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使用方法 > 常用取穴方法

常用取穴方法

发布时间:2022-01-09 00:13:28

① 取穴法的方法有哪些

人体上分布的穴位很多,大体上可分为14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3类。凡归属于14经穴的穴位,称为经穴,我过古代已把361个穴位归属于14经穴,其中单穴52个,双穴309个。其余历代发现的新穴,因没有归属于14经穴,但治疗某些病症有奇效,故称为“经外奇穴”。此外,那些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部位,而是以压痛点为穴的,称为“阿是穴”。

取穴方法一般分为体表标志、分寸折量和指量法三类。体表标志与折量分寸的定位较为恒定、准确,指量法应用较方便但差异性也大,所以,临床取穴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当选择应用。

体表标志取穴法

体表标志可分为定型的和动态的标志两类。定型的标志如五官、毛发、指(趾)

甲、乳头、脐窝及各种骨性和肌性标志。如两肩胛冈平第三胸椎棘突,两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两肋弓下缘平第二腰椎,两髁脊平第四腰椎等。动态的标志如各关节皮肤皱纹,经活动而出现的筋肉凹陷,以及采取一定的动作来比量(如两耳尖直对取百汇;虎口交叉食指尽端取列缺;手掌握膝盖内侧当大指尽端取血海等)。

分寸折量取穴法

将人体各部分分为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所以叫

“分寸折量法”,又叫骨度法。这种方法不论成人、小孩或高矮胖瘦均可适用,并比较准确。

指量取穴法

在体表标志和分寸折量的基础上,临床取穴多以手指来比量。因为各人手指

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用其本人的手指来量分寸,即通常所说的“同身寸”。术者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量取别人的穴位,但要根据对方的高矮胖瘦作出适当的伸缩。

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选穴的基础上,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强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应处理好主穴与配穴的关系,尽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次要腧穴。

本经配穴法

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而末涉及其它脏腑时,即选取该病变经脉上的腧穴,配成处方进行治疗。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

表里经配穴法

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为依据。即当某一脏腑经脉有病时,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如,肝病可选足厥阴经的太冲配与其相表里的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

同名经配穴法

是以同名经“同气相通”的理论为依据,以手足同名经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阳明经的合谷配足阳明经的内庭;头痛取手太阳经的后溪配足太阳经的昆仑等。

上下配穴法

是指将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与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如胃病取内关配足三里,牙痛取合谷配内庭,脱肛或子宫脱垂取百会配长强。此外,八脉交会穴配合,如内关配公孙,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列缺配照海等,也属于本法的具体应用。

前后配穴法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亦名“腹背阴阳配穴法”。凡治脏腑疾患,均可采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梁门,后取胃俞、胃仓;哮喘前取天突、膻中,后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

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总之,在临床上只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适当地选择腧穴并合理地进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② 针灸的取穴有哪些方法

取穴的方法有很多种,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是手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进行测量定穴的方法。有以下两种:①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②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由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另外,有些穴位可采用体表解剖标志取穴,如:两乳之间取膻中穴、两耳尖直上取百会穴、握拳于掌横纹头取后溪穴等。

③ 常用的毫针种类、进针方法、取穴原则及方法

1毫针的规格主要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一般临床以粗细28~30号(0.32~0.38mm)和长短为1 ~3 寸(25~75mm)者最为常用。短针多用于耳针及浅刺中之用,长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穴位的深刺和某些穴位作横向透刺之用。
2 2.进针法

(1)单手进针法:术者以拇指、食指持针,中指端抵住腧穴,指腹紧靠针身下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实际上,此法是以刺手的中指代替了押手的作用,具有简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该法多用于较短毫针的进针。

(2)双手进针法:即左右双手配合,协同进针。根据押手辅助动作的不同,又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四种。

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

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

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撑开绷紧,右手持针从两指间刺入。多用于皮肤松驰或有皱折部的穴位,如腹部穴位。

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区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侧面或上端刺入。适用于头面等皮肤浅薄处的穴位。

(3)管针进针法:用不锈钢、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制成针管,代替押手。选平柄毫针装入针管,上端露出针柄2-3分,然后快速将针拍入穴位内,再将针管抽去,施行各种手法。本法进针痛苦小,适用于疼痛敏感者。

3.针刺角度、方向和深度

(1)进针角度:

直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或接近垂直刺入。常用于肌肉较丰厚的腰、臀、腹、四肢等部位的腧穴。

斜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能深刺的腧穴。

横刺:又称平刺或沿皮刺。即将针身倾斜与皮肤表面约呈15~25度角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处,有时在施行透穴刺法时也用这种角度针刺。

(2)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一般根据经脉循行方向,腧穴分布部位和所要求达到的组织结构等情况而定。有时为了使针感到达病所,也可将针尖对向病痛处。

(3)针刺深度:针刺的深度一般以既有针感而又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为原则。每个腧穴的针刺深浅都有原则要求,但在临床应用时,还应根据病员的年龄、体质、病情和所在腧穴的解剖部位等情况灵活

3其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因此,在“循经取穴”的指导下,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证取穴。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的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为依据的。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证,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予以治疗。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后、攒竹、风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瘫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等,皆属于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这是针灸处方选穴的基本方法,体现了针灸辨证论治的思想。远部取穴运用非常广泛,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在具体应用时,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本经取穴),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腧穴(表里经取穴)或名称相同的经脉上的腧穴(同名经取穴)进行治疗。例如,咳嗽、咳血为肺系病证,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太渊(本经取穴),也可选择与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同名经取穴);胃脘疼痛属胃的病证,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表里经),面部疾患选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等,均为远部取穴的具体应用。

随证取穴:随证取穴,亦名对证取穴,或辨证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临床上有许多病证,如,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难以辨位,不适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证的性质,进行辨证分析,将病证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证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如因心肾不交的失眠,辨证归心、肾两经,故取心、肾经神门、太溪等腧穴。

对于各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结合临床经验而选穴。如,发热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丰隆等,也可归于随证取穴的范畴。

④ 指寸法的取穴基本方法

艾灸补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在穴位上施灸实现的,而下面的按摩补益有的也需要在穴位上进行,因此必须学会定位、取穴,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取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这里主要介绍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
1.体表标志法 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所要取的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两眉中间;膻中,即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等。
2.指寸法 指寸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或被施术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3.经验法 经验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等等。

⑤ 艾灸取穴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取穴位的方法我们最常用的是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我在“当自己的家庭医生”系列里面给大家分享如何取穴时就主要用的时指寸法。因为这种方法简单易懂,即使是患者自己不懂中医方面的术语,也可以据此正确的取穴,今天再和大家分享一下这几种取穴的方法。

1.身体取穴法: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所要取的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用身体取穴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两眉中间;膻中,即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等。

2.指寸法:指寸法是在身体取穴法的基础上,以患者本人或被施灸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正常人的手指与身体其它部分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长指长,人短指短。所以量取穴位即以本人自己手指某一段的长度或宽为标准单位,称为“同身寸”。对于儿童和高矮差别较大者,则应依比例适当增减。有如下几种:

(1)中指屈曲时,中节侧缘两横纹头间的距离相当“一寸”。此法见宋代《太平圣惠方》,后人称之为“中指中身寸”。唐代的着作《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则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
(2)大拇指末节的横度相当“一寸”。此法见《千金要方》。
(3)食指伸直,中末两节的长度相“二寸”。
(4)食、中两指并合的横度(二横指)相当“一寸半”。
(5)食指至小指四指并合的横度(四横指)相当“三寸”。

3.经验法:经验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等等。

⑥ 阴廉穴的取穴方法

阴廉穴位于人体的大腿内侧,当气冲穴直下2寸,大腿根部,耻骨结节的下方,长收肌的外缘。
〖生理解剖〗有内收长肌和内收短肌;有旋股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股神经的内侧皮支,深层为闭孔神经的浅支和深支。

⑦ 各种穴位的取穴方法

中医针灸穴位定位顺口溜
三里
三里在膝下,三寸两筋间。
能除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积聚,肿满膝胫酸,
劳伤形瘦损,气蛊病诸般。
人过三旬后,针灸眼能宽。
取穴当举足,得法不为难。
内庭
内庭足两间,胃脉是阳明。
针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遍身风瘾疹。伸欠及牙疼,
疟病不思食,针着便惺惺。
曲池
曲池曲肘里,曲着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未得,筋缓怎梳头,
喉闭促欲绝,发热竟无休,
遍身风瘾疹,针灸必能瘳
合谷
合谷名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疾病诸般,
热病汗不出,目视暗漫漫,
齿龋鼻鼽衄,喉禁不能言。
外着量深浅,令人便获安。
委中
委中曲腘里,动脉偃中央。
腰重不能举,沉沉压脊梁,
风痹髀枢痛,病热不能凉,
两膝难伸屈,针下少安康。
承山
承山名鱼腹,月专下分肉间。
可治腰背痛,久痔大便难,
脚气膝下肿,战栗腿疼酸,
霍乱转筋急,穴中刺必安。
昆仑
昆仑足外踝,后向足跟寻。
月专肿腰尻痛。脚胯痛难禁,
头疼肩背急,气喘上冲心。
双足难行履,动作即呻吟。
要得求安乐。须将穴下针。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身下足舒,
上足曲求得,针得主挛拘,
冷风并湿痹,身体或偏枯,。
呆痴针与灸,用此没疏虞 ,
阳陵泉
阳陵泉居膝下,一寸外廉中。
膝腿难伸屈,拘挛似老翁,
欲行行不得,冷痹及偏风。
诚记微微刺,方知最有功。
通里
通里腕侧后,度量一寸中。
善呻并数欠,懊憹及心忪,
实即四肢肿,喉间气难通;
虚则不能语,苦呕痛连胸,
肘膊连臑痛,头腮面颊红。
针入三分妙,神功甚不穷。
列缺
列缺腕侧上,手指头交叉。
主疗偏风患;半身时木麻,
手腕全无力,口禁不开牙。
若能辨补泻,诸病恰如拿。
百会头顶凹中悬,
上星入发一寸权。
印堂两眉中间取,
太阳眦角一寸许。
委中国窝纹中屈,
承山人字纹中戏。
梁丘膝上二寸去,
血海膝上二寸齐。
膝眼膝下两陷中,
昆仑外踝跟腱引。
膝下三寸足三里,
隐白大趾依甲系。
外踝三寸悬中找,
内踝三寸三阴沟。
华佗夹脊外五分,
十有七穴各自取。
十宣十指尖端找,
肾经涌泉足心翘。
风池耳后发际内,
肾俞二三腰椎照。
曲池肘纹肱外招,
扭伤曲池下外导。
合谷第二掌骨中,
内关掌后二寸绕。
腰痛委中求,
头面合谷收。
踝痛找悬钟,
腹痛三里留。
急救掐人中,
疲劳华佗留

⑧ 取穴法的原则是什么

人体有361个经穴,另有众多的经外奇穴。要想选好腧穴,首先应了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只有依据经络、腧穴理论,结合临床具体实践,才能合理地选取适当的腧穴,为正确拟定处方打下基础。处方中腧穴的选择,是以阴阳、脏腑、经络和气血等学说为依据的,其基本原则是“循经取穴”,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的。因此,在“循经取穴”的指导下,取穴原则可包括近部取穴、远部取穴和随症取穴。

近部取穴

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邻近的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为依据的。其应用非常广泛,大凡其症状在体表部位反映较为明显和较为局限的病症,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则选取腧穴,予以治疗。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后、攒竹、风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瘫取颊车、地仓,胃痛取中脘等,皆属于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远部取穴在距离病痛较远的部位选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远治作用为依据的。远部取穴运用非常广泛,临床上多选择肘膝以下的穴位进行治疗,在具体应用时,既可取所病脏腑经脉的本经腧穴(本经取穴),也可取与病变脏腑经脉相表里的经脉上的腧穴(表里经取穴)或名称相同的经脉上的腧穴(同名经取穴)进行治疗。例如,咳嗽、咳血为肺系病症,可选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鱼际、太渊(本经取穴),也可选择与足太阴脾经的太白(同名经取穴);胃脘疼痛属胃的病症,可选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同时可选足太阴脾经的公孙(表里经),面部疾患选取合谷,目赤肿痛取行间,久痢脱肛取百会,急性腰扭伤取水沟等,均为远部取穴的具体应用。

随症取穴

随症取穴,亦名对症取穴,或辨症取穴,是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而选取腧穴,这一取穴原则根据中医理论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临床上有许多病症,如,如发热、失眠、多梦、自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难以辨位,不适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时就必须根据病症的性质,进行辨症分析,将病症归属于某一脏腑和经脉,再按照随症取穴的原则选取适当的腧穴进行治疗。如因心肾不交的失眠,辨症归心、肾两经,故取心、肾经神门、太溪等腧穴。

对于各别突出的症状,也可以结合临床经验而选穴。如,发热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丰隆等,也可归于随症取穴的范畴。

阅读全文

与常用取穴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鼻饲管实验方法与步骤 浏览:362
直肠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浏览:651
远距离路由器连接方法 浏览:49
芥末酱怎么保存方法 浏览:398
膳食结构研究方法 浏览:893
食用百合种子来源盆栽养殖方法 浏览:397
鼻腔检测新冠的方法 浏览:210
消防泡沫枪头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263
不用分析就能赚钱的方法 浏览:616
大枣种植方法 浏览:625
楼房甲醛用什么去除最好的方法 浏览:812
未知物质化学键的痕量分析方法 浏览:242
阅读有难度方法有哪些 浏览:992
手机屏幕贴膜机使用方法 浏览:921
19岁副乳胀解决方法 浏览:478
最简单的不锈钢的辨别方法 浏览:61
茶几安装方法 浏览:821
亿通手机截屏方法 浏览:154
东原燃气壁挂炉使用方法 浏览:925
教师常用的指导方法有哪些 浏览: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