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

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7 05:25:17

⑴ 人体穴位定位方法和各穴位的主治

这个问题要用一本书才能回答.而且,每一本书的回答都会不一样.
请到书店买上一本中医入门书,耐心地看上几个月,就会明白了.
对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人体穴位定位方法和各穴位的主治"的考题,显然是出偏了.请局限于你的课本上所讲到的那点内容,做出简单的回答就可以了.不要搬一本书给你老师.

⑵ 腧穴定位的数学原理是什么

腧穴的定位方法有四种
1 体表标志法
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固定标志是指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等。例如: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定阳陵泉;三角肌止点部定臂臑;眉头定攒竹;两眉之中间定印堂;两乳头之中间定膻中等;活动标志是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例如:听宫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曲池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
2 骨度折量法
此法是以体表骨节为标志,将全身不同的部位规定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再等分折量的定位方法,因此法是等分折量,因此不论是男、女、老、幼、高、矮、胖、瘦都很适用。常用的骨度分寸列表如下:

“骨度”折量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表 说明书
头 面 部
前发际正中→后发际正中 12 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前发际正中 3 直寸 用于确定前后发际不明时及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后发际正中 3 直寸
眉间(印堂)→后发际正中→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 18 直寸
额角(头维)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两乳突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 腹 胁
部 胸骨上窝→胸剑联合中点 9 直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胸剑联合中点→脐中 8 直寸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耻骨联合上缘 5 直寸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第11肋游离端 12 直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肩胛骨内缘→后正中线 3 横寸 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肩峰外缘→后正中线 8 横寸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前后纹头→肘横纹(平肘尖) 9 直寸 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 纹(平肘尖)→腕掌(背)侧横纹 12 直寸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 肢
部 耻骨联合上缘→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内踝尖 13 直寸
股骨大转子→腘横纹 19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阴经经穴的纵向距离(臀沟→腘横纹相当14寸)
腘横纹→外踝尖 16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阴经经穴的纵向距离
3 指寸定位法
这是指利用患者本人手指的宽度以量取腧穴的方法。由于生长相关律的缘故,人类机体的各个局部间是相互关联的。选取的手指不同,节段亦不同,可分作以下几种。
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见'图表')
中指同身寸:以患者的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作为一寸。
横指同身寸(一夫法):患者手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三寸。
在具体取穴时,医生应当在骨度折量定位法的基础上,参照被取穴对象自身的手指进行比量,并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以确定经穴的标准部位。
4 简便取穴法
此法是临床上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穴等。

⑶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什么

针灸临床中,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定准穴位,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常用腧穴的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易取穴法等4种。

(一)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在中国古典医籍中被称为“骨度法”,就是以患者不同部位骨骼的尺寸作为长度测定的标准,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定位方法。临床中比较常用的骨度分寸标准详见常用骨度分寸表(表8-8、图8-1)。

表8-8

(四)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手中指端所指处取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半握拳,食指和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在两指端之间的掌心处取劳宫穴;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处取百会穴等。

⑷ 腧穴定位的数学原理

腧穴的定位。数字原理有好多种,下面就逐一的介绍一下,可以认真的去学习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一)骨度分寸法

始见于《灵枢·骨度》篇。它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别规定其折算长度。作为量取腧穴的标准。如前后发际间为12寸;两乳间为8寸;胸骨体下缘至脐中为8寸;脐孔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肩胛骨内缘至背正中线为3寸;腋前(后)横纹至肘横纹为9寸;肘横纹至腕横纹为12寸;股骨大粗隆(大转子)至膝中为19寸;膝中至外踝尖为16寸;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为13寸;外踝尖至足底为3寸医学|教育网。

(二)解剖标志法

1.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甲、乳头、肚脐及各种骨节突起和凹陷部。这些自然标志固定不移,有利于腧穴的定位,如两眉之间取“印堂”;两乳之间取“膻中”等。

2.动作标志指必须采取相应的动作才能出现的标志。如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握拳于手掌横纹头取“后溪”等。

(三)手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临床常用以下三种: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医学|教育网。

3.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测量为3寸。

(四)简便取穴法

临床上常用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两耳尖直上取“百会”,两手虎口交叉取“列缺”垂手中指端取“风市”等。

⑸ 腧穴的定位方法是

骨度分寸定位,自然标志定位,手指同身寸定位
采纳哦

⑹ 腧穴定位最常用什么定位法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3寸是自己除大拇指的四只手指并在一起的宽度,从食指第二指纹对齐的宽度
主治:①咳嗽 气喘 咳血 骨蒸潮热 盗汗
②鼻疾 皮肤病
③项背痛

⑺ 二间的腧穴定位

《针灸甲乙经》: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者中。
《循经考穴编》:食指本节前内侧,横纹尖陷中 。 《针灸甲乙经》:多卧善睡,肩髃痛寒,鼻鼽赤多血,浸淫起面,身热,喉痹如梗,目毗伤,忽振寒,肩痛。
《太平圣惠方》:咽肿;口眼斜。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颔肿;多惊。
《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心惊,多惊;肩背强痛以惊,牙痛。
《席弘赋》:牙齿肿痛并喉痹,二间阳溪疾怎逃。
《百症赋》:寒栗恶寒,二间疏通阴郄暗。
《天元太乙歌》:牙风头痛孰能调,二间妙穴莫能逃。
《通玄指要赋》:目昏不见,二间宜取 。

⑻ 阳溪的腧穴定位

《灵枢·本输》: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两筋间陷者中。
《针灸甲乙经》:在腕中上侧两筋间陷者中。
《千金翼方》注:一云在合谷上三寸。
《循经考穴编》广注:在虎口后腕侧上两筋罅间,与太渊相并,直对食指本节,骨尖有动脉。
《医宗金鉴》:从合谷穴循行手腕中,上侧两筋间陷中,张大指次指取之。 《针灸甲乙经》:鼻鼽衄,热病汗不出;目痛瞑,头痛,龋齿痛,泣出,厥逆头痛,胸满不得息;寒热;喉痹;耳聋鸣;疟寒甚;狂言善笑见鬼;痂疥。
《备急千金要方》:热病烦心,心闷而汗不闷,掌中热,心痛,身热如火,浸淫烦满,舌本痛。
《外台秘要》:热病肠澼,臑肘臂痛。
《针灸资生经》:牙痛。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目风赤野,有翳。
《循经考穴编》:手腕疼肿;五指拘挛,腕疼彻肘。
《医宗金鉴》:瘾疹。

⑼ 云门的腧穴定位

《针灸甲乙经》:在巨骨下,气户两旁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
《循经考穴编》广注:巨骨直下,正当璇玑旁开六寸。
《医宗金鉴》;中府直行一寸六分,在手阳明大肠经巨骨之下陷中,动脉应手。
《针灸集成》:在巨骨穴下四寸,微向内,横气户二寸,璇玑旁六寸大些。 《素问·水热穴论》:泻四肢之热。
《针灸甲乙经》:暴心腹痛,疝横发,上冲心;喘不得息,坐不得卧,呼吸气素,咽不得,胸中热;肩痛不可举,引缺盆痛;脉代不至寸口,四逆脉鼓不通。
《备急千金要方》:瘿,上气胸满。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喉痹,胸中烦满,气上冲心。
《针灸资生经》:云门疗呕逆。
《针灸大成》:伤寒,四肢热不已,咳逆,喘不得息,胸胁短气上冲心,胸中烦满,胁彻背痛,喉痹,肩痛臂不举,瘿气。

⑽ 膀胱经的下肢部腧穴定位分别是

足太阳膀胱经
--顾皓量--

1.循行部位: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睛明穴),上过额部,交于督脉直至巅顶(百会穴)。

2.分支

巅顶部的分支:从头顶(百会穴)分出至耳上角。

巅顶向后直行分支:从头顶下行(至脑户穴)入颅内络脑,复返出来下行项后(天柱穴)。

下分为两支:

其一,沿肩胛内侧(大杼穴始),夹脊旁,沿背中线旁一寸五分,下行至腰部,进入脊旁筋肉,络于肾,下属膀胱,再从腰中分出下行,夹脊旁,通于臀部,经大腿后面,进入胭窝中。

其二,从肩胛内侧分别下行,通过肩胛,沿背中线旁三寸下行,过臀部,经过髋关节部(环跳穴),沿大腿外侧后边下行,会合于胭窝中,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面(昆仑穴),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至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膀胱,络肾,与心、脑有联系。

4.主要临床表现:恶寒,发热,鼻塞,鼻衄,头痛,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5.病机分析: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受邪,则恶寒,发热,鼻塞,鼻衄;膀胱经之脉上额交巅络脑,邪气随经上逆则头痛;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下行项后,一支挟背抵腰,下行经股入奈窝,一支循背下行,至奈窝后又下行,至外踝折向前,至足小趾,经气不利,则目痛,项背、腰、臀部及下肢后侧疼痛,足小趾麻木不用。膀胱气化失司,则少腹胀满,小便不利,遗尿。

6.本经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症。

7.常用腧穴,左右共67穴:

睛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 承光 通天络却玉枕 天柱大杼风门 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 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附分魄户膏肓 神堂 譩譆膈关魂门阳纲 意舍 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合阳承筋承山飞扬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束骨 足通骨 至阴穴位名称: 睛明 [经穴]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

【作用】: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阅读全文

与腧穴的常用定位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虎鞋编织方法视频 浏览:651
接待的研究方法 浏览:834
中暑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910
华为手机时间位置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62
如何应对自考的方法 浏览:382
热立塑使用方法 浏览:299
肛门潮湿的治疗方法 浏览:941
美肤水的使用方法 浏览:77
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方法有哪些 浏览:831
如何用最快的方法得到金币王者 浏览:826
烤茄饼的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357
企业路由器的安装方法 浏览:946
pdf剪切图片的方法 浏览:367
iqoo手机时间设置方法 浏览:45
如何去掉龙虾线的方法 浏览:456
buff覆盖率计算方法 浏览:393
肾癌肺转移的治疗方法 浏览:414
论文图片标尺的计算方法 浏览:111
海参食疗食用方法 浏览:919
湖北锯纸机产品区分鉴别方法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