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治疗方法 > 脑出血急症中医治疗的方法

脑出血急症中医治疗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05 21:31:47

① 中医怎么医治脑干出血

指导意见:
你好,脑出血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止脑疝形成,降低增高了的血压以防止进一步出血。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应在当地进行抢救,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以免加重出血;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除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③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控制高血压,降低增高了的血压是防止进一步出血的重要措施,但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以防供血不足。一般以维持在20.0~21.3/12.0~13.3kpa(150~160/90~100mmhg)为宜。

② 脑出血中医也可以治疗吗

脑出血人群中医治疗非常重要。如果出血量比较多,能手术的情况下,要积极采取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取中医药和针灸的治疗,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脑水肿,而且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比如采取活血化瘀的方法,可以促进瘀血吸收,采用利水方法可以促进水肿吸收,同时可以用中药方法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的发生以及体温控制,用针灸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语言不利的恢复。所以脑出血人群在西医积极治疗的同时,中医药和针灸早期的介入,对病人总体的恢复有积极意义。

③ 脑溢血怎么治

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三、西医治疗
四、中医治疗
五、进一步治疗
大脑出血血肿超过40ml,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六、恢复期治疗
脑出血恢复期治疗与脑血栓形成同,原则上应尽早开始。

西医治疗
1.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可选用一种或两种交替。
30%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注意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0%复方甘油 50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速尿20 ~4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2.降压药:如收缩压在20OmmHg以上时。可使用25%硫酸镁10ml,肌注。
3.护胃,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下列一种:
西米替丁0.2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气血瘀滞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二便失禁,颜面潮红,呼吸气粗,口臭身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活血止血。至宝丹、羚羊角汤加减。
2.风痰湿阻,气滞血瘀证:神志不清,喝僻不遂,面白唇暗,痰涎壅盛,静而不烦,四肢欠温,舌白腻,脉沉滑缓。豁痰熄风,辛温开窍,行气活血。涤痰汤、苏合香丸加减。
后遗症期中医治疗
半身不遂:
1.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肢体偏废,软弱无力,面色萎黄,或见肢体麻木,舌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脉细涩或弱。益气,活血,通络。代表方:补阳还五汤加减。
2.肝阳上亢,脉络瘀阻:半身不遂,患侧僵硬拘挛,兼见头疼头晕,面赤耳鸣,舌红苔黄,脉弦硬有力。平肝潜阳,熄风通络。代表方: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加减。
语言不利:
1.风痰阻络证:语言窃涩,肢体麻木,脉弦滑。核风除痰,宣络通窍。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2.肾精亏虚证: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音暗失语。滋阴补肾利窍。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
3.肝阳上亢,痰邪阻窍: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口苦面赤,胸脘痞闷,呼吸气粗,痰声漉漉,舌红苔腻,脉弦滑。清肝化痰熄风。代表方:天麻钩膝饮加减。
口眼㖞斜:
祛风,除痰,通络。代表方:牵正散加减。
二、针刺治疗
对中风脑出血闭证取督脉、十二井穴为主,用毫针泻法及三棱针点刺井穴出血。可选:人中、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对脱证则用艾炷灸之,可选关元、神阙(隔盐灸),壮数宜多;半身不遂者初病可单刺患侧,久病则刺灸双侧,初病宜泻,久病宜补,选肩髃、曲池、合谷、外关、环跳、阳陵泉、足三里;口眼斜㖞者初起单取患侧,久病可取双侧,先针后灸,选地仓、颊车、合谷、内庭、承泣、阳白、攒竹等穴。
三、单方验方
1.安宫牛黄丸 每次 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2.龙琉醒脑颗粒剂 每次1包,每日2~3次,口服或鼻饲,7日为一疗程。

④ 脑溢血应该采用怎样的医治方法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脑溢血的治疗原则是安静卧床,脱水,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并且防止继续出血,并且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维持生命功能,防治各种并发症以挽救生命。同时应针对脑出血的病因,如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等进行治疗。急性期过后血压持续升高者,应系统抗血压治疗。

⑤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3.调整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降压治疗的原则是:
(1)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在收缩血压超过24~26.66kPa(180~200mmHg)时,可考虑适当地降低血压,以预防进一步出血,但对脉压过大的患者则须谨慎降压。
(2)血压要控制平稳,使24h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降压治疗不能过于追求快速的降压效果,或反复、大量、甚至联合使用多种强效的降压药物。常用利舍平(利血平)0.5~1mg,肌内注射,25%硫酸镁10mg深部肌内注射,6~12h可重复使用。也可用如转换酶抑制剂等其他口服降压药物或加用利尿药,但强烈扩张血管的药物应慎用或不用,当患者对降压应答完全不敏感时,则须注意颅内高压所致的血压增高。
(3)降压不要过快,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将血压降低到上述水平或略高而又没有脑缺血的不适症状为宜。多数认为应将血压稳定在20~21.33/12~13.33kPa(150~160/90~100mmHg)左右,最好维持在比患者原有血压稍高的水平。
(4)在使用脱水、利尿药等进行降颅压、抗脑水肿治疗的同时,必须严密观察血压、周围循环及水、电解质平衡状况。特别是呋塞米(速尿),能间接地使脑组织脱水及通过抑制水肿组织中的钠进入细胞内,而减轻脑水肿,其作为救治脑水肿患者的脱水剂已被广泛地应用,但连续大剂量地使用该药所造成的血压持续下降,血容量骤减和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5)在应用降压药物同时,应注意观察血压的变化。血压过高时,应抬高床头约30°~45°。血压接近正常时.将床头放低。如血压持续过低,应适当用升压药以维持上述水平。
4.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防止脑疝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脑出血后,脑水肿逐渐加重,常在6h开始出现水肿。3~4天内达高峰,半个月后逐渐消退。脑水肿的结果是颅内压增高,甚至导致脑疝发生,因此控制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应及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脑水肿。临床上有指征使用脱水剂时,一般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除非患者清醒,颅内压增高不严重又无呕吐,可选用口服药。在静脉注射或口服困难时,也可考虑直肠滴注,可用20%甘油或30%甘露醇。在严重失水又有颅内高压时,可试行颈动脉内注射甘露醇40~60ml,可达到脑组织脱水而对全身影响较少。同时,必须根据颅内压增高的程度和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来考虑选用脱水剂及其剂量。在昏迷较深或出现脑疝早期征象时,须用强脱水剂。通常应选2~3种交替使用,如20%甘露醇、呋塞米(速尿)、甘油类制剂。有心或肾功能不全者,常须先使用呋塞米(速尿)。胶体液,如20%或25%的人血白蛋白,可防止血容量减少,避免低血压。
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脑水肿。肾上腺皮质激素中以地塞米松抗脑水肿作用最强,特别对血管源性脑水肿,常用量10~15mg加入葡萄糖液中或甘露醇中,静脉点滴,1~2周内减量至停用,激素的作用比较缓慢,由于脑出血的昏迷者多易合并消化道出血和肺部感染,可能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加重或掩盖病情,加上激素降低颅内压作用缓慢,不能迅速抗脑水肿,故不主张常规使用,尤其是有糖尿病、高血压、溃疡病者应慎用或禁用。因易诱发应激性胃出血,应同时用胃黏膜保护药。
5.止血药的应用脑出血的患者是否应用止血药,至今看法不一,各种止血药主要能阻止脑实质毛细血管出血或渗血,对于动脉破裂所致的出血的作用不能肯定。
盲目应用止血药,对有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有可能增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心肌梗死或肾动脉血栓的危险。所以有人反对用止血药,对有消化道出血者可用止血药,但要经常检查凝血功能,在有关化验指标的监护下短期用药。对于脑出血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隙者,可考虑应用适当的止血药物治疗,以预防再出血。
6.人工冬眠降温疗法人工冬眠疗法可以降低脑的基础代谢率,减少耗氧量,使脑对缺氧的耐受力增高,从而改善脑缺氧状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组织有保护作用,也可减少或避免发生再出血。
(1)早期低温:尽量在发病6h内给予,超过7~8h脑保护作用较差。降温时间不超过48h。若并发高热可延长时间。
(2)降温方法:目前降温方法很多,设置先进的低温室有必要。如条件有限,可采用头部冰帽+大动脉冰敷+药物的方法。
(3)逐渐复温原则:先停用药物,再撤冰敷,最后撤除冰帽,即可在8~12h内完成;这种短期低温很少有并发症,部分出现肌颤和烦躁,可用给予阿曲库铵(卡肌宁)25mg或安定10mg。
7.手术治疗由于C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已使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变得迅速、准确,随着显微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技术的发展,手术精确性提高,对脑组织的创伤已大大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不断拓宽。
一般认为,血肿在发病后6h内形成,出血后8~24h水肿达高峰,在这之前清除血肿,可能获得较好的功能恢复。早期手术不但可以及时清除血肿,解决颅内高压,而且减轻血液分解物对脑组织的破坏,对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1)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迄今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患者年龄不是特别大,重要脏器功能较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深昏迷、消化道出血、去皮质强直、双瞳孔缩小及中枢性高热等,并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①出血量在20ml以上者。②丘脑或基底核区血肿。③破入脑室者如影响脑水循环应尽早行脑室穿刺引流,同时腰穿1次/d,每次放脑脊液10~20ml,直至病情平稳,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引流管保持1周左右。④血肿累及脑干以及高龄或脑疝者不宜手术。⑤术前血压过高者可先降血压。⑥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破裂者应慎重。⑦小脑半球出血量在20ml左右者。⑧内科保守治疗不见好转,病情逐渐加重,或出现脑疝先兆。
(2)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往人们认为脑出血患者早期病情危重,手术危险性大,有再出血的危险,手术应在24h后进行。近年来研究表明,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在出血半小时形成血肿,3h内血肿周围水肿尚未形成,6~7h出血停止并出现血肿周围水肿,紧靠血肿的脑组织坏死,出现不可逆损害,12h达到中度水肿,24h达重度水肿,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多数学者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即发病6~8h内即行手术能赶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发生水肿前,这样既可缓解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又可避免脑水肿的发生,打破出血后血细胞分解、脑组织水肿等一系列继发性改变所致的恶性循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一般以出血后3天内手术为宜。对于出血后超过20天者是否采用穿刺,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手术方法:常用清除血肿手术的方法有:①神经内镜治疗技术;②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③骨瓣或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④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⑤脑室引流、血肿溶解术。
8.脑出血的恢复期治疗恢复期治疗的目的是促进瘫痪肢体和语言障碍的功能恢复,改善脑功能,减少后遗症以及预防复发。恢复治疗的时机是在脑部病变基本稳定,脑水肿、颅内高压的临床症状消退,受损的脑功能逐渐恢复时。此期除了原有的内科治疗外,重点应在改善脑血循环和促进营养代谢方面,应注意逐渐选用扩张脑血管的药物。药物作用要缓和,开始用低剂量,逐渐增加至治疗量,也可由一种逐渐增加药物种类。在恢复期的另一重要的治疗措施是康复治疗,尤其是偏瘫、失语症等神经功能缺损较重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有步骤地进行,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显着减少致残。
(1)防止再出血:再发性脑出血是脑血管疾病幸存者中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宋德根等报道再发性脑出血的间隔时间在3个月~5年,占同期脑出血的19.5%(58/297)。首次发病后1年内再发者37.9%,2年内再发者75.8%,3年内再发者93%,即绝大多数患者在3年内再发。
关于再出血的诱因,Passeros等用联合变量分析表明,再发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高脂血症、吸烟、重度饮酒及糖尿病没有明显关系,而关键是未能控制的高血压和血管淀粉样变。
国内宋德根等研究结果认为:再发出血的诱因多为高血压,其次为情绪改变,如激动、悲伤,糖尿病。老年人再出血往往有TIA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史,高脂血症再出血者较少。因此,积极控制高血压,合理治疗糖尿病,并注意情绪的自身调节,生活要规律,饮食要适度,及时治疗便秘,是预防再发性脑出血的重要环节。关于再出血的转归,宋德根等报道58例均以内科治疗,好转29例,死亡29例,各占患者数的50%。
(2)药物治疗:
①钙通道拮抗药: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缺血、缺氧,病灶内神经细胞处于钙超载状态,应用钙通道拮抗药能减轻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供应。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尼达尔),20~40mg,3次/d;或尼莫地平(尼莫通),30mg,3次/d;桂利嗪(脑益嗪),25mg,3次/d。低血压、脑水肿明显、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②脑代谢赋活剂:可选用促进神经代谢药物,如吡拉西坦(脑复康)、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脑活素)、γ-氨酪酸、泛癸利酮(辅酶Q10)、维生素B族、维生素E以及扩张血管药物等,也可选用活血化瘀、益气通络等方剂。
(3)饮食控制:
①应供给营养丰富和易于消化的食品,满足机体对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总热能的需求。
②多饮水及常吃半流质食物,由于瘫痪患者常有害怕尿多而尽量少饮水的心理,这对患者是不利的。日常膳食中也应有饭有汤,尤以常食粥为宜,也可适当吃点咸菜,以便多饮些水。对少数不愿饮水者,可适当吃一些多汁的新鲜瓜果,以预防便秘及泌尿系感染性疾病发生。
③注意膳食中纤维素供给。食物不可过于精细,以预防便秘的发生。忌浓茶、酒类、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④应控制食盐、胆固醇摄入,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品。
(4)康复治疗:
①被动运动和按摩:当患者肢体没有肌力时,应以被动运动为主,动作要轻巧、缓和,逐个关节有节奏地进行,保证所有关节全范围的活动。每天应作2次,每次3遍。以维持关节和软组织的运动功能,防止由于挛缩使运动范围受限,同时关节挛缩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康复的难度。当患者肢体出现功能后,逐渐转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结合。被动运动应特别注意患侧肩关节的外展、外旋活动,防止肩关节挛缩疼痛。
②主动运动:患者肢体有肌力后,应及时开展主动运动。
床上主动活动及起坐训练:有些脑血管病患者最初将自身看作整个肢体的瘫痪,而不仅仅是一侧瘫痪,感到全身完全无力。克服这种感觉的方法首先是帮助患者学会运用健侧肢体在床上移动身体,同时可作仰卧位的肢体伸屈动作。患者是在清醒状态,应当及早抬高床头。对此耐受较好时,坐在床上作肢体功能锻炼,如拉绳拉物,练习仰卧起坐,仰卧伸手、抬腿使紧缩的肌肉被有力地牵拉,以增加活动范围。
床边锻炼:应逐渐使患者学着在床边坐起来,方法是患者可蜷缩其健侧,而后用健侧下肢置于患侧下肢之下,使患肢从床边往下放,用健侧上肢支撑着坐起来。此时患者是利用视觉传入和健侧上肢的本体感觉传入进行充分地学习和训练坐位平衡,学会坐位平衡后,进行站立平衡的学习就容易多了。
站立锻炼:能在床边锻炼后,及时创造条件达到扶人拐自立或靠墙自立,继而离床在室内外活动。
③物理疗法和针灸治疗。
④医疗体育疗法:机体的协调是由于频繁而多次重复训练产生的,当肢体瘫痪后就会使协调丧失。所以,每完成一个复杂的协调运动之前,必须具有执行每个简单分解动作的能力。只有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持久的重复训练才能使这些肌肉成为正常活动的一部分。对瘫痪的肌群通过主动-辅助、主动、主动抗重力及抗阻力等运动而使每一组肌肉得到进步,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多次的重复体育锻炼,会使肢体的功能逐渐协调。
9.脑血管病的卒中单元治疗模式
(1)什么是卒中单元:卒中单元(strokeunit)是一种卒中治疗管理模式,是指为卒中病人提供相关的系统性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生、专业护士、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语言训练师和社会工作者。
从以上概念可以把卒中单元的特点概括为:
①针对住院的卒中病人,因此它不是急诊的绿色通道,也不是卒中的全程管理,只是病人住院期间的管理。
②卒中单元不是一种疗法,而是一种病房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并不包含新的治疗方法。
③这个新的病房管理体系应该是一种多元医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caresystem),也就是多学科的密切合作。
④病人除了接受药物治疗,还应该接受康复和健康教育。但是,卒中单元并不等于药物治疗加康复治疗,它是一种整合医疗(integratedeare)或组织化医疗(organizedcare)的特殊类型。
⑤卒中单元体现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它把病人的功能预后以及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作为重要的临床目标,而不像传统病房的治疗只强调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影像学的改善。
(2)卒中单元可分为以下4种基本类型:
①急性卒中单元(acutestrokeunit):收治急性期的病人,通常是发病1周内的病人,在这种卒中单元中强调监护,病人住院数天,一般不超过1周。
②康复卒中单元(rehabilitationstrokeunit):收治发病1周后的病人,由于病情稳定,更强调康复。病人住院数周,甚至数月。
③联合卒中单元():也称完善卒中单元(comprehensivestrokeunit),联合急性和康复的共同功能。收治急性期病人,但住院数周,如果需要,可延长至数月。
④移动卒中单元(mobilestrokeunit):也称移动卒中小组(mobilestroketeam),此种模式中没有固定的病房,病人收治到不同病房,一个多学科医疗小组去查房和制定医疗方案,因此没有固定的护理队伍。也有作者认为,此种形式不属于卒中单元,只是卒中小组(stroketeam)。
(3)所有卒中病人都应该接受卒中单元治疗:卒中单元是卒中医疗的常见方式,建立卒中单元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强调所有的病人都必须收治到卒中单元进行治疗。
为了推行卒中单元,各个国家的卒中指南都强调了急性期病人应该收入卒中单元,其中近年出版的英国皇家医学会指南(2000)、欧洲卒中促进会指南(2000)、美国卒中协会指南(2003)尤其强调收治(如卒中单元、康复早期介入、多元医疗小组)的必要性。
2002年我国启动的北京组织化卒中医疗工程(,BOCSS)项目的运行,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卒中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向国际体系靠近。
(二)预后
出血量较少且部位较浅者,一般1周后血肿开始自然溶解,血块逐渐被吸收。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现象逐渐减轻,患者意识也逐渐清醒,最终少数患者康复较好,多数患者则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和失语等。
1.预后较差的因素
(1)血肿较大,严重脑组织破坏,已引起持续颅内压增高。
(2)意识障碍明显。
(3)上消化道出血。
(4)脑疝形成。
(5)中枢性高热。
(6)去皮质强直。
(7)70岁以上高龄患者。
(8)有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的并发症。
(9)复发性脑出血。
(10)血压过高或过低、心功能不全。这些患者可危及生命或留有严重的肢体瘫痪或长时间意识障碍。
2.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
(1)一般年龄大,病死率高。因此,对于老年脑出血的治疗,应采取积极慎重态度。
(2)基础疾病重和有合并症的病死率高。既往有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肺气肿等,其重要脏器储备功能差,应激和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在治疗及发病过程中并发感染,电解质、酸碱失衡,低血容量状态及医源性因素等,严重影响了各主要脏器的正常代谢,使其功能下降。
(3)感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
(4)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是病情凶险的重要标志。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增高。对于有胃病史,尤其是血肿破入脑室者,后者可能是导致上消化道出血最危险的因素。
(5)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脑室积血情况明显相关,出血量越大,对周围脑组织压迫越严重,脑水肿及颅内压升高越明显,容易造成中线结构偏移,脑干受压,导致脑疝形成而死亡。
(6)第三、四脑室积血较多者会引起中脑导水管阻塞,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加剧颅高压和脑水肿。同时血性脑脊液还可直接刺激丘脑下部,引起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高热、上消化道出血、脑心综合征、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
(7)第四脑室积血还可引起四脑室扩张,直接压迫脑干,导致脑疝或呼吸骤停。
(8)血肿破入脑室者病死率较未破入脑室者明显增高,全脑室铸型病死率更高。如血肿破入脑室,血凝块阻塞脑脊液通路,应行血肿清除加脑室持续引流,可使病死率大大降低。
(9)脑出血早期的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因此,迅速有效解除脑受压及急性颅高压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当因出血和(或)水肿引起占位效应加重,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恶化时,需采用积极治疗措施。
(10)综合治疗措施:在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降低病死率,除积极治疗原发病,还应综合治疗,补足每天的热量,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维持呼吸、血容量及心肺功能稳定,血压的调控亦是很重要的。

⑥ 请问对高血压引起脑出血有哪些中医疗法。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自发性脑实质内出血。

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原因。

其它原因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动脉炎、血液病、应用溶栓抗凝药后、淀粉样血管病及脑肿瘤。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出血的机理

高血压如超过脑小动脉平滑肌的最大收缩能力,血管就被动扩张,平滑肌和内膜受损害,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入导致小动脉纤维素性坏死,小动脉平滑肌可透明性变,小动脉壁变薄膨出成微小动脉瘤;小动脉壁和微小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是引起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

脑出血的脑部损伤机制

脑内血肿压迫周围脑组织,使其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升高,阻碍静脉回流,又更加重脑缺血,与脑水肿、颅内高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脑疝和继发脑干出血而危及生命。

脑出血多为单独的出血灶。血肿挤压周围的脑组织,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及组织移位,导致天幕疝、小脑扁桃体疝,前者压迫脑干,使脑干继发出血、坏死,是脑出血常见的致死原因。出血数月后血肿即有自溶现象,末期可成为囊腔,称为中风囊,腔内可见黄色液体。

以下是脑出血致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脑出血继发脑干出血:在分析剖检的52例大脑出血中,39例(75%)有继发脑干出血,其中中脑出血血12例(30.8%),桥脑出血9例(23.1%),中脑桥脑均有出血18例(46.1%)。

继发脑干出血的机制:①血液由大脑出血灶沿传导束下行注入脑干7例(18%),呈索条状,多沿锥体束流入中脑基底部。②人脑出血灶破坏丘脑,直接延及中脑者2例(5.2%)。③大脑出血灶破入脑室,导水管扩张积血,血液进入导水管周围灰质,共8例(20.5%)。 ④脑干小血管出血,共25例(64.1%),多呈点片状出血,有的孤立存在,有的融合成片。镜下可见出血灶中有管壁破坏的动脉,故基本上为小动脉出血。此外还可见某些血管充血、水肿区界限相当明显,与旁正中动脉或长、短旋动脉分布区一致,甚至在某一血管分布区,既可见明显的充血水肿,又可见动脉出血,这更证实为动脉出血。另外,在导水管与第四脑室周围,有时可见静脉淤血,偶见静脉周围有少许出血。

继发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出现昏昏迷早且重,39例中38例(97%)在发病24小时内昏迷:血压相对较高,39例 中31例(79.5%)的最高收缩压达 200mmHg以上,而无脑干出血组仅 46.1%(6/13),P<0.05;眼位改变多,占53.85%,表现为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无脑干出血组仅有10%;存活期短.本组39例中 29例(74.4%)在48小时内死亡,无脑干出血组仅30.8%(4/13),说明脑干出血是促进脑出血死亡的原因之一。

(2)脑出血继发丘脑下部损伤:① 丘脑下部的解剖特点:丘脑下部包括丘脑下沟以下的第三脑室壁及室底上的一些结构,其中含有15对以上的神经核团,数以万计的神经分泌细胞,如位于第三脑室壁上的室旁核、空周围核、腹内侧核、背内侧核等,丘脑下部长约 1cm,重约4g,约为全脑重量的3‰.但机制复杂,与植物神经、内脏活动.内分泌、代谢、情绪、睡眠和觉醒均有关。该区还有以下特征: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较脑的其他部分多一倍以上,且该处血脑屏障不够健全,有较高的通透性,故在缺氧、中毒,颅压增高、感染等损伤时易出现水肿和出出血等改变;漏斗柄是丘脑下部与垂体间的神经纤维联系,当其受压、肿胀、出血时,该联系即遭到破坏。②丘脑下部损伤的临床症状:脑出血引起颅内压增高,出现占位效应,致使丘脑下部受压,垂体柄水肿、移位、扭曲等,加以继发脑室出血损伤第三脑室壁均累及丘脑下部,出现症状,常表现为出血性胃糜烂或溃疡,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急性肺水肿,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中枢性高热,大汗淋漓等。

(3)脑出血继发脑疝;脑出血可以并发天幕疝,中心疝、枕骨大孔疝、蝶骨嵴疝、扣带回疝及小脑上疝。后三者一般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剖检时发现;前三者临床症状明显,多为症状加重或致死的原因。天幕沿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中心疝时双侧瞳孔均小呼吸不规则。其病理标志为:①赤质、红核向下移位,②第三脑室向下移位,(3)丘脑下部及上部脑干向下移位。出现中心疝时,则很可能发生枕大孔疝,呼吸心跳解离,至死亡。

脑出血临床表现和病理过程取决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多少。多数病人动态下突然发病, 起病急骤, 常伴头痛、呕吐, 这是因颅内压骤然升高所致。病情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达到高峰, 严重者出现意识丧失, 存在生命危险。因此, 内科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颅内压、脑水肿及控制血压,同时正确处理窒息、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心脏症状等并发症。本文讨论了脑出血的急性期治疗,着重于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脑出血急性期指发病的3~4周。抢救脑出血的三大原则是管理血压、管理脑压、处理合并症。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情绪紧张,保持安静,注意头部抬高15~20度。昏迷患者取半侧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给予间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并预防发生呕吐后误吸等,严格按昏迷患者处理常规进行处置。

1 管理血压
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多在脑实质内的穿支小动脉(豆纹、豆丘)。由于长期的高血压使脑内小动脉扩张,形成微动脉瘤或小动脉管壁的纤维样坏死,所以当血压急骤升高时易引起小动脉破裂而出血。长期高血压致小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平滑肌层变性坏死,在压力和血流急骤变化时,一处小动脉出血可引起严重的血管反应出现周围多处出血融合,形成血肿或出血的散在分布。应将血压控制在180/100mmHg以下,不应太低,否则会造成供血不足后脑损伤等不可挽回的后果。
最常见的出血部位是内囊, 患者表现昏迷、嗜睡或清醒,除血压明显升高外,出现典型的三偏症状(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出血量大并破入脑室者昏迷加深,出现脑水肿、脑疝,病情危重,预后极差。

2 管理脑压
脑水肿是脑出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致命因素之一。脱水治疗一般不少于15天。对于出血量大于50~70ml、年龄70岁以下的患者,手术清除血肿或局部钻孔抽吸治疗也是积极可行的措施。立体定向引流一般在3天后注射尿激酶。

3 处理并发症
脑出血后由于植物神经中枢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可导致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水电解质紊乱等多种临床并发症,加之患者多数有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从而极易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的脑出血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如下:
3.1发热
脑出血患者可出现发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1)感染性发热: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此外,肺部感染还可源于机械辅助呼吸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
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如下:①患者白天尽可能抬高床头30度,进食时则为90度。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与深呼吸,饮水不要用吸管。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取侧卧位并将口角放低,或取仰卧位,以利咽部分泌物的排出。对昏迷呕吐患者,呕吐后应将口腔内异物用床边吸引器吸干净,以防吸入气管。②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并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度持续2小时,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勿进食。拔管时要注入少量气体,以免管头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③加强呼吸道护理,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更应重视吸痰问题,并发肺炎患者痰多如果不能彻底吸出,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亦不能使肺炎得到满意控制。④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⑤积极治疗脑出血,控制脑水肿,争取早期恢复意识,以利肺部感染早期控制。⑥如已有肺部感染,则必须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并发呼吸道感染多为医院内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见(50%~60%),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葡萄球菌约占10%,肺炎球菌较少见(5%)。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经验用药为:氨基糖苷类+半合成青霉素(广谱)或头孢菌素类;依克沙+羧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脑出血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感染细菌多为寄居于皮肤黏膜的革兰阴性杆菌。长期留置导尿(1周以上)者应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为减少泌尿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导尿,如确需导尿时应严格消毒,并采用消毒封闭引流系统。无症状的菌尿症一般不必治疗,以免引起耐药菌寄殖。有症状者可依据分离的病原菌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多数菌尿症在导尿管拔除或加用抗生素后消除。一般泌尿道感染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氨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类菌素+氨苄青霉素。
(2)中枢热: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或重型脑干梗塞。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以上,患者无汗,躯干皮温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肠等。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使用解热药需慎重,防止虚脱。条件许可又有适应证时,可选用亚低温疗法。有报道,中枢性高热与脑内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有关,故使用该受体的激动剂溴隐亭可能有效。
(3)脱水热:系由于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而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过度还可导致患者因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了脱水热的发生。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增大,应考虑到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整脱水剂量,其次也可进行物理降温。
(4)吸收热:主要见于出血性脑卒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系血液吸收过程中,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各种产热因子而引起的发热,常见于发病后的第1~2周内,以低至中度热居多,不伴有感染中毒征象和下丘脑受损症状,处理可采用物理降温。
3.2呼吸系统并发症
脑出血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除呼吸道感染外,还有神经源性肺水肿(NPE)。NPE是由于下丘脑受损而引起大量的交感神经物质释放,周围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血液从高阻力的周围循环转移到阻力低下的肺循环,结果使肺动脉内液体静压升高而损害毛细血管,液体渗出到肺泡内。近年的研究表明,NPE主要是由于血氧过低引起。NPE发生率与脑出血的病情密切相关,出血量大、病情重者NPE发生率高。NPE多呈暴发性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多数在24小时内死亡,应及早给予高浓度吸氧。近年推荐应用的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化,可迅速降低周围和肺动脉压力,对NPE有良好效果。多巴酚丁胺治疗可提高心肌收缩力,同时也能加快心脏的血流,往往是NPE治疗的首选药物。
3.3 消化系统并发症
主要是上消化道出血,它是脑出血严重并发症之一,特别多见于脑干出血,常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即病情越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越高。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可达半数以上。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变包括溃疡、黏膜出血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慢性溃疡急性发作等。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时间以脑出血后第1~2周居多。
上消化道出血防治的重点是保护胃黏膜,降低和中和胃酸,使胃pH控制在4以上和积极治疗脑出血。具体措施如下:
(1) 纠正供氧不足:改善机体的氧供,首先要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与肺的交换功能。在危重的脑出血患者应注意氧的供给。
(2)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上消化道出血虽是胃局部的表现,但它是全身反应中的一部分,内稳态对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应维持合适、有效的血容量,但水过多将引起心、肺的损害。动脉的pH值也将引起胃黏膜pH值的改变,酸血症能增加胃黏膜的酸度。因此,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也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之一。
(3) 及早给予营养支持: 胃黏膜需要能量以再生、分泌黏液保护黏膜。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胃肠道恢复、刺激内脏与肝循环、改善黏膜血流、预防黏膜内酸中毒与渗透障碍等作用。脑出血病人,可及早给予肠内营养,在24~48小时内应用配方饮食,从25ml/h逐渐增至100ml/h,并增加谷胱甘肽、维生素E与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剂,饮食纤维可改善结肠黏膜的营养以预防肠源性感染,每日的需要量应在10g以上。在不能口服时,肠外营养中增加谷氨酰胺也将有利于胃黏膜的生长,并为胃黏膜提供必需的能量。
(4) 止血剂:可使用安络血、立止血等药,也可用冰水100~200ml加去甲肾上腺素4~8mg胃内灌注。
(5) 手术:上述止血措施无效时,应及早行内窥镜检查,试行镜下止血,或外科手术治疗。
此外,需严密观察病情,了解呕吐物和大便情况,注意神志变化和肢体皮温色泽;监测血压和脉搏,定期复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球压积等;做好胃管的护理,每次注药或进食前应回抽胃液肉眼观察,必要时行潜血检查。

脑梗塞脑溢血

*首先需要卧床休息,要有乐观开朗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要有充分的信心,与我们密切配合,积极治疗,早日康复。

*有的患者会出现一侧或双侧手脚不能活动、无力,或者出现暂时性的不能说话,可能在日后生活中有一定影响,您对自己的疾病要有正确认识,只要及早药物控制,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和语言康复训练(如数数、看图说话等),并持之以恒,这对瘫痪的手脚及语言功能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饮食上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食物,如鱼类、豆制品、五谷、黄豆等,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如浓茶、咖啡、油炸食物),多进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面肌瘫痪者,可进半流质,如奶糊、粥,进食时需向健侧(无面瘫处)输送食物,喂食速度要慢,避免病人呛咳,造成窒息。如病情危重,吞咽困难,医生会予以插胃管,给予鼻饲流质,保证营养供给。

*患者因为肢体受疾病的影响出现对冷热刺激感受迟钝,所以提醒家属禁忌在天冷时用热水袋等暖具帮助取暖。否则会造成烫伤等严重后果。

*病员肢体活动不利伴大小便失禁,注意保护皮肤,每次便后清洁肛周会阴皮肤,保持干燥,可适当涂抹爽身粉,每二小时护士会予病人翻身、拍背,避免瘫痪肢体皮肤长期受压坏死,发生褥疮。

*发病后1~2周内,病情基本稳定时,可及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每日三次,每次10~20次不等,进行按摩、被动活动,可防止关节粘连、肌肉萎缩。以后可增加锻炼次数,帮助尽早康复。

锻炼方法

*开始时做深呼吸及简单的主动运动,着重偏瘫一侧手脚的伸展运动: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弯曲。
*运动间隙用枕垫、木架维持肢体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
*可逐步增加坐、立、行走练习,进行正确步态行走、上下楼。注意加强保护,防止跌伤等意外。
*上肢活动功能初步恢复后,着重做爬墙、抓放物品、盘核桃等运动,加强自理能力练习:进餐、梳洗、穿脱衣等。
*情况进一步好转,可进行写字、编织、园艺等劳动治疗。

如何与失语患者沟通?
1).说话时用短而清楚的句子,速度比正常缓慢一点。
2).鼓励说话,不要强逼,发问时用简单直接的问题,使病人能答“是”或“不是”。
3).对于有严重沟通问题者,可以用手势及面部表情表达你的意见,亦可鼓励病人用手势去沟通。
4).每次与病人交谈时,要给予足够时间让他思考、组织说话内容。
5).用他熟悉的名称及术语跟他交谈。

什么是脑溢血?用医学术语来说,就是排除外伤性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诱因。如果有人突然剧烈头疼、头昏伴恶心、呕吐,手、脚活动不利或突然间不能说话,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血压升高,就可能发生了脑溢血。
健康宣教
1.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特别是发病2周内,应尽量减少探望,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避免各种不良情绪影响。
2.绝对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向左右转动,应避免过度搬动或抬高头部,四肢可在床上进行小幅度翻动,每2小时一次,不必过分紧张。大小便须在床上进行,不可自行下床解便,以防再次出血的意外发生。
3.有些病员会出现烦躁不安、躁动的症状,对这样的病员我们会采取约束带、床档等保护措施,这样可防止病员自行拔除输液管或胃管、坠床等不必要的意外。可能有些家属于心不忍,我们理解家属的心情。一旦病情稳定,不再烦躁后,我们就会立即撤离对躯体的约束,但床档还需时时加护,特别是有气垫床的病人,严防坠床。希望大家能配合。
4.病程中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例如头部胀痛、针刺样痛、剧烈疼痛等,这是最常见的症状。我们会予以合理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好转,头疼会逐渐消失,因此您不必过度紧张,要学会分散注意力。如在治疗过程中,仍觉得痛得很厉害,不能耐受,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医生能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5.老年病人,心脑血管老化、脆性程度高,季节变化易诱发疾病。长期卧床易肺部感染,痰多不易咳出,药物祛痰,加强翻身、拍背,使痰液松动咳出,减轻肺部感染。无力咳痰者,采取吸痰措施,望能配合。
6.长期卧床,皮肤受压超过2小时,易发生褥疮,应加强翻身。按摩受压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肢体放置功能位,防畸形。
7.饮食:要营养丰富、低脂、清淡软食,如鸡蛋、豆制品等。进食困难者,可头偏向一侧,喂食速度慢,避免交谈,防呛咳、窒息。
8.保持大便通畅,可食用香蕉、蜂蜜,多进水,加强适度翻身,按摩腹部,减少便秘发生。病人数天未解便或排便不畅,可使用缓泄剂,诱导排便。禁忌用力屏气排便,防再次脑出血。
9.恢复期据医嘱摇高床头10~15○,后按耐受及适应程度逐渐摇高床头至半卧位,每天30分钟、1~2小时不等。
10.高血压是本病常见诱因。服用降压药物要按时定量,不随意增减药量,防血压骤升骤降,加重病情。
11.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监测血压、血脂等,适当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脑溢血病人的饮食

病人除需药物治疗外,合理调配饮食对康复也具有重要作用。

中风病人病情如已稳定,但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饮食,将易消化的流汁状饮食,如浓米汤、豆浆、牛奶、新鲜蔬菜汁、果汁等分次灌入,或5-6次灌入混合奶1000-2000毫升,灌入食物不宜过热过冷,以37℃-39℃为宜。混合奶配制所需原料为鲜牛奶600毫升,浓米汤350毫升,鸡蛋2个,白糖50克,香油10克,以及盐3克。配制方法分三步:(1)把洗干净的鸡蛋磕开,放入干净盛器内,加入白糖、盐、油,用筷子搅匀;(2)将鲜牛奶600毫升和米汤350毫升混合煮沸;(3)将制成的鸡蛋混合液倒入煮沸的牛奶米汤中,边倒边用筷子搅拌,即成1000毫升混合奶。此1000毫升混合奶中含蛋白蛋质40克,脂肪40克,糖类120克,热量4184千焦耳(1000千卡)。病人若并发糖尿病,免加白糖。

若中风病人神智清醒,但进食时有时发生呛咳,则应给予糊状饮食,其饮食内容为蒸蛋羹、肉末菜末稠粥、肉末菜末烂面条、牛奶冲藕粉、水果泥或将饭菜用捣碎机捣烂后给病人食用。

中风病人康复期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

首先,应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肥肉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所含饱和脂肪酸可使血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促进动脉硬化;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因其中所含不饱和脂肪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及转化为胆汁酸,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其次,饮食中应有适当蛋白质,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一般每日饮牛奶及酸牛奶各一杯,因牛奶中含有牛奶因子和乳清酸,能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及胆固醇的含量。饮牛奶时可将奶皮去掉。豆类含豆固醇,也有促进胆固醇排出的作用。

第三,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第四,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第五,每日食盐在6克以下为宜,因食盐中含有大量钠离子,人体摄入钠离子过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并能增加血液粘稠度,从而使血压升高,对中风病人不利。

第六,忌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及刺激性强的调味品。此外,少吃鸡汤、肉汤,对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有益,且需忌暴食。

家有中风病人,一般可选择下述辅助食疗方剂:1.黑木耳6克,用水泡发,加入菜肴或蒸食。可降血脂、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2.芹菜根5个,红枣10个,水煎服,食枣饮汤,可起到降低血胆固醇作用。3.吃鲜山楂或用山楂泡开水,加适量蜂蜜,冷却后当茶饮。若中风并发糖尿病,不宜加蜂蜜。4.生食大蒜或洋葱10-15克可降血脂,并有增强纤维蛋白活性和抗血管硬化的作用。5.中风病人饭后饮食醋5-10毫升,有软化血管的作用。

脑溢血后遗症——康复有绝招

脑溢血患者经过治疗,有一部分性命保住了,但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尤其是患者的手,总是象握拳似的掰都掰不开。我们家祖传一个绝招,通过按压患者的手指甲根,可以使手伸开,如果每天压一次,经过按压七、八次,即使恢复不到原来好手的程度,自由伸展是不成问题的。
具体的作法是:施术者,用两手的大拇指甲,按压患者的患侧手甲根。要求是必须压到指甲根上,不许压指甲肉上。位置找好了,轻轻的一使劲,患者的手指当时自己就伸开了,时间不要超过30秒,如果加上意念更好。施术者和患者都念“经络畅通,脑血管畅通”。按压的顺序是:先压中指和拇指甲根(一使劲手指就伸开了),再压食指和无名指甲根,最后重复压中指甲根配合小指甲根,前后压共三次即可。(吉林省长岭县孙宏德)

脑溢血患者度过急性期后,以下问题应当注意:

(l)心理护理:急性期家属及病人的注意力在抢救生命上,而在康复期则往往急于功能恢复,要求很快自理,甚至去工作。要求用新药、新方法治疗者颇多;有部分病人表现悲观、失望,精神抑郁。因此,要多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身残志不残、身残也要志坚;要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疾病和功能,力争取得良好的预后。要与医护人员、家庭配合好,共同战胜疾病。“既来之,则安之”。否则,急于求愈,则容易急躁,反而不利。

(2)注意合理用药:由于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病或多种症状,本来医生开给的药物已有多种,亲友或家属不要自行再加用许多药物。过多、过乱的应用药物,对胃、肝、肾或造血系统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不但不能加快恢复,反而可引出其他问题。

(3)防止脑卒中再发;在恢复期预防再发很有意义。因为脑卒中可以突然再发,发作次数越多,每次的后遗症加起来,预后就更差,死亡率也大大增加。为了防止再发,应注意血压平稳,食入量适宜,心脏、肺部有无合并症等。

(4)做好家庭康复:康复期一般是在家庭度过的,家属应了解如何做好家庭康复。这一时期药物已不是主要疗法。

(5)注意康复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保证病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做好特种护理,视具体病人、病情施护,如对鼻饲管、尿管、褥疮的护理等。

(6)保证营养和入量适当:因脑卒中病人常伴失语,不能正确表达意愿,或有呛咳、咽下困难,不能保证进食,入量常有不足或过多,家属应予足够重视。要定食谱、定入量、定时间供给,必要时经鼻管饲给。

(7)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排便时过于用力可诱发出血性脑年中、脑栓塞。为了保持大便通畅,定时排便,适当吃芹菜、胡萝卜、水果等。必要时可用药物,如蕃泻时泡开水、麻仁润肠丸、果导等。

⑦ 治疗脑出血的中药药方,求熬煮方法

1。煎药用具 这个 都知道的 砂锅!!!
2。煎药用水量 汤剂的用水量直接影响煎药质量。用水过少,成分不易全部煎出;用水过多,煎煮时间必然延长,从而使某些药物成分被破坏或散失。一般将药物置容器内,加 水至超过药物表面2—3厘米为度 第二煎药的用水量应当减少,但仍需加水至超 过药物的表面为宜。【这点很重要】
3。煎药的火候
一般掌握“先武后文”,即沸前宜用武火,沸后用文火;解表药 应用武火速煎 【应用前者 “先武后文”】
4。煎药时间
头煎煎药时间 二煎煎药时间
解表药 15—20分钟 10—15分钟
一般药剂 20—25分钟 15—20分钟 【适用此条】 记住 熬药的时间 是指煮沸后算起
滋补调理剂 30—35分钟 20—25分钟
根据药物的质地来决定 先入后入 质地松散的要包煎 (就是包纱布煎药)
最后 熬药前 把所有药物都用冷水浸泡10分钟 !!!

送你个方子吧! 叫做【豨莶至阳汤】
如果不放心 您可以找个老中医看看 心里有数了再熬药不迟。

处方:九制豨莶草50克 黄芪15克 天南星10克 白附子10克 川附片10克 川芎5克
红花5克 细辛2。5克 防风10克 牛膝10克 僵蚕5克 苏木10克

病情严重者 可加重用量 川附片 改为 15克 红花 改为 10克

以上一十二味药材水煎服 每日一剂
【如果希望效果好的话建议买回来的药材仔细筛选下 别嫌麻烦 精选出以上用量 别糊弄自己】

根据患者病情 连进11--15剂 为一疗程

如病情好转 加量的两味药材 减为原用量 补几剂。

用其方以九制豨莶合芪附汤扶先天之阳气为主,再以细辛领天南星、白附子、防风、僵蚕行气分以熄风,川芎引以红花、苏木、牛膝行血分以熄风,则使三阴三阳诸经气血调畅,故收捷效,其患逐愈。

家里有本老医书,方子是我照打下来的 您拿去试试吧!

祝您早日康复!!!

洗,当然要洗净并挑选出品质较好的药材。这样熬制的药汤的效果也会更好。

【【【我都写这么细了 还没看懂头煎和二煎的时间啊???】】】

【煎药时间】
【头煎煎药时间 20—25分钟】 【二煎煎药时间 15—20分钟】
【记住 熬药的时间 是指煮沸后算起 】
【记住 熬药的时间 是指煮沸后算起 】
【记住 熬药的时间 是指煮沸后算起 】
根据药物的质地来决定 先入后入 质地松散的要包煎 (就是包纱布煎药)
最后 【【熬药前 把所有药物都用冷水浸泡10分钟 !!!】】

说白了 就是不容易下汤的先放 容易的 或者 质地松散的 草啊 花啊 后放

你敢不敢 拿我给你的【方子】去问问??? 我没欺骗你!!!

⑧ 治疗脑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1.急性期:

一般治疗:保持安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绝对卧床。如有意识不清者应使头侧位,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给予吸氧,以改善脑缺氧。以冰水、冰帽头部降温,以利脑功能恢复。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能量合剂,意识好转后可试进半流食,必要时给予鼻饲。

降颅压药:20%甘露醇或山梨醇250毫升静滴,6~8小时1次;或地塞米松10毫克,稀释后静滴,每天用20~30毫克;或速尿20~40毫克溶于50%葡萄糖20毫升静注,4~6小时可重复1次。

降血压药:将血压维持在20.0~21.3/12.0~13.3Kpa为宜。用利血平1毫克肌注,2~4小时可重复1次;或25%硫酸镁10毫升肌注。

2.恢复期: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加强功能训练,配合治疗,针灸,还可用胞二磷胆硷、脑复康、脑通等,亦可服中药人参再造丸。

⑨ 脑出血怎么治疗呢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止继续出血,加强护理维持生命功能,防止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致死率、致残率,减少复发。一般应卧床休息2到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到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加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吐、维持中心静脉压在5到12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必要时给脂肪乳注射液、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到9mmol/L之间。明显头痛过度烦燥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降低颅内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约在48小时达到高峰,维持3到5天后逐渐消退,可持续2到3周或更长,脑水肿可使颅内压增高,并致脑疝形成,是影响脑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出现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康复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早期阶段综合康复治疗时,对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有益。

⑩ 脑出血治疗

治疗方法
一、急性期治疗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原则是:防止继续出血;积极抗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
二、一般治疗
1.脑出血发病后应保持安静,尽可能就近治疗,不宜长途搬运。如需搬动,尽量保持平稳,绝对卧床。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应将头歪向一侧,及时吸痰,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给予吸氧。
3.密切观察血压、呼吸、瞳孔情况,轻轻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尿潴留时给予导尿。
4.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治肺炎及尿路感染。
5.保持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支持对症处理。
三、西医治疗
四、中医治疗
五、进一步治疗
大脑出血血肿超过40ml,小脑出血血肿超过10ml,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六、恢复期治疗
脑出血恢复期治疗与脑血栓形成同,原则上应尽早开始。

西医治疗
1.脱水降颅压,抗脑水肿:可选用一种或两种交替。
30%甘露醇 125~25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注意引起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10%复方甘油 50O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速尿20 ~4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
2.降压药:如收缩压在20OmmHg以上时。可使用25%硫酸镁10ml,肌注。
3.护胃,预防消化道出血:使用下列一种:
西米替丁0.2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
雷尼替丁50mg,静脉注射,每日2次。

阅读全文

与脑出血急症中医治疗的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二通下料最简单方法 浏览:128
暖气片气暖的安装方法 浏览:916
如何防治流感的方法 浏览:320
治疗腰椎间盘有哪些好方法 浏览:560
太空豆快速子线夹使用方法 浏览:874
冰盒使用方法 浏览:160
海运拼箱保险费的计算方法 浏览:957
全彩led灯珠的四个角连接方法 浏览:169
做雪糕怎么做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37
轴承油隙的测量方法 浏览:735
国际空运费计算方法 浏览:902
梯形螺纹单针测量方法 浏览:525
水库里钓小鱼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66
漏保接头安装方法 浏览:641
快速跳水反弹的方法 浏览:195
治疗咳嗽快的方法 浏览:383
电脑的无线网的小开关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60
什么样的减肥方法最安全有效 浏览:269
使用除臭剂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351
减轻地震的最佳方法 浏览:771