脉。

(6)动脉注射

将药液加压输入动脉,常用的动脉有股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桡动脉。

用于抢救重度休克,尤其是创伤性休克病人。通过动脉(通常为股动脉)加压输入高渗葡萄糖溶液及血液,增加冠状动脉与颈动脉血液量,从而使心及脑部血流改善。通过心肌和脑部的直接灌注和反射机制使血压回升;用于施行某些特殊检查,如脑血管造影、下肢动脉造影等;用于经动脉注射抗癌药物作区域性化疗。如头面部疾患采用颈总动脉,上肢疾患采用锁骨下动脉,下肢疾患采用股动脉。

阅读全文

与药理实验常用的注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彩漂粉怎么使用方法 浏览:463
排卵期出血有无排卵检测方法 浏览:278
球机插手机卡添加萤石网方法 浏览:269
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浏览:125
氧气瓶氧含量检测方法 浏览:88
苹果怎么更改时间显示时间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26
手机qq视频横屏三功能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713
云三七超细粉食用方法 浏览:163
画爱心表白的简单方法 浏览:809
如何禁色的方法 浏览:955
跑步抽空的正确方法 浏览:809
androidview的使用方法 浏览:788
夸老师的教学方法好 浏览:211
线粒体膜电位流式检测方法 浏览:405
魔力冰使用方法 浏览:456
想象加工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842
829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浏览:51
肥料结块的种植方法 浏览:313
对墙的正确锻炼方法 浏览:697
手腕锻炼方法图片 浏览: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