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什么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 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15 、要严格掌握万古霉素适应症,①由耐β — 内酰胺抗生素的 G + 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② G + 球菌感染病人对β — 内酰胺抗生素严重过敏;③抗生素相关肠炎患者,用甲硝唑治疗无效,或病情十分严重,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等再用该抗生素。
16 、如遇两种抗生素对同一种细菌敏感时,则选其中便宜的。
17 、一般急性感染。抗生素在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后继续用 2~3 天。急性感染病程不易迁延者(如急性肠炎),病情基本控制后 1~3 即可停药。 G + 球菌肺炎;退热后 3~5 天,金葡菌肺炎疗程需要稍长可停药。 G - 杆菌肺炎;退热后 5~7 天可停药。尿路感染;疗程 3~5 天,反复发作者稍延长。败血症;病情好转,体温正常 7~10 天后再停药。
18 、急性感染,应用抗生素后临床疗效不显着,一般在 72 小时应考虑改用其他抗菌药物。 19 、外科预防性用药:一般而言可在手术前 30 分钟预防性给药。
20 、对新药、高档药的商品名、化学名与现有的抗生素对照,是否原有的抗生素改变了商品名。必须熟悉新药、高档药的抗菌谱、适应症、不良反应、配伍禁忌等。
21 、抗生素配伍要合理:两种抗生素同时应用,尤其要考虑有无理化、药理等配伍禁忌。
‘贰’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要领
抗生素使用的基本要领:
1、 感染引起的疾病;当我们感染后,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就是考虑是否真的由于感染引起的疾病,而感染又有两种表现病因,一种是细菌,另一种是病毒引起的病因,但是必须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这也是使用抗生素至关重要的环节。
2、 如果是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病因,那么就必须遵照医生的嘱咐来使用抗生素,不得有任何的反面行为,如果不使用正确的抗生素,将会导致细菌感染更加地加重,很可能变成败血症或脑膜炎等更为严重的疾病。
3、 很少情况是细菌和病毒同时感染引起的病因,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将抗生素和抗病毒的药同时使用来对抗病毒的。
‘叁’ 生产上常用的抗菌药物如何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抗菌药物合理配伍,可达到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从而可增强疗效;但配伍不当则可发生拮抗作用,使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抵消,疗效下降,甚至引起毒副反应。只有当单用一种抗菌药物不能控制某种细菌病或出现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时,才需要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应以发挥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或针对不同种类的病原体为目的。通常以合用两种抗菌药物为度,避免两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养鸡生产中,可参照以下内容,选择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1)青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呈协同作用,但剂量应基本平衡,大剂量青霉素G或其他半合成的青霉素均可使氨基糖苷类活性降低。青霉素G钾和青霉素G钠不宜与四环素、土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等混合使用;氨苄青霉素不可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配伍使用。如青霉素与链霉素合用对链球菌、巴氏杆菌等具有协同作用;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合用可扩大抗菌谱,对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
(2)氨基糖苷类与β-内酰胺类配伍有较好的协同作用。TMP可增强本品的作用,如丁胺卡那霉素与TMP合用对各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有效。氨基糖苷类可与多黏菌素类合用。氨基糖苷类同类药物不可联合应用以免增强毒性,与碱性药物联用其抗菌效能可能增强,但毒性也会增大。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可与喹诺酮类药物合用。链霉素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会发生水解失效。硫酸新霉素一般口服给药,与DVD配伍比TMP更好一些。
(3)四环素类药物与本品同类药物及非同类药物如泰乐菌素配伍,用于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时有协同作用,可降低使用浓度,缩短治疗时间。TMP、DVD对其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土霉素不能与喹乙醇、北里霉素合用。
(4)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与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嘧啶(SD)、磺胺间氧甲嘧啶(SMM)、TMP的复方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病。红霉素与泰乐菌素或链霉素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北里霉素治疗时常与链霉素合用;泰乐菌素可与磺胺类合用。红霉素不宜与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四环素联用。
(5)氯霉素类的甲砜霉素、氟甲砜霉素与四环素类(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用于合并感染的呼吸道病具协同作用,与林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具有拮抗作用。氯霉素类也不可与磺胺类药物配合使用。
(6)氟喹诺酮类药物与杀菌性抗菌药(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及TMP在治疗特定细菌感染方面有协同作用,而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均表现无关作用;环丙沙星+TM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禽大肠杆菌02、鸡白痢沙门氏菌有协同作用,对鸡败血支原体有相加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利福平、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硝基呋喃类合用有拮抗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四环素类药物可配伍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与磺胺类药物配伍应用,如环丙沙星与磺胺二甲嘧啶合用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加作用。氟喹诺酮类与林可胺类联合用药加强了对支原体、某些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
(7)磺胺类药物与抗菌增效剂(TMP或DVD)合用有确定的协同作用。碱性电解质可减少本品对肾脏的毒性,磺胺类药物与多黏菌素合用可增强对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磺胺类药物应尽量避免与青霉素类药物同时使用,因为其可能干扰青霉素类的杀菌作用。
(8)林可霉素可与四环素或氟哌酸配合应用于治疗合并感染,林可霉素可与壮观霉素合用(利高霉素)治疗顽固性呼吸道病。有效供给口服补液盐和适量维生素可减少本品的副作用,提高疗效。
(9)杆菌肽锌可与黏菌素(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B、链霉素及新霉素合用。杆菌肽锌禁止与土霉素、金霉素、北里霉素、恩拉霉素、喹乙醇等配合作用。
‘肆’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什么
为达到最佳疗效,不良反应最小,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应遵循以下原则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严格掌握适应证。
(2)掌握药物动力学特征,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
(3)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4)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①必须明确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目的联合用药的目的主要在于扩大抗菌谱、增强疗效、减少用量、降低或避免毒副作用、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②联合用药必须有明确的指征单一药物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病因未明而又严重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先进行联合用药,待确诊后,再调整用药;单一或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药物不易渗入的部位感染;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为防止耐药菌株的出现,可考虑联合用药。
‘伍’ 吡唑醚菌酯的用法,作用
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着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在我国23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25种病害,且在玉米上获得登记“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主要防治对象有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白菜、西瓜、茶树、芒果和香蕉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和轴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植物健康作用等。
以白菜炭疽病的防治为例: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次每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量30~50ml(有效成分7.5~12.5g)兑水喷雾,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陆’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什么的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遵循六个原则,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时,尽早明确感染的病原菌,通过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选用抗生素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药物所达到组织器官的浓度以及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药品价格等多方面因素选用合理的抗生素。如果一种抗生素效果欠佳,可以联合另一种抗生素进行治疗,这样可以减少用药的剂量,并且可以提高疗效,降低药物的毒性和不良反应,同时有些疾病可以预防应用抗生素,比如在胃肠道胸腹部手术后可以预防应用抗生素。有些肝肾功能不全或者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一定要选用合理安全的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 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相同口服抗生素。
14 、重症感染者如用头孢他定及泰能可考虑经验治疗。在某些临床情况下也可考虑次强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这样可延长前者的抗菌性。
‘柒’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应有明确的诊断,确证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用抗菌药物指征。原则上应首先确定病原菌,然后根据药敏试验进行选择。如一时无法得到药敏试验结果时,也要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慎重选择。如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者应及时进行调整。 (2)按照患者的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哺乳妇、婴幼儿、老人等)及不同的感染部位(如中枢感染、骨髓炎、胆道感染等),结合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进行选择。 (3)选择适当的给药方案、剂量和疗程。根据该抗菌药物是属浓度依赖性还是时间依赖性而设计给药方案。例如氨基苷类抗菌药物目前普遍认为每日1次给药比分2次或3次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剂量应结合患者肝、肾功能情况来确定。疗程要足够以避免复发,一般应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严重感染可达4~8周。但感染情况和患者体质不同,疗程也可有差异。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是“安全有效”,抗菌药物应遵医嘱用药。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六大事项。(1)及早并尽可能地分离患者标本上的病原体,确定后做药物敏感实验。(2)熟悉抗生素的抗菌活性、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和不良反应,从药效学、药动学、安全性和经济性综合权衡利弊,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制定用药方案。(3)注意给药方法的合理性,调整给药方案。(4)注意特殊人群如新生儿、老年人、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正常者、营养不良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的选用药物品种、剂量、疗程的特殊性。(5)预防手术感染宜在术前2小时开始用药,一是使血浆药物浓度达到峰值的时间与细菌感染的机遇相逢,二是避免多次使用诱发细菌产生耐药性。(6)尽量不在皮肤与黏膜上使用抗生素。 查看更多答案>>
‘捌’ 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了解了滥用抗生素的危害之后,可能有的读者会问:“既然抗生素使用有那么多的问题,那我们不用它总可以了吧!”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合理的使用可以治病救人,滥用则会伤人致命,抗生素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还得明白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
对于治疗感染性疾病,抗感染药一直被广泛使用,尤其是抗菌药中的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类抗菌药使用率极高。这些药物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也各不一样,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想要全面透彻地了解它们确实不大容易,所以怎样合理使用抗菌药这个问题,我们只能是掌握一些必要的使用原则,了解一般性常识。药师提示*抗菌药属于处方药,故不建议作为家庭常用药储备!即使在药店购买仍需要有医师的处方,才能购买。
临床使用抗菌药的原则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有严格的规定,医师要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或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才能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的情况,即细菌药物敏感实验的结果而定。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会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特点,如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等,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和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尽量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部位的病原菌,医师会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联合用药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专家提示:有些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老年人或者儿童,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医师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所用药物、用药剂量和疗程。
家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是极不安全的,应遵从医嘱用药。了解你所用的是何种抗菌药不同的抗菌药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药效特性;不同的抗菌药的吸收、分布、代谢不同;不同的抗菌药有不同的不良反应和过敏的可能性。所以您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您所使用的是哪一类抗菌药物。一般来说,抗菌药物分为抗生素和化学合成类抗菌药,常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多黏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四环素类等等。化学合成类抗菌药有喹诺酮、磺胺类、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等等。
关注所用药的剂量和疗程药物的剂量和疗程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由于病情程度、患者个体差异,用药剂量和疗程要针对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3-4天。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需防止复发。由于老年人和儿童的体质特殊,需要密切关注用药剂量和疗程。由于药物的剂量、疗程的确定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直接关系,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了解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了解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更有助于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服用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致癌、致畸胎、致突变、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过度作用、首剂效应(指一些患者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等。这些反应有可能在用药过程中出现,并且导致身体其他损伤和不适。
应用抗菌药时须注意患者应用抗菌药前最好向大夫咨询以下问题:用药过程中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药效,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出现不良反应时如何应对在使用任何一种处方药物前,都应向处方医师提供详细的病史、过敏史,以供医师参考,尤其是抗菌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注意药物交叉过敏问题。患者口服、外用抗感染药产生身体不适后,请及时就诊让医师判断是否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并听从医师药师的指导,确定更安全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注射或输液时发生反应,如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寒战、面色苍白、皮疹、发热等,请及时叫护士做应急处理以避免患者休克。然后请医师判断是输液反应还是药物不良反应,并制定安全的给药方案,继续治疗。
使用抗感染药需注意的12个问题:
1.抗菌药、抗生素不是抗感冒药,并非所有的感染都需要使用抗菌药。抗菌药对病毒感染无效,病毒性流感使用抗生素预防是无效的。
2.抗菌药并不是越贵、越新就越好。抗菌药没有高级和低级的区别,只有使用时对症、不对症和安全、不安全的问题。
3.任何一种抗菌药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并非广谱就比窄谱的好。
4.使用抗菌药时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剂量(包括用药量和用药天数),这样才能使药物在血液里有足够的杀菌或抑菌浓度。
5.使用青霉素类(包括口服的)药物前必须要先做皮试。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药物有交叉过敏性,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应慎用头孢菌素,必要时做皮试。
6.口服抗菌药时,药物吸收可能会受到食物的影响,应根据具体药物的要求考虑服用时间。
7.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抗菌药应特别注意,应严格遵医嘱服用,有些药物应权衡利弊使用,应把胎儿和婴儿作为药物的潜在接受者考虑。
8.老人和儿童使用抗感染药应考虑身体代谢情况,由医师确定合适剂量和疗程。
9.抗菌药物不能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以防发生菌群失调导致的二重感染。
10.有些喹诺酮类抗感染的药物,18岁以下未成年人禁用。
11.静脉滴注抗菌药,能很快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但是并非所有的感染情况都需要输液。
12.应注意所使用的抗菌药和某些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如禁酒、禁食某些水果等。
(作者:陆进,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医师)
‘玖’ 如何正确使用抗生素抗生素的分类
抗生素是针对细菌、病毒微生物的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以及碳青霉烯类等。
感冒与抗生素
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引发的感冒占少数。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得多的生物,使用抗生素对病毒几乎没有作用。如果一感冒就选用抗生素,机体就易产生耐药性,用的抗生素越多,耐药性也就越强。当然已经确认为细菌性感染引起的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除外。
抗生素不可滥用
在生活中,有不少人一有炎症,就会服用抗生素。这种做法极不正确。如果用抗生素治疗菌性炎症,这些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引起人体内的菌群失调,造成抵抗力下降。生活中常发生的局部软组织瘀血、红肿、疼痛、过敏反应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及病毒引起的炎症等,都不宜用抗生素来治疗。
专家建议16岁以下的孩子不要服用氟派酸,因为会影响骨骼等的发育;孕妇在使用抗生素时也一定要权衡利弊。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一定要慎用抗生素。否则,受害的是我们自己。
抗生素以前叫抗菌素,它是从某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提取而得。
一般只要用很低的浓度,就可以对许多细菌、霉菌、霉形体、立克氏体
等起抑制生长甚至杀灭的作用。
抗生素的种类很多,目前国内在医学和兽医日常应用的抗生素不少
于几十种。不同的抗生素对病菌的作用原理不尽相同:
1.有的抗生素是干扰细菌的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因缺乏完整的细
胞壁,抵挡不了水份的侵入,发生膨胀、破裂而死亡。
2. 有的抗生素是使细菌的细胞膜发生损伤,细菌因内部物质流失而
死亡。
3. 有的抗生素能阻碍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使细菌的繁殖终止。
4.有的抗生素是通过改变细菌内部的代谢,影响它的脱氧核糖核酸的
合成,使细菌(还有肿瘤细胞)不能重新复制新的细胞物质而死亡。
抗生素种类多,可按它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也可按抗菌的范围(抗
菌谱)分类;此外,还可将它们分为繁殖期杀菌抗生素、静止期杀菌抗生
素、快速制菌抗生素和慢效制菌抗生素等。
在目前治疗实践中,通常是采用将抗生素按抗菌的范围分类,即将种
类繁多的抗菌素区分为抗革兰氏阳性细菌抗生素、抗革兰氏阴性细菌抗生
素和广谱抗生素,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细菌都有抗菌作用;此
外,将某些专一抑制或杀灭霉菌的抗生素,列为抗真菌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